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

出版時間:2011-11  出版社:遼寧教育出版社  作者:白小帆  頁數(shù):324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吃喝玩樂,囧人囧事。游戲和漫畫,電視和明星。小曖昧,小傷感,小美好。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十幾年的青春歲月,好像不過是那么彈指一揮間的事。
  而記憶里的那些枝枝蔓蔓,吃的,玩的,看的,聽的;動漫,小說,音樂,電影……我們的往事仿佛是無數(shù)個閥門,當某個部分被觸動,從前的一切都將隨之噴涌,那么鮮活,那么美好。
  讓我們跟著這本書,走回再不可得的過去。隨時打開,隨時翻閱。
  獻給我們曾經(jīng)擁有并且仍將繼續(xù)的青春。

作者簡介

  白小帆,網(wǎng)名“白色彩色”,根正苗紅的80后。長于京華,少時旅居海外,畢業(yè)歸來,現(xiàn)客居上海。喜讀書,愛音樂,常旅游,嗜美食。混跡于天涯社區(qū),后成“娛樂八卦”首席版主,閑來碼字,追憶成長往事、似水年華,頗得版友共鳴,不勝榮幸之至。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大飽口福
第二部分:瘋玩瘋鬧
第三部分:囧人囧事
第四部分:小說動漫
第五部分:歌星和歌
第六部分:光影傳奇
第七部分:電視兒童
第八部分:校園生活
第九部分:斗轉(zhuǎn)星移

章節(jié)摘錄

   第一部分:大飽口福   ——糖果、小吃、冰激凌,那些令我們至今念念不忘的零食。   鎮(zhèn)山之寶   無花果、紅果冰棍、大大泡泡糖、酸梅粉、麥麗素……   看到這幾件東西便悠然神往或者激動不已的同學,讓我們來擁抱一下吧。不出意外的話,我想大家都是根正苗紅的80后?!? 小賣部   我想對于大部分80后的孩子來說,小賣部都應(yīng)該是童年記憶里無法抹去的重要部分。一般來說,一個大院或者一個小區(qū)里的小賣部,都開在某座樓的一層。住在一層的某戶人家從窗子外面開一道門,下面修幾級臺階,窗子上貼著各種零食的包裝袋,于是一整天都會看到穿得花花綠綠的小孩噔噔噔地跑來跑去。小女孩跑著的時候往往都拖著兩條長辮子,下臺階的時候辮梢甩得老高。   無花果   無花果裝在印著烏木色花紋的小塑料袋里,那是到現(xiàn)在都說不清滋味的東西,只能說有點澀澀的,不覺得有多好吃,可是卻會忍不住一直去買。小時候在院子里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大家飛奔到小賣部去買幾袋無花果,回來坐在花壇邊上分著吃。都是用拇指和食指從袋子里捻出一小撮,然后放在嘴里慢慢地抿滋味。吃完了再去捻。一袋無花果沾完了你的口水再沾我的,反正誰也不嫌棄誰?!? 冰  棍   紅果冰棍已經(jīng)不是冰棍的最早版本。最早版本是沒有任何口味的,很有可能就是白糖兌水凍成的冰塊,又硬又冷,咬一口,牙直疼。最開始的時候似乎是五分錢一根,后來出了紅果口味的,立刻漲到了一毛錢。等我上小學之后又再接再厲地推出了巧克力、酸奶之類的加強版口味,價格也上升到兩毛錢那么貴了,是大家輕易不舍得買的奢侈品?!? 小時候賣冰棍的一般都是老奶奶,冰棍外面裹著一層紙,上面簡單地印著冰棍的口味。制冷設(shè)備也很簡單,沒有冰柜,都是推著手推車,上面蓋著一層大棉被?!? 說來也奇怪,炎炎夏日里,看見那條棉被一點也不覺得悶熱,反而立刻神清氣爽,也不知道是不是條件反射?!? 那時候大家經(jīng)常湊在一起討論,為什么冰棍蓋著棉被還不化?于是有一個富有實踐精神的小朋友買了一根冰棍,趁父母不在家翻出了冬天蓋的棉被,把冰棍蓋在里面。結(jié)果可想而知:冰棍化了,沾了一被子的糖水,他也被爸媽結(jié)結(jié)實實揍了一頓。而通過這個失敗的實驗,我們得出的結(jié)論是——賣冰棍用的棉被和家里的不一樣,會越蓋越冷?!? 我曾經(jīng)把販賣冰棍以及各種零食當作長大以后的最高理想,后來這個理想又被我修正成了攤煎餅?!? 泡泡糖   大大泡泡糖應(yīng)該算是為數(shù)不多的直到現(xiàn)在都還能買到的少時零食。我還記得以前的大大泡泡糖是用紅紙包著的小長方塊,上面一棱一棱的,硬邦邦的,放到嘴里要費半天勁才能嚼軟。我吹泡泡的本領(lǐng)一直非常菜,從來沒吹出過高度超過鼻子的泡泡。院子里的幾個吹泡泡高手可以把泡泡吹得像臉那樣大,甚至還可以吹出雙層的。我看了總是羨慕不已。大大泡泡糖最早是一毛錢一塊,后來漲到了兩毛錢,現(xiàn)在可能是五毛錢了吧?!? 酸梅粉   酸梅粉具體賣多少錢(一毛?五分)我已經(jīng)徹底忘記了,其實連味道也不太記得了,依稀記得有些酸。反正當年買這個從來也不是為了味道,而是為了各種造型的小勺子?!? 說起來酸梅粉應(yīng)該算是買零食送玩具這一偉大促銷手段的先驅(qū)者之一?,F(xiàn)在那些在包裝袋里放卡片之類的薯片與之相比簡直不值得一提。酸梅粉的勺子都是有主題并且構(gòu)成系統(tǒng)的,單我記得的,就有《西游記》系列、九色龍系列、軍艦坦克系列、刀槍劍戟系列等。每個系列數(shù)量若干、顏色若干,想要集齊就要一直購買。所以小時候,交換酸梅粉里的小勺也是小孩交朋友的主流方法之一。   麥麗素   麥麗素在童年的零食里算是不打折扣的貴族產(chǎn)品。紅色的塑料袋里裝著一顆顆圓圓的巧克力球。在當年,懷揣一袋麥麗素而帶來的威風和神氣是無法言喻的,往往誰買了一袋,都會和要好的朋友分享,分享的時候臉上都發(fā)著光?!? 甜麥圈   甜麥圈和咸麥圈裝在挺大的紙盒子里。盒子邊上有一個三角形的開口,打開就可以把麥圈倒出來。小時候,覺得那個開口就很像玩具?!? 還記得《小龍人》里的琦琦就整天抱著一盒甜麥圈,人也長得像麥圈一樣甜??上沂瘸蕴鹗常元毠撂瘥溔?,連想也沒想過去嘗嘗咸麥圈的味道,現(xiàn)在想買卻又買不到了。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出產(chǎn)麥圈的廠家叫作“亨氏”?!? 太陽鍋巴   太陽鍋巴是上小學時,午休時間最普及的零食。太陽公司的標志是一個周圍圍繞著放射狀光芒的太陽。鍋巴有很多味道:辣的、咸的、五香的、牛肉味的……最受歡迎的是五香味的,又鮮又脆,入味十分。中午吃過飯大家就你一袋我兩袋地買回來,一邊吃一邊聊天?!? 糖  果   仔細想想,小時候的糖雖然不像現(xiàn)在這樣多得讓人眼花,但也絕對不少,所以我們的童年多多少少還可以談得上甜蜜?!? 