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名方大全

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黑龍江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  作者:李永來 主編  

內(nèi)容概要

  《中華名方大全(經(jīng)典線裝本)(套裝共4卷)》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百余種古今醫(yī)學書籍,并有多家醫(yī)院供方,共收錄古今名方近2000個。所收方劑,以古代一直沿用至今的方劑為主,也收錄了部分民國和新中國成立以后的一些臨床驗證療效突出的,影響較大的現(xiàn)代驗方。每個名方的介紹分為:方源、方劑組成、制用法、功效、方解、附方、按語等條目,因方劑、方源、用法的不同,分類條目也因方而異。為保持名方原有特色,我們對名方的組成、劑量、用法都保持不變,少數(shù)名方的劑量偏大,藥性過猛,讀者使用時一定要有醫(yī)生的指導,以免耽誤治療。

書籍目錄

第一冊
第一章 清熱方
白虎湯
銀翹馬勃散
止痢湯
鳳尾合劑
犀角大青湯
犀角散
黃連解毒湯
瀉心湯
涼隔散
清熱理氣代茶飲
龍膽地龍起痿湯
苦瓜片
參連開噤湯
治帶片
當歸貝母苦參丸
急白湯
退熱散
濕熱壅遏湯
清熱解毒滋陰湯
感冒退熱沖劑
銀翹紅醬解毒湯
清熱止帶湯
干葛解肌湯
解暑片
洗心湯
抽薪飲
重型消黃湯
輕型消黃湯
消黃湯
利膽退黃湯
清暑益氣湯
青蒿鱉甲湯
秦艽鱉甲散
化瘩清肺湯
清溫解營湯
清營湯
清官湯
四黃合劑
干地黃丸
犀角地黃湯
瀉白散(又名瀉肺散)
瀉黃散(又名瀉脾散)
清胃散
玉女煎
犀角升麻湯
石膏湯
石膏大青湯
抽薪飲
普濟消毒飲(又名普濟消毒飲子)
三陽清解湯
銀黃片
清絡飲
六一散
清涼滌暑法
(又稱雷氏清涼滌暑法)
桂苓甘露散(又名桂苓甘露飲)
白虎加入?yún)?br />竹葉石膏湯
梔子豉湯
香連化滯丸
神效散
導赤散
清心蓮子飲
龍膽瀉肝湯
芍藥湯
葛根黃芩黃連湯(又名葛根芩連湯)
白頭翁湯
清腎湯
黃芩散
三物黃芩湯
知母散
黃芪丸
特效三消湯
清胃潤燥湯
清膽益氣湯
清離滋坎飲
清骨滋腎湯
左金丸(又名回令丸、茱連丸)
連附六一湯
柴胡清肝飲
華佗治囊癰方
夏季中暑方
清瘟敗毒飲
神犀丹
化斑湯
瀉青丸
當歸龍薈丸
清骨散
當歸六黃湯
人參黃芪散
復方垂盆草糖漿
前列湯
前列腺炎湯
第二章 解表方
麻黃湯
大青龍湯
小青龍湯
圣散子
竹葉湯
蔥白七味飲
表實六合湯
表虛六合湯
防風湯
羌活勝濕湯
蠲痹湯
荊防敗毒散
香蘇散
水解散
厚樸七物湯
十味芎蘇散
十神湯
陰旦湯
蒼耳散(又名蒼耳子散)
蔥豉湯
芎蘇散(又名十味芎蘇散)
九味羌活湯
辛夷散
桑菊飲
桑杏湯
銀翹散
防風通圣散(作丸劑,稱防風通圣丸)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越婢湯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柴葛解肌湯(又名葛根解肌湯)
蔥豉桔梗湯
竹葉柳蒡湯
羌藍湯
疏風利水湯
銀翹辛夷湯
敗毒散(一名人參敗毒散)
參蘇飲
桂枝加黃芪湯
桂枝加附子湯
麻黃附子細辛湯
再造散
活人蔥豉湯
大青蚤休飲
解肌湯
升麻葛根湯
宣毒發(fā)表湯
神術(shù)散
葛根湯
桂枝湯
桂枝加葛根湯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桂枝加芍藥湯
桂枝加大黃湯
瓜萎桂枝湯
七味蔥白飲
蘇羌達表湯
香薷散(又名香薷飲、三物香薷飲)
午時茶
五積散
加減葳蕤湯
白薇散
舒絡祛風湯
解毒快疹湯
李氏宣毒發(fā)表湯
第三章 補益方
四君子湯(制丸,名四君子丸)
六君子湯(制丸,名六君子丸)
香砂六君子湯
(制丸,名香砂六君子丸)
無比山藥丸
薯蕷丸(又稱大山芋丸)
烏雞白風丸
(又稱烏雞丸,白鳳丸)
桑麻丸(又名扶桑丸)
加減復脈湯
五汁飲
益胃湯
洞天長壽膏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全鹿丸
龜齡集丹(又名鶴齡丹)
益壽地仙丹
易簡地黃飲子
補中益氣湯
加減補中益氣湯
升麻黃芪湯
壽胎丸
安胎和氣飲
安奠二天湯
七味白術(shù)散(又名白術(shù)散,錢氏七味白術(shù)散)
舉元煎
升陷湯
生脈散
益氣聰明湯
三才丸(又名三才丹、三才湯)
當歸生姜羊肉湯
當歸散
八珍糕
歸腎丸
固陰煎
加味同陰煎
六神湯
千金保孕丸
內(nèi)補丸
蓯蓉菟絲子丸
二仙湯
百合固金湯
資生丸(又名資生健脾丸)
獨參湯
人參周本丸
何人飲
大營煎
首烏延壽丹(又名延壽丹)
耳聾左磁丸
杞菊地黃丸
左歸丸
拯陰理勞湯
河車大造丸(原名大造丸)
還少丹(又名真人還少丹)
滋水清肝飲
黃芪甘草湯
贊化血余丹
蓯蓉河車丸
青娥丸(又稱健腰丸)
斑龍丸
人參鹿茸丸
參鹿補膏
鹿角膠丸
龜鹿二仙膠(又名龜鹿二仙膏、龜鹿膠、龜鹿參杞膠)
異功散(又名五味異功散)
保元湯
參苓白術(shù)散(制丸,名參苓白術(shù)丸)
壯筋養(yǎng)血湯
補腎養(yǎng)血湯
絳礬丸(又名黃病絳礬丸)
小溫中丸
拯陽理勞湯
升陽益胃湯
養(yǎng)血參茸片
益腎填精湯
益中氣湯
復方胎盤片
不倒丸
兩儀膏
補肝湯
養(yǎng)精種玉湯
當歸補血湯
歸脾湯(制丸,名歸脾丸、人參歸脾丸)
炙甘草湯(又名復脈湯)
復方甲亢膏
甲亢方
靈烏二仁膏
地黃青娥湯
補腎強身片
啟膈散
胎元飲
大補元煎
六味地黃丸(原名地黃丸)
知柏地黃丸(又名知柏八味丸、滋陰八味丸、涼八味丸)
都氣丸(又名七味都氣丸,都炁丸)
補脾益腎湯
加味理中地黃湯
沙參麥冬湯(又名沙參麥冬飲)
……
第二冊
第三冊
第四冊

