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花城 作者:劉俊 頁數(shù):282
Tag標簽:無
前言
廣東省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這一套《白先勇文集》是迄今為止搜集我的作品最完整的一部集子,各種文類都收齊了。小說、散文、論文、戲劇、電影腳本、訪問、對談,統(tǒng)統(tǒng)有,可以說相當全面的呈現(xiàn)了我這些年的文學活動。比較特殊的是,這個集子也收入了兩本分析評論我作品的著作:歐陽子的《王謝堂前的燕子》以及劉俊的《悲憫情懷》。歐陽子是我在臺灣大學外文系的同學,當年我們共同創(chuàng)辦了《現(xiàn)代文學》雜志,這本雜志持續(xù)出刊達二十多年,我的短篇小說大部分發(fā)表于《現(xiàn)文》,而我又常常與歐陽子討論文學創(chuàng)作的問題,因此,她對我寫小說的心路歷程可謂了如指掌,在七十年代中期歐陽子終于寫下了《王謝堂前的燕子》這部評論《臺北人》的精心杰作。歐陽子自稱這是一本《臺北人》的“研析與索隱”,事實上,這是歐陽子全面深入探討《臺北人》主旨涵義及小說藝術的一部論述巨著。歐陽子本身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分析小說家,深諳小說創(chuàng)作原理,在這本論著中,她采用了當時西方學術界影響至巨的“新批評”(NewCrificism)方法,扣緊文本,由微觀人手,從字里行間,解讀出小說背后歷史文化的宏觀意義,《臺北人》一共由十四篇短篇組成,歐陽子每篇都從不同的觀點切入,層層剖析,將埋伏在小說寫實架構最底層的象征內涵,挖掘出來。大陸美學評論家余秋雨教授在一篇論《臺北人》的文章中曾如此稱贊歐陽子這部書:“用心之細,聯(lián)想之妙,讓人嘆為觀止”。我也有同感。猶記當年,每讀到一篇歐陽子評析《臺北人》的這一系列論文時,就不禁感到一陣意外的驚喜,她能洞悉作者朦朧幽微,下意識中的創(chuàng)作動機明察秋毫,一一剖解,而又能解說得如此精微周到。嘆服之余,我亦不禁慶幸,《臺北人》終于有了解人,覓得知音?!侗瘧懬閼选肥悄暇┐髮W中文系教授劉俊撰寫的一本“白先勇評傳”,我的童年是在大陸度過的,但我的作品卻都在海外臺灣美國完成,時空的阻隔,大陸的讀者與批評家對我作品的反應,令我十分好奇與關注。劉俊教授這本《悲憫情懷》讓我看到了大陸學者對海外臺灣作家異中有同的特殊視野。劉俊教授這部著作用功甚深,立論精辟,而態(tài)度又是出奇的包容。我很高興,劉俊教授允許將《悲憫情懷》收在文集中,對我的小說創(chuàng)作的閱讀,起了導航的作用。這部文集,是由中山大學王晉民教授主編的,王晉民教授是第一位將我的作品引介給大陸讀者的“功臣”。我非常感謝他替這部文集撰寫的長序。執(zhí)行編輯詹秀敏女士也為這部集子花費了驚人的心血,在這里,我要特別謝謝她。2000年1月31日
內容概要
白先勇的一生,是鐘“情”的一生。白先勇的一生,是愛“美”的一生。因為有“情”,白先勇走上了寫作的道路,成為一個作家,并在自己的小說中寫盡人間的各種“情”。因為愛“美”,白先勇在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造過程中,總是把對“美”的追求作為一個重要的努力方向,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眾多的“美”。白先勇鐘“情”愛“美”的人生和藝術,隨著他對人生、對藝術不竭的激情和對美的無限渴望,隨著他寫作之筆永不停息地揮動,隨著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走向世界,還在不斷地延伸、繼續(xù)……
作者簡介
劉俊,1964年9月出生,江蘇省南京市人。1986年獲蘇州大學文學學士學位,1991年獲南京大學文學博士學位?,F(xiàn)為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臺港暨海外華文文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著有《悲憫情懷:白先勇評傳》、《從臺港到海外——跨區(qū)域華文文學的多元審視》、《跨界整合——世界華文文學綜論》、《精神分析學與中國文學批評》等;參與編著《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導引》、《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等;主編《跨區(qū)域華文女作家精品文庫》(十本)等?!侗瘧懬閼眩喊紫扔略u傳》2001年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
書籍目錄
