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文楚安 頁數(shù):394
Tag標簽:無
前言
發(fā)生于20世紀中期的美國“垮掉”運動是在“二戰(zhàn)”后冷戰(zhàn)時期特定環(huán)境中的一場影響深遠的社會、文化和文學運動。它是美國的民主傳統(tǒng)和麥卡錫主義、人性自由和清教主義、大眾文學同學院派文學激烈沖突的產(chǎn)物。1955年金斯伯格的一聲“嚎叫”沖破了當時美國主流文化的高壓,宣告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垮掉”運動同民權運動、反戰(zhàn)運動以及其他社會、政治、文化運動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勢不可擋的洪流,猛烈沖擊著美國的現(xiàn)存秩序,使美國經(jīng)歷了自南北戰(zhàn)爭以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垮掉”運動是這一變革的始作俑者和新精神的先驅(qū)。20世紀40年代中期,一些對美國當時令人窒息的社會文化感到難以忍受的青年人,聚集在紐約,嘗試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討論哲學和宗教,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隨后又陸續(xù)有一些人加入。他們中的核心人物有杰克·凱魯亞克、艾倫·金斯伯格、威廉·巴勒斯、尼爾·卡薩迪、約翰·霍爾默斯、加里·史奈德、盧辛·卡爾等人。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影響了整整一代美國青年,嬉普士(20世紀60年代嬉皮士的前身)的形象很快出現(xiàn)在城市、鄉(xiāng)村,出現(xiàn)在酒吧、地鐵和飛速行駛的汽車上,當然也常常出現(xiàn)在各地的監(jiān)獄里。這些為傳統(tǒng)價值觀念所不容的離經(jīng)叛道、桀驁不馴的邊緣人物逐漸形成了一個向主流社會挑戰(zhàn)的亞文化群。他們受到各種壓制和打擊,在監(jiān)獄中進進出出,但依然我行我素,以其特有的方式挑戰(zhàn)、沖擊和解構著主流社會和主流文化。
內(nèi)容概要
“垮掉一代,,已經(jīng)成為、并將持續(xù)成為當代青年的“生活教科書” “垮掉一代”:20世紀最偉大的、最激動人心的文學流派 《“垮掉一代”及其他》: 迄今為至,國內(nèi)最全面、最深入研究“垮掉一代”的著作 “垮掉一代”流派中,作者橫空出世。作品驚世駭俗,代表作有: 《嚎叫》 《在路上》 《裸體午餐》 《達摩流浪者》
作者簡介
文楚安(1941-2005),四川外國語學院英文系畢業(yè),教授、文學評論家、翻譯家,對“垮掉一代”文學有很深的研究。1963年畢業(yè)于四川外語學院英語系。華西醫(yī)科大學外語系副主任,教授。四川外語學院、四川師范學院客座教授。哈佛大學英語系兩年訪問學者,赴加拿大、香港等地作訪問學者,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1978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系四川翻譯文學學會副會長,中美比較文化研究會理事。長期擔任英語本科學生英漢互譯和專業(yè)碩士研究生文學翻譯等課程.致力于翻譯理論與實踐。美國文學及文化,尤其是美國“垮掉一代”研究及譯介。曾到美國哈佛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麥克馬斯特大學、西蒙·弗雷澤大學、香港大學研究訪問。譯著五百余萬字,主要有:《榮格:人和神話》、《與狼共舞》、《讀者反應批評:理論與實踐》、《S》(約翰·厄普代克著)、《在路上》、《金斯伯格詩選》、《金斯伯格文選》、《后“垮掉一代”詩選》等。主編《透視美國:金斯伯格論壇》。其《在路上》,《金斯伯格詩選》分別獲第四屆(1999)、第五屆(2001)全國優(yōu)秀外國文學獎。
書籍目錄
序言上篇 依然故我的金斯伯格 艾倫·金斯伯格簡論 金斯伯格及其在中國的接受 東西方之間——論金斯伯格的“中國組詩” 半個世紀的回聲:“垮掉一代”和金斯伯格 “垮掉一代”傳奇:凱魯亞克和《在路上》 “垮掉運動仍在繼續(xù)”——凱魯亞克故鄉(xiāng)紀行 凱魯亞克遺產(chǎn)之爭 城市之光書店與“垮掉一代” 在地下:“后垮掉一代”作家在美國——維隆·弗雷澤訪談錄 感受金斯伯格 對the Beat Generation和金斯伯格的誤讀 并非一樣的反叛者:“憤怒一代”與“垮掉一代” 凱魯亞克((在路上》手稿:知向誰邊? 