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紀事

出版時間:2011-9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楊顯惠  頁數(shù):297  字數(shù):16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由傳統(tǒng)轉向現(xiàn)代的藏區(qū),如何負載著文化轉型的重負,經歷時代的遽變。
  本書是著名作家楊顯惠先生最新的一部作品,也是關于甘肅的系列短篇小說集的第三部。
  甘肅南部和北部的自然環(huán)境差異大,山清水秀,民風淳樸。作者近年4次踏進甘南,進行文學采風活動,收集了豐富的文學素材,終以書中的12個故事記錄了在甘南藏區(qū)的所見所聞,展現(xiàn)了當?shù)赜凭枚鵂N爛的文化、牧民特有的生活形態(tài),以及他們從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化的身影。
與《夾邊溝記事》和《定西孤兒院紀事》相似,《甘南紀事》同樣是鉛華洗凈的文字、不事雕琢的白描、短章連綴的結構。故事雖是發(fā)生在藏區(qū),卻沒有過多關于政治、宗教背景的描繪,而是著力于個體命運的敘寫?!抖髫悺泛汀栋赚敗访鑼懥瞬刈迮觿偭也获Z、勇于復仇的性格,在故事的行進間,偶爾露出時代的面容;《小妹的婚事》描繪甘南青年藏民從獨立自主追求個人情感幸福,到遭遇現(xiàn)實生活冷遇的成長過程;《措美峰》以主人公的個人命運表現(xiàn)時代的發(fā)展與進步;《娘乃節(jié)》反映甘南藏民家庭生活的沖突與妥協(xié);《圖美》通過一個曾經偷渡前往印度求學謀生而后又返回國內的藏族青年的講述,展示了藏區(qū)的生活現(xiàn)實;《沉默的柴垛》表達對特殊環(huán)境下藏民婚姻狀態(tài)的理解。這部短篇小說集依然保持了楊顯惠一貫的樸實簡潔、厚重含蓄的風格,看似聲色不動的行文,展示著甘南藏區(qū)獨特的地理風物與歷史文化,以及由此浸潤而成的人事邏輯,也折射著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獨到經驗與體認。

作者簡介

  楊顯惠,文學的邊緣人、史學的門外漢、新聞的越位者,1946年生于蘭州。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現(xiàn)為天津作家協(xié)會專業(yè)作家。1965年上山下鄉(xiāng)赴甘肅省生產建設兵團,當過農工、售貨員、會計、教員、鹽場秘書。1971年入甘肅師范大學數(shù)學系讀書。1980年開始發(fā)表作品,短篇小說《這一片大海灘》于1988年獲第八屆全國短篇小說獎。自90年代起,致力于“命運三部曲”的采訪和寫作。第一部《夾邊溝記事》于2000年面世,4年后,再推出第二部《定西孤兒院紀事》。這兩部作品以紀實性小說的方式揭開了許多人不敢觸摸的“特殊領域”,尤其對政治災難下人陷入饑餓絕境的逼真描寫令人觸目驚心,發(fā)表后引起強烈震動?!秺A邊溝記事》(2002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2008年由花城出版社重版,補充12篇小說)被稱為“中國的《古拉格群島》”?!抖ㄎ鞴聝涸杭o事》(花城出版社2007年)被《出版人》雜志、《中華讀書報》、《新京報》評為“年度圖書”。2007年12月楊顯惠因“直指人心痛處與歷史傷疤,顯示了講真話的勇氣和魅力”被《南方人物周刊》評為“年度魅力人物”之一。

書籍目錄

恩貝
白瑪
一條牛鼻子繩
娘乃節(jié)
小妹的婚事
給奶奶的禮物
措美峰
連手
“狼狗”
尕干果村
圖美
沉默的柴垛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班瑪旺杰怔住了,轉過身來看道吉吉。他的臉色變了,變得紅紅的。道吉吉也看見男人的臉漲紅了,但她仍然說:要去。明天你就要去。我們的牛吃了他的草了,我們賠了,他不能再解牛鼻子繩。他們沒理,你怕他們做啥哩! 班瑪旺杰趕牛去了。牛數(shù)過了,一頭都不缺,該把牛打回吃草的山谷里去了。他騎著馬走了,不再談牛鼻子繩的問題了。 但是,接下來的兩三天里,女人一閑下來就想起牛鼻子繩的事,就催著男人去要牛鼻子繩。她不是把牛鼻子繩看得有多貴重,而是因為牛丟過了,東珠扎西要走了十元錢,她心里憋了一口氣,要把這口氣發(fā)泄出來。那兩天我到他們家的帳房去過,她跟我說過把她氣死了的話,這口氣一定要出!她還當著班瑪旺杰的面對我說,你看你看,我們這個當家人,窩囊不窩囊?叫他要牛鼻子繩去,他害怕打仗哩!不敢去!我要去,你不去了我去!我看他有多歪,叫他把我打死!叫他打死,也不能叫他嚇死!當時班瑪旺杰臉黃黃的一句話不說,低頭坐著。 第二天早上,道吉吉天不亮就起來擠奶,他們家有十頭犏雌牛呢。擠完奶匆匆地拌著吃了點糌粑,對還在睡覺的班瑪旺杰說,我趕晌午回不來,你個人做些飯嘍吃。放牛到半夜回來的班瑪旺杰被驚醒了,抬起頭來問,你做啥去?女人說我要牛鼻子繩去。說著,她就從帳房角角上抱起馬鞍子走出去了。班瑪旺杰大聲喊,你不要去,我去!她沒聽,出了帳房給已拴在拴馬樁上的棗紅馬備上鞍子,勒緊肚帶。 道吉吉把馬鞍子備好了,解下韁繩要上馬,這時班瑪旺杰急匆匆地走出帳房來了。他一邊走一邊把他的拴著刀子的紅布系腰系在夏天夾袍上,上前一把抓住了韁繩。你真不要去,我去!我去要牛鼻子繩!他大聲地說,并且用力地把韁繩從道吉吉的手里奪下來。 道吉吉沒說話,也沒再和男人爭。她知道,男人是不會叫她去的。我們藏族人的習慣是男主外女主內,保護家庭、放牛、與外人交涉都是男人的事,除非她是寡婦。 班瑪旺杰騎上馬去了,馬走開了,這時班瑪旺杰在鞍子上轉過身來說了一句話:我要牛鼻子繩去!我要牛鼻子繩去嘛,你一個人過日子行啦?! 道吉吉沒諞過班瑪旺杰說話的意思,還在帳房門口站著哩,還問了一句:你說的啥?你再說一遍。 但是班瑪旺杰打著馬跑起來了,一會兒就拐過一個垮子消失在一片松樹林里了。

編輯推薦

《命運三部曲之3:甘南紀事》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甘南紀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65條)

 
 

