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 作者:宋忍燮 頁數(shù):212
前言
每天,聚到小區(qū)樓底下的媽媽們,不厭其煩地談論著的話題,肯定是家里寶貝兒子或寶貝女兒的教育問題。為了自己子女的成長,哪怕是一個字的教育心得也不舍得漏掉。聊過家常之后,媽媽們總是興高采烈地交流著各種各樣新潮的教育信息?!斑@次我家孩子參加了智商測試,我家敏秀的智商有137呢。還有啊,前幾天學校的統(tǒng)一考試,我兒子各科都答得輕輕松松,全都是90分以上呢!”鄰居家的董媽媽自豪地夸贊自己的兒子敏秀,既聰明又懂事,真令人羨慕。再想想自己家不爭氣的女兒小美,考試成績總是不盡如人意,整天就知道對著鋼琴彈啊彈啊的,心思根本不在書本上,連家里的親戚們都替她的前途擔心。再說女兒小時候上幼兒園的事情,那時就聽鄰居說,要想考上國內一流的大學,從幼兒園開始就要進入高品質的私立幼兒園、上國際交流班。但夫妻二人都只是普普通通的工薪族,實在負擔不起私立幼兒園高昂的學費。所以,雖然心中萬般不情愿,也只好將寶貝女兒送進小區(qū)附近的普通幼兒園。帶著煩亂沉重的心情回到家里,一進門聽到的仍舊是每天都能聽到的女兒彈奏鋼琴的聲音。“就算鋼琴彈得再怎么好,再怎么喜歡彈鋼琴,也應該從小養(yǎng)成讀書學習的習慣啊,也絕對不能因為彈鋼琴而荒廢學業(yè)啊,否則以后怎么進入社會,怎么獨立生活……”帶著心里的這些想法,我慢慢推開了女兒的房門?!皨寢專∧銇淼谜?,快來快來,聽聽我剛譜好的曲子!”小美今年剛剛上小學5年級,年紀雖然不大,卻已經可以熟練地彈奏鋼琴,甚至還會自己譜曲。從小就對鋼琴情有獨鐘的她,今天也小試牛刀,譜上了一曲。聽到女兒充滿喜悅的聲音,再看看她那清澈得像泉水一樣的眼睛,我不滿的情緒立刻飛到了九霄云外,平心靜氣地聽完女兒新譜的鋼琴曲。優(yōu)美的樂曲確實證明女兒對于音樂似乎有那么一些天賦,可是又沒辦法百分之百地完全確定。再說了,就算女兒真的在音樂上有天分,可是想得到音樂方面的專門培養(yǎng),需要相當多的資金;即使投入了資金,要想能夠在音樂方面有所建樹還是非常難的。想來想去,還是無法下決心讓女兒走音樂這條目前還看不清楚前途的路。到底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選擇什么樣的路,才能讓孩子走得更遠、走得更快,走出更加絢爛多彩的人生呢?像小美的母親這樣,如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媽媽們整天絞盡腦汁、苦思冥想想要解決的問題,莫過于“究竟應該如何培養(yǎng)、采取何種措施,才能促使孩子努力學習,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從而保證孩子能夠順順利利、穩(wěn)穩(wěn)當當?shù)靥ど贤ㄍ敿飧咝5那嘣浦罚俊痹谖覀兯幍倪@個唯成績至上、唯學歷是從的現(xiàn)代社會當中,年輕媽媽們擁有這種想法并不是什么新鮮的事情,也不是什么不可理喻的行為。事實上,韓國大學的入學考試就是以成績?yōu)楹饬繕藴实模挥性谒锌颇康某煽兌歼_到一定標準之后,才有可能邁進心儀的大學校門。正因為這樣,孩子們從出生時起就避免不了承擔巨大學習壓力的命運。孩子們從小除了在學校接受正規(guī)的基礎教育以外,還要額外接受語文、英語、數(shù)學等主修科目的課外輔導,整日都埋頭于書山題海之中,夜以繼日地苦讀萬卷書籍。這種苦學成才的觀念不僅僅植根在了孩子們幼小稚嫩的心里,而且連已走過童年和學校生活的家長們也對這種教育方式深信不疑。這就是目前韓國普遍存在的、令人擔憂的教育現(xiàn)狀。就像前面說的一樣,智商高人一等、各科考試成績出類拔萃的敏秀是所有媽媽們心目中好孩子的標準范本,也是自己孩子學習的榜樣。甚至將孩子按照這個標準培養(yǎng)成才,是所有媽媽們心中的期待與希望。這也難怪,自家的孩子能成為智商高、成績好的模范學生,難道不是全天下所有媽媽都夢寐以求的嗎?但是,讓我們一起理性地看一看我們所生活的21世紀吧。原來工作的種類沒有現(xiàn)在這么多,有時候,一份工作就代表了一種相對應的社會身份。但如今的工作種類相當豐富,而且一種工作通常很難代表任何固定的社會身份。據(jù)統(tǒng)計,現(xiàn)階段韓國的工種數(shù)已達一萬多種,與以前的社會狀況相比,增加的不僅僅是工種的數(shù)目,每一個工作領域對從業(yè)者的基本素質要求也發(fā)生了轉變。