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 作者:任惜語 頁數(shù):292 字數(shù):24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你常常因為生活中的小事而生氣嗎?你常常因為別人的過錯而生氣嗎?你常常因情緒壓抑而容易沖動生氣嗎?做事則煩,不做亦煩;有錢痛苦,沒錢亦痛苦;有地位痛苦,沒地位亦痛苦;有愛情痛苦,沒愛情亦痛苦;有事業(yè)痛苦,沒事業(yè)亦痛苦。生活中、工作上總有各種各樣不如意的事情,讓我們因此而感到不高興,甚至于動怒生氣。每個人生氣總是可以找到很多理由的,然而生氣卻讓自己和他人都因此而失落、傷心。我們應該反思一下生氣的后果到底是怎樣的?有些事情真的到了讓我們生氣的程度嗎?我們?yōu)榇松鷼?,對已?jīng)發(fā)生的事情又能有什么改變呢?德國哲學家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倍韲骷彝袪査固┱f:“憤怒使別人遭殃,但受害最大的卻是自己。”是啊,生氣讓我們的好心情消散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讓我們的心情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霾。其實,面對事情的態(tài)度和處理事情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能否擁有一個好心情,擁有快樂輕松的一天。生活中我們太在意得失,也有太多的牽掛,所以容易不快樂,情緒容易起伏波動。那么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讓自己不生氣或者少生氣便是一門很深的藝術(shù),也是一種修養(yǎng)。人生一世,究竟在追求什么?為何而活?為什么會有煩惱?這皆因心境而生。正所謂:“風月無今古,情懷各相異?!憋L和月永遠是那個風和月,由于心境不同,所產(chǎn)生的感覺也就大異其趣。要想解決煩惱還需煩惱中尋?!胺鸱ㄔ谑篱g,不離世間覺”。如果離開了這個世間,要求覺悟,是悟不到的。只有在世間的各種煩惱的因緣里面去探究它,在各種愛嗔及不愛不嗔的活動中去體會它,才會覺悟。當然,既不悟空,又不著相,便能見本性。本書作者如一居士早年跟隨澄明法師修習佛法,研究佛家經(jīng)典,并將佛家智慧應用于現(xiàn)實生活之中。書中詳細分析了生活中引起我們生氣的原因,以及生氣所帶來的害處,并通過深入淺出的小故事和佛理說明怎樣做到遇事不生氣、不動怒。在本書的附錄部分,附有《金剛經(jīng)》、《心經(jīng)》原文及講解。希望有緣閱讀本書的仁者大德常誦此經(jīng),成就無量無邊功德;并自證自悟,達到解脫自在;進而滅罪生福,無上菩提。請跟隨本書一起心態(tài)平和地參悟佛法,從而調(diào)整自己看問題的角度,遇事不要太較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讓不生氣成為我們的一種習慣,每天給自己一個好心情吧!
內(nèi)容概要
生氣,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情緒。
俗話說“氣大傷身”,但很少有人能在怒氣沖沖的時候做到心平氣和。研究表明,生氣給身體帶來的傷害是全方位的?;钤诋斚?,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好心態(tài)。
本書是一本智慧型讀本,為讀者深入解讀佛理中的為人處世之道。深入淺出,鞭辟入里,字字珠璣,句句經(jīng)典,涵蓋了人生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
作者簡介
任惜語,原名任憲寶,人稱如一居士。中國現(xiàn)代文學藝術(shù)研究會研究員、中國文化藝術(shù)家協(xié)會副主席。“竹林深處悟禪心”,作者跟隨澄明法師研習佛法多年,深悟佛家經(jīng)典,并將佛家智慧應用于現(xiàn)實生活之中,對人情世故以及人性的理解亦有著自己獨到的看法。出版過相關(guān)著作多部。
對中國儒、法、道等亦有較深的認識與研究。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3
01 用樂觀心態(tài)面對生活 3
02 不生氣的選擇 5
03 尋找生命中的快樂 7
04 有貪心就會有生氣 9
