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振山故事精選

出版時間:2007-01-01  出版社:遼寧教育出版社  作者:譚振山,江帆整理  頁數(shù):495  
Tag標簽:無  

前言

農(nóng)耕文化最后的歌者——譚振山和他講述的千則故事江  帆譚振山是遼寧省新民市羅家房鄉(xiāng)太平莊村的農(nóng)民,1925年生人,今年82歲,是遼河岸畔深受民眾喜愛的著名故事家。譚振山講故事主要具有以下特點:掌握故事數(shù)量多——據(jù)粗略統(tǒng)計,可列出篇目的故事多達1040則。講述質量與技巧高——在他的家鄉(xiāng)一帶有口皆碑,頗受民眾喜愛,中外學術界對他的故事進行調(diào)查采錄后,對此均有認同。講故事的歷史長——從14歲開始講故事,至今已六十余年。故事活動影響大——不僅在其家鄉(xiāng)方圓百里馳名,從1989年起,他多次應邀到小學、中學以及大學里為學生們講故事。中央電視臺及一些省、市多家媒體對他的故事活動都作過專題報道。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先后有日本、美國以及我國臺灣的學者慕名前往他家采錄故事,國內(nèi)學術界的目光更是被其所吸引,已有學者對其進行了長達二十年的追蹤研究。故事成就突出——1989年,譚振山被遼寧省命名為“優(yōu)秀民間故事家”。1992年,他應日本方面邀請,赴日出席“世界民話博覽會”,成為我國迄今為止唯一走出國門到海外講故事的故事家。1998年,“民間故事家譚振山及其講述作品之調(diào)查與研究”專題計劃在臺灣“國科會”通過立項。2006年,在我國公布的《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中,“譚振山的口頭文學”作為唯一的個人項目,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一個普普通通的農(nóng)民,因為講故事而成為“國寶”,看來,譚振山的故事確實講出了名堂。講故事是譚振山的最愛,生活中的譚振山是一個質樸的農(nóng)民,他的人生履歷十分簡單:1925年農(nóng)歷十一月十日,他出生于太平莊一農(nóng)家,少時勉強讀了幾年書,16歲輟學務農(nóng);20歲入營當了幾個月的偽滿洲國兵,“8.15”光復后又回鄉(xiāng)務農(nóng);土改時任過村文書,合作化時當過隊會計,后曾到公社農(nóng)田辦公室當過一段總務,20世紀70年代回家務農(nóng)至今。譚振山在生養(yǎng)他的遼河平原上耕作了大半輩子,娶妻生子,并將八個兒女撫育成人,又先后為五個兒子蓋了新房娶了媳婦。如今,歲月抽盡了他的滿頭青絲,但卻磨蝕不掉他那關東漢子的風采:八十多歲的人了,腰未塌,背不弓,依然人高馬大,一副硬朗朗的好體格,赤紅的臉膛上,歲月的雕刀刻下的道道皺紋,都在向人袒露著敦厚和質樸。冷眼看去,你會覺得,他不像那種善講會說的故事家,倒像一個樸樸實實的本分莊稼人。作為一個本分的莊稼人,譚振山不大關心政治,但嘮起過日子來,卻是滿肚子治家的經(jīng)。在襯里,他以喜行善、重人緣、講義氣出名。幾十年來,襯里有紅白喜事,他都幫忙,年輕時寫禮賬,歲數(shù)大了當知賓(司儀),紅事代書喜對兒,白事兼寫挽聯(lián)兒。村里人家蓋新房,他上梁畫八卦;鄰里糾紛、夫妻吵架,他主動上前排解;甚至還為信神求仙的人家畫過神靈牌位??傊谒亦l(xiāng)太平莊的民俗生活中,他始終擔任著重要的角色。譚振山為鄉(xiāng)鄰辦的最大一件好事,便是20世紀80年代初村里旱改水(旱田改水田)時,上級沒撥經(jīng)費,他自告奮勇去鄉(xiāng)里跑來了打井的經(jīng)費,贏得了公眾的威望。譚振山一生不吸煙,少飲酒,更不賭博,用他的話說,“最煩耍錢的”。他唯一的嗜好就是聽故事,講故事。從記事起,他就纏磨著家族中的長輩和襯里能講故事的人,直到把他們肚子里的故事全部纏磨出來。他從14歲起開始講故事,農(nóng)忙時早晚講, 閑時在門口或大街上講,冬天在自家或別人家炕頭講。到30.歲出頭,他已成為附近十里八村中最能講故事的人。那些常聽他講故事的鄉(xiāng)鄰,包括他的八個兒女,誰也說不清他肚子里究竟裝了多少故事。在他們眼中,他是一個好莊稼把式,更是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講的大能人。當然,這只是一個很小的天地里人們的評價。 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展開的全國范圍內(nèi)的民間文學普查,使譚振山一嗚驚人,一下子成為地方上的文化名人。1986年,譚振山被遼寧省的基層普查人員——新民縣羅家房鄉(xiāng)的文化干部李會元發(fā)現(xiàn),李會元對他講述的部分故事進行了采錄,并將這一線索報告給新民縣(今新民市)的文化部門。至此,譚振山的故事開始引起所在的遼寧省、沈陽市有關部門及學術界的關注。人們發(fā)現(xiàn),這個貌不驚人的莊稼把式,竟會講那么多好聽的故事!人們驚嘆他那故事家的風范:無論怎樣大的場面,不論何等重要的人物在座,他只要講起故事,總是輕松自如,決無半點緊張拘束之態(tài)。他講的故事,質樸、優(yōu)美、清新,動聽處,舉座癡迷,行家叫絕,說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決不過分。20世紀80年代中期,曾有采錄者將他講述的故事列出篇目,多達六百多則。當然,讓他一舉成名的并不僅僅是這個數(shù)字,更由于他那故事大家的風范以及故事活動的廣泛影響。他被遼寧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吸收為會員,并以故事家特有的殊榮當選為新民縣(今新民市)人大代表、縣政協(xié)委員。

