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2 出版社:21世紀出版社 作者:龍昌大 頁數:240 字數:20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在這個蔚藍色的星球上,自從有了人類。哪怕是早期飲血茹毛的原始群,抑或是以后火把憧憧的部落聯(lián)盟,它都不可避免地面臨如何生存、怎樣繁衍等問題,人類最早的價值觀就這樣自發(fā)地產生了。而人類自從進入階級社會以來,建立了國家政權。為了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保證自己的利益。一個社會系統(tǒng)得以正常運轉。一定社會秩序得以較好維護,必然自覺地建立自己的核心價值體系,以作為整個社會的基本精神依托和重要保證。這是歷史的必然,如同日月經天,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核心價值體系,從一定的角度講,這是一個政黨或政治集團的行動指南。它體現(xiàn)一個政黨或政治集團的成立宗旨,顯現(xiàn)一個政黨或政治集團的執(zhí)政能力,并實現(xiàn)一個政黨或政治集團的戰(zhàn)略任務;核心價值體系,還是一個國家的“昆侖”、“長城”,是其精神支柱與形象代表,表現(xiàn)了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核心價值體系還是流風回雪中的一面震天鼙鼓,它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種民族精神、民族象征,也是民族認同、民族識別的一個重要內涵,猶如江河行地。中國是這樣,其他國家也是這樣。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突出強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性,并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局的戰(zhàn)略高度,提出了在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及黨的建設全過程,在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各領域,在精神文化產品創(chuàng)作生產傳播各方面,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總體目標和任務。本書將在一個歷史、開放的視野中,以民間立場探索、闡述這一具有重大意義的當代話題。
內容概要
《價值觀的力量》共分為九章,第一章“中國的月亮”曾經也很圓?。坏诙麓蟊瘔?、大不朽之中國;第三章打造中國形象養(yǎng)清正、凜然之氣;第四章我們需要一場靈魂拷問第五章亟待雪中送炭莫急錦上添花;第六章“改革創(chuàng)新”當代最深厚的愛國主義;第七章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第八章核心價值觀之探究;第九章“和諧、公正、仁愛、共享”。
作者簡介
原名褚贛生,江西南昌市人,1953年生。中國歷史文獻學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中國歷史文獻學會會員。
曾出版《費正清對華回憶錄》《人民公社制度研究》《大雅村言》《中國詩學》《唐代酒令藝術》《中國館藏滿鐵資料聯(lián)合目錄》《我的77'78》《國史札記》等。
書籍目錄
序 一個國家的“昆侖”、“長城”
第一章 “中國的月亮”曾經也很圓啊
一 三綱五常齊家治國
二 兼收并蓄自信包容
三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第二章 大悲壯、大不朽之中國
一 優(yōu)勝劣敗適者生存
二 民主科學“其命維新”
三 希望和平不求茍安
第三章 打造中國形象養(yǎng)清正、凜然之氣
一 可不可以信賴他們
二 從“中國威脅論”到“中國崩潰論”
三 國際環(huán)境穩(wěn)定卻不容樂觀
四 今天“文化”的悖論
五 哈利·波特世界的迷幻中
第四章 我們需要一場靈魂拷問
一 “你要做自己的路標”
二 讓中國大地上的雙子星座亮起來
第五章 亟待雪中送炭莫急錦上添花
一 “兩個”中國
二 “社會排斥”
三 “帕累托改進”
第六章 “改革創(chuàng)新”當代最深厚的愛國主義
一 愛國主義的真與偽
二 希望很現(xiàn)實愛國也很樸素
三 新的一路挺進就要開始
第七章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
一 最高境界最高追求
二 將權力關進“籠子”里
三 像對神明一樣敬畏人民
第八章 核心價值觀之探究
一 獨特性
二 包容性
三 共識性
四 實踐性
五 創(chuàng)新性
第九章 “和諧、公正、仁愛、共享”
結束語 人民的福祉——幸福指數
主要參考書(篇)目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在顧炎武心目中,“保(一姓之)國家”,那是當官的事,而保天下則是人人有責,當仁不讓。這是千古名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最初表述。他的這一基于天下為公而不為私的看法,明確否認以往天子代表天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陳辭舊說;同時這一“匹夫”的權利、義務觀,又與黃宗羲所言“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治學上,顧炎武不依傍、不盲從,信其所當信,疑其所當疑,主張多學而識、明道救世,探求有益于民生國命的實學。他對明末許多“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的文人嗤之以鼻,他們“稂不稂,莠不莠”,入衙不能理政,上陣不能御敵,簡直就是一個臭皮囊!《日知錄》正是在這一思想指導下結撰而成的一部煌煌巨著,在其第十三卷之論《風俗》部分,他詳細考索了歷代社會風氣的演變情況,認為“教化者,朝廷之先務;廉恥者,士人之美節(jié);風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則士人有廉恥;士人有廉恥,則天下有風俗”,“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指出“治亂之關,必在人心風俗””,而整齊風俗、撥亂滌污的關鍵,即在于“士大夫”是否有廉恥;并舉出“魏晉人之清談”亡天下的歷史教訓,說明士大夫不顧國家、民族的安危而空談心性,從而致使風俗大壞,是天下覆亡的重要根源。 顧炎武極力主張建立廉潔政治,對明末官場嚴重而普遍的腐敗問題深惡痛絕,他在《日知錄》中說:“自神宗以來,黷貨之風,日甚一日”;“乃以今觀之,則無官不賂遺,……自其束發(fā)讀書之時,所以勸之者,不過所謂千鐘粟、黃金屋,而一旦服官,即求其所大欲。君臣上下,懷利以相接,遂成風流”。在這里,他將批判矛頭直指專制時代至高無上的君權,“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王好細腰,宮人多餓死”,認為皇帝為大不尊,助長了滿朝貪污、受賄之風。 在金石考古和歷史地理學方面,顧炎武亦卓有成就,其志仍在經世致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天下郡國利病書》和《肇域志》兩部著作。長編性質的兩書,雖然主要出于鈔錄,但有斷制,極富價值,不僅為清代歷史地理學的發(fā)展開啟了先路,也是后人研究地理沿革、古代經濟,特別是明代經濟史的不可缺少的必讀書。
編輯推薦
《價值觀的力量》編輯推薦:高速發(fā)展的經濟奇跡、眾多的社會問題并存于同一個中國中。當下社會現(xiàn)實的復雜性、戲劇性,幾乎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價值觀的力量》梳理矛盾,化解疑惑,凸顯要津,試破中國改革進入深水區(qū)后的諸多難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