酸三色   這是種水果硬糖,有紅黃綠三種顏色,味道都是酸酸甜甜的。小時候我最喜歡吃綠色的,其次是黃色的,紅色的排在最后?!? 后來看《穆斯林的葬禮》,才知道遠在20世紀50年代,這種糖在北京就已經(jīng)很有名了,居然還是賣到五塊錢一斤的高級糖??上н@些年見得少了,偶爾在商店里看見一回還能激動半天?!? 大蝦酥   大蝦酥的外皮是酥的,皮里包著又甜又咸的餡兒,味道鮮美,入口即化。這是小時候標準的喜糖,平時想吃都吃不到。   那時候的婚禮還很簡單,一般在門口貼兩個大大的紅“囍”字,然后新郎新娘在一群人的簇擁下出門,兩旁的親戚朋友對他們?nèi)霾噬牧辆ЬУ乃芰霞埰P『⒆幼钕矚g干這種活兒,所以那時候誰家結(jié)婚,我們這群小孩都在人群里跑來跑去,一邊嚼著糖塊一邊撒彩紙,撒一次不過癮的話還要把已經(jīng)掉在地上的撿起來再撒一次?!? 話梅糖   印象里話梅糖有兩種:一種是普通的烏色硬糖塊,味道酸甜;另外一種是半透明的糖塊,里頭包著一小顆話梅,糖很甜,話梅很酸,配在一起味道很奇妙。后來還有話梅棒棒糖。這兩種話梅糖都是我的最愛。作為一個逢車必暈的資深“馬路殺手”,話梅糖是我每次參加春游、秋游等活動的必備良藥。   巧克力   費列羅之類的是長大后才見到的高檔巧克力,連德芙那樣的大眾品牌也是后期才進入中國,小時候我們吃的是有著極其濃郁中國風的金幣巧克力。那種巧克力是金幣造型的,貨真價實,沉甸甸的,又大又圓,外面包著晃花人眼的金紙,小時候吃到一塊能高興三天。后來有了足球巧克力,橢圓形的,外面包著足球圖案的紙,紅色和綠色、黑色和白色比較常見。酒心巧克力是當時巧克力家族中的貴族,一般也是喜宴專用,里頭的酒心最好吃,咬碎巧克力以后流了一嘴,又甜又辣?!? 而外國巧克力流入中國時我已經(jīng)上了小學,依稀記得最早進駐的一批是金帝、吉百利、德芙,風頭一時無兩?!? 橘子糖   它的樣子很像一個個小小的橘子瓣,軟軟的,外面撒著一層均勻的白糖粒,看上去又可愛又夢幻,所以味道是怎樣的反而不被人關(guān)注了。反正作為糖來說,它甜甜的,基本就算恪盡職守了?!? 橘子味的東西有很多,像是糖啦汽水啦冰棍啦什么的。比起橙子口味來說,橘子口味顯得單純又甜蜜得多,幾乎沒有一點點酸澀或者刺激的味道。可惜不知道為什么,橘子口味的所有產(chǎn)品如今幾乎都退出了歷史舞臺,真是讓人傷心?!? 大白兔奶糖   這是小時候頂尖的高級糖果,逢年過節(jié)才能吃到。記得我家的大白兔那時候藏在一個鐵盒子里,鐵盒子又被爸爸媽媽擱在我夠不著的大衣柜上。于是,嘴饞之下,常常搬著凳子爬上去偷吃,最后被發(fā)現(xiàn)的時候奶糖已經(jīng)基本被我吃光,結(jié)果也被狠狠批評了一頓?!? 大白兔奶糖外面包著一層透明的“紙”,第一次吃時差點扔掉,媽媽告訴我那是可以吃的,于是我覺得奇妙極了。所以后來每次都要先把這層“紙”撕下來吃,然后再吃里面的奶糖?!? 大白兔無論是含著吃還是嚼著吃,都香到骨子里,含著吃能感覺到濃郁的奶香味在嘴里一點一點散開,連呼吸都是甜的,嚼著吃會粘在牙上,每一口都又甜又韌——能一邊吃一邊讓我流口水的糖想想也只有這一種了?!? 棉花糖   這個嚴格來說不能算是糖果。小時候逛廟會或者逛公園時,才能遇到賣棉花糖的——一個大筒子一樣的機器,開起來嗡嗡響,拿一根棍伸進去繞著機器轉(zhuǎn)啊轉(zhuǎn)啊,出來就是又大又圓又軟又白像云彩一樣的糖。每次買了這種糖,都是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去,鼻子尖和嘴邊甚至臉上都沾滿了糖絮,像長了胡子的貓。   接下來用手撕著吃,有時候撕一撕還揉一揉,把糖揉成一個實在的小糖球才放進嘴里面?!? 除了以上那些,還有粽子糖、牛軋?zhí)?、關(guān)東糖、麥芽糖……都是小時候隨便給一個就足夠讓我們高興一整天的糖。現(xiàn)在每次看到,都會又激動又興奮地買下來,在熟悉的味道里去回憶從前的時光。   古怪糖果   香煙糖   說起稀奇古怪的糖嘛,首先想起的,一定是香煙糖?!? 80后應(yīng)該都很熟悉這種糖。流行的時候我在讀小學,也不知道從哪一天起,那群小男生們就人人都叼起了一根“煙”,還煞有介事地磕一磕“煙盒”,用兩只手指夾著“煙”,仿佛自己很瀟灑。老師自然是如臨大敵,把“煙”沒收,把孩子們狠訓一頓,并且要聯(lián)系家長,孩子們這才傻了眼,紛紛委屈地對老師解釋那根本不是真的煙,只是糖。老師啼笑皆非,訓了大家?guī)拙?,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當然,香煙糖的風潮絕不會因此而熄滅,反而更加大行其道,在男生們的帶動下,連平時一貫聽話的女孩子們也開始嘗試。其實還是得承認,香煙糖本身還是很好吃的,又甜又脆,就是有點粘牙。糖的做工也很精致,黃色的濾嘴,白色的煙體,乍一看和真的煙幾乎沒有區(qū)別?!? 這幾年好像這種煙糖又有重新流行的趨勢,甚至在不少媒體報道中見過記者和家長憂心忡忡地擔憂它會教壞了小朋友。每次看到類似的新聞我總是笑著想:安啦安啦,我們就是叼著這種“煙”長大的,還不是挺好——家長和老師其實別太緊張,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沒有點惡趣味是不完整的,孩子們學壞其實也沒那么容易?!? 戒指糖、口紅糖   有時候我在想,戒指糖和口紅糖是不是配套出品的糖果呢?消費主打群當然是未成年,是被老師家長嚴禁化妝戴首飾,卻又總是因為臭美對媽媽的化妝盒首飾盒虎視眈眈,經(jīng)常趁媽媽不在家偷穿媽媽衣服偷戴媽媽項鏈戒指的那些小女生?!? 其實我真的不太記得口紅糖這種東西了,有時候又覺得似乎還記得個影子。記憶里仿佛有過小女生吃這種糖,并且真的把它當作唇膏往嘴唇上涂的畫面,似乎涂過以后還會忍不住舔舔甜甜的嘴唇……可我真的無法確定,這些依稀殘存的畫面究竟是來自于回憶,還是幻想。   但是戒指糖絕對是記憶深刻的。碩大的戒指,半透明的糖塊被切割成鉆石的形狀,我們真的會把它戴在手上四處招搖,還可以一邊招搖一邊不時舔上幾口。   魔鬼糖、跳跳糖   魔鬼糖和跳跳糖對我來說是一對難兄難弟,或者這個說法不太準確??傊鼈兪莾煞N我從來不敢嘗試的糖果?!? 跳跳糖據(jù)說是放進嘴里就會一直跳一直跳,于是大家都在吃,最紅火的時候,我估計隨便找哪個學校,把孩子們逮起來搜搜,都能從身上搜出幾包跳跳糖。我也好奇得要死,為什么會跳,怎么個跳法?可因為膽子太小,始終沒敢嘗試?!? 魔鬼糖嘛,就是吃了以后會把舌頭徹底染色的糖,記得有很多種顏色,紅的和綠的最常見。這種糖多半是小男孩們的惡作劇工具,他們總是不懷好意地吃它們,然后趁女孩子們不注意突然跳出來扮鬼臉,吐舌頭嚇唬人。大概就是在這種心理陰影之下吧,我也一直沒有嘗試過它們。