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學

出版時間:2009-7  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  作者:徐寶璜  頁數:107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作者徐寶璜(1894~1930),新聞學者,新聞教育家,最先在國內開設新聞學課程的大學教授,被譽為“新聞教育第一位大師”、“新聞學界最初的開山祖”。
《新聞學》(曾名《新聞學大意》,又名《新聞學綱要》),是中國最早的新聞學專著。蔡元培先生稱之為“在我國新聞界實為破天荒之作”。
著名新聞學家邵飄萍在當時《京報》上評價說,“無此書,人且不知新聞為學,新聞要學”。

作者簡介

徐寶璜(1894—1930),新聞學者,新聞教育家,是最先在國內開設新聞學課程的大學教授,被稱為“新聞教育第一位大師”、“新聞學界最初的開山祖”。他的《新聞學》一書是中國最早的新聞學專著。邵飄萍在當時《京報》上評價說,“無此書,人且不知新聞為學,新聞要學?!?/pre>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新聞學之性質與重要
第二章 新聞紙之職務
第三章 新聞之定義
第四章 新聞之精彩
第五章 新聞之價值
第六章 新聞之采集
第一節(jié) 新聞之分類
第二節(jié) 新聞之略示
第三節(jié) 采集之方法(附注一)
第四節(jié) 新聞之來源(附注二)
第五節(jié) 因人訪問與因事訪問
第六節(jié) 因人訪問之法
第七節(jié) 因事訪問之例
第八節(jié) 因事訪問之法
第九節(jié) 報告集會之法
第十節(jié) 電話采集之法
第十一節(jié) 發(fā)展新聞之法
第十二節(jié) 特別新聞之采集
第十三節(jié) 訪員應守之金科玉律
第十四節(jié) 訪員之資格
第十五節(jié) 通訊員與其通訊法(附注三)
第十六節(jié) 通訊之通訊
第十七節(jié) 機關與私人之通訊
第七章 新聞之編輯
第一節(jié) 編輯之根本義
第二節(jié) 新聞之格式
第三節(jié) 關于訪稿應注意之點
第四節(jié) 新舊編輯法實際之比較
第八章 新聞之題目
第一節(jié) 題目之目的
第二節(jié) 題目之分類
第三節(jié) 造題時應注意之點
第九章 新聞紙之社論
第十章 新聞紙之廣告
第十一章 新聞社之組織
第一節(jié) 編輯部
第二節(jié) 營業(yè)部
第三節(jié) 印刷部
第四節(jié) 審理部
第十二章 新聞社之設備
第十三章 新聞紙之銷路
第十四章 通訊之組織
第一節(jié) 新聞通訊之組織
第二節(jié) 他種通訊之組織
附錄
《實際應用新聞學》
新聞紙之性質與價值
新聞紙與社會之需要
新聞事業(yè)之將來
《新聞學刊全集》序言