  •   甘肅南部和北部的自然環(huán)境差異大,山清水秀,民風淳樸。作者近年4次踏進甘南,進行文學采風活動,收集了豐富的文學素材,終以書中的12個故事記錄了在甘南藏區(qū)的所見所聞,展現(xiàn)了當?shù)赜凭枚鵂N爛的文化、牧民特有的生活形態(tài),以及他們從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化的身影。
    與《夾邊溝記事》和《定西孤兒院紀事》相似,《甘南紀事》同樣是鉛華洗凈的文字、不事雕琢的白描、短章連綴的結構。故事雖是發(fā)生在藏區(qū),卻沒有過多關于政治、宗教背景的描繪,而是著力于個體命運的敘寫?!抖髫悺泛汀栋赚敗访鑼懥瞬刈迮觿偭也获Z、勇于復仇的性格,在故事的行進間,偶爾露出時代的面容;《小妹的婚事》描繪甘南青年藏民從獨立自主追求個人情感幸福,到遭遇現(xiàn)實生活冷遇的成長過程;《措美峰》以主人公的個人命運表現(xiàn)時代的發(fā)展與進步;《娘乃節(jié)》反映甘南藏民家庭生活的沖突與妥協(xié);《圖美》通過一個曾經偷渡前往印度求學謀生而后又返回國內的藏族青年的講述,展示了藏區(qū)的生活現(xiàn)實;《沉默的柴垛》表達對特殊環(huán)境下藏民婚姻狀態(tài)的理解。這部短篇小說集依然保持了楊顯惠一貫的樸實簡潔、厚重含蓄的風格,看似聲色不動的行文,展示著甘南藏區(qū)獨特的地理風物與歷史文化,以及由此浸潤而成的人事邏輯,也折射著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獨到經驗與體認。
  •   《甘南紀事》是楊顯惠最新的一部“紀事文學”,與《定西孤兒院紀事》《夾邊溝記事》合稱“命運三部曲”。對于已經拜讀過前兩部的讀者如我,相信是不會錯過這第三部的。

    本書主要是作者近年來在甘南藏區(qū)采風時的個人經歷和所見所聞?!案誓稀奔锤拭C南部,是位于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的藏族自治州。那里的藏民過著半農半牧的生活,民風淳樸,文化獨特。在如我等都市人眼中,那里既是風景優(yōu)美的世外桃源,又是蠻荒的化外之地。而通過作者的筆觸,我們有幸一瞥這塊美麗又陌生的土地。楊顯惠的行文,依舊是延續(xù)了前兩部的風格:樸實無華、白描干練,12個短篇故事,互相獨立,卻又共同構成了一致的整體。不過,在閱讀過程中,你還是可以明顯感覺到本作和前兩部作品的不同。如果說《定西孤兒院》和《夾邊溝》突出的是政治權威的蠻橫作為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不幸和苦難,以及對這種權力體制的質問的話,那么在《甘南》之中,我們更多看到的是這種權威的逐漸消隱。一方面,甘南地處偏遠,人煙稀落,國家權力的觸手無法太過深入;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政策逐漸轉變,于是國家力量的強勢不再,而是更多以一種殘跡留在人們記憶之中,比如解放初的叛亂。于是,這里的社會運作展現(xiàn)出的是一幅奇特的圖景。有人犯了事,村民們首先想到的不是去公安局報警,而是找“調解委員會”“日瓦”(一種古老的民間組織)加以斡旋。即使是犯下了殺人的罪,也未必要求償命,而是可以用一定的實物“賠命”。人們遵循的更多不是國家法律,而是千百年來藏民自己維系的鄉(xiāng)規(guī)民俗。即使連婚姻法,也有牧民為了兼顧農場牧場而有所“擅改”,其他人對此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此番情境,也難怪連作者一開始都要大呼吃驚了。

    也許在國家至上者眼里,這種情況是無法忍受的,是對國家和法律的踐踏,甘南藏民也就是一幫法外野民。不過在我看來,這恰恰是社會有維系自身運轉能力的證明。甘南地區(qū)因其獨特地理位置,當?shù)夭柯渖鐖F及宗教勢力的復雜,使得國家勢力無法過多介入,這反而使得當?shù)厣鐣靡浴白灾巍保簿褪枪怂f的“自發(fā)秩序”。有人也許會懷疑鄉(xiāng)規(guī)民俗的約束力,懷疑這種民間力量是否能替代法律的公正。那么,你大可以看看本書,看看發(fā)生偷牛事件時,村民調解委員會的處置是否得當;看看比起簡單的殺人償命原則,實物抵賠是不是更有利于被害者家屬的生存;看看對婚姻一夫一妻的不遵從,到底是歧視女性,還是生活所迫。也許在作者平淡真實的敘述中,你會有不同的領悟。

