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與刀

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遼寧教育  作者:魯思·本尼迪克特  頁數:240  譯者:陶紅亮  
Tag標簽:無  

前言

《菊與刀》(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這本書是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于1946第一次出版的,到現在為止其實已經算是一本舊書了,不過這本書是非常有教育意義的,這才是我們一再出版它的原因,至于它已成為名著,這只是出版的原因之一。 在這里我們首先要談的是這本書的起源。當“二戰(zhàn)”的結局已經越來越明顯,德、日的失敗已成定局的時候,美國政府就開始著手制定對待戰(zhàn)后德、日要采取的政策。而在這之中,對待德國的態(tài)度非常明朗,可是對如何對待日本,則是左右搖擺,因為日本對美國來講,是一個比較陌生的國家,兩國的國情是非常懸殊的。而在這個時候,就有兩個問題擺在面前:日本政府是否會投降?是否對日本可以采取同對待德國同樣的辦法?為了制定這最后的決策,美國政府就動員了各方面的專家對日本進行研究,其中就包括了本書原著的作者。在眾多人中,她也接受了任務,但這無疑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她是一位文化人類學家不錯,也曾經在太平洋的小島上作過調查,卻從來沒研究過日本,戰(zhàn)時更不可能去實地調查;而且人類學一向都是把比較原始的社會作為研究對象,此時卻面對著一個能同美國打現代戰(zhàn)爭的日本。那么,自己該怎樣工作?她根據自己的文化理論,把戰(zhàn)時被拘禁在美國的日本人作為最直接的調查對象和原始資料,同時閱讀了大量圖書,觀看了大量的日本文學作品和電影。最后得出的結論是:日本政府最終會投降,美國也不能直接對日本進行統(tǒng)治,而要保留日本原有的行政機構。最后事實發(fā)展果然同她的預料和建議相符合。1945年8月14日1945年8月14日,指是美國時間,在日本是1945年8月15日。兩地時差為8小時。日本宣布投降,1946年她就把她的研究成果出版成了書籍。在書的整體結構上,前面的一章論述她用的人類學的方法,末尾的一章則是講日本投降之后的情況,至于中間,則是從各個角度簡述日本的文化特點。據說這本書當時被譯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后引起了相當強烈的反響。這本書按原名其實可譯作《菊與劍》,而日文則譯成《菊與刀》。很明顯,這是由于歐美人習慣于擊劍而日本人則習慣于用戰(zhàn)刀。這本書的題目就明確地指出了日本文化中的兩個彼此對立的方面?!熬铡北臼侨毡净适业募一?,而“刀”則是武家文化的一種象征。不過,本尼迪克特在選擇這個書名的時候,似乎并不是完全從這個角度出發(fā),而是以這兩者來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也是象征日本文化的雙重性(例如向善而又黷武,尚禮卻又好斗,喜新而又頑固,善服從又桀驁不馴等) 。作者就是由此入手,開始分析日本社會中的等級制度和相關的習俗,并且還明確指出了日本的幼兒教養(yǎng)和成人教養(yǎng)之間的不連續(xù)性是造成日本人這種雙重性格的重要因素。作者把日本文化的特征總體概括為“恥感文化”,認為它與西方的“罪感文化”是不相同的,它的強制力表現在外部社會中而不在于人的內心深處。對這些觀點,有一些日本社會學者給予的評價很高,認為的確表現了對日本社會的“深刻的洞察力”;而有一些日本歷史學者則不贊成,認為作者把處在特定的時代、特殊的社會集團時候的日本過敏的社會心理當做“日本人”的普遍心理,在方法論上有非歷史以及超階級的缺點。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評價各有不同,但是影響很大則是不爭的事實。1951年這本書被列入了日本的《現代教養(yǎng)文庫》,至1963年它已重印36次。而在1982年出版的一本介紹“日本學”名著的書中更是稱贊這本書是研究現代日本文化的鼻祖,是一部文化人類學家研究日本的經典性著作。1986年一篇綜述戰(zhàn)后日本研究狀況的文章中曾列舉出七種代表性觀點,認為《菊與刀》是其中最令人注目的一種。這些都表明,這本書的想象力是相當豐富的,甚至至今不衰。因此,我們把這本書譯成中文顯然是非常值得的。雖然現在這本書已經是一本老書了,但是我們還要常談的原因就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使更多人知道人類學研究也有用處。它并不是只調查一下原始的、落后的社會情況以及收集一些民間的傳說、悠久的風俗習慣那么簡單,它可以幫助我們深刻地了解一個國家,而這,無論是在什么時候都是非常有好處的。雖然現在不是戰(zhàn)時,也許用“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來形容不夠準確,但是,不能否認的是,我們了解對方多一點,總是有益無害的。往大里說,這將有助于兩個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也可以取長補短,從而更好地去合作,互助互利,實現雙贏;往小里說,至少可以開闊我們的眼界,增長我們的學識,對日本,我們的鄰國,又是深刻給我們打下過烙印的這樣一個國家,我們實在是有必要多多去了解一下。而對那些非常熱衷于了解日本文化的人來說,此書就更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讀物??傊?,這本書一定會讓您不虛此“讀”,深刻地了解到日本文化中那種最顯著的矛盾性的特征。從而,您就會了解“菊”與“刀”,“櫻花”與“武士”是怎樣共存于一個民族的血性之中的?! ∽g者 陶紅亮2011年6月

內容概要

《菊與刀》最初是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奉美國政府之命,出于分析、研究日本社會和日本民族性之目的所做的軍方調查報告。但本書自
1946年正式出版后,在美國、日本等國引起強烈反響,被譽為現代“日本學開山之作”。64年間,已經被翻譯為30種語言,創(chuàng)下了天文數字般的3000萬冊銷量。更值得稱道的是,本書作者對日本人性格和文化的定義已經成為一個具有普世性的解讀范本,問世64年間,想模仿和超越這本作品的不計其數,但沒有一本能做到。

作者簡介

魯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美國的民族學家,女詩人,美國人類歷史學派的開創(chuàng)人。1887年生于紐約,1948年9月病逝。其原姓為富爾頓(Fulton),她的祖先曾參加美國獨立戰(zhàn)爭,本人大學時期主修英國文學。1927年的時候她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寫成《文化的類型》(Patterns
of Culture)一書,并且于1934年出版;1940年的時候著《種族:科學與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主旨是批判種族歧視?!毒张c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從事對日本、荷蘭、泰國、德國、羅馬尼亞等國進行民族性的研究的時候收集的材料,也是她一生中成就最大的一本書。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任務——研究日本
第二章 戰(zhàn)爭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 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第四章 明治維新
第五章 歷史和社會的負恩者
第六章 報恩于萬一
第七章 “情義最難接受”
第八章 洗刷污名
第九章 人情的世界
第十章 道德的困境
第十一章 自我修養(yǎng)
第十二章 兒童學習
第十三章 投降后的日本人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任務——研究日本第一章任務——研究日本 國經歷過那么多場戰(zhàn)爭,不得不承認在對抗日本的戰(zhàn)爭中了解到的日本人的秉性是最難以捉摸的??梢哉f,日本,這個強大對手,他們的行動和思維習慣竟與我們如此大相徑庭,以至我們必須嚴肅加以對待,甚至可以說這種情況在其他戰(zhàn)爭中是從來沒有遇見過的。就像我們1905年與沙俄作戰(zhàn)時一樣,難點就在于我們的作戰(zhàn)對手是一個雖沒受過西方文化傳統(tǒng)影響,但屬于經過了充分的武裝和訓練的民族。在西方國家之中人們所公認的那些常見的戰(zhàn)爭慣例以及涉及人性的分析,顯然對分析日本人是不存在意義的,用西方文化觀來看,那些都可以被稱之為“異類”。從太平洋戰(zhàn)爭中就可以看出,日本人對戰(zhàn)爭規(guī)范的無視已令西方人感到困惑和憤怒,這場戰(zhàn)爭所面臨的問題的難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兩個島嶼的灘頭登陸戰(zhàn)或者后勤供應的難度。這也就使得太平洋戰(zhàn)爭中我們最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了解敵人的習性。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我們想要戰(zhàn)勝對方就必須先了解對方?! ∪欢黠@的事實在眼前證明:這項任務是困難而巨大的。從日本閉關鎖國的大門被打開到現在已經75年,我們對日本人的描述也總是難以一言以蔽之,而總是要使用一系列很復雜的“但是,又……”之類的承接又轉折的詞句,對世界其他民族的描述完全不可與之同日而語?! ∫粋€嚴謹的觀察家在論及非日本的民族時,他的評論不會有這么復雜:既說他們彬彬有禮,又追加上一句“但是,他們又很蠻橫、倔傲”;既說這個民族猶如磐石般頑固,又說“但是,他們又極易接受激烈的革新”;既說“這是一個性格溫順的民族”,又說“他們從不輕易服從上級的控制”;既說“他們忠誠、寬容”,又宣稱“他們心存叛逆,容易滿腹積怨”;既說他們生性勇敢,又講述他們如何怯懦;既說他們言行會完全考慮別人的看法,關愛自己的面子,同時去講他們是怎樣真誠地善良地傾慕西方文化,又渲染他們如何走保守主義路線?! ⊙芯糠侨毡镜拿褡鍟r,觀察家也不會既在一本書講這個民族是如何提倡真善美,如何對演員和藝術家給予極高榮譽,如何醉心于栽菊種花,卻又另外寫一本書來加以補充,說這個民族是如何崇尚刀劍和武士的精神。