這種工作高度細化的社會,要求人們具備個人特有的創(chuàng)造力和專業(yè)性。據(jù)美同心理學家喬伊·保羅·吉爾福特(JoyPaulGuilford,1897-1987)的研究,人的各項能力大體上可分為180種。人們在生活中經常所提及的、所謂具備了創(chuàng)造力或某一方面的專業(yè)能力,并不是指這個人具備所有這180種能力,更不是指所有這些能力都達到較為精湛的水準。事實上,在我們生活著的這個社會,雖然不乏能人雅士,在各個領域中都屢創(chuàng)佳績,但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會存在同時具備這180種能力的人。就現(xiàn)代社會而言,父母們應當認識到的現(xiàn)實就應該是,在某一個領域之中,只要高出一般水平5%~10%,就可稱得上是這一領域中的佼佼者了。毫無疑問,在學校里敏秀是智商超群、成績優(yōu)異的模范學生,但換個角度考慮,全世界具備像敏秀這種程度智商、并能獲得同樣優(yōu)異成績的孩子,應該為數(shù)不少或者說不計其數(shù)。而且,據(jù)歷史證明,被人們所熟知、擁護和愛戴的偉人、名人,通常在智商、能力、學習等方面并非是卓而不凡的全能人才,更多都是在某一領域、某一專業(yè)方面造詣高深、能力超群的“單項冠軍”。那么,站在媽媽的立場來看,究竟應該通過什么樣的途徑來判斷,孩子是否在某個方面具備了一定的特殊才能呢?由于大多數(shù)父母受到了自己從小就接受的教育模式潛移默化的影響,從內心里認同了以考試成績?yōu)橹饕獦藴实暮饬磕J?,自然在對自己的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也按照這樣的標準來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聰明、是否優(yōu)秀。然后經常有意無意地忽略掉了孩子的興趣,逼著孩子們埋頭苦讀,跟著求學大軍,擠上考試的獨木橋,以求在書本題海中奮斗若干年之后能邁進名校的大門。那怎樣才能避免這種盲目性,準確描繪出孩子的發(fā)展前景呢?本書的目的就在于為天下的父母們解答以上提出的問題。如果您曾經簡單地用智商數(shù)值或考試成績掩蓋孩子不同尋常的潛能,真誠希望借本書歸還父母一個清醒、明智的判斷能力;如果您對孩子有心栽培,卻苦于無從下手,但愿這本書能夠帶給您一些啟發(fā)、一些思考。
內容概要
社會激烈的競爭使天下所有父母都想盡自己所能將孩子培養(yǎng)成為英才。然而怎樣才能成為英才呢?父母們的當務之急是要準確發(fā)現(xiàn)孩子所擅長的領域,有的放矢地進行引導和培育,讓孩子的潛能得以完整發(fā)揮和快速提高。即使孩子的才能與父母心中的期待有所不同,但只要孩子將來能在這方面昂首挺胸屹立于社會的舞臺,父母就應該做出讓步。要記住,孩子不應是任人擺布的木偶,他們應該有屬于自己的未來! 那么,女如何才能發(fā)掘出躲藏在孩子身上的才能呢?父母真的能夠找出孩子的才能嗎?據(jù)調查,老師能找出孩子才能的可能性只有4%,而父母能準確找出孩子才能的概率則高達60%。這說明父母對孩子持續(xù)不斷的觀察和關愛有多么重要。 在本書中,作者以多年來對英才教育的研究為基礎,以簡單易懂的表達方式,向讀者們介紹了“準確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孩子才能的方法”。相信本書會為那些由于沒有找到孩子的潛在才能而苦惱的父母們指出適應性教育的正確方向,還會幫助父母及時、準確地找出子女的非凡才能。
作者簡介
宋忍燮,韓國英才教育學會會長,韓國淑明女子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歷任韓國教育心理研究會會長、韓國教育評價學會會長、韓國英才研究院院長等職。
宋忍燮教授以其提出的“自我主導型”學習方法,在教育界具有極高的權威。多年來,宋教授從人.類心理學研究開始,一
書籍目錄
