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星光

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花城  作者:朱君和  頁數(shù):262  

前言

本書故事發(fā)生在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其時,以皖南事變?yōu)闃藯U,國民黨頑固派掀起中國全面抗日戰(zhàn)爭以來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在國統(tǒng)區(qū)實施白色恐怖政策,以廣東為中心的華南地區(qū)中共黨組織,在一年之內“倒骨牌式”連續(xù)發(fā)生數(shù)起重大事變——江西省委事件、粵北省委事件和南方工委事件,以及之后的南方工作委員會屬下其他特、工委事件。其中引發(fā)“倒骨牌式”系列事件的江西省委事件,使整個江西省委及其所屬中共黨組織,被國民黨特務機關中央調查統(tǒng)計局瓦解。以江西省委事件為導火索,“倒骨牌式”波及廣東——駐地在廣東的中共粵北省委書記及組織部長被捕,省委機關遭破壞而導致整個粵北省委停止運作;江西、粵北兩省委的上級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三位重要領導成員被捕,本書主人公、原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暨粵北省委書記,時任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副書記的張文彬,就是在這次事件中被捕的。張文彬,是大革命失敗后中共歷史上首屆、首任南方工作委員會書記,首屆、首任廣東省委書記,廣東省委一分為二后,創(chuàng)建粵北省委的領導者和第一任書記。張文彬奉命從延安到廣東工作之前,是中共中央秘書長。張文彬又是西安事變的前驅和中共重要談判代表之一,協(xié)助并參與了周恩來、葉劍英等與蔣介石代表的談判。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中共第一流青年政治家”,卻因叛徒引領特務追蹤而至,于1942年6月6日在向東江抗日游擊根據(jù)地撤退轉移途中,在廣東梅州大埔縣的高陂鎮(zhèn)被捕,于1944年8月在國民黨江西省泰和縣馬家洲集中營獄中犧牲,時年僅34歲。韶關,是張文彬烈士受命從延安返回南方工作后,主要戰(zhàn)斗生活的地方,因而本書故事敘述的重點,也側重于他領導的戰(zhàn)斗團隊在韶關戰(zhàn)斗的歲月。本書用通俗讀物的形式拓印這段歷史,將張文彬及其戰(zhàn)友于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刻下的那段帶著血色的烙痕拓印下來,廣告今人,昭于后世。1937年,以“七七事變”為標志,中國全面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華北大片國土隨之陷于日寇之手,次年,廣東省城廣州亦告淪陷。廣州淪陷前夕,中國軍隊前方戰(zhàn)局失利,廣東國民黨當局政、軍、黨機構撤往粵北等地,隨著國民黨廣東省政府遷集韶關,韶關遂成為廣東的戰(zhàn)時省會。剛剛恢復組建成立、以張文彬為首的中共廣東省委及其所屬黨組織和黨員,也相繼分散撤離廣州,而后陸續(xù)匯集韶關。在戰(zhàn)時省會韶關,張文彬、厲嵐、司徒千里、倪柏松為代表的中共廣東省委暨之后的粵北省委戰(zhàn)斗團隊,于1938年底至1942年年中,為廣東地區(qū)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為以廣東為中心的華南地區(qū)中共黨組織的生存和發(fā)展,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經歷了一場血雨腥風的洗禮。

內容概要

本書是以歷史上首屆中共廣東省委暨粵北省委這段歷史為骨架,除地名及重大事件的人、事、時遵循史實,余皆依文學創(chuàng)作演繹。
書中正面人物原型,均采用真名或當年的化名;一般反面人物原型,用化名或職務名。但為了本書“紀實體”的紀實性,反面人物中個別導致重大歷史事件的關鍵人物,則用真實姓名。

作者簡介

  朱君和,廣東省韶關市人,廣東省作協(xié)會員,原《中國作家》雜志簽約作家。從事過教師、公務員等職業(yè)。發(fā)表、出版的文學作品涵蓋小說、影視劇本、報告文學、散文、詩歌等多種文體。主要代表作:長篇小說《半截情》、《灰色軌跡》、《盜賊·老大·將軍》;報告文學并電影劇本《感恩,她朝南方磕頭》;散文《故夢伊人》、《金櫻花》、《朝看伶仃洋》等及雜文、隨筆、詩歌一大批。