后來爸爸媽媽知道了魔鬼糖很流行后,曾經(jīng)反復(fù)警告我不準吃,說是糖里一定有色素,可我一直沒忍心告訴他們,當他們囑咐我這些事的時候,魔鬼糖已經(jīng)不再流行好幾年了?!? 事實證明了,這就如同男人永遠不理解女人在流行什么,家長要追上孩子們的流行趨勢,也永遠是要慢上好幾拍的?!? 秀  逗   曾經(jīng),流行過一種很酸很酸的糖。我想了很久很久,終于很確定地想起來,那種糖的名字叫作秀逗?!? 糖是鐵盒裝的,里面裝著一顆顆糖球,糖球外面包著一層白色粉末,就是那層粉末……酸得直到現(xiàn)在我寫起它們的時候,還忍不住要倒牙。   最開始我們都用秀逗來搞惡作劇,騙別人吃,然后看著別人痛苦的表情樂不可支。后來漸漸流行得廣了,所有人都知道了,我們就改去捉弄大人?!? 我曾經(jīng)用秀逗捉弄我的爸爸媽媽,先給媽媽吃,媽媽含了一顆,面無表情,我正詫異著,爸爸也已經(jīng)含了一顆,立刻被酸得滿屋子跳腳。這時候媽媽才露出了痛苦不堪的表情。我問媽媽:“你剛才為什么不說酸啊?”我媽說:“那樣的話你爸還能吃嗎?”   我和我爸:“……”   關(guān)于這種糖,糖盒上印著一行字:你有多少勇氣?其實除了最開始酸得人忍不住想哭,這糖吃到后面卻是甜的?!? 吹糖人、畫糖畫   吹糖人和畫糖畫,都能被稱作我們童年時代的行為藝術(shù)?!? 吹糖人,我至今都不知道那是怎么做到的。捏一團糖,粘在麥稈上,通過麥稈吹啊吹啊,那團糖果就開始漸漸變成我們想要的形狀,不管是動物還是卡通人物,都眉目清晰、栩栩如生。小時候一看到吹糖人的就走不動路,可爸爸媽媽打死也不給買,說是臟,于是每次都是眼淚汪汪地被爸爸硬從攤子前抱開。后來,某一年廟會的時候,因為過年,爸爸媽媽終于給我買了一個,但還是不許我吃,只是買來看看?!? 回到家以后,爸爸媽媽就把那個糖人插在從廟會買回來的風車上,擺在陽臺里一個很高的柜子上。后來開春了,陽光照進陽臺,糖人化了。   畫糖畫要比吹糖人常見一些。還記得畫糖畫的攤子上都有一個轉(zhuǎn)盤,交五毛錢,自己轉(zhuǎn),轉(zhuǎn)到什么,攤主就給我們畫一個什么。龍是最大最好最漂亮的,可也最難轉(zhuǎn)到,偶爾看到有人轉(zhuǎn)到了,忍不住羨慕得要死?!? 畫糖畫是用勺子的,畫在一塊白色的案板上。案板上似乎是涂了油,所以不粘糖。和攤煎餅的一樣,都是我童年時候羨慕的工作。   速食品   藕粉、黑芝麻糊   我的速食生涯是從藕粉開始的,小時候,每天下午聽廣播的時候,就是我的藕粉時間,我每天都眼巴巴地盼著。白白的粉末,倒進大碗里,澆點開水,冒出很多熱氣,攪拌一下,過一會兒就變成了褐色的糨糊。一直覺得很神奇,明明藕粉是白色的嘛,為什么加了水以后就會變色呢?等藕粉涼了,家長就把它給我,我自己邊吃邊玩,常常弄得滿身滿臉都是。   對藕粉的熱愛一直保持到上小學,黑芝麻糊橫空出世之時?!? 第一個看到的黑芝麻糊廣告不是多利牌就是南方牌,我仍舊清晰地記得電視屏幕里的芝麻糊看起來既黑又濃稠,讓人一見難忘。后來去商店買東西就存了心,橫磨豎磨,磨到媽媽買回一大包來,便迫不及待地沖開來喝。味道實在是不讓人失望,好喝得厲害。我于是趁媽媽不注意的時候把兩小袋芝麻粉倒在一起沖,沖出來的芝麻糊就更濃更香?!? 罐  頭   罐頭一般來說分為兩種——玻璃瓶子、鐵皮罐,而在我們童年的時候,無論哪一種,都是毫無疑問的奢侈品?!? 小時候最常見的水果罐頭有黃桃和橘子兩種。黃桃切成大塊,橘子分瓣掰開,泡在甜甜的糖水里,其中似乎又以黃桃更為多見。還記得當年,每次我一生病,媽媽就買黃桃罐頭給我吃。我靠在床上,枕頭豎著墊在身后,媽媽把裝罐頭的大玻璃瓶子打開,配一把勺子交到我手里,沉甸甸的。我一邊吃一邊看電視,吃完以后連罐頭里甜甜的糖水都要喝干凈。如果是夏天還會求媽媽把罐頭冰鎮(zhèn)了再吃。   吃過罐頭以后吃藥,然后睡覺,睡醒了家里就有甜甜的飯菜香,媽媽說:“吃飯了。”小時候,生點小病,其實是很甜蜜的一件事情?!? 裝在玻璃瓶里的罐頭還有山楂和鵪鶉蛋兩種。山楂倒沒什么稀奇,無非就是酸甜味道,軟得一抿就碎。鵪鶉蛋卻是十足的稀罕物。依稀記得那是最貴的一種罐頭,比乒乓球還小的蛋是熟的,蛋殼已經(jīng)敲碎了,細細的全是碎紋,用手輕輕一扯就像剝好的蘋果皮一樣一圈圈脫落下來。小時候其實很痛恨吃煮雞蛋,但是對這種罐頭裝的鵪鶉蛋卻十分熱愛。其實現(xiàn)在連味道都已經(jīng)想不起來了,但小時候那樣喜歡,喜歡得在腦子里深深印下了鵪鶉蛋比雞蛋好吃一千倍的認知?!? 鐵皮罐頭自然是指午餐肉或者魚罐頭一類的。其實現(xiàn)在誰也不把這些東西放在眼里,不過小時候要是哪頓飯能開一罐午餐肉,便覺得是盛宴了。   最好吃的午餐肉一直都是梅林牌的,油汪汪的大塊的肉,切成厚片顫巍巍地放在盤子里,配粥配飯都是絕妙,其他的雜牌罐頭簡直沒有可比性。當然價格也是貴的,難得吃上一次?!? 魚罐頭最早接觸到的似乎是沙丁魚和鳳尾魚,局促地裝在扁圓形的鐵盒子里,要用罐頭起子才能打開。小時候開罐頭劃破過很多次手。似乎還有一種魚罐頭里有濃濃的番茄醬,用來拌飯無比美味。后來豆豉鯪魚走紅,第一次看到的時候還呆呆地念作“豆鼓”,被媽媽好一通嘲笑?!? 方便面   在臺灣品牌進入大陸之前,我們也有自己的方便面,都是各地小廠出品的,稍微大一點的牌子,似乎是華龍?!? 最早的那些方便面成分都很簡單,不過是一塊面餅,還有一包混合了鹽、味精和其他調(diào)味品的調(diào)料包。既沒有肉包、醬包,也沒有油包,但味道卻十分好。那時候泡方便面都用搪瓷缸子,其實就是有蓋的大搪瓷杯,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曾經(jīng)是每家都有的生活用品?!? 一塊面餅擱進去,把調(diào)料撒上,倒開水,蓋蓋。幾分鐘以后拿筷子攪和攪和,一股香味直沖著鼻子而來。   后來,20世紀90年代中前期吧,康師傅方便面跨越海峽而來,一夜之間大紅特紅。廣告當然是功不可沒的,那廣告里熱騰騰的面,大塊大塊的牛肉,讓人看到了很難不咽口水。當時天真的我還真的以為方便面的內(nèi)容就像電視廣告里所展示的一樣豐富,更是對它朝思暮想??上Э祹煾堤F了,在那個年代就要四五塊錢一碗,等我終于攢了好幾天的零花錢咬牙買了一碗回來,立刻心碎了——拆開面碗,仍舊只有一塊面餅,一塊肉也看不見,只是調(diào)料多了兩包?!? 康師傅高高在上的地位沒有維持很久,市場就因為統(tǒng)一的介入而變得雙分天下。于是兩個品牌的面不停地翻新花樣,什么牛肉面、雞肉面、海鮮面、魚蝦面,甚至拌面撈面炸醬面都一一出爐??祹煾瞪踔烈欢韧瞥鲞^真正含有大塊牛肉的奢華版碗面,名字叫作“滿漢全席”,價格自然也更上一層樓。不過那種面的生命力很短,很快就悄然消失在了市場中?!? 