05我們到底要什么 11
06別人的評價與我何干 14
07 攀比像嗎啡讓人欲罷不能 16
第二章 你什么時候放下,什么時候就沒有煩惱 19
08 張揚過后才知謙虛 19
09難的是事事都善始善終 23
10 學會安心 25
11 覺悟就在一念間 30
12 參禪的法門 34
13 放下放不下 39
第三章 內(nèi)心沒有分別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42
14 生死的境界 42
15 戒定慧可以倒過來 44
16 固執(zhí)就容易較勁 47
17 心靈的歸隱 50
18 圍城是自己筑的 51
第四章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52
19 莊子的逍遙人生 53
20 老子的“道”法世界和若水智慧 55
21 范蠡的商道 57
22如何超越自己 59
23 失敗只因未見法門 61
24 做正確的事比正確地做事更重要 63
第五章 看輕別人很容易,要擺平自己卻很困難 64
25 換一種思維開啟另一個世界 65
26 善良是人生最大財富 67
27 寬容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情感 70
28 為愛完全奉獻自己 73
29 先自愛才能平等愛人 75
30 客觀地給自己打分 76
第六章 與人相處之道,在于容忍 79
31 寵辱不驚不是淡定 79
32 深夜的反思 83
33 得與失 87
34 剛與柔 89
35 上與下 92
36 謙與傲 93
37 自在人生就在忍 97
38 凡事不要做到臨界點 100
第七章 憎恨別人對自己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102
39 金錢的誘惑 102
40 再讀《錢本草》 104
41 放下怨恨 106
42 多作幾次換位思考 107
43 刪除自己的煩惱 108
44 貴在“難得糊涂” 109
第八章 不寬恕別人,是苦了你自己 111
45 不為無法改變的事而生氣 111
46 得體淡泊,學會寬容 113
47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114
48 佛心看世界 117
49 人生的最高境界 120
附:經(jīng)典佛經(jīng)講解 121
章節(jié)摘錄
我們到底要什么人活百歲無非一死,活明白了,自然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清楚了因也就知道了果。目標清晰,人生的路上才不會有迷惑、煩惱、無助?!读鎵?jīng)》中講:“善知識,世人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诘f空,萬劫不得見性,終無有益。”意思是說,善知識,世人一天到晚在口頭上念誦般若,但他們沒有認識到般若智慧就存在于他們自己的本性中,這就像整天念食物名稱而不能充饑飽腹一樣。只在嘴上念叨空,就是花費一萬年的時間,也不能正確認識自我的本性,到頭來還是毫無益處。六祖慧能禪師的悟禪其實和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業(yè)奮斗是一樣的。如果在悟禪時“只在嘴上念叨空”,而不去探究其中的“究竟”,那么,這段看似在用功努力實踐的實則是荒廢掉了?;勰芏U師認為如果這樣的話,“就是花費一萬劫的時間,也不能正確認識自我的本性,到頭來還是毫無益處”。正如六朝時寶口禪師的一首偈語:口內(nèi)誦經(jīng)千卷,體上問經(jīng)不識。不解佛法圓通,徒勞尋行數(shù)墨。不管六祖慧能禪師也好,還是寶口禪師也罷,他們都想揭示一個禪理,那就是人活百歲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目的,不能渾渾噩噩混一世。的確,人生是短暫的。倘若我們不能正視人生,人生就會如流水般——只有流走的,卻沒有留下的。因此,我們一定要明白我們這短暫的一生是怎樣度過的,怎樣過才是有意義的呢?一天,佛陀等弟子們化緣歸來后,問他們道:“弟子們!你們每天忙忙碌碌托缽化緣,究竟是為了什么呢?”弟子們雙手合十,恭聲答道:“佛陀!我們是為了滋養(yǎng)身體,以便長養(yǎng)色身,來求得生命的清凈解脫啊?!狈鹜佑们宄旱哪抗猸h(huán)視著弟子們,又沉靜地問道:“那么,你們且說說肉體的生命究竟有多長久?”“佛陀!蕓蕓眾生的生命平均不過幾十年的光陰?!币粋€弟子充滿自信地回答。