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1 出版社:李喆雨、 千太陽 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09-11出版) 作者:李喆雨 頁數(shù):219 譯者:千太陽
Tag標簽:無
前言
每個人都會以自我為標準判斷或評價別人。但我們往往對成為評價或判斷標準的自己不甚了解,即使是自以為很了解自己的人也經(jīng)常會看錯自己。自我認識中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自己是存在著很大差異的,因為我們怎么自在怎么想的心理決定了我們無法客觀地評價自己。從某種角度上看,也許我們根本就不想了解自己。因為對自己的了解越深,就越能清楚地看到我們自己眼中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自己之間的差異。這樣下來,我們心里反而比不太了解自己的時候更加矛盾、彷徨。在一天的24個小時里,我們自我反省的時間有幾分鐘呢?大多數(shù)人可能連一分鐘都不到。一般情況下,人們都認為別人眼里的自己和盡力做好社會所賦予的角色的自己就是真實的自己。其實,這并不是真實的自己,只不過是映在persona面具上的模樣罷了persona是指為處理好人際關系而在世人面前戴上的面具,它和真實的自己是決然不同的。當朋友做出一個意外的舉動時,我們常常會說,“這可不是你的風格啊!怎么一點都不像你呢?”這里的“像你”意味著什么呢?當然是指我們平時給朋友留下的印象了。那么,你思想中的“像你”和朋友思想中的“像你”是不是一致的呢?會不會是“不像你”和朋友思想中的“像你”更接近呢?
內容概要
《為你而寫的心理學:幸福的人際關系》內容簡介:尋找自我的心理學法則,從了解“自我”開始,洞察隱藏著的“自我”,“我”的背后是否又有另外一個我?自我的雙重性激發(fā)我們必須揭開面具背后真實的自己。表達“自我”的心理法則,一個人想要在社會上生存和發(fā)展;不管是否出于自愿,都要先學會自我表現(xiàn)。迎合現(xiàn)代人的“沾光心理”,炫耀與名人之間的關系;直接或間接地展示自己時才能,宣傳自己;審時度勢,成為變色龍型的人,都不失為表達“自我”、給人好印象的方法。 使人際關系更加和諧的心理法則,以本來面目示人就是自我表露,這是建立親密的人際關系的起點。如果希望人際關系更加和諧,還要體悟處世訣竅,通過非語言的信息來解讀對方的心理和態(tài)度。
作者簡介
作者:(韓國)李喆雨 譯者:千太陽李喆雨,韓國社會心理學博士。畢業(yè)于首爾大學外交專業(yè),現(xiàn)擔任《廣告·設計》雜志主編。1989年留學日本,在東京大學以“關于品牌指向的研究”獲得社會心理學碩土學位,1995年以“關于人的價值觀的研究”獲得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曾經(jīng)是韓國放送廣告公社廣告研究所和汝矣島研究所研究員。目前致力于通過著述、專欄和博客向大眾普及社會心理學知識。 著有《左右股市的心理法則》《左右世界的錯覺法則》《使人際關系更加和諧的我的心理學》等。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 尋找“自我”的心理法則第一章 了解“自我”第二章 洞察隱藏著的“自我”第三章 我有多么在意別人第二部分 表達“自我”的心理法則第四章 表達和展現(xiàn)自己的方法第五章 故意制造不利條件第六章 想腳踩八方須懂第七章 給人好印象的方法第八章 先擺脫困境再說第九章 別無他法就亂來第十章 成為變色龍型的人第三部分 使人際關系更加和諧的心理法則第十一章 以本來面目示人第十二章 體悟處世訣竅
章節(jié)摘錄
二十句測驗不是拐彎抹角地對你旁敲側擊,而是直截了當?shù)刭|問你對自己的認識。因為它簡便實用,所以是社會心理學中頻繁使用的測試技術。除測量自我概念以外,它還被用于研究權威主義、馬基雅維利主義等其他課題。分析測試結果的方法如下:首先,觀察受試者完成二十個問題的情況??此麄兪欠袢客瓿?,如未完成,那么有幾個空未填。其次,將答案的內容按范疇分類觀察。內容范疇分為:(1)顯示社會地位的契約性(我在某某公司上班);(2)信念(我相信正義必勝);(3)渴望(我想成為富人);(4)嗜好(我喜歡吃西瓜);(5)評價(我的自尊心很強);(6)空白(沒有記載任何內容)六類。