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

出版時間:2006-4  出版社: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作者:屈原  頁數(shù):162  字數(shù):16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楚辭》是我國古代一部重要的詩歌作品集?,F(xiàn)在見到的最古的本子,是東漢王逸的《楚辭章句》。王逸的這個注本,以劉向的16卷本為依據(jù),并附錄了自己的作品《九思》,17卷。這也就是后世所本的《楚辭》。本書正是在王逸注本的基礎上,吸收古今注家、學者的研究成果,結合筆者自己的學習心得體會,對《楚辭》進行注釋。在注釋過程中,筆者對于歷代主家的意見,盡可能擇善而從。注文力求簡明扼要,基本上不就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進行評析。 本書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詩詞叢書”之一,是在王逸注本的基礎上,吸收古今注家、學者的研究成果,結合筆者自己的學習心得體會,對《楚辭》進行注釋。

書籍目錄

離騷九歌  東皇太一  云中君  湘 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東君  河伯  山鬼  國殤  禮魂天問九章  惜誦  涉江  哀郢  抽思  懷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頌  悲回風遠游  卜居  漁父  招魂  九辯  惜誓  招隱士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楚辭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5條)

 
 

  •     摘要:屈原在〈離騷〉中將對祖先的追尋貫穿全篇,本文將簡單地梳理并分析這寫尋祖證據(jù)。
      
      
      〈離騷〉開篇,便有:「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埂父哧枴辜础父哧柺稀诡呿?,父親昌意,封於若水。儘管對「五帝」說法不一,但在〈史記?五帝本紀〉、《禮記》、《春秋國語》、《白虎通義》、〈尚書序〉、《呂氏春秋》、《淮南子》等經(jīng)典中,顓頊都是「五帝」之一。
      一說顓頊位於南方神話系統(tǒng)之首。王逸注:「顓頊娶於騰隍氏而生老僮,是為楚先?!拐f的是顓頊娶騰隍氏生窮蟬,窮蟬是舜帝高祖,楚國國君是他們的後裔。屈原與楚國國君同族。是故,屈原借自己與楚王的族源關係,上溯至高陽氏顓頊。
      屈原把自己和宗族譜系聯(lián)繫在一起,這種聯(lián)繫是直接而緊密的。楚王是屈原尋祖的代理人,借楚王之位和與楚王的關係,拉近了和顓頊的距離。屈原本和楚王同宗同族,敘事上拉近族內(nèi)直接傳承者和先祖關係,就更容易借古喻今,訴說個人抱負、政治理想和對王的期待。
      
      崑崙山是屈原尋祖的場所,〈離騷〉中或隱或現(xiàn)地多次提到。作為一個地點,崑崙山便於被後人賦予諸多神話傳說,這些傳說與民族起源有或多或少或曖昧或模糊的聯(lián)繫。崑崙山是長存的、遙遠的、實在的,和他有關的神話傳說便能經(jīng)歷若干代人后依然被表達和演繹。
      戰(zhàn)國時期,崑崙山在神話表述中佔據(jù)重要位置?!春訄D?括地象〉載:「昆侖在西北,其高萬一千里,上有瓊玉之樹也?!巩敃r中原人混雜著神話的思想中,已剝離出對種族遷徙的認識,有了較明確的方向感。〈離騷〉有:「邅吾道夫昆侖兮,路修遠以周流?!骨杌镁城笏?,選擇的是崑崙山。一方面有眾多以崑崙山為背景的神話傳說,摻雜了美醜善惡。屈原可以運用神話素材拼接現(xiàn)實生存處境的鏡像,超驗地體驗幻境,是靈魂自問和找尋修煉方法的途徑。另一方面,屈原在〈離騷〉中提及先祖與崑崙山的關係,這是值得注意的。姜亮夫先生認為有人把這種關聯(lián)僅僅解釋為神話是不負責任的,他說:
      「屈原作品中不少地方寫到西方,值得我們注意。屈原對四方的態(tài)度不一樣:東方,因為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有好感;對西方、南方的感情最深厚。從楚國的歷史看。向南方開拓是楚國的國策,所以到南方是要找一個安家的地方,而西方則是追念祖先,寄託感情的地方,因為楚國的發(fā)祥地在西方??高陽氏來自西方,即今之新疆、青海、甘肅一帶。也就是從昆侖山來的?!?br />   崑崙山是高陽氏遷徙的起點,屈原設崑崙山為幻境就能理解了。屈原顯著的兩層人格:現(xiàn)實人格和幻境人格因此貫串起來。現(xiàn)實人格被身體捆綁,遭遇挫折,與身體一起忍受磨難。楚王無信,群臣庸碌,訴諸無門,只好借用幻境。幻境人格離開肉身,神遊仙界,也算是跳過了楚王。這是屈原直接和先祖對話的事件。後人可以看到屈原對現(xiàn)實的無力和失望,也可以看到屈原不願意放棄倔強、高潔的自我。
      