    當然,本書也并非只是描繪藏民風情的散文。有人認為本書相比前兩部,筆觸不那么有力,不那么令人震撼了。某種程度上的確如此,本書中不再有那么多苦難的悲憤,有那么多對專制的抨擊。但是,本書的一個個故事,其關注的依舊是個人的命運,或者說,命運造就的悲劇。比如讓兒子去報父仇而最終讓兒子被槍斃的寡婦恩貝,比如自己聯(lián)合情人殺死丈夫,女兒又砍死情敵而被槍斃的白瑪,比如因為一條牛鼻子繩而引發(fā)的命案,比如失手殺死自己同伴的吉西道杰因為公安的追捕而終日惶惶……這些依舊是悲劇,只是相比《定西》《夾邊溝》,你很難把悲劇的緣由歸結于某個權威或專制制度。叔本華曾說過有三種悲?。旱谝环N是由異乎尋常的惡人造就的悲??;第二種是起于盲目的命運和偶然的機運;第三種是劇中人不同的地位和相互關系造成的悲劇。它(第三種)“不需要安置可怕的錯誤或聞所未聞的意外事故,也不用惡毒已到可能的極限的人物;而只需要在道德上平平常常的人們,把他們安排在經常發(fā)生的情況下,使他們處于相互對立的地位,他們?yōu)檫@種地位所迫明明知道,明明看到卻互為對方制造災禍,同時還不能說單是那一方面不對。”命運三部曲中的前兩部所描繪的,介于第一種和第二種悲劇之中,而本作之中的悲劇,卻更接近第三種。政治權威雖不再那么有力,但仍保留了影響。而那些千年留下的民俗,宗教法則和儀式,以及部落村社的血緣地域紐帶,又何嘗不是另一種權威?只是相比政治權威,這種權威更加看不見形體,更加隱匿身形,更加植根于人們的深層意識之中,讓人難以發(fā)現(xiàn)。而在新舊交替的時代,這些權威的相互沖突往往會給當事人帶來災難。恩貝說替父報仇是錯的嗎?法律說殺人槍斃是錯的嗎?調解委員會和公安局,誰把吉西道杰逼到了死路?年輕人追求自由和愛情,家族卻要為現(xiàn)實生活考慮,誰更合理?婚姻法要求一夫一妻固然正確,可特殊環(huán)境下的婚姻狀況,是否一定要一刀切呢?在楊顯惠不動聲色的敘述中,我們看到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沖突、國家與社會的沖突、新經濟與舊生產方式的沖突,以及生存在沖突夾縫之中的個人的命運。因此,本書列入“命運三部曲”,并不算名實不副。它也許沒有前兩部那么多的憤懣和揭露,但卻多了一份深沉,多了一份平易。從中你一樣可以看到命運的身影。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升華呢?
  •   吉西道杰在一個酒醉后的早上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渾身是血,旅館老板平靜地告訴他,“你把人殺下了”。吉西道杰走出旅館,沒有人攔他;吉西道杰去醫(yī)院看死在他刀下的連手,沒有人攔他。甘南是一片藏在大山與草原之間的法外之地,很多地方都是靠藏人不知何時開始傳續(xù)的鄉(xiāng)規(guī)民約在維系著。吉西道杰沒有到公安局自首,他藏了起來,希望自己的家人和死者的家人用傳統(tǒng)的方法解決這條命案。
    這是楊顯惠今年九月剛出版的新書《甘南紀事》中的第八個故事,該書一共由十二個這樣的短篇故事組成,在結集成書之前,它們都已分別在《上海文學》上連載過了。這本書的頭三章都是關于人命案子的短篇,一個寡婦含辛茹苦撫養(yǎng)三個孩子,兒子長大了,她便讓他們去報父仇,仇人死了,兒子被判刑,她卻只說了一句“殺人償命,不償命賠命價,我們的先人不是這么做的嗎?”;丈夫有外遇背叛婚姻,女人拿刀砍死情敵,被“革委會”保衛(wèi)部治以“階級報復殺人”之罪槍斃;因為一條莫名其妙丟失的牛鼻子繩引起爭端,失主被捅死,殺人者賠下命價,公安來抓人,被村民調解委員會攔住,只好不了了之。在這三個故事中,殺人被描寫成一個人結束另一個人生命的純粹物理動作,沒有患得患失,甚至沒有是非對錯,殺人的與被殺的都沒有被涂抹上任何正義的光彩,沒有刻意悲憫,一切就這樣自然而然地發(fā)生了。在甘南,楊顯惠書里出現(xiàn)過的這些人,你可以認為他們都是些法外之民,但決不能簡單想當然的認為這里必定就是化外之地了。
    讓我們回到驚魂甫定的吉西道杰那里去吧,他在酒醉中稀里糊涂地把刀子戳進了親如兄弟的連手的腔子上,現(xiàn)在他一點也想不來自己為什么要動刀子,只盼著賠下命價了結此事。甘南藏區(qū)有這樣的傳統(tǒng),舊時代,各大部落都有一個名叫日瓦的組織,專事調解鄰里糾紛和部落間的矛盾,并且研究決定部落的重大事件。改革開放以來,在日瓦消亡了幾十年之后,現(xiàn)在很多行政村又出現(xiàn)了類似的村民調解委員會,吉西道杰相信真正能救他性命的只有這個委員會。村民調解委員會經過三天的調查和討論作出了決議:吉西道杰家賠償死者家120頭牦牛,折合人民幣八萬四千元,由于在躲藏期間吉西道杰家房屋為死者家屬所毀,須扣除一萬四千元重修費。最終,吉西道杰家還須付死者家七萬元人民幣,賠款在十日內付清。另外,吉西道杰還必須離家出走三年,若在期間私自返回,死者家屬可以任意追殺,不承擔任何責任。
    讀者不要以為事情發(fā)展到這里就可以結束了,甘南畢竟不是化外之地,鄉(xiāng)約畢竟只是鄉(xiāng)約,國法自然總是國法,縣公安局早已將吉西道杰的案子作為重大刑事案件立案,檢察院也已正式起訴。盡管村民調解委員會再三去公安局談話,請求不要再追究此事,但他們的調解根本不被法律和執(zhí)法者承認。最后,吉西道杰在他遠走避難的牧場被警察追捕墜崖,不久病死。他的女人因此受到精神刺激,經常好端端的從睡夢中驚醒,喊,警察來了!她的父親領著她走遍甘南州和若爾蓋的苯教寺院,磕了四五年頭,病才痊愈。
    楊顯惠曾說自己受俄國文學影響很深,在他的文學觀念里,作家必須有使命感、責任感,文學必須有改造社會的功能和征服人心的力量。在《甘南紀事》問世之前,楊顯惠已先后出版了兩部紀實小說《夾邊溝記事》和《定西孤兒院紀事》,這兩本書都在坊間不脛而走,作者本人還因此被譽為當代文壇“貼著地面行走的人”。楊顯惠說,雖然我想當個作家,可我并不想說謊話,我不想為了成為一個作家去說謊,因此他非常強調文學的真實性,寫作一部作品往往需要三年多時間,前兩年主要是調查。在寫作《甘南紀事》的過程中,楊顯惠以蘭州為根據地多次多次進出甘南的草原和峽谷,進出藏民的牛毛賬房和沓板房。
    在前兩本書出來之后,楊顯惠曾稱自己的寫作為“苦難文學”,他的作品就是要對專制主義進行激烈的抨擊。而到了《甘南紀事》中這位“憤怒的作家”似乎已經冷靜了許多,在吉西道杰的故事中,我們很難把“苦難”放到某個具體的人,或者某個群體身上,這里面沒有了專制的施暴者,也就沒有專制之下的苦難。如果這當中非要有什么相互沖突的悲劇因素,那或許是習俗與法律之間的某些不可調和吧。村民調解委員會確實有它不得不讓作者高聲贊美的地方,但翻完全書,我們發(fā)現(xiàn)作者內心真正的偏好至始至終都克制在一個還算公允的尺度之內。表面上,故事中造成吉西道杰之死的原因無疑是縣公安局不依不饒的追捕,而且在拒絕村民調解委員會不予追究之請求的諸多理由中,警察確實說過“戳刀子戳到公安局門口來了,我們公安局的臉往哪里放”這樣的狠話。這種情況下公安局勢必會被書中篤守傳統(tǒng)的藏民和感情豐富的讀者們樹立為一個敵意目標,此時警察與賦予其權力的法律確實是站到了善意的對立面,誰都看得出吉西道杰過失殺人罪不至死,誰都看到了村民調解委員會處置得當,死者家人沒有向任何機構申訴。楊顯惠的文字向來簡練,即便是在那些關于“人相食”的令人脊背發(fā)涼的白描中,你也很難捕捉到作者的內心微妙的搏斗,他的情感被壓抑在紙張之外了。但是在對吉西道杰故事的處理中,有兩個地方卻很是撩人遐思,其一,吉西道杰病危,鄉(xiāng)人要趕驢子送他上醫(yī)院,“他說治不好,我的病醫(yī)院也治不好,我們回去……我已經多活了一年,從我的連手死了,我的陽壽就盡了”,自從殺下人命之后,吉西道杰從沒有說過一句為自己開脫的話,對于他的判決——鄉(xiāng)規(guī)民約也好,國家法律也好——吉西道杰也沒有一字評價,命運給予他的,他都接受;其二,吉西道杰的女人在他死后精神失常,夢里驚醒,喊得最多的卻是“警察來了”,最后她之所以康復還是在活佛指點下,到藏族最古老的苯教寺院磕了四五年頭。作為國家機器的執(zhí)法者和藏人自發(fā)組織的仲裁機構在這里似乎都在最高最神秘的宗教面前各自矮下一截。
