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時代文藝 作者:張小鐵 頁數(shù):213
前言
丘吉爾是世界百年一遇的偉人。面對人生的起起伏伏,他勇敢堅強,奮發(fā)有為,決不放棄;面臨世界的風云突變,他臨危不懼,慷慨激昂,鞠躬盡瘁。在領導英國人民對德意法西斯進行艱苦卓絕、大智大勇的斗爭中,集中體現(xiàn)了他對大英帝國的大愛深愛。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永遠也找不到“失敗”二字,他早已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祖國和人民。正是這種勇敢堅強和大愛深愛鑄就了一代偉人——丘吉爾。 時至今日,丘吉爾依然被大多數(shù)英國人看作是最偉大的首相。在2002年由BBC主辦的“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民意調(diào)查中,丘吉爾仍高居榜首。 丘吉爾出生在貴族家庭,祖先的豐功偉績與父輩的政治成就,為他提供了學習的榜樣,樹立了人生目標,也培養(yǎng)了他對祖國的責任感,成為丘吉爾一生不懈追求和建功立業(yè)的強大動力。 他少年時代像一匹桀驁不馴的野馬,是學校里出名的“劣等生”,但丘吉爾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執(zhí)著于屬于自己的那片天空。丘吉爾雖未上過大學,但他通過刻苦自學和磨煉,掌握了淵博的知識和多方面的才能,終于成為20世紀杰出的演說家,安邦治國的政治家,著作等身的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是“我們生活的時代里最杰出和多才多藝的人”。 丘吉爾面對人生挫折和政壇風波從不灰心喪氣,總是以民族大義為重,鎮(zhèn)定自若而又堅韌不屈。26歲當議員,33歲當大臣,在初涉政壇的道路上,真可謂春風得意。然而這顆政壇崛起的新星,卻走著一條曲折坎坷的道路。 在半個多世紀的政治生活中,他在九個部的大臣位置上換來換去,還曾幾次失去大臣的職務,最長的一次長達十年。但倔強的性格和強烈的使命感幫助他一次又一次重新站立起來,最終登上了光輝的頂峰。 很多人認為,英國如果沒有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歷史可能就要重寫。在英國處于生死存亡的嚴峻關頭,丘吉爾臨危受命,肩負起祖國賦予他的光榮使命。他用堅強、無畏、果斷的品質(zhì)和強烈的愛國熱情,激發(fā)起英國人民的頑強斗志和必勝信念,贏得了世界一切正義力量的擁護,結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強大聯(lián)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丘吉爾在其就職演說中曾堅毅地說:“我沒有別的,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貢獻給大家。”丘吉爾這種不屈不撓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贏得了英國乃至世界人民的信任和敬仰。《星期日泰晤士報》評論說:“今天,溫斯頓·丘吉爾不僅是英國精神的化身,而且是我們的堅強領袖。不僅英國人,整個自由世界都對他無比信任。” 但是,有愛必有恨。丘吉爾受貴族出身的影響和保守的資產(chǎn)階級思想的局限,導致他對社會主義國家的仇恨,對本國工人運動和殖民地民族獨立斗爭的鎮(zhèn)壓。然而,他尤其仇視那仇視整個人類的法西斯。在社會大變革中,他出于對人類正義的追求、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戰(zhàn)勝法西斯的堅定信念,他與英國人民和美、前蘇聯(lián)一道勇敢地與希特勒展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艱苦卓絕的斗爭。 與其說戰(zhàn)爭造就了一代偉人丘吉爾,不如說戰(zhàn)爭為丘吉爾顯示自己的才華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丘吉爾勇敢頑強、永不屈服的精神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情懷,必將給生活在這個充滿競爭和挑戰(zhàn)時代的青少年以激勵和啟發(fā)。
內(nèi)容概要
丘吉爾是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間兩度任英國首相,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帶領英國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勝利。