章節(jié)摘錄

第二章 新聞紙之職務“新聞紙”之名詞,在英文為Newspaper,在日文為“新聞”,國人亦簡稱曰“報紙”,曰“報章”,曰“新聞”或日“報”。其職務有六:為供給新聞,代表輿論,創(chuàng)造輿淪,輸灌知識,提供道德,及振興商業(yè)。而前三者,尤為重要。茲分別討論之。(一)供給新聞新聞者,乃多數閱者所注意之最近之事實也,(其說明見次章)故第一須確實。凡閉門捏造,以訛傳訛,或顛倒事實之消息,均非新聞,第二須新鮮。明日黃花之消息,亦不能認為新聞。蓋新聞有如鮮魚,魚過時稍久,則失其味。新聞逾時稍久,其價值不失亦損矣。以真正之新聞,供給社會,乃新聞紙之重要職務,亦于社會有極大之關系。蓋自民權發(fā)達以來,各國政治上、社會上、經濟上之大事,多視其輿論為轉移,而輿論之健全與否,又視其所根據之事實究竟正確及詳細與否以為定。輿論之以正確詳細之事實為根據者,必屬健全,若所根據者并非事實則健全之輿論無望矣。新聞紙者,最能常以關于各種問題之消息,供給社會者也。輿論之根據,實在其掌握中。如以新聞相供給,則社會有正當之根據,自發(fā)生正當之輿論,諸事自可得正當之解決。若所供給者為非新聞,則輿論之根基既已動搖,健全何有?故新聞紙當力求供給新聞,既不可因威迫利誘或個人之關系,以非新聞而假充新聞,亦不可因一種關系而沒收重要新聞,致社會無研究與立論之根據。近人注意之事物,日益加多。新聞既為閱者所注意之事實,故其范圍近亦較前擴大,且有日益擴大之勢。新聞現不限于本埠及本國之要事也,自世界交通日便,各國發(fā)生密切關系以來,他國之要事,亦為吾人所注意,故亦為新聞,此所以最近美國威爾遜總統之病狀,日有專電,登于各國新聞紙之重要新聞欄內也。又新聞現不限于政治上之大事也,即社會上之大事,亦為眾所注意,故亦為新聞,此所以各國勞動團體之舉動,見登于各國之新聞紙,而吾國自“五四運動”以來,學生界之消息亦為國內各報所十分注意也。故新聞紙之欲盡供給新聞之職務者,不可僅以登載本國政治上之要聞而自足也。(二)代表輿論代表輿論,亦新聞紙重要職務之一。西人常云:“新聞紙者,國民之喉舌也?!眹鴥雀鲌蟪霭鏁r,其發(fā)刊詞亦多日,“將代表輿論”,可見此職務,早為世所公認。不過“代表”二字之解釋,今昔頗有不同。昔則僅為對于政府而代表國民之輿論也,今則又應對于世界而代表國人之輿論;昔則似僅代表國民而監(jiān)督政府也,今則又應代表國民向政府有所建議或要求。新聞紙欲盡代表輿論之職,其編輯應默察國民多數對于各重要事之輿論,取其正當者,著論立說、代為發(fā)表之。言其所欲言而又不善言者,言其所欲言而又不敢言者,斯無愧矣。若僅代表一人或一黨之意思,則機關報耳,不足云代表輿論也。新聞紙亦社會產品之一種,故亦受社會之支配。如因愿為機關報,而顯然發(fā)表與國民輿論相反之言論,則必不見重于社會,而失其本有之勢力,如洪憲時代之《亞細亞日報》等是也。歐美各國之政府,大抵均重視輿論,一政策之取舍,一事之興革,往往視輿論為轉移,不僅于國會中求輿論之所在,且于重要新聞紙之言論中,覘輿論之趨向。即外國政府,亦復注意及之,-因知其本國政府之行動,多少必受其言論之影響也。吾國政府,對于輿論,素不重視。且封閉報館之事,時有所聞,遂致新聞紙為保存自身計,常不敢十分代表輿論。否則注冊于外國政府,以博得言論自由,此誠為莫大之憾事!在政府固為不智,然新聞紙即因此畏首畏尾,置職務于不盡,亦為不可。蓋為輿論殉,為正義殉,本為光榮之事,況全國報紙,如能同起而代表輿論,則政府雖有意干涉,亦莫可如何哉。(三)創(chuàng)造輿論新聞紙不僅應代表輿論也,亦應善用其勢力,立在社會之前,創(chuàng)造正當之輿論,而納人事于軌物焉。此種創(chuàng)造的職務世界之大新聞社,無不重視之。我國戊戌以后,上海發(fā)行之《蘇報》《警鐘報》《民呼報》等報,亦均注重創(chuàng)造輿論之報紙也。至創(chuàng)造之方法有三:一為登載真正之新聞,以為閱者判斷之根據。群眾心理,對于幾件大事,常有一定之善惡判斷,如營私舞弊,拍賣國家權利,均舉世所謂惡行也。