    “民間立場”是楊顯惠一直堅守的創(chuàng)作原則,這一點在“生命三部曲中”都有體現(xiàn),而其中尤以《甘南紀事》為最。我們可以相信,任何一個讀者在捧起《夾邊溝記事》和《定西孤兒院紀事》之時,他頭腦里第一遍閃過的應該是歷史業(yè)已投射在他心中某些觀念,這兩本書之外情緒,而他之所以翻開它們正是要以其“紀實”揭開謊言,以其得到部分公認的真相契合胸中郁積已久的怨懟,如果除去紙頁之外作者深入民間所做的大量工作,這兩本書的“民間立場”尚不完全,它們仍然是“政治”的產物、歷史的姊妹。到了“甘南”,我們還可以相信這里屬于“政治”的軼聞野史絕不亞于“定西”和“夾邊溝”,譬如卓尼楊土司時代的部落總管、1958年的藏人叛亂、文革中被拆得一磚不剩的桑珠寺等等,而在“紀事”中,這些都只是吉光片羽,散落在藏民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為時代注腳。正是作者的這種選擇與處置,才使得《甘南紀事》真正貼近了民間,提供給讀者屬于“鄉(xiāng)土世界”的干貨,也只有到了這里,楊顯惠才以更為純粹的民間視角墊實了他所許下的“民間立場”?;蛟S正是因為如此,楊顯惠才在其“生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中壓制住了他心中的憤怒,以一種更加平易近人的姿態(tài)走近藏區(qū),走近讀者,一起緬懷甘南天邊的那一抹蠻色,只有在它之下還有一些生命原始的火焰依然傳續(xù)著。
  •   第一部《夾邊溝記事》于2000年面世,4年后,再推出第二部《定西孤兒院紀事》。這兩部作品以紀實性小說的方式揭開了許多人不敢觸摸的“特殊領域”,尤其對政治災難下人陷入饑餓絕境的逼真描寫令人觸目驚心,發(fā)表后引起強烈震動。《夾邊溝記事》(2002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2008年由花城出版社重版,補充12篇小說)被稱為“中國的《古拉格群島》”。《定西孤兒院紀事》(花城出版社2007年)被《出版人》雜志、《中華讀書報》、《新京報》評為“年度圖書”。2007年12月楊顯惠因“直指人心痛處與歷史傷疤,顯示了講真話的勇氣和魅力”被《南方人物周刊》評為“年度魅力人物”之一。
  •   今年茅盾文學獎開始評獎的時候,和朋友說到,如果哪一天茅盾文學獎有勇氣把獎頒給楊顯惠先生,那才能證明這個獎的價值與勇氣,但至于何時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等獎項,能將視線投到楊顯惠身上,我和朋友都抱悲觀態(tài)度。好在,楊顯惠不是為了文學獎而寫,自《夾邊溝記事》、《定西孤兒院紀事》之后,他最新的一部作品《甘南紀事》于2011年9月由花城出版社正式推出。   無法形容第一次讀《夾邊溝記事》時的心情,被拋擲到絕望之地的知識分子,前來尋夫的女子堅持要把丈夫的尸骨帶回家鄉(xiāng),對于饑餓無比真實的描繪,讓出生于文革末期的我讀來如鯁在喉——我們的父輩,原來是這樣活過來的,或者說,那些充滿理想以為新時代真的到來的人,原來是那樣卑微地死去的。在讀完《夾邊溝記事》之后的第二天,緊接著開始讀《定西孤兒院紀事》,書里那些饑腸轆轆的孩子,要么一個個餓死,要么僥幸生存下來,也無不留下慘痛的回憶。我想,中華民族的疼痛史,這兩部書所刻畫的痕跡,應分外鮮明。   有了前兩個本書的閱讀經驗,所以在《甘南紀事》剛剛面世時,就迫不及待地買來。這本書楊顯惠延續(xù)了前兩本書的親歷式寫法,在此前,這種寫法就充分體現(xiàn)出它的魅力,這次,讀者依然能夠像游客一樣,跟隨楊顯惠這位深沉的講史者走進一片陌生的土地,去看那些活著的人們。按照書中描述,《甘南紀事》的內容,多是作者2005年時去甘肅南部藏區(qū)行走、采風時所聽到的故事,相比之前兩本書的行文,這本新書已經輕松了不少,不由讓人感嘆時光撫平傷口的能力。   在我看來,《甘南紀事》最大的特點在于寫人性,它是一幅直白的人性素描,寫人性的真實與無奈,人性的純潔與悲哀。書中有兩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第一個寫的是,一名藏族女子在受到輕狂對待之后,讓丈夫去討說法,結果丈夫被打死,仇人被判無期后坐了十幾年牢得以“重生”,看著仇人過上平靜安穩(wěn)的生活,女子讓三個長大的孩子再去討說法,三個孩子將仇人殺死,分別被判重刑。對此悲劇,她并不覺有何不妥,仇恨之花或許只有在盛開之后,才能換來徹底寧靜。   另一個故事是,尋找丟失牛群的丈夫,用十元錢作為報酬,從一戶牧民家領回了走失的牛,但在藏區(qū)風俗中,歸還別人物品是不允許收報酬的,妻子由此心生不滿,每天催促丈夫去要回牛身上丟失的牛鼻子繩,在她看來,既然付出了十元錢,不但要把牛還回來,更要把丟失的牛鼻子繩也還回來,這樣才算“完璧歸趙”。被逼無奈的丈夫只好上門討要,但對方堅持沒有看到牛鼻子繩,爭執(zhí)產生后,丈夫被打死在別人家門口。   看到書中這兩個典型故事,想必會有讀者聯(lián)想到“愚昧”、“無知”等詞匯,其實并不是這樣,果這么想的話,那只能說,這是現(xiàn)代文明里的精明與算計成分在作祟,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因小失大是筆不劃算的買賣,時間也會讓人忘記仇恨。但對藏區(qū)的人來講不一樣,他們并不太懂得怎么計算得失、自我保全,在他們那里,只有規(guī)矩與道理,誰違反了,就要受到懲罰。從這兩個故事,可以看到民風、可以看到文化、可以看到一個群體的生存形態(tài)。對比《甘南紀事》所描述的人物,我想我們要心生慚愧,而非自以為是的優(yōu)越感。   不知楊顯惠先生下一步會寫作什么作品,《夾邊溝記事》、《定西孤兒院紀事》和《甘南紀事》已經成為他寫作生涯最為重要的“三部曲”,這三本書,給我們貢獻出歷史的真實一面,盡管它們被冠以“小說”的名義出版,但誰都知道,那是以血與淚寫成的民族史的一部分。在時間長河試圖湮滅一切的時候,楊顯惠的作品如浮上河面的巨木,四處漂浮、撞擊,把已經沉寂于水底的疼痛嘶喊出來,讓我們不要被所謂的“幸福”麻痹,忘記我們的父輩、我們的民族曾經那么無助而又艱難地生存過。
  •   “  昨天上午看完《甘南紀事》,下午開始看《定西孤兒院》,痛徹心扉的感覺劈頭蓋腦就回來了。甚至相較《夾邊溝記事》,《定西孤兒院》更加超出我的想象預期和心理承受力——對“右派”們的遭遇多少有些心理準備,而對廣大農村家庭的遭遇,除了那駭人聽聞的數(shù)字,其他都是些籠統(tǒng)言說。一口氣看了六篇,幾乎無法用言語表達所受到的震撼。強迫自己放下書,出去走一圈。我想還是趁著《甘南紀事》悠遠、舒緩、奇異、遠離塵囂的平和與溫暖尚在心頭,先把《甘南紀事》這篇讀書筆記寫好,再接著看《定西孤兒院》。
      