內(nèi)容概要

  譚振山——82歲的新民市農(nóng)民,同時也是一位能講述千余個故事的普通農(nóng)民,一位農(nóng)耕文化的“最后歌者”,一位“國寶”級的民間故事家。被列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是唯一一個以個人名字進入國家名錄的項目。遼寧大學江帆教授花22年時間跟蹤調(diào)查和研究譚振山的講故事活動,記錄的譚振山的故事,連同一篇全面的調(diào)查報告式的論文,和譚振山講述的1040個故事,都收錄在這本《譚振山故事精選》里。

作者簡介

譚振山(1925—  ),男,著名民間故事講述家,祖籍河北,1925年農(nóng)歷十一月十日生于遼寧省新民市羅家房鄉(xiāng)太平莊村。譚振山的家在法庫縣、沈陽市新城子區(qū)、新民市交界處的最東北端,那里是清咸豐年間的移民村,居民來自山東、河南、河北。譚振山能講述多達一千個民間故事,內(nèi)容多為風物傳說、鬼狐精怪故事、歷史人物傳說及生活故事和笑話。這些故事基本通過家族、親朋傳承。譚振山在養(yǎng)育了他的黑土地上生活勞作了80多年,在田間、炕頭、街口、門前給大家講故事也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
譚老所講的故事,入選我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譚老本人也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

書籍目錄

農(nóng)耕文化最后的歌者——譚振山和他講述的千則故事望馬臺為啥又叫望寶臺柳河水不淹老爺廟拉塔湖的來歷井坑子老項石佛寺老王太太得化石丹石佛寺婁老娘婆給狐仙接產(chǎn)沈陽城北狐仙留后鄭板橋盛京畫蜈蚣興隆店乾隆夜訪余善人興隆店乾隆打賭輸馬褂盛京將軍打鬼認義女姜太公釣魚李白名字的由來嚴嵩當宰相包公借貓朱洪武放牛謝石相字道光皇帝選娘娘孫太生感化山神老龜報恩小牛倌得寶參牛犢子娶媳婦康大餅子接喜神財神和喜神打賭舅舅變牛還債月老配婚老虎媽子西天問活佛豆腐孩兒三個瞎姑娘人心不足蛇吞相王恩石義百鳥衣蛤蟆兒子人蛇結良緣修橋補路雙瞎眼是我的財自己來門東討債王八變水蛇謊屁張三張振環(huán)與狐貍精交友狐貍精戲財迷梅鳳揚州逛燈豆鼠子討封戲鬼討封紙扎活兒變成真媳婦賣身陪葬當“良心”斷手姑娘信馬由韁洞房認義女黑狗護嬰兒窮打和尚一文錢娶媳婦一句笑話兩條人命不說話打贏官司肇知府認義女路遙知馬力西瓜連秧提老秋蓮七活八不活三忍救妻女不孝子找活佛箭箭不離腚聰明的丫環(huán)有緣千里來相會壞木匠與壞瓦匠五鬼怕閻王李半仙成名交白卷中狀元撂大包一塊假銀元將計就計摔古董秀才當小偷傻子請客三個傻子同眠白字先生附錄譚振山講述故事總目

