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疾病診療

出版時間:1999-3  出版社:譚學詩 山西出版集團,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03出版)  作者:譚學詩 編  頁數(shù):935  

前言

隨著我國商品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養(yǎng)殖業(yè)得到空前的發(fā)展,動物的遷徙和進出口等商業(yè)性活動逐漸增多,動物疾病的傳播和發(fā)生也隨之增加,從而對動物的檢疫、疾病的診斷與防治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提高我國廣大畜牧獸醫(yī)工作者和從事養(yǎng)殖業(yè)人員的防疫和疾病診療技術水平,以適應社會和養(yǎng)殖業(yè)大發(fā)展的需要,我們組織了有相當理論基礎和豐富臨床經(jīng)驗的專業(yè)人員,并參考國內外有關資料,編寫了《動物疾病診療》。本書內容豐富,全面系統(tǒng),科學實用,簡明易懂,反映了當今動物疾病研究的新成果、新技術和新經(jīng)驗,如內毒素檢測、激素檢測、病毒培養(yǎng)、反芻動物豆類中毒、瘋牛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等。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結晶,是廣大畜牧獸醫(yī)工作者和養(yǎng)殖業(yè)者的必備讀物,也是農(nóng)業(yè)院校師生不可多得的參考書。第一篇診斷技術,主要由赫崇禮、陳立宗、侯紅萍、劉振祿、楊達等撰寫。第二篇治療技術,主要由譚學詩、李翠萍、李國繼、陳天興等撰寫。第三篇動物疾病,主要由譚學詩、赫崇禮、陳立宗、龐全海、樊立超、王建軍、郝福文、王政修、張春有、李一民、李鎮(zhèn)虎、張秀麗等撰寫。附錄由龐全海撰寫。全書經(jīng)主編譚學詩教授及副主編審改后又請有關顧問分別審校,最后經(jīng)編委會討論定稿,歷時六年。鑒于內容涉及面廣,作者水平所限,不妥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內容概要

  《動物疾病診療》內容豐富,全面系統(tǒng),科學實用,簡明易懂,反映了當今動物疾病研究的新成果、新技術和新經(jīng)驗,如內毒素檢測、激素檢測、病毒培養(yǎng)、反芻動物豆類中毒、瘋牛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等。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結晶,是廣大畜牧獸醫(yī)工作者和養(yǎng)殖業(yè)者的必備讀物,也是農(nóng)業(yè)院校師生不可多得的參考書。

