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的紅蘿卜

出版時間:2000-8-1  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  作者:莫言  
Tag標簽:無  

書籍目錄

第01節(jié)
第02節(jié)
第03節(jié)
第04節(jié)
第05節(jié)
第06節(ji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透明的紅蘿卜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7條)

 
 

  •     今天周末,在家洗洗衣服,看看書。早就買了一本,莫言的書,是他去年獲得諾貝爾獎之后重新出版發(fā)行的,收錄了《紅高粱》和《透明的紅蘿卜》。當初因為慕同名電影的大名,先讀完了《紅高粱》,非常爽辣濃烈。其次再讀了一本《蛙》,則有點泥沙俱下的感覺了。
      
      《透明的紅蘿卜》是莫言的成名作,是最早的作品之一,本來沒有什么期待的。不料這短篇小說卻非常的對我胃口。
      
      首先,這書讀著親切。不是《蛙》中類似的時代背景的那種親切,而是在閱讀中不知不覺感受到的親切。比如語言,小說中人物的語言有非常強的山東方言,對我這山東老鄉(xiāng)而言,在閱讀中不時得到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會意感。
      
      其次,這本書著力在做的,是細致的描寫。景物、心理、狀態(tài)的描寫。讀到這樣細致貼切,恰如其分的描寫,是超出我期待的。莫言后期的生猛海鮮型的小說,可能是受馬爾克斯他們影響比較大吧!或者是他自己突破和發(fā)展的結(jié)果。
      
      這部小說,舒張有度,伸展自如。我很喜歡。
      
  •      莫言說:《透明的紅蘿卜》是我的作品中最有象征性、最意味深長的一部。那個渾身漆黑、具有超人的忍受痛苦的能力和超人的感受能力的孩子,是我全部小說的靈魂,盡管在后來的小說里,我寫了很多的人物,但沒有一個人物,比他更貼近我的靈魂。
      
       當我第一遍看完小說時不能立刻體會到小說中述說的到底是什么。當我第二遍閱讀這篇小說時,我也未能尋覓到他想表達的主題,但我卻品嘗到了他文字里味道。當我再次仔細體會他文字的瞬間時,我才發(fā)現(xiàn)那文字中訴說的人性。莫言的文字注定是要慢慢咀嚼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點像我們中國文化的愛:含蓄而深沉,你不慢慢咀嚼很難體會到其中的味道,太直白的文字有點像口香糖越嚼越?jīng)]有味道,而含蓄蘊含著人性的文字則像米飯越嚼越香。
      
       好的小說不僅述說優(yōu)美的故事,更述說著人們深處的靈魂?!锻该鞯募t蘿卜》用許多未知的疑問拷問我們的心靈,激發(fā)我們對人性的解讀,從而引導(dǎo)出我們對人生的思考。這無疑也是對一個好的作家最大的回報。
      
      發(fā)現(xiàn)了書中的疑問,就看懂了書中的人性。
      
      第七個橋墩上那個石頭縫里藏了什么?
      黑孩為什么咬菊子?
      老鐵匠為什么要撞小石匠?
      小鐵匠把鉆子做壞了,黑孩是什么樣的心情?
      小鐵匠被燙時對著老鐵匠惡狠狠地笑是為什么?
      老鐵匠在霧中說:記住吧!是什么意思?
      老鐵匠唱的的什么?
      老鐵匠為什么走了?鴨子的話訴說的是什么?
      老鐵匠走了又回來跟黑孩說了什么?
      黑孩為什么要幫小鐵匠?
      黑孩的衣服是誰買的?
      黑孩到底在尋找的是什么?
      
      
      