章節(jié)摘錄

【方源】《金匱要略》【組成】干地黃240克薯蕷(即山藥)120克山茱萸120克澤瀉90克茯苓90克牡丹皮90克桂枝30克附子30克【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5克,早、晚各服1丸,開水送下。亦可用飲片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減。【功效】溫補腎陽。【主治】腎陽不足。癥見腰痛腳軟,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尺脈沉細,舌質(zhì)淡而胖,苔薄白不燥,以及腳氣、痰飲、消渴、轉(zhuǎn)胞等癥。【方解】方中干地黃滋補腎陰,山藥、山茱萸滋補肝脾,輔助滋補腎中之陰;并以少量桂枝、附子溫補腎中之陽,意在微微生長少火以生腎氣。方中丹皮清瀉肝火、茯苓、澤瀉、利水滲濕,與溫補腎陽藥相合,補中寓瀉,使補而不膩?!景凑Z】本方以腰膝酸軟、下身發(fā)冷、小便不利或小便過多、尿色清淡、舌淡胖苔白、尺脈虛弱為辨證要點。現(xiàn)代常用本方治療慢性腎炎、尿路感染、糖尿病、高血壓病、低血壓、前列腺肥大、遺尿、神經(jīng)衰弱、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自發(fā)性氣胸、白內(nèi)障、更年期綜合征、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功能性子宮出血、席漢綜合征、不孕癥、性神經(jīng)官能癥、骨質(zhì)增生癥、蕁麻疹、復發(fā)性口瘡、尿潴留、精子缺乏癥等。如見小便過多者,加五味子;陽痿者,加巴戟天、鎖陽;小便頻數(shù)而色淡白者,加鹿茸、補骨脂;性交不射精者,加枸杞子、肉蓯蓉;骨質(zhì)增生、疼痛明顯者,加乳香、沒藥;前列腺肥大引起的尿癃閉者,加黃芪、通關(guān)散;自發(fā)性氣胸引起的短氣喘促者,加蛤蚧、五味子、磁石;小便不禁,加益智仁、桑螵蛸;夜寐不安、健忘耳鳴者,加黨參、酸棗仁;眩暈,加牡蠣、龍骨、旱蓮草;治消渴,加天花粉、天冬、麥冬、生黃芪。如腰酸腰痛,小便過多或不利,尿色紅赤,口干預熱,舌紅脈細數(shù)者,均不宜使用本方。

編輯推薦

《中華名方大全(經(jīng)典線裝本)(套裝共4卷)》是由黑龍江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華名方大全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祖國醫(yī)學是一個偉大的知識寶庫,祖國醫(yī)學同時也是偉大的哲學。
  •   便宜點還行
  •   不錯,很實用,希望繼續(xù)努力吧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