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與虛無

出版時間:1998-4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作者:[法] 讓-保羅·薩特  譯者:陳宣良 等  
Tag標簽:無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存在與虛無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2條)

 
 

  •     第一次讀到《存在與虛無》的導(dǎo)言,是在一本文選里。當時讀的滯重且全無頭緒。如今了解了一些胡塞爾和海德格爾的思想,再回頭重讀《存在與虛無》,不敢說豁然開朗,可是很多句子看了都能會心一笑了。薩特的思想也許并不那么精深,但他確實是表達的大師,舉例子的本領(lǐng)不知比海德格爾高出多少倍,帶著濃濃的文學氣。我想,如果自己對于黑格爾的哲學不是如此一竅不通,應(yīng)該能更好地理解薩特吧。
  •     之前看過他“自我創(chuàng)造自我”和“他人即是地獄”的警語,一直想有機會看看他的代表作??戳四岵芍?,覺得是時候看他了。唉,沒想到自己竟陷于純理性的東西中,相當難熬。不過,看了康德和叔本華之后,也就慢慢習慣了這種有點自虐的行為。還是尼采說的好:精神是殺進生命的生命,借由痛苦來增加自己的認識。
  •     存在被追尋,被苦苦的追尋,因此變成了虛無。因此我們將進入這種運動之中。因此我們的追尋成為了沒有追路的追尋,因此是追逐中的追逐,追逐是一種生活方式,還是一種生活信念,因此是必須角逐的。追逐的結(jié)果不是存在和追上了,而是兩者都消失了,因此正合《存在與虛無》的本意。因此我們將之稱之為《虛無的渺茫》。
  •      對西方現(xiàn)代派文學或是比較文學感興趣的人應(yīng)該知道,存在主義文學是一種形而上的哲學。這種哲學將非理性的,甚至是脫離了客觀現(xiàn)實的、神秘化了的精神“存在”帶進現(xiàn)實生活,同時也為精神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無限可能性。
      
       存在主義文學把人低沉的、病態(tài)的心理意識和陰冷的現(xiàn)實對立起來,架構(gòu)出一種強有力的反理性主義傾向。而一旦排除了理性,個體勢必割斷了意識“存在”與物質(zhì)世界的臍帶,爭取到了從“存在”的領(lǐng)域里作出自由選擇的可能,從而使個體的心理狀態(tài)演繹成詮釋生命和現(xiàn)實的最佳途徑。
      
       存在主義大師薩特認為,一切權(quán)威都是“野蠻”的,“我們存在著,但是,我們找不出我們所以存在的任何理由”,“存在就是受難”,“一旦認識到這一點,就會使你……厭惡”(《厭惡》)。在這里,生命是虛無的,現(xiàn)實被異化了,它既無目的,又充滿了偶然。
      
       同樣偶然的還有人的出生,生活脆弱而且多余,只有自覺走向死亡才是自由的出路。所以羅康丹說“我們只是一堆自我約束、自我惶惑的生存者”,就象無用的浮塵,“世界沒有什么值得留戀,恍惚渴望著自我毀滅……可是,甚至連我的死也是多余的”。人生只是虛無的象征,自由成了無章可循的自我完善。
      
       在存在主義者眼里,世界就是一座大的瘋?cè)嗽?、垃圾場,已?jīng)失去了人們的信任。厭惡、孤獨、虛幻把人的精神逼迫到近乎崩潰的邊緣,人們永遠是生活的局外人(加謬《局外人》)。人們在痛苦中重復(fù)著徒勞的掙扎,象《西緒福斯的神話》(加謬)中被罰做沒完沒了苦役的西緒福斯一樣,存在的主體只能在痛苦中掙扎、覺悟,“在死神面前什么都是沒有意義的”——上帝和死神成了超越的領(lǐng)域。
      
       存在主義文學作品往往把幽默的風格建立在冷漠、痛苦和無可奈何的基調(diào)上,意識和現(xiàn)實的錯亂、敘述與想象的張力,使得作品形成了灰暗神秘的氣氛和濃郁的悲觀色彩。
      
