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2 出版社: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作者:李英 頁數:234
Tag標簽:無
前言
序一 前幾日,作者邀我為她的新書作序,乍一看書名,心里油然生出一種欣喜。在我的印象中。講印刷史的書不在少數。但從彩印角度寫印刷史的卻并不多見。的確,時至今日,還沒有一部專著對中國彩色印刷技術的發(fā)明和發(fā)展作出全面而系統(tǒng)的介紹。過去,說到中國四大發(fā)明之一的印刷術,人們似乎只有白紙黑字的印象,而《中國彩印二千年》則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延續(xù)數千年的絢麗多彩的畫卷,讀之如“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fā),使人應接不暇”。 出版人對印刷是有感情的,在我看來,印刷于出版如同發(fā)動機之于汽車,沒有印刷技術的進步,就難有出版的發(fā)展??v觀出版的歷史,每一步的前行都可以說與印刷密不可分?! ?000多年前。人們就開始用木簡和竹簡刻寫文字,裝訂成冊后就是最早形式的圖書。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的科技文化出現了第一次大繁榮,同時也是中國出版的第一次高潮。教育、天文、歷法、歷史、軍事、農業(yè)、醫(yī)學、文學各個方面都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是那時的出版受限于復制手段的匱乏,多為刀刻手抄,耗時費力,難成規(guī)模,使文化的傳播只局限在少數貴族群體中?! 〕霭嬲嬲陌l(fā)展,應該說源于唐宋雕版印刷術的產生。它使《元和郡縣制》、《通典》、《史通》等歷史地理著作,以及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詩人的詩文集可以廣為刊布。雕版印刷術的發(fā)明有力地推動了唐代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的進一步普及與發(fā)展,甚至可以說成就了大唐盛世。難怪雕版印刷術被稱為人類的“文明之母”?! ?/pre>內容概要
本書是一部適合科研、科普工作者以及大中學生閱讀的科普讀物。它將中國印刷術起源的歷程呈現給讀者:將印刷史上雕版、活字、信息處理技術這三次技術創(chuàng)新。用通俗的語言介紹給讀者。希望本書有助于人們學習和研究我國的印刷傳播文化。了解印刷術對中華文明、世界文化發(fā)展的貢獻,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希望人們能借本書銘記歷史上對印刷術的發(fā)明創(chuàng)新有過不朽貢獻的先驅——蔡倫、畢異、王禎、王選……更希望本書能激勵后人為中國的科技創(chuàng)新作出努力。作者簡介
李英,中國印刷博物館業(yè)務部主任,中國博物館學會會員,中國印刷史研究會副秘書長。書籍目錄
第一章 印刷術的含義 第一節(jié) 印刷術與大印刷觀 第二節(jié) 中華印刷之光第二章 印刷術的源頭 第一節(jié) 印刷術傳播的對象 第二節(jié) 印刷術三要素第三章 印花技術的發(fā)明與漢代印花技術 第一節(jié) 手繪、刺繡、提花等絲綢裝飾工藝 第二節(jié) 印花工藝的起源與發(fā)展 第三節(jié) 印花工藝的種類 第四節(jié) 早期的印花技術 第五節(jié) 漢代的印花技術第四章雕 版印刷術的發(fā)明 第一節(jié) 眾說紛紜話起源 第二節(jié) 雕版印刷術的基礎 第三節(jié) 早期的雕版印刷品第五章南 北朝隋唐五代時期的彩色印刷 第一節(jié) 北朝及西涼印花織物 第二節(jié) 隋代敷彩佛像 第三節(jié) 唐代印花技術 第四節(jié) 唐與五代雕版彩印的萌芽第六章 宋遼金時期的彩色印刷 第一節(jié) 織物印花技術 第二節(jié) 紙幣彩印技術 第三節(jié) 彩色版畫 第七章 元代的彩色印刷 第一節(jié) 紙幣印刷 第二節(jié) 織物印花與印金 第三節(jié) 套印《金剛經注》 第四節(jié) 彩印壁畫第八章 明代的彩色印刷 第一節(jié) 朱藍印本 第二節(jié) 套色書籍印刷 ……第九章 清代的彩色印刷第十章 近現代彩印技術參考文獻章節(jié)摘錄
第二章 印刷術的源頭 印刷術是一門工藝技術,是一門推動人類社會進程的技術,它的產生必然需要經歷長時間的歷史文化積淀。首先,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印刷技術所傳播的對象分為兩大類:圖與文??梢赃@么說,沒有圖文傳播的需要,就沒有印刷術的發(fā)明。因此,圖畫和文字的發(fā)展是文化傳播的基礎。其次,一般認為古代印刷技術有三大要素,一是印墨,二是印版,三是承印物。這三大要素的產生和發(fā)展成熟是印刷術發(fā)明的必要條件?! 」识?,在進行了一定程度綿綿不斷的文化技術積累之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審美意識的不斷加強,應用于生活裝飾作用的印花技術便應運而生,這是最早的印刷術。印花技術以圖案為主要復制對象,承印物為紡織品,早期主要是絲綢和麻布?! ∮』ㄐg發(fā)明之后,隨著紙的發(fā)明與完善,再加上佛教傳播的需要和科舉制度的興盛,促使了雕版印刷術的發(fā)明,從而開創(chuàng)了紙張印本書籍的先河。人類社會從此淘汰了笨重的竹簡書、昂貴的帛書,告別了手抄本書,開啟了規(guī)范、輕便、快捷的印刷品時代?! ∫?guī)范、輕便、快捷是印刷技術的三大宗旨。此后的1500年,不斷地改進創(chuàng)新印刷術,成為人類永無止境的追求。而每一次新的技術的發(fā)明和應用都為人們帶來更加規(guī)范、更加低廉、更加快捷的印刷復制品?! 〉谝还?jié) 印刷術傳播的對象 一、圖形圖像探源 中國歷來有“書畫同源”之說:“中國畫,起源古,象形字,奠基礎;文與畫,在當初,無歧異,本一途?!庇腥苏J為伏羲畫卦、倉頡造字,是為書畫之先河。文字與畫圖初無歧異之分?! ∮嘘P中國的圖畫的起源問題,像歷史的起源一樣未有定論。究竟中國的圖畫始于何時何地?是何人所創(chuàng)造?這一謎團千年以來一直縈繞在歷代美術史研究者的腦海中?! ‖F代考古發(fā)掘出土了大量的史前和歷史早期圖畫形象的實物,不斷增加著我們對早期圖畫藝術的了解。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造型藝術,在彩陶及繪畫、陶塑和雕刻方面,均有一定的成就?!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