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方物志

出版時間:2013-3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葉靈鳳  
Tag標簽:無  

前言

這本《香港方物志》,是在十多年前,在偶然的機會下寫成的。從輯集成書到出版,這中間頗經(jīng)過了一些周折,而且擱置了好幾年,因此排印出版以后,若不是無意中從報上見到廣告,作為作者的我,一直還不知道自己的書已經(jīng)出版了。    十多年以來,本書還不會被人忘記,而且還繼續(xù)有新的讀者,這倒是作者深引以為自慰的。但他也明白這里面的原因,主要的乃是由于有關(guān)香港史地知識的出版物,實在太缺乏了,尤其是關(guān)于方物的記載,在十多年前簡直是一片空白,因此我的這本小書,就無可避免地填補了這空虛。但我同時也知道,自己當時為了嘗試撰寫這樣以方物為題材的小品,曾經(jīng)涉獵了不少有關(guān)這方面的書籍,從方志、筆記、游記,以至外人所寫的有關(guān)香港草木蟲魚的著作,來充實自己在這方面的知識,在資料的引用和取舍方面都是有所根據(jù),一點也不敢貿(mào)然下筆的。    可惜初版本書出版時,作者未曾有機會親自校閱,本來應該附有若干插圖的,也未及附入,這樣倏忽之間已經(jīng)過了十多年,自己一直引以為歉。這次改由上海書局出版,承他們給我改訂的機會,將內(nèi)容略作修正和刪改,并增加了一些新的材料,以便能配合時代的進展;同時更按照原定計劃,附入若干插圖,使本書能以新的面目與讀者相見。是為序。    作  者    一九七O年新春

內(nèi)容概要

《香港方物志》的文章記述的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香港風物。葉靈鳳表示這不是純綷的科學小品文,也不是文藝散文,而是一種嘗試,將香港的鳥獸蟲魚和若干掌故風俗,運用自然科學知識和民俗學知識,將它們與祖國方面和這有關(guān)的種種配合起來,這里面有科學也有傳說,用散文隨筆的形式寫成。
《香港方物志》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葉靈鳳,1904年生,江蘇南京人。早年就讀上海藝術(shù)大學,二十年代開始以小說為主的寫作,是創(chuàng)造社第二期著名作家。曾在上海主編《戈壁》、《幻洲》及《現(xiàn)代小說》等文藝刊物。    1938年,他南來香港,在此定居直到 1975年逝世。期間先後主編《星島日報》及《立報》文藝副刊。著作轉(zhuǎn)以隨筆小品及翻譯為主,并從事香港掌故、方物的開創(chuàng)性研究。    葉氏著作甚豐,小說集有《未完成的懺悔錄》、《女禍氏的余孽》等;隨筆有《天竹》、《白葉雜記》; 翻譯有《新俄短篇小說集》等。

書籍目錄

“葉靈鳳香港史系列”出版說明葉靈鳳生平簡介陳云導讀:戀土懷鄉(xiāng),乃有方志一九五八年初版《香港方物志》的前記序新版《香港方物志》香港的香舶寮洲的古物英雄樹木棉一月的野花香港的哺乳類動物香港的野馬騮新蟬第一聲夜雨剪春韭后海灣的鷺鷥青草池塘處處蛙三月的野花三月的樹青竹蛇四月的花與鳥貓頭鷹山狗和水獺害蟲的天堂從鱷魚談到爬蟲類香港的茶花山豬和箭豬蠔和蠔田藍鵲——香港最美麗的野鳥香港蚊蟲的現(xiàn)在和過去荔枝蟬,荔枝蟲香港的馬騮和駱駝海參的故事西洋菜香港的野鳥呢喃雙燕禾蟲和禾蟲癮姜之種種閩粵荔枝之爭竹和筍琵琶魚——魔鬼魚香港的蝴蝶朝生暮死的蜉蝣毒蛇的鑒別夏天的毒蛇蛇王林看削蛇魚豬與豬魚可炒可拆的香港蟹南方的李杜鵑鳥的疑案再談杜鵑鳥野百合花香港的蜘蛛相思——繡眼魚蝦蟹鱟的鱟黃□香港的杜鵑花香港的百足蠟嘴·竊脂談香港的鴨香港的狐貍水母——一白蚱沙灘上的貝殼街邊和水邊的蛤也□白蘭·含笑老榕樹香港的麻鷹枸杞和枸杞子香港的野蘭香港的龜與鱉香港的大蝸??膳碌你y腳帶大南蛇緣木可求的海狗魚蜆與蝠啄木鳥香港的海鮮穿山甲——香港動物界的冤獄菩提樹·菩提紗美人魚大樹波羅苦惡鳥的傳說幼細的鐵線蛇芋□芋仔薯仔和番薯談外江鱷魚紅嘴綠鸚哥豬屎渣比目——撻沙·龍□翡翠·魚郎糯米包粟“行不得也哥哥!”孔子家禽海鏡——明瓦香港的老虎墨魚一烏賊可怕的白蟻“家婆打我!”鬼鳥—二一蚊母鳥古怪的海星沙追果子貍及其他香港的鳳尾草和青苔香港的核疫和鼠患充滿咸魚味的長洲大埔的珠池冰與雪香港唯一的一部植物志香港的“一歲貨聲”香港的年糕“年晚煎堆”吊鐘——香港的新年花牡丹花在香港水仙花的傳奇過年用的茶素唐花熏貨賀年的糖果和果盤年宵花市除夕雜碎

