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5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埃米爾·路德維希 頁數(shù):479 譯者:馬莎 黎恩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大海的命運往往在波濤間與海岸邊上演。但單調(diào)的萬頃碧波是沒有多少歷史可言的,人類的種種奮斗都發(fā)生在海岸上,偶然才延伸至大洋深處。透過全人類的奮斗、功績與創(chuàng)造,我們能聽見大海的咆哮,瞥見大海的憂傷。風(fēng)暴與烏云牽引人們駛向光榮之旅或滅頂之災(zāi),槳櫓、風(fēng)帆、鐵錨與燈塔將完整無缺地為讀者再現(xiàn)當(dāng)時的真實環(huán)境,而懸崖、草木、海風(fēng)以及魚群,則令這本“島嶼密布的書”生機盎然。講述大海的歷史和講述河流的歷史不同。尼羅河像人一樣,從出生到死亡,有著史詩般宏大的生命歷程,而海洋則是所有沿海政權(quán)希冀掌控的對象,是所有戲劇性事件為主爭奪的戰(zhàn)利品。陽剛的河流能;中破巖石與荒地,一路拼殺到底,而我們陰柔的大海則像古希臘的海倫,萬眾覬覦,在一個又一個主人之間輾轉(zhuǎn)飄零。無論作為一個生存環(huán)境,還是作為一個爭奪中心,地中海在所有海洋中都是獨一無二的。它本該是個湖泊,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直布羅陀海峽、達達尼爾海峽和蘇伊士運河限制了它的自由。這三者開鑿的動機與產(chǎn)生的影響都是那么的引人注目,其中,蘇伊士運河更是左右了地中海近代以來的命運。在人類從原始人進化為現(xiàn)代人的整個歷史上,地中海始終是西方文明的中心,我們?nèi)康淖诮獭⒄軐W(xué)、科學(xué)與藝術(shù)都在這里萌芽、演變、分化乃至最終成型。歐洲人的靈魂和精神能在此找到他們政治、智慧與藝術(shù)之圭臬,而美國的所有宗教理念、憲法章程以及精神支柱也都起源于此。對這些淵源的偉大發(fā)現(xiàn)之后,人們的探索才開始轉(zhuǎn)向其他大洋。我們記述的重點將在公元1500年左右改變,也就是說,從第四章起,將把重點由文明智慧轉(zhuǎn)向貿(mào)易與交通。因為,隨著歲月流逝,這段漫長的文明史并非益加先進,而是每況愈下了。地中海在古代時的地理長度遠遠超過現(xiàn)在,要是它的古代歷史也能再延長3倍就好了。想巨細靡遺地記錄一切是不可能的,單是講述沿海國家的歷史就得占三章之多。許多國王的名諱都沒有在此書中出現(xiàn),讀者若想尋找自己喜歡的人,無疑常會失望。跟《青白尼羅河》一樣,要寫這么一本書只能盡量扼要精簡,它的意義在于促使讀者為研究某一特定詞句求助于其他書籍。從那些書籍,甚或百科全書中,你將發(fā)現(xiàn)更多的客觀記述,而本書的褒貶喜惡則取決于筆者的個性特征、哲學(xué)理念和思想背景。些鄭重簽訂并密封的和約中提到的行省與海港都早已面目全非,或不復(fù)存在于世。那么,什么才是值得記述的呢?并非地米斯托克利、阿格里帕、穆罕默德、蘇力曼、納爾遜以及加里波第等人在地中海及其沿岸領(lǐng)導(dǎo)的戰(zhàn)斗,也非戴奧尼夏、狄奧多里克、格雷戈里、菲利普或加富爾等人締結(jié)的盟約。