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玫瑰.斷頭女王斯圖亞特/插圖傳記系列

出版時間:2005-12  出版社:希望出版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  頁數(shù):223  字數(shù):170000  譯者:左燦麗  
Tag標簽:無  

前言

  清晰透徹的事實總是讓人一目了然,但謎團卻能激起人們無限的遐想。因此,那些掩埋在神秘氣息下的人物和事件總是不斷地要求我們去說明和想象,引起藝術家們的創(chuàng)作靈感。在那些懸而未決的歷史謎案中,瑪利亞·斯圖亞特的悲劇絕對算得上是一個極佳的典型。在世界歷史上留有名望的所有女人中,還沒有哪一個人像她那樣有幸成為這么多戲劇、小說和傳記的主題。幾個世紀以來,她令許許多多的詩人癡迷,也讓無數(shù)學者作家飽受折磨。時至今日,她的故事依然廣為傳述。  有關瑪利亞生活和性格之謎的描述五花八門,但它們往往夾雜著矛盾。

內容概要

“歐洲歷史上最美的貴族女子”?“不列顛歷史上最不幸的統(tǒng)治者”?“天生的壞女王”?“愛情狂徒”?“弱智的宮廷陰謀家”?“堅定的天主教殉道者”?“謀殺親夫的冷血奸婦”?——沒有哪一位貴族女性會像蘇格蘭女王瑪利亞·斯圖亞特那樣,在作家筆下呈現(xiàn)出如此豐富的角色反差。   這個剛出生6天就繼承了蘇格蘭王位,年方17即當上法國王后的命運寵兒,卻在風華正茂的23歲時,因為愛欲的轟然覺醒,從而狂熱地自毀形象,拋棄了作為女王必須恪守的職責與律條,全然置王冠和江山于不顧,自此踏上情愛不歸路。短短兩年中,瑪利亞女王劃出了一條從扶搖直上到墜落深淵的生命曲線,成了石頭城堡底下的死囚……斯圖亞特身上像火山一樣瞬間噴發(fā)的激情與自毀的力量既是那么的輕率,又是那么的強烈,以致幾百年來人們一直無法完全擺脫她所留下的震撼。

作者簡介

斯蒂芬·茨威格,奧地利著名的小說家、傳記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猶太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后游歷世界各地。 
  代表作有小說《人生轉折點》、《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象棋的故事》、《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說》、《危險的憐憫》等;回憶錄《

書籍目錄

第1章 襁褓里的王冠 第2章 夢斷法蘭西 第3章 傀儡女王 第4章 紅玫瑰與白玫瑰 第5章 弄巧成拙的婚事 第6章 宮廷血案 第7章 卷入激情漩渦 第8章 自毀江山第9章 走入深淵 第10章 厄運啊,厄運 第11章 巴賓頓刺殺計劃 第12章 塵歸塵,土歸土