然而,上述這些聽起來矛盾又雜亂無章的表述卻是有關日本的論著中最為明顯的縱橫交織的經緯。是的,這都是千真萬確。菊與刀,誰說不能共同組成一幅繪畫呢?日本人就是生性好斗又溫和沉默;嗜武而又愛美;倔強、自尊心強到自傲,而又彬彬有禮如謙謙君子;頑冥不化而又柔弱善變;善于服從而又不愿受人擺布;忠貞不渝而又常因一些特殊因素叛變;勇敢卻又怯弱;十分歡迎新的生活方式卻不容易改變自己的保守;他們十分介意別人對自己行為的評價,但如果別人對自己的劣跡毫無所知,自己也會被罪惡感所征服。他們的軍隊受到了最徹底的訓練,卻又不失反抗性。  了解日本既然現在已經成了美國的當務之急,那我們就不能再對這些矛盾以及與此相關的其他矛盾置之不理了。驚人的事實一件接著一件地出現在我們面前,日本人下一步又將會采取什么行動?能否在不進攻日本本土的基礎上就讓日本投降?我們是否應該直接去轟炸皇宮?在日軍俘虜的身上可以期望得到些什么?在對日本軍隊及日本本土進行相關宣傳時,我們究竟宣傳些什么才可以拯救美國人的生命,并且同時削弱日本人那種會頑抗到只剩下最后一個人的戰(zhàn)爭意志?  這些問題即使在日本國內也引起了相當大的爭議。如果有一天和平降臨,為了維持秩序,對日本人需要永遠實行軍事管制的政策嗎?我軍是否要在深山老林的要塞中與那些抵抗到底的日本瘋狂分子進行戰(zhàn)斗?在世界和平有可能到來的那一日之前,日本會不會也發(fā)生一次法國或俄國式的革命?如果會,又會是誰領導這次革命呢?或者,日本這個民族只有面對滅亡的命運?對這些問題肯定會是眾說紛紜的?! ?944年6月我奉命對日本進行研究,組織上對我的要求是盡量使用一個文化人類學家所能運用的一切研究手段,越早弄清日本民族的真實面目越好。那一年夏初,美國對日本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反攻行動,許多美國人都認為對日戰(zhàn)爭可能還得持續(xù)三年、十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而在日本,大眾甚至認為這場戰(zhàn)爭會持續(xù)為百年戰(zhàn)爭。在他們的眼里,美軍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他們也只是取得了局部勝利而已,而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距離日本本土還有幾千英里遠呢。日本官方的媒體在當時甚至根本不承認日本海軍的失敗,一向自詡為大日本帝國的日本的國民仍然堅定不移地相信他們才會是最后的勝利者。但是,1944年6月份以后,戰(zhàn)爭形勢開始發(fā)生急劇的變化。盟軍在歐洲開辟了第二戰(zhàn)場,兩年半以來,盟軍最高司令部一直將歐洲戰(zhàn)場放在軍事優(yōu)先考慮的地位,而當對德戰(zhàn)爭即將勝利的時候,這種策略當然就顯得沒有那么必要了。與此同時,在太平洋地區(qū)美軍部隊已經在塞班島登陸,這是一場不可忽視的預告日軍大敗的重要的戰(zhàn)役。  此后的一段時間里,美軍與日軍短兵相接、決一死戰(zhàn)的狀況更是日益頻繁。這從以往在新幾內亞、瓜達爾卡納爾、緬甸、阿圖、塔拉瓦(Tarawa)、比亞克(Biak)等戰(zhàn)場上與日軍展開的戰(zhàn)役中,我們就應該清楚地知道,我們所面對的不是一般的敵人。在這種情況下,1944年6月,盡快了解日本民族的性格特征已經是當務之急。我們不僅僅是要關心日本軍事、外交等方面的事情,還要關心它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大政方針政策的方向以及對后方普通百姓生活產生的影響以及他們的輿論傾向。想要深刻了解,我們就得每一個細節(jié)都不能放過。面對著正在全力以赴地進行戰(zhàn)爭的日本,我們不僅僅需要了解東京當局的目的和動機,還需要了解日本漫長的歷史以及它的政治、軍事,乃至經濟實力;我們更要了解日本政府對本國國民的期望值,必須深入地了解日本人的思維和情感習慣,以及在這種習慣下所形成的處事模式;我們也必須弄清這些行動、想法背后究竟有哪些因素在制約著他們。想要了解這些,我們必須撇開一些先入為主的主觀觀念,不要設想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人會怎么做。我們必須設身處地,盡量從事件中超脫出來,因為美國人在一定情況下會做的事情,并不等于日本在同等條件下也會這么做?! ∫虼耍业墓ぷ魅蝿帐瞧D巨而漫長的?,F在的局面是美日兩國正在打仗,在這種情況下很難做到冷靜地評價對方,往往是在戰(zhàn)爭中詛咒和痛罵敵軍,所以想要真正了解敵人并不是那么容易,而這也正是我進行研究的目的。重申一下,核心問題是日本將會如何行動,而不是我們處在同等境地會如何行動。因而,在研究中我必須明確一點,那就是告訴自己必須把日軍在戰(zhàn)爭中的一切行動都看做有價值的資料來加以分析和利用,即“正值”,而不是將其作為“負值”,也就是不利條件來變相地看待。因此,對日本發(fā)動戰(zhàn)爭這個事情本身,應該把它當做一個文化問題的取向來歸類研究,而不是當做一個嚴肅的軍事問題來看待。就像在和平時期一樣,日本人在戰(zhàn)時的行為也會深深地打上日本人的烙印,充分體現著他們的特點,這正是了解他們的好時機?! ∧敲?,日本人在戰(zhàn)爭中的態(tài)度,反映了他們哪些特殊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維習慣呢?看看日本的將領都在做些什么吧!在日本的一家大型日報《每日新聞》上,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如果害怕數字就不會開戰(zhàn)。這次戰(zhàn)爭沒有為他們增加多少資源。而我們有!”“是的,物質是必要的,但物質不可能千年不變。只有精神才能代表一切!”在這期間報紙上不斷地出現這樣的字眼。日本人取得了勝利的時候,日本的政治家、大本營以及軍人們都仍舊是在反復強調說:“這次戰(zhàn)爭并不是軍備的較量,而是日本人對意志力的信仰與美國人對物質的信仰的交戰(zhàn)?!倍诿儡娙〉霉?jié)節(jié)勝利的時候,他們就會反復念叨:“在這場較量中,物質力量注定失敗?!?0世紀30年代,前陸軍大臣、狂熱的軍國主義者荒木大將在《告日本國民書》的宣傳小冊子中寫道:日本的“真心使命”在于“弘揚皇道于四海,力量懸殊實不足憂,吾皇國民于物質何懼”!  總之,他們鼓舞士氣、消除疑慮、激發(fā)潛能——所有這些究竟都顯示了在戰(zhàn)爭中他們把什么視為最核心的資源,我必須一絲不茍地研究戰(zhàn)爭中的各個細節(jié),只有這樣才能逐步了解日本人?! 〉?,當前美國和日本正在交戰(zhàn),無論怎樣努力,這一事實終究難免對我的研究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因為這就意味著我沒有實地調查的機會,而這種調查往往是文化人類學者最有說服力的研究手段。因為當前的局勢我無法到日本去,更沒有辦法居住在日本人的家庭中去親自觀察他們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生活細節(jié),并對哪些是關鍵性的因素哪些不是關鍵性的因素作出區(qū)分。同樣,對他們在遇到問題時進行決策的復雜過程,我也同樣無緣目睹。也更是無法觀察他們是如何教育下一代的。在此之前,一部最有參考價值的書就是人類學家約翰?恩布里在實地研究日本鄉(xiāng)村之后所著的《須惠村》。但是在1944年我們所遇到的許多關于日本的問題,這本書卻無法幫助我們解決?! ∷?,可以說我現在的任務困難重重。但是我還是相信,我們作為文化人類學家,還是完全可以利用一些合理的研究方法與技巧,至少可以通過與被研究的民眾進行面對面接觸這一文化人類學家最為信賴的方法來進行我的工作。在美國就有一些日本人是在日本長大的,而我自然就可以了解他們的自身經歷,進而了解他們是如何進行判斷的。說實話,這種方法可以極大地彌補我知識中的眾多不足(通常說,這是一種可取的研究方法,但是若要以在美國長大的日本人“二世”為研究對象,那結果就南轅北轍了。有動物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教會一只叫“科克”的猩猩通過手語和自己交談,希望它可以告訴自己更多猩猩世界的秘密,但是實驗的結果很令人沮喪。原因何在呢?那就是,如果讓科克把一堆動物照片分類,它總是在排除一個問題后才能很正確地分好——那即是科克總是會把自己的照片和科學家們分在一起——原因就在于科克從來就不認為自己是一只猩猩)。  我想,這些知識對每一個想了解其他文化的人類學家都是最基本的。相比較當時那些從事日本研究的其他社會學家通過訪問圖書館,分析歷史事件或統(tǒng)計資料,并從日本人的書面乃至口頭宣傳資料中尋求答案的方法,我確信,他們所追尋的一些問題的答案,事實上是深深隱藏在日本文化的規(guī)則以及價值之中的。因此,如果我們不對真正生活在那種文化中的人進行設身處地的研究,就很難有真正的答案?! ∪欢?,我這么說并不意味著我就不會去查閱資料,或者不向那些曾經在日本生活過的西方人請教。事實上是這兩種方法的并用使我收獲到了更多,不得不說,參考許多與日本相關的資料以及文獻再加之傾聽一下曾在日本居住過的日本專家的意見,這些都使我的研究工作具備了相當的優(yōu)勢。而對于那些研究亞馬孫河發(fā)源地或者新幾內亞高原等地的人類學家而言,就沒有這個優(yōu)勢,因為這些民族基本上可以說是沒有文字的,而如果一旦不能使用文字,那么這些部落就無法通過語言來表現自我。同時,西方人士對這些地域的評述也很少,就算有,大都也是蜻蜓點水而已,沒有人真正清楚這些民族的歷史。這就意味著,對那些進行實地調查的學者們而言,他們必須在沒有任何先行學者幫助,沒有任何肩膀可以踩的基礎上爭取看得更多更遠,以此來探究這些民族的經濟生活方式、社會階層狀況以及宗教生活中最重要的內容?! 《业膬?yōu)勢在于,在對日本的研究過程中,有許多學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利用。