一個時代的重要性完全取決于它留給后人的東西——無論是學(xué)術(shù),是藝術(shù),是一個輝煌年代的記憶,抑或是一位偉人的人格。就地中海的歷史而言,雅典衛(wèi)城遠比整個摩洛哥的歷史更為重要。除了文明史之外,一切都取決于歷史締造者身上展現(xiàn)出的人性。這便是我的導(dǎo)師普盧塔克書寫歷史的秘訣,正是這一秘訣,令他成為人類最偉大的導(dǎo)師之一。以同樣的方式書寫整個世界史當(dāng)然也是可行的——不以權(quán)威的面貌出現(xiàn),只關(guān)注千百顆渴望被打動的凡人心靈。跟我早期的作品一樣,這本書清楚地表達了我的信念:在人類歷史上,決定一切大事件進程的,往往都是單獨的個體。要是沒有暗殺愷撒或亨利四世的兇手,要是匈奴王阿提拉、查爾斯五世或路易斯十四不是死得太早,整個時代的歷史都會全然不同。關(guān)于地中海地區(qū)的商業(yè)貿(mào)易,經(jīng)濟學(xué)上的統(tǒng)計量是沒有用的,能夠比較明確詳述的只有19世紀(jì)初的情形。另一方面,本書也描述了氣候、河流與農(nóng)產(chǎn)品的情況,它們都是對地中海這一主人公大有影響的要素。本書貫穿著一個明確的政治哲學(xué),是根據(jù)以下個人信念來寫作的:智慧遠勝武力,然而先進的思想要獲得人們認同卻相當(dāng)緩慢。一位思想家不可能在他生活的時代便領(lǐng)導(dǎo)一個國家,而地中海地區(qū)卻有一些例外,比如伯里克利、馬可·奧里利烏斯和薩拉丁。一位政治思想家只有像穆罕默德那樣承擔(dān)其歷史使命,才有望在生前便功成名就;柏拉圖和但丁有著更為杰出的頭腦,卻沒能實現(xiàn)這一點。在本書中,匈奴王之流沒有智慧的征服者被忽略不論,只有在以下情況,征服者才會得到密切關(guān)注:像亞歷山大大帝那樣把文明帶給被征服者,或像某個羅馬人那樣把思想傳播給阿拉伯酋長,或像查士丁尼和拿破侖那樣制訂了法律,抑或像某些托勒密、拜占庭人、羅馬教皇和共和國總督那樣對文明社會的發(fā)展有所貢獻?!拔曳Q之為偉大的人,”伏爾泰曾說,“是那些以有益或有建設(shè)性貢獻著稱的人;至于那些攻城掠地之徒,不過是所謂的英雄。”這種史傳寫法能讓我們對照當(dāng)代歷史的轉(zhuǎn)折期,并不斷提出質(zhì)詢。古代革命的發(fā)展方式與現(xiàn)在完全不同,我們確實無法從中汲取教訓(xùn),但從前的獨裁者建立黨羽的途徑,卻仍能給予我們相當(dāng)?shù)膯l(fā)。首先,不管到哪我們都得面對民主政治問題。歷朝歷代,緊隨著一個腐敗的民主政權(quán)之后而起的,便是獨裁專制,隨后,這一獨裁政體又因為它天生的缺陷而滅亡。所有民主國家里都秘藏著狡猾的獨裁者,離奇的是,有的獨裁者甚至?xí)滑F(xiàn)身——一些最偉大的古代政治家如今看來都是暴君。民主政治的價值并非僅僅體現(xiàn)在公眾投票權(quán)上,而是體現(xiàn)在——從伯里克利時期到今天都一樣——給了每一個天才出人頭地的機會,同時對掌權(quán)者加以監(jiān)督與制約。無論在雅典共和國、羅馬共和國還是在今天,只有在民主政治中,天才方能如魚得水,不過,民主政治既造就天才,也削弱其力量,并常常隨著天才的隕落而覆滅。值得慶幸的是2500年來尚有大量史實可考,而所有未經(jīng)證實的史前史以及所有關(guān)于種族的問題我都略去不提了。在這本書里,讀者找不到關(guān)于地球早期及海洋運動的話題,或任何關(guān)于地中海原住民族的描述,比如,他們沙灘裝款式的古今變化。