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民俗風(fēng)情

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廣西民族出版社  作者:黃偉晶,黃桂秋 編著  頁數(shù):167  字數(shù):176000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八桂大地世世代代發(fā)揚和傳承著的民間民俗文化,凝聚著廠西各族人民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的真、善、美?!秹炎迕袼罪L(fēng)情》采集有關(guān)廣西主要世居民族壯族的歷史文化、風(fēng)土民情加以整理編寫,內(nèi)容包含歡樂的勞動場景、瑰麗的生活畫面、繽紛的歲時節(jié)日、莊重的民族禮儀、愉悅的游藝民俗、璀璨的民族藝術(shù)等;具有鮮明的特色和代表性,使讀者從中感受到廣西經(jīng)典獨特的民俗風(fēng)情。本書由黃偉晶、黃桂秋編著。

書籍目錄

開頭的話
第一章 獨特的社會組織
1.家族與家庭
2.村落與都老
3.議團與議眾
4.分家與家產(chǎn)
第二章 瑰麗的生活畫面
1.壯錦
2.以黑為美
3.駝背粽與糍粑
4.色彩斑斕五色飯
5.米粥、米粉和米糕
6.土茅臺
7.魚生和狗肉
8.酸酸甜甜就是你
9.千欄
第三章 莊重的民族禮儀
1.慶三朝
2.拜寄
3.盤花
4.背帶歡
5.添壽補糧
6.發(fā)喪與出殯
7.撿骨二次葬
8.崖洞葬
第四章 繽紛的歲時節(jié)慶
1.社節(jié)
2.螞蜴節(jié)
3.曬布節(jié)
4.三月三
5.?;旯?jié)
6.嶺頭節(jié)
第五章 深情的婚曲戀歌
1.布鞋傳情
2.窗戀
3.哭嫁
4.轉(zhuǎn)花傘
5.女娶男嫁入贅婚
第六章 璀璨的民間藝術(shù)
1.歌海話歌
2.依歌擇配
3.歌仙劉三姐
4.嘹歌
5.米洛甲神話
6.龍母傳說
7.壯劇
8.師公戲
9.提線木偶
10.末倫
11.天琴
12.馬骨胡
第七章 久遠的民族信仰
1.人文始祖布洛陀
2.花婆信仰
3.雞骨卜
第八章 愉悅的民間游藝
1.拋繡球
2.壯家的“橄欖球”
3.田陽舞獅
4.斗雞
編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粽子一般在過年過節(jié)的時候包。過年包的粽子叫年粽,大多地方包得形似駝背,故也叫駝背粽。壯族人有“無粽不過年”的說法。粽子既是壯家人過年的食品,也是祭供祖先的祭品,一般祭供祖先的粽子要在神臺上擺到正月十五,過了十五才能食用。德保一帶的壯家人將用于祭供祖先的大年粽稱為“母粽”,吃飯時全家人將“母粽”分而食之。他們認為吃了元宵“母粽”,就能夠在新的一年預(yù)防各種疾病。靖西壯族包完年粽后,按自家血緣親人的數(shù)量包一個十至二十斤重的大粽子,當(dāng)?shù)貕颜Z稱為“鳳莫”,即年粽,放在大鐵鍋里煮熟。春節(jié)祭祖靈時,大粽放在供桌中央,四周簇擁著小粽,象征家族團結(jié)、家業(yè)興旺。元宵節(jié),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與親人們吃一頓“鳳莫飯”(壯族人過年期間吃團圓飯時常見的一種食品),不能剩,吃完就是對父母的孝敬。 糍粑 糍粑是壯族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小吃,各大節(jié)慶場合都適合舂糍粑。糍粑的種類很多,按顏色分有白糍粑、瞎糍粑、艾糍粑等,按口味分有素糍粑、甜糍粑、咸糍粑。糍粑以糯米為主料,其做法是先將優(yōu)質(zhì)糯米用冷水浸泡七至九個小時,撈起滴水晾干,上鍋蒸成糯米飯。然后趁熱將糯米飯倒入木臼或石臼中,用木杵春碎搗爛,再用手捏成一個個碗口大小的扁平圓塊,糍粑就做好了。這是原滋原味的素糍粑的做法。有的地方在糍粑中包了紅糖、芝麻、花生粉,做出來的是甜糍粑;也有的地方把煮熟的綠豆去皮與碎肉、蔥花及香菜等碾碎做餡包在糍粑中,做成咸糍粑。由于糯米是白色的,這樣做出來的糍粑大多為白色的。有顏色的糍粑多用植物泡出來的汁液浸泡糯米,將糯米蒸熟后舂成糍粑,或是將植物煮熟與熟糯米一起舂成糍粑。如將黑芝麻燒熟磨成粉末,撤入蒸熟的糯米飯中,混在一起舂出來的糍粑黑乎乎的,這叫瞎糍粑。又如將煮熟的艾草和蒸熟的糯米一起舂,做成的是艾糍粑。類似的還有龍州金龍的紅、藍彩色糍粑和龍州的白頭翁糍粑。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壯族民俗風(fēng)情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