小學的時候,有那么一年,學校的大師傅偷懶,每個星期五都不做飯,改成發(fā)給我們每人一碗康師傅碗面,再加一根雙匯火腿腸當午餐。大家倒是高興,反而比另外幾天吃得更香,也不知道是不是這種堪稱黃金搭檔的搭配,天生就符合中國人的胃口?!? 中學的時候,有一度大家不堪忍受學校食堂幾年如一日難以下咽的飯菜,終于某一天,有同學忍無可忍帶了方便面來做午飯。于是那天中午,當大家從食堂打來味道寡淡的飯菜,卻聞到班里彌漫著一股濃濃的方便面香味時,紛紛忍耐不住到那位同學的飯盒里打劫。那可憐的孩子最后就喝了點面湯,眼淚汪汪地餓了一下午。第二天午飯時間,班里至少有一半同學齊刷刷地掏出方便面來,拒絕再去吃食堂。之后的一段時間里,方便面一直充當我們的午餐?!? 上了大學,方便面更成了大家離不開的必需品。每次去超市必定要買回一大堆囤著,自己的存貨不夠了也沒關(guān)系,敲敲同學的房門,肯定也能找出來。還記得曾經(jīng)好多個冬天的夜里,敲開同公寓女生的房門“借”方便面,終于把對方的食欲也勾了起來,于是湊起好多人,一起圍著電飯鍋煮方便面吃?!? 大家煮面的技巧已爐火純青。哪個牌子要久煮,哪個牌子要燜泡,哪個牌子要先放面餅,又該在什么時候下醬料包和蔬菜……無一不有講究。拿來配方便面的食物也多種多樣,罐頭啦,魚丸啦,香腸啦,再切一個番茄或者撕兩片白菜進去,一塊單一的面餅就變成濃濃的一大鍋面,大家圍坐在一起吃,滿屋子都是“哧溜哧溜”的動靜?!? 吃飽了回房間去倒頭一睡,香得不得了。當然,隨后我們也就從體重秤上意識到自己付出了怎樣慘痛的代價?!? 沖泡飲料   酸梅湯   在軟飲料還沒有普及的年代里,酸梅湯一般來說有兩種:一種是街邊小攤上賣的,看起來很稠,裝在小碗里,一口氣喝下去,碗邊上還掛著重重的一層烏紅色,久久不褪;另外一種就是商店里賣的酸梅精,咖啡色的粉末,用水沖開就是酸梅湯,也是又酸又甜,夏天喝再好不過了。   小時候喜歡把酸梅精冰鎮(zhèn)了喝。后來,塑料瓶包裝的飲料普及起來,我仍舊沒能忘情,總是把酸梅精沖開了,倒進干凈的塑料瓶里,放進冰箱凍成冰,然后把瓶蓋打開,把瓶子倒扣在杯子上,等杯子里接了一點剛剛化開的液體就一口氣喝下去,一直涼快到心里,好像連骨頭縫都在往外冒涼氣?!? 麥乳精   麥乳精,不知道該怎么定義它。味道上有點像現(xiàn)在的巧克力牛奶飲品,有奶油和牛奶的味道,但沒有那么甜膩。小時候麥乳精是很奢侈很奢侈的奢侈品,買回一罐,總是一直想喝,又舍不得喝,好容易沖一杯,還要慢慢慢慢小口小口地喝下去。罐子見底的時候,甚至會油然而生一種委屈的情緒。   奶  粉   小時候,奶粉對于我們來說,往往不是沖泡飲料,而是零食。也就是說,它不是用來喝的,而是用來吃的?!? 爸爸媽媽不在家的時候,最喜歡打開電視,找個自己最喜歡的節(jié)目,然后用勺子直接舀了奶粉,一勺一勺地邊看電視邊吃。奶粉到了嘴里會有點凝固,有非常濃郁的奶香和不太濃重的甜味,味道簡直比奶糖還要好。偶爾拿熱水沖奶粉,我會故意不拌勻,奶粉遇到熱水又不充分攪拌的時候,會凝出一個一個的小球。外面糯糯的,里面還是粉末,咬到嘴里又甜又香,口感十分奇妙?!? 果  珍   品牌意識興盛的年代,最早走紅的沖泡飲料顯然是果珍。當年一個溫暖祥和的果珍廣告,廣告里溫馨甜蜜的一家三口,還有那個一滴果珍滴入一杯果珍的鏡頭,都深刻地俘虜了電視機前的觀眾。于是,在那個廠商還多少有點良心、廣告還多少講點創(chuàng)意、消費者還多少有點單純、購物取向還多少會被廣告影響的年代,果珍,一炮而紅?!? 美祿、高樂高   果珍制造的巔峰過去后,鋪天蓋地而來的是高樂高和美祿。其實我有點記不清,這兩種巧克力沖泡飲料究竟哪個在前哪個在后,但在我的意識里,它們都不過是當年麥乳精的升級版,而且都遠遠不如麥乳精好喝?!? 我上小學的時候,這兩種產(chǎn)品都曾經(jīng)在學校里做過推廣活動,請同學們免費試喝。那時候正是冬天,課間操后在外面凍得要死的我們,每人收到了一杯熱熱的兌了牛奶的巧克力飲料,還有個笑得很甜美的姐姐站在教室前對我們講解這些飲料里有多少營養(yǎng),大家都為之精神一振。所以說小孩子的確是很好拐的動物,就像零食里送玩具這種橋段,能從二十年前流行到二十年后一樣,免費試吃試喝這種手段亦是收效不菲。那天的試喝之后,很多同學回家后便磨著爸爸媽媽買了那些飲料?!? 冷  飲   北冰洋汽水   使勁使勁地回想,我人生中喝到的第一瓶飲料應(yīng)該是北冰洋汽水。   那一年,大夏天,大太陽底下,賣冷飲的攤子上摞著好多塑料筐,筐里一瓶一瓶地擠滿了玻璃瓶,玻璃瓶里有黃澄澄的水。   我媽把錢遞給攤主,人家抄起一瓶來,拿起子刺的一聲開了蓋,瓶子里爭先恐后地涌出一大堆氣泡來。攤主往瓶里插根吸管,遞過來,我雙手捧著接過,吸管浮起來,歪在瓶口上邊?!? 小心翼翼地喝一口,覺得冰嗓子,然后打了好幾個嗝,都是橘子味兒的,記得特清楚。   在可樂雪碧一眾洋飲料尚未敲開國門的時代,北冰洋曾一家獨大,獨霸神州?!? 健力寶是運動飲料,跟亞運會一起紅火起來的。它一出生就貴族得很,跳過原始的玻璃瓶,直接進化成了易拉罐。易拉罐不透明,里面的水看不見,憑空多了幾分神秘,第一次拉開的時候,心跳得怦怦的?!? 不過健力寶味道真的一般,紅了一陣,也就漸漸銷聲匿跡。小孩子們新鮮一陣子,又都回歸北冰洋的大本營?!? 椰汁、杏仁露、粒粒橙   可樂、雪碧、芬達、百事這些自不必說,這些不是我們80后的記憶,這些是80后、90后、00后、10后乃至2180后們的共同記憶,前提是如果2012年不是世界末日的話?!? 當玻璃瓶子的北冰洋日暮西山,當大型易拉罐的健力寶曇花一現(xiàn),三種相當奢侈相當小資相當不合群的奢侈飲料出山了——椰島牌椰汁、露露杏仁露,不知道什么牌子的粒粒橙。把這三個列在一起,因為它們都具備共同的特點:都是易拉罐的,都是細長條易拉罐的,都貴?!? 椰子在20世紀90年代還是相當稀罕的,尤其對于我們地處內(nèi)地的孩子們來說。我們只在電視里見過沿海地區(qū)的椰子林,還有從椰子里倒出來的像牛奶一樣的椰子汁。第一次看見那東西罐裝出售,它究竟是怎么個味道實在讓我們很好奇?!? 杏仁露也是差不多的意思。開心果、腰果、美國大杏仁,絕對是20世紀90年代并稱為三巨頭的三種頂級昂貴的零食。平時絕對吃不著,輕易也不敢要,哪天父母大發(fā)慈悲給我們買點,我們能偷著樂一禮拜。所以杏仁露,這到底是個什么味道,我們也很好奇?!? 不過其實這兩種飲料都談不上好喝,這從它們的市場占有率可以明顯看出。當年在小孩子心目中地位神圣的,始終是粒粒橙?!? 粒粒橙說白了就是橘子汁,不過里面加上了果肉。曾經(jīng)賣得很貴,一聽要四五塊錢。里面的果肉很多,而且都沉淀在底部,喝到最后的時候,讓人相當滿足。小時候,極偶爾極偶爾全家被人請去吃飯,主人家讓小孩子自己點飲料,才能借機喝到粒粒橙?!? 