即使是在古舊的文獻當中,也可以找到許多對現實生活細節(jié)詳盡的描述,西方學者生動而詳細地記錄了他們的經歷,日本人也自己撰寫了不少展示自身不尋常的書。相對于其他東方民族的含蓄而言,日本人則有著很強烈的自我描述的意愿,而且他們的描述事無巨細,小到生活瑣事,大到他們宏偉的全球擴張計劃,從這一方面而言,他們的坦率程度已經是非常令人驚訝的。當然,也像其他任何一個民族一樣,日本人對自己進行描述時,也經常會自動忽略一些關鍵性的內容,因此他們并沒做到全面描述,這種疏忽就有可能是由于他們太熟悉這些東西了,就如同呼吸離不開空氣,熟悉到他們對此已經視而不見了。就拿美國人來說,美國人在描寫美國時也是一樣。不過盡管如此,日本人相對而言,仍然是比較喜歡自我展示的。  每當我閱讀這類對我的研究有幫助的文獻時,都會像達爾文在最后完成物種起源理論時所說的、所做的那樣,將自己的注意力多數都集中在那些沒有辦法理解的事情上。為了弄懂國會演說中那些犬牙交錯的意見,事先我該作何了解?給我們的感覺就是似乎越是微不足道的行動他們越是那樣大加指責,而看似罪大惡極的行為卻可以心平氣和地默認(就像日本對南京大屠殺的態(tài)度,只是糾纏于“當時到底死了多少人”,卻對在這個殘忍的過程中日軍令人發(fā)指的暴行視而不見)。那么,隱藏在這種我們難以理解的態(tài)度背后的究竟是什么呢?閱讀資料的時候我不斷地向自己提出問題:“這樣的事情癥結究竟何在?”“為了更好地理解這種方式,我究竟應該掌握些什么呢?”  同樣,我也一樣去看那些在日本所創(chuàng)作與拍攝的電影,無論是宣傳性、歷史性抑或描寫東京與農村當代生活的,我都會去看。后來,我還同那些曾經在日本看過這些電影中某些作品的日本人一起重新溫習了這些影片。但是,無論看電影的時間地點如何轉換,日本人對這些電影中的男女英雄人物以及壞人的定位都完全是按照日本人固有的眼光來看待的,而這與我對這些人物的看法很多時候完全不同。這就是當我因為看不懂情節(jié)而茫然無措時,他們卻看得如行云流水般順暢,當我對電影的某些情節(jié)與動機感到匪夷所思時,他們卻能輕松自如地通過整部電影的結構加以理解的原因。就好比看小說,我們眼中看到的是同樣的文字,但是我們在字里行間得到的體會卻完全不一樣。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某些日本人在看到別的人很難理解和接受的情節(jié)時,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為日本人的習慣辯護,而為另一些憎恨日本人的人提供了抨擊的機會,每一個情節(jié)都是他們憎恨日本的理由。在這種情況下,我很難講清楚我到底是從哪一個陣營那兒學到了更多的東西。在這種動態(tài)的畫面中,他們生動形象地告訴了我日本人是如何安排他們的生活的,這種生活不僅僅包括他們所欣然接受的部分,還包括他們所深惡痛絕的部分?! ∽鳛橐粋€文化人類學家,如果他只是通過直接到他所要研究的文化的那一地域的人民中間去收集材料,去進行實地觀察,那么實際上他所能夠收獲的與在日本生活過的杰出的西方觀察家所作過的調查結果將是雷同的。如果一位文化人類學家的作為僅此而已,那他就不能再指望自己對原有的研究再添新的建樹了,因為在日本居留的外國人早已對日本人做過充分的研究。但是,如果一個文化人類學家由于其所受的特殊訓練而具有某種能力,他能夠在這觀察家和學者濟濟一堂的研究領域里樹起一面自己的旗幟,則是非常有意義的。菊與刀第一章任務——研究日本從人類學家所知道的亞洲和太平洋的許多文化中很容易發(fā)現,日本的社會結構和生活習慣有許多與太平洋島嶼上的原始部落都很相似。某些則與馬來西亞的相似,某些又與新幾內亞的相似,還有的會與波利尼西亞的類似。探究一下這些類似之處是否反映了古代的人口遷移和交往,倒不失為一件趣事。知道這些文化上的類似性對我來說還是頗有價值的,能從我所發(fā)現的異同之處找到理解日本人生活的線索,正是因為我曉得這些風俗習慣是怎樣在這些比較單純的文化中發(fā)揮作用的,而并不是因為他們有著某種歷史淵源。我也知道某些有關亞洲大陸上的國家例如泰國、緬甸和中國的情況,也因此我能夠把日本同其他一些屬于一種偉大文化傳統(tǒng)的國家進行比較。人類學家在對原始人類的研究過程中曾反復證明這種文化巨大的價值。通常來講兩個相鄰部落在正式的習俗方面也許會有90%的相似之處,但它可能已把這些習俗改造過了,以便適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和價值體系。在這個改變的過程中,常常被形勢所迫不得不放棄一些東西,而這些東西不管在整體中所占的比例多么微不足道,都會使該部落未來的發(fā)展進程轉向另一個獨特的方向,開辟一個新的存在。而對一個人類學家來說,最有益的事莫過于研究一個整體中大同的趨勢里存在的小異。  與此同時,人類學家還必須盡力使自己去適應自身文化與其他文化之間的差異(在這一點上美國人與中國人的看法比較相似,但是日本人卻不是這樣的想法,他們對多種文化共同生存的認識要更為消極。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就在于中國、美國都是傳統(tǒng)的多民族國家,在歷史的長河中早就習慣于多種文明的共處,而日本則自始至終都是單一民族的國家,因此他們缺乏這種經歷,所以難免對外來文明要么全面投降,要么則是將其消滅了)。想要更好地解決這一特殊問題,人類學家所必須要做的就是改進研究技巧。根據我們的經驗,我們都知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遇到某些相同的情況需要作出判斷以及決定時,他們的思考方式肯定會因部落和民族的不同而不同。在一些熱帶沙漠地區(qū)或者是北極鄉(xiāng)村,我們會發(fā)現一些以血緣責任或者金錢交換為基礎的部落習俗,這種情況即使最具想象力的人類學家往往也難以理解。因此人類學家必須要針對這樣的問題進行詳盡的研究和調查,在這種研究中,不僅要調查血緣關系和交換關系等細節(jié)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還要弄清這種習俗對部落行為的影響,以及每一代人是怎樣從小就受到這些習俗的制約,進而將這種祖宗上流傳下的傳統(tǒng)世代相傳下去的?! ∥覀冏鳛槿祟愇幕芯繉W家,就應該對這種不同文化間所存在的差異、制約乃至后果進行專業(yè)的探究,并將這種方法應用在研究日本的過程中。此時此刻,人們都意識到了美日兩國在文化上存在的根深蒂固的差異,甚至對日本還衍生了這樣一種說法,那就是我們認為凡是我們所做的事情,日本就一定不會接受,甚至會反其道而行之。而作為一個研究者是這樣寬松地對待這個問題,并且也簡單地認為這種差異已經達到如此之大,以至于根本無法了解這個民族,那將是一件極為危險的事情。人類學家已經能夠根據自己的經驗以及職業(yè)道德約束下的深刻認識充分理解到,即使這兩個民族之間存在最特別的差異,那也不會成為對這種文化理解的障礙。想成為一名杰出的、成功的人類學家,那就需要有一種超乎尋常的本領,那就是,人類學家與其他社會科學家相比較,應該更善于把差異作為一種有價值的資料為己所用,而不是當做不利條件來避之不及。一般來講,制度和民族之間的差異越是離奇,就應該越是容易引起人類學者的關注。而在研究當中,則沒有這么簡單,我們不應只注意少數幾個特別挑選出來的明顯事實,而是應該進行全面的調查分析,對我們所研究的部落種族的生活當中的任何細節(jié),都不能視為理所當然而漠然視之。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受過文化比較方面的任何訓練,那么在研究西方國家或者任何國家時,他往往會忽略掉許多整體行為,并且會將很多事情視為理所當然,對最正常不過的行為,例如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的細小習慣以及人們對熟悉事物的趨于一致的觀點不進行研究。這樣的研究人員不明白,正是這些習慣和普遍被接受的說法深刻地滲透著該民族的整體特性,并且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這個民族的未來,其作用已經遠遠超過了那些外交官所簽訂的各種條約?! ∫虼?,想要深刻地研究一種文化,人類學家必須開發(fā)善于研究日常瑣事的技術,因為也許在被研究的部落中看起來絕對平凡無奇的事情,就會與研究者本國的習俗截然不同。如果我們想要真正理解某一部落中最惡毒的一面,最膽怯的一面,或是了解他們在某些特定或是突發(fā)事情上如何應對、如何感受,我們會發(fā)現想要得到這個答案就必須得認真觀察,認真對待細節(jié)。而這一點正是人們在研究文明民族時常常忽略的一點。人類學家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些細節(jié)問題是至關重要的,并且每一個職業(yè)工作者都要懂得如何去挖掘?! 〔豢煞裾J,說了這么多,這種方法在研究日本文化上也同樣適用。想要更好地了解一個民族,只有對這個民族中最普通的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瑣事進行高度關注,才能充分理解人類學家所提出的“不論是最原始的部落還是最先進的民族,個人都是從日常生活當中進行行為的學習”這個前提的重大意義。不論一個人群的行為或觀點是如何怪異,他們的感覺和思維方式都能在其經歷中找到答案。同理,越是對日本人的某種行為迷惑不解,就越應該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多加以留心,他們的行為也一定是由某些最普通的事件造成的。而通常情況下,越能深入研究日本人的生活小事,我的研究就會顯得越有價值。任何一個人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學習和提高的。  我作為一個文化人類學家,堅定不移地奉行這樣的原則:即使最孤立的細小行為,彼此之間也會有某些系統(tǒng)性的聯系。數以百計的單項行為如何構成一個總體模式對我來講是不容忽視的。研究者若想弄清促成日本生活方式原因的那些觀點,那么他的工作要艱巨得多?! ∶绹丝梢杂猛镀狈绞秸{查民意,但他們能夠順利地這樣做,有一個十分明顯卻很少有人注意到的前提條件,那就是他們早已熟悉這種表決方式并且認為它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其實輿論調查的結果也只不過是再增加一些我們已知的事情而已。就如同我們對選舉要研究贊成票、反對票各占多少比例一樣,我們對一個民族在生活中所形成的基本觀點以及他們所贊同的解決方式,也能夠仔細、詳盡地進行研究。