      〈離騷〉云:「陟升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xiāng)?!埂都崱酚栚煸疲骸岗煊肿鳌褐怠?,從彳直聲。直猶正也,當也?!褂帧墩f文》訓:「直,正也。」清代朱翼《離騷辯》云:「『升皇』者,初日之名也。」故有將西下的太陽稱作「落照」,初升的太陽稱作「升皇」?!负諔颉拐?,炎盛也。王逸注:「睨,視也?!顾K亮夫校注「舊鄉(xiāng)」為「指先聖所宅之地言。」即崑崙山。
      對這句極具美感的名句的解剖,看到屈原最終以「神明」自居了。這是屈原自始至終尋祖的證據(jù)和結果:向祖先寄託志向、幻境受挫、「求女」不成的屈原無法回到現(xiàn)實和他人烏合。這兩句歸納總結了這個不算成果的成果。在人神模糊的年代,屈原選擇了神靈一邊。
      回頭再看屈原的選擇,屈原想在楚國實行政治改革,實行「美政」。屈原在〈離騷〉中提到皋陶等數(shù)位楚國賢臣,他們都輔佐楚王建立功績。無奈傳至屈原,楚國政治貧病交困,楚王臣子庸庸碌碌。屈原不願離開楚國,使他在空間上無處可走;屈原只好尋求時間上的超越。屈原的自修和美好的品德在自己創(chuàng)造的世界里遊動,試圖穿過歷史,和先祖溝通。因為這個世界是現(xiàn)實的鏡像,所以屈原在這個世界也在善惡美醜間辯論和博弈。
      屈原品性的潔癖使他留在「那個世界」不肯回歸現(xiàn)實,否則人格會被「這個世界」玷污。屈原從楚國歷史的名單中點出賢者,褒揚他們;點出不賢者,遠離他們。在現(xiàn)實政壇,屈原做不了這個:找不到「志同道合」的賢人。屈原只得自我定位為「賢者」、「神明」。身體拋到了汨羅江里;靈魂卻被削單純而厚重,拋到宗族歷史的長河中,和先祖及賢良高潔的後人為伍。
      
      
      參考文獻
      [1] [戰(zhàn)國?楚] 屈原.楚辭[M].陳書彬,譯.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
      [2] 趙逵夫.〈離騷〉中有關西北神話傳說的地名考述[J]. 社科縱橫, 2003, 18(5): 47-49.
      [3] 姜亮夫.楚辭今繹講錄[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4] [宋] 丁度.宋刻集韻[M]. 北京:中華書局,2005.
      [5] [漢] 許慎.說文解字[M]. 北京:中華書局,2004.
      [6] 徐柏清. 論屈原的人生悲劇及〈離騷〉的悲劇審美價值[J]. 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 21(2): 1-5.
      
  •     迷上楚辭的時候才16歲,很難理解吧,一個16歲的小姑娘怎么會整日整夜地背楚辭里的篇章,一個16歲的小姑娘怎么會品嘗出楚辭中的美來,但這種癡迷卻確確實實地發(fā)生在那個時候。
      他的美感是無法評論出來的,只有喜歡的人才能心照不宣地了解。
  •     《楚辭》中有些文章雖然獨立成篇,但要對照起來看才更有意思,比如《湘君》與《湘夫人》、《大司命》與《少司命》之類。
      
      《湘君》與《湘夫人》寫了一對無緣得見的情侶所各自抒發(fā)的幽怨之情。不過很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兩人都彼此傾慕,也并沒有什么力量阻撓他們的相愛,卻由于某些神秘卻看似巧合的機緣錯置而錯過了彼此。仿佛一對咬合很好的齒輪,只是因為咬合的節(jié)奏未相合,便尷尬地磕碰頓挫。
      
      《湘君》一開始便是描寫湘君把自己倒飭得瀟灑英俊,迫不及待駕一履輕舟去約會湘夫人的情景。見不到湘夫人,便開始跺足槌胸地憂傷,還胡思亂想:到現(xiàn)在還不來,到底是什么人留住了你的腳步?到最后,干脆傷心地涕淚橫飛了。(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來,吹參差兮誰思!……揚靈兮未極,女嬋媛兮為余太息。橫流涕兮潺湲,隱思君兮陫惻。)
      