書籍目錄

第一篇 診斷技術第一章 臨床診斷第一節(jié) 動物的接近與保定一、動物的接近二、動物的保定(一)馬屬動物的保定(二)牛的保定(三)羊的保定(四)豬的保定(五)禽的保定(六)犬、貓的保定(七)家兔的保定(八)雪貂的保定(九)狐貍的保定(十)水貂的保定(十一)豚鼠的保定(十二)沙鼠的保定(十三)倉鼠的保定(十四)小鼠的保定(十五)大鼠的保定(十六)海貍鼠、毛絲鼠的保定(十七)海生哺乳動物的保定(十八)非人類靈長動物的保定(十九)大型野生哺乳動物的保定(二十)鳥類的保定(二十一)兩棲動物的保定(二十二)爬行動物的保定(二十三)魚的保定(二十四)蝙蝠的保定第二節(jié) 基本診查一、基本診查(一)視診(望珍)(二)觸診(三)叩診(四)聽診(五)嗅診二、特殊檢查(一)直腸檢查(二)導管探診(三)感覺及反射機能檢查(四)穿刺檢查(五)特殊器械檢查第三節(jié) 臨床檢查步驟一、問診二、臨床檢查三、填寫病歷第四節(jié) 一般檢查一、整體狀態(tài)檢查二、表被狀態(tài)檢查三、淺淋巴結檢查四、可視粘膜檢查(一)檢查方法(二)病理變化五、體溫檢查(肛門溫)(一)檢查方法(二)正常體溫(℃)(三)病理意義第五節(jié) 系統(tǒng)檢查一、循環(huán)器官檢查(一)心臟檢查(二)動脈和靜脈檢查二、呼吸器官檢查(一)呼吸動作檢查(二)鼻液檢查(三)咳嗽檢查(四)上呼吸道檢查(五)胸部檢查三、消化器官檢查(一)采食及飲水檢查(二)口腔檢查(三)咽檢查(四)食道檢查(五)腹部檢查(六)糞便性狀檢查四、泌尿器官檢查(一)腎臟檢查(二)膀胱檢查(三)尿道檢查五、外生殖器官檢查(一)雄性外生殖器官檢查(二)雌性外生殖器官檢查六、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一)頭顱檢查(二)脊柱檢查(三)中樞神經(jīng)機能檢查(四)運動機能檢查(五)反射活動檢查七、感覺器官檢查八、肢體負重與運步狀態(tài)檢查第六節(jié) 蜂病、蠶病、魚病及蝦病檢查一、蜂病檢查二、蠶病檢查(一)觀察病態(tài)(二)病蠶抽樣檢查(三)實驗室檢驗(四)蠶病檢索三、魚病檢查(一)體表檢查(二)鰓瓣檢查(三)腸道檢查(四)流行病學調查(五)顯微鏡檢查四、蝦病檢查(一)現(xiàn)場調查(二)剖檢與鏡檢(三)健康蝦與病蝦的鑒別第七節(jié) 癥狀的綜合分析與建立診斷一、癥狀、材料的綜合分析二、建立診斷第二章 實驗室檢驗第一節(jié) 實驗室檢驗基本技術一、一般注意事項二、玻璃器皿的清潔與處理(一)新購玻璃器皿的清潔(二)用過的玻璃器皿的清潔(三)污染玻璃器皿的清潔三、溶液配制(一)溶液濃度表示(二)溶液濃度的糾正第二節(jié) 血液學檢驗一、血液的一般檢驗(一)血液樣品的采集、抗凝與保存(二)血片制作、固定與染色(三)紅細胞沉降率(ESR)測定(四)紅細胞壓積容量測定(五)血紅蛋白(Hb)測定(六)紅細胞(RBC)計數(shù)(七)血液指數(shù)計算(八)紅細胞平均直徑測定(九)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十)海恩茨(Heinz)氏小體檢查(十一)異常紅細胞檢查(十二)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十三)白細胞(WBC)計數(shù)(十四)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DC)(十五)動物血象(十六)禽血細胞計數(shù)(十七)骨髓細胞檢查(十八)嗜酸性白細胞直接計數(shù)(十九)血小板直接計數(shù)法(BPC)(二十)出血時間(BT)測定(二十一)凝血時間(CT)測定(二十二)血塊收縮時間測定(二十三)凝血酶原時間測定(二十四)紅細胞凝集試驗(二十五)血液寄生蟲檢查二、血液生物化學檢驗(一)血液生物化學檢驗基本技術(二)血液葡萄糖測定(三)血液非蛋白氮測定(四)血液、血清、血漿尿素氮測定(五)血液肌酐測定(六)血氨測定(七)血清總蛋白(TP)、白蛋白(A)及球蛋白(G)測定(八)血清蛋白電泳分析法(九)血漿纖維蛋白原測定(十)血清(血漿)氯化物測定(十一)血清鈣測定(十二)血清無機磷測定(磷鉬酸比色法)(十三)血清鉀測定(四苯硼鈉比色法)(十四