急公好義,舉世所謂善行也。世如果有營私舞弊或拍賣國家權利之人,新聞紙只需標其劣績,振筆直書,“和盤托出”,則輿論自必起而攻之,不待新聞紙之鼓動。二為訪問專家或要人,而發(fā)表其談話。多數國民,對于當面之問題,往往因其事屬專門,或內容復雜,而無一定之主張。新聞紙應于此時訪問專家或要人,征求其意見而公布之,以備國民之參考,正當輿論??梢虼硕l(fā)生。三為發(fā)表精確之社論,以喚起正常之輿論。編輯本自己之學識與熱忱,細心研究各種應興革之事,常著切實之論說,說明其理由與辦法,以提倡之。初或無甚反應,然歷時稍久,必能使社會覺悟,因發(fā)生正當之輿論,使應興之事果興,應革之事果革。然非編輯有純潔之精神,高尚之思想,遠大之眼光,不足以語此也。(四)輸灌知識新聞紙之在文明各國,已成社會教育最有力之機關,在文化運動中,占甚重要之地位。故輸灌知識,遂亦為其重要職務之一矣。為盡此職務起見,歐美大報,每日采集世界各處之正當新聞而登載之,如是閱者不出屋而可知天下大事,又對教育、商業(yè)、科學、美術,特立專欄,請有專門知識之人編輯之。亦有于星期日,增加篇幅,登載專篇,或論政治,或講學術,或記最新之發(fā)明,或敘游歷之見聞者。如是閱者破少許之工夫,即可得很多有用之知識。又設立問答欄,備閱者之質疑或請教,如其良友然。有人稱之為閱者每日之圖書館,及販賣知識之雜貨店,誠確喻也。吾國報紙,近雖亦有對于世界各種之大事,為明了之記載,并介紹學術與思潮者。然多數則對于新聞,偏重本國政治之消息,事雖瑣碎,亦多夾雜其中,對于學術及思潮,絲毫不為介紹。而香艷詩詞,誨淫小說,某某之風流案,某某之秘史,反日日登載,此所以吾國之民知不進,而民德目衰也。(五)提倡道德新聞紙應立在社會之前,導其入正當之途徑,故提倡道德,亦為新聞紙職務之一。使新聞紙素得社會之信任,則惡者因其劣行登載而受輿論之攻擊,善者因其善行登載而受輿論之贊揚,雖不必發(fā)生嚴如斧鉞,或榮如華袞之力量,然足以懲惡勵善,則毫無疑也。至學術之介紹,思潮之輸入,新聞之正當,均足使閱者注意于正當之事業(yè),亦為事實,吾國報紙,雖無不以提倡道德自命,然查其新聞,常不確實,讀其論說,常欠平允,往往使是非不明,致善者灰心而惡者張膽,更觀其廣告,則誨淫之藥品,冶游之指南,亦登之而無所忌諱。甚至為迎合社會心理以推廣銷路起見,于附張中或附印小報,登載“花國新聞”,香艷詩詞,導淫小說,及某某之艷史等案件。且有廣收妓寮之廣告并登妓女之照片,為其招徠生意者。是不惟不提倡道德,反暗示閱者以不道德之事。既損本身之價值,亦失閱者之信任,因閱者將漸視其為一種消閑品耳。此于記者之道德,亦大有關系。因迎合社會,乃賤者之所為,與敲詐同為不德也。(六)振興商業(yè)廣告者,商業(yè)之媒介也。而新聞紙之廣告,尤為有力。美國各大報,近對于廣告多采取廓清政策。既排除誨淫之廣告,即虛偽欺人者,亦不收登。如是其廣告,不啻商業(yè)新聞,深得社會之信任,商業(yè)因之頗為振興。又聘請有專門智識之人,編輯商業(yè)專欄,登載金融貿易物價市況種種消息,既敏且詳,亦足助商業(yè)之發(fā)達。各大報所以如是者,蓋因認振興商業(yè)為其職務之一也。綜上所述,可見新聞紙之職務甚重。新聞事業(yè),為神圣事業(yè);新聞記者,對于社會,負有重大之責任。彼以顛倒是非,博官獵賄,或專以致富為目的而辦新聞紙者,乃新聞事業(yè)之罪人也。第三章 新聞之定義新聞果為何物乎?余之答案如后:新聞者,乃多數閱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實也。茲分別說明之:(一)新聞為事實新聞須為事實,此理極明,無待解釋,故凡憑空杜撰閉門捏造之消息,均非新聞。彼因無采訪之能力,捏造消息,以了責任者,或為迎合社會之惡劣心理,常捏登猥褻之新聞如某某之風流案,某姨太太或小姐之秘史者,或因受股東或津貼之指揮,登載一種謠言以混亂一時之是非者,是為有意以偽亂真,其欺騙閱者之罪,實不可恕。