引子源頭第一章 內地、香港時期(1937-1952) 桂林(1937-1944) 重慶(1944-1945) 南京-上海-武漢-廣州(1945-1949) 香港(1949-1952)第二章 臺灣時期(1952-1963) 建國中學(1952-1956) 成功大學(1956-1957) 臺灣大學(1957-1961) 《現(xiàn)代文學》(1960-1973) 《現(xiàn)代文學》周年慶(1961年3月) 早期作品(1958-1962) 摯友生?。?960年7月) 母親去世(1962年12月) 赴美留學(1963年1月) 第三章 美國時期(上)(1963-1973) 愛荷華大學(1963-1965) “海外中國人”系列小說(1964-1965) 任教加州大學(1965-1994) 《臺北人》(1965一1971) 父親去世(1966年12月) 六七十年代的文學批評(1967-1978) 安居樂業(yè)(1973年3月) 《現(xiàn)代文學》停刊(1973年9月) 第四章 美國時期(中)(1971-1984) 《孽子》(1971一1983) 《現(xiàn)代文學》復刊(1977-1984) 《夜曲》和《骨灰》(1979-1986) 舞臺劇《游園驚夢》(1982年、8月) 明姐去世(1982年10月) 多種藝術形式的“變體”(1979-2006) “世界語”“交響樂”(1961-2006) 《現(xiàn)代文學》終刊(1984年1月) 第五章 美國時期(下)(1984-1994) 散文創(chuàng)作(1976-2002) 八十年代以后的文學批評(1979-2002) 文化反思(1976-2007) 大陸“新感覺”(1987-1988) 重刊《現(xiàn)代文學》(1991年12月) 王國祥去世(1992年8月) 提前退休(1994年9月) 第六章 太平洋兩岸時期(1994-) 世界華文文學經(jīng)典(1999年) 關懷艾滋:文學書寫與社會參與(2000-2004) “白先勇沖擊波”(2003年) 香港半生緣(1949-2007) 兩度獲獎(2003-2004) 昆曲之旅六十年(1946-2007)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制作歷程(2002-2004) 百場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演出史(2004-2007)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意義和價值(2002-2007) 《紐約客》(1965-2003) 人生與藝術:一個是“情”,一個是“美”(1937-)尾聲附錄 文學創(chuàng)作:個人·家庭·歷史·傳統(tǒng)一訪白先勇白先勇創(chuàng)作年表參考書目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與編劇并主導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中,昆曲就正式轉為惟一的“主角”。回過頭去看,白先勇在制作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時所表現(xiàn)出的對中國傳統(tǒng)精致文化的深深迷戀、向世人展示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決心,以及希望重振中國美學精神的強烈渴望,其實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經(jīng)有了“前奏”和“序曲”。明姐去世(1982年10月)1982年10月23日,白先勇的三姐白先明因患惡性肝炎,在臺北去世,終年四十九歲。白先明患病是在7月,那時白先勇正在臺北,忙于舞臺劇《游園驚夢》的排練和演出事宜。有一天白先勇發(fā)現(xiàn)白先明的眼睛眼白發(fā)黃,因為白先勇自己得過肝炎,知道這可能是肝炎的病癥,于是馬上把白先明送到醫(yī)院檢查,結果當天就留院治療。當時一般人對于肝炎的知識,只知道A型肝炎和B型肝炎,白先勇和在臺的兄弟姐妹都以為白先明患的不過是普通的B型肝炎,只要住院治療,休息調養(yǎng),即可痊愈。然而白先明患的是一種非A型亦非B型罕見的惡性肝炎,治愈的機會十分渺茫。因為白先明起先住的那家醫(yī)院的輕忽,因此得知這一結果已是白先明轉院長庚醫(yī)院之后。那是8月下旬的一個晚上,白先勇從醫(yī)院回到敦化南路的家里,心情異常沉重,輾轉反側,徹夜難眠。那一陣子,《游園驚夢》演出成功,盛況空前,白先勇“正沉醉在自己勝利的喜悅中,天天跟朋友們飲酒慶功。那種近乎狂熱的興奮,一夕之間,如醍醐灌頂,頓時冰消”。想到幼年時就和明姐建立起來的情誼,以及明姐這不幸的一生,白先勇不禁悲從中來,難以自抑。白先明只比白先勇大三歲,所以他們非常親近。他們小時,正逢戰(zhàn)亂,家人經(jīng)常分散各地,可是他倆大多數(shù)時間都和母親在一起,自幼便在一起玩耍、上學,感情十分要好。白先明對白先勇這個弟弟非常愛護。小時候在桂林,家里園子里的老母雞下了蛋,她就把余溫尚存的雞蛋磕一個小孔,讓白先勇把雞蛋吮吸干凈。那時是在戰(zhàn)時,營養(yǎng)品缺乏,幼年的白先明,就已經(jīng)知道要把好東西讓給弟弟。抗戰(zhàn)勝利后白家從四川遷回到上海,白先勇因患肺病尚未完全解除隔離,和兄弟姐妹分開居住。病中寂寞的白先勇,“未曾有過真正的訪客”,可是白先明卻兩次偷偷跑去白先勇在虹橋路的住處,探望生病的弟弟——這使白先勇喜出望外,把自己心愛的一只黑獅子狗贈送給三姐?!叭媚铩保ò紫让鳎┖汀袄衔濉保ò紫扔拢┲g濃厚的姐弟情,由此可見一斑。
