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2-1 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 作者:宋慕新 頁數(shù):264
Tag標簽:無
前言
【給那些神清氣爽的“病人”】 伍皓 云南省紅河州委宣傳部部長 菩提花開、紅塵凈土、涅、徒然草……用這些宗教意味極濃的符號去剖析那些患了都市病、理想病、愛情病的“病人”,單只是目錄就已經(jīng)展現(xiàn)了這本書的真正魅力所在——作者會用宗教方面獨到的見解,來重現(xiàn)各色人物如何掙脫苦海,還一個本色的人生?!? 作者愿稱他們?yōu)殡[士,是那空谷里的幽蘭,而我更愿意叫他們是“病人”,從世界這個大瘋?cè)嗽豪锾优艿?ldquo;病人”。 離開,一些事情將永遠被置于身后,每個上了路的人都覺得只要不回頭,那些事情就再也無法追上自己。但在到麗江之后,大家才明白——無法甩開的東西依舊潛伏在他們心底,一不小心它們就會蹦出來,用嘲笑的眼光看著他們,宣布——我們就在這里,你無處可逃。 可真到了這個時候問題反而變得簡單——反抗或者投降,或者繼續(xù)逃開。于是在麗江這個療傷勝地,“病人”們一個比一個神清氣爽,他們都像洞悉人生百事的智者?!? 這些“病人”患病的時間可能不長,長了就病入膏肓,無所顧忌了。這些病多半是被生活給“摔”的,其實誰不是里爾克所說的那個“命運之球”?每一次都覺得不可能自己接住自己,于是重重地摔在地上——這才是生活?!? “病人”們才不這樣想,“摔”多了——其實有的也不算多,就只想逃離,也不知是要逃離現(xiàn)實還是逃離苦海,難說這倆本來就是連體嬰兒,連著還偶爾有個笑臉,分開就玩兒完! 如果人們被告知,自己在某個群體中具有明確的成員身份,他們就不大可能會認真聽取身份標明有所不同的人們的意見,于是首先要逃離的是自己的身份。法官丟下小錘,老師擲棄教鞭,少女也脫下溫順,齊刷刷一路狂奔,都想著那個療傷勝地。長此以往,沒病的人到了那里,多少都得裝點病出來?!? 繁華的古城由寂寞的小白領(lǐng)、奸商、三流歌手和外國人會聚一堂,大家相遇相識相互折磨,故事情節(jié)雷同,有時演員連服裝都懶得換?!? “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每個人都是世界的過客,李白認為光陰也是過客,同為過客,相煎何太急啊?!? 這點麗江就做得很好,書中的主角有的是時間享受美好的事物,就連作者都要“耐住性子,一天只看一朵云……” 這不是矯情,當(dāng)時間不再虛無的時候,一切親近自然、回歸心靈的行為,都是那么讓人心懷敬畏?!? 當(dāng)人們習(xí)慣于把大部分時間都安排在積累更多的安逸、享受更多的奢華后,剩下的時間只能用慣有而刻板的方式消磨掉,不然就會無所適從。有太多時間的人不是被認為能力低下,就是被認為不正常?!? 好在有麗江,在這個既是煉獄又是天堂的地方,時間真實地活了過來,那些被都市復(fù)雜的生活瑣事弄得不知所措的“病人”,在麗江溫軟的懷里,終于可以不回避生活的現(xiàn)實,也不需要消磨時間。時間一客觀存在,就會變得很短很短,幾天是幾個小時,幾個星期才好像幾天,在那里的“病人”們,都像第一次邂逅一樣新鮮。 不管是歌手、畫家、詩人,還是商人、法官、教師,現(xiàn)在恬淡和與世無爭的背后,都曾在都市的迷宮里苦苦地掙扎。女研究生Jane就對作者坦言:“生命,一次又一次輕薄過,輕狂不知疲倦。” 國人大多有一顆“關(guān)心”他人的熱心腸,人們總能輕易地對人下定義,用句式“他(她)是一個……的人”將人無限豐富和矛盾的生命性框死。