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4 出版社:江西出版集團,江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李承貴,張義生 著 頁數(shù):302
Tag標簽:無
前言
荀子(約前313一前238),字卿,亦稱孫卿子,戰(zhàn)國時期趙國人。荀子年幼即具才學,曾到當時的學術(shù)中心齊國都城稷下游學,后來還曾“三為祭酒”。在儒家思想史上,與孔子、孟子的顯赫地位比較,荀子顯得沉寂暗淡;在當今儒學研究中,與孔子、孟子的大紅大紫比較,茍子也顯得相對寂寞孤獨。然而,這種狀況并不意味著荀子思想沒有自己的特色,并不意味著荀子思想缺乏智慧的光芒,更不意味著荀子思想之于中國思想沒有獨特的貢獻。荀子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是先秦諸子學的集大成者,是一位視野開闊、思想深邃的大師。荀子繼續(xù)了人性問題的思考,在孟子“人性善”思想基礎(chǔ)上,提出了“人性惡”的觀點,從而為人性問題的討論開辟了新的途徑。荀子繼續(xù)了天人關(guān)系問題的思考,認為“孟子蔽于人而不知天,莊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提出“天人相分”“天行有?!薄疤烀芍啤钡容^為系統(tǒng)的天人關(guān)系觀,從而奠定了中國古代“天人相分”說的基礎(chǔ)。荀子繼續(xù)了墨家關(guān)于邏輯問題的討論,對“名”的必要性、“名”同異的根據(jù)、制名的基本原則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豐富和發(fā)展了先秦邏輯理論。荀子繼續(xù)了關(guān)于“禮”的討論,對“禮”的來源、“禮”的功用、“禮”的意義、“禮”的推行等問題進行了較深入的討論,從而使先秦儒家關(guān)于“禮”的認識更加深入,關(guān)于“禮”的理論更加完善。
內(nèi)容概要
荀子思想涉及天人關(guān)系的處理、身心修養(yǎng)之方、治國安民之道、認識思維之法、為人處世智慧等方面。如果你對荀子思想并不太了解,如果你想豐富自己的人文知識,如果你欲化解人生中的困惑……不妨翻開此書,走進荀子的思想世界,或許會給你帶來驚喜。 本書是關(guān)于研究“荀子思想”的專著,全書共五章:第一章介紹、呈現(xiàn)荀子為學致思方面的智慧,具體分學習的藝術(shù)、解蔽的藝術(shù)、制名的藝術(shù);第二章介紹、呈現(xiàn)茍子求榮修為方面的智慧,具體分化性為善的藝術(shù)、修身養(yǎng)性的藝術(shù)、求榮避恥的藝術(shù);第三章介紹、呈現(xiàn)荀子經(jīng)營人生方面的智慧,具體分經(jīng)營生活的藝術(shù)、為人處世的藝術(shù)、謀取成功的藝術(shù)、與“天”打交道的藝術(shù);第四章介紹、呈現(xiàn)茍子品評人物方面的智慧,具體分論諸子、論儒、論君子;第五章介紹、呈現(xiàn)荀子治政安邦方面的智慧,具體分政論、禮論、法論、樂論、群論。
作者簡介
李承貴,江西萬年人,哲學博士。曾任南昌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哲學教研室、王任,江西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現(xiàn)為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2005年入選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2007年入選江蘇?。骸?33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工程”,2005年獲美國西來大學國際佛教研究榮譽獎。出版著作8部,主要有:《中西文化之會通》、《20世紀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方法問題》、《德性源流——中國傳統(tǒng)道德轉(zhuǎn)型研究》、《存在之思——對生活與文本的哲學追問》、《楊簡》(兩人合著)等,發(fā)表論文130余篇,獲省部級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二等10余項。