章節(jié)摘錄

興隆店乾隆打賭輸馬褂在過去,誰敢跟皇上打賭?還敢往贏里賭?你還別不信,就在乾隆年間,在咱東北這地方,就出了這么一檔子事。有一年,乾隆到東北來祭祖。一進盛京(今遼寧省沈陽市),他就聽人說城北興隆店有個飯館叫“干家店”,店里有個小跑堂的,十七八歲,特別能對對兒(對聯(lián)),雖說對的不能都說好,但他對得特別快,那真是你有來言,我有去語,話都不帶落地上的。乾隆聽了心想:他一個跑堂的小毛孩兒,居然會對對兒?還能對得特別快?真是奇了!我就知道東北這地方有一個王爾烈,那真是個才子。如今哪又出來這么一個小跑堂的,我倒要會會他!乾隆愛才啊,這么一想,他就坐不住了,說:“好,我看看”。那時候,天剛入冬,天頭帶冷不冷的。乾隆就穿著便衣,外面穿了個馬褂,單身來到了干家店。干家店這個飯館不大,但挺干凈利索。進了屋里,乾隆一合計:這么辦吧,點幾樣酒菜吃。這時候,一個跑堂的小孩兒就過來了,問:“你老吃點兒什么?”乾隆就隨便要了點兒酒菜,喝上酒了。酒喝完了,乾隆故意假裝沒帶錢,他一摸兜,說:“哎呀,今天可不湊巧,酒也喝完了,菜也吃完了,今兒個我沒帶來錢啊,這可怎么辦?”小跑堂兒的一看,說:“那怎么辦呢?咱們也不認識,要是認識的話給你記個賬。”乾隆說:“對啊,萍水相逢,根本就不認得。這么辦吧,你也別難心,你是小跑堂兒的。你這不有當鋪嗎,我身上穿的這個馬褂你給我當了吧,當完以后,我有錢了再贖回來?!毙∨芴脙阂宦牼托α?,隨嘴就說:“天寒地凍,請你別當馬褂?!鼻∫宦牐m說是白話,可聽起來還真都成句。乾隆也笑了,說:“不給酒錢,叫我臉上發(fā)燒?!毙∨芴脙旱囊宦牐f:“你這客人話說得好啊?!鼻【托α?,“你這上句說得也不錯。我再出一個,你要是能對上的話,我這馬褂就輸給你,拿它頂賬了。如果你對不上,那講不了了,就記你賬上吧,這飯錢我就不給了?!毙∨芴脙旱木托α?,說:“你說吧?!鼻≌f:“千里為重,重山重水重千里?!毙∨芴脙旱囊宦牐@聯(lián)說得好啊,他沒假思索就說:“一人為大,大邦大國大一人?!鼻∫宦?,這對子對的是一點兒不差啊?!澳銓Φ煤冒?,我這馬褂輸給你了。我把它脫了,你先當了去吧,我以后再贖?!边@時候,外面下起了小雪,雪花漫天飛。小跑堂兒的一看,就說:“人來客往,酒錢隨時捎來就是?!彼囊馑际钦f這馬褂不用當了。乾隆一聽,又一句啊,就說:“風刮雪飄,馬褂眼下穿上也行。”說著,就把這馬褂穿上了。小跑堂兒的說:“你可以走了。”乾隆一看,就笑了,說:“真是好店好客好興隆?!毙∨芴脙旱囊宦?,人家這是說的下聯(lián),不是上聯(lián),一看就知道不是一般人,要是一般人這下聯(lián)不能對得那么沖。小跑堂兒就說了:“好國好君好昌盛?!睂Τ錾下?lián)后,就把乾隆送出去了。送走客人,小跑堂兒回來就告訴店東:“店東,咱們這店名得改了,不能再叫'千家店'了。剛才我送走的客人可不是一般人啊,他可能就是乾隆皇帝!從他對的聯(lián)句當中我都聽出來了。你看,'千里為重,重山重水重千里',是說他從一千多里地以外來的。另外,他那句聯(lián)兒對得也挺有意思,'好客好店好興隆',意思是希望咱們這飯館興隆啊,咱明天就把店名改叫'興隆店'吧?!钡陽|一聽,驚得嘴都張得挺老大。他一合計,小跑堂兒的話也挺有道理,就信了他的話,把“千家店”改成了“興隆店”。又過了些日子,也就不到半年吧,乾隆又從這兒路過。他特意到這看看,一看,原來的“干家店”改叫“興隆店”了。乾隆心里佩服那個小跑堂兒的。進了屋,看見小跑堂兒的,他就笑了,說:“誰說關外無才子啊?你就是有才之人啊!”后來,聽說這個小跑堂兒的給調(diào)到京城去了,乾隆皇帝給他封了個官。這就是乾隆皇帝打賭輸馬褂的故事。P65-67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譚振山故事精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先申明不是從卓越購的。書還是很不錯的,也是偶爾發(fā)現(xiàn)。家里5歲多的小女很喜歡聽,雖然個別故事不適合她,但大部分故事很有中國民間特色,包括語言。孩子總會對其中一些名詞不解,解釋后,就明白了。真的很好的一本書。
  •   譚先生被譽為“中國最會講故事的人”,拜托請快上貨,臺灣人都在讀譚先生的故事了,我們倒連書都沒有。而且非常希望能出有聲書,趁譚老爺子健在,趕緊錄音去吧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