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楊傳

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韓斌  頁數(shù):278  字數(shù):29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2008年4月29日,深受全球華人讀者喜愛和尊敬的人文大師、公共知識分子柏楊先生與世長辭了,他逝世后引起的紀念思潮,足以證明他在全球華人讀者心目中具有的文化聲望與深遠影響,而我當年有幸寫作出版這本《柏楊傳》,并且蒙柏楊先生首肯,此生難忘。    直到現(xiàn)在,每當我看到社會上發(fā)生那么多以權壓法、以勢壓人、以強凌弱的不公平事件,出現(xiàn)那么多顛倒黑白的誣陷案件,那么多是非不分的丑陋習俗,那么多滅絕人倫的家庭慘劇,我總是不知不覺地想起柏楊先生作為新一代中國人的思想典范和人格榜樣的知識分子形象,仿佛他的真知灼見能夠給予我——也許包括信奉自由思想的每個人——精神的力量,一方面使我內(nèi)心鎮(zhèn)靜,另一方面又使我思考人性何以至此。    我相信,在信仰自由意志的廣大人群心目中,柏楊先生始終是活著的起到典范作用的人物。愿柏楊先生安息!    寫到這里,我不由得想起我已去世的父親。當年幾乎是這本書出版的同時,我父親就被診斷出患有絕癥,而且是晚期。當父親在病中翻看完這本傳記不久,就永遠離開我們,而我卻沒有來得及再看他最后一眼。    十幾年前,當我寫作《柏楊傳》時,似乎并沒有想過出版的問題,因為剛踏入社會,抱著滿腔熱情,寫這本傳記更多的是興趣愛好。有一次,很偶然地認識了一位頗有才華的青年作家李少君先生,他看到我寫的《柏楊傳》初稿,好奇地詢問我,這是你寫的畢業(yè)論文嗎?我說只是自己的興趣。于是他熱心地介紹我去找他在某報社供職的朋友,這位朋友看后很有信心地告訴我,他計劃分期在報紙上連載,我聽了自然很高興。不過沒多久,這位朋友就轉告說他們的主編不同意連載計劃。雖然沒有發(fā)表成功,但我依然感謝李少君先生和他的朋友們。    現(xiàn)在,這本傳記已經(jīng)出版,而且還能得以再版,這一切都要感謝廣州的花城出版社,是花城出版社當年的肖建國社長和現(xiàn)任的詹秀敏社長共同促成了這本《柏楊傳》的公開面世,對于一個作者而言,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幸事。    很久以來,我在內(nèi)心里一直對所有幫助過我的朋友們充滿深深的感恩之情!    現(xiàn)在,利用再版的機會,再次感謝他們1    2012年5月

內(nèi)容概要

柏楊作為20世紀下半葉中國極具爭議的反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人物、歷史學家、文學家,深受全球華文讀者的喜愛和尊敬。柏楊的一生經(jīng)歷坎坷,富于傳奇色彩,他的代表作《丑陋的中國人》、《中國人史綱》、《柏楊版通鑒紀事本末》等均有著巨大的影響。傳記較好地將柏楊的人生脈絡、思想演變、創(chuàng)作經(jīng)歷、成就地位做了清晰的梳理和中肯的敘述。

作者簡介

韓斌,1971年生,祖籍海南文昌。1994年9月開始發(fā)表作品,1995年起涉獵傳統(tǒng)文化問題及從事柏楊生平與思想研究。1999年9月與人編著《園林綠化ISO9001質(zhì)量體系與操作實務》(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2002年7月出版《柏楊傳》(花城出版社)。目前在深圳從事園林綠化工作。