目前看來,哪些人種曾在地中海畔居住而后又衍生了哪些民族之類話題,只是那些為獨裁者效勞的專家們熱衷的游戲。譬如:”史前伊比利亞一貝拉斯基族的后人中有兼具半印度半日耳曼特征的薩塔姆人以及亞洲混伊比利亞人”——除了這些可笑的名目,我們的現(xiàn)代民族研究者從實驗室里什么也得不到。而我則試圖從各民族的本質(zhì)特征入手,揭示地中海一帶各族混合的復(fù)雜性。我要描繪的地中海并不只是當(dāng)?shù)孛褡澹舶莾旱娘L(fēng)景、陽光、空氣與海浪。因此,戰(zhàn)前我就在地中海一個鄰近耶爾群島的地方開始了本書的寫作。隨后,在不知哪位神靈的庇佑下,我流落到了一個伊甸園般的小島。這兒有一個向我敞開的花園,是一位地中海迷于半個世紀(jì)前設(shè)計建造的,風(fēng)格近乎羅馬莊園,如今漸漸發(fā)展成了全美洲最美麗的花園。在這里,在這距離地中海6000英里的地方,我面對著太平洋,完成了我的書。我一直在努力將或灰蒙蒙或金燦燦的念頭都化作色彩繽紛的畫面,因此,本書幾乎全是由這些彩繪組成的,正如一幅織錦,讀者能在其中見到野獸也見到人類,找到草木也發(fā)現(xiàn)群山,既能了解人群和魚群各自的遷徙,也能接觸到牧師和戰(zhàn)士、先知和詩人,以及那些永遠在人群中辛勤工作的水手。面對這幅繁復(fù)富麗的織錦,讀者盡可以擇其所奸。對于讀者可能在大洋上遭遇的風(fēng)云變幻,我已經(jīng)發(fā)出了警告,現(xiàn)在,我邀請各位讀者登上我的小舟,它將由一只小小舢板變成一艘古羅馬軍艦,繼而化作一只帆船,最后成為一艘安著渦輪機的汽艇。在這趟豐富的歷史之旅中,你決不會感到沉悶冗長——你將橫跨從熱那亞到迦法、從黑海到直布羅陀的千山萬水,縱覽自奧德修斯到墨索里尼的漫長歲月,在全世界最美的海洋中自由巡航。
內(nèi)容概要
一個時代的重要性完全取決于它留給后人的東西——無論那是學(xué)術(shù)、藝術(shù),還是關(guān)于一個輝煌年代的記憶,抑或一位偉人的人格。從這個角度出發(fā)考察,則就地中海的歷史而言,雅典衛(wèi)城遠比整個摩洛哥的歷史更為重要。 在這一宗旨指導(dǎo)下,作者從獨特的角度,以講述地中海在幾千年中如何成為所有沿海政權(quán)希冀掌控的對象(像古希臘的海倫,萬眾覬覦),在一個又一個主人之間輾轉(zhuǎn)飄零為脈絡(luò),本著“智慧遠勝武力”這一信念,回顧了那些深刻地影響了我們自己所處時代的事件與人物;并力圖揭示隱藏在行為表象之下的真實面貌——這遠比關(guān)注其行為本身要有意思得多,因為只有這,才是真正的歷史支柱?! ≡诒緯校髡咭辉偬崾疚覀儯喝绻麑v史事件的象征寓意不加探尋,那研究歷史便成了無益之舉。這種象征寓意之所以如此重大,是因為它能反映敵對雙方的激情以及命運的偉力。令我們對照自己的時代,自己國家歷史上的勝利與失敗,以及自身心路歷程所經(jīng)歷的成功與挫折?! ∥覀儗せ厍叭说纳碛笆菫榱藦闹邪l(fā)現(xiàn)自我,若非如此,便只能了解到種種史實,而全然無益于自身的進步。
作者簡介
埃米爾·路德維希,德國著名的傳記作家,一生著述頗豐。他所撰寫的《歌德》(1920)、《拿破化》(1924)、《青白尼羅河》(1936)等傳記作品以其獨特的風(fēng)格,展現(xiàn)出迷人的魅力和風(fēng)采,一經(jīng)問世即被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范圍內(nèi)廣為流傳。
書籍目錄
