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二十一世紀 作者:魯迅 頁數:398
Tag標簽:無
前言
一、在魯迅的創(chuàng)作生涯里,傾注了大部分的精力進行雜文創(chuàng)作,為我們留下了六百多篇、凡百余萬字的珍貴遺產。在中國的思想史和文學史上樹起了一座罕見的豐碑。本書精選了魯迅各個時期有代表性的雜文八十余篇。按順序分別選自《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集外集拾遺》和《集外集拾遺補編》。二、為了幫助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更好地學習理解,我們在每篇雜文后邊附上了簡短的名家解讀。這些解讀一般不作全面的分析,而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挖掘,限于篇幅,大多也是“點到為止”。每則解讀均標有出處,讀者如有興趣,可找原文研讀。三、正文前,我們收集了各個歷史時期諸多名家對魯迅雜文的總體評論,以其與各篇“發(fā)微”式的解讀互相映照,形成一個總體印象。這些評論也只截取了原文的某一個片斷。除了從宏觀上,從思想性和藝術性等方面全面地認識魯迅雜文的成就外,對于魯迅的單本雜文集,我們也選了一些評論文章的片斷,以期讀者對魯迅某個時期雜文的獨特性與雜文整體的豐富性,獲得較多的了解和理解。四、魯迅先生一生酷愛美術,尤重版畫。對于優(yōu)秀的外國版畫藝術,他彈精竭慮地介紹和傳播。對生于比利時而蜚聲全世界的麥綏萊勒更是推崇有加——孤獨、彷徨和批判、反抗的形象和主題、氣氛,是這位藝術大師的追求和風格。早在20世紀20年代,魯迅即購得了麥氏在德國出版的幾本畫冊,1933年擇其精華交由上海良友圖書公司出版;同時約請葉靈鳳、郁達夫和趙家璧,分別為麥氏的其他畫冊作序做系列出版。本書選取了麥綏萊勒的79幅木刻作品,作為插頁附在魯迅雜文精華之中。文、圖之間從表層來看并沒有什么聯系,但讀者在閱讀和學習魯迅雜文的同時,領略和欣賞曾被魯迅盛贊為“手腕極好”的麥氏藝術珍品,相信會獲得相當的聯想、感悟、啟迪和藝術享受。五、本書收錄的魯迅先生的作品,以1938年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編、上海復社出版的《魯迅全集》為底本,其他版本酌情參考之。六、本書付梓出版時,我們謹向解讀魯迅雜文的名家和作者以及版畫藝術大師麥綏萊勒先生,致以誠摯的謝意和敬意。
內容概要
在魯迅的創(chuàng)作生涯里,傾注了大部分的精力進行雜文創(chuàng)作,為我們留下了600多篇、凡百余萬字的珍貴遺產。在中國的思想史和文學史上樹起了一座罕見的豐碑。本書精選了魯迅各個時期有代表性的雜文87篇。按順序分別選自《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集外集拾遺》和《集外集拾遺補編》。
書籍目錄
名家論魯迅雜文我之節(jié)烈觀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娜拉走后怎樣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在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文藝會講未有天才之前 ——一九二四年一月十七日 在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友會講論雷峰塔的倒掉論照相之類再論雷峰塔的倒掉看鏡有感春末閑談燈下漫筆論“他媽的!”論睜了眼看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隨感錄三十八隨感錄四十八隨感錄五十九“圣武”隨感錄六十四 有無相通犧牲謨 ——“鬼畫符”失敬失敬章第十三戰(zhàn)士和蒼蠅夏三蟲導師忽然想到(十)十四年的“讀經”我觀北大談皇帝可慘與可笑空談馬上支日記略論中國人的臉讀書雜談 ——七月十六日在廣州知用中學講小雜感文學和出汗無聲的中國 ——二月十六日在香港青年會講流氓的變遷習慣與改革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宣傳與做戲“友邦驚詫”論答中學生雜志社問電的利弊從諷刺到幽默出賣靈魂的秘訣現代史推背圖文章與題目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zhàn)斗 ——致《文學月報》編輯的一封信我怎么做起小說來?