書籍目錄

自序
再版序
引言
第一部 一片模糊的眼眼淚
 第一章 1920
  1. 郭氏祖先
  2. 輝縣常村的大家族
  3. 做過官的父親
 第二章 1921——1936
  1. 歇斯底里的繼母
  2. 痛打連連的饑餓童年
  3. 一件往事
 第三章 1932——1936
  1. 被繼母用西瓜刀追砍
  2. 老師和同學
  3. 父親繼母雙雙吸毒
  4. 可憐的姥姥和可愛的堂弟
  5. 生了“愛國病”
 第四章 1937——1949
  1. 熱血澎湃“戰(zhàn)干團”
  2. 19歲時的“主任”頭銜
  3. 兩次屈服和一次反彈
  4. 不到黃河心不死——讀大學
  5. 闖東北
  6. 勝利大逃亡
  7. 一片模糊的眼淚
第二部 猛撞“醬缸”(1950——1967)
 第五章 1950——1953
  1. 永遠在臺灣
  2. 偷聽“共匪”電臺廣播——第一次坐牢
  3. 連連失業(yè)的1950年代
  4. 國民黨的政治宣傳和“戰(zhàn)斗文藝”
  5. 文壇邊緣人
 第六章 1954——1958
  1.“救國團”里的副教授
  2.作家們的聚會
  3.各類小說創(chuàng)作
  4.“日夜相撞的巖石”——離婚
 第七章 1959——1960
  1.“古柏楊”和柏楊
  2.開始《倚夢閑話》
  3.《自由中國》之死
 第八章 1961——1967
  1.《西窗隨筆》
  2.阻撓改革的兩項措施
  3.“爸爸寧愿死也不會賣你”
  4.猛撞“醬缸”
  5.朋友們
  6.“你最好不要再制造麻煩,否則查封你”
第三部 艱難而漫長的歲月(1968——1977)
 第九章 1968
  1.“文化消毒運動”
  2.“大力水手”事件——第二次坐牢的導火線
  3.丑惡的嘴臉(上)
 第十章 1969——1977
  1.孫觀漢的營救
  2.開始整理中國歷史史料
  3.冤獄內(nèi)外的柏楊
  4.蔣中正死了——恢復自由
第四部 文化英雄(1978——2008)
 第十一章 1978——1982
  1. 新專欄與新史學
  2. 丑惡的嘴臉(下)
  3. 另一個角度看柏楊
 第十二章 1983——1993
  1. 革命性的《柏楊版資治通鑒》
  2. 猛撞“醬缸”(下)
  3. 龍和蟲在臺灣說真話
  4. 80年代海峽兩岸的“窗口人物”
  5. 日常生活
  6. “柏楊日”誕生
 第十三章 1994——2008
  1. 重返綠島監(jiān)獄
  2. 人權紀念碑
  3. 29卷本的《柏楊全集》
  4. 臺灣的柏楊文物館
  5. 大陸的柏楊研究中心
  6. 平靜安詳?shù)仉x世
  7. 魂歸故里
  8. 結束語
  后記
  再版后記
  附錄1 柏楊生平及著作年表簡編
  附錄2 柏楊的5位妻子和5個兒女
  附錄3 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他出生在一個從“槐樹下,摔鍋片”的山西洪洞縣逃亡到河南輝縣的郭氏家族里,幼小的生命一開始就遭遇喪母的苦痛。    1.郭氏祖先    中國人往往都有喜歡編纂“族譜”之類的傳統(tǒng),作為個體生命在血緣和歸屬上的證據(jù)。柏楊在1987年也編了一部《郭氏族譜》,確認了自己的河南輝縣人身份。柏楊是河南省輝縣人,也就成了柏楊有生以來,唯一一件比較沒有爭議的事情。    柏楊作為我們時代到處被人談論卻不被人了解的人物,佐證之一是包括他在內(nèi)誰也不知道他的生日是哪月哪天。而這又是沒有辦法的事,只怪他母親一生下他不久就去世了,而且他的父親又常常跑到外面做生意,以致后來當柏楊惹下文字禍端,被國民黨當局捏造罪名逮捕入獄,柏楊就只好以他被抓的那一天3月7日,作為自己永久的生日了。    河南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的文化重鎮(zhèn)之一。它有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都城新鄭,筑城時間遠在公元前27世紀,距離今天已有四千六百多年;還有中國歷史上多災多難的都城開封,因為它的地勢比黃河河床還低,所以黃河一旦發(fā)生決口,開封就首當其沖地倒霉,而且開封城由于四周缺乏天然屏障作為保護,如果爆發(fā)戰(zhàn)爭,敵人就能長驅(qū)直入,而且不必很艱苦就能攻陷。歷史上有太多的以開封作為首都的王朝最后往往都以被殺戮而告終。另外,在中國歷史上曾經(jīng)一度用“中原”來指稱中國,而狹義的中原,特定情況下,指的就是以河南為中心的一帶地理區(qū)域。同時河南也稱為“中州”,那是一片偉大而神奇的土地。    