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文學 歐化東漸史

出版時間:2009-07  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  作者:張星烺  頁數(shù):142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張星烺(1889~1951),著名歷史學家,在教育領域最大的貢獻是率先開設了“中西交通史”這門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課程,引起了當時史學界的重視,其代表作為《中西交通史料匯編》。    《歐化東漸史》是涉及中西交流的重要學術著作,時間跨度從宋、元朝到上世紀30年代,范圍涉及政治、宗教、思想、經(jīng)濟、文化、科學諸領域,既沒有回避西方滲透、侵略給中國帶來的種種惡果,也沒有忽略西方人給中國社會各方面帶來的有益變化。這是一部研究中西交流史的入門必讀著作。    許地山(1893~1941),現(xiàn)代作家、學者,筆名落華生,文學研究會的發(fā)起人之一。他對印度文學作品的譯介和研究,為中國的外國文學研究和中印文學比較研究做出了開拓性貢獻。季羨林先生評價《印度文學》說,“篇幅雖然不算多,但是比較全面地講印度文學的書,這在中國恐怕還是第一部?!?/pre>

作者簡介

張星烺(1889-1951),著名地理學家張相文之子,他的主要學術貢獻是《中西交通史料匯編》,并著有《歐化東漸史》、《馬可波羅》和譯著《馬河波羅游記》、《歷史的地理基礎》等。

書籍目錄

歐化東漸史  第一章 歐化東傳之媒介    第一節(jié) 歐化界說    第二節(jié) 歐洲商賈、游客及軍政界人之東來    第三節(jié) 基督教傳道師之東來    第四節(jié) 中國人留學及游歷外國  第二章 有形歐化即歐洲物質文明之輸入    第一節(jié) 軍器事業(yè)    第二節(jié) 學術事業(yè)    第三節(jié) 財政事業(yè)    第四節(jié) 交通事業(yè)    第五節(jié) 文教事業(yè)  第三章 無形之歐化即歐洲思想文明之輸入    第一節(jié) 宗教思想    第二節(jié) 倫理思想    第三節(jié) 政治思想    第四節(jié) 學術上各種思想    第五節(jié) 藝術思想印度文學  第一期 吠陀文字    (一)頌    (二)《凈行書》與《奧義書》    (三)《修多羅》或《經(jīng)書》  第二期 非圣文學    (一)佛教文學    (二)耆那教文學  第三期 雅語文學    (一)學術    (二)《如是所說往世書》與《欽定詩》      一、《如是所說往世書》        甲、《摩訶婆羅達》        乙、《往世書》      二、《欽定詩》      三、歷史與地理    (三)寓言與故事    (四)戲劇    (五)興體詩    (六)雅語佛教文學    第四期 近代文學    (一)雅語文學    (二)非印度語文學    (三)俗語文學      甲、宗教文學      乙、地方文學