以中小學生為對象的一組的測試結果表明,年齡越大,自我概念的內容就越豐富,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出現(xiàn)姓名、住所、身體特征等外觀性明顯的客觀性內容逐漸減少,而價值觀、人際關系知識、心理特征等內在性的主觀性內容卻呈現(xiàn)出逐漸增多的趨勢。因此,如果成人的回答中外觀性的、客觀性的內容偏多,那么就可以看做在自我概念上有問題。調查顯示,在前五個問題中大部分受測者都傾向于使用“我是……”的句型,因為其中姓名、性別、年齡、職業(yè)等人口統(tǒng)計學性質的答案居多。在第五個到第十個問題里,答案大多是關于個人嗜好的內容,因而,句式也多為“我……”。以成人為對象的一組調查結果顯示,第十句以后,關于欲望和個人成長經(jīng)歷的內容逐漸增多,第十五句以后,關于潛意識之中的欲望和苦惱的內容逐漸增多。也就是說,越鄰近測試尾聲就越容易出現(xiàn)潛意識之中的煩惱和欲望的答案。因此,認真地分析第十五句以后的答案可發(fā)現(xiàn)隱藏在自己心底的欲望和煩惱。在五分鐘之內沒有答完問卷的人,我們可以把他們視作權威主義者。最近的一個研究表明,權威主義者在認知上無法忍受含糊不清的東西。他們傾向于用黑白分明或善惡對立的二分法來看待世界,這樣的人在認知上缺乏多樣性,對自己的認識也簡單明確。所以,有較強權威主義傾向的人在表達自己多樣性的二十句測驗中難以答完所有題目。雖然自我概念十分穩(wěn)定,但它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周圍人的評價或自己想法的改變,自我概念是完全可以改變的。而且它還會因周圍人的反應出現(xiàn)一時的動搖,自我概念不穩(wěn)定時,自我認識欲就會強烈地顯現(xiàn)出來。“自我認識欲”是指想要了解自己的欲望。常常在我們腦海中出現(xiàn)的想要知道自己到底是誰的欲望正是自我認識欲。當自我認識欲很強烈時,人就會收集一切關于自己的信息。即自我認識欲會在自我概念動搖時出現(xiàn),并在收集關于自己的信息的過程中逐漸減弱。舉個簡單的例子。有一天,一個自認為很有理性的人聽說有人在背后到處說他是一個獨斷專行的人,眼里只有自己而無視別人的存在。剛聽說的時候,也許他會非常憤怒,但是經(jīng)過仔細思考之后,他可能會產(chǎn)生“自己是不是真的獨斷專行”的疑問。這便是自我概念不穩(wěn)定的表現(xiàn),說明他的自我概念已經(jīng)開始動搖了。不論是誰,遇到這種情況都會產(chǎn)生正確認識自己的欲望。產(chǎn)生這種欲望的結果是向周圍人詢問自己是否真的獨斷專行,這就是一種收集自己信息的行為。如果聽到朋友們說“誰說的?這人是不是有毛???你是一個明辨是非的人!”這時,他的自我概念就會變得堅定,自我認識欲也隨之減弱甚至消失。如果朋友對他說“沒錯,你才知道???真是一點自知之明都沒有!”那么,他的自我概念就會更加混亂。然后會不斷地詢問其他人,繼續(xù)這種信息收集的行為,直到得到滿意的回答,自我概念重歸穩(wěn)定為止。這種自我認識欲由兩部分構成。一個是“積極地向別人展示自我的傾向”,另一個是“對自己的負面信息很忌諱的傾向”。
媒體關注與評論
如果你還存在人際關系上的困惑,那么請你看看這本書吧!這是一本全面解讀人際關系,幫你打造正想人際關系的書,它完全是量身定做,適合每一個需要改善周遭環(huán)境的人! ——時尚雜志資深編輯 青云 人際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一個人在團隊中的位置,而要建立好的人際關系,正如書中所說:從了解“自我”開始,洞察隱藏著的“自我”,“我”的背后是否又有另外一個我?自我的雙重性激發(fā)我們必須揭開面具背后真實的自己。 ——某外企人力資源部總監(jiān) 李強 市面上終于有這樣一本適合自己的關于人際關系方面的書了,里面的小測試很好很實用,直接說到我的心里去了! ——某國企員工 順子 這個社會最重要的就是人脈,而要建立好的人脈,就需要有好的人際交往能力。這本書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值得擁有! ——某咨詢公司經(jīng)理 夢梅
編輯推薦
《為你而寫的心理學:幸福的人際關系》:人際關系所有的答案盡在于你的心里這本書曾幫助過成千上萬的人找到正向的人際關系。正向的人際關系=了解他人的需求+控制自己的思想+用情感達到目的4大國際權威心理學研究機構推薦9大心理學法則13道權威心理測試用心理學,打造正向的人際關系!正向的人際關系=了解他人的需求+控制自己的思想+用情感達到目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