佛陀搖了搖頭:“你并不了解生命的真相?!绷硪粋€弟子見狀,神情肅穆地說道:“人類的生命就像花草,春天萌芽發(fā)枝,燦爛似錦;冬天枯萎凋零,化為塵土。”佛陀露出了贊許的微笑:“嗯,你能夠體察生命的短暫迅速,但對佛法的了解僅限于表面。”又有一個無限悲愴的聲音說道:“佛陀!我覺得生命就像蜉蝣一樣,早晨才出生,晚上就死亡了,充其量只不過一晝夜的時間!”“嗯!你對生命朝生暮死的現(xiàn)象能夠觀察入微,對佛法已有了深入肌膚的認識,但還不夠究竟?!痹诜鹜拥牟粩喾穸?、啟發(fā)下,弟子們的靈性逐漸地被激發(fā)起來。又一個弟子說:“佛陀!其實我們的生命跟朝露沒有兩樣,看起來不乏美麗,可只要陽光一照射,一眨眼的工夫它就干涸消逝了。”佛陀含笑不語。弟子們更加熱烈地討論起生命的長度來。這時,只見一個弟子站起身,語驚四座地說:“佛陀!依弟子看來,人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間。”此言一出,四座愕然。大家都凝神地看著佛陀,期待佛陀的開示?!班?,說得好!人生的長度,就是一呼一吸。只有這樣認識生命,才是真正體證了生命的精髓。弟子們,你們切不要懈怠放逸,以為生命很長,像露水有一瞬,像蜉蝣有一晝夜,像花草有一季,像凡人有幾十年。生命只是一呼一吸!應該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鐘,每一時刻,勤奮不已,勇猛精進!”人們往往在生與死的抉擇中,才能體會到生命的意義,才會明白活著的價值。不要將自己的生命浪費在那些沒有絲毫意義的事情上,要抓住每分每秒可以利用的時間充實自己。只有目標清晰,其過程才會充實,并且在奮斗的過程中才會克服各種艱險苦難,最終修成正果。在佛家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在初唐時的洛陽凈土寺,一個年輕的和尚因家中貧困,13歲(又說11歲)在這里出了家。他每日除了做早、晚課外,寺里的方丈還要他灑掃寺院、擔水及負責去后山采買。而其他和尚與他相比則要清閑許多,即便是被分配購物,也是去寺前較近的集市買些零碎東西。就這樣一晃十幾年過去了,年輕的和尚突然有一天覺得有些不公,就去找方丈理論。老和尚聽完后笑而不答,只是低頭吟了一聲佛號。第二天,當這個青年和尚背著一袋米從后山市鎮(zhèn)趕回來時,卻發(fā)現(xiàn)方丈正在寺院門口等待。老和尚笑著示意他放下米袋休息,然后自己也找了塊平地盤腿而坐……時間過去了大半天,直等到日落西山時他們才看見兩個小和尚抬著一小袋食鹽說說笑笑地朝寺院走來。方丈起身很不客氣地問他們,我一大早就讓你們?nèi)ベI鹽,路途不遠又很平坦,但你們?yōu)槭裁椿貋淼眠@么晚呢?一個小和尚低著頭膽怯地回答,我們一路上談笑著看風景,走累了還要休息休息,所以回來晚了。方丈轉(zhuǎn)身又問年輕和尚,寺后的市鎮(zhèn)那么遙遠,道路又崎嶇不平,背著這么重的米袋還要翻越兩座山峰,你為什么回來得比他們早呢? 年輕和尚回答道,由于肩上的東西重,我走路時就要格外小心,這樣反而會走得又穩(wěn)又快。十幾年來我每天想的都是早去早歸,這已養(yǎng)成習慣。在路途中我的心里只有目標,所以反而忽視了道路的坎坷和崎嶇……方丈聽完后笑著說,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標上了。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煉一個人的心志啊!年輕和尚頓時大悟,此后,他便更加刻苦、勤奮,精進。不久,寺里進行一次嚴格、全面的考核,內(nèi)容包括體力、毅力、誦經(jīng)、悟性等。而這位年輕的和尚沒有辜負老方丈對他的期望,以優(yōu)異的成績在眾僧中脫穎而出。他就是我國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漢傳佛教歷史上最偉大的翻譯家、法相宗的創(chuàng)始人——玄奘法師。他年輕時在坎坷道路上的艱苦磨煉,成就了他西行取經(jīng)的偉大壯舉;他“心中只有目標”的堅定信念,使他能夠歷經(jīng)千難萬險而取回了真經(jīng)!有的人生命雖然短暫,但是他們活得卻很精彩;有的人雖然能夠活到百歲,但是他們卻稀里糊涂、空活百年;有的人總是因為害怕死亡而嫌時間過得太快,事實上他們每天都在浪費著時間;有的人卻忙碌得來不及考慮這些無謂的問題,他們的時間每一分每一秒都被充分利用,根本“來不及老”。而這種“來不及老”的人,雖然無法達到參透生死的境界,但是他們離這種境界卻并不遙遠。