      楊顯惠發(fā)現(xiàn)自己無力行走西藏后,將自上世紀80年代起就萌生的這個念想,折中成了行走甘南——離蘭州最近的藏區(qū)。以蘭州為根據地,他多次進入甘南的草原和峽谷,進入藏民的牛毛帳房和沓板房。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在甘肅西南部,全州總面積4.5萬平方公里,境內海拔大部分在3000米以上。楊顯惠用十二個短篇,記錄下生長生活在這里的農牧民們的日常生活、喜怒哀樂、命運。故事之生猛奇特,特別是民風民俗的悠久與綿細、嚴肅與莊重、權威與高效,令我訝異、感嘆不已。盡管楊顯惠說較之他另外兩部作品,《甘南紀事》有不少虛構的成分,但書中的方言,以及用方言呈現(xiàn)的藏民們的原生態(tài)生活,還有楊顯惠不作議論、不發(fā)抒情的寫作習慣,令其依然呈現(xiàn)極強的可信度和極高的真實感。比如最后一篇《沉默的柴垛》,一村人跑去召吉草家開會,解決召吉草的丈夫在外面又有了女人的家庭問題。從全村最老的老人,到兒子是縣人大代表的不太老的老人,到當事人的堂兄,村里的年輕小伙,直到最后雙方當事人的攤牌與較量……那長長短短的發(fā)言與表態(tài)呀,之入情入理,之符合人物身份,之生動趣妙,怎么可能是虛構的呢?我簡直覺得是楊顯惠列席了會議,并且作了會議記錄,否則讀者怎么可能也有如此如聞其聲、如臨其會之感?
      