      
  •        根據(jù)拉康的理論,在俄狄浦斯情結(jié)的第二階段:“父親是在‘禁止’、‘獨占’和‘剝奪’過程中發(fā)揮作用的,因此他的形象是禁止者、獨占者和剝奪者,這些又導(dǎo)致了他對兒童的‘去勢’威脅,因此他更是一個‘閹割者’”[杜聲鋒:《拉康結(jié)構(gòu)主義精神分析學(xué)]父輩對于兒童的閹割威脅,在小石匠方面,體現(xiàn)為對菊子的獨占、剝奪;在小鐵匠方面,體現(xiàn)為對黑孩的閹割去勢。
         小石匠處處在顯示著對菊子的擁有,在黑孩面前與菊子的親密動作,使黑孩明白了小石匠才能承擔對菊子的占有。自從小石匠將菊子徹底占有后,菊子對黑孩關(guān)愛的疏遠。而小鐵匠也嫉妒黑孩與菊子姑娘的接近,處處為難黑孩,制訂“父親的法規(guī)”來使兒童就范。不僅如此,小鐵匠還對黑孩進行了象征性的閹割。這與“紅蘿卜”的象征意義有關(guān)。
         從一個層面而言,紅蘿卜是陽物的象征,是黑孩無意識中一個“小陽物”的隱喻:“光滑的鐵砧子上……有一個金色的紅蘿卜。紅蘿卜的形狀和大小都像一個大個陽梨,還拖著一條長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須須像金色的羊毛。紅蘿卜晶瑩透明,玲瓏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殼里包蘊著活潑的銀色液體。紅蘿卜的線條流暢優(yōu)美,從美麗的弧線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
         這是兒童的幻想,在他們童年的愿望中渴望長大,“本能地希望自己有成年人一樣的身體和器官,這樣他就能夠真正參與這場愛情的競爭游戲中,他不愿意自己被當作一個孩子來關(guān)愛。”[張清華:《介入、見證、一路同行——莫言與中國當代小說的變革》,中國作家,2009(5)]第一次偷紅蘿卜,菊子將蘿卜拿到池子里去洗,卻無意中漏掉了一個小蘿卜,這是一個母親對兒童小陽物的忽略。菊子與小石匠在黑暗中曖昧親昵的動作,是母親對兒童的宣告:“……只有父親的男具才能引起她的欲望?!盵杜聲鋒:《拉康結(jié)構(gòu)主義精神分析學(xué)]。使得“兒童認為自己就是母親所欲求的男具對象這一信念收到了徹底的動搖?!盵杜聲鋒:《拉康結(jié)構(gòu)主義精神分析學(xué)》]父親通過占有母親打破了兒童在俄狄浦斯情結(jié)第一階段的幻想。
  •     讀完透明的紅蘿卜,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黑孩那倔強、沉默到有些過分的性格,從頭到尾我都沒見黑孩講過只字片語,也許是對那個冷漠凄涼社會的無聲對抗,不屈服于悲慘的身世,像小強一樣頑強的活下去。另外讀這篇小說,仿佛讓我看到了自己的童年,在農(nóng)村玩耍的場景依稀浮現(xiàn)在自己的腦海里,有了些許共鳴。
  •     《透明的紅蘿卜》講述著一個沒爹疼沒媽愛,整天還被繼母虐待臟兮兮的小黑孩故事。小石匠看到小黑孩可憐,出于憐憫之心把他帶到工地上砸石頭,在那兒小黑孩遇見了具有母性光芒的菊子姑娘且產(chǎn)生的某種隱隱的情愫。在小石匠和菊子姑娘的保護下,小黑孩過了段屬于這個年紀兒童該有的純真時光,然而面對小石匠和小鐵匠倆人的打架,小黑孩卻選擇幫助欺負他的小鐵匠去打小石匠。小說的結(jié)局卻是菊子姑娘黯然退場、小鐵匠發(fā)瘋癲癇和小黑孩再次回到赤身裸體處于絕望當中。
       小說中的小黑孩是個內(nèi)心敏感,渴望關(guān)愛的孤獨少年,那晶瑩透明、玲瓏剔透的紅蘿卜意象代表著他對幸福的憧憬,小黑孩把所有對美好的事物期盼幻想成這顆真真實實的金色物體。(有一個金色的紅蘿卜。紅蘿卜的形狀和大小都象一個大個陽梨,還拖著一條長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須須象金色的羊毛。紅蘿卜晶瑩透明,玲瓏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殼里苞孕著活潑的銀色液體。紅蘿卜的線條流暢優(yōu)美,從美麗的弧線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光芒有長有短,長的如麥芒,短的如睫毛,全是金色,……)。小黑孩躍入水中追尋蘿卜和拔出所有還未成熟蘿卜的舉動,表現(xiàn)出了小黑孩想要尋求心中的那份期盼和殘酷現(xiàn)實的背棄。小說中小黑孩不是個啞巴,然而整篇文章結(jié)束了小黑孩卻始終沒有開口說一句話,從而表現(xiàn)了他對自然事物的敏感和人際關(guān)系的漠然。
       小說作者莫言的童年生活與小黑孩的悲慘經(jīng)歷有著共同牽連,兒時的莫言也曾因偷吃一根紅蘿卜遭受了幾百人的批斗,這件事讓莫言記憶猶新,也為他今后的寫作歷程刻下了深深的烙?。汗陋?、饑餓、壓抑、暴力……無一沒有在他作品中出現(xiàn)。莫言也正是將小黑孩的形象化身為自己童年的追憶,表達了對故鄉(xiāng)高密愛恨交織的情感,和對過去經(jīng)歷過一切的釋懷?!锻该鞯募t蘿卜》運用拉美魔幻主義的手法,形象生動地重現(xiàn)了1985年艱苦的生活和承受著艱苦生活狀態(tài)下頑強的生命力以及他們對于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看過莫言在香港某個大學(xué)的講座,我明白這短短的文章里蘊含的是最樸實無華的愿望:那個動蕩年代里做一個動物最基本的渴望。看過一次紅高粱,那種在高粱地里野合的激情,那刀架在脖子上還飲盡十八里紅的激情:對食物對性的基本渴望是我看到的生動的情感。這兩部作品又有著一些相似,都體現(xiàn)著莫言對那個時代那個地區(qū)人的觀察與揣摩,黑孩兒自始至終不說話,新娘子穿著紅色的嫁衣被抬到高粱地里也是一言不發(fā),那些沒有話的場景總是令人深思他們是如何思考的。我揣測,黑孩兒的不語是因為習慣了厭倦了世界的殘酷,即使說出來也不會改變,何苦還要說出來。新娘子則也是被巨大的痛苦蒙住,似乎任何災(zāi)難或是突如其來的改變都不會驚起波瀾。深刻的痛苦,反復(fù)的蹂躪,是生活讓他們無語的原因,而這種麻木剛好與基本的渴望產(chǎn)生鮮明的對比。高聲唱起喝了咱的酒,用力淌著水走進小溪尋找失蹤的蘿卜,這些激情喚起生命力,讓他們抗拒著生活的暗淡與凄涼,尋找石縫間的光亮。生存,欲望,是一切一切的原動力,是活著的原因。你可以在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時候說起你的偉大夢想,但當你離開這個社會需要自耕自立的時候,夢想抵不過一根胡蘿卜,我想這歸源的思考生動地刻化了人性之中難以逃避的共同點。講座中也是這樣說的,莫言寫作的動力全是為了生存,頓頓吃上餃子。
  •     紅高粱地里的精靈
      ——莫言小論
      