章節(jié)摘錄

  實質上,瑪利亞只是送給她王冠的稱號,而他卻妄想擁有真正的王權。如今,這個19歲的少年一心夢想成為蘇格蘭真正的統(tǒng)治者。但事實上,每個人都看出了他夸夸其談背后所隱伏的軟弱與無能,他整日在自我吹噓中陶醉自己。有一次,當女王想讓他離開那幫無恥之徒時,他竟毫不留情地對她破口大罵?! ∈紒y終棄  一個女人的一生當中,還有什么比發(fā)現(xiàn)自己委身給了一個并不值得自己去愛的人更恥辱的事呢?一向感情熾熱沖動的瑪利亞,一旦發(fā)現(xiàn)達恩雷并不值得她愛和付出時,便迅捷地抽身而退——她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逐漸收回了以前被愛沖昏頭時毫無保留且不假思索地給予的達恩雷的一切?! 阑鸬倪_恩雷很快意識到,自己的權利正一天天喪失,他不再被邀請參加國務會議,且被禁止在盾牌上刻上王室的徽章,他的帝王夢瞬間破滅了,如今,他僅剩下一個頭銜:蘇格蘭女王瑪利亞的丈夫?! ‖斃麃唽_恩雷的輕視,很快在朝臣中傳染開來。李喬不再給他看國家文件,而是請示女王后就直接蓋上莊嚴的玉璽;英格蘭大使也拒絕再稱他為“陛下”。這位已經(jīng)習慣把自己的名字簽署在所有詔書第一位的人,如今卻只能排在女王名字的后面;先前鑄造的帶有雙人頭像和署名“亨利和瑪利亞”的貨幣統(tǒng)統(tǒng)被收回,繼而代之以新發(fā)行的貨幣?! ∵@個傀儡國王不僅作為一個國王受到屈辱,作為一個丈夫也同樣受到輕視。達恩雷的真實面目日益顯露出來:愚蠢、虛榮、粗俗且忘恩負義?,斃麃啺l(fā)現(xiàn)自己的感情投入毫無價值,她的愛戀很快變成了強烈的厭惡。在得知自己懷孕后,除了推說病痛和勞累之外,瑪利亞尋找各種藉口理直氣壯地躲避達恩雷的擁抱和親熱?! ∵_恩雷開始大喊大叫,在各種場合對自己的失寵喋喋不休,并揚言要進行報復。事實是,他越是這樣的牢騷滿腹,就愈是讓人覺得他可憐可笑?,F(xiàn)在,誰都開始瞧不起他,甚至在這個蘇格蘭國王提出任何一個要求的時候,都會遭到人們的嘲笑。作為一個國王,被大家輕視比被大家憎恨更為可怕!

編輯推薦

  政治無情地侵入了一個女嬰原本空白的未來。瑪利亞出生6天就獲得了蘇格蘭王位,17歲成為法國王后。命運過早而輕率的給予造成了她的惶恐和貪婪?! 〖で楸粏拘训呐?,破壞了恪盡職守的女王曾拼命維護的一切。她毫不猶豫地躍入激情的深淵。她就像童話中將過往船只吸向自己的黑色磁山,把每個人都卷進自己悲慘的命運里?! ∷谋瘎⌒运劳鲈炀土怂牟恍嘀?。  “歐洲歷史上最美的貴族女子”?“不列顛歷史上最不幸的統(tǒng)治者”?“天生的壞女王”?“愛情狂徒”?“弱智的宮廷陰謀家”?“堅定的天主教殉道者”?“謀殺親夫的冷血奸婦”?沒有哪一位貴族女性會像蘇格蘭女王瑪利亞·斯圖亞特那樣,在《蘇格蘭玫瑰:斷頭女王斯圖亞特》作者筆下呈現(xiàn)出如此豐富的角色反差。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蘇格蘭玫瑰.斷頭女王斯圖亞特/插圖傳記系列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4條)

 
 

