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作者:譚同來 總編 頁數:223
前言
清·名醫(yī)周汪之云:“宋后醫(yī)書,惟案好看,不似注釋古書之穿鑿也?!卑刚撸委熤畬嶄?。雖一案一斷,通變求新,無不彰顯醫(yī)林前輩的精湛醫(yī)技和治學風格。昔司馬遷為淳于意作傳,詳記治驗病案,凡數十則,脈因證治,瑣屑無遺;葉氏《臨證指南醫(yī)案》出,數載醫(yī)案,其處方之精細,擇藥之嚴謹,化裁之玄妙,為后學之津梁,影響深遠。讀案者,淌祥于病案之中,臨醫(yī)案,觀組方,審治法,對話古人,受惠無窮。然今之醫(yī)案,但出一書,必求之全,徒夸博洽,率意而為?;驗閹熤M過,或為己掩瑕;改頭換面,妄言效案,真贗難辨。有的伴師隨診,精粗詳錄,滴水不漏,靈胎先生早已痛斥的“記賬簿子”拿來閃耀,嚼之如蠟,耗人時光。為此,山西科技出版社刻意推出一部具有綜合性、實用性、規(guī)范性、時代性的叢書——《百家名醫(yī)治驗實錄》。《百家名醫(yī)治驗實錄》叢書分《頭痛》、《眼科疾病》、《頸椎病》、《腦梗塞》、《肺結核》、《乳腺病》、《肝膽結石和胰腺炎》、《腹瀉與痢疾》、《泌尿系結石》、《腎病綜合征》等10部,共300余萬左右字。從書突出專科專?。煌怀龉沤衩t(yī)的醫(yī)案、治法及方藥。名醫(yī)次序以出生年月排定,簡要介紹名醫(yī)的從醫(yī)經過及學術專長;醫(yī)案、治法、方藥,取正、取變、取幽、取達,吸其精華,清真靈活,立意高遠??椙Ыz成錦,釀百花成蜜,體現了編寫者的智慧與才干。書中收羅之宏博,評按之精當,很有學術價值。不失為校園教習者、臨證行醫(yī)者、科研工作者必備之良書。
內容概要
本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疾病概述,主要介紹了頸椎病的基本常識,包括病因病機、臨床表現、實驗室和其他輔助檢查、診斷要點、鑒別診斷及常用治療方法,另外,還提出了本病治療的難點與對策、經驗與體會、預后與轉歸、預防與調理。下篇為本書編寫的重點和目的所在,介紹了石幼山、朱良春等49位名醫(yī)對本病的認識、治療本病的經驗、治療本病的體會等。 本書既可作為醫(yī)學科譜作品面向普通讀者,尤其是中老年人,也可作為專業(yè)書籍面向患者及其家屬,同時,也是一本臨床醫(yī)務工作者學習提高的專業(yè)書,各位名醫(yī)不可多得的、寶貴的治療本病的經驗,值得您的關注、珍惜。
書籍目錄
上編 概述 病因病機 臨床表現 實驗室和其他輔助檢查 診斷要點 鑒別診斷 治療 難點與對策 經驗與體會 預后與轉歸 預防與調理下編 名醫(yī)治驗實錄 石幼山:治頸椎病用藥心得五法 朱良春:治療頸椎病經驗特色四法 陳樹森:眩暈性頸椎病治驗 楊甲三:頸椎病治驗二法 程子?。旱谌乒侵委燁i椎病 巫百康:頸椎病治療經驗 諸方受:頸椎病治療四步 李家裕:頸椎病治療手法介紹 王文斌:頸椎病的診治經驗 劉柏齡:頸椎病治用壯骨伸筋膠囊 周仲瑛:辨病與辨證結合治療頸椎病 郭維淮:頸椎病治療經驗 廖洪韜:從“風痰”論治頸椎病 羅致強:治療頸椎病眩暈 丁鍔: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診治 單健民:頸椎病的治療 萬政:治療頸椎病經驗 周福貽:頸椎病治療三法 楊積茂:辨治頸椎病經驗拾零 羅金官:手法診治頸椎病 羅志瑜:治療脊髓型頸椎病 孫樹椿:各型頸椎病治療經驗 施杞:逐瘀化痰法治療頸椎病 王秀英:頸椎病針灸治療五法 鄧晉豐:頸椎病診治經驗 常振湘:整體按摩治療頸椎病法 彭介壽:辨治頸椎病經驗 符為民:頸椎病辨證治療六法 商憲敏:治療頸椎病臨床經驗 張?zhí)旖。