出版時間:1970-1 出版社:安徽文藝 作者:(明)陳繼儒|校注:程美華//班古 頁數(shù):164
前言
《小窗幽記》,十二卷,明陳繼儒撰。陳繼儒(1558~1639),字仲醇,號眉公、糜公,松江華亭(今屬上海)人。自幼穎異,博學(xué)多通,尤工詩善文,短翰小詞,皆極風(fēng)致,兼能書畫。少與同郡董其昌齊名,深得當(dāng)時名流徐陪、王世貞、王錫爵等人的器重,“三吳名下士爭欲得為師友”。二十幾歲時,絕意科舉,隱居于小昆山,后筑室東佘山,杜門著述。然隱居后,名聲愈顯。因其周旋官紳間,后人亦頗為譏諷,謂之:“翩然一只云中鶴,飛來飛去宰相衙?!标惱^儒一生涉獵甚廣,著述宏富,有《陳眉公全集》傳世。明代萬歷以降,政治日益腐敗,社會弊病叢生,各種矛盾愈加尖銳,朱明王朝猶如一座顯赫的百年華屋,雖然表面上花團錦簇,但實際上已千瘡百孔,頹勢已成。另一方面,新的資本主義經(jīng)濟關(guān)系開始在社會萌芽,正孕育出一股朦朧要求個性解放的思想潮流。
內(nèi)容概要
《小窗幽記》十二卷,明陳繼儒撰。陳繼儒(1558~1639),字仲醇,號眉公、糜公,松江華亭(今屬上海)人。自幼穎異,博學(xué)多通,尤工詩善文,短翰小詞,皆極風(fēng)致,兼能書畫。少與同郡董其昌齊名,深得當(dāng)時名流徐陪、王世貞、王錫爵等人的器重,“三吳名下士爭欲得為師友”。二十幾歲時,絕意科舉,隱居于小昆山,后筑室東佘山,杜門著述。然隱居后,名聲愈顯。因其周旋官紳間,后人亦頗為譏諷,謂之:“翩然一只云中鶴,飛來飛去宰相衙?!标惱^儒一生涉獵甚廣,著述宏富,有《陳眉公全集》傳世。
作者簡介
作者:(明代)陳繼儒 合著者:程美華 班古
書籍目錄
前言卷一 醒卷二 情卷三 峭卷四 靈卷五 素卷六 景卷七 韻卷八 奇卷九 綺卷十 豪卷十一 法卷十二 倩
章節(jié)摘錄
【評析】耳不聞事、心不存事,則自然無事。青年人當(dāng)關(guān)心國家大事,心存人民冷暖。心事無不可對人語,則夢寐俱清;行事無不可使人見,則飲食俱穩(wěn)。【評析】言行光明正大、慷慨磊落,則內(nèi)心安然。【卷五賞析】本卷題名為“素”,旨在倡導(dǎo)一種樸素淡雅的隱逸生活。作者自而立之年便先后隱居小昆山和東佘山,體驗頗深,寫來尤有真情實感。作者主要從山中之事、山中之景、山中之思、山中之趣等方面來描述隱居生活。山中之事又主要包括雅事、農(nóng)事、佛事、雜事等,而皆以“樂”字貫穿;山中之思主要表現(xiàn)為所感和所想,即情和理兩個方面。山中之雅事可謂美妙:“茅屋三間,木榻一枕,燒清香啜苦茗,讀數(shù)行書。懶倦便高臥松梧之下,或科頭行吟。日常以苦茗代肉食,以松石代珍奇,以琴書代益友,以著述代功業(yè),此亦樂事”,以苦為樂、閑然自適、不亦樂乎?不亦雅乎?又如:“白云在天,明月在地,焚香煮茗,閱偈翻經(jīng),俗念都捐,塵心頓洗”、“三月茶筍初肥,梅風(fēng)未困。九月莼鱸正美,秫酒新香。勝友晴窗,出古人法書名畫,焚香評賞,無過此時”等,有酒菜滿足物質(zhì)需要、有書畫怡養(yǎng)精神、有友人談心評賞,豈不妙哉?作者采用白描手法,把一幅幅美景依次展現(xiàn)于我們面前,給人身臨其境之感。作者還潛心禪學(xué),“暑中常默坐,澄心閉目,作水觀久之,覺肌發(fā)灑灑,幾閣間似有涼氣飛來”、“身外有身,捉麈尾矢口閑談,真如畫餅,竅中有竅,向蒲團同心究竟,方是力田”。山中不可免地要有農(nóng)事:“朝為灌園,夕偃蓬廬”,很是繁忙,但豐收后則樂不可支:“高枕丘中,逃名世外。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書評中華文明,歷史悠久,不僅創(chuàng)造了四大發(fā)明等物質(zhì)財富,也留下了許多博大精深的精神財富,凝聚了幾千年來炎黃子孫的聰明和智慧。這些財富對提高全民文化素質(zhì),陶冶我們的道德和情操,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本書本著推出新、繼往開來的宗旨,重新整理和編譯,配以多幅中國傳統(tǒng)繪畫,具有新穎的視角和獨特的收藏價值。優(yōu)雅的文筆、精致的裝幀和低廉的價格是這套叢書的閃光點。
編輯推薦
《小窗幽記》是時代經(jīng)典文庫之一。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