序言第一章 獨一無二的大洋燈塔之上地中海上的首次冒險得海洋者得天下通向自由的“窄口門”海洋和陸地的關(guān)系第一個兩棲民族智慧和藝術(shù)創(chuàng)造了一個世界霸權(quán)希臘人的兩大勁敵雅典衛(wèi)城:歐洲文明的起源地崇尚武力的斯巴達人三層漿戰(zhàn)艦“一個完美的希臘人”向雅典娜致禮人杰地靈毀滅之戰(zhàn)和諧、靜穆與典雅好戰(zhàn)者的挑釁羅馬人崛起征服者:亞歷山大希臘與埃及的結(jié)晶地中海沿岸的主人蠻族本色古代道德的最后繼承者第二章 蠻族突襲第三章 藝術(shù)之神再度降臨第四章 無法平靜的大洋第五章 硝煙四起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獨一無二的大洋燈塔之上橄欖樹投下的涼蔭已悄然沒入黑暗中,只有樹頂端灰綠色的嫩枝,仍在漸沉漸暗的夕陽中閃著光。有人坐在樹下的長椅上,藏在帽子底下的雙眼正凝視著西邊海面上的粼粼紅光。這是一個已屆中年的強壯水手,滿臉深深的皺紋,常在這兒眺望夕陽西下,將目光投向大海深處。這棵老樹恐怕已經(jīng)活了三百多年了。不知何年何月,西風(fēng)從海邊帶來一粒種子,落在這荒涼的小島上。它在這險峻的深淵之顛萌芽,把根扎在石灰石的縫隙中。日久年長,它不斷向下尋找養(yǎng)分又向上探求空間,將石灰石崖擠得四分五裂。如今,樹干張牙舞爪,覆蓋著綠苔的灰色軀體斜伸出陡峭的懸崖,看上去異常驚險。牢不可撼的樹根深埋地底,以偉大的堅貞頑強對抗著風(fēng)暴與雷電:而新生的枝椏仍橫逸斜出,向峭壁外的天空舒展。而樹下的長椅,也許正是那水手的祖父安下的。它靠著巨大的樹干,面朝內(nèi)陸,看上去和老樹一樣結(jié)實可靠。那看海的水手就坐在這長椅上,半歪著肩,支在椅背上的手臂一動不動,似乎已跟樹干和長椅融為一體。許久,他用水手那種特有的,慢吞吞的費勁動作站了起來,繞過自己那座白色小屋,向高高的燈塔走去。那兒有一條崎嶇的林蔭道,兩旁長著被風(fēng)暴扭曲的石松。在林蔭道盡頭,面海而立的燈塔仍籠罩在落日的余暉之中。這座堅固、高聳的燈塔跟小屋一樣是白色的,但樣子顯得頗為古怪。它有冗長的邊線,樓梯問的窗口顯然是為了支撐那個代替塔尖的東西而建的——那六角形的高塔頂著一個不成樣子的圓玻璃罩,而很久以前,覆蓋它的是一個微微發(fā)紅的傘狀銅屋頂。那時候,燈塔跟石松都還年輕。燈塔的看守慢慢爬上樓梯。他得先檢查燈光,這可是整個燈塔的靈魂所在。自大戰(zhàn)中那次遠洋冒險之后,他便開始從事這個職業(yè),至今已經(jīng)二十多年了;即使在沉睡中,他也能聽出同伴來換班的腳步聲。通往那個玻璃罩的,是一段旋轉(zhuǎn)向上的十六級鐵梯。這會兒,夜空中仍燃燒著火紅的云霞,那玻璃罩沐浴在金色的夕暉中,在透鏡的折射下光芒萬丈,宛如一個巨大的水晶梨??此宋⑽澫卵?,將頭和手伸進玻璃罩內(nèi),它的中間有一個巨大的電燈——黯淡,冰冷,等待著被點亮。這盞燈看上去比一盞路燈亮不了多少,但經(jīng)過透鏡的放大,它的亮度可以達到15萬支燭光的亮度,它的光線能夠抵達的最遠距離不是1/4英里,而是10英里以上。不過,白晝顯然還不愿向燈塔交班,正在盡力迸發(fā)更加奪目的光輝。這巨大透鏡的上千個琢面都映射著虹彩般的燦爛光華,照亮了看塔人的臉龐。當(dāng)他抬手去檢測一個燈下的玻璃環(huán)時,那只手也立刻被染得七彩斑斕起來。小心地縮回腦袋后,他謹慎地查看了那璀璨無瑕的玻璃罩,吹走了一根細絲,又繞著燈罩與天臺間的狹小通道走了一圈。