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0 出版社:21世紀出版社 作者:褚鈺泉 編 頁數(shù):205 字數(shù):290000
前言
北京人藝創(chuàng)立至今已整整一個甲子,本卷刊登郭啟宏先生的文章《于是之與北京人藝“小作協(xié)”》,以示祝賀。 在中國當代文化史上,北京人藝書寫了燦爛的一章。這是一個頗有特色的文藝團體,說其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或許有些武斷?!v觀北京人藝六十年的歷史,無論刮什么風,其辦院宗旨最終都沒變,始終能一以貫之地堅持自己的藝術主張和風格,為觀眾留下了如許久演不衰的劇目,擁有如許享有盛譽的第一流演員,這樣的評價絕非妄言。 近年來,一直在呼喚文化的大繁榮,有關部門也是煞費苦心,口號喊得震天價響,資助的錢嘩嘩而流,仿佛有了豪言壯語,有了錢,就會出現(xiàn)好作品,就能培養(yǎng)出類拔萃的人才。然而事與愿違,且看舞臺和熒屏上,燈光布景無比炫麗奢侈,演出排場日益龐大豪華,可是觀眾卻過目即忘,未能留下什么印象。 衡量文化是否繁榮,關鍵在于能不能創(chuàng)作出經(jīng)久耐看的傳世之作,有沒有為之矢志終身的一流的創(chuàng)作人才。郭啟宏先生文中介紹于是之先生抓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驗,似頗值得文化部門的領導借鑒。六十年來北京人藝經(jīng)受時代風雨的洗禮,積累了一批經(jīng)得起歷史檢驗的優(yōu)秀劇目,幾十年前演出時盛況空前,而今依然一票難求,新創(chuàng)作的劇目常常贏得滿堂彩。何以如此?其中的甘苦艱辛,頗值得細細琢磨推敲。相比近年某些作品,趕時髦,奔“錢”途,甚至不惜媚俗,有的可以熱鬧一時,但隨著風向的變化,頓時黯然失色。由這些作品堆積起來的文化,難言繁榮。 文化藝術有其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認定目標,全力以赴,耐得寂寞,不計名利,不慕“錢”途。北京人藝的經(jīng)驗似可說明這一點。演戲如此,出版、辦刊物、創(chuàng)作、歌唱、跳舞……又何嘗不是如此?!
內(nèi)容概要
當今,書的數(shù)量與日俱增,而人們對書的興趣卻在日漸減退。紛擾的世事、誘人的網(wǎng)絡、嘈雜的電視,無休無止的吃喝玩樂……消耗了人們太多的精力和時間。捧著書本認真閱讀的人越來越少,這是莫大的遺憾!須知,楮鈺泉主編的《悅讀MOOK(29)》能較之網(wǎng)絡、電視、玩樂給人更多的享受。
書籍目錄
特稿
于是之與北京人藝“小作協(xié)”
徐佛觀,國民黨少將觀察員的延安觀
冰心的文壇是非和選擇記憶
為構建錢鍾書學術體系作貢獻
人物志
陳白塵與《人民文學》——讀父親于“文革”中的“認罪書”
“我不是紅學家”
張仃拜師齊白石
吳稚暉與章太炎何以成死對頭?
抗戰(zhàn)前期的傅斯年與胡適
忽然想到
時風所趨
閑話出版三十年
何炳棣教授《讀史閱世六十年》出版緣起
書與插圖
盧梭先生
域外風
歷史有規(guī)律嗎?
從雅科夫列夫向科爾總理索要“戰(zhàn)爭賠款”說起
勞倫斯與倫敦:此恨綿綿
藝苑雜談
《武訓傳》留下的記憶
“老照片”札記
曾經(jīng)的“蜜月”
海外書情
一位智者的思想歷程——挑戰(zhàn)科學的
人——蘇聯(lián)是怎樣垮臺的?——契訶夫一
家——基督教歐洲的誕生——越戰(zhàn)的教
訓——爭取核裁軍——尼采在美國
書海巡游
有此一說
省級常委中博士占據(jù)總數(shù)的百分之二十以
上——我國流動人口總量已接近兩億三千
萬——我國有百分之十的耕地中毒——大
陸高中生尖子紛紛去香港——三位華人獲
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tǒng)獎”——腐敗人數(shù)越
來越多案值越來越大
人物志
從臺灣“叛逃”而來的經(jīng)濟學家林毅夫
飛船上天的幾個插曲
做一個有擔當?shù)穆蓭煛獜埶贾劼蓭烰:作
林彪的婚事
沈從文、郭沫若和丁玲
奇人曾希圣
歷史往事
李克農(nóng)和潘漢年案件
腐敗,使國民黨丟失政權
寫給黨中央的一封匿名信
我參與了打倒陶鑄
美國總統(tǒng)來了
內(nèi)情參考
現(xiàn)在還不能完全說出來
和平年代的中日情報戰(zhàn)
逐步解禁的《金瓶梅》
信息薈萃
中國人赴美的幾種結局——越南侵占了
中國南海二十九個島礁——來之不易的
“依法治國”——中共最高領導稱謂的歷史變遷
四面八方
我不喜歡中國的十大理由
一枚“文革”郵票的意外走紅
灰霾背后的環(huán)境危機
得數(shù)據(jù)者得天下
地痞流氓的“時尚”——中國古代的“刺青”
于是之與北京人藝“小作協(xié)”
