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shí)間:1998-12 出版社:遼寧教育出版社 作者:高似孫 頁數(shù):71 字?jǐn)?shù):135000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這里校點(diǎn)整理的《史略》六卷,作者高似孫是這么安排編寫的:卷一全部講《史記》;卷二講《史記》以后從《漢書》起到宋人撰修的《唐書》、《五代史》等所謂紀(jì)傳體正史,其中《漢書》占了大部分篇幅——這是因?yàn)椤妒酚洝贰ⅰ稘h書》在我國史書中向來是聲譽(yù)最佳的兩部,給他們作注解作評論的最多;卷三除開頭講《東觀漢記》外,主要講歷代春秋、歷代紀(jì)、實(shí)錄、起居注、時(shí)政記等編年史,還附帶了會(huì)要和玉牒;卷四講史典、史表、史略、史鈔等門類,最后講通史并 著重講了《資治通鑒》;卷五講霸史、雜史、《七略》中的古史以及歷代藏書情況和史官姓名,殿之以劉勰《文心雕龍》里的《只傳》篇;鄭六講了《山海經(jīng)》、《世本》等古籍。寫法是既開列書目和作者,又或多少地介紹內(nèi)容并作評論。全書總共引用了四十四部古籍,介紹了六百多種史學(xué)著作。大家知道,介紹并評論我國史學(xué)著作的名著是唐代劉知幾的《史通》,但《史通》只講到隋和唐初,唐中葉以后到宋代的情況就可用這《史略》補(bǔ)充。盡管這《史略》是上當(dāng)性,在體制上和《史通》不同,質(zhì)量也不能和《史通》相比,可仍值得一讀。
作者簡介
高似孫,字續(xù)古,號蔬寮,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南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進(jìn)士,歷任紹興府會(huì)稽縣主簿,秘書省校書郎、徽州通判、秘書省著作佐郎兼權(quán)吏部侍左郎,最后以禮部侍郎知處州,晚年退居紹興府余姚縣。他博雅好古,詞章敏贍,一生著作繁富,流傳至
書籍目錄
本書說明史略序史略卷一 史記 太史公自敘 諸儒史議 揚(yáng)雄 班彪 班固 范曄 劉昭 張輔 葛洪 王通 司馬貞 劉伯莊 韓愈 柳宗元 劉知幾 白居易 鄭覃 殷侑 高佑 崔鴻 續(xù)史記 史記注 先公史記注 史記雜傳 史記考 譙周《古史考》 江南古本史記傳考 史記音史略卷二 漢書 班彪傳論 東觀漢記 司馬彪后漢書 張輔 范曄 顏師古漢書注例 顏氏所注重復(fù) 漢書注 漢書考 漢書雜傳 漢書音義 漢書諸家本 后漢書 后漢書 后漢書注 劉昭補(bǔ)注《后漢書》 唐章杯太子注 后漢書雜傳 后漢書考 后漢書音 三國志 三國志 魏氏別史 魏志音 蜀別史 吳別史 晉書 王隱《晉書》語 謝沉《晉書》語 虞預(yù)《晉書》語 沈約《晉書》語 朱鳳《晉書》語 臧榮緒《晉書》語 《晉安帝紀(jì)》語 唐御撰晉書 晉書注 晉書音 宋書 齊書 齊別史 梁書 梁別史 陳書 后魏書 北齊書 后周書 隋書 唐修隋書 唐書 皇宋修唐書 皇宋修唐書 唐書考 唐書注 五代史 薛居正等《五代史》 歐陽修《五代史》 五代史別史 五代史考史略卷三史略卷四史略卷五史略卷六校勘記
章節(jié)摘錄
史記注裴駟《史記注》八十卷。宋南中郎外兵參軍,字龍駒,河?xùn)|人,先是徐廣作《音義》,辨諸家異同,駟乃集之。 許子儒《史記注》一百三十卷。字文舉,叔牙子也,證圣天官侍朗?! ⊥踉小妒酚涀ⅰ芬话偃?。鄄城人,為時(shí)儒宗,徐堅(jiān)、劉知幾薦之,為崇賢館學(xué)士?! £惒妒酚涀ⅰ芬话偃?,今存八十七卷。貞元中上。 徐堅(jiān)《史記注》一百三十卷。字元固,唐集賢院學(xué)士,齊聃之子,議者以堅(jiān)文字如漢班氏?! ±铈?zhèn)《史記注》一百三十卷。開元十七年上,授門下典儀。