換班的人總是跟時鐘、天光、霧號以及廣播一樣準(zhǔn)時到來。航海日志單也總待在老地方,年年月月都是差不多的內(nèi)容和那幾個字眼。我們這座燈塔所在的小島屬于耶爾群島,護衛(wèi)著位于法國東海岸的土倫港,是一片充滿野趣與浪漫色彩的田園。白天,看塔人撿起自己正在讀的書時,前來換班的同伴被那標(biāo)題吸引了,要過書好奇地讀起來:白天的看塔人點點頭,把書留給了這位守夜人。他離去的腳步聲蕩過燈塔的石門,漸漸消失在松蔭道深處。一切都安靜下來。守夜人瞧了瞧鐘,翻看了一下桌上的四五張日志單,仔細檢查了控制桿、指示器、儀表、電話和收音機,又為19點23分要做的事做了個備忘錄。天氣晴和,海風(fēng)輕柔。夏夜靜靜籠罩了大海。他開了電爐,他知道,深夜時分會涼意襲人:接著,他脫下外套,從敞開的抽屜中取出一件針織夾克,又找出一雙軟拖鞋換上:隨后,他瞧了一眼儀器,轉(zhuǎn)到大桌前,摁下了某個小開關(guān)。剎那間,半空中出現(xiàn)了一道強烈的光束,緩緩環(huán)繞,將前方照得亮如白晝——只消一只手指的力道便能開啟這盞空中巨燈。劃破黑夜的光柱變幻著色彩,紅色、白色、藍色,每四秒鐘一個循環(huán)。這就是這座島上的燈塔,所有海上的船只都認得它,靠它分辨自己的方位。看塔人舒舒服服地安頓了下來:桌上亮著小小的臺燈,在這兒,他能聽到、看到并監(jiān)督一切。這個夏夜似乎沒什么特別的事可干。怎么辦呢?讀書,是所有海上和岸上的燈塔看守打發(fā)漫漫長夜的慣常辦法,不過,他們很少讀小說或史書。他們都曾是水手,在海上待了多年,即使已經(jīng)上岸生活,也永遠不會對跟海洋有關(guān)的閱讀和夢想感到厭倦。我們這位法國看塔人生平的航程幾乎遍布地球上的所有海洋,但他就出生在這兒的南部海濱,父親是普羅旺斯人。今天,他拿到了同伴留給他的書。他慎重地審視著它,像是要估出它的長度甚至重量;然后,他草草瀏覽了一遍插圖,翻到扉頁,向后一靠,開始讀起了這個關(guān)于他自己的大海的故事:《地中海傳》。地中海上的首次冒險在海邊的一塊石頭上,坐著一個強壯的大胡子男人。他用一只碩大的拳頭撐著下巴,手臂支在膝蓋上,一動不動地望著西邊。幾顆大大的眼淚從他的眼里滴下來,一直淌進大胡子里;他的嘴唇沾滿了淚水和浪花噴濺的飛沫,又苦又咸,跟他的心一樣。是什么在折磨著這個海邊的傷心人?我們這是在那兒呢?是在一個小島的海灘上——或許,這就是馬耳他島,也即傳說中的奧杰吉厄島;而這個大胡子男人正是奧德修斯。他的一生都與地中海緊密相連,他出生在一個海島上,在諸多海島間乘著云杉木舟往來。海潮將他從一個島送往另一個島,直至在特洛伊和其他英雄相遇;即便在那兒,他們也和他們的船相依為命。但現(xiàn)在,他的船因為闖進某位海中女神的禁地而失靈了;女神久久地困著他,不依不饒地消磨著這個凡人的力量。這位名叫卡里普索的女神許諾給他神的生活,然而荷馬卻讓他——這最靈巧、最勇敢的偉大冒險家,坐在這海灘上啜泣。令他魂牽夢縈的是另一個島嶼,比這兒更小,卻有著相似的草木和獸群——那是他的故鄉(xiāng)伊薩卡島,那里有他的家和他的妻兒。奧德修斯的淚水,正是因思鄉(xiāng)而流。他那偉大的守護神雅典娜決意拯救他。當(dāng)卡里普索聽到女神這一神圣決策時,不由大聲抱怨,并向赫耳墨斯哭訴眾神的妒忌與殘忍?,F(xiàn)在,她從自己的巖洞中走了出來,來到這個令奧德修斯荒度終日的海灘,幫他建造回家的船。她為他帶來了斧子,又把他領(lǐng)到另一個島上,那兒的海灘上長著許多高聳入云的松樹;她讓他甄別那些巨松,告訴他其中哪幾棵因為老朽干硬而更適于制造船板。