章節(jié)摘錄

歐化東漸史第一章 歐化東傳之媒介第一節(jié) 歐化界說中國與歐洲文化,有形上及無形上,皆完全不同。上自政治組織,下至社會風俗,飲食起居,各自其數(shù)千年之歷史展轉推演,而成今日之狀態(tài)。東西文化孰為高下,誠不易言。但自中歐交通以來,歐洲文化逐漸敷布東土,猶之長江、黃河之水,朝宗于海,自西東流,晝夜不息,使東方固有文化,日趨式微,而代以歐洲文化。則是西方文化,高于東方文化也。尤以有形之物質文明,中國與歐洲相去,何啻千里。不效法他人,必致亡國滅種。至若無形之思想文明,則以東西民族性不同,各國歷史互異之故,行之西洋則有效,而行之中國則大亂。各種思想與主義,無非為解決民生問題。而勉強效顰他人,使國中發(fā)生數(shù)十年或數(shù)百年長期亂事,自相屠殺,血流漂杵,人煙斷絕,以至國破種滅。吾人何貴乎效法此種主義耶?依此種情形觀之,歐洲之無形文明,各種思想,各種主義,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者,是否優(yōu)于中國固有,與夫是否有效法之必要,不能不使人懷疑矣。但東西交通既起。有形貿(mào)易與無形貿(mào)易,滔滔不可復止。是在國中之政治家,善自掌舵而已。茲不論其高下,與夫結果之善惡,但凡歐洲人所創(chuàng)造,直接或間接傳來,使中國人學之,除舊布新,在將來歷史上留有紀念痕跡者,皆謂之歐化。為便利研究起見。分歐化為有形部,或物質文明部,如天文、歷法、醫(yī)藥、測繪、機器、輪船、鐵路、電報等等是也。無形部或思想文明部,如宗教、哲學、倫理、政治、文學等等是也。欲敘述各種歐化史,不得不先敘傳人歐化之各種媒介物。媒介物大概可分為三種:(一)由歐洲商賈、游客、專使及軍隊之東來。(二)由宗教家之東來。(三)由中國留學生之傳來。吾故于敘述歐化史之先,作導言,略述此三種之經(jīng)過。第二節(jié) 歐洲商賈游客及軍政界人之東來歐洲人與中國有交通,西漢以來已然矣。元代歐洲人來中國者,頗不乏人。然皆與今代之歐化無關,蓋彼時歐洲人文化未必高于中國。東來者人數(shù)究亦不足誘起歐化。更無高深學者,足以引起中國人之敬仰心,愿就其門執(zhí)贄者。元時歐洲人文化不獨未東傳,而東方各種大發(fā)明,如印刷術、火藥、羅盤針、紙等反由東向西傳播也。元亡明興,中歐交通中斷者約一百五十年。東方貨物尚可運入歐洲。大概經(jīng)由四道:第一道經(jīng)中央亞細亞、薩馬兒罕、布哈拉、里海北岸,再至黑海北岸,渡海至君士坦丁堡。第二道經(jīng)印度大陸及印度洋、波斯灣、美梭博塔米亞、梯格里斯河,北至脫萊必松德(Trebizond),抵黑海,再西至君士坦丁堡。第三道經(jīng)油付萊梯斯河,至阿雷坡(Aleppo),再至安都城(Antioch),渡地中海達歐洲。第四道入紅海,抵埃及,達地中海濱。一千四百五十三年(明景泰三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對于西歐各國,毫無親鄰之意。諸道皆為土耳其人阻隔。歐洲人所嗜之調和物品、胡椒、丁香諸物,俱不得入歐。故歐洲各國商人不得不另覓新道,以通東方。葡王顯理(Henry)獎勵遠航非洲四岸,希望于該洲南角,得一通印度洋之道。唯非洲甚長,遠過于葡人所計算者。數(shù)次蹈查,皆失敗而回。一千四百八十六年(明憲宗成化二十二年)葡人狄亞斯(Bar-tholomew Diaz)初至好望角,沿海岸向北航若干程后,始歸航。報告國人,非洲南端已窮盡,有新道可達東方。狄亞斯發(fā)現(xiàn)好望角后十二年,而葡入競得達其目的。一千四百九十七年(明孝宗弘治十年)七月,瓦斯柯達格瑪(Vasco da Gama)率小船三艘,自葡京里斯本起航,繞過好望角后,向東北航行,遠超以前狄亞斯所至之地,直至桑西巴北二百邁耳。由是處作橫渡印度洋之壯舉。一千四百九十八年(弘治十一年)夏,抵印度西海岸古里港(Calicut)。在此將帶來之歐洲貨物,悉換作香料,滿載而歸。一千四百九十九年(弘治十二年)夏,三船安回里斯本原地。來回共需時二十六月。以前所久欲尋覓之歐亞新交通線,竟得成功矣。葡萄牙人急速利用此新發(fā)明,貿(mào)易東方。一千五百年(弘治十三年)三月,達格瑪歸回僅六月,派喀伯拉爾(Pedro Alvares Cabral)率船十三艘,滿載貨物,再往古里。至翌年七月,歸里斯本。一千五百零二年(弘治十五年)二月,達格瑪率船二十艘再往。自是香料及其他東方各種貨物,大宗流入歐洲。葡京里斯本不久即成為歐洲最重要商埠之一。葡人利用其精良火器,摧敗印度洋上阿拉伯人之商業(yè)與勢力。獨霸東方海上。一干五百十年(正德五年)攻陷印度西岸之臥亞府(Goa),作為根據(jù)地。