杭顾栊皖i椎病分型論治 朱宗元:治療頸椎病經驗擷菁 沈馮君:椎動脈型頸椎病中藥內治 夏惠明:椎動脈型頸椎病治療方法 周嫦昆:活血化瘀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 鄭海煥:頸椎病治療經驗三法 吳山:辨治頸椎病經驗 廉玉麟:頸椎病分型治療 薄智云:神經根型頸椎病腹針治療 鄧友章:椎動脈型頸椎病治療五要點 賈??罕嬷晤i椎病經驗 張根印:椎動脈型頸椎病治療經驗二則 王道全:椎動脈型頸椎病治療經驗摭拾 陳以國:頸椎病治療經驗擷萃 季遠: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推拿治療 楊豪:椎動脈型頸椎病治療經驗 林定坤:頸椎病治療經驗 洪恩四:椎針治療頸椎病的臨床經驗 李軍:頸椎病探微 唐洪星:頸椎病分型治療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二)慢性勞損慢性勞損是指超過生理活動的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時值的各種超限度活動,這是頸椎退變的最關鍵的病因。常見的慢性勞損包括:1.不良體位如枕頭過高,平臥位或俯臥位屈頸看書,均可造成椎旁肌肉、韌帶及關節(jié)的失衡和勞損。長期下去必將累及椎間盤及其周圍組織,并波及椎管內脊髓與神經根。2.工作姿勢不良,如從事打字員、會計、電腦操作員、辦公室文書、長期伏案工作等職業(yè)者,長期低頭和聳肩工作。日常生活中臺椅高度不合適等均易致肩頸勞損。3.不適當的體育活動和外傷如用頭部撞球,頭頂地面翻跟斗,跳水時姿勢不當,頸部前屈或后伸受傷,急剎車時頭部的前俯后仰損傷等,均可造成頸椎韌帶和椎節(jié)的損傷。綜上所述,頸椎病的病因主要是椎間盤退變所致,這種退變的快慢與程度又因人而異,同時與外傷、不良生活習慣和不良姿勢有密切關系。椎間盤退變之后的病理改變,一方面椎節(jié)可因之失穩(wěn),另一方面可能出現髓核突出,椎管內的竇椎神經末梢受到刺激會出現頸部疼痛的癥狀。骨刺作為頸椎失穩(wěn)后的產物,能加強椎節(jié)的穩(wěn)定性。同樣,小關節(jié)的增生、黃韌帶的肥厚,都是代償椎節(jié)失穩(wěn)而出現的,這些增生、肥厚,引起椎間孔和椎管狹窄和骨刺外突,對神經根、脊髓、交感神經、椎動脈及食管等造成壓迫。神經根受壓后可出現神經根性疼痛和感覺障礙。機械壓迫的同時,也產生化學致痛因子,引起無菌陛炎癥。壓力的持續(xù)可繼發(fā)粘連性蛛網膜炎,神經根本身亦可能出現缺血改變,甚至出現變性。
編輯推薦
《頸椎病》:閱讀此套叢書的重點不是說某名醫(yī)治療一種病的效果,而是用百家名醫(yī)的思路來考慮治療疾病的途徑??梢耘e一反三,起到四兩撥千斤之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