      
      簡介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謨業(yè),生于山東高密縣,中國當代著名作家。香港公開大學(xué)榮譽文學(xué)博士,青島科技大學(xué)客座教授。1980年代中以鄉(xiāng)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xiāng)”以及“怨鄉(xiāng)”的復(fù)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xué)”作家。作品深受魔幻現(xiàn)實主義影響。莫言在小說中構(gòu)造獨特的主觀感覺世界,天馬行空的敘述,陌生化的處理,塑造神秘超驗的對象世界,帶有明顯的“先鋒”色彩。2006年榮登中國作家富豪榜第20位,2007年問鼎中國作家實力榜第1名,2011年憑長篇小說《蛙》獲第八屆茅盾文學(xué)獎,2012年10月11日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
      
      
      批評
      
      
      
      備受關(guān)注的2012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10月11日揭曉。瑞典文學(xué)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宣布,中國作家莫言摘獲這一獎項。評委會稱,莫言的作品“通過幻想與現(xiàn)實、歷史視角與社會視角的混合,莫言結(jié)合威廉·??思{與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作品中的因素,創(chuàng)造了一種世界性懷舊,與此同時,也找到了舊式中國文學(xué)與語言傳統(tǒng)的新出發(fā)點。”莫言獲獎的消息,引發(fā)了中國網(wǎng)民的文化狂歡,議論蜂起,有贊有彈。贊者譽為“文化英雄”、“名至實歸”,貶者認為“不配此獎,不夠偉大”、“犬儒作家”。文學(xué)作品,見仁見智,本是難免??墒遣簧僬撜呱仙綄δ缘娜松砉?,令人遺憾。就像前段時間的反日活動,把中國人及中國車打的頭破血流。
      
