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2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孫郁 頁數:228
Tag標簽:無
前言
談魯迅的藏畫,對我來說完全是一種妄議。描述魯迅與美術的關系,在專門家那里也是個難題,何況我這樣的門外漢?我知道這里所涉獵的只是一點皮毛,與那個深的世界未嘗沒有隔膜。繪畫之于魯迅,不都是美學層面的話題,那里存在著不是宗教的宗教,不是詩的詩,不是哲學的哲學。但要確切地敘說,又是那樣的難,魯迅自己就沒有細而專門的文字。他也從未想在美術家前去做什么精神的導師的?! 《哌M他的內心,不能不了解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困難的是,他深浸在其中,卻又沒有言辭的邊界。四面是耀人的光,可卻捕捉不到。渺乎而不知其形,是神異的。也因此,誘人的閃爍也成了智慧的星,它璀燦,卻無語。不可知的也漸漸多了?! ∪昵拔矣辛藢戇@一本書的沖動,承蒙陳戎女士的關照,在《北京日報》陸續(xù)刊載了兩年。斷斷續(xù)續(xù)中,才知道是個大題目,無從下手,只好從外觀的角度,粗略的審視。我有一個感覺,在語言無法表述的另一端,是銜接著梵·高、蒙克、珂勒惠支的某些意象。那里延續(xù)未盡的思緒,似乎是別人在替他表達。一面又從中吸取了什么,印到自己的文字里??墒悄苷业綄暮圹E么?自然沒有。但誰又能說無呢?意識的流散,怎么能以邏輯為之? 我們在驚嘆語言的無力時,不能不把音樂、繪畫作智力的另一種表達。魯迅是不滿于語言的單一的運用的,他有時更重視語言之外的東西。多年以來我一直想尋找它,希望能看到清晰的軌跡,而偏編沒有軌跡。俗調浸微,奇言騰沸,乃五四之趨勢。先生何嘗不知道除舊布新的重要?讀畫與藏畫,其實并非都是鑒賞層面的問題,也含著精神騰躍的一種期待。作家們要探入到人類思想之海,單憑語言的快感是不夠的?! ∥呐c畫要打通,境界就不俗了。然而一般的作家還是站在美術、音樂的門外。羅曼·羅蘭、紀德的文字好,都是靠了精通別類藝術的輔助。近人陳師曾、豐子愷、徐悲鴻、黃賓虹等無不如此。我近來看木心的書,文字的功夫之外,是美術的滋養(yǎng)。他的畫奇,文亦奇,好似兩種形態(tài)的美都得到了。這對今天的文人都是一個刺激。我們由此也可以深切打量那些不凡的世界。數一下百年的藝術史,能在文學與美術上都造成影響,成了久久閱讀的人,也只有魯迅這類人才配。陳丹青在一篇文章里說過類似的話,我深以為然。寫這一本書,其實就是想認識這一點。雖然知道自己并非是勝任這一工作的人選。 書要出版了,自然要感謝幾位友人。魯迅博物館的馮英為配圖片忙了多日,還幫我補校了圖片說明。許多年輕的朋友也勞神多多。天底下從沒有純粹的個體的勞作,沒有友人與同志以及熱心助人者的相助,是什么也做不成的?! ∵€要說的一句是,魯迅的藏畫都是文物,我不敢翻閱,只能從副本和相關的資料入手,其間的誤讀在所難免,這也是要請讀者諸君原諒的?! O郁 2007.10.3
內容概要
魯迅藏畫多多,卻沒有什么自述,相關的文章亦寥寥無幾。藏畫里有其思想的隱含,他的語言之外的豐富的存在,可以于此找到。西洋版畫與東方寫意山水圖,對其文字都有精妙的暗示,精神的翻轉搖曳,流淌其中。本書從大量的藏品里,探賾索隱,將先生的逸聞趣事呈現出來,給人以諸多聯想。一個豐富的魯迅,立于此間。
作者簡介
