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8 出版社: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李方 頁數:357
前言
基礎教育新課程實施亟需解決的問題是教師的適應問題,而教師的適應問題與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學科素養(yǎng)和博雅素養(yǎng)息息相關。本文僅探討基礎教育新課程對教育素養(yǎng)所提出的新要求及教育類課程的改革,涉及如下三個研究問題:①新課程對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提出的新要求;②我國高師教育類課程的歷史、現(xiàn)狀及其不足;③目前我國高師教育類課程的改革。 新課程要求教師具備四種素養(yǎng):①教育素養(yǎng),與高師的教育類課程有關,主要培養(yǎng)高師生教育教學的知識與能力,使高師生勝任基礎教育的教學育人和班主任工作;②學科素養(yǎng),與學科專業(yè)類課程有關②,主要培養(yǎng)高師生學科專業(yè)的知識與能力,使高師生能勝任基礎教育某門課程的教學工作;③博雅素養(yǎng),與通識類課程有關,如公共文化社科課程、公共科學技術課程、公共體衛(wèi)藝術課程,等等,主要培養(yǎng)高師生高尚的人文精神和基本科學素養(yǎng),使他們具備較寬廣的文史哲社知識,以及一定的體育保健和藝術基礎,實現(xiàn)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④公民素養(yǎng),與政治思想類課程有關,如公共政治理論課和德育課,使高師生成為熱愛祖國的、具備優(yōu)良道德品質的公民。上述四種素養(yǎng)中,教育素養(yǎng)是教師職業(yè)的獨特內涵。
內容概要
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目標與標準是新一輪思想政治(品德)課程改革的指南,弄清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目標的內容和特點,對我們正確理解思想政治(品德)新教材的特點、正確把握新課程的實施和評價有重要作用。本章著重研究課程目標的作用,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目標內容及特點?! ≌n程目標是指導整個課程編制的準則,也是指導教學的重要準則。它制約著課程的性質、內容、結構、實施及評價。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思想政治(品德)課程的產生與發(fā)展第一節(jié) 思想政治(品德)課程的歷史回顧一、思想政治(品德)課程的開設二、思想政治(品德)課程的發(fā)展三、隨課程標準而來的課程改革第二節(jié) 思想政治(品德)課程標準的提出一、課程標準取代教學大綱的必要性二、思想政治(品德)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比較第三節(jié) 新世紀的思想政治(品德)課程改革一、思想政治(品德)課程改革的背景二、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的理念和追求三、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的設計思路第二章 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目標與標準第一節(jié) 課程目標概說一、課程目標的含義二、課程目標的分類三、課程目標的功能第二節(jié) 思想品德課程目標一、思想品德課程的總目標二、思想品德課程的分類目標三、思想品德課程的內容標準^四、課程目標的實施與評價要求第三節(jié) 思想政治課程目標一、思想政治課程的總目標二、思想政治課程的分類目標三、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容標準四、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的關系第四節(jié) 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目標的特點一、思想政治課程標準目標內容的新變化二、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目標的特點第三章 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內容第一節(jié) 思想政治(品德)課程內容的三種價值取向一、課程內容即教材二、課程內容即學習經驗三、課程內容即學習活動第二節(jié) 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一、課程內容的選擇二、課程內容的組織第三節(jié) 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內容的載體一、教材——課程內容的物化栽體二、教師——課程內容的生命載體三、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品德)課程內容載體的作用第四章 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教科書第一節(jié) 思想政治(品德)課程國內外同類教科書比較一、國外與我國港臺地區(qū)公民與社會科教科書的編寫特點二、我國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科書的優(yōu)點與缺失第二節(jié) 思想品德新課程教科書一、思想品德新課程教科書的理念二、思想品德新課程教科書的特點三、思想品德新課程教科書的使用第三節(jié) 思想政治新課程教科書一、思想政治新課程教科書編寫指導思想二、思想政治新課程教科書的特點三、思想政治必修(選修)課程教科書的使用第四節(jié) 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教科書評價一、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教科書分析評價的出發(fā)點、目標和視域二、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教科書理念與教科書評價指標的設計三、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教科書分析評價步驟第五章 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教學理論第一節(jié) 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教學理念一、傳統(tǒng)課程的主要教學理念二、新課程倡導的基本教學理念第二節(jié) 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的基本教育理論一、素質教育理論二、現(xiàn)代德育理論三、多元智能理論四、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第六章 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教學過程第一節(jié) 