后來不知道為什么,粒粒橙突然不見了,倒是杏仁露和椰子汁兩種難喝的飲料一直頑固而執(zhí)著地占據(jù)著飲料市場小小的一角。很多年以后,一種叫果粒橙的東西出現(xiàn)在市場上,可無論味道還是口感,都絕不能和當年的粒粒橙同日而語?!? 冰紅茶、冰綠茶   統(tǒng)一的冰紅茶和冰綠茶,大約在1995年前后推出市場。我們對這兩種茶飲料的追捧相當瘋狂,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在學校里最流行的飲料都不再是可樂公司的一系列碳酸汽水?!? 這兩種茶飲料都是細長條的紙盒,盒子上粘著塑料袋裝的吸管,最輝煌的時候,午休時間校園里幾乎人手一瓶。女生們還曾經(jīng)煞有介事地湊在一起研究這兩種飲料究竟哪種更好喝,最后得出的結(jié)論是綠茶更好,紅茶太甜了。   康師傅的蜂蜜綠茶要出得晚一些,起碼是已經(jīng)接近新世紀的時候。也是一經(jīng)推出就大熱的飲料,不知道為什么,我們那時候很傻很天真地相信那種飲料真的很健康?!? 后來,趙薇主演的電影《綠茶》投入拍攝,前期宣傳轟轟烈烈,我身邊有個丫頭是鐵桿V迷,就天天跟我們念叨:“我要看《綠茶》,我要看《綠茶》,我要看《綠茶》……”最開始我們還答理她,到后來每次她再一念叨,我們都二話不說直接去超市買瓶綠茶塞給那孩子,面無表情地說:“乖,自己看個夠。”   喜  樂   小時候,喜樂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凡,需要對父母軟磨硬泡好一陣子才能要到手。白色的小瓶子,瓶口包著一層錫紙,味道有點酸有點甜?!? 那時候的奶制品還有原始的酸奶,在小賣部里賣,一瓶一塊錢,喝完要退瓶子。最開始是又大又圓又胖的厚瓷瓶子,后來就換成了透明的細長玻璃瓶。那時候酸奶還只有一種味道,就是原味,奶質(zhì)也很純正,是白色的膏狀物,卻并不太甜。等到再后來,乳制品多了起來,外國品牌也紛紛涌入,各種水果口味加入到原本簡單樸素的酸奶里,味道越來越甜,花樣越來越多。那些最原始的酸奶就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尤其是最開始的大瓷瓶,幾乎再也找不到了?!? 雪  糕   娃娃頭   娃娃頭雪糕有時候也叫雪人?!? 其實它不止一種造型。我見過一種戴帽子的小丑造型的,還有一種是小熊的。小丑的那個比較常見,帽子是巧克力的,眼睛嘴巴是巧克力的,其他地方是奶油的。當年吃的時候常常把其他地方先吃掉,留下眼睛最后吃?!? 雙  棒   毫不夸張地說,雙棒曾經(jīng)是兩個小朋友之間關(guān)系發(fā)展到哪一步的重要標志物。放學后,兩個小孩手拉手出去買一根雙棒,然后一分為二你一半我一半的時候,就基本可以確立他們已經(jīng)建立了純潔而堅固的“革命”友情?!? 冰葫蘆   冰葫蘆是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流行在北方城市的一種冷飲,拉長的葫蘆形狀塑料容器里灌著糖水,凍起來就成了冰,最常見的口味是橘子味,三毛錢一根。那時候放了學,學校門口都是賣零食和玩具的小車子,它們總是被小孩們圍得水泄不通,大家舉著手里皺巴巴的毛票十分彪悍地大聲喊:“我要兩根冰葫兒。”“蘆”字是從來省略不說的,用兒化音代替。冰葫兒拿到手以后,行家都是從中間葫蘆腰的地方一擰,葫蘆應(yīng)聲而斷,施暴者就著葫蘆的斷處開始大吃大嚼,十分痛快?!? 三色冰激凌   裝在小塑料盒子里的冰激凌,均勻地分成粉色、黑色、白色三份,也分別對應(yīng)草莓、巧克力還有香草三種味道?!? 這種冰激凌在學校旁邊的小攤上并不常見,而是出現(xiàn)在公園里,還有火車上。火車開車之前常常會有人抱著一個蓋著小棉被的紙盒子,上車來兜售冷飲,父母為了安撫小孩子的旅途情緒,一般會買給我們。三色冰激凌無疑是指名率最高的一種?!? 小時候的公共汽車上也是這樣的,如果你剛好從總站上車,在車還沒有開之前,也總會有拿著冰棍和零食上車兜售的商販。還記得當年學鋼琴,每個周末要去上課,回家的時候,媽媽就會在車上買一根冰棍給我,下車之前剛好能吃完。   紫雪糕   紫雪糕就是奶油雪糕,外面包了一層巧克力脆皮,一度是我們的摯愛。我們吃的時候總要先小心翼翼地把外面的一層脆皮全啃下來,然后才去舔里面的雪糕。并且我們早有公論:雪糕凍得硬邦邦的時候是不好吃的,要稍微融化一點,味道才比較好?!? 還有些孩子最喜歡雪糕稍微融化,奶油淌下來的時候舔著吃?!? 光明冰磚   光明冰磚一定不能不提。價格是冰棍的價,味道卻有冰激凌的風范,實在是經(jīng)濟實惠的好東西。我們常常買回來,把冰磚倒在小碗里,稍微等它融化,再用勺子攪碎,就貨真價實地當成冰激凌一勺一勺地吃掉了。   八  喜   八喜應(yīng)該是我們接觸到的第一個國際品牌,價格我不知道,因為在它走紅的年代我太窮,買不起。只記得是用小碗裝的,白色的盒子黑色的字,看上去很樸素。   八喜大概一度是品位和昂貴的象征吧,因為還記得小時候很多電視劇里或明或暗表現(xiàn)過這一點,有點類似于現(xiàn)在的哈根達斯?!? 從八喜開始,國產(chǎn)冷飲的輝煌似乎告一段落,在后面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冷飲市場主要被外國品牌占領(lǐng)。領(lǐng)軍品牌,自然是和路雪?!? 和路雪   它在1994年出現(xiàn)在我的人生里,我對此記憶特別深刻的原因是,它實在太貴了!   第一次看到和路雪是1994年夏天的一個下午,放學以后趕向英語提高班的我,被馬路邊一輛色彩鮮艷的冷飲車吸引。車子漆得花花綠綠,上面還插著把大傘,下面掛著旗,上書“和路雪”三個大字。   我走過去,看到冰柜里靜靜地躺著一排看上去很好吃的蛋卷,我快樂地問攤主:“這個多少錢?”攤主答:“四塊五。”我瞬間五雷轟頂?!? 四塊五啊,1994年的四塊五是什么概念?那是美國加州牛肉面橫行中國的時代,那是連美國加州牛肉面都能“五元吃飽十元吃好”的年代。那是我一個星期的零花錢還不到五塊錢的時代。我當時反復(fù)問了三遍,才確定我沒聽錯攤主也沒說錯,那個倒霉蛋卷確實要四塊五一個。我悲憤退敗。   沒錯,那個倒霉蛋卷,就是可愛多?!? 當然,悲憤的絕對不止我一個人。如果說可愛多不過是個開始,那么當我和同學們一起看到一種叫夢龍的冰棍赫然標價“六塊”的時候,我們簡直悲憤欲絕。后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都把夢龍當成一種傳說,一個傳奇。并且我們貌似清高地有品位地鄙視著夢龍:最討厭吃夢龍了,太膩?!? 天知道其實我根本就沒吃過,而且做夢都想吃一個?!? 