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胡連璽 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8-11出版) 作者:胡連璽 頁數:151
內容概要
《傷寒一得》中講述的三部六病學說是已故名老中醫(yī)劉紹武老先生七十年研究傷寒論的心血結晶。胡連璽老先生是劉老的嫡傳弟子,跟師三十余年,臨床經驗極為豐富。學習傷寒論要還其本來面目,此書醫(yī)論部分所涉是研究《傷寒論》的一些關鍵的有爭議的問題,也是三部六病學說的立論依據。胡老先生或引證、或辨識、或參以臨床實際,說理精辟透徹,使學者得窺傷寒堂奧,領略其深厚之古文字功底,嚴縝之治學風范。在此基礎上全面闡述了三部六病學術體系,以此框架再讀《傷寒論》,古醫(yī)學之“三陰三陽”哲學思想、陰陽轉化規(guī)律了然若揭,傷寒方證之法皆可驗以臨床,易學易用。劉老獨創(chuàng)的協調療法,“協調整體,突出局部”,專為治療各類疑難雜病所設,是對人體整體觀的重新認識和擴大應用,易與現代醫(yī)學結合,臨床療效卓著。書中所摘取的臨證實例與學術體系緊密相合,展示了三部六病學說在近代中醫(yī)學的理論研究與臨床實踐中的獨特風采。
作者簡介
胡連璽,男,1939年生,山西定襄人。中醫(yī)專業(yè)大專畢業(yè)。主任中醫(yī)師,太原市中醫(yī)研究所三部六病研究室主任,山西省中醫(yī)學會理事,《山西中醫(yī)》雜志編委,太原市名老中醫(yī)專家。上世紀60年代初即繼承名老中醫(yī)劉紹武的學術經驗,致力于《傷寒論》之研究,撰寫《試論傷寒“六經”當為“六病”》論文,指出以“六經”解“六病”之誤;《傷寒非傷于寒邪論》,力辯傷寒非感于寒邪,太陽病為三陽病之一,當為表熱證,治用辛涼。上世紀70年代初,與其師在研究和運用《傷寒論》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揚,倡“三部六病”學術,并倡“協調療法”。協調療法是在協調整體的基礎上突出局部治療,使許多痼疾頑癥得以解決。此學術簡介刊于1986年《遼寧中醫(yī)》。 除與其師擬協調諸方外,又自擬數種方劑,如“澤發(fā)飲”治療毛發(fā)焦枯脫落,“瀉火蠲毒飲”治療頑固口瘡均取得較好效果。發(fā)表論文約40篇,參與編寫《山西省名老中醫(yī)學術經驗匯編》。從事中醫(yī)工作40余年,有較高的專業(yè)理論和技術水平,對內科常見病、疑難病的診治,特別是對潰瘍病、慢性結腸炎、脈管炎等有豐富的經驗。與其師共同研究的“中藥煎劑劑型改革”獲太原市1985年四等成果獎。
書籍目錄
上篇 傷寒一得一、論《傷寒論》“六經”當為“六病”二、“傷寒”非傷于寒邪論三、再論太陽病為熱證四、論白虎湯證不為“四大癥”五、《傷寒論》葛根芩連湯證新解六、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方證之討論七、論少陰篇之急下證當屬陽明八、論吳茱萸湯證當屬太陰九、傷寒紅汗芻議十、芍藥甘草湯證之討論十一、論《傷寒論》中之誤治與否當看結果十二、熱結旁流未必污黑十三、六病辨證辯中篇 三部六病說約一、三部六病之源流及沿革二、三部六病說約三、局部病證治四、三部六病續(xù)述五、論協調療法下篇 診療一得一、面部黑色病二、夾陰傷寒陰消陽回案三、呃逆危證案四、中風危案奇治奇驗五、復視六、60例潰瘍病的治療報告七、當歸四逆湯加減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10例八、下痿九、身搖十、直腸膿腫十一、口眼喁斜十二、哮喘十三、產后痹痛十四、帶下腰困十五、淋巴肉瘤十六、舌痛苔剝脫十七、面部肉芽壞死十八、脂膜炎十九、乳腺增生二十、尿閉二十一、胃扭轉二十二、眩暈二十三、白塞氏綜合征附篇 雜論一、論陰平陽秘二、晉王叔和撰次《傷寒論》問題三、解醫(yī)古文當符合醫(yī)理四、古今權量小議五、部分字讀音之商榷
編輯推薦
《傷寒一得》由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