      最不可思議的是甘南藏民出了案子不報官,大到殺人,中到牛羊被盜,小到老公外遇,大家都習慣找村民調解委員會。而村民調解委員遵守的調解原則和采取的調解辦法,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如果簡單認為現(xiàn)代文明代表著先進,古老傳統(tǒng)標志著落后,書中幾個故事恰恰提供了反證——所謂“現(xiàn)代文明”的生硬粗暴介入,往往構成新的、更大的破壞。
    ”---douban 石頭搖籃
  •   楊顯惠的書,追著讀。



    它幾本書折頁上都用的那幅照片,暗色調工廠的過道前,頭發(fā)略亂,臉色憔悴,眼神深遂,神情痛苦。夾邊溝過來的人,理應若此。



    《甘南紀事》寫的是甘南地區(qū)普通藏民的生活。在無孔不入的全球工業(yè)化的沖擊之下,傳統(tǒng)生活的堅守與變遷。



    那本是一群生活在天上的人們,雪山草甸,森林流水,風光如畫,歲月悠然,人心純樸,生活單純而美好。



    可是“現(xiàn)代化”來了,人心漸漸開始變了,原先的很多做法開始有人不遵守了,年輕人想進城了,想出去闖世界了,外面世界的規(guī)則開始沖擊原有的社會秩序,而傳統(tǒng)秩序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兩種秩序互相作用,原有的秩序開始松動瓦解。比如說祖上傳下來的規(guī)距,一命賠一命,不賠命則賠錢。但是現(xiàn)在有公安局了,殺人事件不再能通過族人調解賠錢而私下解決。



    處于轉型期的人們,總有無所適從感。因為是紀事而非小說,所以就沒有戲劇性,都是日常生活的悲歡,都是平常人生的困苦迷惘,也都有平常人的堅韌頑強。生活嘛,就是那樣,酸甜苦辣咸。



    這不只是藏民的問題。在沈從文的文字中,就可以讀到這種轉型期“原始文明”與“現(xiàn)代文明”沖突中“原始文明”中的小人物的悲歡,夾雜在時代的劇變中,顯現(xiàn)著“前文明”被“現(xiàn)代文明”沖擊時沖突磨合的種種。只不過沈從文筆下的湘西,比楊顯惠書上的西藏早一百年而已。而如今,“現(xiàn)代化”的沖擊波也開始沖擊那片高原了。