談金圣嘆經驗諺語上海的少女小品文的危機世故三昧謠言世家作文秘訣搗鬼心傳推二丑藝術“抄靶子”“吃白相飯”“揩油”幫閑法發(fā)隱由聾而啞男人的進化看變戲法青年與老子北人與南人朋友偶感論秦理齋夫人事罵殺與捧殺連環(huán)圖畫瑣談拿來主義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說“面子”“京派”和“海派”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論“人言可畏”再論“文人相輕”文壇三戶從幫忙到扯淡名人和名言我要騙人登錯的文章文藝與政治的歧途 ——十二月二十一日在上海暨南大學講老調子已經唱完 ——二月十九日在香港青年會講關于知識階級 ——十月二十五日在上海勞動大學講麥綏萊勒木刻插圖(79幅)索引
章節(jié)摘錄
插圖:我今天要講的是“娜拉走后怎樣?”伊孛生是十九世紀后半的瑙威的一個文人。他的著作,除了幾十首詩之外,其余都是劇本。這些劇本里面,有一時期是大抵含有社會問題的,世間也稱作“社會劇”,其中有一篇就是《娜拉》。《娜拉》一名Ein Puppenheim,中國譯作《傀儡家庭》。但Puppe不單是牽線的傀儡,孩子抱著玩的人形也是;引申開去,別人怎么指揮,他便怎么做的人也是。娜拉當初是滿足地生活在所謂幸福的家庭里的,但是她竟覺悟了:自己是丈夫的傀儡,孩子們又是她的傀儡。她于是走了,只聽得關門聲,接著就是閉幕。這想來大家都知道,不必細說了。娜拉要怎樣才不走呢?或者說伊孛生自己有解答,就是Die Frauvom Meer,《海的女人》,中國有人譯作《海上夫人》的。這女人是已經結婚的了,然而先前有一個愛人在海的彼岸,一日突然尋來,叫她一同去。她便告知她的丈夫,要和那外來人會面。臨末,她的丈夫說,“現在放你完全自由。(走與不走)你能夠自己選擇,并且還要自己負責任?!庇谑鞘裁词氯几淖?,她就不走了。這樣看來,娜拉倘也得到這樣的自由,或者也便可以安住。但娜位畢竟是走了的。走了以后怎樣?伊孛生并無解答;而且他已經死了。即使不死,他也不負解答的責任。因為伊孛生是在做詩,不是為社會提出問題來而且代為解答。就如黃鶯一樣,因為他自己要歌唱,所以他歌唱,不是要唱給人們聽得有趣,有益。伊孛生是很不通世故的,相傳在許多婦女們一同招待他的筵宴上,代表者起來致謝他作了《傀儡家庭》,將女性的自覺,解放這些事,給人心以新的啟示的時候,他卻答道,“我寫那篇卻并不是這意思,我不過是做詩。”娜拉走后怎樣?——別人可是也發(fā)表過意見的。一個英國人曾作一篇戲劇,說一個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沒有路走,終于墮落,進了妓院了。還有一個中國人,——我稱他什么呢?上海的文學家罷,——說他所見的《娜拉》是和現譯本不同,娜位終于回來了。這樣的本子可惜沒有第二人看見,除非是伊孛生自己寄給他的,但從事理上推想起來,娜拉或者也實在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因為如果是一匹小鳥,則籠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籠門,外面便又有鷹,有貓,以及別的什么東西之類;倘使已經關得麻痹了翅子,忘卻了飛翔,也誠然是無路可以走。還有一條,就是餓死了,但餓死已經離開了生活,更無所謂問題,所以也不是什么路。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你看,唐朝的詩人李賀,不是困頓了一世的么?而他臨死的時候,卻對他的母親說,“阿媽,上帝造成了白玉樓,叫我做文章落成去了?!边@豈非明明是一個誑,一個夢?然而一個小的和一個老的,一個死的和一個活的,死的高興地死去,活的放心地活著。說誑和做夢,在這些時候便見得偉大。所以我想,假使尋不出路,我們所要的倒是夢。但是,萬不可做將來的夢。阿爾志跋綏夫曾經借了他所做的小說,質問過夢想將來的黃金世界的理想家,因為要造那世界,先喚起許多人們來受苦。他說,“你們將黃金世界預約給他們的子孫了,可是有什么給他們自己呢?”有是有的,就是將來的希望。但代價也太大了,為了這希望,要使人練敏了感覺來更深切地感到自己的苦痛,叫起靈魂來目睹他自己的腐爛的尸骸。惟有說誑和做夢,這些時候便見得偉大。所以我想,假使尋不出路,我們所要的就是夢;但不要將來的夢,只要目前的夢。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夢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時卻也免不掉墮落或回來。