好在這個參禪研易的俠義作者,沒有這樣幼稚且一廂情愿地判斷,因為對“人”有了更多的思考,也使得書中的各色人物性格鮮明地躍了出來,好像是自己在和“病人”們面對面地交流。 一直認為傳記就像是一部紀錄片,只是通過不同的媒介來敘述一件事實。但過于客觀無情,還不如其單純的年歷表般清晰。因此,傳記作者必須以其敏銳的思維,正確地把握要用幾分客觀來敘述問題?!? 這本傳記的作者顯然把握住了這一點,歷史專業(yè)厚重背景,敏銳的新聞閱歷,以及禪宗所賦予的獨特觀察力,解析和重構(gòu)了那些神清氣爽的“病人”?!? 還是借用作者的話,與諸君共勉:“人生不是道場,就是江湖。好在,這個江湖還有俠骨丹心,還有柔情似水……”
內(nèi)容概要
麗江是一首濕漉漉的詩,帶著純樸、清雅和絕美,從玉龍雪山飛流而下,蜿蜒流過你塵封已久的心,洗濯你的浮躁、倦怠、市儈和平庸。在麗江,拋開負重已久的都市生活,邂逅云淡風(fēng)輕。15個隱居故事,與你共享眷戀麗江的私密心情。如果你愿意泡上一壺茶,靜靜聆聽。
作者簡介
宋慕新,受孔孟教化,承梁山俠義,文武雙修,知巧守拙。畢業(yè)于山東師范大學(xué)歷史系,從事新聞工作,歷山東商報、齊魯晚報、南方都市報、時代周報等媒體,做記者、編輯。
書籍目錄
推薦序一 給那些神清氣爽的“病人”們
推薦序二 塵世的出口有黑暗也有光芒
自序愛我,就去麗江等我
麗江狐貍精
菩提花開
毒藥
情殤
愛與寂寞
讓愛重來
麗江混混
囚徒
紅塵凈土
倦鳥
麗江病人
涅槃
烏托邦
徒然草
江湖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誰此時沒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誰此時孤獨,就永遠孤獨, 就醒來,讀書,寫長長的信, 在林蔭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葉紛飛……” 深秋的廣州,依然燠熱。夜里無風(fēng),只有窗外陰雨連綿,每一滴都敲打在心底的空臼里。即便是詩人里爾克 ,此時也只能感謝命運的寵愛和詛咒?!? 麗江,你是活在我心中的日子,你是醒在我夢里的記憶?!? 在麗江遙望遠方——曾經(jīng),與那個熟悉的城市,熟悉的人,難舍難分?!? 以為是愛。可能是愛,也可能只是太熟悉?!? 一根刺,扎在肉里,年頭久了,不舍得拔掉。 不僅僅是怕陣痛。更怕失去那個長期讓你有點疼有點癢的熟悉之物,怕落寞?!? 熟悉的人,也未必都是愛?!? 然而,很多時候,熟悉可以替代愛?!? 因此,經(jīng)?;煜煜づc愛的界限?!? 無常的人生,猶如一葉冰雕的扁舟,在時間的河流里隨波逐浪,終將融化成翻滾的浪花?!? 生命有限,如果你有不做就死不瞑目的事情,趕快擺脫現(xiàn)在的狀態(tài),再熟悉也要撒手。否則,你真的會死不瞑目?!? 別再掙扎,別再委屈,想走就走,想來就來。 雨夜麗江,睡覺是最好的修行。睡眠中,可以讓人以佯死的姿態(tài)暫時逃離生的苦痛?!? 一心一菩提,一夢一生死。 ……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聽許多去過麗江的人說:情陷麗江了! 一段難忘而美麗的情感記憶,藏在心里的某個角落,偶爾翻出來品讀,別有一番滋味?!? 邂逅,成了去麗江的天大理由。 有次,我在鳳凰衛(wèi)視竇文濤的節(jié)目中說:麗江的天空中彌漫著荷爾蒙的氣息。 不久,在麗江束河古鎮(zhèn)晃蕩時,遇到一位素不相識的人。他說,我聽到你這句話,當(dāng)天就放下一切,飛到麗江。他是個金融家?!? 