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為學致思之方一、學習的藝術(shù)1. 登山知天2. 鍥而不舍3. 用心專一4. 守舊無功5. 效法良師二、解蔽的藝術(shù)1. 何以有“蔽”2. “蔽”之危害3. 怎樣解“蔽”三、制名的藝術(shù)1. 緣何制“名”2. “名”緣何同異3. 何以定“名”第二章 求榮修為之法一、化性為善的藝術(shù)1. 人性本惡2. 化性為善3. “涂人為禹”二、修身養(yǎng)性的藝術(shù)1. 以“人”為養(yǎng)2. 以“禮”為養(yǎng)3. 因“勢”而養(yǎng)4. 以“度”為養(yǎng)5. 以“心”為養(yǎng)6. 日三省吾身7. 行道無強三、求榮避辱的藝術(shù)1. 好榮惡辱2. 分辨榮辱3. 以言求榮避恥4. 以德求榮避辱第三章 經(jīng)營人生之道一、經(jīng)營生活的藝術(shù)1. 消費適度2. 居必擇鄉(xiāng)3. 以信勝出4. 有備無患二、為人處世的藝術(shù)1. 取舍有道2. 敬人有方3. 出言有矩4. 以心役物5. 依“道”而交三、謀取成功的藝術(shù)1. 目標不易2. 堅持不懈3. 積涓成流4. 精益求精四、與天打交道的藝術(shù)1. 天道自然2. 天行有常3. 天人相分4. 天命可制5. 與天為友6. 禮天敬神第四章 品評人物之術(shù)一、論諸子1. 諸子點評2. 推崇仲尼3. 唯禮唯實4. 警惕危害二、論儒1. 俗儒2. 陋儒3. 散儒4. 腐儒5. 賤儒6. 小儒7. 雅儒8. 大儒三、論君子1. 君子之能2. 君子之德3. 君子自律4. 君子處事5. 君子之短第五章 治政安邦之略一、“政”論1. 親民愛民2. 為政以德3. 舉賢遠讒4. 由近及遠5. 歸順天下二、“禮”論1. “禮”緣何而生2. “禮”之功用3. 以“當”為貴4. “禮”之概覽三、“法”論1. “法”之根源2. “禮”“法”關(guān)系3. 治法與亂法4. 法治與人治四、“樂”論1. 樂以顯情2. 樂以化俗3. 樂以治世4. 樂必有節(jié)五、“群”論1. 合群何以必要2. 合群的條件3. 合群的方法4. 合群的意義六、數(shù)字解人生1. 人有五類2. 人分四種3. 人劃三等4. 忠有四形5. 勇有四色6. 威有三面7. 臣有四相8. 人有三忘9. 為師四法10. 人倫四紀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制名”既是生活中的必然性,也是生活中的必要性;而名稱的差異也是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因此,接下來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何確定名稱了。荀子在這個問題上有自己成套的見解。 首先,主張既要立新,也要循舊。他說:“若有王者起,必將有循于舊名,有作于新名?!保ā墩罚┚褪钦f,圣王制名、定名既要遵循一定的舊名,又要創(chuàng)作一定的新名。這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社會生活具有前后的連續(xù)性,從這個時代到下個時代不是截然分成兩段的,這決定了制作名稱也不能一味地求新,因為這有悖于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語言習慣。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出,歷代王朝的更替中,雖然皇帝寶座輪流坐、江山代有才人出,但是政治制度以及官職名稱等等都是前后聯(lián)系的,即使要進行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也必須借用一些舊名。如“蕭規(guī)曹隨”的故事就說明了這一點。漢惠帝時的相圍曹參,他未發(fā)跡時和前任相國蕭何的私交很好,曾在沛縣一起工作。但是等到兩人出將入相后,卻有了嫌隙。蕭何死后,曹參出任相國,他仍然全部按照蕭何創(chuàng)立的規(guī)章制度辦事,空閑的時候就請人喝酒聊天。漢惠帝看到相國并不關(guān)心政事,絲毫沒有進取之心,就托曹參的兒子回去勸曹參把精力用在朝政上。結(jié)果,曹參非但不接受,反而把他的兒子打了一頓?;莸蹧]有辦法,只好和曹參面談,質(zhì)問曹參為什么只知飲酒作樂、置天下興亡于不顧。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