右《史記》注六家,今學(xué)者所見者裴氏注而已。茲用著見于此?! ∠裙酚涀ⅰ偃?。 似孫敘曰:經(jīng)始乎仲尼,終乎仲尼,傳疏始乎王弼、孔安國、鄭玄,終乎顏師古、孔穎達(dá);史始乎太史公,終乎太史公;史注始乎裴駟、司馬貞、張守節(jié),終乎先公太史。然則孰為始、孰為終哉?言其始,則前乎此孰可作也?言其終,則后乎此孰可繼也?嗚呼,此其所以為事之極,功之至者乎?太史公述陶唐以來,至于轔止,自黃帝始,作本紀(jì)十二,表十,書八,世家三十,列傳七十,為篇百三十,為字五十二萬六千五百,為《太史公書》。先公太史推本經(jīng)傳,旁羅百氏,錯(cuò)綜群言,凡五百萬言,為《太史公書注》。嗚呼。繇典、謨而知堯、舜、禹,因誓、誥而推夏、商、周,無非辛甲典商史也,無非史佚典周史也。史無完史,孰考孰稽。太史公鑿天之初,完古之闕,成仲尼之所俟,涉獵貫穿,馳騁古今數(shù)千載間,前乎所未有,后乎所不得及,此其所以成始成終乎?先公太史深憫夫自劉向、揚(yáng)雄,僅稱遷有太史才。班固之論,昧乎求備,是豈知太史公萬分一者。又悼夫司馬貞、張守節(jié)之傳此書者,往往背本而從末,疏古而略今,亦未足以表章太史公之志。極意覃思,盡力此書,積功二十年,史注始成,足以答太史公之所望。似孫不肖,獲承先人緒業(yè),唯念太史公執(zhí)遷手泣閂:“予死,毋忘吾所論著,爾其念哉?”遷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不敢闕?!毕裙冉^筆,乃悉整以論正,與《太史公書》并傳,藏之名山,副在京師,以俟后圣君子?! ∈酚涬s傳 司馬貞《史記索隱》三十卷。貞以徐廣、裴骃、鄒誕生、劉伯莊音釋疏舛,別加考摭作此書,系以述贊。 張守節(jié)《正義》三十卷。唐開元中諸王侍讀,采諸家訓(xùn)釋為此書。 劉伯莊《史記地名》二十卷。 竇群《史記名臣疏》三十四卷。 裴安時(shí)《史記纂訓(xùn)》二十卷。字適之,大中江陵少尹。 李鎮(zhèn)《史記義林》二十卷。曾注《史記》?! ∮摇妒酚洝冯s傳六家。又有葛洪《史記鈔》十四卷,擷其精語者。衛(wèi)颯《史要》十卷,約其要言,以類相從者。張瑩《史記正傳》九卷,蓋瑩所自作。惟唐韓琬《續(xù)史記》一百三十卷,乃接《史記》以來事,止于唐,功亦偉矣?! ∈贰∮洝】肌 ∽S周《古史考》二十五卷?! 妒房肌?,蜀譙周所作。周以司馬遷《史記》書周、秦以上,或采俗語百家之言,不專據(jù)正經(jīng),于是作《古史考》十五篇,皆憑舊典,以糾遷之謬誤。晉司馬彪復(fù)以周為未盡善也,條《古史考》中凡百二十二事為不當(dāng),多據(jù)《汲冢紀(jì)年》之義,亦行于世。見《司馬彪傳》。古書有《周考》七十六篇,顏師古曰:“考周事也。”譙之名書蓋取此。周又著《法訓(xùn)》八卷,《五教志》五卷,后為晉義陽亭侯。 《考》中載:“呂不韋為秦子楚行千金貨于華陽夫人,請立子楚為嗣。及子楚立,封不韋洛陽十萬戶,號文信侯。以詐獲爵,故曰竊也?!逼渌o(jì)往往如此?! 〗瞎疟臼酚泜骺肌 〗稀妒酚洝?,為唐舊本,但存列傳而已。其間有字誤者,有字多者,有字少者,有脫百余字者,有一字之間義致大不同者,是為天下奇書。初上蔡謝氏有錄本,今略掇數(shù)字,于以見古本之精妙也。 《伯夷傳》今本“得孔子而益章。”江南本日:“得孔子而名益章”。 《管晏傳》“管仲得用任于齊。”江南本日:“管仲得用任政于齊?!薄 独享n傳》“君子得其人則駕,不得其人則蓬?!苯媳尽叭恕弊植⒆鳌皶r(shí)”?! 肚f子傳》“申不害,京人也。”江南本日:“荊人也”?! 端抉R穰苴傳》“軍法期而后者云何?!苯媳救眨骸捌诙笾痢?。 右江南本同異凡四千三百五十條,今略舉四五端,一字之間,意味固自不同。最如《刺客傳》云“劍堅(jiān)故不可拔”,而江南本作“劍豎”,尤為有旨,劍堅(jiān)安得不可拔耶? 《六典》言:“宣政殿西上閤門之左,即延英殿。