日本則正是這樣的國家,它的基本觀念對我們來講十分有分析的價值。在這個過程中我確實發(fā)現,一旦我們弄清楚了西方人的觀念與他們的人生觀不相符合,掌握了一些他們所使用的符號和范疇,那么在西方人眼中經??吹降娜毡救诵袨橹械脑S多矛盾就不再是矛盾了。我開始明白,為什么有的時候在我們看來是一些急劇變化的行為,而在日本人眼中卻是完整體系的組成部分。對這個怪異現象,我能夠說明原因了。在和日本人一起工作的日子中我發(fā)現,他們最初用的那些在我們看來奇特的詞句和怪異的概念,突然有了重大含義,并充滿了長年積蓄的感情。而這,同西方人所了解的罪惡觀、道德觀有著巨大的差異。并且,他們的這種體系是獨特的,既不是儒教的,也不是佛教的,而是純粹的日本式的——包括無法抹殺的日本的長處和缺點。第二章戰(zhàn)爭中的日本人第二章戰(zhàn)爭中的日本人  一個民族的文化會滲透到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即使在戰(zhàn)爭中也不例外?! ≡谌毡救说挠^念中,在戰(zhàn)爭里救助受難者是完全不必要的行為。甚至在撤退的時候軍醫(yī)會把傷病員全部槍殺,或者讓他們用手榴彈自殺。這種殘忍的行為在我們看來,簡直就是不可理喻的,日本人對其同胞可以說是犯了嚴重的虐待罪。  其實每一種文化都有一套自己對戰(zhàn)爭的獨特看法,雖然不同文化間對戰(zhàn)爭的看法都存在差異,但是它們其中總還是有一些在西方國家或者大多數國家看來是相同的。例如,每當吹起號角的時候就意味著到了全民總動員時,而一旦當局部戰(zhàn)役出現失敗之后就往往要去鼓舞士兵的士氣,而一旦戰(zhàn)死和傷亡人數達到了一定比例的時候就不能再盲目堅持下去而是考慮投降,一些文化同源的國家相互作戰(zhàn)的時候,在對待戰(zhàn)俘問題上應該共同遵循著哪些公認的行為規(guī)則,等等?! 《鴱膽?zhàn)爭中的諸多表現可以看出,顯然西方人同日本人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雙方最主要的不同體現在日本人的平常人生觀以及他們對一個人生來就應當承擔怎樣的責任的看法與西方人差別很大。通常在系統(tǒng)地研究日本人的文化與行為時,我們都不必過多去考慮他們關于戰(zhàn)爭的觀點與傳統(tǒng)上西方的戰(zhàn)爭觀點之間的差異,盡管這其中的某些差別可能會映射出日本人的性格特點,而這個特點或許正是我們所不了解的。同理,我們通常也不需要特別考慮這種差別在軍事層面上是否非常重要?! ≡谠u判戰(zhàn)爭正義性的標準上,可以說日本人與美國人是完全不一樣的,對國際形勢的判斷也與美國人有著很大的差異。美國把世界大戰(zhàn)歸因于軸心國的侵略,會認為是日本、意大利、德國這三個國家的非法入侵破壞了國際和平。在美國的觀念里,當軸心國占領了滿洲國滿洲國,即偽滿洲國,它不是一個國家,而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者利用廢帝愛新覺羅?溥儀在東北建立的一個傀儡政權。通過這個傀儡政權,日本在中國東北實行了14年的殖民統(tǒng)治。當時的中國政府不承認這個傀儡政權,國聯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也不承認它是一個國家,認為中國東北地區(qū)仍然是中國的一部分。作者將這個傀儡政權視同埃塞俄比亞、波蘭一樣,認為它是一個國家,這是錯誤的。、埃塞俄比亞以及波蘭時,他們這種行為實際上就是在推行一種罪惡政策,一種壓迫弱小民族的罪惡政策,他們踐踏了“讓自己生存也讓別人生存”的這種被世界公認的國際準則,至少也是侵犯了“門戶開放”的原則。但是當事人日本對戰(zhàn)爭、對自己的行為的看法卻是截然不同的,在他們眼中,只要這個世界上各國都擁有絕對的主權,那么整個國際社會就會處于一種無政府混亂狀態(tài)之中。因而,必須有人為這個混亂的世界建立一種等級秩序而斗爭,而這個歷史使命就只能由日本來完成。這是因為只有日本才是唯一真正實行自上而下等級制的國家,也只有它才最了解“每人都必須要擺正自己位置”的必要性?! ∪毡镜膰鴥纫呀浧蕉伺褋y,實現了統(tǒng)一與和平,建立了鋼鐵、電力、公路等眾多基礎產業(yè)設施,日本官方數字顯示,日本995%的青少年都可以接受完善的義務教育。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人認為自己有義務幫落后的友鄰之邦——中國一把了。并且,“大東亞”各國又是同屬一個人種,故而日本首先的任務就是把美國從這一地區(qū)趕出去,然后再回過頭來收拾英國、俄國,讓他們“滾回屬于他們的地方去”。簡而言之,就是各國都是國際等級結構中的一環(huán),環(huán)環(huán)相扣才能夠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在下一章中,我們將會對這種等級思想在日本文化中所具備的深層次的含義進行一下論述,當然這種等級思想毫無疑問是符合日本人口味的。但是,那些被日本占領的國家又怎么會也這么認為呢,這就可以說是日本最大的不幸了。就在大戰(zhàn)結束,日本戰(zhàn)敗后,日本也仍然堅持認為從道德角度講任何人都是不應該排斥“大東亞共榮圈”理想的?! ×硗猓呐率侨毡緫?zhàn)俘,即使是最不合格的士兵,也很少有指責日本政府一心所勾勒的有關大陸和西南太平洋地區(qū)的戰(zhàn)略構想的現象。這是很顯而易見的,在今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內,日本都將毫不例外地繼承這種幾乎就像本能一樣與生俱來的“大東亞共榮圈”思想,而在這其中,最重要的莫過于對等級制思想的信仰和崇拜。而對崇尚平等的美國人來說,這些思想簡直就是莫名其妙,不可理喻。但是從客觀上看,我們是必須要了解等級制對日本意味著什么,它在凝聚日本民族時又起了哪些積極作用的,這樣我們才能不帶有自己的感情色彩,真正地去了解一個國家。  說了這么多,其實我們就能推理出,支撐日本取得勝利的基礎與美國一直以來所想象的方向是完全不同的。日本叫嚷著日本必勝,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在宣揚精神戰(zhàn)勝物質的必然性。他們說,美國的確是個大國,軍事實力也不可否認的優(yōu)越,但這又算得了什么呢?這些早就在我們認知的領域之中,根本不用小題大做地放在心上。這點人們從一份發(fā)行量頗大的報紙上就可以看出這種傾向?!睹咳招侣劇飞辖洺穷愃七@樣的句子:“如果我們害怕數字,我們就不會選擇開戰(zhàn),敵人的豐富資源并不是這次戰(zhàn)爭導致的。”即使日本打了勝仗,日本的相關的政治家、高級統(tǒng)帥以及軍人們都會反復強調說:“這次勝利的戰(zhàn)爭并不是不同等級的軍備的較量,而是日本人崇尚的精神力量與美國人崇尚的物質力量這兩種觀念的較量。”  而相反,在美軍打了勝仗的時候,他們還是反復地說:“在這樣一場較量中,物質力量是注定早晚要失敗的?!痹诎l(fā)生塞班、硫磺島戰(zhàn)役的潰敗時,這一信條頓時又毫無疑問成了很自然的托詞,但這也并不是絕對的為失敗而準備的借口。不能否認的是在日軍炫耀勝利的那一段時間里,這個信條也確實一直起著鼓舞士氣的作用。甚至早在偷襲珍珠港以前,它就已經是一個路人皆知的口號了。而早在20世紀30年代,前陸軍大臣、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荒木大將就在《告日本國民書》的宣傳小冊子中毫不掩飾地寫道:“要在全世界都宣揚武士道精神,力量不足不是問題,我們日本人難道還怕那些純物質的東西嗎?”這就是日本的“天定使命”?! ‘斎?,既然是戰(zhàn)爭,軍事實力就一定會是每個國家都要考慮的問題,日本其實也不例外。這就表現在,在整個20世紀30年代,日本國民收入用于軍備的比例上升是非常快的。就在偷襲珍珠港那年,日本的國民收入將近一半都被用在陸海軍的軍備上,而民用的財政支出則僅僅占用政府總支出額的17%。但是,即使是這種情況,大艦巨炮,也只不過是永世長存的“日本精神”的外在表現罷了,就像武士的佩刀,也只是象征它的內在道德品質的代表物?! ∵@并不是虛言,在戰(zhàn)時的日本人可以說是把這套精神信仰發(fā)揮到了極致。在他們的戰(zhàn)術手冊中有著這樣一句口號:“以吾等之訓練對敵軍數量上之優(yōu)勢,以吾等之血肉對抗敵軍之鋼鐵。”這是自古傳下來的口號,也并不是為某一次戰(zhàn)爭所特意制定的。在他們的軍隊手冊的第一頁上就用粗體字印著“必讀必勝”四個字。如果能理解他們的這種思想,也就能理解他們的飛行員為什么會以自殺方式來撞擊我們的軍艦了。即使是在民間,日本當權者也同樣推行精神優(yōu)于物質條件這一信條。比如,老百姓不是經常要在工廠里干了12小時活之后還要再被夜間的空襲搞得筋疲力盡嗎?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說“身體越累,精神就會越昂揚”,“越是疲倦,就往往越能鍛煉人”。這就有點像中國的“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之說一樣,只不過表面上聽起來相同,內涵卻是相差甚遠?! ≡儆?,大冬天的老百姓躲在防空洞不是會很冷嗎?大日本體育會就在廣播中命令大家一起去做御寒體操,用他們的說辭就是這一體操不僅能代替取暖設備和被褥,還可以去彌補一般老百姓的營養(yǎng)短缺。當然,想必會有很多人認為,在食品缺少的時候做體操簡直就是笑話,但是他們的想法是,食物越是不足,我們就越是要用其他方法或其他的途徑來增強我們的體力。也就是說,用額外消耗體力的方法來增強體力。  同樣,戰(zhàn)爭中日本的廣播也更為極端,甚至有說在戰(zhàn)斗中精神可以戰(zhàn)勝死亡這種狀況。有一家廣播電臺就曾播過一個英雄飛行員戰(zhàn)勝死亡的神話:  在一次空戰(zhàn)結束后,日本的飛機以小組隊的方式返回。一個大尉就在最先回來的一批之中。當他從自己的飛機上下來后,就用雙筒望遠鏡凝視著天空,等待著部下的陸續(xù)返回,他一架一架地數著,十分鎮(zhèn)定,但臉色極其蒼白。直到看到最后一架飛機返回,他寫完報告之后就向司令部走去,在那里,他向長官精練地作了匯報。然而,匯報尾音剛落,他就倒在地上。在場的軍官們就急忙跑上前去幫忙檢查,卻發(fā)現,他已經死了!經過檢查,看到了令人震驚的一幕,胸口被擊中,受了致命傷,他的軀體在倒地時就已經冰涼。按常理分析,一個剛剛斷氣的人,身體是不可能冰冷的。