    懷舊是人的美好情感,而寫下了轉型期被轉型文明中普通人的悲歡生活愛恨情仇的作家,都是好作家。如沈從文,如楊顯惠。



    而我有幸與楊顯惠生在同一個時代,我期待著他寫出中國的“古拉格群島”。
  •   甘肅南部和北部的自然環(huán)境差異大,山清水秀,民風淳樸。作者近年4次踏進甘南,進行文學采風活動,收集了豐富的文學素材,終以書中的12個故事記錄了在甘南藏區(qū)的所見所聞,展現(xiàn)了當?shù)赜凭枚鵂N爛的文化、牧民特有的生活形態(tài),以及他們從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化的身影。
  •   本書系楊顯慧先生有關甘肅的系列紀實性小說之一,另兩部為《夾邊溝紀事》、《定西孤兒院紀事》,后兩部對那個饑餓年代的人性真善美做了準確的闡述,讀來催人淚下,令人震撼,在中國當代缺少這樣的敢講真話(雖然以小說形式)的作家?!陡誓霞o事》相對于《夾邊溝紀事》、《定西孤兒院紀事》而言,沒有那么令人刻骨銘心,行文風格相對輕松,不過其同樣書寫的是甘肅地區(qū)的農村生活,同樣給我們貢獻出歷史中相對真實的一面,感謝楊先生。
  •   去過西藏,去過青海,也去甘南。感嘆藏區(qū)壯美的風光,但也自認對于生活在藏區(qū)的人們所知實在太少,更多的時候,他們只是凝固在照片中的風景。在青海玉樹遇到過非常好的藏族朋友,熱愛家鄉(xiāng),為了贍養(yǎng)母親,一直未婚。他帶著我們去看風景,看藏獒,他說玉樹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玉樹的空氣是世界上最純凈的。
    讀《甘南記事》,仿佛第一次真實地走進藏族人們的生活,這個偉大的民族自有其文化傳承與生活方式。對于他們,可以不理解,但一定要尊重。
    《措美峰》《尕干果村》《圖美》這幾篇尤其喜歡。村長帶著村里的老老少少幾天幾夜尋找丟失的牛,無論是對話還是情節(jié),都像電影一般優(yōu)美。
    之前度過《夾邊溝記事》,楊顯惠的文字生動樸實,并無太多修飾,卻有著真實自然的表達,值得一看。
  •   《甘南紀事》楊顯惠用非常平實的文字記載了甘南藏區(qū)的原生態(tài)。
    文中幾次提到1958年,之后藏區(qū)發(fā)生重大改變。即使如此,藏民對于眾多事情還保留著用民俗的方法解決,雖然不合法,但那畢竟是藏民一直以來的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在保證穩(wěn)定的前提下,維持約定俗成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   楊顯惠這幾本書,絕對值得一看。個人感覺,最好的要數(shù)《夾邊溝記事》,非常真實?!抖ㄎ鞴聝涸杭o事》也是描述同一個年代。文筆非常質樸,樸實得粗糙。曾經在西部生活過一段時期,語言的親切感撲面而來。感謝這樣的敘事小說,或許在撲所迷離中展現(xiàn)了真實的歷史。
  •   看著作者楊顯惠那張滄桑的臉,便能感受到作品所蘊含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往日,看過他的《定西孤兒院紀事》和《夾邊溝記事》,非常好,這本應該也不錯。
  •   讀了《夾邊溝記事》后知道了作者還有與之構成“三部曲”的《甘南紀事》和《定西孤兒院紀事》,于是都買了回來,果然都不錯!
  •   不錯。從開始讀《甘南紀事》,就有一種和以往看書不同的感覺,甚至有一點不習慣,因為十多個小故事所描述的甘南藏區(qū)人民所特有的風土文化,對于我們這些生活在沿海地區(qū)的人而言,象是另一個世界。而這個世界的再現(xiàn),也是作者在當?shù)貧v經三年時間深入體驗的成果,決不是膚淺的游記和再版的道聽途說。讀了《甘南紀事》,我們可以看到,盡管歷史已進入21世紀,盡管甘南藏區(qū)百姓的生活已融入了越來越多的現(xiàn)代方式,但在一些基本的為人處事準則上,他們仍然頑強地守候著古老的傳統(tǒng),那是他們心中的“法則”,雖然與所謂的現(xiàn)代文明格格不入,但至少他們的方式簡單、淳樸、真實,沒有“文明社會”里的虛偽與復雜?!陡誓霞o事》是甘南藏區(qū)人民尋常生活的真實展示,值得一讀,特別是準備到甘南旅游的朋友們。下一步,把楊老“命運三部曲”的另外兩本一并收入囊中拜讀。當然,對本書還有一點建議,就是對當?shù)胤窖栽~語地解釋上,編排不合理,有些詞語的注解不是放在第一次出現(xiàn)的文章中,而是放在了后邊的文章里,應當改進。
  •   這是楊顯惠先生的“命運三部曲”之一,作者滿懷激情的采訪了甘肅南部藏區(qū),寫出傳統(tǒng)藏區(qū)一步步走向現(xiàn)代化的身影,這是一本紀實性文學,值得一讀。
  •   保持了楊顯惠一貫的樸實簡潔、厚重含蓄的風格,展示著甘南藏區(qū)獨特的地理風物與歷史文化,以及由此浸潤而成的人事邏輯,也折射著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獨到經驗與體認。
  •   跟楊顯惠以往的書一樣,寫得非常好,從《夾邊溝記事》到《甘南紀事》都是那樣讓人愛不釋手
  •   由于工作的原因,2009年我曾兩度身入甘南,所到之處有岷縣、迭部,另外還有隴南地區(qū)的武都、舟曲、文縣等。這些地名除了同事的家鄉(xiāng)--文縣,在汶川地震期間聽過,其他的地方在我眼中均只是代號而已。舟車勞頓加上高強度的腦力勞動,讓我疲憊不堪,一切匆匆而過,沒有閑瑕時間好好游歷一番,但是甘南的風景確實震撼了我,以至于對于沒有隨身攜帶相機這件事,我至今懊悔不已,那些美麗的景色僅留在了我的腦海中、日記中。
    這次有幸拜讀楊顯惠先生的《甘南紀事》,一方面讓我有機會重新回顧走過的地方,另一方面讓我進一步了解那些生活在美麗大山間的人們?!陡誓霞o事》并沒有過多描述美麗的風景,卻通過一個一個小故事,講述了當?shù)厝说幕橐?、家庭、日常生活以及那未融入當今社會體制中的原始司法制度,如殺人償命(或者賠命錢)、嚴懲偷牛行為等等。
    希望我有生之年還能再入甘南,更深刻地體會一下甘南的風情,下次一定帶上相機。
  •   喜歡楊顯惠寫西北的系列,相比起定西孤兒院之類,甘南紀事少了很多壓抑,多了不少溫情,推薦下!
  •   看完《甘南紀事》,我就完整地讀完了楊顯惠老師的“命運三部曲”。這本書與其他兩本不同,沒那么撕心裂肺的痛,沒那么沉重和壓抑,但筆下一個個藏族男女老幼的故事也很打動人心,很鮮活,很有生氣。一直猜測楊老師當過記者,不知是不是真的。真的很喜歡他的書!
  •   甘南紀事:楊顯惠“命運三部曲”第三部 沒有了前兩部的厚重感 但是依然有自己的特色
  •   由夾邊溝紀事關注楊顯惠,加上大學實習在甘南,甘南紀事一出,就到處找。終于如愿。
  •   楊顯惠的“命運三部曲”我已看完,感覺《甘南紀事》寫的不如其他兩本好。書中只寫貧窮與復仇,沒有寫出西藏人民勇敢與善良的一面。復仇是民族的習慣,貧窮是愚昧的結果。只有了解西藏才能接近西藏,通過書中流水賬式的寫作,應該說對我們了解西藏民俗習慣是有幫助的。
  •   一直沿著楊顯惠的小說走。
    夾皮溝那些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發(fā)生的饑餓,還有這次甘南故事。
    楊顯惠喜歡苦難,所以寫苦難。
    實際苦難也是人生的一種實在的感受。
  •   好書,楊先生的三部曲《夾邊溝記事》《定西孤兒院記事》《甘南記事》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好好閱讀的書籍。
  •   藏族的村落有著自己生存的方式,有著自己的規(guī)矩,公平恰當?shù)靥幚碇鴥韧獍l(fā)生的大事小事。藏族人的性格,有智慧,有野蠻,有義氣,有爽直到一根筋的執(zhí)拗……楊顯惠筆下的一個個甘南藏民的故事,勾勒了藏族人生活真實畫卷,更讓我們真切了解真正的藏族人的個性。我認為這本書與《天珠——藏人傳奇》都是了解藏族的最好“教科書”。
  •   12個故事,篇篇精彩,雖說結尾不是歐亨利式,但通篇卻扣人心弦。這是三部曲中,比較“輕松”的一部,而《定西孤兒院紀事》是講餓死人,《夾邊溝紀事》也是講餓死人的,餓死的是右派。
  •   楊顯惠“命運三部曲”之三——傳統(tǒng)藏區(qū)一步步走向現(xiàn)代化的身影
  •   看了楊顯惠的命運三部曲的第二部(夾邊溝記事)所以買的另外兩本,很期待。
  •   最近在看這本《甘南紀事》,《讀書周報》上也登了關于作者多部作品的讀后感,從夾邊溝到甘南。作者的書讓人們又聽到了曾經發(fā)生過的聲音,讓我們再次去思考和認識,也磨礪著很多人的想法。
  •   楊顯惠讓我認識了定西孤兒院和夾邊溝,謝謝!
  •   讀《夾邊溝記事》、《定西孤兒院紀事》難忘,這本也必須看。
  •   前年為購買定西孤兒院記事而四處尋覓,今日楊顯惠的三部曲很容易買到了,讀者之福
  •   可能因為是新聞人出身的緣故,這本作品的語言風格比較樸實,嚴整,與一般的文學作品有教大不同,然而十分適合甘南這塊土地的風貌,在樸實、自然的環(huán)境里,賣弄語言實在不太合適,所以,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整體感覺十分不錯,尤其是再講追牛賊《狼狗》一篇,有強大的人物心理變化,這是一種獨特的、令人感動的淳樸情感,值得一讀的書,另外,看完本書,有去甘南走一槽的沖動,看看那里的措美峰
  •   如題,但是聽說楊顯惠要寫另外一本來補充“甘南紀事”的,而且還是封筆之作,很期待
  •   非常值得一讀,某種程度比夾邊溝記事更引人入勝,洗練的筆鋒把活生生的甘南藏民生活刻畫到讀者的心中!強力推薦!
  •   之前買過《夾邊溝紀事》和《定西孤兒院紀事》都很寫實震撼
    這次相信也不會差
    特寧年代的歷史
  •   楊顯惠的三本系列書都買了,這本剛剛看完。故事寫的還不錯。我曾在蘭州生活過,遺憾當時沒去甘南地區(qū)看看。看了這本書后想去那看看。
  •   不像《夾邊溝記事》和《定西孤兒院記事》,這一本的主題稍為輕松,不再以饑餓為唯一的主題。民族語言很有特色,作者的語言也有很強的識別性:雖然很樸素,一點也沒有雕琢,但很耐讀,很有味道。唯一的缺憾是,《夾》和《定》的主題太沉重了,看了讓人太抑郁。。。
  •   浮躁喧囂中的深刻反思,一個時代一批人物的命運,實事觸目驚心。曾讀過楊顯惠先生的其他兩部作品,風格一致,堪比“反思三部曲”。
  •   獨特的甘肅,山清水秀,民風淳樸。作者以12個故事記錄了在甘南藏區(qū)的所見所聞,展現(xiàn)了牧民特有的生活形態(tài)。封底的上架建議后寫的是“小說”二字。
  •   書得質量很好,包裝也好!作者花了三年的時間,多次進出甘南,收集了珍貴的材料,向我們展示了那里燦爛的文化,特有的生活形態(tài),展示了從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化的身影……挺好看!喜歡!
  •   書中描寫的藏民生活沒那么復雜,但很有意思,講的是傳統(tǒng)藏區(qū)一步步走向現(xiàn)代化的身影,里面有人性。