伊  利   伊利或許應(yīng)該被看作是國產(chǎn)品牌在冷飲市場的強勢回歸?!? 至少在我們都已經(jīng)習慣了和路雪習慣了雀巢的很多年以后,突然間伊利帶著苦咖啡系列出現(xiàn),國產(chǎn)冷飲終于又重現(xiàn)輝煌。   這里要插一句話,在曾經(jīng)買不起可愛多卻又向往著可愛多的歲月里,雀巢的花心筒曾經(jīng)帶給我多么大的安慰啊……   扯回來繼續(xù)說伊利?!? 苦咖啡系列,可能是冷飲里第一次使用巧克力以外的材料制作脆皮吧,可實在要說,收效甚好。一經(jīng)推出就在短短時間內(nèi)橫掃了所有傳統(tǒng)的巧克力脆皮冷飲,最紅火的時候,一到中午午休,滿學校的孩子,都手舉苦咖啡飄來飄去?!? 苦咖啡分有冰棍和火炬冰激凌兩種,兩種都很好吃。吃脆皮的時候我們照例要把脆皮先啃下來吃了,不過這個真的有點苦,尤其是剛開始,很是不習慣。我們曾經(jīng)好奇過苦咖啡里是否真的有咖啡,后來我們的語文老師親身驗證了這一點——有一次中午,我們買了一根苦咖啡請老師吃,結(jié)果老師一晚上沒睡著覺?!? 苦咖啡火炬和可愛多或者花心筒都是不同的,因為不是蛋筒,而是貨真價實的蛋卷。也就是說,蛋卷部分是軟軟的,總是讓我想起小時候吃過的某種我連名字都不記得的,最最原始的蛋卷雪糕。   有一度我喜歡苦咖啡的冰棍多于火炬,有一度又喜歡火炬多于冰棍。每年到了期中期末考試之前,就以“提神”為理由囤積大批量的苦咖啡在冰箱里,半夜做題做累了啃一根,突然就覺得又有了繼續(xù)學習的力量。   當然,再后來,冷飲的種類和品牌就變得更多了,包括至今還在流行的冰激凌蛋糕和月餅,包括“愛她就帶她去吃”的哈根達斯?!? 不過,這些,都已經(jīng)和我們那些囊中羞澀的,能吃上一根冰棍就幸福半天的青春,不再有什么關(guān)系?!? 膨化食品   爆米花   童年時最早的膨化食品,第一筆記憶自然是香香甜甜的爆米花?!? 那時候賣爆米花的都是老爺爺,走街串巷,扛著一只碩大的、黑色的、滄桑的桶。小時候的夏天,大家都在院子里玩,或者在家里看電視,突然聽到砰的一聲巨響,大家就會呼啦一聲散開,各自回家去找錢。有零用錢的翻零用錢,沒有零用錢的去磨爸爸媽媽,然后又都飛快地跑到樓下的老爺爺跟前排隊,手里汗津津地攥著幾張毛票?!? 隊伍總是很長的,爆米花一鍋一鍋地蹦出來,裝在塑料袋里。總是很羨慕排在自己前面的小朋友,小女孩們一邊排隊一邊用手捂著耳朵,卻又一刻不愿錯過地眼巴巴盯著那個會發(fā)出嚇人巨響的黑桶?!? 后來爸爸媽媽嫌外面賣的爆米花貴,又怕不衛(wèi)生,就開始紛紛在家里面做。做法也簡單,無非就是把玉米粒和糖一起燜在鍋里,聽到鍋里砰的一聲響再掀開鍋蓋,往往還能看到一兩顆飽滿的米花跳出來的樣子?!? 再后來,這種街頭爆米花幾乎退出了歷史舞臺,我一直叫不上名字的黑桶也早已江湖絕跡。爆米花作為嬌客堂堂正正入駐各種高級影院,包裝越來越漂亮,價格也越來越貴。如今的爆米花里有了顯而易見的濃厚的奶油味,比之當年,應(yīng)該是更甜更香了?!? 可我們還總是更懷念夏天那個扛著黑桶的老爺爺,懷念和小伙伴們一起流著口水排隊的日子,懷念老爺爺?shù)男δ?,懷念老爺爺說:“別急啊,馬上就好了。”   蝦條、蝦片   爆米花之后,走紅的是蝦條。兩個牌子至今耳熟能詳——親親和咪咪。親親蝦條的包裝袋子上畫著紅彤彤的大蝦,咪咪的包裝袋上畫著一只可愛的小貓。也不知道為什么,那時候每次一吃咪咪蝦條,一看到那只貓,我就會想起《小貓釣魚》這篇課文?!? 蝦條這東西只要是小孩子就沒有不愛的。其實天知道里面究竟有多少蝦的成分,厚道一點地估計,也許是一點都沒有吧。可小孩子們是多么純真啊,我們那時都堅定不移、矢志不渝地認為,那包香香的脆脆的東西,是用那紅彤彤、香噴噴的大蝦為原料制作出來的?!? 還記得蝦條上總是附著鹽啊味精啊之類的粉末,吃過以后手指上就會留下味道,大家就很沒出息地把手指也舔干凈。當然,被父母看到了就會毫不留情地一巴掌拍過來,可我們?nèi)耘f樂此不疲?!? 和蝦條一樣走紅的東西叫作龍蝦片,簡稱蝦片。這個一般都要靠自己家里DIY。小時候商店里賣盒裝的龍蝦片,包裝是藍色的紙盒子,上面畫著一只碩大的弓起身子的蝦。里面的蝦片硬硬的,半透明,五顏六色的。買回家把那又小又硬的薄片放在油鍋里一炸,就蓬松地膨脹起來,撈出來堆起滿滿的冒尖的一盆子,就是我們最最喜愛的零食?!? 可因為炸蝦片又要火又要油,是個高難度動作,家長就掌握了絕對主動權(quán),很少炸,并且每次都不肯炸太多。于是老覺得吃不過癮,常常想趁家長不在時自己偷著炸,可又對那熱油鍋望而生畏。小伙伴里就曾經(jīng)有偷炸蝦片結(jié)果最后被嚇哭的,家長們知道以后當然也嚇了一大跳,便干脆把蝦片束之高閣,又反復(fù)叮囑孩子們不許趁大人不在家動用廚火?!? 后來我開始學做飯,熟練一些以后,就開始自己偷偷炸蝦片。最開始幾次總是很不成功,不知道為什么,蝦片總是還沒有膨脹開就縮成了又硬又小的球。練習過很多次以后,終于駕輕就熟,于是趁家長雙雙不在家的日子,自己炸了好大好大的一盆。本以為那會是多么快樂的一天啊,可結(jié)果卻是只吃了一半就再也吃不下去了。更悲慘的是,通過這次經(jīng)歷,對蝦片的迷戀也終于不藥而愈。   現(xiàn)在偶爾會在超市里見到已經(jīng)炸好裝袋的龍蝦片,偶爾也會買一包回去以重溫童年??僧斈昴欠N想吃又吃不到,于是又更加眼巴巴想吃的迷戀和期待,卻早已蕩然無存。   金雞片、雞味圈   當金雞片和雞味圈橫空出世的時候,我讀小學?!? 不得不說,這兩種膨化食品,使我對零食的熱愛達到了空前的頂點。我不明白世界上怎么會有這么好吃的東西,至今還清晰地記得金雞片是金色的包裝袋,袋子上畫著一只金色的雞。雞味圈是綠色的袋子,上面畫著一只肥嫩嫩的烤雞。這兩種零食,都是雞肉味的,但口感又是那么不一樣。金雞片是小小的金色的脆脆的小方片,咬下去是曾經(jīng)酷愛的雞汁方便面的香味。雞味圈的味道更美好,大大的一個金色圓圈,又軟、又香、又酥、口感肉肉的,尤其是圓圈上面覆蓋著厚厚的一層調(diào)味品,吃過以后,手指上也會蓋上一層厚厚的黃色粉末,我總是忍不住要去舔手指。   這兩種零食都不算便宜,似乎是兩塊錢一包,所以很少能買得起。小學的時候,凡寒暑假在家的日子,零用錢總是更加受限制的,于是我總是小心翼翼地攢好幾天,然后某一天拿起全部的錢沖向樓下的小賣部。雷打不動的購物單——一袋金雞片,一袋雞味圈,一根冰棍,然后興高采烈地揣回家去。回家可不急著吃,打開電視,調(diào)到一個自己最最喜歡的節(jié)目,然后才開始一邊吃一邊看?!? 小時候小區(qū)里的小賣部,從院子外面一條小路蜿蜒進去,要爬幾層臺階,臺階邊上斜斜地長著幾朵“計劃外”的野花。