后記
為白先勇寫傳的想法,早在1995年就有了。那年11月,我在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完成的《悲憫情懷——白先勇評傳》一書由爾雅出版社出版。由于那本書是“評傳”性質,重點在于探討白先勇小說創(chuàng)作的歷程、特點、成就和價值,對白先勇豐富的人生內涵展示得不是很充分(雖然在論述白先勇小說創(chuàng)作的時候,也會涉及到對白先勇身世的介紹和心理的分析),因此《悲憫情懷——白先勇評傳》一書出版后,我就想再寫一本《白先勇傳》,更多地從人生歷程的角度,較為全面地展現(xiàn)白先勇多姿多彩的人生。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注意收集資料,為撰寫《白先勇傳》做準備。一轉眼,十幾年過去了,這本《情與美——白先勇傳》終于完成。與《悲憫情懷——白先勇評傳》著重分析白先勇的小說創(chuàng)作不同,這本《情與美——白先勇傳》以對白先勇整個人生的全面介紹為目的。由于寫法不同,因此在《悲憫情懷——白先勇評傳》中論述已經(jīng)較為詳細的部分(尤其是對白先勇小說創(chuàng)作的分析),在這本傳記中就不再作為重點展開。讀者諸君如對這一部分有興趣,不妨在閱讀本書的時候,參看《悲憫情懷——白先勇評傳》以及其他有關白先勇的研究著作。在收集資料和撰寫這本《情與美——白先勇傳》的過程中,我得到了許多師長、朋友的大力支持,白先勇老師、歐陽子老師、隱地老師、聶華苓老師、王潤華老師、淡瑩老師、李瑞騰老師、姚白芳女士、白先綬先生、邱冬銀女士、封德屏大姐、杜聰先生、何華先生、鄭幸燕女士、鄭惠芳女士、王明青小姐、鄭瑋青小姐、陶然先生、黎湘萍先生、田民先生、高黛林女士、ToddArmstrong教授、謝正光(AndrewHsien)教授以不同的方式,給過我至關重要的幫助??梢哉f,沒有他們的無私援手——特別是白先勇老師的幫助和信任,這本《情與美——白先勇傳》或許根本就難以完成。在此,我要向他們獻上我誠摯的謝意!并把此書獻給他們以及所有幫助過我的海內外朋友。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校區(qū)東亞圖書館“白先勇特藏”(PaiHsien-YungCollection,UCSB)、聯(lián)合報系文化基金會、香港電臺電視部、GrirnnellCollege、愛荷華大學圖書館(UniversityLibraries,TheUniversityoflowa)、“中央研究院”圖書館為我收集資料提供過便利和幫助,我也要向它們表達我衷心的感謝!2007年9月,我有幸成為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的短期駐院學者,本書的修改和定稿就是在高研院完成的。高研院濃厚的學術氛圍,良好的科研環(huán)境,以及高研院院長周憲教授對我寫作本書的關心和支持,成為我最后“沖刺”的強大動力。感謝高研院和周憲教授對本書寫作的推動和幫助!能成為白先勇傳記的作者我感到非常榮幸,同樣感到榮幸的是《情與美——白先勇傳》的臺灣繁體字版能由時報出版公司出版?!吨袊鴷r報》的創(chuàng)始人余紀忠先生畢業(yè)于南京大學的前身中央大學,能在時報出版公司出書算是與前輩校友有緣。令我感到愧疚的是,我的“慢動作”致使原定的出版計劃一拖再拖,對于時報出版公司以巨大的包容心和耐心諒解我的拖延,等待我的“竣工”,我表示萬分的歉意!對于林馨琴女士和李濰美小姐為編輯本書所付出的巨大勞動,我表示萬分的感謝!2007年12月《情與美——白先勇傳》時報版出版后,花城出版社有意出版該書的大陸簡體字版?;ǔ浅霭嫔绯霭孢^多種版本的白先勇著作,大陸版的六卷本《白先勇文集》就是由花城出版的,可以說花城出版社對于出版白先勇的著作,既有較為長久的歷史也有極為豐富的經(jīng)驗。而我個人,也與花城出版社有過多次愉快合作的經(jīng)歷,我的《悲憫情懷——白先勇評傳》大陸版,就是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現(xiàn)在《情與美——白先勇傳》的大陸版仍然由花城出版社來出,可謂接續(xù)前緣。在這里我要特別感謝花城出版社的詹秀敏女士,她的敬業(yè)精神和專業(yè)能力,使我在花城出版的書籍,總是那樣漂亮和令人滿意。最后我要感謝的,是我的太太王靜女士,她對我在精神上和生活上的一貫支持和幫助,是我在學術上不斷前行的最大動力!我愿意把我在學術上取得的所有成績,都歸功于她。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