  •   了解英國歷史的人可以看看~~~英國歷史上兩個瑪利女王都是反面角色,本書很客觀的闡述了她的一生。人性,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活法。
  •   一個女人輝煌又凄涼的一生
  •   對英國伊麗莎白的描寫簡單明了,淺顯易懂;輕松閱讀。
  •   很滿意紙質,真的幾乎頁頁都有彩圖,很值。。。內容很不錯~~~
  •   紙張質量很好,幾乎每一頁都有彩圖,內容也挺有文采的,讀起來不枯燥。
  •     瑪麗?斯圖亞特是誰,值得大名鼎鼎的茨威格為她著傳?她是十六世紀時法國國王弗朗索亞二世的皇后,蘇格蘭的女王。她的傳奇悲劇在茨威格細膩精到的文筆下演繹出了一曲跌宕起伏的歷史的挽歌,讓我感慨萬分。
      話說西元十六世紀,在高貴而陰云密布的蘇格蘭帝王家,小瑪麗登基時才出生六天,隨后就像商品似的被爭奪買賣。在差不多6歲時被“賣”到法國成為了弗朗索亞二世太子妃,后來的皇后,在法國度過最美好的青少年時期,直到法王去世,回到蘇格蘭。在做蘇格蘭女王期間,她又經(jīng)歷了兩次失敗的婚姻。平叛、結婚、弒夫、再婚,瘋狂之后逃到老對手伊麗莎白一世手里。她們都貪圖對方的國土,都不甘示弱地斗爭。最后伊麗莎白成功將瑪麗?斯圖亞特斬首。
      茨威格在歷史的碎片中辛辛苦苦地把它們拾出,串起,實屬不易。他對宗教沖突的描寫,人物的形象塑造是成功的,用了大量的細致入微的心理描寫,筆下的人物栩栩如生。但畢竟是上世紀的文人,對道義上取勝的蘇格蘭女王傷懷而同情,只不過,對所認為的“反派角色”—— 勝女英女皇寫得尤為刻薄。
      先是利用瑪麗畫著英國皇冠章紋的事設法阻撓瑪麗從英國去蘇格蘭,后來知道這激怒了她之后又急忙讓步,這就是表現(xiàn)了與她身份相匹配的應有的靈活。再說她為了阻撓瑪麗和她有著英國皇室血統(tǒng)的第二任丈夫結婚而秘密支持瑪麗的異母兄弟梅里勛爵叛變,被平定之后,梅里逃到英國,又巧言吝色地在眾人面前扮演毫不知情,只是仁慈地請求瑪麗看在親戚份上寬恕這個叛徒的角色。且不說僅僅是半個晚上的時間就想到這種借口是多么機智,就是能夠把“剛得知”真相時“真誠”的憤怒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就真是奧斯卡金獎的演技派!她抓住機會,軟磨硬泡使殺夫后逃至英國的蘇格蘭女王脫離立場,接受他國“公正的審判”;最后判處死刑時,對外聲稱是“屬下越權行事”。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可謂不“用心良苦”。 好一個猶豫、冷酷、兩面三刀的伊麗莎白!
      可僅僅是這些,伊麗莎白就不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甚至就只是貪圖功利的、沒有擔當?shù)恼?。在她的“好姐妹”炸死丈夫后,毫無偽裝的麻木時,她摘下虛偽的面具,推心置腹地勸解,這難道不是她誠懇的一面么?審判失敗后,把她安頓在一個大城堡里面,好吃好喝好穿好住地供了19度春秋,也就冷靜地忍他人酣睡在國土上19年,給了她無數(shù)放棄蘇格蘭王位的機會,如此之沉得住氣,這難道不是一個君王應有的氣度么?到了最后等到了時機,暗中設計釣出她企圖謀殺自己的證據(jù),這難道不是一國之主必須的謀略么?這才是一個飽滿的人,一個復雜的女王??上н@些細節(jié)都被不著痕跡的一筆帶過。