上元二年,殿中當(dāng)御座,生玉芝?!毖佑⒄賹υ壮迹加诖?。時(shí)以苗晉卿年老,特御是殿,優(yōu)禮也。陽城欲救陸贄,約拾遺王仲舒守延英殿閤上疏。其言守閤者,開延英以受其對也。錢希白《南部新書》記唐制,內(nèi)有公事,即開延英?!堕L安志》以延英在紫宸殿東。呂大臨《圖》引李庚《賦》曰:“東則延英耽耽。”又按《會(huì)要》,“元和十五年,詔于西上閤門西廊內(nèi)開便門,以通宰臣自閣中至延英?!眲t延英不在紫宸之東矣。《會(huì)要》之說蓋與《六典》合。僖宗時(shí),易延英為靈芝,表芝瑞也。還自蜀,仍曰延英。正元七年,詔諸司官長,許對延英。德宗又詔今后有陳,宜于延英請對。憲宗時(shí),元稹為拾遺,亦乞于延英訪問。自后諸州刺史又于延英陛辭。韓皋為中丞,奏事紫宸殿,上曰:“我與卿言不盡,可來延英,與卿從容?!庇痔斓v后,一旬三開延英。元和中,義武節(jié)度張茂昭舉族歸朝,故事雙日不坐,是日特開延英,亦禮之特。躊修《時(shí)政記》,請延英奏事宰臣,書送史館,其謂是歟? 時(shí) 政 記 永徽后,左右史唯對仗承旨,仗下謀議不得聞。武后以姚躊表尚符瑞,擢平章事,躊奏:“帝王謨訓(xùn)不可闕記,請仗下所言軍國政要,責(zé)宰相自撰,號《時(shí)政記》,以授史官。”從之。時(shí)政有記,自躊始。大中六年,平章事裴休言:“宰相論政上前,知印者為《時(shí)政記》,他議事有所闕,史氏莫得詳。請?jiān)紫嗳俗詾橛?,付史官?!痹t可。元和八年,上以《時(shí)政記》問于宰相,監(jiān)修國史李吉甫對曰:“是宰相記天子事,以授史官之實(shí)錄也?!鄙显唬骸捌溟g或修 或不修,何也?”吉甫曰:“凡面奉德音,未及施行,樞機(jī)周密,固不可書以送史官。其間謀議有發(fā)自臣下者,又不可自書以付史官。及事已行者,制旨昭然天下,皆得聞知,即史官記之,不待書以授也。姚躊修于長壽,躊罷而事廢。賈耽修于正元,耽罷而事廢?!碧啤 v 肅宗詔柳芳與韋述綴輯吳兢所撰國史,會(huì)述死,芳續(xù)成之。敘天寶后事,棄取不倫,史官病之。后坐事貶黔中,從高力士質(zhì)開元、天寶及禁中事,仿編年法為《唐歷》四十篇,頗有異聞,然不立褒貶義例,為諸儒譏訕。按《唐歷》起隋義寧元年,訖建中三年。又《續(xù)唐歷》二十二卷。又有《唐歷目錄》一卷,唐崔令欽撰。其后又有《唐歷目錄》一卷,《唐年歷》一卷,唐劉軻撰。《唐歷帝紀(jì)》一卷。又按前史有《吳歷》六卷,胡沖撰?!稌x歷》二卷。《陳歷》二卷。《唐歷》蓋因乎此。芳字仲敷,河?xùn)|人?! √茣?huì)要《五代會(huì)要》?!段鳚h會(huì)要》不知誰作,甚筒約?! √铺K冕撰《唐會(huì)要》四十卷,起高祖,迄代宗。崔鉉撰《唐會(huì)要》四十卷,次德宗以來至大中間事。本朝王溥撰《唐會(huì)要》一百卷,起宣宗至唐末,合蘇、崔二書,合為百卷。溥又撰《五代會(huì)要》三十卷,起梁開平,迄周末。玉 牒 《玉牒》見于唐,所以奠世系,分宗譜也。開成中,李衢上《皇唐玉牒》一百一十卷。李又有《玉牒行樓》二卷。其在本朝志世系之外,更為一史,以紀(jì)大事。大事者,降誕、符瑞、即位、大臣除拜、大政事、大詔令也,是所謂大事必書者。其書一年一進(jìn)。按建武三十二年,梁松等奏,求元封封禪故事,當(dāng)用方石再累置壇中,用玉牒書藏方石。牒厚五寸。長尺三寸,廣五寸。有玉檢,又用石檢十枚,列于石傍,以告曰:“刻玉牒,書函藏金柜,璽印封之?!庇职刺器氲略?,有事岱宗,造三玉冊,皆以金繩編玉牒為之,刻玉填黃金為字,又為玉匱以藏。蓋太史公所曰“紬金匱石室之書”者也。韓昌黎有曰“功德鏤乎白玉之牒”,抑謂是歟?今玉牒殿制度,《玉牒》以銷金羅為紙書之,夾以銀梵葉。先太史在牒寺最久,乃得專修神宗一朝《玉牒》。事既專,則筆削不亂。唯神宗《國史》,有所謂朱墨本者,史之所載,殊多私意。