小賣部的玻璃窗子上貼著那么多的冰棍紙,老奶奶笑瞇瞇地把我想要的東西遞給我,我拎著心愛的零食往家里一跳一跳地跑,路邊是草、狗尾巴花,腳底下是粉紅色的塑料小涼鞋,頭頂上是陽光,刺晃晃的?!? 旺  旺   旺旺和乖乖是兩大品牌。準確地說是我接觸到的最早的兩大產(chǎn)業(yè)化、連鎖化、系統(tǒng)化的零食品牌。印象中旺旺比乖乖出現(xiàn)得還要早?!? 旺旺最先打入市場的是仙貝,當時很天真的我還以為那是某種海產(chǎn)品制作成的東西,比如貝殼肉之類的,后來才發(fā)現(xiàn)是膨化食品?,F(xiàn)在回憶起旺旺突然出現(xiàn)在生活里的情況,還是可以用“紅極一時”四個字來形容吧,小朋友們個個都買來吃。不過那時候旺旺的價格比較貴,所以也比較難得。還記得那時吃旺旺仙貝都很執(zhí)著地要先含在嘴里,把覆蓋在仙貝上的那層厚厚的黃色粉末含化,然后嚼碎。舔手指當然也是吃后免不了的行為,說起來父母一定對這樣的零食都很頭痛吧?!? 仙貝之后登場的是雪餅,味道要比仙貝淡得多,但也甜得多,清甜吧,該算是。小時候大家似乎喜歡仙貝更多些,長大以后,反而似乎又都開始更偏愛雪餅?!? 再然后就是旺仔小饅頭,第一次吃的時候幾乎被那味道感動得淚流滿面。怎么會這么好吃呢?我在心里哀號。又濃,又香,又脆,擱在嘴里一抿就化掉了,甜得沒話說。于是后來拼命攢零用錢去買大袋裝的,卻和龍蝦片一樣,吃到一半又索然無味。這么多年來,旺仔小饅頭一直使我徘徊在愛與恨的邊緣,小袋的不夠吃,大袋的會吃膩,真是……郁悶得無以言表?!? 再再后來旺旺又出了什么小小酥、泡芙球、浪味仙等系列產(chǎn)品,不過最早大眾對仙貝和雪餅?zāi)欠N狂熱的追捧似乎都沒再出現(xiàn)在這幾種產(chǎn)品上,雖然它們也仍舊頗受歡迎。   旺旺還出過大禮包,就是一個大大的包裝,里面每種產(chǎn)品都有一點。隨包還附送旺旺貼紙,貼紙的圖案很無聊??晌覀兡菚r候多單純啊,真有好多人都會為了貼紙對爸爸媽媽軟磨硬泡,硬要買份大禮包回來。之后把貼紙很神氣地貼在自己的鉛筆盒之類的文具上,覺得很光榮很時尚。   乖  乖   乖乖似乎從來不曾紅火到旺旺的程度,但又似乎,在我們的零食單子里,在我們春游秋游的書包里,也從沒缺過它的一席之地。乖乖的拳頭產(chǎn)品似乎是米果,還有一種加了煉乳的非常非常甜的零食。甜得有些發(fā)膩,可誰都愛吃?!? 乖乖和旺旺之后,上好佳也沖進了這個市場,而且成績卓然。最受歡迎的產(chǎn)品是蝦片和芝士條,一度上好佳蝦片受歡迎的程度要遠遠超過蝦條,芝士條就更別說了,吃過以后,手指上會有厚厚的一層黃色粉末,所以吃過這個,我們都不是舔手指,而是啃手指了?!? 后來,馬鈴薯制作的膨化食品登上了舞臺,最早的似乎是卡迪那通心薯條。至今還記得那個廣告——兩個小朋友一起玩剪刀石頭布的游戲,贏了的吃薯條,可最后一根薯條卻被狗狗叼跑了。廣告里的小朋友還透過空心的薯條看對方。于是我們都在模仿那個廣告,也玩剪刀石頭布,也透過薯條看人。   等薯片開始大規(guī)模出現(xiàn)在市場上,對我來說,童年已經(jīng)過去了。品客是昂貴的外國品牌,樂事顯然更符合大家的消費標準,再后來就是這些年崛起的可比克等,而我們也幾乎到了告別林林總總的膨化食品的年齡了?!? 我們童年的時候,沒有必勝客,沒有哈根達斯,甚至沒有麥當勞和肯德基,但是這都不要緊,那些亂七八糟的樸素的零食,已經(jīng)足夠讓我們的童年有結(jié)結(jié)實實的幸福?!? ……

編輯推薦

   80后的時代就是最美好的時代,雖然不如70后悠閑,沒有90后富足,但對于我們來說,屬于我們的啃著紅果冰棍、看著克塞號、玩著超級瑪麗的時代,就是最好最好的時代。把我們的青春放進書架!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想當年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1條)

 
 

  •   80后應(yīng)該是80-85吧,本書純文字,沒有經(jīng)歷過 是看不下去的;雖然都是一排排的文字,簡單的介紹1980--1999年的國內(nèi)各種各樣的物品,閱讀的時候 腦海內(nèi)會浮現(xiàn)種種的畫面,回憶是最美好的,買了收藏;看著看著我腦海里突然出現(xiàn)這首歌,也是我當時聽的最多的:歌曲:曾經(jīng)心痛(國)歌手:葉倩文 路上行人匆匆過沒有人會回頭看一眼我只是個流著淚走在大街上的陌生人如今我對你來說也只不過是個陌生人看見我走在雨里你也不會再為我心疼曾經(jīng)心疼為何變成陌生我只想要和你一起飛翔管他地久天長只要曾經(jīng)擁有我是真的這么想曾經(jīng)心疼為何變成陌生愛情就像人生不能從來這些道理我懂可是真正面對教我如何放得下如今我對你來說也只不過是個陌生人看見我走在雨里你也不會再為我心疼曾經(jīng)心疼為何變成陌生我只想要和你一起飛翔管他地久天長只要曾經(jīng)擁有我是真的這么想曾經(jīng)心疼為何變成陌生愛情就像人生不能從來這些道理我懂可是真正面對教我如何放得下
  •   關(guān)于80后,有太多的話想說,拿到書翻過之后,發(fā)現(xiàn)真的太妙了,那些記憶中的人和事物竟能如此鮮活的在你眼前如放電影般重現(xiàn),像在追過去的時光似的。那些時間都過去,那些心情都沉淀,慢慢地看,也慢慢的回味悠長?;貞浻袝r候會有欺騙性,總會自動自發(fā)地過濾去更多的失意和無奈;但是很好,不太好的事情和糟糕的心情,早忘早好。留下來的,都是美好,純純的、傻傻的…… 我從來不認為某個時代的人一定比另一個時代的人好,不過是先來后到,不過是生老病死。但仍然欣喜,看著自己的年代在白MM的敘述里鮮活鮮明起來……很感動。
  •   大家都說,當一個人開始不停的懷念過去的時候,就是老了。也許我現(xiàn)在真的老了,總是懷念小時候的那些玩物、書、游戲、影視劇、動漫。前幾年有個flash叫做七十年代生人。里面記錄了不僅是七十年代生人小時候的記憶和歡樂,很多也是我們八十年代初的孩子的快樂源泉??戳诉@本書,讓我把兒時的好多美好的感動都找回來了,久久不能平靜。童年,再也回不來了,但是它永遠那樣美好。
  •   我們根紅苗正的80后,或許大多數(shù)正在承擔房貸、承擔父母養(yǎng)老、為人父母不久,正是上下壓力齊上陣的日子。

    好像時間過得特別快,以前的快樂童年,轉(zhuǎn)眼就到了要說中青年的日子了。

    壓力之下,回憶往昔的過去,似乎更加溫馨,更加感動,更加想躲到那個無憂無慮的小窩里,即使那個時候只有一袋無花果,也比現(xiàn)在一桌酒宴更加快樂。