  •   這是楊顯惠的又一作品,他的作品如夾邊溝的故事我看了又看,太震撼了!他的筆觸在我心里深深的劃過,劃一道道血跡...這本書內容和那本書不同,但同樣是最基層的事,讀來令人不罷手,心也往下沉。這是一本值得好好去讀的書。書的包裝和質量都很好,值得購買。
  •   剛看了第一篇寫那個藏族女人的故事,很好看。不多修飾,卻有一種活潑的生命力突顯出來。只是不像夾邊溝和定西孤兒院那樣寫出被埋沒的真相,但還是很好
  •   通過若干篇章的描寫,展現(xiàn)了甘南藏區(qū)的獨特生活,從民俗到自然風光,那里人們的辛勤勞作、婚姻、訴訟甚至打架等等。楊顯惠寫得好,值得看。他的其他作品也同樣有力量、有感染力,平靜中蘊含著悲哀。
  •   前一陣子買了夾邊溝記事,太感觸了。特價的時候買了楊顯惠的另外兩本,覺得那個價錢太對不起他的書了。
  •   從夾邊溝一路看過來。。楊顯惠先生的文筆樸實,卻能直擊人心。
  •   看過夾邊溝和定西,甘南肯定不錯。
  •   作者用最簡單、直白、樸素的語言,敘述了幾個發(fā)生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美麗風景下、現(xiàn)實生活中的小故事。對于我們了解老少邊窮地區(qū)的原始與自然的人文環(huán)境、風貌、習俗、思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很喜歡這種講故事的手法,真正好的文學作品,是不需要用華麗語言來做裝飾的。
  •   看完《夾邊溝記事》看《甘南記事》,人就從那沉重的令人窒息的悲苦年代解脫出來??吹煤孟氡称鸢蜕细誓先タ匆豢础?/li>
  •   楊顯惠的三部曲我都收了。生于七十年代,關于文革,關于三年自然災害,其實是關于父輩的成長足跡有太多的好奇,我看了很多關于那個時期的文學作品,楊老師的書是其中的佼佼者。書寫得非常真實非常自然非常好,是事實亦是故事。其實能把讀者代入故事中的作品與真實就沒有什么差別了。如果有對那段時期的歷史和處在那個歷史中的人的人性感興趣的讀者,建議讀讀。我的想法,關于那個時期的作品,我就收到楊顯惠這兒了,不再收了。
  •   這是一部記述甘南自治州發(fā)生的一些平凡的故事。我很喜歡作者的文字風格,樸實無華,絲毫沒有煽動性的感情抒發(fā),卻讓人不得不心動;獨具特色的甘肅方言,盡顯西北民風。這本書不像前兩本那樣陰郁,它講述的是一些普通人家發(fā)生過的一些平常故事,有喜有悲。無論是喜是悲,都讓人感到生命的溫馨與活力。
  •   來了當當才知道這是命運三女神之一,還沒看……就是沖著夾邊溝和定西孤兒院才買的。
  •   我本以為楊顯惠這本書又是一本讓人直面血淋淋歷史慘劇的新書,但這卻是一本側面記錄血淋淋歷史慘劇的新書。這些故事給人的感受很奇特,讓我們更加了解藏民和他們的文化。
  •   我一直以來對書的廣告很反感,因為有的書的廣告名不副實(絕大多數(shù))。真正的好書不是靠廣告吹出來的,好書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心靈碰撞。而《甘南紀事》恰恰就是這種值得碰撞的好書。作者沒有刻意強調甘南地區(qū)的野性、貧窮、落后,也并沒有一味地像我們揭示近乎原始的生活環(huán)境,而是實實在在地通過自己的真實走訪,深入民間,采集那些來自底層的喘息和嘆怨,再結合甘南的地理原貌把民俗中最質樸的情與義、愛與恨表現(xiàn)出來。手法老道。我以為所謂的高手,就是在不動聲色的描述中把你最容易忽視的東西悄然地展現(xiàn)在你的面前。好書!好寫手!
  •   甘南紀事,了解傳統(tǒng)西藏一步步走向現(xiàn)代化。
  •   這是楊先生的命運三部曲之三,寫的是一般人比較陌生的甘南,寫得最好的是《恩貝》等排在前三位的小說。后面的小說讀起來很吃力,故事性不強。但還是強烈推薦。
  •   看完《定西孤兒院紀事》之后在看這本書,覺得語言上更書面了,他的作品總是描寫這現(xiàn)實,雖有幾分痛苦或者無奈,但終究能使你去思考一些東西。
  •   讀了夾邊溝,你就會想讀楊顯惠的這三部曲,就想湊齊這套書。沉重,苦難,都不應該忘記。
  •   這本書是三部曲中主題最輕松的一部,雖然文中主要表現(xiàn)的無奈的命運、生活的艱辛,但我們還可以從書中看到美麗的甘南、古樸的民風,這樣一來,連那里的艱辛也變得有些讓人向往了。
  •   和楊顯惠其他兩部不一樣,這個更多是改革開放后的藏族生活。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沖突。
  •   楊顯惠先生的命運三部曲值得讀一讀,雖然我不是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但我們都是處在那個時代的陰影下
  •   楊顯惠的命運三部曲個人認為十分值得閱讀,可加深對我們這片國土的認識。在我自以為熟悉的土地上,竟然曾經發(fā)生過或依舊在發(fā)生著的這樣的事情……
  •   帶來這樣的思考:有些事究竟是該堅持還是放棄?這根本無法回答,但小事頤指氣使的執(zhí)拗,害人害己啊。書里展示出甘南地區(qū)魅力純凈的換卷,和那里純凈善良的人,信仰的力量是強大的,藏民千百年傳承下來的社會形態(tài)是穩(wěn)定的,人性化的,現(xiàn)代文給他們帶去的是對?是錯?真是不能評說。
  •   甘南紀事主要講了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事情,讓我們了解了為什么藏族人這么“野蠻”,實際上他們有自己的思維方式
  •   來自作者親身的經歷或者轉述,和《定西孤兒院紀事》一樣流淌著自然的、真實的情感。
  •   由傳統(tǒng)轉向現(xiàn)代的藏區(qū),如何負載著文化轉型的重負,經歷時代的遽變
  •   楊顯惠的三本書都買了,每本書都覺得很震撼。平淡的敘述,無需任何修飾的故事,在那樣的年代里自然的發(fā)生。相信這是所接觸到的最真實的歷史了,許多掩蓋已讓人無法觸摸,而楊顯惠用他的文字讓歷史顯現(xiàn),并令人深思。
  •   楊顯惠的三部曲,絕對值得閱讀。57年的經典作品,觸目驚心!雖然早已平凡,但是追究不深。
    天朝知識分子命運多舛,從秦始皇開始不斷折磨,到了明代是一個閃光高峰,之后急轉直下?,F(xiàn)在還有鈣嗎?
  •   陣陣鄉(xiāng)愁,真是因為其中有我熟悉的風景,有我親切的鄉(xiāng)音。同時也為那些藏區(qū)的樸實的牧民們。去過甘南,才知道一個人,怎么過都是一輩子!
  •   夾邊溝、定西——中國的古拉格。感謝楊先生為我們揭示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但是在本書中,內容已經輕松了不少,不由讓人感嘆時光撫平傷口的能力。
  •   看過楊顯惠“命運三部曲”的其它兩本,許多地方讓人潸然淚下。一次訂多本,還未及看,希望這本依然好看。
  •   歷史不可忘記,尤其是讓我們這個民族心酸的歷史。楊顯惠的“命運三部曲”,真實記錄了那段歷史,有真實就足夠了!
  •   其實剛開始只是抱著隨意看看的意思去買了這本書,但一看就發(fā)現(xiàn)特別的精彩,描寫了甘南地區(qū)的藏民們的生活和歷史~~十分的有意思。。。。
  •   這是我閱讀的作者第一部作品,他用紀實性的手法,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一幅非常美好的藏族原生態(tài)風情畫卷,勾起了讀者去甘南的沖動。隨后,立即又下單把作者的其他幾本作品都買了,非常喜歡。
  •   命運三部曲都是不錯的作品 支持楊顯惠
  •   自從在上海文學上讀到楊顯惠先生的小說——不知道這樣的文字是不是可以“小說”言之——就開始尋找他的所有文字:生活遠比文字更蒼茫。
  •   看過從當當網買的定西,繼續(xù)看楊顯惠的其他著作,回憶過去的事情。
  •   依然是楊顯惠,依然是小人物的命運。每個小人物的背后,都是一個時代的背影。值得一看。
  •   買的作者的三部曲三本,夾邊溝聽說是文革時期的事情,有些歷史現(xiàn)在可以解密了。到了2本,夾邊溝記事還沒到,書的印刷質量還不錯,就當當再賣這三本書,無需多言。
  •   如今的年輕人應該讀讀楊顯惠的“命運三部曲”,一個國家的命運史,中國人的苦難史。
  •   甘南那個地方很美,是一樣讓人愿意去了又去的地方。書中講述的事情,其實讓人很矛盾,在這樣美的地方缺發(fā)生著一些 不可理解的事情。甘南的那種美,是一種純樸的,沒有被現(xiàn)代化摧殘的原始的美,可能真是因為如此,這里的文化還保持著最原始的成分,現(xiàn)代的文化,甚至法律,并沒有得到普世的認同。
  •   有去過西藏, 喜歡那里的環(huán)境, 走的川藏線, 這個是甘南。 藏區(qū)完全不同的習俗,不同的信仰
  •   我相信經歷過那場浩劫的人都會后怕,看了楊顯惠的書都會不停地感慨萬千;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像我,哪怕只有一點文化底子的人呢,都會被文字間流露出來的東西所感動。好書不怕多,好書告訴你什么是曾經,真的存在過的曾經。但愿也只是曾經而已。?。。。。?!
  •   很細致地描述了甘南藏民的日常生活,期待那位大導演打算拍成電影
  •   楊顯惠“命運三部曲”都值得看
  •   楊顯惠的“命運三部曲”湊齊了
  •   終于買齊楊顯惠“命運三部曲” 了。
  •   有人“開玩笑”說,何時我們的“魯迅文學獎”和“矛盾文學獎”把大獎頒發(fā)給楊顯惠了,那我們的文學也許就真的有希望了……楊的前兩本書都看過了,其樸實、沉郁的語言風格,其撕心裂肺洞徹歷史的力度,令人刻骨銘心久久不能釋懷……
  •   我是看了夾邊溝紀事后買的這本,同樣震撼,推薦大家都看看,了解真實的歷史
  •   楊顯惠的三部曲,部部催人淚下,過去的歷史,不能讓它如煙般消散
  •   楊顯惠的書必買,比前兩部平和,現(xiàn)在是還原生活,以后就會是一段歷史
  •   楊顯惠很執(zhí)著地寫著他的三部曲,用小說的筆調記錄過往的那個年月的見聞。
  •   藏區(qū)一直是我一心向往的神秘之所,了解藏區(qū)了解藏民了解藏文化,有時真的能感受到那種自然淳樸的人性~~心依然向往之?。?/li>
  •   一下子買了命運三部曲 正在看定西孤兒院 寫的不錯
  •   2010年自駕去青海湖途經甘南,還在合作市住了一晚。對甘南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至今記憶猶新,有時間真想再去細細品味一下。昨天收到《甘南記事》一書,當晚睡覺前就簡單翻閱了一下,立即被里面的小故事所吸引,不知不覺中翻到凌晨一點才休息,感覺真是一本非常喜歡的睡前休閑讀物。
  •   貴在真實。里面的許多故事,讓人頗為惋惜,像第一篇里那個頑固地強迫兒子為父報仇的寡婦,最后一篇的那位“一夫二妻”的仁兄,真真實實,也反應了傳統(tǒng)藏區(qū)在現(xiàn)代化過程中與現(xiàn)代社會在價值觀,宗教觀,文化等多方面不融合的問題
  •   主要是寫藏族人的生活,民族風情貫穿全書,最感興趣的是作者在后記里寫的一些話,甘南尤其是迭部縣的風景真讓人神往呀!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