奧德修斯?jié)M懷希望地砍了20棵巨松,量好了船板的尺寸,用女神給他的鐵斧修整木料,再用釘子跟夾子將它們牢牢固定在一起,制成了一個大木筏。接著,他在木筏四周插上柱子,用繩子縛緊,又安上木甲板,豎起桅桿,架上橫桁,做好方向舵。然后,他用柳枝將整個筏子蓋上,又在底部放了些石頭壓艙?,F(xiàn)在,仍在激憤與悲傷之問啜泣的卡里普索為他帶來了編織船帆的材料;她看著他把繩索一道道纏繞在帆柱上,最后編成了足以借助風(fēng)力推動木筏前進的一整片船帆。雖然無人援手,奧德修斯也只用了4天時間便干完了這全部工作。到了第5天清晨,女神來到這艘新船上,帶來了一皮囊美酒、一皮囊清水還有一籃子食物,并吹起了一陣輕柔的和風(fēng)為他引路。這便是荷馬在《奧德賽》第五章中描繪的場面。奧德修斯的木筏在風(fēng)云莫測的大海上漂泊了整整18個白天和黑夜。大海一會兒掀起如山巨浪,一會兒跌進萬丈深淵,令他在波浪的峰谷之間顛簸不休。最后,風(fēng)暴將他的船掀到暗礁上撞成了碎片,他奮力游到一個河口,一邊喃喃祈禱著,一邊精疲力竭地倒在了樹叢里。他登上的這個島正是費阿刻斯人的克法利尼亞島。這一回,又是一個女子拯救了這位落難英雄,并很快給了他支持與幫助。她就是娜烏西卡,總愛不倦地聽他講特洛伊的傳奇,講他如何周游天下,如何從一個島到達另一個島,甚至向西遠達西西里附近。最后,奧德修斯口袋里裝滿禮物,由費阿刻斯人領(lǐng)上了配有劃槳手的大船,啟程回家。在這最后一趟旅程中,奧德修斯伸開手腳,舒舒服服地躺在船上的毯子堆中,在多年的奮斗與磨難之后,很快陷入了那種“甜美的,近乎長眠”的熟睡。這次航行只有短短的一天一夜。直到船駛進伊薩卡島的海港時,奧德修斯仍然沒有醒來。于是,劃手們將他連人帶毯子抬下船,輕輕放在海灘上一棵長在巖洞口前的橄欖樹下面。這便是隨著風(fēng)云波濤,一同銘刻在后人心中的地中海傳奇史上最初的兩次航程。其中有雷鳴風(fēng)暴,有靜水無波,有海灘和暗礁,有木筏和巨舟,也有巖洞和花園;有人們的奮斗冒險、貿(mào)易往來、殷勤好客,還有女子的愛戀;而最重要的是,這其中展現(xiàn)出了命運之神的喜怒無?!灾T神之名凌駕于無垠碧海之上,顯身于冒險旅程之中,亙古不變,歷久彌新。所有海洋中,地中海是最迷人的一個,無論位置、地形還是氣候都最具優(yōu)勢,也最先為人類發(fā)現(xiàn)并最先通航。她是海洋中的海倫,同樣被所有一睹其芳容的人渴慕,被諸多孔武有力的人爭奪。不過,她引起的爭戰(zhàn)不只10年,而是延續(xù)了整整2000年。隨后,在其他新發(fā)現(xiàn)的更為遼闊的海洋面前,她黯然失色,幾乎被人遺忘;而300年后,她重又成為人類目光的焦點;今天,就在我們眼前,人類為她再起硝煙。這是為什么呢?跟遠方別的大洋相比,她不是更加嬌小嗎?巨艦不是早已將別的大洋征服,乘著飛機便可在幾天內(nèi)從它們頭頂飛越嗎?那么,何以地中海卻一而再、再而三地令人們爭戰(zhàn)不休呢?那是因為,她是人類的故園。所有人都會感到,一切美與智慧、一切豐功偉業(yè)皆能在此尋到根源——人類本能地回到地中海,就像回到自己母親的身邊。得海洋者得天下人們很少意識到,其實自己都是島國居民。我們原就出生在島嶼上,只不過我們把這島嶼稱做大陸。事實上,這塊可供居住的大陸只占我們這個星球表面的l/4,另外3/4則全是無法居住、也無法開墾出哪怕一條短短通道的水域。因此,對人類而言,征服海洋便成了最偉大的功績,甚至連征服天空都無法與之相比。