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雜劇和元代民俗文化

出版時間:2011-5  出版社: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羅斯寧  頁數(shù):337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根據(jù)以上的原則,本書分為六章,從六個方面論述元雜劇和元代民俗文化的關(guān)系。第一章從傳播的角度,論述元雜劇在元代和明代的傳播,為下文的論述張本。元雜劇既通過作家創(chuàng)作的文本傳播,又通過演員的二度創(chuàng)作口頭傳播;元雜劇的作家大部分為下層文人和民間藝人,因此,元雜劇既有傳統(tǒng)雅文學的特征,又有民間文學、口傳文學的特征。第二章從審美的角度,論述元雜劇獨特的審美趣味和元代多民族的民俗文化有重要關(guān)系:從少數(shù)民族的英雄史詩談元雜劇獨特的酣暢美;從元代平民的審美觀談元雜劇的本色美;從元代的南北飲食文化談元雜劇的“蒜酪味”和“蛤蜊味”。第三章從民俗的角度,論述元雜劇的題材和元代民俗文化的關(guān)系:從元代的節(jié)日文化談元雜劇各種題材的產(chǎn)生和大團圓結(jié)局的原因;從元雜劇的鬼魂戲談元人的祭祀習俗及其文化心理;從元人的家庭觀念談元雜劇的家庭倫理劇等。第四章從文體的角度,論述元雜劇的藝術(shù)與元代其他通俗文學、民間文藝的關(guān)系:元雜劇從元代散曲、小說、院本、唱貨郎兒、蓮花落、道情、少數(shù)民族史詩等通俗文藝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yǎng),形成多姿多彩的戲劇藝術(shù),并從互動關(guān)系的角度,談元雜劇藝術(shù)對元代小說的影響。第五章從市井文化的角度,論述元雜劇的主要人物類型和元代市井文化的關(guān)系:元雜劇的書生、小姐、歌妓、商人、清官等形象多為傳統(tǒng)儒家文化和元代市井文化交叉坐標上的產(chǎn)物,使元雜劇創(chuàng)造出異于前代文學的鮮活的人物形象。第六章從語言的角度,論述元雜劇的語言受市民思想、民俗的影響,形成了一套市民的語言體系;元雜劇的語言技巧吸取了元代的市井語言技巧;并論述元雜劇和元代少數(shù)民族語言、南北方言的關(guān)系等。
  本書對前人的研究成果采取“人詳我略,人略我詳”的方法,故對元雜劇中大量的關(guān)于元代飲食、服飾、游戲等文化遺存予以略談;對元雜劇與宋元話本的關(guān)系、與民間傳說的關(guān)系也作略談處理。

書籍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傳播篇——元雜劇的文本傳播和口頭傳播
 第一節(jié) 元雜劇在元代的文本傳播和口頭傳播
 第二節(jié) 元雜劇在明代的文本傳播和口頭傳播
第二章 審美篇——元雜劇的審美趣味和元代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第一節(jié) 元雜劇的酣暢美和元代少數(shù)民族史詩
 第二節(jié) 元雜劇的本色美和元代平民的審美觀
 第三節(jié) 元雜劇的“蒜酪味”和“蛤蜊味”
第三章 題材篇——元雜劇的題材和元代的民俗文化
 第一節(jié) 元雜劇的題材和元代的節(jié)日文化
 第二節(jié) 元雜劇的鬼魂戲和元代的祭祀習俗
 第三節(jié) 元雜劇的家庭倫理劇和元人的家庭觀念
第四章 藝術(shù)篇——元雜劇的藝術(shù)和元代其他通俗文學
 第一節(jié) 元散曲對元雜劇的橋梁作用
 第二節(jié) 元院本與元雜劇
 第三節(jié) 元雜劇與元代民間說唱文學
 第四節(jié) 元雜劇的程式化語言與《江格爾》等民間文學
 第五節(jié) 元雜劇藝術(shù)對章 回小說的影響——以元雜劇三國戲和《三國演義》為例
第五章 人物篇——元雜劇的主要人物類型和元代的市井文化
 第一節(jié) 從兩個韓翃形象看市井文化對元雜劇書生形象的影響
 第二節(jié) 在閏閣文學和青樓文學的交叉坐標上——元雜劇婦女形象新論
 第三節(jié) 元代商業(yè)文化和儒家文化對元雜劇的影響——元雜劇商人形象新解
 第四節(jié) 元代平民眼中的清官清吏——元雜劇清官形象對元代現(xiàn)實的切合與背離
第六章 語言篇——元雜劇語言的俗文學、口傳文學特色
 第一節(jié) 元雜劇的市民話語體系
 第二節(jié) 元雜劇的語言和元代的市井語言技藝
 第三節(jié) 元雜劇中漢語和蒙古語結(jié)合運用的特點及其方式
 第四節(jié) 元雜劇中的南北方言及其結(jié)合運用
結(jié)語
參考書目
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元雜劇和元代民俗文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中國民俗無處不在,唐詩、宋詞、元雜劇中處處皆見。值得一讀
  •   雜劇本來就是反映民生的,將民俗與雜劇結(jié)合起來,顯得既新穎又實用,可以推薦!
  •   還不錯,買來學習一下的。這個書的紙張好厚啊,太白!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