)血清鈉測定(醋酸鈾鎂比色法)(十五)血清鎂測定(鈦黃比色法)(十六)血鐵測定(十七)血清銅測定(十八)血漿二氧化碳含量測定(十九)血液pH值測定(二十)血清胡蘿卜素測定(二十一)血液丙酮測定(二十二)血液甘油三酯測定(二十三)血清總膽固醇及游離膽固醇測定(二十四)血清總脂測定(二十五)血液乳酸測定三、血中酶測定(一)血清谷一丙轉氨酶(SGPT)測定(二)血清谷一草轉氨酶(SGPT)測定(三)血清堿性磷酸酶測定(四)血清堿性磷酸酶同工酶測定(五)血清r一谷氨酰轉肽酶測定(六)血清乳酸脫氫酶測定(七)血清乳酸脫氫酶同工酶測定(八)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測定(九)血清精氨酸酶測定(十)血清膽堿酯酶測定(十一)血清5一核苷酸酶測定(十二)血清醛縮酶測定四、肝功能檢驗(一)血清黃疸指數(shù)測定(二)血清膽紅素定性檢驗(三)血清膽紅素定量檢驗(四)血清麝香草酚濁度試驗(五)血清麝香草酚絮狀試驗(六)硫酸鋅濁度試驗(七)磺溴酞鈉消除試驗五、激素測定(一)血漿雌二醇測定(二)血漿孕酮測定(三)血中睪酮測定(四)血漿促黃體素及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測定(五)血漿和組織內前列腺素測定第三節(jié) 尿液檢驗一、尿液采集與保存二、尿液物理學檢查(一)尿量(二)尿色(三)尿液透明度(四)尿液氣味(五)尿液密度三、尿液化學檢驗(一)尿液酸堿度測定(二)尿液蛋白質定性檢驗(三)尿液蛋白質定量檢驗(四)尿液蛋白檢驗(五)尿液血液及血紅蛋白檢驗(六)尿液肌紅蛋白檢驗(七)尿液酮體檢驗(八)尿液葡萄糖檢驗(九)尿液黑色素檢驗(十)尿液膽紅素檢驗(十一)尿液尿膽素原檢驗(十二)尿藍母檢驗(十三)尿液磷酸鹽檢驗(十四)尿游離皮質醇測定四、尿沉渣顯微鏡檢查(一)尿沉渣標本制作(二)尿沉渣標本鏡檢(三)尿無機沉渣檢查(四)尿有機沉渣檢查(五)尿中異常結晶檢查(六)尿中磺胺結晶檢查五、尿石癥的尿沉渣檢驗(一)離心沉淀法(二)氨水添加法(三)尿石成分化學定性分析六、腎功能試驗(一)尿濃縮試驗(二)酚紅排泄試驗(三)靛卡紅排泄試驗(四)腎清除率測定法第四節(jié) 糞便檢驗一、糞便酸堿度(pH)測定二、糞便潛血檢驗三、糞膽素定性檢驗四、糞便顯微鏡檢查(一)涂片與染色(二)顯微鏡檢查五、糞便寄生蟲卵檢查(一)直接涂片法(二)鹽水浮集法(三)水洗沉淀法第五節(jié) 胃液及瘤胃內容物檢驗一、胃液及瘤胃內容物的采集二、胃液物理學檢查(一)數(shù)量(二)氣味(三)顏色(四)粘稠度(五)密度三、胃液化學檢驗(一)酸堿度(pH)測定(二)游離鹽酸測定(三)總酸度測定(四)結合鹽酸測定(五)乳酸測定(六)膽汁檢驗(七)胃蛋白酶消化力試驗四、胃液顯微鏡檢查(一)胃液沉淀物顯微鏡檢查(二)胃液白細胞滲出測定五、瘤胃內容物檢查(一)瘤胃內容物采集與處理(二)酸堿度(pH)測定(三)總酸度測定(四)發(fā)酵強度測定(五)瘤胃纖毛蟲計數(shù)(六)瘤胃液原蟲活力指數(shù)測定第六節(jié) 漏出液及滲出液檢驗一、漏出液(一)形成(二)物理學檢查(三)化學檢驗(四)細胞學檢查(五)細菌學檢查二、滲出液(一)形成(二)物理學檢查(三)化學檢驗(四)細胞學檢查(五)細菌學檢查三、漏出液與滲出液的鑒別四、胸、腹腔穿刺液檢查結果五、有關漏出液和滲出液的幾個問題第七節(jié) 腦脊髓液檢驗一、物理學檢驗(一)檢樣數(shù)量(二)顏色(三)透明度(四)密度(五)凝固性二、化學檢驗(一)酸堿度(pH)測定(二)蛋白質定性(三)蛋白質定量(四)葡萄糖測定(半定量試驗)(五)氯化物測定(硝酸汞滴定法)三、顯微鏡檢查(一)白細胞計數(shù)(二)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三)紅細胞計數(shù)第八節(jié) 毒物檢驗一、毒物檢驗步驟(一)現(xiàn)場了解(二)預試驗……第三章 病理學診斷第二篇 治療技術第一章 給藥方法第二章 穿刺法第三章 灌腸法第四章 導尿第五章 針灸第六章 補液、輸血及給氧第七章 物理療法第八章 封閉療法第九章 手術第三篇 動物疾病第一章 動物傳染病第二章 動物寄生蟲病第三章 內科病第四章 動物外科病第五章 動物產(chǎn)科病

