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遺產

出版時間:2010-10  出版社:田戰(zhàn)省 吉林出版集團,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0-10出版)  作者:田戰(zhàn)省 編  頁數:165  

前言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曾經在自然科學和技術領域取得了累累碩果。從遠古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原始社會的先民們在石器、陶器、農牧業(yè)各方面都有開創(chuàng)性創(chuàng)造,養(yǎng)蠶繅絲更是中國人的獨創(chuàng)。夏、商、周三代,青銅器的冶煉鑄造、天文歷法、算學、物候、醫(yī)學等方面確立了獨特的發(fā)展之路。從秦漢到南北朝時期,天文、數學、地學、醫(yī)學、農學都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從隋唐經兩宋到元代,我國在天文歷法、數學方面繼續(xù)領先,取得了與近代科學接近的高峰成就。在技術上,火藥、指南針和印刷術的發(fā)明和使用,連同造紙術的傳播,使“四大發(fā)明”對世界文明起到了推動作用。雖然到了明清時期,我國的科技水平開始落后于西方,但祖先在世界科技史上曾經創(chuàng)造的輝煌成就仍然熠熠生輝。我們精心編寫的這本《非凡的科技》,包括‘古代科學技術”“天文·地理”“農業(yè)·軍事”“數學·醫(yī)學”“民間工藝”五個部分,從各個方面展示了中國古代先進的科技水平和璀璨的科技文明。身為一名華夏子孫,讓我們滿懷自豪與崇敬一同走近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吧!

內容概要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曾經在自然科學和技術領域取得了累累碩果,許多杰出的成就曾經在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舉世聞名的四大發(fā)明更是促進了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斗欠驳目萍肌分荚趶奶煳摹⒌乩?、農業(yè)、軍事、數學、醫(yī)學、民間工藝等幾方面對我國古代非凡的科技成就進行詳細地介紹,這些讓每個中國人感到無比驕傲的成就,是中華文明進步與發(fā)展過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此書中盡能體現中華文明對科技智慧的崇尚,正是這些偉大的發(fā)現和發(fā)明,塑造了輝煌的古代中華文明。讓我們感受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領悟祖先的聰明才智,穿梭千年歷史,感受科技的非凡成就,樹立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向更高更遠的目標邁進。

書籍目錄

中國科學技術中國古代科技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印刷術青銅冶煉膽銅法司母戊鼎滄州鐵獅灌鋼永樂大鐘瓷器養(yǎng)蠶繅絲煮海為鹽《夢溪筆談》天文·地理中國古代天文蓋天說渾天說宣夜說占星術歷法《太初歷》《大衍歷》《授時歷》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紀年法觀象臺星表和星圖日食和月食的觀測珍貴的天文記錄日晷渾儀和渾象水運儀象臺張衡和地動儀《甘石星經》中國古代地理古代地理制圖六體《禹貢》《山海經》《皇輿全覽圖》《水經注》《大唐西域記》《徐霞客游記》《讀史方輿紀要》《海國圖志》農業(yè)·軍事中國古代農業(yè)優(yōu)良傳統(tǒng)——精耕細作播種機的始祖——耬車鐵犁水車糧食加工工具——水碓和水磨絲織品種茶制茶茶文化釀酒酒文化《汜勝之書》《齊民要術》《農政全書》《天工開物》水利工程技術都江堰鄭國渠京杭大運河中國古代軍事古代冷兵器石兵器青銅兵器鋼鐵兵器古代火器火槍和火銃戰(zhàn)車和戰(zhàn)船《武經七書》《孫子兵法》《六韜》數術·醫(yī)學中國古代數學十進位制和二進位制算籌和珠算出入相補原理劉徽與割圓術祖沖之和圓周率《算經十書》《周髀算經》《九章算術》中國古代醫(yī)學中草藥治病針灸診脈華佗和麻沸散《傷寒雜病論》種痘術《黃帝內經》《洗冤集錄》《本草綱目》《針灸甲乙經》《千金要方》《四部醫(yī)典》民間工藝中國傳統(tǒng)工藝面人風箏涼茶微雕緙絲宜興紫砂景泰藍泥塑刺繡剪紙景德鎮(zhèn)瓷織錦蕪湖鐵畫龍泉寶劍南京金箔張小泉剪刀苗族銀飾黎族樹皮布赫哲族魚皮衣湖筆徽墨苗寨吊腳樓客家土樓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世界上,在1740年坩堝制鋼法發(fā)明之前,最先進的制鋼技術,算是中國古代創(chuàng)造的“罐鋼”冶煉法。灌鋼法就是將含碳量高的熔融狀態(tài)的生鐵和含碳量低的熟鐵合煉,使碳分逐漸擴散、趨于均勻,最后成為含碳量適度的優(yōu)質鋼的方法。這種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灌鋼冶煉方法,至少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發(fā)明了。除了那些無名英雄之外,從文獻記載中,我們可以知道的這種先進技術的最初實踐者,就是北朝東魏、北齊間(公元550年前后)的著名冶金家綦毋懷文。綦毋懷文是個講究“道術”的人,在北齊的信州做過刺史。他曾煉造出一種“宿鐵刀”。這“宿鐵”,就是后世所說的“藿鋼”。灌鋼自出現以來,尤其是經綦毋懷文進行了重大改進之后,在我國逐漸推廣開來。

編輯推薦

《祖先的遺產:非凡的科技》:祖先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遺產,它們經過數千年的深厚積淀,慢慢滲進了中華兒女的血脈里。它們用其堅韌的存在,證明著中華文化特有的價值,影響、豐富著我們的生活。本套叢書力求打造一個嘹望我們祖先優(yōu)秀遺產的平臺,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一代代新人中延續(xù)并得到弘揚。希望讀者能從這套書中開拓視野,升華境界,豐富知識結構,啟迪多元思維,享受一道豐盛的知識盛宴。科學打開通往文明世界的大門、技術促進人類的腳步邁向未來、科技在中華沃土上生根發(fā)芽、讓我們走出天圓地方的世界、起領略中國古代賢士的智慧。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祖先的遺產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