否則,就得問:她除了覺醒的心以外,還帶了什么去?倘只有一條像諸君一樣的紫紅的絨繩的圍巾,那可是無論寬到二尺或三尺,也完全是不中用。她還須更富有,提包里有準備,直白地說,就是要有錢。夢是好的;否則,錢是要緊的。錢這個字很難聽,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們所非笑,但我總覺得人們的議論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飯前和飯后,也往往有些差別。凡承認飯需錢買,而以說錢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總還有魚肉沒有消化完,須得餓他一天之后,再來聽他發(fā)議論。所以為娜拉計,錢,——高雅的說罷,就是經濟,是最要緊的了。自由固不是錢所能買到的,但能夠為錢而賣掉。人類有一個大缺點,就是常常要饑餓。為補救這缺點起見,為準備不做傀儡起見,在目下的社會里,經濟權就見得最要緊了。第一,在家應該先獲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會應該獲得男女相等的勢力??上也恢肋@權柄如何取得,單知道仍然要戰(zhàn)斗;或者也許比要求參政權更要用劇烈的戰(zhàn)斗。要求經濟權固然是很平凡的事,然而也許比要求高尚的參政權以及博大的女子解放之類更煩難。天下事盡有小作為比大作為更煩難的。譬如現在似的冬天,我們只有這一件棉襖,然而必須救助一個將要凍死的苦人,否則便須坐在菩提樹下冥想普度一切人類的方法去。普度一切人類和救活一人,大小實在相去太遠了,然而倘叫我挑選,我就立刻到菩提樹下去坐著,因為免得脫下唯一的棉襖來凍殺自己。所以在家里說要參政權,是不至于大遭反對的,一說到經濟的平勻分配,或不免面前就遇見敵人,這就當然要有劇烈的戰(zhàn)斗。戰(zhàn)斗不算好事情,我們也不能責成人人都是戰(zhàn)士,那么,平和的方法也就可貴了,這就是將來利用了親權來解放自己的子女。中國的親權是無上的,那時候,就可以將財產平勻地分配子女們,使他們平和而沒有沖突地都得到相等的經濟權,此后或者去讀書,或者去生發(fā),或者為自己去享用,或者為社會去做事,或者去花完,都請便,自己負責任。這雖然也是頗遠的夢,可是比黃金世界的夢近得不少了。但第一需要記性。記性不佳,是有益于已而有害于子孫的。人們因為能忘卻,所以自己能漸漸地脫離了受過的苦痛,也因為能忘卻,所以往往照樣地再犯前人的錯誤。被虐待的兒媳做了婆婆,仍然虐待兒媳;嫌惡學生的官吏,每是先前痛罵官吏的學生;現在壓迫子女的,有時也就是十年前的家庭革命者。這也許與年齡和地位都有關系罷,但記性不佳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救濟法就是各人去買一本note-hook來,將自己現在的思想舉動都記上,作為將來年齡和地位都改變了之后的參考。假如憎惡孩子要到公園去的時候,取來一翻,看見上面有一條道,“我想到中央公園去”,那就即刻心平氣和了。別的事也一樣。世間有一種無賴精神,耶要義就是韌性。聽說拳匪亂后,天津的青皮,就是所謂無賴者很跋扈,譬如給人搬一件行李,他就要兩元,對他說這行李小,他說要兩元,對他說道路近,他說要兩元,對他說不要搬了,他說也仍然要兩元。青皮固然是不足為法的,而那韌性卻大可以佩服。要求經濟權也一樣,有人說這事情太陳腐了,就答道要經濟權;說是太卑鄙了,就答道要經濟權;說是經濟制度就要改變了,用不著再操心,也仍然答道要經濟權。其實,在現在,一個娜拉的出走,或者也許不至于感到困難的,因為這人物很特別,舉動也新鮮,能得到若干人們的同情,幫助著生活。生活在人們的同情之下,已經是不自由了,然而倘有一百個娜拉出走,便連同情也減少,有一千一萬個出走,就得到厭惡了,斷不如自己握著經濟權之為可靠。在經濟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么?也還是傀儡。無非被人所牽的事可以減少,而自己能牽的傀儡可以增多罷了。因為在現在的社會里,不但女人常作男人的傀儡,就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男人也常作女人的傀儡,這決不是幾個女人取得經濟權所能救的。但人不能餓著靜候理想世界的到來,至少也得留一點殘喘,正如涸轍之鮒,急謀升斗之水一樣,就要這較為切近的經濟權,一面再想別的法。如果經濟制度競改革了,那上文當然完全是廢話。
編輯推薦
《魯迅雜文選集》是由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