佛光禪師門下的大弟子大智,出外參學30年后歸來,正在法堂里向佛光禪師述說此次在外參學的種種經(jīng)歷。佛光禪師總以慰勉的笑容傾聽著,最后大智問道:“師父,這30年來,您老一個人還好?”佛光禪師道:“我很好,每天在法海里泛游,講學、說法、著作、寫經(jīng),世上沒有比這種更欣悅的生活了。我每天忙得很快樂。”大智關(guān)心地說道:“師父,您應該多一些時間休息!”夜深了,佛光禪師對大智說道:“你休息吧,有話我們以后慢慢談。”清晨在睡夢中,大智隱隱聽到佛光禪師的禪房傳出陣陣誦經(jīng)的木魚聲。白天,佛光禪師總不厭其煩地對一批批來禮佛的信眾開示,講說佛法。一回禪堂不是擬定信徒的教材,便是批閱學僧的心得報告,每天總有忙不完的事。好不容易看到佛光禪師剛與信徒談話告一段落,大智忙過來搶著問佛光禪師道:“師父,分別這30年來,您每天的生活仍然這么忙碌,怎么都不覺得您老了呢?”佛光禪師道:“我沒有時間覺得老呀!”“沒有時間老”,這句話后來一直在大智的耳邊回響著。事實上,佛光禪師并非沒有老。畢竟30年的時間對于誰來說都不算短,那么他為什么沒有覺得自己老呢?這主要是在于他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正是他將自己每天的工作安排得很充實,讓原本一天中的無數(shù)個斷點緊密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他才“來不及老”的。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當我們還是孩童時曾經(jīng)有過許多的夢想,但當我們還未想如何去實現(xiàn)這些夢想時,死亡已經(jīng)悄然而至。我們只能感嘆、只能埋怨我們沒有看清什么是人生。于是我們祈求上天能讓我們回到從前,但那只能是一相情愿的奢望罷了。所以無論我們現(xiàn)在是背著書包上學的娃娃,還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抑或是白發(fā)蒼蒼的老人,都要珍惜我們剩余的人生。奔著我們擬定的人生目標實實在在地作點努力,便不會留下那么多的遺憾與悔恨了?!叭说囊簧鷳斶@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钡拇_,我們只有將這句話領(lǐng)悟于心,度過人生,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才能無怨無悔、坦然面對。06別人的評價與我何干海燈法師是少林寺的武學奇才之一。他的功夫出神入化,最負盛名的功夫是一指禪,可以用一個指頭著地倒立,這種功夫?qū)儆谏倭炙缕呤^技之首。關(guān)于一指禪的功夫在唐朝還有一個典故。這個典故的主人翁就是俱胝和尚。得道之前,他在一座深山的小廟里天天坐禪修行。一天傍晚,俱胝和尚正在坐禪時,突然有人闖了進來,來人是當?shù)胤浅S忻囊晃荒峁脤嶋H。實際一聲不吭徑直走到正在坐禪的俱胝和尚面前,繞著俱胝和尚走了三圈(佛教里繞著人走三圈,代表對你特別尊崇)。但是令俱胝奇怪的是,實際繞著他走圈時頭上戴著的斗笠并沒有摘下來(佛教里戴帽子見人或者戴斗笠見人,是極不尊敬的意思)。這就讓俱胝和尚糊涂了,不知道實際到底想干什么。正當俱胝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實際突然開口說話了,她說:如果你能答上來我就把斗笠摘下來。俱胝更奇怪了,這其實是實際開口說的第一句話,可他不知道實際到底要他答什么。他迷惑地看著實際,無言以對。實際見狀又繞著俱胝和尚走了三圈,又對他說,你能答出來我就摘下斗笠。俱胝不覺更加詫異了:實際到底讓他答什么呢?就這樣,俱胝很痛苦地想了半天,最終也想不出來應該怎么回答實際的問題。這時候夜幕已經(jīng)降臨了。俱胝和尚從苦思冥想中緩過神來時,發(fā)現(xiàn)實際不知何時已經(jīng)悄然離去了。當晚,俱胝和尚一直回想著實際的那個問題,幾乎一宿沒睡著。并且從那晚開始,他整整三年都為實際的這個問題疑惑不已。他想不明白實際為什么要跑來問自己這個莫名其妙的問題。三年后,有位著名的得道高僧天龍禪師云游經(jīng)過俱胝的寺廟。俱胝聽說后非常高興,就把天龍禪師請進來,他向天龍禪師請教那個令他非常痛苦,多年都沒有找到答案的問題,請?zhí)忑埗U師賜教點撥他一下。于是俱胝就將三年前的那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天龍禪師。天龍禪師聽完之后微微一笑,什么也沒有說,只是對著俱胝抬起一根手指。