次年又攻陷馬雷半島之馬六甲(Malacca)(明史作滿剌加)。遣使至印度支那各邦政府,以通友好。自古(Pegu)暹羅、交趾支那,及東京,皆有葡國使節(jié)之足跡。葡入待馬六甲之中國商人甚為優(yōu)渥。此等商人回國以后,對于葡人有極佳之報告。一千五百十四年(明武宗正德九年),葡國商入初至中國海岸貿(mào)易,大獲利而歸。次年(正德十年)馬六甲葡國總督佐治達爾伯克喀(Jorge l’Alboquerque)遣斐來斯特羅(Rafael Perestrello)往中國。乘馬雷人海船。至一千五百十六年八月十二日無回音,乃復遣安特拉德(Gemao Perez d’Andade)再往,亦無功而返。抵馬六甲時,得遇裴來斯特羅。裴已至中國,獲大利而先歸矣。總督?jīng)Q意再遣安特拉德往中國。船上滿載胡椒。于一千五百十七年六月十七日起楗。同行者有皮來資(Thomas Pirez),以葡萄牙大使名義往聘中國。皮來資素充藥劑師,然為人敏捷,善于應對,使當外交官,頗為相宜。八月十五日,抵大門港(Tamang)。(在后川島。后川距上川不遙)。距中國陸地,尚有三海里。外國商船至廣東者,皆須寄泊于此。葡人欲往廣東省城,中國官吏不許。葡入強駛入內(nèi)河,放炮舉敬禮。抵廣東后,國使皮來資與隨員登陸,中國人接待頗優(yōu),擇安寓以舍之。葡人所載貨物,皆轉運上陸。妥為儲藏。皮來資留廣州數(shù)年,以待明廷回文。直至一千五百二十年(正德十四年底)一月,始得明武宗允許召見。皮來資由廣州起程北上。先乘船至梅嶺山,棄船陸行往南京。行四月始至。武宗已先回北京。命使者隨至北京。一千五百二十一年一月,皮抵北京。葡人留廣州者多不法行為,與中國人大起沖突,地方官吏奏參,武宗拒見皮,送之回廣州。一千五百二十三年(嘉靖二年)死于獄中。此為葡國第一次遣使中國之經(jīng)過也。葡人既不得志于廣州,乃北至浙江寧波(Liampo),賂地方官以重金,得留其地貿(mào)易。嘉靖十二年最盛時,每年達三百余萬金幣。投資者無不獲三四倍之利。入口最多時,葡人達一千二百名,東方他國商人達一千八百名。葡人既富以后,驕奢淫逸,多不法行為。與土人多齟齬。葡人法利亞(Faria)者嘗至南京,盜明孝陵寶物,歸匿寧波居留地。明帝大怒。乃下令討伐。陸軍由浙江進,海軍由福建進。兩面夾攻。焚毀寧波居留地及港中奇楗船艦三十五艘,盡殺外國商人,及基督教徒凡一萬二干人。其中有葡人八百名。時嘉靖二十一年即西歷一千五百四十二年也(亦有謂在嘉靖二十七年者)。寧波商市被毀后三年,葡人復以重金賂福建泉州地方官,得在其地貿(mào)易。葡商人行為,無異在寧波者。嘉靖二十八年,泉州地方官及人民亦群起驅殺葡人。全體五百名中,免死者僅三十人而已。浙江福建皆無立足余地,葡國商人復回至廣東上川島(西入名之日圣約翰島)。起搭蓬帳,為臨時商場。去則撒去。時海盜猖撅閩廣海岸。中國政府為易于巡查之故,乃允許葡人在上川附近之浪白滘(亦作澳)居住。并可入廣州貿(mào)易。不久,浪白滘即異常興旺。葡國居留民達五百名之多。大抵皆自南洋販運胡椒,與中國入交易絲綢麝香。香山縣南端有阿媽澳者,為海盜所據(jù)。葡人勇敢,火器又精。嘉靖三十六年(一五五七年)逐去海盜而占領之。復以金賂地方官,得其允許,在該港建房舍,為曬干及儲藏貨物之用。葡人多拐人作奴。萬歷元年(西一五七三年),中國官乃筑墻于澳門半島北面土腰,僅留一門以通出入。設官守之,而拐風不熄。萬歷十年(一五八二年),兩廣總督召所有澳門葡國官吏,總督判官等至肇慶,會商防阻辦法。中國官憲以驅逐出境相恐嚇。葡人出重賂乃得免。葡人在澳門地位之得保持,悉使用賄賂之功也。葡人常謂中國皇帝允許澳門為葡人久居之地。不歸中國政權統(tǒng)治,而中國政府固未嘗承認,亦從無一人曾見中國皇帝之允許諭旨也。自最初,葡人每年交香山縣政府租金一千兩。尤為承認中國主權之明白證據(jù)。一千六百九十一年(康熙三十年)至一千七百五十四年(乾隆十九年)每年租金為六百兩。以后減為五百兩。一千八百四十三年(道光二十三年)葡人請求兩廣總督耆英免去每年租金。耆英嚴拒,唯給與若干特別利權而已。一千八百四十九年(道光二十九年),葡國澳門總督阿瑪拉爾(Amaral)斷然停止付給租金。中國亦無如之何。嘉慶間,拿破侖橫行歐洲時,英國人曾兩次暫占澳門。中國官皆抗議其侵略中國土地。一千八百八十七年(光緒十三年)中國承認其占領權。澳門雖自初即為葡國所承租,但為西洋各國來廣東貿(mào)易者之根據(jù)地。所有遠來商船,皆先至澳門請領港人及糧食備辦人。由中國放洋回國者,亦皆先至澳門買船。每年在廣州營商者,事畢皆回住澳門,次年復回廣州。一千八百四十二年(道光二十二年)英中鴉片戰(zhàn)爭后,香港崛興,五港通商,情形始改。澳門不獨為鴉片之戰(zhàn)以前西國商人匯萃之地,而各國傳教師亦皆聚集于此。故為前期歐化輸入之唯一門戶也。