放下,到麗江去! ——孫冕 麗江雪山音樂節(jié)創(chuàng)始人、《新周刊》雜志社社長 過去我們討論理想,叩問心靈,憂心忡忡,一臉焦慮,卻料不到時代的滑行已讓這些統(tǒng)統(tǒng)失效。如今,人們對此的不屑溢于言表,連談都不談了,沒時間,沒心情。然而通過這本書,一個精神命題再次出現(xiàn)了,關(guān)于筑居和棲居,關(guān)于生存與生活?!? ——張清華 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 我們的生活空間正一天天擴大,而我們的精神家園卻一步步縮小。起因和結(jié)果都在于我們病了。這一點顯然引起了新聞人宋慕新的警覺、沉思和憂慮,于是深入訪談,寫了這部《去麗江療傷》。靜品全書,情節(jié)充滿傳奇,但卻具有獨特的現(xiàn)實說服力;文筆綿密幽婉,但卻具有明顯的質(zhì)感和激情;書的最后盡管沒有提供命運的出口,但卻已冷靜地暗設(shè)了性靈的方向標?!? ——林少華 著名文學(xué)翻譯家、學(xué)者 麗江的流“毒”彌漫在麗江的空氣中,世人中“毒”已深。麗江,讓那些中毒的人為她哭、為她笑、為她發(fā)呆、為她守望、為她生病、為她瘋掉。為了麗江,許多人背井離鄉(xiāng),拋家別業(yè),只為追尋靈魂深處讓人戰(zhàn)栗的感覺。我們都病了,為了麗江而病入膏肓,就像為了前世葬我的人而以身相許,義無反顧。 ——和仕勇 世界文化遺產(chǎn)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局長 感謝作者宋慕新的努力,他讓本屬于私密甚至被視為小資的“麗江精神之旅”,被放置于讀者諸公面前,具有了更為普遍的哲學(xué)價值。“回望麗江,越發(fā)覺得它像一個禪修的導(dǎo)師,指引著我們,在喧鬧中找到寂靜,在漂泊中重歸家園”——“精神的私奔”,或許是更多人能夠觸摸麗江的方式?!? ——畢詩成 《華商報》評論部主筆 對靈魂的追問,是貫穿全書的主題。這不僅是訴說者與命運的種種角力,還有字里行間閃爍的人性。這種對人性的尊崇,貫穿在散發(fā)著故事的酒吧中,在飄著木香的客棧,在巍峨的玉龍雪山下,隨著東巴古樂此起彼伏。我們總想起那句話:“于是我們繼續(xù)奮力前行,逆水行舟,被不斷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歲月。” ——馬立明 《深圳特區(qū)報》評論員 追逐的故事千差萬別,但故事的主人公卻很相似——他們各有感情上的不幸,由不幸而彷徨,由彷徨而求索,求索并無答案,但都找到了心靈的短暫寄托,那就是麗江。 其實,人人心中都有一處麗江——有些浪漫,有些不羈,有些超脫,有些夢幻,有些醉意,有些私密。只不過,有人對此會有強烈的感知,有人卻不怎么留意。 ——蔣晨明 《中國周刊》副總編輯
編輯推薦
1.有人說,若有一個地方,讓你去了便深深依戀,想留下,想老死,那就是麗江。也有人說,不要輕易去麗江,因為她會把你留下?!?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麗江夢 2. 《去麗江療傷》獲得了行者孫冕、著名翻譯家林少華、學(xué)者張清華、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局長和仕勇、云南省紅河州委宣傳部部長伍皓聯(lián)袂作序推薦 3.國內(nèi)各聞名都市報記者傾情寫評集體推薦,陣營強大 4. 內(nèi)容獨特。書中采訪描述的人物都是從都市撤離的隱居者,是在麗江街頭即可以見到的人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