而這位大尉的身體涼得像冰塊一樣,就說明他肯定早就死了,那么,事實上,是他的精神支撐著他作了這次匯報。由此可以看出,是強烈的責任感讓死者創(chuàng)造了這樣的生命奇跡?! ‘斎唬恳粋€美國人都肯定會覺得這個故事純屬編造,而且編造得太荒誕離譜。然而,所有受過教育的日本人都不會覺得這個廣播很好笑。他們也相信,日本的聽眾也肯定不會認為這只是一個荒誕無稽的故事。他們認為這個廣播很如實地說明,這位大尉的英雄事跡是“一個奇跡般的事實”。靈魂也是可以訓練的。為什么就不能有奇跡呢?簡言之,這位大尉顯然就是一位已經自我修煉到家的高手。在他們的眼中,“崇高的精神可以永恒”,那就很簡單地可以解釋這種現象,就是這種精神在這位責任感極強的大尉身上停留幾個小時支撐他完成任務。日本人深信,通過特殊的修煉,一個人的精神可以達到最高境界。而顯然,那個大尉就已通過訓練達到了這種最高境界?! ∽鳛槊绹?,我們任何一個人都完全可以對日本人的這一系列極端的行為不屑一顧,認為這只是一群沒有進化完全的人的可笑借口,或者就只是被欺騙者的幼稚的自我安慰的幻想而已。但是,如果你真的就是抱著這種心理,那么不論在戰(zhàn)爭時期還是在和平時期,我們都很難在與日本人打交道時游刃有余。通過大規(guī)模的宣揚以及特殊的訓練,一些禁忌和對某些事物的排斥在日本人心里已經根深蒂固了。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得深刻地認識到這些信條絕對不是簡單的某些怪癖。只有我們深深了解這些之后,我們才能理解為什么日本人在戰(zhàn)敗時會說“光有精神是不夠的”,才能理解為什么日本人可以接受“在戰(zhàn)爭中企圖用‘竹槍’來守住陣地實在是一種幻想”這種觀點。但是更為重要的是,當我們聽到日本人所說的“光有精神是不夠的”這種論斷時,我們就可以知道這是通過在戰(zhàn)場上的生死搏殺、通過在工廠中與美國人進行精神較量后得出的結論。就像戰(zhàn)敗后日本人所說的那樣:在戰(zhàn)爭中,他們“完全都是在按照主觀感覺行事的”。對日本人在戰(zhàn)爭期間森嚴的等級制、精神力量高于一切的信仰以及對其他諸多事情的看法都為我們這一類研究者進行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他們總是在不斷地宣揚安全、士氣這一類問題只不過是為了預警而事先準備問題。不論是遭遇城市的空襲也好,潰敗也好,失守也好,政府總是會對日本老百姓說:這些是我們早就預料到的事情,大家不必有任何擔心。不管在什么時候,收音機總是在播著冗長的文字,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日本國民繼續(xù)堅信,他們一直都居住在一個什么都被預計到了的世界之中。就連日本戰(zhàn)俘,就連那些希望日本在這場無休止的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的人也認為,到什么時候轟炸都不可能完全將日本本土摧毀,“因為他們事先早就作足了準備”。當美軍開始展開轟炸日本大型城市的行動時,日本飛機制造業(yè)協(xié)會副會長就在電臺中發(fā)表了這樣的講話:“現在,敵機終于飛到了我們的上空。但是,他們一定會大失所望,因為我們飛機制造業(yè)的全體成員早就預料到了此事,并為此已作了充分的準備,所以,我們沒有什么可擔憂的?!边@就是日本人的行事作風,只有把事情假想成“一切都在我們的預料與掌控當中,我們已經做了萬無一失的準備”,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人才能順利地將大肆宣揚一切都在他們預料之中進行到底。這樣,就表示沒有任何人可以把事情強加給他們。他們會在任何時候強調“我們不是在被動挨打,敵人是被我們吸引過來的”?! θ毡救藖碇v,他們會說:“敵人啊,倘若你要進攻,那就來吧。”他們決不會說“事情終于無奈地發(fā)生了”,相反,他們會說:“我們歡迎它們的到來,我們一直在期待它們的到來。”日本海軍大臣就在國會演說中引用了1870年的武士西鄉(xiāng)隆盛的格言:“我們都有兩種機遇,一種是偶然撞到我們面前的,另一種則就是我們自己創(chuàng)造的。當困難來臨的時候,我們就必須自己去創(chuàng)造機會?!绷硗?,也有這樣的史實可以證明。相關電臺報道,當美軍突然入侵馬尼拉市中心時,日本的將軍就“微微一笑,詭異地說,敵人的行動正中我下懷……”而當美軍登陸后不久,馬尼拉市就陷落了。日本的說辭就是“馬尼拉的淪陷其實是山下將軍意料之中的事情,事態(tài)的這種發(fā)展與將軍之前的部署是一致的。山下將軍早已經計劃好的作戰(zhàn)目標正在一點一點實現”。簡而言之,就是馬尼拉的潰敗幫了山下將軍的大忙?! ≡谶@一點上,美國也走極端,但與日本人不同的是,美國人走向的是另一極端。在戰(zhàn)爭中,美國人經常強調自己是被動的,因此也就是無辜的。美國人會說,之所以要全力以赴地對抗是因為它是別人強加給我們的。試圖通過這種方式穩(wěn)定美國大眾情緒的發(fā)言人,在談及任何一場戰(zhàn)爭,諸如珍珠港、巴丹半島的潰敗時,美國絕不會說:“這都是我們在計劃中早就考慮到的?!狈粗?,我們的官員總是會說:“這是敵人對我們的突然襲擊,我們才必須要以牙還牙,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币虼嗣绹耸前炎约旱娜可钫{節(jié)到應付挑戰(zhàn)上,隨時準備應戰(zhàn)。而日本人的信念則是將萬事建立在預先有安排的生活方式上,在他們看來沒有什么比發(fā)生未曾料到的事情更加危險?! 〕酥?,另一個主題也可以充分顯示日本人的思維方式。他們經常會說“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注視著我們”,所以,他們就必須充分發(fā)揚日本精神。當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登陸的時候,日軍下達的命令是,他們現在已經處在了“全世界”的注視之下,因此他們必須表現出男兒本色。日本海軍官兵一直有一條訓令,即使在被逼無奈棄艦的情況下,也必須保持最完美的身形,以最優(yōu)雅的姿態(tài)轉移到救生艇上,否則“就會遭全世界的恥笑,美國人會把你們這一刻的所有丑態(tài)都拍成電影,拿到紐約去放映”。在日本人心中,這關系到他們在全世界的形象。這一個觀念,在日本文化中也占有非常牢固的地位?! ≡谌毡救撕茈y被理解的思維方式中,最著名的一個問題就是他們天皇的態(tài)度。天皇在日本對其臣民究竟有多大的控制力?相關的美國權威人士指出,在日本處于封建時代的漫長的七百余年中,天皇其實一直就是有名無實的角色而已。每一個人所恪守盡忠的對象是他們直接的主君——“大名”,以及大名之上的直接軍事首腦——將軍,而對天皇的忠誠則是無關緊要的。對平平常常的老百姓來說,天皇幾乎是沒有存在感的。一些美國學者曾說過,那些反復強調天皇權威的日本評論家太夸大其詞了,他們只能通過虛張聲勢來掩飾他們論點的脆弱。因此,他們認為美國是沒有理由對天皇彬彬有禮的,相反,我們要對這種邪惡的元首觀念施以猛烈的攻擊才對。天皇是日本神道的核心,如果我們能夠對天皇這個神圣的權威發(fā)起挑戰(zhàn),并且消滅這種愚蠢的迷信,那么,我們重新塑造日本社會結構的成功就指日可待?! ‘斎灰灿衅渌S多美國人對此提出相反的觀念。他們認為,沒有什么能比用言辭侮辱天皇更能刺痛日本人令他們士氣激昂了,他們堅決不相信日本人會把攻擊天皇看做攻擊他們的軍國主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他們曾親眼看到,日本“要民主”的口號喊得相當響亮,軍國主義名聲可以說很臭,以至于軍人外出到東京市區(qū)的時候都要換上便裝來減少麻煩。但就算是處在那些年代,日本大眾對天皇的崇敬照舊很狂熱。這些曾居住在日本的人說,日本人對天皇的崇拜,實際上與“希特勒萬歲”是大不一樣的?! ∪哲姺數淖C詞也同樣可以印證上述觀點。日軍俘虜是沒有保密意識的,這種情況當然與日本的不投降主義大為相關。這些士兵除了極少的那一小部分以外,幾乎都是在受傷或者失去知覺后無力抵抗才被俘的。他們的說法相對來說就比較誠實可靠,有相當的代表性。那些在戰(zhàn)爭中頑強抵抗到底的日本俘虜,在這個時候就會把他們的極端軍國主義同天皇聯系起來。會認為自己是在“奉天皇的意志行事”,是為了“讓天皇的意愿得以實現”,并愿意“為天皇而獻身”。在他們的思想中:“發(fā)動戰(zhàn)爭就是天皇的旨意,作為臣民我們所能夠做的就只能是遵守?!比欢?,奇怪的是那些反對戰(zhàn)爭以及日本侵略計劃的人,也同樣會把他們的思想歸于天皇。因此,對所有人來說,天皇就代表了一切。討厭戰(zhàn)爭的人就說天皇是“愛好和平的使者”,他們還會說天皇“一直以來都是自由主義者,反對戰(zhàn)爭”,“是被東條英機所欺騙了才會如此”,“在發(fā)生滿洲里事件滿洲里事件,即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日本稱為“滿洲里事件”或“滿洲事變”。時,天皇就表示他是反對軍部的”,“戰(zhàn)爭是有心之人在未被天皇授權的情況下發(fā)動的。天皇討厭戰(zhàn)爭,因而也堅決不允許他的國民參戰(zhàn)。天皇不知道他的士兵們正在受著怎樣的虐待”。這些證詞與德國戰(zhàn)俘的就完全不同?! 〉聡鴳?zhàn)俘不論對將軍或最高司令部的背叛行為表示如何的不滿,他們都認為希特勒是挑起戰(zhàn)爭、發(fā)動戰(zhàn)爭最大的唆使者,這個觀點是不會改變的。而日本戰(zhàn)俘則明確表示,對皇室的忠誠與軍國主義的極端戰(zhàn)爭侵略政策是完全不相干的兩回事。天皇和日本是密不可分的?!皼]有天皇的日本就不能再被稱為日本”,“根本難以想象生活中要是沒有天皇,日本會是什么樣子。天皇是日本的象征,是宗教生活的中心,是超宗教的信仰對象”。即使日本慘敗,天皇也不會因此受到譴責。人們從不會覺得天皇應該對戰(zhàn)爭的勝敗負任何責任。“即使戰(zhàn)敗,也應該是由內閣和軍部領導人去承擔相應責任,天皇是沒有任何責任的”。“即使日本戰(zhàn)敗了,也絲毫不影響所有的日本國民繼續(xù)崇拜天皇”。  在美國人看來,任何人都免不了會受到別人的懷疑和批判,因而他們對日本國民對天皇的這種頂禮膜拜感到極度不可思議。但是事實上,雖然最后日本戰(zhàn)敗,但是這絲毫沒有影響日本國民對天皇的態(tài)度和看法。經驗豐富的審訊官都知道沒有在每份審訊筆記上都寫下“拒絕誹謗天皇”字樣的必要,因為任何時候都沒有一個戰(zhàn)俘愿意誹謗他們天皇,即使那些曾經和盟軍有過合作并幫助過盟軍的人也不例外。