郭啟宏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說北京人藝“小作協(xié)”,當是戲言?!白鲄f(xié)”之于中國,至少是半官方機構,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不過一家劇院,哪來這般“譜大”?雖說戲言,無妨暢想。北京人藝有個創(chuàng)作室,前稱劇本組,后改文學處,難道不能辦成劇作家精英薈萃之地?如斯暢想之始作俑者是于是之。 于是之時任劇院的第一副院長(院長曹禺,人藝的精神領袖),統(tǒng)攝劇院大局,首要是劇目生產(chǎn),尤其是劇本。他沒有重復“劇本劇本,一劇之本”這樣缺少新意、被貌似內(nèi)行的人說爛了的調(diào)調(diào),他說了一句讓劇作家為之振奮的話:“請觀眾允許我代表他們感謝這些用筆支撐著劇院的人們?!保ㄒ浴顿R何冀平同志》)“用筆支撐著劇院”比之“一劇之本”更準確,更生動,更形象,更詩意,也更具人文情懷?;谶@種思路,于是之上任后便致力于人藝創(chuàng)作群體的整合與重構,向高端化努力。 整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乃至九十年代初,于是之一直在經(jīng)營這個創(chuàng)作群體。除了原先的“老人藝人”劉厚明、藍蔭海、梁秉坤、王志安……又先后引進了“新人藝人”高行健、李龍云、劉錦云、王梓夫、何冀平和我。我是一九八九年秋調(diào)人人藝的,最后一位。記得當年于是之在例行談話時候對我說,你的到來別有一番意義,你搞歷史劇,北京人藝的“小作協(xié)”成型了!我很能感悟他的興奮,這個“小作協(xié)”既不是雜亂的拼湊,它必須與劇院整體的演劇學派相適應;這個“小作協(xié)”也不是單一的風格。它必須高揚劇作家各自的創(chuàng)作個性,真正做到“同中有別,異里能和”。觀眾的體認常有誤區(qū),以為人藝的戲就是京味(姑且不說京味這一概念是否科學),其實人藝的演劇風格不是一個京味所能涵蓋。早先的“郭、老、曹”(郭沫若、老舍、曹禺),即便算“老”入了京味,“郭、曹”也屬京味?在于是之慘淡經(jīng)營的“小作協(xié)”的眾多作品中,固有北京市井的,也有外地農(nóng)村的,更有實驗戲劇、歷史新編。當然,廣義的“小作協(xié)”還應包納不在人藝編制卻為人藝寫戲的劇作家,如蘇叔陽、中杰英、孟冰、過士行等。評論界普遍認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北京人藝劇目出現(xiàn)建院以來第二次輝煌,蘇叔陽的《丹心譜》、梁秉坤的《誰是強者》、高行健的《絕對信號》、魏敏、孟冰等的《紅白喜事》、李龍云的《小井胡同》、劉錦云的《狗兒爺涅槃》、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樓》、郭啟宏的《李白》、過士行的《鳥人》……這一長串劇目無不閃爍著人性的亮色、藝術的光芒,既有獨特的不可替代性,又都打著“madeinrenvi”,的藝術印記。此中,“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于是之心里最清楚。 依我之見,是于是之為北京人藝造就了一個良好的創(chuàng)作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小氣候”。長久以來,全國劇院團所處的利:會“大氣候”,固非劇院團領導者所能更易,而一院一團所處的“小氣候”,至少可以“微調(diào)”,當然,你得遇到于是之這樣的領導者。(北京人藝人大多認為于是之從政是他演藝生涯的悲劇,我然此說;若從北京人藝的劇目建設看問題,則他之從政又是編劇們的大幸,也是北京人藝的大幸,蠟燭不正是這樣燃燒自己、釋放光熱的嗎?令我感到悲哀的是,于是之在當今幾乎成了個案,成了孤證,成了特例?。┯谑侵鳛橐环N人文現(xiàn)象,很值得理論界認真研究。本文僅就北京人藝“小作協(xié)”舊事略述幾端。 一日不命題作文。 我對當代中國舞臺編劇的生存狀態(tài)略有了解,舉凡劇院團領導大都自詡有權力、有資格領導創(chuàng)作,發(fā)號施令當是屢見不鮮的事,唯于是之獨非。他對“抓創(chuàng)作”一詞頗為反感,他說,“作品不是什么人抓出來的,而是作者寫出來的。我覺得這個觀念很重要,不好顛倒了。”(引自《北京人藝劇本組的工作》,下同。)我在北京人藝這么多年,從沒聽說過他給哪位編劇命過題,即使上級領導多次下達命令,他也要征得編劇的同意,他說創(chuàng)作是“有感而發(fā)”,他從不勉強編劇,遑論強迫!
編輯推薦
《悅讀MOOK(第29卷)》是一本與眾不同的書,是一本有關書的書,是會激起你閱讀興趣的書?!稅傋xMOOK(第29卷)》將帶你走進茫茫書海,不僅有學者和專家?guī)湍阒附?,還有一些書界人士為你剖析書壇風云,使你可以從中獲得大量的圖書信息,還可以飽覽各類書籍的精彩片段。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