凱魯亞克《在路上》手稿拍賣落幕及其他 “BG之王”凱魯亞克文檔被出售 《在路上》在中國 “垮掉一代”:歷史性和歷時性 肯·克西:嬉皮士時代的見證人下篇 伊·龐德和索蘿西·莎士比亞書信集 美國第一個桂冠詩人 沉思人類命運的美國桂冠詩人沃倫 對人件沉淪的有力鞭撻——從《第四次警報》試論契弗短篇小說的認識價值及藝術風格 外國作家談當代美國小說 1987年:紀實性犯罪小說在美國的勃興 榮格理論的淵源及影響 永不安息的靈魂——海明威和他的《伊甸園》 如此美國神話——評約翰·珀理《杰克·倫敦:美國的神話》 重新被認識的榮格——評《尋求靈魂的現(xiàn)代人》 耐人尋味的“獨家新聞”:歐文-華萊士的《奇跡X美國金三角的投影——普佐和他的《弱肉強食》 馬爾科姆·考利:美國現(xiàn)代文學的一個記事人 一本奇特的回憶錄 ——阿瑟·朗德基維斯特的《夢幻之旅》 《S.》:厄普代克對“女性意識”的新探索 納博科夫的一只永恒的“蝴蝶”——《麗塔》出版?zhèn)渫洝‖F(xiàn)代人的雙重困惑:嫉妒與羨慕 美國性文化史的一次巡禮 “名不切題”的閱讀效果——厄普代克的新奉獻:《對福特執(zhí)政時期的回憶》 儒勒·凡爾納和他的《世界主宰者》 言之不盡的幽默大師馬克·吐溫 一種翻譯批評觀:論文學作品的合格譯者 文本·作者·讀者 《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起風波 詩人的追求 對美國的透視 ——艾倫·金斯伯格40年來的詩歌 艾倫·金斯伯格:“垮掉一代”遺產(chǎn)、聯(lián)系及其他 艾倫·金斯伯格離開了行星 評《在路上》 這就是“垮掉一代” “后垮掉一代”詩選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上篇依然故我的金斯伯格繼《金斯伯格詩選(1947——1980)》以及《嚎叫》新注釋本出版后,金斯伯格的又一詩集《白色的尸衣》(White Shroud)今年出版了。這三本詩集印刷精美、考究,使這位20世紀50年代已名噪一時的“垮掉一代”代表詩人的聲名更加大振,這是頗耐人尋味的。1956年,他的第一本詩集《嚎叫》被多家出版社拒絕接受,最后只能由垮掉詩人費林格蒂(Ferlinghetti)在舊金山的毫無名氣的“城市之光”書店出版。詩集的第一句就不同凡響:“我看見我這一代的精英被瘋狂毀滅,饑腸轆轆赤身露體歇斯底里……”《嚎叫》以驚世駭俗的反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準則的大膽內(nèi)容,對壓抑個性的一切形式進行無情嘲弄,赤裸裸地展示了美國生活的混亂,諸如吸毒、暴力、同性戀,很快便受到一些批評家的猛烈抨擊,被舊金山法院指控為淫穢作品,這似乎是勞倫斯的小說《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在英國被禁一案在美國的重演。不過,對《嚎叫》的指控反而使它成為20世紀50年代在美國最暢銷的詩集,金斯伯格的詩興也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他的詩句不拘形式,氣勢磅礴,時而熱烈、奔放,時而感傷、激憤;他那蓄長發(fā)的面容,時而溫文爾雅,時而玩世不恭,略帶沙啞低沉深厚的詩朗誦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他成為主流文化所不屑一顧的活力和異端邪說的象征,也是一代反叛青年所崇拜的精神宗師。時隔三十余年,“垮掉運動”作為20世紀50年代的詩歌潮流,雖說早已銷聲匿跡,但唯獨金斯伯格格外活躍。有的批評家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步入壯年的金斯伯格已由落魄不羈的嬉皮士上升到中產(chǎn)階級的雅皮士之列。
后記
發(fā)端于20世紀50年代興盛于20世紀60年代的“垮掉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BG)是美國乃至整個西方文學史和社會史上的一個重要潮流,至今影響不衰。BG作家尤其是其三個代表人物艾倫·金斯伯格(Allen Ginsberg)、杰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威廉·巴勒斯(William But Toughs)的作品早已從當日的“地下文學”融入主流,BG研究在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已是文化、文學以及社會學等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凱魯亞克的長篇小說《在路上》被列入20世紀世界英語最佳100部長篇小說,金斯伯格被公認為20世紀世界最有影響的詩人之一。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國對BG的誤讀從20世紀60年代初BG被譯為“垮掉一代”就開始了,研究和譯介都很不足,至今還沒有一本有關BG的研究性專著。我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便開始關注BG,尤其是金斯伯格和凱魯亞克的譯介與研究:1997-1998在哈佛大學英語系訪學也主要集中于BG課題。這本集子收入了我歷年來有關BG的論文、文章以及其他關于英美文學、文化、文論、文學翻譯理論的論文、文章,故冠名為《“垮掉一代”及其他》,可以說在某種意義上反映了我這些年來的學術研究走向。讀者也許會注意到我的興趣還算廣泛,可把這些文章結集出版,我的確有一種誠惶誠恐的內(nèi)疚感,因為,即使就BG課題我的研究也還很不深入,我所做的不過是在進行一些我力所能及的梳理,或者說去澄清由于歷史的原因造成的本不該是問題的問題罷了。比如我對BG的其他重要代表人物威廉·巴勒斯、加里·斯奈德、柯索等人就還沒能專門談及,金斯伯格和凱魯亞克也仍有眾多問題值得探討。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