PART l 創(chuàng)造21世紀的教育神話 神話l 所有事情都能做好的全能超人 神話2 學習好的孩子和有才能的孩子 神話3 頭腦好才會成功 神活4 天才是天生的 神話5 因材施教 神話6 父母引導孩子的成功pART 2 父母的戰(zhàn)略——如何發(fā)掘孩子的潛能 戰(zhàn)略l 行動派的父母找出才能 戰(zhàn)略2 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 戰(zhàn)略3 堅守“積極觀察、消極養(yǎng)育”原則. 戰(zhàn)略 4扮演好“心理咨詢師”的角色 戰(zhàn)略5 “不要做”就意味著“成不了” 戰(zhàn)略6 自尊心鞭策孩子不斷努力 戰(zhàn)略7 正確引導孩子的成長之路PART 3 階段式教育——讓孩子成為21世紀的英才 階段l 發(fā)現(xiàn)孩子的潛在才能 階段2 多元智能測試 階段3 用游戲提高孩子的潛在才能 階段4 取長補短 階段5 活用專門化教育體系 階段6 通過適應能力測試了解孩子的類型 階段7 為孩子規(guī)劃未來 階段8 不平凡的孩子成就不凡附錄 附錄l 檢查類型和相關學科、相關職業(yè)介紹 附錄2 其他國家對英才的判斷及其教育概況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以前,對于天才和有能力的孩子很難進行明確區(qū)分。正因為沒有確切的劃分標準,所以通常人們只能通過測智商(IQ),并按照智商數(shù)值的高低對孩子聰明與否進行判斷并分類。當然,這種對于天才'的判斷同時也離不開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成績作為參考。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教育水平的提高,學術界開始有人主張:除智商數(shù)值以外,人還有其他諸多能力,因此對孩子進行評價時,不應只注重智商(IQ)高低,同時還要考慮其他各種能力,比如說,現(xiàn)今引起諸多關注的“對創(chuàng)意性能力的判定”等。自然地,所謂“英才”所涵蓋的范圍也如前所述,從最初的“高智商”這一單一標準,逐漸擴大到“在某一方面或單一領域內具備非同尋常的能力”。即,在美術、音樂、體育等專業(yè)性較強的領域表現(xiàn)出非凡的潛質或超群的能力,這樣的孩子也屬于“英才”,通常被稱為“美術英才”“音樂英才”或“體育英才”等。不僅僅是這些專業(yè)領域,在其他學術領域也是同樣的道理。只要孩子在這一方面才華出眾、具有天賦,即可堪稱為“數(shù)學英才”“科技英才”等。這樣的孩子雖然在自己感興趣的專業(yè)領域堪稱為罕見的英才,在其他方面卻往往表現(xiàn)得不盡如人意,有時甚至還比不上普普通通的孩子。這樣一來,對孩子的判斷與評價,從簡單的智商(IQ)測定,擴大為某一特定領域內潛質與才能的發(fā)掘。因此,培養(yǎng)和教育孩子,即使智商(IQ)數(shù)值并不算高,如何去觀察和發(fā)現(xiàn)孩子的潛在能力,對在特定領域具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如何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變得非常重要。據(jù)一項研究調查表明,被認為是“美術英才”的孩子,他們的智商數(shù)值的范圍通常是在79~133之間,平均智商為107;而被認為是“音樂英才”的孩子,其智商數(shù)值通常分布于95~139之間,平均智商數(shù)值為121。像這樣智商數(shù)值只達到一般水平,卻在某一專業(yè)領域表現(xiàn)出超群的潛質和才華的孩子,可堪稱為某方面的天才??梢?,智商并不是判斷孩子是否為“英才”的絕對標準。通常,大多數(shù)人認為,較高的智商數(shù)值對孩子的自我價值實現(xiàn)或獲取成功等會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因而對高智商的孩子有所期待。但事實上,成功與否并不完全取決于智商數(shù)值的高低。在我們身邊,并不具備高智商的人卻成就一番偉業(yè)的例子早已比比皆是。正如人們所熟知,科學家愛迪生是一位發(fā)明奇才,可以說他的人生是閃爍著無數(shù)智慧之光的一生。但愛迪生的智商并不超群,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智商與發(fā)明創(chuàng)造并不能劃上等號。