1920年,柏楊就出生在這片偉大而神奇的土地上的一隅——河南通許縣。    柏楊出生的時候,天上既沒有呈現(xiàn)什么吉祥的瑞氣,地下也沒有出現(xiàn)任何詭異的氛圍,完完全全是一個凡夫俗子降臨到這個大干世界。因為自己的出世,沒有像古代典籍記載的一些帝王圣賢在隆重降生之際,總會冒出某種預兆之類的玩意,加上也沒有人為他編造那種連篇鬼話,特別是在后來幾乎遭到槍斃的命運的時候,柏楊也只好承認自己是無人看管的“野生動物”了。    柏楊的生身母親——我們只知道她姓魏——在柏楊出生后不久就不幸離開人世,離開她年幼的兒子。一直到今天,包括柏楊在內(nèi),已經(jīng)沒有人知道她叫什么名字,而且按照中國人的傳統(tǒng)習慣,對女性一般甚至于一概只稱呼她的姓氏。也許在過去的中國人看來,女人有沒有名字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們要會生兒育女,并且,是要生兒子。不管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生兒子——有時候不止于要生一個兒子——總是讓中國人特別是中國長輩們最高興的事了。    郭學忠先生——柏楊的父親——也是如此。不過早在柏楊出生之前,柏楊的母親已經(jīng)為他生過一個男孩,只是不幸早天。大約是經(jīng)歷過一次喪子之痛的郭學忠在心理上存有余悸,提心吊膽于萬一倒霉時,這種打擊再次出現(xiàn)。所以,郭學忠對此保持了謹慎的樂觀。    但無論如何,弄璋之喜總是中國人家庭里的一大快樂。郭學忠興致勃勃地給柏楊取了一個乳名“小獅兒”,學名叫“郭定生”,以后又陸續(xù)有“郭立邦”、“郭衣洞”出籠。直至后來柏楊以筆名“柏楊”揚名立世,才停止頻繁改名的興趣,而這些名字的后面都有一段值得人們回味的故事。至于另外一個筆名“鄧克?!保鞘前貤顬榱藨涯钏某鯌偌姘祽俚呐瑢W鄧克保而采用的,也僅此一次。為了行文的方便,本書從一開始就只用“柏楊”這個名字來敘述,除非特殊情況,一般不再弄出柏楊的其他曾用名。    柏楊的父親雖然熱心給他取了幾個名字,但卻沒有熱情記住柏楊的一個小小生日,造成現(xiàn)在的柏楊只有被人談論而不被人了解,以致柏楊在28歲的時候只好自己給自己捏造了一個“生日”——11月1日。這是一個帶有一定政治色彩和民族主義情結的時間(詳見第四章第六節(jié)的敘述),并作為“生日”伴隨柏楊度過了將近30年的光陰。實際上在柏楊的記憶中,他父親曾經(jīng)跟家人提起過正月初九是某個孩子的生日,然而柏楊那時候還太小,根本不曉得生日這回事,長大之后隱約想起,但已不能肯定是他自己的,從此也就不了了之。    一切秉持現(xiàn)代自由理念的歷史學家已經(jīng)取得一致見解,那就是明王朝是中國人歷史上最殘暴的專制政權之一。在這個黑暗衰敗王朝的末年,中國北方廣大的土地上出現(xiàn)了恐怖的天災人禍。那時,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旱災又引起了蝗災,于是饑荒形成。中國痛苦大地上的人民一邊反抗暴政,一邊萬里逃荒。當時遠在山西省洪洞縣的一個郭姓家族,也在奄奄一息的殘喘中,分散逃亡。其中的一支郭姓人家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找到新的“樂土”——河南省輝縣;更多的人則逃到了現(xiàn)在的臺灣。    輝縣在歷史上同樣屬于古老的城市,在紀元前的歷史時代人們叫它“共城”,共城雖然不廣為人知,可是在這座小城里卻有過一段著名的史跡。那是贏政大帝消滅六國的時代,贏政把曾經(jīng)是他的結拜兄弟的齊國君主田建先生及其公卿大臣流放到這里,并且斷絕他們的食物供給。不久,這些人就分批地拼命逃亡和逐漸地死掉。人們印象最深的,就是田建的王后和王儲也跟著他受罪,并且最后竟然沒有了他們的下落,成為千古之謎。    到了20世紀20年代末期,一批在中國文化界鼓吹鄉(xiāng)村建設理論的知識分子,如梁漱溟、陶行知、梁仲華、彭禹庭等人選擇河南輝縣作為鄉(xiāng)村建設理論的實踐基地之一,籌建河南村治學院,這一批學者、專家的努力,給當時當?shù)氐泥l(xiāng)村教育乃至中國的教育事業(yè)帶來了嶄新的辦學思想,發(fā)揮了歷史性的影響。    柏楊一直等到10歲以后才知道輝縣是他的祖籍之地,從此就難以忘懷,輝縣曾留下了他調(diào)皮搗蛋的童年往事,以及揮不去的鄉(xiāng)愁。    從認祖歸宗上看,今天的河南輝縣人就是昨天的山西洪洞人,但是延綿不絕的苦難,似乎已使人們對自己的祖先失去了記憶,況且他們在輝縣這塊土地上,已經(jīng)休養(yǎng)生息了近四百年,到了柏楊的父親郭學忠這一脈,業(yè)已13代之久了。    P005-007

