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二十世紀中國文化與藝術

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嶺南美術出版社  作者:何香凝美術館,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 編  頁數:304  

內容概要

  1878年,何香凝先生誕生于香港.在其后長達半個多世紀里,她以特殊的社會身份、活動經歷成為中國近代史中許多重大事件的參與者與見證者。時至今日,中國社會在各個方面依然在不斷地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判斷依然成立。值此何香凝先生誕辰一百三十周年之際,從何香凝的藝術與歷史活動出發(fā).以20世紀中國文化藝術為框架課題所召集的學術研討會,就增添了另一重現實意義?! τ谟兄喾矫娉晒拓暙I的何香凝先生的研究亦是如此,建立有效的跨學科平臺是深入理解何香凝思想并反思20世紀中國所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為此,何香凝美術館與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合作,希望通過對各自學術領域內的資源進行整合.以加強學科之間的溝通,為我們在20世紀中國文化與藝術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何香凝藝術、歷史拓展新的可能性,并以此反觀20世紀中國大歷史,為今天乃至未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提供參照。

書籍目錄

走近何香凝——何香凝與當代中國美術雅集、信仰與藝術權利——何香凝的政治活動與藝術表達現代文學的“新傳統”及其當代闡釋文學的政治:國家、啟蒙、個人——關于近代以來中國文學的三種話語方式或權利訴求山水畫走向“現代”的三步何香凝留日時代的女子美術學校與相關問題探索中國現代性的特征整一現代性——中國現代性的邏輯現代手工藝中的傳統:東亞文化在新世紀合作的可能性新文學的“嚴肅性”及其超越畫家的古典修養(yǎng)——以陸儼少為例。視差轉換:臺灣后新電影中的受迫害感與身份認同論文人書法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個人與傳統中山紀念堂——一個現代中國的宣講空間文學與拯救——紀念《狂人日記》發(fā)表九十周年關于西方美術對近世中國美術影響的幾點思考——讀蘇立文的《東西方美術的交流》

章節(jié)摘錄

  走近何香凝——何香凝與當代中國美術  中國人民經歷了汶川大地震,經歷了萬眾一心艱苦卓絕的抗震救災,心靈得到凈化和升華。此時此刻,突然感覺和何香凝離得近了,更加理解了她作品中深沉的精神內涵。盡管時代不同、性質不同,但無論是強寇兵臨城下,還是自然界的天災,在人們心靈中激發(fā)起來的情感有相通之處,那就是在全民奮起自救中表現出來的高揚的愛國情愫、中華民族自尊自強的奮斗精神。多災多難的20世紀中,愛國主義是美術創(chuàng)作一個突出的亮點,而何香凝就是這方面的突出代表?! ∫弧 『蜗隳粌H是最早負笈海外學習美術的女畫家,也是近代畫史上一位反封建、反帝制、爭女權、爭民主的革命志士。  何香凝反封建意識的起點,可從她幼年時期抗拒纏足說起。古代纏足陋習,至少從南唐算起,沿襲已逾千年。記得1949年,南下途經岳陽,我在岳陽樓側曾見到從農村流落來的乞者三四人,都是十幾歲的少女,還纏著足。舊時代對女性的戕害與凌辱和封建禮教結合起來,形成巨大的精神枷鎖。而在辛亥革命已過去二十多年之后,許多農村的姐妹還在輾轉經受纏足之苦,其流毒竟是如斯之深!遙想在清代末季那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中,幼女何香凝的抗爭和家庭對此事的寬容與支持,是需要何等的勇氣??!由此起步,何香凝找到了生活道路上理想的知己廖仲愷,一起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決非偶然?!  ?/pre>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反思二十世紀中國文化與藝術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