  •   介紹了八零后能想起來的和想不起來的很多點點滴滴,吃的喝的玩的樂的,有很多回憶讓我想起了童年的故事,不足之處是書中插圖較少,如果增加點插圖就更好了。準備留作收藏,老了之后再看感觸更深
  •   一本勾起童年各種美好回憶的書,更像是名詞解釋,對每一個出現(xiàn)在80后童年里的詞都進行了描述。
  •   沖著白色彩色姑娘買了此書,非常值,幾乎一口氣讀完。書的內(nèi)容很喜歡,就是字小。
  •   雖然是80后的一些有趣的事,可是我們90后的孩子看了也有同樣的感受?。?/li>
  •   能夠讓很多80后產(chǎn)生共鳴的一本書,很不錯,很好
  •   跟著文章一步步的回憶青春,那些原本以為已經(jīng)模糊的畫面和物件兒都一一呈現(xiàn)在我的面前~~~~~
  •   屬于80后的回憶
  •   內(nèi)容真的就是我們小時候的記憶,呵呵懷念啊,80后的童年
  •   八零后的記憶。
  •   記載了80后的很多故事,我覺得所有80 后都值得擁有一本
  •   十個字,評論點什么呢,回憶80后
  •   拿到書,看到里面的吃喝玩樂,就像放電影的感覺,又回到了童年!無憂無慮的,可是現(xiàn)在感覺確實老了!
  •   很厚實的一本書,翻看后覺得滿滿的都是童年的回憶
  •   贊一個,80后必須要看的書。
  •   其他年段的估計看不懂,里面全是各種各樣熟悉的80后的東西的介紹,如“大白兔”等。
  •   每頁都是滿滿的回憶,80后真的老了。
  •   必須強推啊。。雖然我是89年是80后的尾巴??墒沁@里有太多我的回憶。真心喜歡。贊。
  •   雖然咱不算個80后,但書中的提到的點點滴滴我都記得,向童年的回憶致敬
  •   80后為什么這么喜歡回憶,社會想過嗎?
  •   大概的翻看了一下,都是關(guān)于80后那個年代的事情
  •   我生在80后我驕傲,我生在80后我自豪
  •   那些年的美好時光,就這么毫無防備的展現(xiàn)在眼前。書中的很多故事,都實實在在的經(jīng)歷過,感受過。多希望你還是那么個小不點兒,沒有桌子高,一顆糖就可以把你逗樂。
  •   想當年
  •   字太小,都是講作者的感受
  •   這本書是買給別人的,可是平郵卻要25天,我等不到那么多天,貨好像已經(jīng)發(fā)出去了,后來我給客服打電話說明情況,本來不指望早點拿到的,后來他們又幫我快遞過來了,感謝感謝!
  •   總體來說還可以,沒有照片很讓人遺憾,有些東西都不太記得清楚了
  •   買書讀書 穿白色的長裙 喝冰可樂 夏天終于來啦
  •   內(nèi)容很實在,也很全面,珍藏記憶
  •   我是89的似乎有些東西沒經(jīng)歷過,但是大多數(shù)還是有記憶的,值得珍藏。
  •   很全面。想要活在夢里,吸食點精神鴉片,陶醉一旦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看看。很能達到這種拋開一切回到媽媽身邊被保護的幻覺,不用堅強,只要依靠
  •   在書里總是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   勾引人回憶的一本書
  •   看了部分,確實能回憶起小時候,不錯。
  •   看到這本書 就想起了兒時生活 很不錯
  •   翻著這本書可以慢慢回憶起我們的童年。
  •   這個很不錯,我們都很喜歡
  •   找回憶 很有感覺值得收藏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值得一看,很不錯,啊哈哈
  •   收藏的書哦 已經(jīng)看過電子版
  •   勾起了小時候的回憶
  •   先拿分在說
  •   內(nèi)容量比想象中大,遺憾的是配圖不多。
  •   80的回憶
  •   寫了很多我們這個年代的回憶,但是怎么總覺得內(nèi)容有點空
  •   內(nèi)容很全面,包羅了小時候幾乎所有的事件
  •   不錯,勾起了80年代的回憶,內(nèi)容很真實。
  •   回憶,珍藏。。。。。。
  •   嘿嘿,我是挺喜歡這類風格的書的,好像坐下來跟你侃侃而談的感覺。因為我是80后所以想找些能展現(xiàn)我們那會兒生活的書,這書剛好符合80后這代人.....
  •   這本書記錄了一些80后的成長過程的事情,雖然舉例比較多,但是還是覺得舉例不夠,圖片比較少。
  •   前半部的內(nèi)容是紀念我們八零后的些元素,后面是個人成長記
  •   很多80后的回憶,帶你重回小時候。
  •   之前在圖書館看過,看到當當促銷,毫不猶豫的買了。雖然我不是80后,但仍從這本書里感受到80后的生活,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寫得很真,有些地方看哭了
  •   最近都流行懷舊,尤其流行80后懷舊,于是我也沖動的買下來了,到手才覺得買不買也無所謂,買了留念當然好,收藏吧
  •   本以為是以故事形式展開,沒想到是80后的生活百態(tài)。
  •   雖然我是90后的,但很多我還是經(jīng)歷過的。
  •   回憶是美好~但很簡短
  •   兒時經(jīng)歷的喜悅、無奈、崇拜、快樂、幸福的事!
  •   和父親去旅行:年少時,我們讀朱自清的《背影》;成年后,我們《和父親去旅行》(方文山特別推薦)
  •   文字很多,價格便宜...喜歡
  •   逝去的童年
  •   閱古今讀中外方寸盡覽乾坤 明是非辨善惡一生可醒三世
  •   還好,內(nèi)容很好,可是文字太多了!圖片太少!??!圖片控慎購?。?!
  •   這本書應(yīng)該改名叫80后物品解釋大全
  •   也許本人是89年的,看著感覺很多東西沒經(jīng)歷過,離我還是比較遙遠、、、、
  •   書中主要都是密集的文字,寫的感覺又不十分貼切,翻翻看看就看不進去了
  •   后來發(fā)現(xiàn)買貴啦。又降價了。照片不是很多??傮w上還可以吧,沒有怎么看,
  •   這本書不是我要的那本啊,一張插圖都沒有,全是字。和我完全不對味。書很難看,沒法子,只能是我錯了。
  •   內(nèi)容極度無聊,文筆甚差,敗壞胃口,連新聞聯(lián)播都要矯情的回顧一番
  •   沒有收到書
  •   有意思喔
  •   想當年:80后成長紀念冊(再版)
  •   每個80后都值得一讀
  •   都是回憶啊 值得珍藏
  •   還不錯,勾起許多童年的回憶
  •   小時候很好
  •   很好的書,以前的回憶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