章節(jié)摘錄

香港的香    香港被稱為香港的原因,有許多不同的解釋。有人說從前有一個女海盜名叫香姑,她利用這座小島為根據(jù)地,所以后來稱為香港。又有人說在今日香港仔附近(舊時稱為石排灣),從前有一道大瀑布,水質(zhì)甘香,航海的船只總在這里取淡水,因為這瀑布的水質(zhì)好,所以稱為香港。這些都是外國人的解釋,表面上看來好像各人都言之成理,事實上大家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香港這個名字的存在已經(jīng)很久。因為在石排灣附近有一座小村,土名為香港村(現(xiàn)在還稱那地方為小香港或香港圍)。這座香港村遠在英國人不曾踏上這座小島之前就久已存在。所以香港島一名的由來,既非因為香姑,也不是為了瀑布的水香,實因為島上原本就早已有一座小村名叫香港。    可是,這座小村為什么不叫臭港而叫香港呢?香在什么地方呢?這正是我現(xiàn)在想同讀者談的。因為這個“香”并非水香,也不是人名,實因為這地方從前是一個運輸香料的出口小港,所以稱為香港。    這種香料并非島上自己出產(chǎn)的,而是從東莞各地運來(香港島和九龍各地從前都是隸屬東莞縣的,后來又從東莞縣析置了一個新安縣,香港等地遂改隸新安。新安后來又改稱寶安),集中在石排灣,然后再出口運往各地。這種香料,不是流質(zhì)也不是木質(zhì),而是一種香木的液汁凝結(jié)成固體的。它們有的像松香琥珀那樣一團一塊的,有的又像檀香木那樣一片一段的枯木根,這種“香”(從前人就簡稱它為“香”),是當時其他許多香料制品的原料,熏衣、習靜,所燒的就是這種香。上等的價錢非常貴,甚至可以同黃金比價。從前人所謂“焚香默坐”,所焚的就是這種香,并非燃一枝線香或是燒一爐檀香。今日我們所見的古董銅器之中,有一種名為博山爐的東西,就是煎這種香的。下面有盤可以盛水,用熱湯蒸香,使香氣緩緩散發(fā)出來,并不直接放在火里去燒,所以稱為煎。    東莞出產(chǎn)的香,在當時南方各地出產(chǎn)的香料之中,算是最有名的,稱為“莞香”。莞香遠銷至當年蘇杭和京師,香農(nóng)將他們的出品,從產(chǎn)地集中到石排灣附近的這個小港,從這里用大眼雞船運至省城,再由省城北運。于是島上的這個小港就稱為香港,附近所住的村莊也就稱為香港村。    明末廣東大詩人屈大均的《廣東新語》,記莞香盛時遠銷至北方的情形道:    莞香度嶺而北,雖至劣亦有馥芬,以霜雪之氣沾焉故也。當莞香盛時,歲售逾數(shù)萬金,蘇松一帶,每歲中秋夕,以黃熟徹旦焚燒,號為熏月。莞香之積闖門者,一夕而盡,故莞人多以香起家。    莞香自明朝直至清朝中葉,都是當?shù)匾淮竺a(chǎn),馳名全國。產(chǎn)香的樹,名為古蜜香樹。這種樹宜種在砂土的山田里,稱為香山。鑿取香根的工作多由婦女擔任,她們往往將香木最好的部分切一點下來私藏起來,作為自己的私蓄,然后以重價賣給外地來的香販,這就是著名的“東莞女兒香”,是莞香中的精品,價格也最貴。    莞香雖然有名,可是上品產(chǎn)量并不多,而且香樹要種十余年后始有香可采,愈老愈好,所以產(chǎn)量不會多,并且整個東莞縣也僅有幾處地方所產(chǎn)的是上品。今日新界大埔的沙螺灣,沙田的瀝源村,都是當年產(chǎn)香名地之一??墒堑搅饲宄赫觊g,因為莞香上品價值兼金,而且不易覓購,宮中需求黃紋生結(jié)黃熟(這都是莞香的名目)甚急,竟派出采香專吏到東莞來坐索,并且指名要購異種名香。縣官無奈,只得責成里正、地保等下鄉(xiāng)搜求:搜求不得,就用嚴刑來追比,以至杖殺了許多地保、里役。這一來,種香的人家嚇壞了,他們?yōu)榱嗣獬湼鹨?,競將所種的香樹斬伐摧毀,然后全家逃亡。香木并不是一朝一夕就有收成的,而且也不是隨地可以種植的,于是自從這些香戶斬伐香木逃散以后,莞香的出產(chǎn)便從此衰落漸至滅絕了。    莞香的出產(chǎn)雖成了陳跡,但至今還在香港留下若干余韻可供追溯。當然,第一就是“香港”這個名稱本身,因為就是從這個小港口運香出口,所以才稱為香港的。其次是尖沙嘴,這地方從前稱為香炒頭,從這里運香至石排灣集中,然后再轉(zhuǎn)運出口。    還有,新界的游客當記得沙田城門河附近的香粉寮這地方,這個一度被當做天體運動者樂園的所在,就是利用水碓來舂香木成粉,制造線香塔香的。還有大帽山腳下的川龍村,那里至今也仍有許多舂香粉的大水磨、水碓。這些都是當年莞香的余韻,也就是今日香港之“香”的由來。    P1-5

編輯推薦

葉靈鳳編寫的《香港方物志》是一本有關(guān)香港史地知識的出版物,收錄的都是以方物為題材的小品,如《后海灣的鷺鷥》、《四月的花與鳥》、《從鱷魚談到爬蟲類》、《藍鵲——香港最美麗的野鳥》、《香港的馬騮和駱駝》、《閩粵荔枝之爭》等,共計112篇。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香港方物志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內(nèi)容有點舊,還行。有意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