在所有戰(zhàn)俘的口供中,曾經只有三份在不同程度上表現出來一定的對天皇的反對意見。其中一份的說法是:“保留天皇其實是一個錯誤?!绷硪环莸囊庖妱t是:“天皇是一個意志太過薄弱的人,只是扮演一個傀儡角色罷了?!钡谌葜皇俏竦靥岬剑骸叭绻旎蕦⒒饰蛔尳o皇太子后廢除了君主制的話,那么日本的青年婦女就也可以像她們羨慕已久的美國婦女那樣得到解放了?!币虼耍攲㈩I們把“天皇恩賜”的香煙分賞給他們的部下時,當天皇在生日那天率領部下向東方高呼“萬歲”并三拜時,他們也正是利用了舉國上下對天皇的崇敬情感。當“部隊日日夜夜受到敵軍的轟炸時”,日本將領們就會帶領部下,早晚共同朗誦天皇親自在“詔書”中向軍人所頒賜的“圣旨”,“朗誦聲在樹林中久久回蕩”。軍國主義分子在極力利用人們對天皇的忠誠之情,他們號召所有官兵都要帶著對天皇的敬愛之情來“實現天皇的美好愿望”,“消除困擾天皇的因素”,并且要愿意“時刻為天皇而獻身”!  但是,不能否認的是,這種對天皇的尊崇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就像許多日本戰(zhàn)俘所說,“只要天皇下達命令,即使每個人的手中只有一根竹槍,我們也會毫不猶豫地投入戰(zhàn)斗。同樣,如果天皇下令停戰(zhàn),日本人也會馬上停止戰(zhàn)斗”?!叭绻旎式裉煜略t,日本明天就會放下手中的武器,停止斗爭,即使最彪勇好戰(zhàn)的滿洲關東軍也不會有例外”?!霸谌魏螘r候都只有天皇的詔書才能夠讓日本國民接受戰(zhàn)敗這一事實,并且可以為戰(zhàn)后家園的重建堅強地繼續(xù)生活下去”?! ∪毡救藢μ旎屎翢o保留的無比忠誠與對其他人和團隊無比的吹毛求疵,這兩種態(tài)度可謂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無論是在日本的期刊、報紙還是戰(zhàn)俘的供詞中,都會有不少對政府以及軍部領導人的不滿意見。戰(zhàn)俘們會公開指責那些位居前線的指揮官,尤其是那些不能夠與部下同生共死的人,那些自己撤離,讓士兵們自己抵抗到底的指揮官,日本戰(zhàn)俘更是深惡痛絕。這同其他國家也是一樣,戰(zhàn)俘們對有的軍官贊賞有加,而對另一些卻嚴厲譴責。這說明日本人并不缺乏辨別善惡是非的能力?! ∫粋€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1944年7月,一些報紙期刊的編輯、前國會的一些議員以及日本某些極權政黨頭目和皇家顧問聯盟的相關領導人在一起舉行座談會,東京的一家報紙就對此次事件進行了一次相關報道。其中就有一位發(fā)言者說:“我認為有很多辦法可以喚醒國民良知,但最重要的一種就是言論自由。這么長久以來,日本的國民都不能夠暢所欲言。因為他們總是害怕講了些什么后就會有嚴重的后果,會受到責怪。他們往往疑心很重,什么事情通常只是表面應付,做事缺乏一定的氣魄。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哪里還會有什么人民大眾的力量可談呢?”也還有人就這個問題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我?guī)缀趺刻焱砩隙紩妥约哼x區(qū)的選民進行座談,詢問他們對一些事情的意見,可他們總是唯唯諾諾不肯開口。當一個人連最基本的言論自由都沒有的時候,又怎么會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刺激人們發(fā)揮戰(zhàn)斗的意志呢?就是在這種所謂的治安維持法和戰(zhàn)時特別刑法下,日本國民的言行深深受限制。他們就像封建時代的老百姓一樣,膽小如鼠、唯唯諾諾。內在的戰(zhàn)斗力自然也不可能會發(fā)揮出來?!彼裕词乖趹?zhàn)時,日本人也照樣批評政府、軍部高級將領乃至他們的直接上司。所以說他們也并沒有盲目地接受一切等級制的規(guī)則?! 〉?,只有在對待天皇這個問題上是例外的,天皇永遠不會受到批判。但是直到近代,天皇才得以確立至高無上的地位,為什么他這么短時間內就會受到人們如此的尊重呢?究竟日本人性格中的什么因素使他們奉天皇如神明,只要天皇下令,日本人就會“揮舞竹槍”,堅持戰(zhàn)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同樣詔令一下,日本人就會老老實實地承認戰(zhàn)敗的事實,接受占領,或者撤出陣地呢?這種看似很滑稽的現象最終是會將我們的研究引入歧途,還是會指引我們尋找到真理?  這些日本人關于戰(zhàn)爭的看法不僅會影響日本國內基層人民的態(tài)度,而且會深刻影響前線軍人的思想傾向,所以一般的日本人都會反物質主義,對天皇也都是虔誠崇拜。而有些關于戰(zhàn)爭的看法更是會深深影響到日軍的戰(zhàn)斗風格,比如只要能夠取得勝利,就不需要考慮犧牲人數。  當美國政府把海軍勛章授給臺灣海峽危機的總指揮喬治?愛斯?麥肯因將軍時,日本媒體的宣傳方向可以說與美國的宣傳方向截然不同。日本人的報道是這樣寫的:“我國官方認為,喬治?愛斯?麥肯因將軍被授予勛章并不是因為他擊退了日軍,雖然尼米茲公報已經公布他擊退了日軍。而美國授予麥肯因勛章是因為他成功挽救了兩艘損壞的軍艦,我們也并不懷疑麥肯因將軍救了兩艘軍艦,令我們感到奇怪的地方在于:在美國,挽救兩艘軍艦居然就可以被授予勛章?!薄 Ρ姸嗟拿绹藖碚f,這種英勇的援助行為并不僅僅只是一種英雄主義的行為。但日本人理解的英勇卻極度排斥這種救援行動,他們甚至將美國人配備救生器具的行為看做一種“懦夫行為”。日本的各種媒體都在不斷談論這個話題,在他們的思想里,只有置生死于不顧的冒險精神才是最高尚的精神,而小心謹慎、提前預防是絲毫沒有價值的?! ∪毡救说倪@種指導思想在他們對待傷病員和瘧疾患者的身上可以說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認為,在戰(zhàn)爭狀況非常惡劣的情況下,要維持正常的戰(zhàn)斗力是一個很大的難題,而治療這些戰(zhàn)爭中的傷員根本就是在浪費資源。如果長時間持續(xù),補給上的困難就會致使本來就很艱難的醫(yī)療服務變成空談。但這種原因其實并不是事情的全部,在這種行為中,日本人對物質主義的蔑視發(fā)揮了強大的作用。日軍士兵往往自始以來就被灌輸這樣的思想:死亡本身就是一種精神上的勝利,我們對這樣的傷員進行治療實際上就是對他們英雄主義的干擾,這就好比要在轟炸機上配備安全設備一樣?! 〖词乖谌粘I钪校毡救艘膊粫衩绹四菢咏洺Hタ磧韧饪漆t(yī)生或者有自己的家庭醫(yī)生。美國人對一個人傷病的關注和憐憫程度要遠遠地超過對其他福利的關心。有關這一點的看法,即使是在和平時期,來美國進行旅游的歐洲人也常常談論到。而這種對弱者的關照對日本人來說很明顯是一件很陌生的事情。在戰(zhàn)爭中,日軍從來不會有一支訓練有素的醫(yī)療隊伍,能夠在紛飛的戰(zhàn)火中搬運傷員,并進行最及時的搶救,也沒有一個系統(tǒng)的醫(yī)療設施,例如前線救護所、后方野戰(zhàn)醫(yī)院以及在遠離前線的地方建立一些康復醫(yī)院等,至于醫(yī)療藥品的補給就更不用說了。在一些緊急的情況下,為了避免帶來麻煩,干脆就會直接把傷病員干掉。尤其是在菲律賓和新幾內亞,由于欠缺成熟的考慮,日軍往往會在傷病員還沒來得及被轉移的情況下,就不得不從還有臨時醫(yī)院的陣地上撤退,而在敵人即將占領這個陣地的時候,日軍醫(yī)院的負責人就會開始執(zhí)行所謂“撤退計劃”。其實這種計劃就是在臨走時將傷員全部殺掉,或是給傷病員留些手榴彈讓他們自殺用。  如果日本人可以連自己國家的傷員都當成垃圾一樣處理,那么想當然他們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去對待美軍戰(zhàn)俘(日軍在“二戰(zhàn)”中對戰(zhàn)俘的虐待程度令人發(fā)指,而在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巴丹死亡行軍。1942年4月9日,美軍在菲律賓最后的抵抗據點巴丹半島的守軍投降。日軍命令這78000名美菲軍戰(zhàn)俘在得不到任何水米供給的情況下步行到60多英里山路外的戰(zhàn)俘營,在這途中倒斃和被殺的戰(zhàn)俘高達15000人,到達戰(zhàn)俘營后又有26000人因為極度惡劣的條件而死亡。有一些報道對此作推測,這是日軍為了減少給養(yǎng)的消耗而有意為之)。依照我們的了解,日本人不僅對戰(zhàn)俘,就算是他們自己的同胞,也同樣施以暴行。前菲律賓上校軍醫(yī)哈羅魯得?格拉特里曾經在中國臺灣被監(jiān)禁了三年,他在講述自己的戰(zhàn)俘經歷時曾說:“美軍戰(zhàn)俘獲得的治療條件要比日軍好。在戰(zhàn)俘營中,盟軍的軍醫(yī)可以照顧彼此的戰(zhàn)俘,而日軍卻幾乎沒有一個軍醫(yī)。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給日軍看病的唯一的醫(yī)務人員就只是一個非專業(yè)的下士,到后來變成了一個中士,而這位中士自己每年最多也只能見到軍醫(yī)一兩次?!薄 ∵@聽起來雖然很殘酷,但是,日本的不投降主義要比這種不計傷亡的思想更為極端。任何一支西方的軍隊在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后,如果還是覺得自己根本沒有取得勝利的希望,那么就會選擇向敵軍投降,他們仍然會覺得自己是光榮的戰(zhàn)士。而且根據相關的國際協(xié)議的規(guī)定,他們的名字也會很快通報回自己的祖國,以便讓他們的家人能夠知道他們還活著。這種行為,無論是軍人還是平民,乃至于對這個家族而言,都不會有人感到羞恥。但是,對日本人來說,卻遠非如此。在他們的心中,榮譽與戰(zhàn)斗至死密切相關。如果已經身處絕境,日本的士兵就應當用最后一顆手榴彈自殺,或者赤手空拳地上演一場集體自殺性的攻擊,絕對不能做的就是投降。即使日本士兵由于受傷太重或者喪失意識而做了俘虜,那么他 “在日本也永無抬頭之日了”。他已經喪失了名譽,之前的他就已經“死”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英國“悉尼”號巡洋艦在重創(chuàng)德國 “艾姆登號”時曾向德國艦長發(fā)出勸降信,德國艦長也接受了勸降,同樣不卑不亢。然而,這種事情如加之于日軍身上則會毫無意義。