      知道莫言這個人,是看了他的一篇小說《透明的紅蘿卜》(《中國作家》1985年第2期),寫的非常棒。這篇小說以“現(xiàn)代進行時”的描述方式表現(xiàn)農(nóng)村的現(xiàn)實生活。單純得幾乎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出來的故事,卻被作者寫的色彩斑斕,充滿聲、光、色、影的迷離,展現(xiàn)出強烈的個人風格?!八吹搅艘环嫣孛利惖膱D畫:光滑的鐵砧子。泛著青幽幽藍幽幽的光。泛著青藍幽幽光的鐵砧子上,有一個金色的紅蘿卜。紅蘿卜的形狀和大小都象一個大個陽梨,還拖著一條長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須須象金色的羊毛。紅蘿卜晶瑩透明,玲瓏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殼里苞孕著活潑的銀色液體。紅蘿卜的線條流暢優(yōu)美,從美麗的弧線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 ”正如謝有順所言:“他早期發(fā)表的中篇《透明的紅蘿卜》,我尤為推崇,我覺得這是天外來物般的作品,那種通透的感覺、偏僻的角度、觀察小孩的精準,已不可再得?!辈贿^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涌現(xiàn)了一批才華橫溢的作家,譬如余華、蘇童、格非、馬原、殘雪、韓少功、葉兆言、劉震云等等,莫言僅僅只是其中的一位而已。
      
      1986年發(fā)表的中篇小說《紅高梁》(《人民文學(xué)》1986年第3期),無疑這是篇精彩的小說。以童稚觀點回憶“我爺爺”和“我奶奶”的故事,對題材的處理體現(xiàn)出對傳統(tǒng)小說敘事的叛逆,以追憶的姿態(tài)講述歷史。但這部小說之所以影響巨大,關(guān)鍵在于張藝謀。1988年,張藝謀攜導(dǎo)演處女作《紅高粱》在柏林電影節(jié)上為中國人捧回了第一個金熊獎,正式開始了其輝煌的導(dǎo)演生涯。隨著電影不斷的得獎,原著作者莫言也成為關(guān)注的焦點?;蛘呖梢哉f,電影《紅高梁》的成功為作家莫言在24年后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埋下了伏筆。《紅高梁》及其系列作品《高粱酒》、《高粱殯》、《狗道》、《奇死》的成功,讓莫言成為山東高密鄉(xiāng)的代言人。以其生花妙筆創(chuàng)造了一個既寫實又迷幻的鄉(xiāng)土,他筆下的山東高密,其實只存在他的想象中,那不是歷史上或現(xiàn)實里的鄉(xiāng)土,而是他憑借著一己的文學(xué)壯筆,重新塑造的一個家鄉(xiāng),一個比歷史或現(xiàn)實里的家鄉(xiāng),都要更精采更復(fù)雜更豐富更迷人的虛構(gòu)的家鄉(xiāng),一個許多人都能理解認同的奇幻家鄉(xiāng)。
      