由此,家長朋友們需要進行一次檢討,回想一下自己是否因為孩子并不突出的智商而否定過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即使孩子在藝術或技能等某一領域表現(xiàn)出獨到的創(chuàng)造意識、高度的注意力、濃厚的興趣,但作為家長卻在心中不由地否定:“不會吧……,智商不高,更不是學習的料,怎么可能會是“英才”?……這樣一次又一次地忽略掉孩子初露的才華、否定孩子的能力,繼而造成不可挽回的錯誤。20世紀時,社會對高智商人群賦予了優(yōu)先權。所謂的“精英”一詞,也并沒有按照不同領域得以嚴格地區(qū)分,而只在極少數(shù)個別領域,人們才會偶爾提及。值得一提的是,在非生產性領域,比如文學、藝術等,顯現(xiàn)出超凡潛質和能力的人群,通常不被認為是“英才”。人們普遍認為他們只不過是擁有一技之長或稍多一些天賦的普通人而已,不必大驚小怪,更不值特別關注。但也不排除這樣一種可能性:即,過去因為人類活動范圍單一、發(fā)揮個人能力的空間受限,通常情況下,只有頭腦靈敏、智商較高的英才才能有機會成為社會的主導力量,成就一番事業(yè),在社會上發(fā)揮一定作用。也正因為這樣,其他專業(yè)性較強的領域就得不到充分重視,人們也無暇關心和分析在專業(yè)領域表現(xiàn)突出的孩子。但是進入21世紀,隨著產業(yè)多元化和人類活動空間的擴大,社會對個人能力的要求也變得更加多樣、更加全面、也更具專業(yè)性?,F(xiàn)實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不只應具備高素質、高學識,同時還要在科學、數(shù)學、音樂、美術、體育等各個領域具備相當程度的專業(yè)知識和專門技能。而測定智商得出的簡單數(shù)值,根本無法體現(xiàn)出被測定者的特殊才能,更無法為社會發(fā)掘并提供所需的專門性人才。正因為如此,我們在劃分、歸納“英才”的含義和基準的時候,也不應該像過去那樣,僅靠簡單的一個標準——智商數(shù)值來斷定是否為“英才”,應從更多角度、更大范同內研究并思考判定“英才”的標準。另一方面,人們常說:21世紀對人才的要求,并不是只要頭腦好就可以。但也沒有必要過多關注高智商的孩子是否具有特殊的才能、是否在某一專業(yè)領域具備獨特天賦。這種關注只會影響孩子們的正常生活和發(fā)展。而且,在本書中,我們對“好頭腦是孩子成功的關鍵”這一觀點的否定,究其原因,是因為這種對“英才”的解釋具有局限性。而并不說明“好頭腦”的孩子絕對不是“英才”。事實上,頭腦聰明的孩子的的確確是“英才”。而對于這些頭腦好、學習好的“英才”們,應實施“針對性教育”。關鍵是,不能總習慣于過去單一的評價方式,不能因循守舊,帶著誤解和偏見看待孩子的特殊才能,這樣只能錯過孩子的特殊才華。父母絕對不能只是依靠智商指數(shù)來判斷孩子有無潛能、有無發(fā)展?jié)摿Γ欢ㄒ鼮樽屑?、更為周密地觀察孩子,關注孩子除智能外是否還存在其他才能。只是在一個領域、單一方面表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孩子,即使剎那問父母覺得難以置信,也要盡可能平心靜氣地接受這一事實,對孩子進行相關教育;即使父母具有難以表述的不滿情緒,也不能只憑借智商高低來斷言孩子的可塑性。其實,真正的現(xiàn)實是孩子除了智商外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才能與發(fā)展?jié)摿?。因此,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父母要抱以輕松的心態(tài),就算覺得自己的孩子并不是在學習和研究上能獲成功的好苗子,也不用心灰意冷、沮頭喪氣。仔細去觀察孩子,努力去了解孩子,發(fā)現(xiàn)孩子的特殊潛能,這才是父母真正的任務,也是為孩子打造未來成就之基礎的明智之舉。
編輯推薦
《發(fā)掘孩子的潛能》:所有的孩子都擁有屬于自己的才能,英才教育的核心在于發(fā)掘孩子的潛能。如何準確發(fā)掘孩子的潛能?在《發(fā)掘孩子的潛能》中跟著宋忍燮教授,學習如何跟孩子心對心地交流與溝通,如何堅守“積極觀察、消極養(yǎng)育”的原則等各種方法,就可以讓您準確發(fā)現(xiàn)孩子的潛在才能,培養(yǎng)出適合社會需要的精英,將孩子引向成功的巔峰!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