見天龍禪師不說話,俱胝也不敢出聲,他盯著天龍禪師的手指頭若有所思,雙方就這樣安靜地相持了許久。突然,天龍禪師轉(zhuǎn)身收起手來,飄然而去。俱胝對天龍禪師遠去的身影跪倒在地,他終于大徹大悟了!從此以后,俱胝和尚就很少說話了,即使是云游至此的禪僧或者四方的學士慕名前來,到他的寺廟里問他任何問題,俱胝的回答只有一個動作——豎起一指禪!俱胝得道開悟以后收了個小徒弟。這個小徒弟叫慧聰,非常聰明,經(jīng)??吹接性朴蔚纳藖硐蚓汶諉柖U,俱胝一律都是一指禪回應?;勐斂炊嗔酥螅陀X得師父參禪原來這么簡單,豎根手指頭就行了。他就把這招學了去,然后下山到處招搖撞騙,無論何時何地都豎著一根手指頭。后來有人就把慧聰?shù)氖赂嬖V了俱胝。這時俱胝和尚已經(jīng)老了,他把慧聰叫到自己跟前說:慧聰啊,你跟了我好幾年了,是不是對參佛有所心得了?小徒弟很自負,回答說:師父,說實話,你的禪宗精要學生已經(jīng)感悟了不少。俱胝聽后就笑著問慧聰,那你說說看,什么是佛呢?這是慧聰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他下意識地豎起一根手指頭,對著師父。可他的手剛一豎起來,只見寒光一閃,手指頭已經(jīng)沒了!原來俱胝手里藏了一把匕首,就在慧聰手指剛一豎起來的時候,他揮手一刀把慧聰?shù)氖种缚诚聛怼;勐敭敃r來不及流淚,一看血光四濺,嚇得轉(zhuǎn)身就跑,以為師父要殺他。他剛跑到門口的時候,俱胝突然大喝一聲:徒兒站??!慧聰嚇了一跳,轉(zhuǎn)過身來看著師父,師父緊接著又問:什么是佛?慧聰又下意識地把手指豎起來了。這時候他發(fā)現(xiàn)自己豎起來的是一根斷指,什么都沒有!就在這一瞬間,慧聰心靈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他對著自己流著血的斷手看了半天,突然轉(zhuǎn)身走到俱胝面前,伏地放聲大哭:師父我明白了!他終于開悟了。這就是一指禪的故事,它到底給了我們什么啟示呢?天龍禪師為什么要用一指禪來回答俱胝和尚的問題呢?而俱胝自己悟了道之后,為什么可以用一指禪回答一切?他的徒弟慧聰用一指禪來回答他的問題時,他為什么要砍掉他的手指頭呢?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實際當年問的問題是什么?就是她頭戴斗笠繞僧三匝,繞僧三匝是極大的尊敬,頭戴斗笠是極大的不尊敬。這是什么?這就是寵與辱。讓他答什么?是讓他回答如何面對寵辱。俱胝當初為什么答不出來?因為他眼中只有一寵一辱,他被寵辱遮住了自己的雙眼,不知道該怎么回答。他疑惑實際為什么既對自己尊敬,又對自己采用侮辱的手段,那時他還跳不出利祿功名的糾纏,所以他答不出來。后來天龍禪師豎起一根手指頭告訴他答案其實就是回到生命的根本。一是什么?一就是根本?;氐礁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天下萬物。俱胝從天龍禪師那得到了一個一的根本,這是一個形式。小沙彌從俱胝那兒只看到了形式,不理解這個根本。徒有其表的形式還不是根本。所以,俱胝痛下殺手,砍了他一根手指頭。從此慧聰大徹大悟。當時,俱胝摸著小沙彌的頭,又抬起自己的一根手指頭,說了一句名言:十方世界不隔此端,十世古今不離此意。這句話的意思是,從空間上來看,哪怕有十方世界最后都落根在一個根本上;從時間上來看,哪怕有十世古今最后也都有一個根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生存價值,若心中無過多的私欲,又怎會患得患失呢?其次,認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憂,不要過分在意得失,不要過分看重成敗,不要過分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這才是自己的根本。只要曾經(jīng)自己努力奮斗過,外界的評說又算得了什么呢?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心平,氣和,千祥駢集?!胍环◣?生氣是慢性自殺。心隨境轉(zhuǎn)是凡夫;境隨心轉(zhuǎn)是圣賢?!婪◣熒偕鷼?,多爭氣;命好不如心態(tài)好;要改變你的世界,先改變你的心態(tài)?!窃拼髱?/pre>編輯推薦
《不生氣的藝術(shù)》編輯推薦:大道理人人都懂,小情緒卻難以自控。學會掌控小情緒,才能成就大人生。意粗,性躁,一事無成。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