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0-10 出版社: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作者:湯川秀樹 頁數:262 字數:15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是繼《創(chuàng)造力與直覺》一書之后我所譯的又一本湯川秀樹的著作。讀其書欲見其人,這是一種很自然的想法。然而,當我想搜集有關湯川的傳記資料時,我卻意外地發(fā)現是多么地困難。在國內,不僅過去沒有出過一本中文的湯川傳記書籍,而且連外文的也極其罕見。十多年前,戈革教授給我寄來了《旅人》的英譯本。接著,我又在圖書館里找到了它的日文原版本。
關于《旅人:一個物理學家的回憶》的日文版和英文版的情況,我想做一點說明。《旅人:一個物理學家的回憶》日文版的書名是《旅人——一個物理學家的回憶》,原先是在1958年以連載的形式發(fā)表于《朝日新聞》上的,同年由朝日新聞社匯總成書正式出版,而到60年代又由角川書店再版。
作者簡介
湯川秀樹(1907-1981),原姓小川,1932年改性湯川。1929年畢業(yè)于京都大學,1938年獲大阪大學理學博士學位。京都大學教授。因提出介子場理論而獲194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晚年發(fā)起成立日本創(chuàng)造性研究會。
書籍目錄
譯序
自序
第一章 智慧的故鄉(xiāng)
第二章 我的父親
第三章 我不愿說
第四章 染殿
第五章 一種航行
第六章 波和風
第七章 插曲
第八章 青春
第九章 狹窄的門
第十章 結晶
第十一章 轉機
第十二章 苦樂園
尾聲
附錄湯川秀樹與介子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父親每天乘人力車來往于家與大學之間。這種人力車當時還沒有使用橡膠輪胎,我至今還記得它們的車輪所發(fā)出的刺耳的噪聲。但是我們家并不是永遠富裕的,因為我父親不斷要買許多書籍和書畫。有時他懷疑他是否供得起他的兒子們上大學。如果沒有母親強有力的敦促,我可能沒有接受大學教育,也就不存在今天的我了。我并不信仰宿命論,但當想到這一點時我無法擺脫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一個人不可能預先知道他的一生將會有什么樣的發(fā)展;我不可能曾經想到在20。年后在我腦子里會產生出一種對物理學有貢獻的思想,也想不到我竟會對物理學的發(fā)展產生影響。我們終于搬到了在寺町(染殿的一條馬路)的一所房子中,位置在梨木神社正北。這房子曾經是屬于一個和皇室有關的貴族的。它的庭院長滿了苔蘚。我們的房東就是那位貴族,他名叫六條。我從來沒有見過他,但據我的姐姐說,他有一張方臉,在孩子看來是很可怕的,大家都管他叫“聾子六條先生”。
媒體關注與評論
湯川是典型的天才,所以他有他自己的哲學。 ——武谷三男(日本杰出物理學家)
編輯推薦
《旅人:一個物理學家的回憶》:鳥瞰科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