在硫磺島一戰(zhàn)中,美軍曾經發(fā)給日軍戰(zhàn)車聯隊長西竹男爵騎士般的勸降書以敦促其投降,保留自己的有用之身,但雖然曾經深深受到西方影響,西竹在這一刻還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日本人的方式 ——在發(fā)動一場毫無意義的反擊后剖腹自殺。日本戰(zhàn)敗以后,做過戰(zhàn)俘的日本人在故鄉(xiāng)依然生活在這種陰影之下,比如曾經乘有去無回的袖珍潛水艇偷襲珍珠港被俘進而被稱做“日本第一個戰(zhàn)俘”的酒卷直男,戰(zhàn)后回到家鄉(xiāng),就曾經遭遇過非常尷尬的情形)?! ‘斎唬毡拒婈犞械拇_有一些這樣的規(guī)定(當然,也不算是正式命令,只是強調士兵都應該尊崇武士道精神的《戰(zhàn)陣訓》,而這其中就有告誡大家不能當俘虜的內容),因此雖然在前線沒有再對此進行特別的教育,但日軍還是都忠實地遵守著這條軍規(guī),以至于在北緬會戰(zhàn)(中國遠征軍反攻緬甸的戰(zhàn)斗)中,被俘者與戰(zhàn)死者的比例達到142∶17166,簡言之也就是1∶120。而這142名俘虜之所以被俘是因為他們當時都已負傷或昏迷,只有極少數是例外(不過,關于這場戰(zhàn)役俘虜少的原因,中國的報道里還有另一種說法,是說孫立人將軍曾命令部下去查證核實,去過中國的一律槍斃……)。而獨自一人或兩三人結伴“投降”的情況更幾乎不存在(雖然在沖繩等地,主動投降的日軍在逐漸增加,但不能忽視的是,這里面包含了很多沒有受過正規(guī)訓練的“娃娃兵”。而傳統(tǒng)的正規(guī)日軍最后還是多半會選擇戰(zhàn)斗到死或者自殺)。在西方國家里存在一個公認的原則,那就是如果陣亡者數量一旦達到了全軍兵力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就需要停止戰(zhàn)斗。投降者和陣亡者的比例大體上是4∶1。日軍在霍蘭迪亞(位于巴布亞新幾內亞。1944年4月,美軍攻占了霍蘭迪亞,這場戰(zhàn)役可以說是麥克阿瑟率領的美國陸軍在太平洋戰(zhàn)場上的第一個較為大型的勝仗,在這之前的勝仗例如瓜達爾卡納爾則是以美海軍陸戰(zhàn)隊為主、陸軍為輔的作戰(zhàn),麥克阿瑟對此一直耿耿于懷。不過在霍蘭迪亞之戰(zhàn)中日軍的失敗最主要是在后勤方面出現了問題,美軍對全靠精神支撐的日軍的評價是“好像他們只要有空氣、樹葉以及水就可以打仗似的”)有了第一次大規(guī)模投降,在這一次中,上述比例為1∶5,與在北緬的1∶120相比可以說是大有進步了?! ∷栽谌毡救搜壑校瑑H僅投降這一件事就足以讓那些美國戰(zhàn)俘名譽掃地。即使沒有受傷或者是嚴重患病,他們也都不能再被稱為“完整的人”了。許多美國戰(zhàn)俘都有過類似描述,在日本人的俘虜營里,大笑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因為這會刺激到看守。在日本人心中,做戰(zhàn)俘可以說是一輩子的奇恥大辱,而美國人居然不懂得這種羞辱,還可以笑得出來,這簡直就是莫名其妙并且讓人難以忍受。另外,日本看守們也必須要遵守一些美國戰(zhàn)俘必須服從的命令,這也是日本軍官的要求。例如,急行軍或是突然乘坐擁擠的船只轉移,對日本看守們來說都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浻泻芏嗤鈬硕既f分驚訝,為什么日本人在整個戰(zhàn)爭中都如此缺乏對人命的尊重?無論是對敵人還是對自己,都是如此。但是,如果你深刻地研究日本的民族性的話,你就會體會到,這本身其實就是日本人的一種生活方式。由于生活條件上的惡劣,日本自古以來就不推崇所謂的“好死不如賴活著”的文化,而一直崇尚能夠像燦爛櫻花一樣死去。正是因為如此,受過這種思想教育的日本兵,在生與死之間的選擇就會與大多數其他民族不太一樣。更為有趣的是中國國民黨的首領蔣介石并沒有在這方面意識到日本人獨特的民族性,有過在日本振武學校學習的經歷,使得軍人出身的蔣介石對這種敢于赴死的精神十分推崇,也正是因為如此,他當政后就有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口號。但遺憾的是國民黨軍人畢竟不是日本人,作為傳統(tǒng)的中國人,內心深處自然更推崇中庸之道,于是大量蔣介石發(fā)給部屬在無奈時用于自盡的“成功成仁”的短劍都成了別人的戰(zhàn)利品?! ×私鈨惹榈拿绹苏f,日本哨兵堅決禁止美國戰(zhàn)俘隱瞞自己的違章行為,而這其中最大的犯罪莫過于公開違抗命令。通常在戰(zhàn)俘們白天外出修路或上工廠做工時,按照規(guī)定是嚴禁從外邊把食物帶回來的,這個規(guī)定實際上并沒有什么約束力,只要把水果、蔬菜偷偷地包起來就可以帶回來。但是,這種行為一旦被發(fā)現,那就是犯了重罪,因為這就等于是在挑戰(zhàn)日本哨兵的權威,而且是公然向權威挑戰(zhàn)。在日軍中,即便僅僅是“頂嘴”的行為,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這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就是很令人討厭的,在軍隊中對此行為的懲罰就更為嚴重。戰(zhàn)俘營里的確曾發(fā)生過很多暴行和殘害,雖然我們可以客觀上把作為文化習慣導致的行為和虐待行為進行區(qū)分,但這并不表示我們就寬恕這樣的暴行?! ≡趹?zhàn)爭初期,日本人深信敵軍會虐待并且殺掉所有戰(zhàn)俘,這就更加堅定了他們絕不投降,以投降為恥的心理。曾經有一個謠言在日本廣為流傳,美軍曾把瓜達爾卡納爾戰(zhàn)役中被俘的日本士兵用坦克全部碾死。這樣的事情發(fā)生,是因為雖然有些日本士兵打算投降,但介于曾經的案例,我們懷疑他們很有可能是詐降,為了安全起見只好把他們全部槍殺。這種懷疑往往是合情合理的。對一個將死的日本士兵來講,他最大的驕傲就是能夠與敵人同歸于盡。被俘的狀態(tài)同他這種行為并不起沖突。就正如某日本戰(zhàn)俘所說,“既已決心赴死,更以茍活為恥”。因此,面對著這樣的一群敵人使我軍不得不加倍警惕,由此才導致了投降人數的減少?! ”环蓯u的這種思想在日本人的頭腦里已經根深蒂固,他們在戰(zhàn)爭中表現出的一系列的行為準則與美軍截然不同。而同樣,我們的行為在他們的眼中也同時是不可思議的。他們無比驚訝并且蔑視地說,居然還會有美軍戰(zhàn)俘要求把自己姓名告知本國政府以此讓自己的家屬親人知道自己還活著,這簡直太丟人了。對普通的日本士兵來說,美軍沒有跟他們的同胞一樣選擇決戰(zhàn)到死而是選擇投降,這讓他們覺得無

媒體關注與評論

著者的學識能力讓人稱奇。盡管她一次也沒有到過日本,卻搜集了這么多和如此重要的事實。雖然都是些一目了然的日常事情,可著者正是根據這些事實生動確切地描繪出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風貌。在此基礎上,還推導出關于日本文化最基本,而且最具決定意義的各種特征?!◢u武宜(日本著名評論家)(本書)從結戰(zhàn)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看法講起,講到明治維新,再分述日本的風俗習慣、道德觀念,一直講到怎樣“自我訓練”(修養(yǎng))和教育孩子學習傳統(tǒng)。全書夾敘夾議,貫串著作者的人類學文化類型論的觀點,一點也不枯燥?!覀兺瑬|方這位鄰國的關系是很不尋常的,難道我們不該多了解它一點嗎?——金克木(中國著名學者) 日本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公開的歷史反思、對戰(zhàn)爭罪行的反思可能不是很多,但是普通老百姓還是心知肚明的。日本的政治反思可能不是很多,但是文化反思很厲害?!毡救A裔藝術家 傅益瑤

編輯推薦

《菊與刀》編輯推薦:燦爛與殘忍的一線之隔。西方人眼中的“東方式”執(zhí)著。20世紀40年代美國研究日本的戰(zhàn)略情書。80年代全世界公認現代“日本學”開山之源。今天最經典學術暢銷書。《菊與刀》從誕生到今日,64年間,已經被翻譯為30種語言,銷售逾3000萬冊……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菊與刀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21條)

 
 

  •   《菊與刀》最初是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奉美國政府之命,為分析、研究日本社會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調查分析報告,旨在指導美國如何管制戰(zhàn)敗后的日本。1946年正式出版,1949年出版日文版,在美國、日本等引起強烈反響。金克木先生特別推薦此書,肯定了這位女學者的研究成果。事實上,美國政府戰(zhàn)后對日本的政策和日本相應的反應與本書的分析基本一致。可謂是美國改造日本、分析日本的指導書。這本書也被認為是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讀書,是社會科學研究直接運用于政治實際操作的杰出例證。
  •   5天的時間看完了 菊與刀 書中很客觀的看待了一些我們無法理解的日本人的行為 這與他們居住的環(huán)境 地理 與多元化的歷史文化不可分開 從日本的兒童到婦女 從戰(zhàn)爭中到戰(zhàn)后 分析此中種種 確實讓我們對這個讓中國人有著復雜感情的民族有個一個比較統(tǒng)一而又客觀的認識 看到了他們平日生活中的拘謹與酒后的狂歡 對婦女地位的約束并且對兒童從小苛刻的教育方式 理解了在我們看來天皇就是擺設 為什么對于他們來說確實那么的重要 漸漸地了解生活在自己"方格子"中的日本人 從另一個角度去看他們對侵華行為中的種種惡行 可以做到理解 但絕對不能接受他們在戰(zhàn)爭中的行為 很好的一本書 對于日本民族文化生活性格的很好的解讀 值得一看
  •   當初看羅蘭·巴特的《符號帝國》的時候,我的導師告訴我,這本書雖好,但是在對日本人日本文化認識的深度上卻不及《菊與刀》,早就想買來看了。大和民族是一個奇葩的民族,他們在歷史上犯下的過錯讓我們痛入骨髓,但是他們所取得的成就,他們的審美追求都有讓人不得不佩服的地方。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民族呢?請看基于美國人視角的《菊與刀》,認識日本人的兩面性!