      說到寫作的能力,不少作家能夠?qū)懗龊米髌?,但不能持續(xù)寫出好作品。莫言是一個例外,從1985年的開始的《透明的紅蘿卜》、《紅高梁》、《天堂蒜薹之歌》,到1989年的《酒國》,1995年的《豐乳肥臀》,2001年的《檀香刑》,2003年的《四十一炮》,2006年的《生死疲勞》,2009年的《蛙》。莫言一步一個腳印地寫出了鄉(xiāng)土中國近30年的歷史和命運,作品里面飽滿的“中國性”讓他成為世界文壇的關(guān)注焦點。莫言筆下的“高密東北鄉(xiāng)”與??思{筆下的約克納帕塔法縣和馬爾克斯筆下的馬孔多小鎮(zhèn)一樣,充滿了象征和寓意。吸取歐美文學(xué)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是中國1980年代那批作家的必經(jīng)之路。但更為重要的是,中西文學(xué)的碰撞,促使莫言“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當代時事以魔幻寫實手法冶于一爐”,促使他以豐富的想象力,寫出富有張力、情感飽滿的農(nóng)村“民間深層經(jīng)驗”,達到了極高的藝術(shù)境界。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看似偶然,其實必然。事實上,近幾年來,莫言一直被認為是中國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熱門人選。1994年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就曾說:“在我之后,亞洲若再有人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話,我想應(yīng)該是莫言吧!”香港學(xué)者許子?xùn)|曾戲稱“莫言符合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六個幸運號碼,” 認為:莫言如果獲獎的話,他大致都符合,比方說他是寫鄉(xiāng)土,《紅高粱》是寫鄉(xiāng)土的,他是現(xiàn)代主義手法的,他一直是寫意識流的。他寫文革,他從《透明的紅蘿卜》開始,一直到《蛙》都在寫文革。他有好的翻譯,葛浩文一直把他的書非常有力的翻譯到英文世界去,有很好的海外的支持者。他在海外也獲獎,美國現(xiàn)在有個專門給中國文學(xué)的獎,叫新人文學(xué)獎,奧克拉荷馬大學(xué)的,第一屆評獎我就是評委,那一屆的得獎?wù)呔褪悄浴?br />   
      作家始終是要靠作品來說話的,作為中國文壇極具才華的一位作家,莫言的小說以異常濃烈的色彩和極具閱讀快感的語言渲染出山東高密鄉(xiāng)村的隱秘世界,這個世界對讀者來說具有觸手可及的質(zhì)感,仿若那一片片燦爛奔放的紅高粱地,讓人過目難忘,甚至能夠聞到其中的泥土氣息。莫言建筑了一個與魯迅、沈從文、趙樹理筆下完全不同的鄉(xiāng)村,莫言的高密鄉(xiāng)充滿原始的生命力、野性的思維、對命運無常的悲憫,它觸摸到了意識之下巨大的心理冰山;重新發(fā)現(xiàn)和復(fù)蘇了中國民間的文化傳統(tǒng),民間的想象和力量,以一種接近變形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放蕩風流,地氣飽滿。恰如評論家所言:莫言的寫作,才華橫溢,想象力奇崛,語言粗礪有力,他是一個精神體量特別大的作家。比起一些作家的精致,莫言的大氣、質(zhì)樸,以及對中國經(jīng)驗的獨有表達,是一種氣象,寬闊而有精神重量的氣象。
      
      作為中國本土第一位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獲得者,莫言榮耀巨大,責任巨大。承受得多大的詆毀就受得起多大的贊美,人們有理由對莫言期待更多。中國人對諾貝爾文學(xué)獎一直抱有糾結(jié)的焦慮,莫言的獲獎,緩解了中國人對這一獎項的焦慮感;同時提升了國內(nèi)外對中國文學(xué)的關(guān)注力。莫言的小說,往往曲折書寫并宣泄著鄉(xiāng)土中國所深藏的焦灼和不安,它們構(gòu)成一個紛繁交錯的政治空間,以及愛恨交織的情感世界。這種政治空間以鄉(xiāng)土世界的身份緩緩展開,自成一統(tǒng),形成蘭波所言的“在別處的生活”,以及保羅·利柯所指出的“不僅僅是現(xiàn)實之外的夢境”,是借文學(xué)作品“塑造了一個新現(xiàn)實”本身。譬如虛構(gòu)的“酒國”以及贊美母性的“豐乳肥臀”。從高行健到莫言,雖然寫作的路徑與風格不同,其實他們殊途同歸,都是在力圖創(chuàng)造或發(fā)現(xiàn)一個中國。
      