編輯推薦

《新聞學》:因為有了這套講義,才促生了中華教育的圣地;因為有了這套講義,才規(guī)范了中華學子的心路;因為有了這套講義,才強化了中華學術的骨骼;因為有了這套講義,才延續(xù)了中華文化的血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新聞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1條)

 
 

  •   中國的新聞學的第一本好書,看起一個時代
  •   經典的東西,總是讓人受益匪淺。這是一本不容錯過的書!尤其是對于那些學習新聞學和傳播學同學來說。
  •   學學新聞學……
  •   老北大講義是套很不錯的書,值得收藏。
  •   內容很精練,雖然有些文白夾雜,但是真的很精練
    學新聞的真的該好好研究一下,很有用
    作者太有才了
  •   學新聞的,這名字就不用說啥了~
  •   學新聞的必讀
  •   我是新聞專業(yè)的學生,老師推薦的一本,值得一讀
  •   這是一代老北大人的專注!一個時代的贊歌和成就!大家要努力讀!
  •   原來做過幾年報紙,但自己沒學過相關專業(yè)知識,都是自己邊摸索邊工作。看了這本書,感覺受益匪淺,值了
  •   書待閱,從外觀的感覺來講,不錯!
  •   應該可以這演講了。這本書雖然時間很久了,但是有些思想并不過時,民國么,畢竟是霸道的。
  •   很好,這本書,經典
  •   內容通俗易懂,文字簡明扼要!觀點新穎深刻,好!
  •   果然是大家寫出的好作品,很多觀點現在仍不落后還非常值得學習。讀后很有啟發(fā)。
  •   想考研 但愿有幫助
  •   包裝很好 內容還沒有看
  •   因為要考研 買來看看 希望有幫助 好薄一本 不過看起來也有難度。。。
  •   好經典?。?/li>
  •   經典教材了,現在讀來也有不少閃光的地方
  •   還行 不錯的
  •   文字功底很深
  •   一看這個標題就忍不住買了,然后仔細的閱讀了,真的很不錯。雖然很薄,例子也不是很多,可是論證的很有條理,很容易明白……
  •   全書言簡意賅,受益匪淺!
  •   北大老講義,中國新聞學開山之作。紙質略顯粗糙,但勝在實惠。內容上,是比較淺顯易懂的文言文,里面的專業(yè)術語和現在有點不一樣了,但本質上還是想似的。讓我感嘆的是這本書的內容十分簡潔,思路清晰明了,作為北大乃至中國的第一部新聞學教材,也僅僅9萬余字(包括多篇的序言和附錄),囊括了新聞的定義、新聞價值、新聞紙(報紙)的職責、新聞采集、采訪、編輯、題目、社論、廣告、新聞社的組織、設備等等;而簡潔的同時,強調了新聞的責任,反映了當時新聞人追求真實的理想。相比今天繁縟而思路混亂的新聞學教材,這不愧是大師之作。
  •   徐寶璜的開篇之作,是中國新聞事業(yè)中的第一本理論著作,為今后中國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和人才的培養(yǎng)提供了養(yǎng)分,值得一讀。
  •   徐寶璜的書 值得去看一下
  •   確實是一本年代感十足的書,要說追根溯源,可算是我國歷史之最
  •   經典著作,有保存價值,對現實也有借鑒意義。
  •   大致翻了一下,還沒細看,感覺還不錯
  •   幫助扎實基本功
  •   書的封面很秀氣,但里面好似文言文哦!還是等我學好通俗教材后,再回頭看它吧!
  •   讀這本書的時候 仿佛把自己帶到那個年代 有些內容讀過之后挺受啟發(fā)的 書很正 編訂都很好
  •   當初為了湊數、買了、其實很多都沒看。?;蛟S是我不夠深刻。。
  •   等了一段時間,出版時間較老了,但還是可以的,紙張和版面都不錯。性價比可以。
  •   該書是中國第一本新聞學理論專著,需要經常反復閱讀,而且常讀常新。
  •   半文言的文體 剛開始很不適應 但是整體讀下來 還不錯
  •   這個說實話沒得什么用做研究看看還行
  •   書的紙張很好,有淡淡的墨香味。內容也值得一讀。
  •   這本書的內容自不必我多說,學新聞的都知道說說包裝吧,這本書是2009年出版的,買來的時候是用透明袋子封好的,書的封面絲毫沒有弄臟或者磨損,反而是最近買的幾本書,明明都是最近出版的,卻弄得很臟。還是態(tài)度問題吧,明明可以做到100分,為什么總要不及格呢。。。
  •     幾個月前買的書,幾個月前看完了。
      
      當時想對新聞方面的知識有些了解,一位老師就推薦了這本,是老北大講義系列的。
      
      徐寶璜是我國新聞事業(yè)的開創(chuàng)者,書中對許多新聞的基礎概念做了詳細地介紹。什么樣的事情才能算得上是新聞,新聞標題字體要多大,新聞來自哪里,采訪該怎么做,乃至報紙的廣告要如何刊登……這些都有詳細地介紹。
      
      每天都有許多新聞發(fā)生,各種媒體也報道許多新聞。我經常在想,新聞最重要的是什么。記得初中的時候老師有講過,新聞最重要的特征是真實、及時、準確。在今天,新聞要做到及時不難,高速發(fā)展的互聯網給新聞的及時性帶來極大的便利。
      
      但是,新聞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卻在丟失。媒體工作者為了能夠引起更多人關注,時常把新聞過分地夸大。某些機構 為了掩蓋事實,而逼迫媒體工作者謊報新聞。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新聞的這兩個重要屬性發(fā)生了變化。
      
      當一個新聞沒有了真實性、準確性時,這樣的新聞也就沒有看頭了,而且輿論也就把民眾引向了深淵。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