編輯推薦

《印度文學:歐化東漸史》:因為有了這套講義,才促生了中華教育的圣地;因為有了這套講義,才規(guī)范了中華學子的心路;因為有了這套講義,才強化了中華學術的骨骼;因為有了這套講義,才延續(xù)了中華文化的血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印度文學 歐化東漸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1條)

 
 

  •   該書包含的兩部講義,細細讀來確實是大師之作令人佩服.張先生的歐化東漸史從歐化的媒介,物質文明的輸入和思想文明的輸入三大部分敘述了西方文明對于中國社會的影響,書中知識既豐富友極有深度,從各個層面進行了深刻的剖析,書中引述了大量人物的事跡以及史料,對于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進行分析評述,闡述了作者的個人觀點,成一家之言,不愧為治中西交通史的大家.其中的內(nèi)容讀來真是令人津津有味,廢寢忘食.尤其是其中評論從不同國家歸國的留學生("海歸"的性格不同之處來看確實是評論中肯,作為講義來說真是錦上添花.張先生學習化學出身,在史學上有如此造詣真是令人羨慕和佩服.另一部許地山先生的印度文學也是一部出色的講義,作為一部早期的印度學講義,作者對于印度文學的研究之深實在是令人佩服.書中闡述了印度歷史各個時期各種體裁的作品,實在是一本很好的通論性講義.總之,該書十分具有收藏和閱讀價值,而且價廉物美,讀過之后真覺得是物超所值.建議對文史方面感興趣的讀者讀讀,將會十分有益.對于理工財經(jīng)科的同人我也覺得很有收藏和閱讀的價值,張先生書中的很多主題例如:交通,財政,軍事器材的歷史對于現(xiàn)在來說很有研究價值.
  •   是一本學習印度文學的好書
  •   想要深入理解“西學東漸”,必讀教材;印度文化,作者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很深刻
  •   老北大的東西,值得讀一讀。
  •   張星烺、許地山二先生之作,很好!
  •   很沉重的歷史
  •   好書 值得購買 就是買不全
  •   喜歡作者的文筆,研習洗練語言。
  •   嚴謹求實,大家風范。
  •   內(nèi)容深淺得當
  •   價格便宜,質量很好,內(nèi)容詳實。
  •   大師之作,值得借鑒,值得閱讀。
  •   沒看過這個,還真對印度文學毫無知覺。
  •   拿到手,初步看一下。很不錯,兩位學者寫的書很用心。
    值了!
  •   書籍很好,但紙張和印刷不好
  •   還沒看完感覺還不錯
  •   內(nèi)容好,紙張粗糙
  •   錯字不少,標點常有漏的。
  •   講義內(nèi)容太深,對歷史不了解的話,理解起來比較困難.
  •   經(jīng)典的內(nèi)容,樸實的裝幀,非常合理的價錢(5折買的)。
  •   質量好價格低不錯不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