      20世紀是一個不斷突破以往既成的小說定義的時代,也就是一個需要不斷為小說重新界定,重新立法的時代。從卡夫卡、喬伊斯、福克納,到博爾赫斯、卡爾維諾,再到羅伯·格里耶,20世紀的小說成了一種最具有先鋒性與革命性的形式,也是一種最具可能性的形式。作為當代文學(xué)的代表作家莫言,我們應(yīng)多一些善意的理解,而不是粗暴的否定。面對莫言的寫作,我們更應(yīng)該聆聽一下拉美文學(xué)大師卡彭特爾的這番話:“當小說不像小說的時候,那就有可能成為偉大的作品,比如像普魯斯特、卡夫卡和喬伊斯那樣——我們的時代,任何一部偉大的小說都是從讀者驚訝‘這不是小說’開始的?!?br />   
      法國《費加羅報》評價莫言時如是說:中國作家莫言結(jié)合想象與現(xiàn)實,歷史和社會的角度,創(chuàng)造了一個宇宙,它的復(fù)雜性讓人想起威廉·福克納和加西亞·馬爾克斯。莫言獲獎,已是過去時,但中國文學(xué)仍在路上。小說家作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異鄉(xiāng)人,以隱秘的文字與奇詭的想象為文學(xué)招魂,在流動的筆墨里盡情展露他們(她們)的喜怒哀樂,寫下帶有個人體溫和印記的敘事,不斷打擊經(jīng)驗世界與想象世界的界限,最終完成了對一個時代的真實書寫。一個偉大的時代,需要一些偏激而熱情的浪漫書寫者用文字為我們寫下時代的墓志銘,借以悼念這個非人的世界。世上有一個詞叫“江郎才盡”,獲獎之后的莫言,我們寄寓更多的期盼。畢竟,獲獎只是一次偶然的中斷。將寫作進行到底,才是每一個寫作者的使命。
      
      
  •     前些天,看了一篇莫言在哥倫比亞大學(xué)演講的記錄,當時我最大的認識竟然是“寫作也是一門手藝,也要琢磨技術(shù)。對世界的觸覺或是敏銳可能天生,但是傳達的動人的確需要磨練乃至練習”。這實在是因為莫言在演講中說到的兩個點打動到我:
      1、通感
      通感實在是一種玄妙的東西,我還記得小時候坐在媽媽的自行車后車座,跟老媽說起,覺得每一個漢字都是有自己的顏色乃至觸感的?!叭帷笔菧\淡的暖,摸上去是絨絨的,“銳”是清冷的反光,有點像冬天日光漸褪,卻有青灰色的天光反射到窗玻璃,猛地刺一下你的眼。當時老媽很是詫異,卻立刻都能感同身受。
      記得之后讀過一篇報道,記不真切,說有些人天生通感能力強過他人許多,在閱讀文字的時候能夠喚醒嗅覺和味覺,聆聽音樂的時候更夸張,放佛大量色彩在眼前盤旋,以致目眩。當時很是羨慕,覺得這簡直是被賜予的天賦。
      寫作其實細想,若要獲得讀者的共鳴,最重要的是喚醒讀者的同感心。人在面對相似的經(jīng)歷,相似的背景環(huán)境的時候,這種共鳴更容易被喚醒。但是當你面對的讀者可能跟你的生長環(huán)境完全不同,你去過的地方他都沒去過,你認識的鄉(xiāng)親他一個都不認識,你的那個“東北鄉(xiāng)”遠的像來自另一個星球,那還應(yīng)該怎樣喚醒共鳴呢?通感實在是很棒的方式。
      哥大的演講中講到一個小段子,說莫言”清晰地記得媽媽在院子里捶打野菜的場景,媽媽捶得梆梆作響,一些野菜和汁水濺在媽媽的衣服上,空氣里也飄著野菜的苦味。這樣一個視覺聽覺嗅覺俱全的場景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哥大演講的原筆錄者在這里寫下(全面的感官感受——我當時覺得這也正是描寫鮮活場景的訣竅之一)的評注,我不能同意更多。
      如果有一種記憶是全民皆有的,那就是觸覺、嗅覺、視覺、聽覺、味覺五感。用比擬的方式調(diào)動你對于五感的記憶,你自然能夠同感。而一次調(diào)動你多種的感官,讓你看到的同時聽到,聞到,摸到,甚至嘗到,你自然會迅速被拉入場景,帶入故事,感受主人公的感受。我印象中的莫言在這方面是做的很好的,但是記不真,所以又把《透明的紅蘿卜》這一篇翻出來看。
      還記得當年看這一篇的時候,捎帶看過一點文學(xué)評論,說其中提現(xiàn)了非常明顯的”童年視角“,是說這其中很多是孩子的視角,有了變形,夸張和魔幻,今天看是有這么些意思,但是莫言是怎么借給你一個出生在大幾十年前,爹出走,娘不在,后娘老虐待的敏感孩子的眼睛呢,靠的就是通感。
      試看這一段:“河水溫暖,沒到了他的肚臍。褲頭濕了,漂起來,圍在他的腰間,象一團海蜇皮。他呼呼隆隆淌著水追上去,抓住水桶,逆著水往回走。他把兩只胳膊奓煞開、一只手拖著桶,另一只手一下一下劃著水。水很硬,頂?shù)盟篝篝螋?。他把身體斜起來,弓著脖子往前用力。好象有一群魚把他包圍了,兩條大腿之間有若干溫柔的魚嘴在吻他。他停下來,仔細體會著,但一停住,那種感覺頓時就消逝了。水面忽地一暗,好象魚群驚惶散開。一走起來,愉快的感覺又出現(xiàn)了,好象魚兒又聚攏過來。于是他再也不停,半閉著眼睛,向前走啊,走……”
       觸覺(溫度)、觸覺(濕度)+視覺(比喻)、聽覺(擬聲)、觸覺(硬)、視覺(一段描寫)、觸覺(大段比喻)、視覺(光線)....而其中觸覺視覺的感受中又雜糅其他感受的表達方式,實在是讓人嘆為觀止??赐赀@段,即使沒有前因后果,也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個怎樣細膩的孩子,他對外界天生敏感,卻不常向外表達,他的環(huán)境常是凄涼的,卻常能從中尋得生之喜悅。
      我其實不喜歡特別復(fù)雜的描寫,動用大量技法有時候會讓我沒有耐心進入。莫言和馬爾克斯的作品都曾經(jīng)給我制造過這種閱讀障礙。你需要花時間進入語境。但是你一旦適應(yīng)這種眼花繚亂的敘述節(jié)奏,迸,突然你就懂了他想讓你進去的那個環(huán)境。
      就通感這點而言,我覺得莫言實在是可以作為表率的,喚醒你的感覺,甚至是多種雜糅交錯的感覺,從而喚醒最終的第六感——你對書中環(huán)境、書中人物產(chǎn)生的情感。
      