丘吉爾的頭上戴有許多流光溢彩的桂冠,他是著作等身的作家、辯才無礙的演說家、經(jīng)邦治國的政治家、戰(zhàn)爭中的傳奇英雄。他一生中寫出了26部共45卷(本)專著,幾乎每部著作出版后都在英國和世界上引起轟動,獲得如潮好評,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在世界各國廣為發(fā)行,以致《星期日泰晤士報》曾斷言:“20世紀很少有人比丘吉爾拿的稿費還多?!?/pre>書籍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學生時代
1.澀味童年
2.顯赫出身
3.小學生活
4.哈羅公學
5.桑赫斯特軍校預備班
6.桑赫斯特軍校
第二章 軍旅生涯
1.第四輕騎兵團
2.古巴之行
3.駐軍班加羅爾
4.馬拉坎德激戰(zhàn)
5.尼羅河上的戰(zhàn)爭
6.南非歷險
第三章 步入政壇
1.反叛的新議員
2.殖民地事務副大臣
3.雙喜臨門
4.青云直上
5.海軍大臣
第四章 宦海浮沉
1.軍需大臣
2.身兼數(shù)職的內(nèi)閣大臣
3.財政大臣
4.在野歲月
5.洞察世界風云
第五章 臨危受命
1.臨危受命
2.不列顛之戰(zhàn)
……
附錄章節(jié)摘錄
1874年11月29日夜晚,英格蘭牛津郡的布倫海姆宮正在舉行一場盛大的舞會。身懷7個多月身孕的珍妮夫人,不顧丈夫倫道夫·丘吉爾勛爵的勸阻,執(zhí)意拉著倫道夫參加舞會。 在悠揚的舞曲聲中,珍妮夫人看著那些貴族男女翩翩起舞,情不自禁地輕輕搖晃著身體,心早已融入到舞會之中。她多么希望能到舞池里一展自己優(yōu)美的身姿,可是一想到幾天前和眾人出去打獵摔跤的那一幕就心有余悸,再也不敢冒險了。 可是看著看著,她實在忍不住了,便不由自主地拉著倫道夫步入了舞池。她正跳在興頭上,突然肚子像針刺一般疼痛起來,渾身直冒冷汗,不禁失聲大叫起來。人們手忙腳亂地把她扶到附近的一個女更衣室里。 11月30日凌晨l點30分,溫斯頓·丘吉爾就這樣匆匆忙忙地來到了人間。嬰兒響亮的啼哭聲,打破了這座華麗宮殿的寧靜,仿佛在向世界宣告:這是一個不同凡響的人物!人們紛紛議論:“早產(chǎn)得貴子?!? 倫敦《泰晤士報》按照當時上層社會的傳統(tǒng),及時在頭版發(fā)布了一條簡短的公告:“倫道夫·丘吉爾夫人于1874年11月30日晚,在布倫海姆宮早產(chǎn)一子?!碑斖?,教堂還敲響為他祝福的鐘聲。 溫斯頓的誕生,讓初做母親的珍妮感到自豪和喜悅。 像溫斯頓這樣的名門望族和富貴人家的小孩,很少能享受到平民百姓家的天倫之樂。根據(jù)當時的英國傳統(tǒng),這個階層的人自己不撫育孩子,總是習慣于把孩子交給保姆照管。年輕的母親往往“回避撫育孩子的責任,而滿足于一天之中帶‘小寶貝’或‘小閨女’在樓下的客廳中逗著玩一兩次,孩子只是供他們玩賞的小貓小狗而已”。 丘吉爾的父母尤其如此。他的父親倫道夫在結婚之前,經(jīng)他父親舉薦,當選為他的家族所控制的牛津郡伍德斯托克鎮(zhèn)的下議院議員。他只熱衷于功名利祿,只想著怎么往上爬,哪里有閑工夫關心幼小的丘吉爾。在丘吉爾兒時的記憶中,父親只是一位板著面孔、令人望而生畏、動輒喜歡訓人的人物。 而他的母親,更是一位閑不住的人,是上流社會有名的交際花。她美貌、聰敏、風度優(yōu)雅,很得英國上層社會的喜歡。英國貴族中的杰出人物都來登門拜訪,保守黨領袖迪斯雷利首相更是他家的???。丘吉爾在他早年的回憶錄中寫道:“我的母親在我眼中永遠像一位神仙公主,一位容光煥發(fā)具有無限才能的女性?!? 此外,珍妮還是一個出色的鋼琴家、有才華的畫家,又善于寫妙趣橫生、感情細膩的書信,還喜歡騎射。母親有這么多的愛好與活動,哪還有精力花在兒子的身上。因此母親在幼小的丘吉爾心中的印象“就像夜晚的明星一樣照耀著我。我深深地愛著她”,可是這種愛就像星星一樣“卻總是在一段距離之外”。 父母完全地把兒子交給一位40歲開外的保姆——伊麗莎白·安-愛維莉絲特太太。慈愛善良的愛維莉絲特太太對待小溫斯頓悉心照料,關懷備至,他們之間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保姆總喜歡親昵地叫丘吉爾為“溫尼”,丘吉爾也親熱地叫保姆為“愛姆”,意思是慈愛的保姆。 丘吉爾小時候難得見到自己的親生父母,“愛姆”就成了與他朝夕相親相伴的唯一親人,“從小愛維莉絲特太太照顧我,呵護我,我有任何困難都會向她傾訴,她也會像慈母般安慰我。在我幼小的心靈中,她就是我的母親”。 “溫尼”臉蛋長得圓圓的,靈活機動的眼睛,閃出藍色的晶瑩的光輝,表現(xiàn)出無比聰慧與勇敢。他剛學會走路,就使勁地甩開保姆牽著的手,獨自歪歪斜斜地走著,即使跌倒,臉上也露出得意的笑容,從不氣餒,顯得分外倔強和可愛。 他說話有點口吃,有時發(fā)音不清。但他卻是一個特別饒舌的孩子,從學會說話起,就幾乎沒完沒了地說個不停,好像別人都得聽他發(fā)號施令似的,顯得非常自信和固執(zhí)己見。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這些特點越來越突出。 P2-4編輯推薦
《丘吉爾傳》由張小鐵所著,本書是一本關注未成年人閱讀需求的書,由眾多知名作家參與編寫,兼?zhèn)湮膶W性、故事性和勵志教育性等買點。飽含了對下一代的關愛情懷,旨在為正在關心孩子和家長們提供一套優(yōu)秀的傳記文學讀物,滿足讀者“求知”“獵奇”“榜樣模仿”等多種目標訴求。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