后記

世界上有一些不能用道理去解釋的東西,比如緣分。對于我這本書而言,它的命運幾經(jīng)波折,但同時又因緣際會。正當我對它幾乎采取順其自然態(tài)度的時候,忽然獲得花城出版社社長肖建國先生的注意,并得到花城出版社對外合作編輯室主任詹秀敏女士的正面肯定。更使人驚喜的是,就在花城出版社審讀拙稿期間,肖建國社長一個電話打來,告訴我柏楊先生的太太張香華女士正在廣東佛山作短暫停留的消息。就是這樣,在當?shù)氐娜A僑大廈,我見到了剛從南斯拉夫參加完國際詩壇朗誦會回來的張香華女士,同時也見到了素未謀面、但平易近人的肖建國先生和對稿件提出寶貴意見的詹秀敏女士。張香華女士近10年來在國際華文詩壇相當活躍,只可惜我不懂詩,幸好我可以就有關寫作《柏楊傳》的緣起向張女士和在座各位作交代。初次見面的席間,我曾對肖建國社長表示我的感謝,詹秀敏主任告訴我,肖社長作為一個出版人,很能理解每一個作者出版作品的困難,肖社長本人總是盡可能對他們提供及時的幫助,而不論此前是否認識作者。這一場相識,使我深信緣分的力量無所不在。回想起來,如果沒有多年來張香華女士給我寄贈的臺港原版書籍等第一手資料,這本小冊子的撰寫勢必無從下手,而如果沒有肖建國先生及花城出版社的鼎力相助,這本小冊子的出版也難以預期,也就不會有后來和各位朋友相識、請教的機緣。這本拙作雖然耗費了我不少精力,但仍感力有未逮,承蒙花城出版社和肖建國先生不棄,最終得以出版,除了表達我對以上諸位的感激,我自當感謝陳賓杰先生,他指出了書稿中存在的不少問題,還有崔渝生女士、我的父母親以及所有鼓勵、幫助過我的朋友們,請接受我至誠的感恩!作者2002年3月7日于深圳

媒體關注與評論

柏楊著作對我的影響,有若《圣經(jīng)》對人類的影響。所不同的是,人家認為《圣經(jīng)》來自上帝,我認為柏楊著作來自人類的智慧。    ——美籍華裔科學家孫觀漢博士    柏楊是中國的伏爾泰,是一位產(chǎn)量豐富、眼光銳利、下過功夫研究的社會評論家。目前他以對中國人與巾國文化嚴厲的批評聲名卓著。    ——美國《紐約時報》記者克里斯多弗    柏楊先生是一位能冷靜談論民族主義的人物。他雖然是一位不能代表所有中國人的中國人,可是我發(fā)現(xiàn)他卻是一位最能代表中國人的良心,又最有決心追求中國人尊嚴,也重視人類尊嚴的中國人。    ——日本作家、學者黃文雄    不為君王唱贊歌,只為蒼生說人話。    柏楊對現(xiàn)代化中國的民主化,所作的努力及雍容坦誠的自我剖析方式,形成了令人欣喜的驚人力量,不但震撼了臺灣,也沖擊了大陸的青年知識分子。造成一個對中國社會文化的全面影響。    ——德國漢學家馬漢茂教授

編輯推薦

《柏楊傳》由韓斌著,本書是關于柏楊生平的傳記,主要是敘述柏楊先生坎坷曲折而又激流洶涌的一生,至于柏楊先生著作和思想不斷引發(fā)爭論的情形,作者沒有能深入表述,乃至他與李敖先生之間的恩怨,也只是簡略述及,這并非筆者有意回避,而是因為,要想詳細全面地分析這些爭論和恩怨的始末,恐怕這本傳記要膨脹到600頁以上,也許這是比較適合評傳性質(zhì)的課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柏楊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這本書雖然并不完美,但是寫得很精彩!看得出是作者用心經(jīng)營的作品,其中關于柏楊先生來大陸探親的一些經(jīng)歷,還有柏楊先生晚年思想的變化,以及他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評價,對于讀者進一步了解柏楊先生的思想及其影響力,很有幫助,絕對值得關注柏楊先生和柏楊思想的讀者一讀??!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