       但同時,存在主義又體現(xiàn)出了一種人文主義的關(guān)愛,薩特在《可尊敬的妓女》中把痛苦與渴望交織在一起,將維度直接指向了生命的關(guān)愛和生活本質(zhì)的質(zhì)問,讓人感受到矛盾以及復(fù)雜情感相糅合帶來的強烈震撼。
      
       在藝術(shù)風格上,存在主義往往采用寓意或隱喻的敘事筆法,將哲學和文化融合起來,直接作用于人心理深層的孤獨和苦悶,用客觀、冷漠的筆觸表現(xiàn)自然與生命存在的聚合與沖突,并試圖對世界陰冷、荒謬的本質(zhì)作出思考,最終藝術(shù)化、形象化地把人生存的痛苦感和對社會的反思結(jié)合在一起,完成了對文學形式上的哲學的形而上探索。
      
  •     薩特將“存在”與“虛無”并列的做法在今天看來似乎匪夷所思。流俗的解釋認為,存在即是“實有”,虛無則是“空無”,“實有”與“空無”怎么能放在一起討論呢?
      
      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疑惑,很大的原因是由于我們沒有弄明白“存在“的本義。我們今天毫無猶豫的用Existenz這個詞來表示存在,卻不知這個詞在希臘語的詞源指的是“從常駐于自身的狀態(tài)中走出來”(come forth)。也就是說,存在,恰恰指的是“不存在”。但這種詭異的存在狀態(tài)并非適用于世間萬物,海德格爾將這種Existenz的存在方式用來特指人的存在,薩特則“剽竊”了海德格爾的這一概念,并將之改頭換面稱為人的“自為的存在”。
      
      薩特在對“自為的存在”的解釋上依舊承襲了海德格爾的學說。人,并非先驗地能夠認識到“我是誰”這個問題,人首先在他的行動中而非首先在理論認識中領(lǐng)會存在。唯有行動,才是人創(chuàng)造自我,認識“我是誰“的唯一可能方式,也是人之所以存在的理由。阿倫特在其所著《人的境況》中大力贊美行動,所要說的莫不正是這個嗎。
      
      既然人的存在指的是一種“從常駐于自身的狀態(tài)中走出來”的狀態(tài),那“存在“與“虛無”之間的距離就很近了。而在薩特看來,存在與虛無根本就是一回事情。薩特的存在主義唯一不同于前人的地方只在于他對于“自由”的強調(diào)。薩特說,人即為自由本身,人的存在最為本質(zhì)的特點即為自由。而自由即意味著行動,即是對“滯留于當下的懈怠”的拒絕,即是不斷地“從常駐于自身的狀態(tài)中走出來”的生活方式。
      
      而要追尋此種自由,人首先必須將自我當下的狀態(tài)“虛”化為“無”。虛無,被認為是自由的前提條件。而不斷的“虛無”,則是一個人本真存在的唯一方式。一個人,唯有敢于“虛無”自我,才可能追尋真正自由。而唯有追尋真正的自由,才可能真正領(lǐng)悟自我的存在,才能找尋到“我是誰”這個問題的答案。陳嘉映先生說,“如果我們愿意把可能性意象為虛空,那么實際狀態(tài)總是以虛空為背景才呈現(xiàn)出來,如果把虛空充塞,不僅滅絕了可能性,實際狀態(tài)也將無法呈現(xiàn)自身”。此言是為確論。
      