孫郁,本名孫毅,1957年出生于大連。80年代畢業(yè)于沈陽師院中文系,文學碩士。曾做過知青、文化館館員、記者。80年代末在魯迅博物館研究室工作;90年代初調到《北京日報》文藝部做副刊編輯達十年之久;2002年到魯迅博物館主持工作至今,現為北京魯迅博物館館長。同時在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擔任教授。20世紀70年代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80年代起轉入文學批評和研究,長期從事魯迅和現當代文學研究?!遏斞秆芯吭驴分骶帲吨袊F代文學研究叢刊》副主編。主要著作有《魯迅與周作人》、《魯迅與胡適》、《魯迅與陳獨秀》、《周作人和他的苦雨齋》、《張中行傳》等;主編《回望魯迅叢書》、《回望周作人叢書》、《倒向魯迅的天平》、《被褻瀆的魯迅》、《苦境:中國近代文化怪杰心錄》等。
書籍目錄
靈智力美術觀歷險者民國間的美舊圖畫拓片及圖錄錄異者從鄉(xiāng)俗到哲思日本經驗瓦支的《希望》浮世繪種種琉璃廠羅丹像畫展?jié)h畫像印象派之影陶元慶的《大紅袍》自畫像林紓的遺跡陳老蓮的風骨孫福熙勃洛克暗示插圖的妙處讀畫的眼光俄國人的魂魄內山書店畫像者畫與文魯迅的痛感日本裸體美術全集比亞茲萊格歲斯的畫走在極限邊上蕗谷虹兒麥綏菜勒內山嘉吉邵洵美的態(tài)度司徒喬革拉特珂夫青年木刻家感謝珂勒惠支畫面里的故事裴多菲詩話關于漫畫兒童畫嘗試的路捕捉者阿Q畫像木刻創(chuàng)作法年畫種種舊信箋布道的背厲求畫臺靜農舊事暴力美學唯美乎?畫魂黑白間的智慧魯迅的余緒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民間的美術 談到魯迅的文化背景,不能不說說民國間的美術。在那個時代,洋風吹來,筆墨間的意識慢慢變化起來了。這變化和文言文過渡到白話文的變化差不多,是漸進式的,個別完全西化的藝術也被一些人接受了?! ⌒庐嫷某霈F,一是傳教士辦的美術學校起了作用,據說1854年上海徐家匯天主教堂內的“土山灣畫館”的成立,為后來的西畫在中國的傳播貢獻不小。到了民初,新式的美術學校就漸漸多了。二是留學人員增加,林風眠、徐悲鴻、孫福熙、潘玉良等都是在域外開始了新美術的訓練。他們學成后的一些作品,和以往的多有不同,改寫了美術的歷史。五四前后,關于美術的論述很多,一些雜志刊載的言論,都有不錯的觀點,和那時流行的文化理念是大致吻合的。1918年,北大成立了“北大畫法研究會”,李毅士、錢稻孫、徐悲鴻等參加了其間的活動。這個圈子里的一些人與魯迅是熟悉的。但影響他們的我以為是蔡元培吧。蔡先生是主張美育的,以為用美術可以代替宗教,或者說美術具有宗教的功能。在國外留學的人,那時感到西方美術在民族心理的作用,美的精神對庸俗的挑戰(zhàn)不可小視,或者說也有種凈化的意味。新文化的出現,不僅有文字上的突破,繪畫的新風吹動,也暗中有力的?! ?/pre>編輯推薦
魯迅先生是大家熟悉的中國現代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他的一生,創(chuàng)作許多了優(yōu)秀的小說、詩歌、散文、雜文等。不但如此,魯迅還收藏了很多優(yōu)秀的繪畫作品。藏畫里有其思想的隱含,他的語言之外的豐富的存在,可以于此找到。西洋版畫與東方寫意山水圖,對其文字都有精妙的暗示,精神的翻轉搖曳,流淌其中。本書從大量的藏品里,探賾索隱,將先生的逸聞趣事呈現出來,給人以諸多聯想?! ⌒碌乃囆g,沒有一種是無根蒂,突然發(fā)生的,總承受著先前的遺產,有幾位青年以為采用就是投降,那是他們將“采用”與“模仿”并未一談了。中國及日本畫入歐洲,被人采取,便發(fā)生“印象派”,有誰說印象派是中國的俘虜呢? 1934年4月9日《致魏猛克》 至于怎樣的是中國精神,我實在不知道。就繪畫而論,六朝以來,就大受印度美術的影響,無所謂國畫了;元人的水墨山水,或者可以說是國粹,但這是不必復興,而且即使復興起來,也不會發(fā)展的。所以我的意思,是以為倘參酌漢代的石刻畫像,明清的書籍插畫,并且留心民間所欣賞的所謂“年畫”,和歐洲的新法融合起來,也許能創(chuàng)出一種更好的版畫?! ?935年2月4目《致李樺》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