      于此同時,《湘夫人》那邊也為了約會的美好時光準備停當,卻也是因為找尋不到自己的愛人而惆悵憂傷(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登白薠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那么,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她的感情和湘君那熱烈而直白的方式比起來,要含蓄和舒緩一些,她也思念著湘君,卻不敢說出來,讓湘君無法感知和了解她的心意(沅有茝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然而,就是這樣差了半拍的愛情節(jié)奏,在湘君那里反復地猜疑揣度之后,便得出了兩人心意不同、恩情不深、交往不忠、約定不信的結論(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勞,恩不甚兮輕絕!石瀨兮淺淺,飛龍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長,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閑),乃至于一怒一下,把自己的玉佩都扔到了水里,還賭氣要把那代表永恒忠貞愛情的杜若,采來送給湘夫人的侍女,以示絕情(捐余玦兮江中,遺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
      
      可是與此同時,湘夫人還在苦苦等待著一旦愛人召喚自己,便要和他一起乘著馬兒奔向遠方(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還描繪了一幅與愛人在一起生活的美好情景,用荷葉、紫貝、蓀草、桂木、蘭木等美物來裝飾兩人的愛巢(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藥房;罔薜荔兮為帷,擗蕙櫋兮既張;白玉兮為鎮(zhèn),疏石蘭兮為芳;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女嶷繽兮并迎,靈之來兮如云)。想到這里,她也把自己的衣袖之物丟到了水里,也去采了杜若,卻是為了以后見到愛人時便送給他(揖余袂兮江中,遺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褋兮遠者),卻不知湘君此時已經(jīng)一怒之下,要把采來的杜若送給自己的下女了。
      