章節(jié)摘錄

插圖:1.心臟視診及觸診一般以眼注視左側肘后心區(qū),或用一手掌平貼在心區(qū),觀察感知心沖動的強度、頻率及敏感性。這個心沖動的頻率可代替脈搏的次數(shù),其頻率的增多和減少的原因和意義,與脈搏的變化相同。病理性心沖動增強,見于熱性病的初期、劇烈的疼痛性疾?。ㄈ绻钦?、腸變位等)、心臟病的代償期(如心肌炎、心包炎、心擴張、心內膜炎初期、急性心力衰竭等)、貧血等;心沖動減弱,見于滲出性心包炎、胸腔積液及胸壁增厚(如滲出性胸膜炎、胸腔積水浮腫、氣腫、過肥)等。觸診心臟部位有壓痛感,見于胸膜炎、牛創(chuàng)傷性心包炎等。2.心臟叩診被檢動物取站立姿勢,犬呈蹲坐姿勢。大動物宜用槌板叩診,小動物宜用指指叩診。心臟的一小部分與胸壁接觸,叩診呈濁音,此為絕對濁音區(qū);大部分被菲薄的肺緣掩蓋,叩診呈半濁音,此為相對濁音區(qū)。叩診時,分別在左右兩側心區(qū)自上而下或自前而后叩診。心濁音區(qū)增大,見于心肥大、心擴張、心包炎、心包積水、肺臟心葉硬變等;心濁音區(qū)縮小,見于肺氣腫、氣胸。3.心臟聽診在心區(qū)聽取心音的強度、頻率、節(jié)律、性質等。正常心音有節(jié)律,類似“咚(第一心音)——嗒”(第二心音)的聲音,兩聲為一次心跳。第一心音長而低,是心縮音;第二心音短而高,是心舒音。第一心音與心沖動和脈搏同時出現(xiàn)。第一、二心音增強,見于熱性病初期及心肥大代償期;第一、二心音減弱,見于滲出性胸膜炎及嚴重的肺氣腫;第一心音增強,見于大失血、大腹瀉;第二心音增強,見于腎炎、肺充血及肺水腫等;心律不齊是心臟跳動的快慢不均,心音的時間間歇不等,見于熱性病、心肌損傷及危重病。伴隨心臟活動,心腔內或心附近的大血管內的血流紊亂,形成旋渦,振動了心壁及血管壁而產(chǎn)生的附加音,叫心雜音。發(fā)生在第一心音直后為心縮期雜音,發(fā)生在第二心音直后為心舒期雜音。確定某心瓣膜損傷,主要依據(jù)心臟最佳聽取點的聽診。二尖瓣最佳聽取點:馬、犬、貓在左側第五肋間胸廓下1/3中央,牛、羊、駱駝、鹿在左側第四肋間主動脈瓣略下方,豬在左側第四肋間。三類瓣最佳聽取點:馬、犬、貓在右側第三、四肋間胸廓下1/3中央,牛、羊、駱駝、鹿及豬在右側第三肋間。肺動脈瓣最佳聽取點:馬、犬、貓在左側第三肋間胸廓下1/3中央,牛、羊、駱駝、鹿在左側第三肋間主動脈瓣略下方,豬在左側第二肋間。主動脈瓣最佳聽取點:馬、犬、貓、牛、羊、駱駝及鹿在左側第四肋間肩關節(jié)水平線略下方,豬在左側第三肋間。(二)動脈和靜脈檢查1.動脈檢查即脈搏檢查,主要以觸診感知脈搏的強度、節(jié)律和頻率。健康動物的脈搏,強度適中、強弱一致、間歇均等。觸診脈搏時,馬屬動物在下頜骨內側的下頜動脈,牛在下頜骨外側的頜外動脈和尾根腹側的尾動脈,中小動物多在股內側的股動脈。檢查方法是用食指、中指適當按壓跳動的動脈,拇指放在對側固定,以指肚感知脈搏。脈搏頻率(脈搏數(shù)),是指每分鐘內脈搏的次數(shù)。正常的脈搏數(shù)見表1-1-2。

編輯推薦

《動物疾病診療》:診斷技術,臨床診斷實驗室檢驗,病理學診斷,治療技術,給藥方法灌腸法針灸,補流輸血及給氧物理療法手術,動物疾病,傳染病奇生蟲病內科病外科病產(chǎn)科病,最新的治療方法 , 先進的診斷技術。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動物疾病診療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