      
      2、細節(jié)
      在演講的問答環(huán)節(jié),莫言強調(diào)了細節(jié)的作用,舉了孔乙己的,說到人物塑造的成功以及給大家留下的深刻印象常??康亩际羌毠?jié)。
      我自己有點體會。前段時間讀《福爾摩斯探案全集》,原意是打發(fā)時間,卻常常突然被里面一小段的景色描寫驚到。還記得其中一段寫福爾摩斯和華生在趕往某個調(diào)查現(xiàn)場途中,走在空曠的街上,天冷了,靴子踩在街面上的聲音變得特別響亮??吹巾懥羶蓚€字的時候,我自己冬日住校往宿舍趕的經(jīng)歷立馬全回來了:冬天的路面會凍的很硬,空氣中的成分也放佛不一樣,總讓人覺得要不很靜,要不一個動靜就傳的很遠一樣。十九世紀的兩位紳士腳著高筒靴,走在冬天的倫敦街頭,步聲響亮實在是再貼切不過。而因為情節(jié)的緊張,這種在無人街頭突然放大的聲響,甚至能夠迅速增加你對故事的投入和你呼吸的頻率。
      一個細節(jié),立馬帶給你十倍文字能夠帶給你的感受,這依靠的是背后更多的經(jīng)驗,更多的想象,更多對自己記憶的喚醒以及精確的視角選擇。
      記得之前有次看《遷徙的鳥》,和@立早 同學(xué)討論,說到其中一個鏡頭,拍一只鳥單腳獨立在一個異常尖聳的頂端,轉(zhuǎn)頭看向屏幕,然后漠然地振振翅,轉(zhuǎn)身飛走。說這里面有一種疼痛感。但是怎樣表現(xiàn),是通過鏡頭的選取來進行的。一部98分鐘的紀錄片,前后共600多人參與拍攝,歷時3年多、耗資4000多萬美元,景地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記錄膠片長達460多公里,最后切下來的那些鏡頭,自然打滿了導(dǎo)演的烙印。我們看到的是他在觀看了無數(shù)鳥類鏡頭,了解了無數(shù)鳥類細節(jié),最后選出的最能表達他想法的,他覺得最能觸動到大家的那個細節(jié)。
      回到莫言,在《透明的紅蘿卜》里面,細節(jié)描寫很多。單單提一個細節(jié),黑孩非??粗氐臉蚩p:
       a、“他滑了下來,肚皮上擦破了一大塊,滲出一層血珠來。他彎腰抓起一把土,按到肚子上。然后倒退幾步,抬起手掌打著眼罩,看著橋墩與橋面相接處那道石縫,他放心了。”
       b、“他坐在姑娘的座位上,不斷地扭動著身體,變換著姿勢,一直等調(diào)整到眼睛跟第七個橋墩上那條石縫成一條直線時,才穩(wěn)穩(wěn)地坐住,雙眼緊盯著石縫里那個東西……”
       c、“第七個橋墩前,他解下手絹用口叼著,費力地爬上去,把手絹塞到石縫里……”
       d、“黑孩偷覷著第七個橋墩上的石縫,心里忐忑不安。”
      四次描寫橋縫,不斷強調(diào)這個細小的位置,也不斷拉升觀者的好奇心。那里面到底是什么?黑孩為什么不安?而隨著黑孩把菊子的手帕塞進石縫,這個“實施掩藏”的細節(jié)卻放佛突然向觀者釋放了這個寡言孩子的內(nèi)心。
      當然,文章的名字,那顆透明的紅蘿卜,本身就是這篇文章中最重要也最光耀奪目的細節(jié)。
      遲子建曾經(jīng)說過,作家需要先在腦中構(gòu)建出一個世界,小說只是將這個世界中的一小部分截取展現(xiàn)出來,而其實你的構(gòu)建遠多于寫出來的。放到細節(jié)的選取上一樣合適。
      