      心意相隔,彼此錯過。看似很簡單之事,無非一人急而一人緩;一人心意顯而一人隱;一人受挫于眼前便放棄另一人眼前不得仍謀劃未來。沒有任何外力之隔,甚至彼此心意相通,不過是情感節(jié)奏不同,就因此錯置而錯過了。可見世上之事過多抱怨命運實在不公,小小的動念之間,下面埋藏著萬丈深淵,使一切都有了不同。所謂因緣和合,要多大的愿力與機緣,才會成為現(xiàn)實中不起眼的實現(xiàn)。如此說,每個存在都太偉大,都要感念。
  •      古典音樂接觸久了,仿佛工作生活的一些細節(jié)都被旋律化和詩意化了。近日研讀《中國文學史》,一篇《與山巨源絕交書》,便讓我聯(lián)想到貝多芬與歌德、尼采與瓦格納的決裂;而一出五幕舞劇《甦》,更是引發(fā)我對屈原與馬勒第五交響的錯思——
       一幕《哀郢?涉江》,葬禮進行曲(以精確步伐,如葬禮行列)升c小調(diào)。
       二幕《離騷?天問》,奏鳴曲式(如暴風雨般的激烈,并更加激烈)a小調(diào)。
       三幕《橘頌?思美人》,諧謔曲(強而有力的,不太快的)D大調(diào)。
       四幕《悲回風?惜往日》,小柔板(很慢)F大調(diào)。
       我,劃過夜霧凝鎖的汨羅江而來,攀上陰霾愁籠的舊楚宮頹墻,兀自導演最終幕:《禮魂?甦》,回旋曲(快板),D大調(diào)。
       幻境中,峨冠長鋏的三閭大夫佇立,在一束強光籠罩的舞臺中央。重生,凡逝者都得復活,降臨,諸神怪墮向人間;緩緩地聚攏,光明漸漸擴散。
       屈原,左右顧盼,恍若隔世;舞者如潮汐交錯,秦、漢、唐、宋……王朝一個個垮塌,時代又一次次崛起;電光火石,眾人涌出時空闖入當下;
       燈火徹明,人們手牽起手,簇擁著向前,雀躍、歡呼、狂喜……剎那,萬籟俱息,復一道弱光瀉出時,四周廓寥,剩孑然一人,他,雙目透射熱切期望,手按佩劍脈脈微笑,豁然轉(zhuǎn)身大步昂首離去,沒入茫茫黑暗。
       帷幕,徐徐垂下。
       將西洋音樂同東方詩賦作一一配對,未免有些牽強,但仔細想來,兩者確有諸多相似之處?!冻o》大量借用荊襄蠻夷的神話材料,以奇麗的幻想,譜寫出恢弘壯美的詩篇,其選材和創(chuàng)作手法與西方宗教音樂有異曲同工之妙;《楚辭》和《詩經(jīng)》,可謂先秦文學的兩顆璀璨明珠。前者主要由屈原本人的作品構成,情感激蕩、文筆縱恣,后者乃是群眾集體性的創(chuàng)作,溫柔敦厚、怨而不傷?!冻o》和《詩經(jīng)》的并立,好似巴洛克時期的兩位巨人——亨德爾和巴赫。亨德爾生性暴虐,其作品同作曲家的生平經(jīng)歷一般,充滿輝煌絢爛的色彩,而巴赫謙卑深沉,他的音樂集帕海貝爾、泰勒曼等多位名家之大成,多描繪溫暖細膩的情感……
       美好事物的發(fā)展有其必然軌跡,地理間隔、溝通障礙,絲毫不會改變文藝發(fā)展的大方向。東西方文化所表現(xiàn)出的相似性,乃是心靈的默契。
  •   有的時候錯過的不一定是一個對的人,也可以是一個對的時間、地點、機緣和誤會。只是錯過了終究是錯過了,想回頭,左顧右盼中想必會錯過更大,大福緣者興許也可從中得到對的機緣,但終究誰又知道自己就是那個大福緣者?如果看概率,誰也不應該是去買彩票,如果看500w,誰都想中獎的是自己,但到底是該買還是不該買?因緣際會,從龍從虎,誰又可知?只能隨遇隨緣,達人知命。
    但終究,我輩還是強求之人,否則何來“浮云”“神馬”之語?
    天道無常,無不常,終究有個結果,有了既是感念,無論好壞。沒有也要感念,無論執(zhí)著,終究我們都會故去。
  •   其實我并不太可惜那錯過的,只是因此而更珍惜沒錯過的,從前覺得理所當然:親人、友誼、工作……現(xiàn)在想想,要多大的造化,才能和他們(它們)相遇?所以更加知足了。
  •   一念之間。
  •   寫得很好,不過《湘君》貌似是寫湘夫人對湘君的情感的,不是湘君自己的。
  •   《湘君》是湘夫人寫給湘君的?!断娣蛉恕肥窍婢龑懡o湘夫人的。
  •   自導自演的一幕very impressive~~~也導致了后面有狗尾續(xù)貂之感,嘻嘻~~~不如干脆就《楚辭.古典音樂》~~~
    這種閱讀中的“由此及彼”真是太美好了,就放佛有通感的靈性,沒有惘作一回“萬物之靈”~~~
    ps.《與山巨源絕交書》中最唏噓的就是“夫人之相知,貴識其天性,因而濟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節(jié)也。仲尼不假蓋于子夏,護其短也。近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華子魚不強幼安以卿相。此可謂能相始終,真相知也?!?/li>
  •   嵇康是明白人啊,臨死之前把兒子托付給山濤,說只有山伯伯才能保住你。嵇康一生堅持自己的人生理念,根據(jù)理念來指導人生,絕不摧眉折腰事權貴。他深知自我保護的水平不高,得罪權貴的下場很有可能是掉腦袋,但他不因為怕死而改變立場,也不希望子孫后代走他的老路。我甚至懷疑,那份絕交書是故意做給當事人看的,是為了劃清和山濤的界限,萬一自己有難,山濤不至于受牽連,這樣便可保住自己的后代。
  •   這個故事怎么也這么復雜~~~呵呵
  •   馬五很好很強大
  •   你將馬五末樂章和“蘇醒”聯(lián)系在一起,很有啟發(fā)性;這樣可以將第四樂章理解為蘇醒前的靜思。又,說楚辭似宗教音樂不妥。宗教音樂雅正之音,也許和四書五經(jīng)更相調(diào)和,而不是瑰麗的楚辭。馬勒駭人聽聞的情感宣泄式音樂,個個都是驚世駭俗的巨作,幾乎充滿著世界上所有的快樂悲傷憧憬絕望美麗丑陋,聽它們是獨一無二的情感體驗;拿它們和楚辭相比雖然略有牽強,但還是比宗教音樂合理得多。(詩經(jīng)則更有樸實的民間感。)
    不過說馬五第二樂章是《天問》,我覺得值得商榷。馬五第二樂章的基調(diào)是一場悲憤的疲勞戰(zhàn),糾纏在一起,卻總沒有個頭緒,中間多次尋求休戰(zhàn)卻不能如愿,直到在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眼前突然出現(xiàn)了大勝利的幻影,讓人全身心都想投入其中,取得慰藉和歸宿;但好景不長,蜃景幻滅,立刻又陷入到令人抓狂的紛爭和矛盾之中,而始終不能解脫。這和《天問》的馳騁華麗恐怕不大相合。
  •   說得好!有時我寫東西,當頭腦中有個大致的輪廓就開始動筆了,因此寫到一半時常常覺得偏離了事先的設想,這時就會從擬定的結論出發(fā),與當前的位點強行建立連接,這樣的成文在邏輯上便會出現(xiàn)謬誤。有如傍晚身處煙波浩淼的太湖,為了尋找“孤帆一片日邊來”的意境,苦等遠方的漁船;而非偶見地平線上飄來漁船時的心靈沖動。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