  •   深入剖析了日本的民族性格,菊與刀,武士與櫻花,日本真的是一個值得學習的國家
  •   為什么當年會發(fā)生南京慘案?
    幾十萬軍人當時不是號稱與南京共存亡的嗎?
    為什么僅僅是抵擋了那么幾天?
    為什么中國會有那么多漢奸?
    在審視自身的同時,也要研究對手。
    知己是必須的,而知比最方便的方法便是它,菊與刀
  •   書的包裝外觀不錯,內容也是經典的,對于想了解日本民族性的人來說,是很好的選擇
  •   日本文化是怪胎,但這本書還是很不錯的。翻譯的也好。
  •   這是真正意義上將日本屠宰解剖的著作,日本人自身甚至亞洲文化體系很難做出這種分析。當然這也是一個占據絕對優(yōu)勢的人對弱者的一種分析,有些缺陷在。
  •   從很多方面介紹日本民族性的形成歷程,如果能再詳細些就好了。
  •   想考日語研究生,所以買了這本書。書中有很多關于日本文化的內容,對我很有幫助。
  •   書整體很不錯,有利于研究日本人的心理和禮節(jié)
  •   了解日本文化和學習日語的必讀書籍
  •   能幫人很好地了解日本這個國家,絕對值得一讀!
  •   首先是他們對深居內宮的天皇有著無比的崇敬,他們可以無條件的服從天皇的命令去干任何事*再者,就是幾千年來封建等級制度下形成的觀念在自由主義橫行的西方是無法理解的,當明白了"恩情””情義””忠””孝”在日本社會的具體含義時,一切的不可思議都變得顯而易見了.他們的一切行為都好像是在報恩,這種恩情一輩子也償還不清,大部分人一輩紙都活在背負恩情里.特別是在”仁”字的理解上與中國恰恰相反,中國八”仁”當作”忠”與”孝”的必要條件,只有行仁才容易換來”忠” 與 “孝”,仁是人們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日本,由于天皇的神圣不可侵犯,也不容質疑,他們在吸引中華文化精華的時候吧”仁”排斥在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之外,甚至把挎單刀的強盜似的人物的行為歸于”仁”的范疇
  •   這本了解日本的書不錯,值得一看
  •   日本文化源于中華又不同與中華,到底有那些異同處呢,讀這本書基本就可以看清楚了
  •   確實是一本了解日本的經典之作。
  •   最經典的介紹日本人文歷史的書,發(fā)現了史學家好聰明~
  •   了解日本民族性格很好的書!
  •   書籍非常精美。也是了解日本文化非常權威的書籍
  •   有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要戰(zhàn)勝敵人,首先要了解它,我也美國總統(tǒng)了一下,呵呵,值得一讀
  •   一本書,日本的文化精髓依然全部包羅。大家就是大家。
  •   好書,把日本人寫的很透!
  •   了解日本人,為日后占領日本儲存點知識
  •   此書把日本人文文化描述的太棒了
  •   書還不錯,硬殼的,對于我們了解日本很有幫助的!
  •   深刻地揭露了日本的行為,反應了日本人在生活習慣與傳統(tǒng)的日本習俗的與眾不同。
  •   教會我們理解日本的同事,也教會我們如何看待人。
  •   這是了解日本的很好的一本書。
  •   版本很好,作為了解日本的一本書應該不錯
  •   對日本民族有一個似乎矛盾又有一點理解的想法
  •   以前看過其他版本的 還沒看完 對日本總有一種不一樣的情緒 想再看一遍
  •   好書,對日本有興趣的可以買來一讀。
  •   需要多多了解的日本,需要深深自省的中國
  •   覺得自己開始大概了解到一些日本獨特的國民性。
  •   由淺及深的了解日本
  •   通過這本書可以對日本的歷史有新的理解
  •   從不同方面介紹日本,當閑書蠻有意思的。
  •   對了解日本有一定幫助
  •   人類學老師推薦的書,一直很想拜讀
  •   書的質量很好,覺得物美價廉……一直想讀這本書,這次終于買到了
  •   總的來說這本是我買的書里包裝最合心意的一本了~~很好很好,內容應該也不錯···
  •   這本書一直想買很久了 正好趕上打折 書也不錯 又很實惠 贊
  •   比預計的送達的早了一天,送貨很快,書的包裝很好,因為是經典,所以內容毋庸置疑。
  •   很經典的書,珍藏版用來留存
  •   很經典的著作,在圖書館看過覺得有必要買一本再看看
  •   很早之前就想看這本書了,可一直沒有心情來接納它,老師這次有推薦了,恰巧最近悠閑,就買來看一看,也好了解了解這個我們比鄰的島國
  •   書很好 還沒讀完
  •   只要質量不是太差,俺都不會退貨的。書嘛重在內容,能讀就行了。
  •   才讀了一點,感覺會是一本不錯的書!
  •   包裝不錯,一直在當當買書,書先借朋友看了,他說很不錯,我看完后再來繼續(xù)評價內容,嘿嘿
  •   作為日語學生,看一看對自己了解專業(yè)很有用。雖然還沒有看,但感覺這本書的質量還是可以的
  •   屯書中,大體翻看一下,感覺還不錯!
  •   之前買了其他國家評價的武士道,再選這本湊套,不錯
  •   書很好,服務很好。
  •   書還不錯!紙長挺好的
  •   很好的書,很喜歡,也是超值的選擇。
  •   很有名的書,終于拿下一本了~
  •   這次物流真快!書還沒看,裝訂什么的還挺好~
  •   書看上去不錯.
  •   當當發(fā)貨很快,書被包裝的很好,購物過程很愉快!~O(∩_∩)O~
  •   還沒讀呢,以后慢慢看。。
  •   這本書太學術了
  •   出乎意料的好 早就為這本書的名氣所傾倒 作為日語學習工作者 必備的一本書 更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是硬皮的 太有檔次了
  •   這本書早就看過這次買回來藏著,封皮好
  •   一直很喜歡這個作者,我的偶像
  •   幫朋友買的,雖然覺得和圖上不一樣,但是覺得實物更贊。。
  •   教授推薦一定要看,稍微看了一點覺得很不錯
  •   解讀日本民族性格非常好的書!?。。?/li>
  •   剛到手,送貨速度什么的都很好;久負盛名了。
  •   好,很好,各種好
  •   這書寫的不錯,很詳盡,買的還很成功。
  •   整體質量很不錯。內容還沒看,應該會很不錯
  •   老師專門推薦的,還沒看,應該很好。
  •   不錯挺精彩的
  •   借同學的看完以后決定要自己有一本內容真的很不錯
  •   客觀,理性
  •   不是很厚,翻了一下還好。
  •   本來有電子版的 看了覺得不錯 就買本紙質的
  •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zhàn)不殆
  •   還好吧 有時間就在看了
  •   是精裝版呢,真不錯
  •   印刷挺好的,精致
  •   不得不看,封皮很好
  •   書寫的好??上ず懿缓谩?/li>
  •   趕上打折買的,但是沒有時間看 ,不過紙張不錯,挺喜歡
  •   它是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中推薦的擴展閱讀書,是了解日本文化的一個重要媒介。
  •   剛買來,利用下班時間,一天就看了近一半。對一個沒去過日本和不懂日語的人寫出來這樣的實屬不易了,不過我覺得了解一個國家的人文思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理解的,書中確實有很多能幫助我們去了解日本人二戰(zhàn)時的思想。
  •   關于日本的方方面面都有研究,很透徹,而且翻譯的一眼也很直白,很容易就看懂了。一般來說,在睡前看一看,是非常不錯的
  •   了解一下日本人,雖然有人說這本書并不能完全概括他們
  •   燦爛與殘忍的一線之隔。
  •   這書挺值得讀的,和《豐田模式》配合著讀,別有體會
  •   值得購買!~
  •   蠻簡潔的書??上н\輸的時候壓損了一點
  •   看起來不錯,只是我覺得書的裝訂方式不太好,可能容易掉頁。
  •   搞活動時的收藏書。內容不錯,紙張也很好。多閱讀,多長點知識。
  •   老師從大一就開始推薦了 現在大三了還沒看 終于下定決心買了 一直屯在書架上 暑假前肯定讀完。。。
  •   正在拜讀,不過書皮太厚不太適合放在手上讀。
  •   剛收到還沒讀
  •   還沒讀 不過挺期待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