      再說說女主吧。在繁榮的法國長大,她原以為一切榮華富貴唾手可得,所有人都會像眾星拱月一般羨慕她、恭維她。但也正是因為這些榮耀,讓她在處事方面過于浮躁。她雖然心地善良,卻不會體恤民情,不知民間疾苦;她不愛貧窮的蘇格蘭,卻愛蘇格蘭的王冠,確切的說是“蘇格蘭女王”的光環(huán)。斯圖亞特家族高貴的血液讓她勇敢,讓她放心大膽追逐愛情,平定叛亂;法國的浪漫藝術熏陶讓她優(yōu)雅,自然成為眾人、尤其是男人“熱捧”對象,寫出一首首深情優(yōu)美的十四行詩。但是這些美德這也就釀成了日后的悲劇。因為這種人絕對不會知道政治到底是什么,而卷入其中的人手中屠刀的血腥味到底有多重。
      在悲劇方面,寫她弒夫及之后的那一段最精彩。第二任丈夫,達德雷懦弱、虛榮、目光短淺被瑪麗看出來了后,被掌管軍機大權的博思韋爾勛爵所吸引。于是,一切就如作者所說,像《哈姆雷特》中一樣,和情人謀殺了丈夫。草率地開始、粗魯?shù)慕Y束第二段婚姻,這本來就不是理智之舉,其后的極度內疚與良心的譴責讓她完全麻木,不披麻戴孝,不痛哭流涕,不裝著咬牙切齒急尋“真兇”。只渴望沉默能夠讓世人忘記這件事,時間能夠幫助她洗刷手上的鮮血,逃避能夠讓“滔天巨浪仁慈地在頭上越過”。
      沒錯,瑪麗?斯圖亞特就只是個女人,就只是一個性感而又感性的性情中人?。∷甭?、自信、不善偽裝,對于一個貴族女子來說是天真本不是壞事,但是對于一個君臨危機四伏的天下的女子來說這無疑是致命的。就這樣,她在權力與愛情的漩渦之中無法自拔,越陷越深。如果當初她心智稍微恢復一點點,如果當初她堅持拒絕英國無理的審判,如果當初她的謀亂大網(wǎng)織得再細密一點,這該多“好”?。∷€是蘇格蘭不稱職卻無限尊貴的女王,伊麗莎白還在倫敦郁悶地凝視北方,甚至成為了她的階下囚。歷史不容假設。
      后來,連她的兒子、后來的雅各布一世都背叛了她,只因為伊麗莎白打算讓他繼承蘇格蘭、英格蘭皇位??墒沁@卻是一個更加不靠譜的皇帝,最后也死于非命。這是后話。
      鉛華洗盡后,我們后人只能在塵封的檔案里尋找記憶,在文學作品中尋求慰藉,在腦海里面緬懷這位在當時的蘇格蘭唯一會寫十四行情詩的女人。她們二人的功過是非,切不可蓋棺定論,都讓后人說下去吧!只是,長江后浪推前浪,古老天主教和騎士精神隨著一個個“瑪麗斯圖亞特”的逝去而不敵新教宗教改革的浪潮。歷史的塵埃已落定,把那個年代深深地埋了起來。我們總喜歡在平靜的現(xiàn)實中,再把曾經(jīng)波瀾起伏的歲月挖出來。我還是用幾句歌詞結尾吧:
      生的生 花已為誰落過了
      死的死 心雪未融又天曉
      空見天地流轉 曇花再現(xiàn)了
      樓臺又東風
      往事知多少
      
