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李志敏 福建美術出版社 (2012-04出版) 作者:李志敏 頁數(shù):625
前言
在浩如煙海的中華古典名著當中,歷史著作無疑是最璀璨的明珠。在中華文明的傳統(tǒng)中,重視歷史,重視史書的編著是一個重要的特征。民間自發(fā)的治史活動層出不窮,留下一些官史無法寫、不敢寫、寫不到的史實和精辟篇章,這一點自不必言。歷代統(tǒng)治者對史書的修撰更是異常重視,每一朝代的興替,君臨天下者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撰前朝史書,以為本朝鏡鑒。自有歷史記載起,歷朝歷代都設有專職史官,雖名稱不同,其記帝、后之一言一行,載天災人異的職責是一致的。因此,自司馬遷修《史記》始,官修歷史的延續(xù)性(或得到官方支持)再也沒有中斷過,這在世界范圍內也是絕無僅有的。 正是這種重視和延續(xù)性,給我們留下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生息、發(fā)展的清晰脈絡,也留下了一部部浸透著古人心血和智慧的歷史典籍。這里面最優(yōu)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據(jù)傳為乾隆皇帝欽定,輯合了自《史記》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經典史籍。這二十四部經典代表了中國歷史著作的最高成就。但因其內容過于浩繁,大多數(shù)讀者不可能全部通覽,所以我們從中精選了一些優(yōu)秀篇章,并遵循時間上的連續(xù)性,以便于讀者閱讀。 中國歷代史學家都有秉實記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因此丟官、丟命者并不少見,這就基本保證了這些史書最大限度地接近歷史真相。盡管隨著封建專制制度的加強,形成了噤若寒蟬的政治環(huán)境和治史環(huán)境,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史官對事實的忠誠記錄,為尊者諱的記史風尚也使之遺漏了若干重大的歷史事件,但總的來說,這些史學著作所記述的史實還是真實的、可信的。 “二十四史”具有深厚的文化沉淀,不僅可作歷史著作來讀,亦可作為文學名篇或政治著作來讀。 如果本書的出版,能使廣大讀者更好地享受中國歷史的豐碩成果,則讀者幸甚,編者幸甚。 編者
內容概要
“二十四史”是我國歷史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是五千年中華文明 的集中體現(xiàn),是人類社會罕見的智慧寶藏,也是我國人民引以自豪的文化 遺產。它用統(tǒng)一的紀傳體裁,系統(tǒng)地記載了我國清以前各個朝代的歷史, 堪稱是清代以前中華文明史的全記錄。本書選取權威版本,精心點校而成。
書籍目錄
卷一史記秦始皇本紀漢高祖本紀孫臏傳漢書項籍傳韓信傳高祖薄姬傳孝文竇皇后傳后漢書漢光武帝紀獻帝本紀董卓傳三國志武帝紀卷二華佗傳晉書晉武帝紀司馬瑋傳宋書檀道濟傳劉義宣傳南齊書宣孝陳皇后傳祖沖之傳粱書·陳書太祖張皇后傳陶弘景傳魏書獻明皇后賀氏傳于洛侯傳北齊書·周書神武婁后傳斛律金傳赫連達傳隋書高祖本紀煬帝本紀卷三文獻獨孤皇后傳南史·北史文元袁皇后傳宋景業(yè)傳李延壽傳舊唐書太宗本紀房玄齡傳玄奘傳新唐書則天武皇后、楊貴妃傳高力士傳舊五代史·新五代史貞簡曹太后傳張承業(yè)傳李煜傳宋史宋太祖紀趙普傳卷四寇準傳岳飛傳米芾傳遼史天祚皇帝本紀景宗睿智皇后蕭氏傳耶律休哥傳金史熙宗悼平皇后傳世宗昭德皇后傳元好問傳元史元太祖紀世祖后察必傳趙孟頫傳明史明太祖本紀朱□傳徐光啟傳
章節(jié)摘錄
二十二年,王賁進攻魏國,挖溝引河水淹灌大梁,大梁城墻毀壞,魏王請求投降,秦國占領了全部魏國領土。 二十三年,秦王又征召王翦,堅持要起用他,派他率軍攻打荊國。攻下陳地以南至平輿一帶,俘虜了荊王。秦王巡游到達郢陳。荊將項燕立昌平君為荊王,在淮水南邊起兵反秦。 二十四年,王翦、蒙武進攻荊地,打敗了荊軍,昌平君戰(zhàn)死,項燕也就自殺了。 二十五年,大舉出兵,任王賁為將,率軍進攻燕國遼東地區(qū),抓獲了燕王喜?;剀娺M攻代國,俘虜了代王嘉。王翦平定了荊國江南地區(qū);降服了越君,設置會稽郡。五月,天下歡聚宴飲。 二十六年,齊王建和齊相后勝調遣軍隊防守西部邊界,不與秦國來往。泰國派將軍王賁從燕國南下進攻齊國,俘虜了齊王建。 秦國剛剛兼并天下,下令丞相、御史說:“前些時候韓王交出土地,奉獻國王的印章,請求成為藩臣。不久背棄了約定,與趙國、魏國聯(lián)合起來背叛秦國,所以我興兵討伐,俘虜了韓國的國王。我以為這是件好事,大概可以偃兵息革了。趙王派他的丞相李牧來簽訂盟約,所以送回了他作人質的兒子。不久趙國背叛了盟約,在我國太原起兵反抗,所以我興兵討伐,抓獲了他的國王。趙國公子嘉自立為代王,所以我又發(fā)兵消滅了他。