      虛無,非但不是一種無希望,無未來,無價值的消極生活態(tài)度。正相反,虛無,乃是一類極偉岸,極強勁,極猛烈的生活方式。先生說,“我常常覺得,唯‘黑暗與虛無’乃是‘實有’,卻偏要向這些作絕望的抗爭。因為我終于不能證實:唯黑暗與虛無乃是實有“。人的“存在”的偉大之處,正在于他既敢于將自己的當下“虛無”化,又敢于在新的行動中重塑自我的“實有”。唯有如此,人方能稱自己為自由,方能無愧于自我真正地活著?!拔鹱杂?,毋寧死”,確為千古不移之正論。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個人將“虛無”看作名詞還是看作動詞,直接決定了這個人的生活方式。海德格爾將人的存在的最普遍形式定義為“沉淪”,對于沉淪,他說,“此在從它本身跌入它本身,跌入非本真的日常生活的無根基狀態(tài)與虛無之中。” 在沉淪之中,個人被埋沒于無人格的群體中,無法立足于自己而生存。而作為名詞的“虛無”,所應(yīng)當指涉的莫不正是這種狀態(tài)嗎?而當一個人拒絕跌入沉淪,拒絕群體對于自我的埋沒時,他才能第一次獲得一種海德格爾所謂的“本真的生活狀態(tài)”,他才懂得了作為動詞的“虛無”的力量。
      
      但一個人究竟要如何才能擺脫沉淪,進入本真的生活呢?海德格爾說,這一切都要通過“畏懼”來進行。人天生的害怕孤獨與動蕩,希望得到群體的慰藉和依靠,渴望穩(wěn)定與安寧。而“存在”,卻要求一個人勇敢地將當下的自我“虛”化為“無”。當一個人丟棄他當下所有的一切,將自己拋入未知的可能性中時,他又如何能不畏懼?人是軟弱的,當軟弱的人站在在虛無的懸崖上,面對一望無際的未知天地時,不安、彷徨、恐懼、害怕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渺小的靈魂因為承受不住“畏懼”的重量,便只能回過頭去,重新跌入沉淪。而唯有沙漠的雄獅方能肩負“畏懼”的淚與痛,英雄地追逐本真的自由。
      
      有人說,電影《阿飛正傳》中那只切斷了雙腿永遠于天空飛翔的阿飛是虛無的。但阿飛的虛無,莫不正是一種動詞的“虛無”嗎?當一只鳥沒有了雙腿,知道自己除了飛翔至死別無選擇時,心中自然是恐懼的。然而,也正是在這永遠的恐懼中,正是在這種朝著死亡不斷前進永不停滯的飛翔中,那只叫做阿飛的小鳥,獲得了他偉岸而又強勁的自由吧。
      
  •      有人說存在主義只是薩特把一種簡單的世界觀提升到了哲學的高度。但是,我們在念高中的時候不就學過,哲學其實就是世界觀啊。這有什么問題呢?、 反正,我在以前跌跌撞撞,閱讀完這本書之后只有一個感慨,我終于找到組織了!
  •     “人生之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既無意義,也無價值?,F(xiàn)實主義者注定走向虛無,理想主義注定接受痛苦。”這句話無疑是對薩特哲學思想的精辟總結(jié)。
      
      薩老說人的存在是一種“悲劇性”的體驗。那么,與自己和解,談何容易?很明顯,第二遍看這本書,我的悲劇性體驗自然而然地來了,我仍要心甘情愿地糾結(jié)于其中的晦澀篇章,例如‘二元論’、‘他人的存在’等等。不過,我始終明白一點,那就是哲學僅僅作為一種方法論而‘存在’,堅定且屹立不倒。
      
      正如薩特講過的“哲學就應(yīng)該是一種面對現(xiàn)實生活的哲學,而不是書齋里的文字的思維的游戲?!庇纱送茢啵嬖凇_實就是現(xiàn)象,是一個客觀但無法抓住實質(zhì)的現(xiàn)象,當然也無須我們深入內(nèi)里探求‘本真’的意義,因為存在物的‘本質(zhì)’并不是潛藏在存在物內(nèi)部的某個特性,而是支配著存在物顯示序列的顯示法則。
      
      難懂吧?也不,你是你,我是我,你能否懂我變成我,我反之成為你,也許這是我理解的人與人最親密、最純粹的思維對話。
  •     誰給你續(xù)上咖啡
      誰給你燃上煙斗
      