先公是正,特為精核,可以言史矣?! ∈贩Q劉氏《七略》剖判藝文,總百家之緒,每一書已,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自書災(zāi)于秦,文字掃蕩,斷章脫簡,不絕如線。上天祿、石渠、麒麟閣者,曾不一二。又雜以漢儒記臆綴續(xù)之言,書益蕪駁。枚數(shù)《諸子略》所鈔,則所謂建藏書之策者,不過是耳。天不棟喪,猶有可傳者,而后世乃復(fù)與之疏闊,鮮克是訂,而書益窮矣。采劉氏《略》作《子略》?! 蛾套印罚ò似?。名嬰,謚平仲,相齊景公,孔子稱善與人交,有《列傳》。師古日:“有《列傳》者,謂《大史公書》?!保 蹲铀肌罚ǘ?。名汲,孔子孫,為魯繆公師。) 《曾子》(十八篇。名參,孔子弟子信) 《漆雕子》(十三篇??鬃拥茏悠岬駟⒑?。) 《宓子》(十六篇。名不齊,字子賤,孔子弟子。師古曰:“宓讀與伏同?!保 毒白印罚ㄈUf宓子語,似其弟子。) 《世子》(二十四篇。名碩,陳人也,七十子之弟子。) 《魏文侯》(六篇。) 《李克》(七篇。子夏弟子,為魏文侯相。) 《公孫尼子》(二十八篇。七十子之弟子。) 觀天之道,執(zhí)天之行,盡矣。故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忘,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機(jī)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發(fā)殺機(jī),日月星辰。地發(fā)殺機(jī),龍蛇起陸。人發(fā)殺機(jī),天地反覆。天人合發(fā),萬變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耶,在乎三要,可以動(dòng)靜。火生于木,禍發(fā)必克。奸生于國,時(shí)動(dòng)必潰。知之修練,謂之圣人。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時(shí),百骸理;動(dòng)其機(jī),萬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所以神。日月有數(shù),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盜機(jī)也,天下莫不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窮,小人得之輕命。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機(jī)在目,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fēng),莫不蠢然。至樂性余,至靜則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氣。生者死之 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時(shí)物文理哲。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至靜之道,律呂所不能契,愛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jī)鬼藏,陰陽相勝之術(shù),昭昭乎進(jìn)乎象矣?!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 還沒讀過(21)
- 勉強(qiáng)可看(155)
- 一般般(264)
- 內(nèi)容豐富(1097)
- 強(qiáng)力推薦(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