  •     茨威格對她還是充滿了憐憫甚至敬佩,讀到斷頭臺那一段都快要眼眶濕潤了...撇開歷史是是非非不說,單是一個女人的故事,寫到這樣的程度,也是令人動容。
      
      另,好好的女子還是不要卷入政治漩渦比較好。作為一個女孩子,一個學國際政治的女孩子,讀起來真的是一句一嘆的...
  •     作為斯圖亞特王朝與哈斯堡王朝的后裔,這一位女王與一位王后在人生的最后時刻,在她們頭發(fā)上的王冠業(yè)已跌落的時候,卻向所有的人展示了她們作為王者的風度。  睿智博學的瑪麗 斯圖亞特在行刑的前夜曾思考過她死去的意義,其實,在很多年以前,這位女王就在一件緞子衣服上繡過一句話:我的終結,就是我的開始。那時的她當然不能夠理解這句話的涵義,可是現(xiàn)在,在她即將失去生命的前夜,她明白了,只有自己悲壯的死,才是光榮的開始!全世界的天主教徒,以及羅馬教廷,都將銘記她作為一位偉大殉道者的死去,她的每一個姿態(tài),也將載入史冊,與此同時,那也是她對她斗爭了二十幾年的敵人——伊麗莎白的最后的成功!可以說,假如是別的星辰主宰她的命運,她也將像登上斷頭臺的二級臺階那般登上英國女王的寶座。  可是,歷史并不會因個人意志的改變而改變,即使那人是一個高貴的女王。事實上,人們并沒有對伊麗莎白的所作所為進行更多的苛責,所有人都尊敬與贊美這位將他們帶入黃金時代的女王,卻是那些文學家,史學家以及藝術家對這位不幸女王那如流星般劃過的悲劇命運青眼有加,在宙斯遺棄她的同時,文藝的繆斯就向她伸出了雙手,一如茨威格在他的自傳昨日的世界中所說的:在我的傳記文學中,我不寫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取得成功的人物,而只寫那些保持著崇高道德精神的人物。譬如說,我不寫馬丁 路德,而寫依拉斯莫,不寫伊麗莎白一世,而寫瑪麗 斯圖亞特,不寫加爾文,而寫卡斯特里奧。。  可悲劇式的英雄永遠都不會是瑪麗 安東內特,這位玩世不恭的王后只懂得如何利用自己頭上的鳳冠去建造夢幻的特里亞農,或是自由地出入巴黎的各大戲院與賭場,卻從未期冀以此來謀得更大的權力。這個單純又善良的女子,永遠如同一個不會成熟的孩子,雖然在未來的某一天她終于明白了她的母親曾經(jīng)給予她的訓誡;這個洛可可藝術的王后,永遠站在法國上層的沙龍與時尚的最前沿,雖然在未來的某一天她虔誠地希望能夠站到人民之中,可那卻已是大革命的洪波無法逆回的洶涌時代了!  與受到女性的本能與天性而追逐愛情的瑪麗 斯圖亞特一樣,這位因床第的難言之隱而不得不將注意力置于修飾自己與尋歡作樂上的王后,也沒有將王位放在眼里。她不懂得,也不愿意去懂得如何治國,只專注于每日如何成為全法國婦女的著衣典范,充當從一個沙龍的門出去,又馬上進入另一個舞會的門的交際花?! τ谏诘弁踔?,且不費吹灰之力便得到無上地位的女性來說,那伸伸手就能觸到的王冠又算得了什么呢?  瑪麗 斯圖亞特與瑪麗 安東內特在及笄年華便成為了歐洲叱詫風云的大國王后,站到了她們一生的顛峰,還有什么是不會拜倒在她們腳下的呢?一切來得如此容易,也使得她們形成了大膽而輕率的脾性。她們一個行事倉促沖動,另一個則任何事還沒有經(jīng)過大腦卻已經(jīng)付諸實行,而這正是伊麗莎白與她們截然不同的地方——前者治國如同下棋,謹慎而周密,后者則如同在冒險,英勇又魯莽?! ∮芯湓捊校盒愿駴Q定命運。這旋風般的個性必將導致她們可悲的結局,縱使上天在她們出生之際便賜予她們王冠,縱使這兩個自信過度的女人以為再沒有人能夠將它們從頭上奪走,因此自己也就能夠隨意發(fā)號施令,因為那便是與生俱來的天賦神權!可現(xiàn)實卻是,斷頭臺終使她們的王冠跌落,連同她們那滾動的美麗頭顱一起?!   ≡跉v史人物分歧的背后是一個巨大的歷史背景,瑪麗 斯圖亞特與瑪麗 安東內特恰恰站在這歷史的陰影之中,她們本身,便很好地昭示了這個時代的巨大矛盾?! ∈兰o,站在風口浪尖的瑪麗 斯圖亞特頭一次深切感受到了時代變遷的波瀾,王室衰微,貴族分裂,騎士沒落,宗教改革的毒瘤如瘟疫般波及了歐洲大陸,就連海峽對岸的英倫三島也未能幸免,人們漸漸對腐敗的羅馬教廷失去信心,可這,卻僅僅只是歷史變革的前奏!在法衣的隱蔽之下,還有一股更大更洶涌的暗流蠢蠢欲動,那便是三百年后憂慮法國也會步英國后塵的瑪麗 安東內特所憎恨的資產(chǎn)階級?! ]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歷史前行的腳步,代表衰敗騎士階級的瑪麗 斯圖亞特與固守沒落封建王權的瑪麗 安東內特終將埋葬于新時代的洪波之下,只有她們的殞命,才能為另一個時代的到來吹向號角?! v史,就如斷頭臺般冷酷無情,可正是這兩位絕代佳人的香消玉殞,為那夕陽殘照的余暉平添了一份傳奇與戲劇的悲涼?!   〈耐裨跀囝^女王中寫到:伊麗莎白,一個現(xiàn)實主義者,在歷史與政治上取得了成功;瑪麗 斯圖亞特,一個浪漫主義者,在詩歌與傳奇中取得了成功。是的,世界上許多劇作家往往更傾向于具有悲劇命運的人物,如中國的史學家司馬遷就在他的史記中謳歌了悲劇英雄項羽,那么作為一位富有個性且不墨守成規(guī)的文學家,他選瑪麗 斯圖亞特與瑪麗 安東內特這兩位悲劇命運的女性作為自己傳記的主角亦是情理之中。  他曾寫過一部名為忒耳西忒斯的詩體戲劇,而劇中的主角忒耳西忒斯是特洛伊戰(zhàn)爭希臘聯(lián)軍中最丑的人。他膽小,多嘴,曾遭到奧德修斯的斥責,后為阿喀流斯一拳打死,是一個非英雄人物的典型??纱耐衿x了他,這便是他與荷馬等大詩人不同的地方,而他創(chuàng)作的個性也正在于此,即:從來不愿意去為那些所謂的英雄人物歌功頌德,卻始終只著眼于失敗者的悲劇?! 〈耐裆茖懕瘎?,這與他所處的時代不無關系。他經(jīng)歷過兩次世界大戰(zhàn),親眼目睹過兩次國家的淪喪,親身體驗過戰(zhàn)爭給全歐洲帶來的破壞,那并不僅僅是實體的,還有人的心靈,戰(zhàn)爭的恐懼如同嗎啡深深印入歐洲人的血管之中,有些人死了,而另一些人活著,卻如死一般的麻木。這些回憶如同蟒蛇般緊緊絞住了敏感作家的心,他看清了江河日下,人心不古,他看透了跳梁小丑的丑態(tài)與御用文人的謊言,他不愿成為那一類的人,作為一個人道主義者,他無法用自己的筆去教唆他人參與那些殘酷的,卻標榜為光榮的戰(zhàn)爭,作為一個愛國主義者,他無法一次次看到自己的國家在法西斯的統(tǒng)治下變得一片陰霾。他要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同時要說出時代的心聲。他要幫助別人,但當時是先幫助了自己,所以,依拉斯莫這部最有個性,亦最隱晦的作品誕生了,他說:從我開始創(chuàng)作悲劇的那一刻,我對時代的悲劇也就不再感到非常痛苦了?! ∷?,與其說是茨威格選了瑪麗 斯圖亞特與瑪麗 安東內特,不如說,是她們那歷經(jīng)苦難,抗爭命運,以及最終的斷頭宿命深深吸引了茨威格。
  •     蠻符合我的性格的。。?! ∵€尚未讀過。?! 』蛟S對于我男朋友而言他一定會說:  ‘看看吧,蠻適合你的。。’(呵呵)  我可能會在一旁傻笑他對我的了解。
  •     唯有豐富的經(jīng)歷才可以成為量生命的尺度。內心的時間并不依賴于我們通常日歷的計算,當我們陶醉于命運之中,幾天的時間卻恍如隔世;而歲月平淡無奇,那生活也就變得空白虛無·······
  •      新買來的《斷頭女王》,我們家壯壯翻了兩頁,就嚷嚷“看不下去看不下去”。
      