      
      3、一些其他的
      關(guān)于莫言的獲獎,首先我覺得炸彈獎被大家看的太重了。感覺有點類似對奧運金牌的關(guān)注,是一種被壓制之后民族自尊心的反彈,它就是個獎,寫的好不好還不是讀者說的算。
      另外,作為國際性獎項,翻譯對原文意思的傳達在其中所占的作用必然很大。而我認為正是因為莫言的作品隱含的文化背景、政治背景、成長經(jīng)歷較少,且善于采用以上兩點,所以莫言的作品有很小的翻譯缺失,因為他寫的是共通的情感,用的是共通的表達方式,也自然會降低翻譯之中帶來的信息損耗。這的確在評比中更加占便宜。
      
  •   看大的最好的總結(jié)~
  •   寫的好
    話說透明的紅蘿卜我沒看懂……
  •   @哀痛者
    謝謝喜歡~
    我感覺這篇小說沒啥看懂沒看懂的,享受一下當時的情緒就可以了,莫言不是自己也不知道那個紅蘿卜是啥象征么
  •   我也沒看懂想表達的是什么,通感一詞確實解了自己的困惑,許多事情確實是天生的,勉強不得!
  •   莫大叔得獎以后 我看報道才知道 大叔作品早就被很多國家翻譯出版 也受到了部分海外讀者的喜歡
    所以得獎也是情理之中 至少墻里開花墻外香
    反過來,國人通過得獎再來慢慢了解他 閱讀他 也不錯
    莫大叔豐產(chǎn)啊 長篇 中篇 短篇好幾十部呢
  •   看完也感覺沒看懂,
    不過那些細節(jié)和感受卻是真真切切的
    喜歡三七,貓的分析
  •   有時候要運用技巧才能達到一些預(yù)期的效果,可是技巧運用的完美狀態(tài)卻需要無意識的自然表現(xiàn),學(xué)了技巧,熟練之后努力忘掉?哈哈
  •   往往想忘記越努力就越忘不掉,然后技巧變成了一種束縛。莫言在寫紅蘿卜的時候可能不知道自己用的通感,所謂的通感可能是他從自己以前的作品里總結(jié)出來的。而作者在寫紅蘿卜的時候可能只是想很好的用文字表達自己,至于什么技巧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最適合,最能表現(xiàn)作者的。
  •   @apoka 其實有的時候覺得寫作技法與表達情感的關(guān)系跟唱歌有點像,只是不斷運用技法而忘掉真誠未免成為不誠懇的炫技派,反而難以觸動別人;但是只憑借天賦去表達、從未追求更深入的表現(xiàn)力,是不是也是一種對自己的地要求呢?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