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教學過程概述一、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教學過程的實質二、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教學過程的結構三、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教學過程的特點四、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教學過程要正確處理好幾對關系五、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第二節(jié) 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的教學準備過程一、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教學準備的意義二、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教學準備的內容三、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教學方案的編制四、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教學準備形式——說課第三節(jié) 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教學形式一、思想政治(品德)課堂教學二、思想政治(品德)課外活動三、思想政治(品德)課程的社會實踐第七章 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第一節(jié) 教學方法概述一、教學方法的含義及本質二、教學方法選擇的基本依據三、教學方法的主要類型第二節(jié) 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對教學方法的影響一、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反思二、轉變學習方式第三節(jié) 新課程觀、教學觀下的思想政治(品德)課教學方法探究一、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的基本教學方法二、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的其他教學方法第四節(jié) 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教學手段一、教學手段的界定二、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教學手段的主要類型三、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教學手段的正確使用第八章 思想政治(品德)課程教學發(fā)展性評價第一節(jié) 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教學發(fā)展性評價概述一、課程教學評價二、思想政治(品德)課程教學發(fā)展性評價第二節(jié) 思想政治(品德)課堂教學發(fā)展性評價一、打破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模式,樹立發(fā)展性課堂教學評價觀二、思想政治(品德)課發(fā)展性課堂評價標準的構建三、思想政治(品德)課堂教學評價方式第三節(jié) 思想政治(品德)課發(fā)展性學生學業(yè)評價一、思想政治(品德)課學生學業(yè)評價的內容二、思想政治(品德)課學生學業(yè)評價的主體三、思想政治(品德)課的過程性評價四、思想政治(品德)課的考試拓展學習一、著作二、思想政治(品德)課程標準與教科書三、雜志期刊四、專業(yè)網站
章節(jié)摘錄
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目標與標準是新一輪思想政治(品德)課程改革的指南,弄清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目標的內容和特點,對我們正確理解思想政治(品德)新教材的特點、正確把握新課程的實施和評價有重要作用。本章著重研究課程目標的作用,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目標內容及特點?! ≌n程目標是指導整個課程編制的準則,也是指導教學的重要準則。它制約著課程的性質、內容、結構、實施及評價?! ∫?、課程目標的含義 課程目標是課程的一個有機環(huán)節(jié),課程目標總是跟課程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什么是課程?課程即學校教學的科目和進程。①我國課程專家葉立群先生認為:課程是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教育方針,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狀況,在一定時期內使學生達到規(guī)定的培養(yǎng)目標,完成規(guī)定的教育任務所設計的教育內容。它既可指一個學習階段的全部教育內容,如小學課程、中學課程,也可指一門學科的教育內容,如數學課程、歷史課程。 課程目標就是課程本身要實現(xiàn)的具體目標,是各學科、各科目對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yǎng)上期望達到的程度?! ≌n程目標概念在外延上與教育目的、培養(yǎng)目標、教學目標等概念存在著一定的關系。他們分別表達了教育領域中目標問題的不同層次。 教育目的(一級教育目標):指國家培養(yǎng)人的總目標。教育目的是含有方向性的總體目標和最高目標,它關系到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什么樣的社會角色和具有什么樣素質的根本性問題,是對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總的規(guī)定和要求,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教育目的是宏觀的教育價值,它具體體現(xiàn)在國家、地方、學校的教育哲學中,體現(xiàn)在憲法、教育的基本法、教育方針之中。
編輯推薦
《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教學論》是一部以教材形式表現(xiàn)基礎教育新課程理念的學科教育學術著作。它適用于從事思想政治(品德)課程教學研究人員的專業(yè)研究,也適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本科生、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中學政治)方向的碩士研究生、中學骨干教師課程班學員的課程學習以及思想政治(品德)教師職前職后培訓。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