魏王最初說定臣服秦國,不久與韓國、趙國陰謀襲擊秦國,秦國吏卒前往討伐,摧毀了魏國。荊國獻青陽以西的土地,不久違背約定,進攻我國南郡,所以我發(fā)兵討伐,抓到了荊國國王,平定了荊地。燕王頭昏腦亂,他的太子丹暗中指使荊軻做刺客,秦國吏卒前去討伐,滅亡了他的國家。齊王采用后勝的計策,不讓秦國使者進人齊國,打算興兵作亂,我派吏卒去討伐,俘虜了齊國國王,平定了齊地。我這微不足道的人,發(fā)兵誅暴討亂,靠著祖先宗廟的威靈,六國國王已各服其罪,天下完全平定了,現(xiàn)在不改換名字,就不能頌揚建立的功業(yè),流傳后世。希望議論一下帝王的稱號。”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都說:“過去五帝管轄千里見方的地區(qū),在這個地區(qū)之外的侯服、夷服,有的諸侯朝貢,有的諸侯不朝貢,天子不能控制?,F(xiàn)在陛下調遣義軍,誅暴討賊,平定天下,四海之內,設置郡縣,統(tǒng)一法令,這是從上古以來所沒有過的,五帝也望塵莫及。我們謹慎地和博士討論,都說:‘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高貴?!覀兠爸雷铽I上尊號,王稱‘泰皇’。天子之命稱‘制’,天子之令稱‘詔’,天子自稱‘朕’?!鼻赝跽f:“去掉‘泰’字,留下‘皇’字,采用上古表示地位稱號的‘帝’字,叫作‘皇帝’。其他遵照議定的意見。”(對已經決定了的名號)下達制命說:“可以。”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实巯逻_制命說:“我聽說遠古有稱號,沒有謚號,中古有稱號,死后根據(jù)生前行跡確定謚號。這樣做,就是兒子議論父親,臣子議論君主,很沒有意義,我不采取這種做法。從此以后,廢除謚法。我是始皇帝。子孫后代用數(shù)計算,從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襲無窮?!? 始皇根據(jù)五德終始的嬗遞次序進行推演,認為周朝得到了火德,秦朝代替周朝的火德,遵循五行相勝的法則,現(xiàn)在是水德的開端。改變一年的首月,十月初一君臣入朝慶賀。衣服、旄旌、節(jié)旗都崇尚黑色。數(shù)目用六作標準,符、法冠都六寸,輿車寬六尺,六尺為步,駕車用六匹馬。把河改名德水,作為水德的開始。為政強硬果決,暴戾苛細,事情都依法決斷,刻薄嚴峻,沒有仁愛恩德,沒有溫情道義,認為這樣才符合五德演變的原則。于是急迫地加強法制,囚禁很久的罪犯也不赦免。 丞相王綰等建議說:“各國諸侯剛被消滅,燕、齊、荊地遼遠,不在那里立王,就沒有人來安定燕、齊、荊。請把皇帝的幾個兒子立為王,希望得到皇帝的贊成。”始皇把王綰等人的建議交給群臣討論,群臣都認為很適宜。廷尉李斯建議說:“周文王、周武王所封立的同姓子弟很多,然而后來族屬疏遠,互相攻擊,如同仇敵,諸侯交相討伐,周天子不能禁止?,F(xiàn)在依靠陛下的神靈統(tǒng)一了天下,都劃分成為郡縣,皇帝的子弟和功臣,都用國家的賦稅重加賞賜,(這種局面,)很容易治理。天下沒有二心,這就是國家安定的方法。封立諸侯是不適宜的?!笔蓟收f:“天下苦于無休止的戰(zhàn)爭,是因為有諸侯王的緣故。依靠宗廟之靈,剛剛平定了天下,再去建立諸侯國,這是自我樹敵,而要求得安寧,豈不是很困難的嗎!廷尉的建議是正確的?!? 把全國劃分為三十六郡,郡設守、尉、監(jiān)。百姓改稱“黔首”。天下歡聚宴飲,收集天下兵器,集中在咸陽,熔鑄成鐘;又鑄造了十二個銅人,每一個重一千石,安置在宮廷中。統(tǒng)一法律制度和度量衡標準。規(guī)定車子兩輪距離相同。書寫采用統(tǒng)一的文字。全國地域東至大海和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門朝北開的地區(qū),北據(jù)黃河為屏障,順著陰山直至遼東。把天下豪富十二萬戶遷徙到咸陽。秦國各王的陵廟和章臺、上林苑都在渭水南岸。秦國每消滅一個諸侯國,就描模它的宮殿,在咸陽北坡上仿效建造,南臨渭水,從雍門以東到達涇水、渭水匯流地區(qū),宮殿室宇、空中棧道和繚繞回旋的閣道連續(xù)不斷。從諸侯國擄掠來的美女、鐘鼓,都安置在里面。 二十七年,始皇巡行隴西、北地,來到雞頭山,(返回時)路過回中。于是在渭水南面建造信宮,不久把信宮改名為極廟,象征天極星。從極廟修路通往驪山,又建造了甘泉宮前殿,修筑甬道,從咸陽和它相連。這一年,賜予全國民爵一級。修建馳道。P4-5
編輯推薦
“二十四史”據(jù)傳為乾隆皇帝欽定,輯合了自《史記》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經典史籍。這二十四部經典代表了中國歷史著作的最高成就。但因其內容過于浩繁,大多數(shù)讀者不可能全部通覽,所以編者李志敏從中精選了一些優(yōu)秀篇章輯成《二十四史(共4冊超值典藏版)》,并遵循時間上的連續(xù)性,以便于讀者閱讀。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