       拜托,茨威格的大作耶,你不看我看。讀罷,我掩卷沉思(嗯,我們文化人總是要掩卷沉思),不得不承認,我對茨威格先生有點看法。
      
       茨威格的小說曾讓我著迷。大家都知道阿城的《棋王》,我總覺它與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有衣缽關系。茨氏故事,擅長心理描寫,或曰精神病理描寫,用四個字概括他所擅長描繪的人物狀態(tài),就是“走火入魔”。他能畫出一個人在精神狀態(tài)進入極端時的瘋癲與癡狂,寫來層次分明,絲絲入扣,更兼充分挖掘瘋狂背后的人性與社會成因,筆觸充滿同情與悲憫。如《象棋的故事》、《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情感的迷惘》……無一不是此類杰作。
      
       但是今天,俺要談的是茨老先生的男女觀和歷史觀。茨威格先生的作品中,掩飾不住大男人的優(yōu)越感?!兑粋€陌生女人的來信》便是此例。少女一輩子癡心于暗戀對象,不惜妓女般以身相許,然后隱姓埋名撫養(yǎng)私生子,直至自己和孩子都在貧病中死去。在茨威格眼中看來,這樣屈辱卑微、自我毀滅式的感情,是偉大的。這樣倨傲的男性主義,也算絕唱了。
      
       由此不難理解,為什么在描寫歷史人物、尤其是女性歷史人物時,茨威格有個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褒義詞,叫做“女性的”。因此,無論斷頭女王斯圖亞特、斷頭王后安托瓦內特,一旦被老茨發(fā)現(xiàn),嘿,這姐姐有個情夫液,這姐姐為情夫做出蠢事液,贊譽便如滔滔江水泛濫而來,全然不管歷史功績、社稷禍福。
      
       《斷頭女王》便是這一畸形男性主義的集中體現(xiàn)。本書不停地拿斯圖亞特與伊麗莎白進行對比,一褒一貶,立場分明。斯圖亞特愛上淺薄的男人,他贊美她感情豐富;伊麗莎白嫁給她的國民,他說她有生理殘疾;斯圖亞特為了奸情謀殺親夫,他贊美她迸發(fā)出了生命的激情;伊麗莎白推進改革增強國力,他說她不過只是政治機器;斯圖亞特不識時務,要爭奪伊麗莎白的王權,他贊美她有皇室的驕傲和尊嚴;伊麗莎白巧設機關智取政敵,他罵她無情無義兩面三刀。一個捧上云天,一個踩在泥下,不過是因為伊麗莎白不夠“女性化”,盡管她勵精圖治、改善民生、復興文藝、稱霸海上、一手打造了大英帝國的黃金時代。作為女人,伊麗莎白也并非毫無感情經(jīng)歷,只是在個人情感和女王職責之間,她做出了自己認為更加明智的選擇,這樣的選擇值得尊重。而“女性化”的斯圖亞特,她為蘇格蘭人做過什么呢?不過是一次次挑起內戰(zhàn)。她為歷史留下過什么?不過是一些香艷的陰謀。
      
       拿斯圖亞特對比伊麗莎白,根本就是一場錯誤。誰是螢火蟲,誰是月亮,歷史和后人,自有公正的評說。
      
      
      
  •   很精彩的書評。
    前半部分完全認同。
    后半部分,我沒看此書沒有發(fā)言權,但感覺說的很有理。
    竊以為茨威格寫過的一個同性戀還是學生與老師老婆偷情的短篇(實在記不清楚情節(jié)了),同類作品無出其右者,呵呵。
    他的文章像老人寫的,絮絮叨叨,但優(yōu)點也在這絮絮叨叨之中了。無論如何,算一號人物:)
  •   樓主的評論當真是字字珠璣!喜歡~~~
  •   另外,個人認為Stuart不過是一個禍國殃民的BITCH。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