書籍目錄

引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附:
書中被捕的幾位重要史實人物的結局
張文彬烈士簡介及生平簡歷
書中人物與原型對照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香港,1937年。10月下旬,一場臺風夾帶著暴風雨剛剛過去,天無云,地無風,扯旗山下的海岸,難得少見的細浪輕撫。外望海面,海輪幾艘,漁船點點,雁鷗翱翔,碧波無涯,水天一色。回首北望,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的海峽,各色大小魚船、輪船,或近岸泊靠,或慢吞吞地漂游,一幅太平悠閑的景象。稍稍顯得忙碌的,就是那往來穿梭其間的輪渡——把此岸碼頭上聚積的人群渡過彼岸,卸下,又將彼岸碼頭上聚積的人群渡過此岸。兩岸瀕海的馬路,各色車馬人等熙來攘往,一派喧囂。這場景,讓人難以與其緊緊相連的北邊大陸正戰(zhàn)火紛飛,與之肌膚之貼的百粵海陸正戰(zhàn)云密布聯(lián)系到一塊。然而,這只是表面的現(xiàn)象,一般平民的意態(tài),或者說是這兩小片土地的殖民統(tǒng)治者和它的“殖民”的意態(tài),而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的有識愛國進步人士并非如此。中國共產黨人預料,大陸北邊的戰(zhàn)火,不久將燃及毗鄰九龍半島的百粵之地??刹?,就在這時,在九龍半島的一棟唐樓二樓的一個大房間,正在召開一個秘密會議——為南中國及廣東地區(qū)抗擊侵略者和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奠基的會議。會場,簡潔而莊嚴肅穆,二十多位年齡參差的老少,圍著用條桌擺成與房間對等的長方形的“方桌”,靜肅地聽取一位主持會議的青年男子發(fā)言。發(fā)言的青年男子,年約二十五六歲,中等身材,有些顯得消瘦的個子,卻顯現(xiàn)一身剛毅的氣息,乍一看像文人,細看卻又像個久經磨煉的軍人,再細看又像個集文武于一身的儒將。他,叫張文彬。這張文彬,是受中國共產黨中央的派遣,于兩個月前從延安來到廣東工作,任務是:恢復、重建和發(fā)展廣東地區(qū)中共黨組織,建立以廣東為中心的華南人民抗日武裝及抗日武裝根據(jù)地,建立、鞏固和發(fā)展廣東及廣東地區(qū)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他,張文彬,1937年8月下旬就從延安出發(fā),一路輾轉十多天,于9月上旬才抵達香港,而后再從水路秘密進入廣東的省城廣州,此后的這段日子,他就循秘密通道頻繁地穿梭于廣州與香港之間,近日,為召開和主持今天的會議,又從廣州秘密返回香港。這張文彬,可是有來頭的人物,他參加過舉世無雙的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此前,曾擔任過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第七軍政治委員等紅軍高級職務。紅軍到達延安不久,調任中共中央領導人毛澤東的秘書、中共中央秘書長。張文彬還是西安事變的“先頭部隊”負責人,和隨后中共同蔣介石談判的重要代表之一。早在1936年8月,張文彬便受中共中央派遣進入西安,對楊虎城進行統(tǒng)戰(zhàn)工作,并以楊虎城少校秘書的身份,同張學良的東北軍建立聯(lián)系。西安事變后,張文彬作為中共代表之一,協(xié)助周恩來和葉劍英等參與同蔣介石的代表的談判。從延安來廣東之前,張文彬是中共中央秘書長。派這樣一位有來頭的人物來廣東,可見中國共產黨中央及其領導人,對黨在廣東地區(qū)工作的重視程度。1937年9月至1938年4月,張文彬來到廣東僅僅七個月,就領導他的戰(zhàn)斗團隊做了三件大事:派人找到了紅軍北上后,留下華南堅持武裝斗爭、與中央失去聯(lián)系達兩年之久的陳毅和項英的部隊;召開“九龍會議”成立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為華南地區(qū)中共黨組織的恢復重建奠定了基礎;根據(jù)中共中央的指示,完成撤銷(前)南方工委、組建廣東省委的任務。