      那本書還沒合上
      那場辯論還沒結(jié)束
      
      特立獨行的先生沒有離開
      美妙的煙霧彌漫在馨香的煙霧
      
      他在房間里思考踱步
      他站起取一張紙把靈感記敘
      
      他在回復(fù)拒絕權(quán)威的信
      他為二十世紀不幸者點一支燭
      
      他站在身后
      不動聲色
      用冷峻的雙眼注視
      
      他站在前方
      只有背影
      早已前進到遠方
      
      他就陪在我們身邊
      是行囊里一同跋涉的一本書
      
      他就住在我們心里
      是穿越無止境絕望的光
      
       2009-5-18
      
  •     呵呵,我還沒看這本書。但是,我很想看,因為剛看了薩特和波伏瓦的傳記,心被擊中,強烈震蕩。
      
      自由,是可以不妥協(xié),薩特用盡可能的自由充斥著他在社會中的生活,他的哲學也是建立在這樣的生命體驗上的吧。
  •     因為在我的世界里沒有上帝,我一旦被判定為自由的,一旦被偶然的拋到這個世界,我就是絕對的自由,而自由意味著我要完全承擔起“我選擇”的責任,我無法不選擇,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是選擇了不選擇。
      
      他人就是地獄,因為我們的自由會因為關(guān)系的扭曲而相互沖擊,碰撞,抵牾
      
      我沒有否定上帝,我怎么能去否定根本就不存在的東西呢!
      
      我自由——我選擇——我需獨自承擔我選擇的后果
  •   虛無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元素和原則,因此不是可以淘汰的,因此才有真實的世界產(chǎn)生和存在。
  •   你說的是什么意思?能不能說的再通俗一點,舉個例子,打個比喻之類的。說的太玄,晦澀如康德。
  •   不知道誰把這個評論轉(zhuǎn)給我的。不過希望不要再轉(zhuǎn)了。我看起來像對這種評論感興趣的人嗎?
  •   想看,但是舍不得花錢,希望有電子版啊,額呵呵
  •   2010-01-20 06:15:24 八爪魚  不知道誰把這個評論轉(zhuǎn)給我的。不過希望不要再轉(zhuǎn)了。我看起來像對這種評論感興趣的人嗎?
    我從不把自己寫的評論發(fā)給別人,有興趣就看,沒興趣不看我也無所謂。
  •   me too !我們是同一組織的,哲學不同于快餐文化,很多人都不知道薩特是誰?也不知道是誰out了!一個人沒有思想也可以活,還可以活的很受活。不過要是將來若有一災(zāi)變,也許能讓更多的人走近存在主義了。在我們看來這叫向組織靠攏。
  •   “你能否懂我變成我,我反之成為你,也許這是我理解的人與人最親密、最純粹的思維對話?!?贊同,有正常認知發(fā)展能力的人都在不斷的互相影響、改變,程度差異吧。
  •   Good,握手!
  •   其實他挺善良的
  •   而且還很可愛
  •   “人生之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既無意義,也無價值?,F(xiàn)實主義者注定走向虛無,理想主義注定接受痛苦?!编牛瑢ξ?。
  •   不是特性,是法則。
  •   再寫個波伏娃小姐吧。。。
  •   永遠不懂哲學
  •   看了海上鋼琴師,我突然覺得這段話說得很對
  •   凡事不能極端
  •   因為你不認識神,你怎么會去否定你不認識的呢
  •   不可決定命運,但可控制命運的走向。
  •   路都是自己走的
  •   最關(guān)鍵的是最后一句話的最后一部分,同感。
  •   如何選擇?又是另一個學問
  •   所有人都是自由的,這是建立在一個先驗的存在基礎(chǔ)上說,這個先驗的,絕對獨立,在客觀世界無法找到的存在是所有存在主義哲學的前提;
    所有人都是不自由,這是建立在現(xiàn)實社會的關(guān)系上說,這些關(guān)系自你一出生就不斷的,無可逃避的施加在你身上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