張文彬來到廣東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派出八路軍駐廣州辦事處代表云廣英趕往粵北韶關,尋找紅軍長征北上抗日后,留下來在粵贛邊堅持斗爭的項英、陳毅等領導的紅軍游擊隊。這是張文彬離開延安前,受黨中央的重托必須盡快完成的一項任務。終于,張文彬派去粵贛邊的云廣英等,在韶關南雄縣的山區(qū)與外界消息隔絕的游擊區(qū),找到了與中央失去聯(lián)系達兩年之久,不知道“七七事變”,不知道西安事變,更不知道國共兩黨已經簽署聯(lián)合抗日協(xié)定消息的項英和陳毅,以及他們領導的紅軍游擊隊,使粵贛邊紅軍游擊隊與黨中央接上聯(lián)系,讓這支紅軍游擊隊加入到國共兩黨的聯(lián)合抗日陣營,令中國又多了一支由共產黨直接領導掌握的南方抗日武裝骨干力量。1937年10月張文彬在九龍半島主持召開的這個秘密會議,史稱“九龍會議”?!熬琵垥h”依照中共中央的指示部署,在原南方臨時工作委員會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了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①,由張文彬擔任書記。這是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也是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成立的第一個南方工作委員會?!熬琵垥h”還就廣東地區(qū)中共黨組織的恢復、重建及其發(fā)展建設,建立黨直接領導的抗日自衛(wèi)武裝隊伍,在包括廣東、廣西、閩西南、贛南和湘南在內的“廣東地區(qū)”建立抗日游擊根據(jù)地,以及開展游擊戰(zhàn)爭干部培訓作出了相應的部署。這是張文彬及其領導的中共南方工委,貫徹執(zhí)行黨中央“建立抗日自衛(wèi)團、進行游擊戰(zhàn)爭培訓為中心任務”指示的一部分。會后,張文彬及其南方工委領導的戰(zhàn)斗團隊,全身心地投入到“九龍會議”工作部署的全面實施中去。在“九龍會議”前后,廣東地方的中共黨組織,省及特、工委一級領導機關剛恢復不久,大多數(shù)縣、區(qū)一級及以下的地方黨組織機構仍在恢復重建中,黨的力量非常薄弱。張文彬奉命來到廣東,在著力抓南方工委的組建及“九龍會議”籌備工作的同時,花大力氣抓黨組織的恢復建設。因而,在南方工委正式成立后的短短半年時間里,廣東各地中共黨的組織迅速恢復,恢復重建及新建立的中共黨的組織和黨員隊伍迅速發(fā)展壯大?!熬琵垥h”后,“九龍會議”的其他工作部署的實施也同樣卓有成效。然而,戰(zhàn)爭形勢下,局勢瞬息萬變,為適應新的形勢,在南方工委組建成立不久,中共中央又指示南方工委籌備組建廣東省委。于是,張文彬和他的南方工委戰(zhàn)斗團隊,在繼續(xù)不放松地抓“九龍會議”工作部署實施的同時,又開始廣東省委的組建工作。

編輯推薦

《血色星光:戰(zhàn)時廣東省委書記和他的戰(zhàn)友》是一部革命歷史題材作品,主要取材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共廣東省委暨粵北省委在韶關這段歷史。該作品被廣東最大的出版社花城出版社暨廣東出版集團列為2011年重大選題和建黨90周年禮作。戰(zhàn)時省委書記張文彬以其24歲的年輕生命,書寫了“中共第一流青年政治家”輝煌的一頁?!拔乙簧鸀辄h工作,堅信馬列主義,現(xiàn)在生命已到盡頭,但我死而無憾,將來你出去時,請轉告黨中央、毛主席……”在國民黨江兩泰和縣馬家洲集中營,生命垂危的張文彬對獲準前來看望他的難友廖承志說。“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我……視死如歸,樂于就義……”這是張文彬烈士臨終前給黨中央的遺信中的話,也是張文彬烈士留在人間最后的文字。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血色星光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