因為,波濤之間有無數(shù)值得被探索與征服的小島,而云層之中卻什么都沒有。如果一個人在海邊出生,童年時代總是伴著濤聲入夢,又在每一個清晨被濤聲喚醒,那么,跟其他人相比,他將始終對海洋保持著一種無法解釋的神秘迷戀,哪怕他終身居住在陸地上,而且很少乘船。這是不同海濱的幾百萬島國居民能像兄弟一樣彼此辨認的標(biāo)志;他們與其他幾百萬崇拜烈火、沃土、森林、牧場、山巒、河川、城市或高樓的人截然不同,他們只信任人類真正的故園。任何人只要居住在海邊,并時常凝望那深不可測的汪洋,就自然會對神靈、感情、音樂等屬于超驗范疇的東西理解更顯透徹,因為他本就不慣把目光盯在日常瑣事上。這樣的人縱然在聲色犬馬的紅塵中沉溺已久,有朝一日也必將回歸那靜默的大海。由此推而廣之,可以解釋為何所有哲學(xué)家都曾是島國居民,即使通常住在內(nèi)陸的也不例外;又為何所有宗教的最初傳道者,也都曾向大海尋求真義。古人說,正是支撐埃里亞人渡過西方大洋的那種精神引領(lǐng)著他們步入思想之海。那些生生不息的恐懼感和吸引力都表明:地球上更占優(yōu)勢的這種元素——這大象無形的汪洋以及其中孕育的無法想象的動物、植物與海底山脈——比島嶼上的生命更加強大。而島嶼上的生命由沿海向內(nèi)陸逐步發(fā)展,達到了如此輝煌燦爛、值得自豪的程度,以至于培養(yǎng)出了試圖駕馭大海的舵手。此外,大海與死神相似,總是包容萬物,平等地對待眾生。河川能為人類服務(wù),負起運輸?shù)闹負?dān);但寓意深遠的是,人類終將看見百川歸海,傾瀉混同于這更為廣袤的水域。未經(jīng)勘探的海洋底部宛如一層巨大的墓地,令亡者的生命得以不朽。不過,這些在船艦失事時罹難于波濤中的人并沒有真正領(lǐng)會大海的悲憫之心,唯有潛水采珠的人(就像用顯微鏡探微的人那樣)能夠得其一二,可出于習(xí)慣,他們又往往保持緘默。迄今為止,無論來自島嶼的能人賢士還是亡命之徒都不曾征服大海,而只能對它投以無計可施的目光。第一批到海洋中冒險的人,那些至今仍無法抵御海洋誘惑的人,都是那種充滿勇氣、好奇與想象力,并且熱愛生活的人——他們會站在海邊,手搭涼棚眺望離岸最近的島嶼,打量泊在海港中的船只,估摸它是否經(jīng)得住巨浪與風(fēng)暴的考驗。起初,也許只是有個人打算從某個小島渡海去另一個小島,希望能在那兒抓到傳說中的魚,看到故事里說起過的漁網(wǎng)和漁船。這不過是一個住在小島上的人去探尋另一個小島而已。但是,揮了上百次槳,或許還被一股順風(fēng)吹送了一程之后,他驚訝地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到了外海。他開始意識到,對于無邊無垠的大海來說,每一個狹窄的小海岸,正如一個最微不足道的人之于全人類的命運。開頭那份甚至連貪欲都不算的小小好奇,就這么將這個航海者帶到了遠海之上。他發(fā)現(xiàn)了新的島嶼和海岸線,也看到了新的可能,于是,他開始建造更大的船只;接著,因為陌生島嶼上的居民可能設(shè)法阻止這個前所未見的航海家登陸,他又在船上配備了武器。這片亙古不變的水域既無國境分界也無大道通衢,不為任何人所有,因而可供任何人探尋,它吸引著勇士也吸引著哲人,并很快消弭了二者的差別。勇氣與雄心令人們離開堅實的土地和安逸的家園,駕著危險的小舟駛向未知的海岸,與此同時,這些原本受自己鄰邦所限而無法進一步擴張領(lǐng)土的人們對權(quán)力的欲望亦開始滋長膨脹。渡過無人掌管的大海,便可以跟陌生的島嶼做買賣;在海上,固然有可能遇上可怕的襲擊與劫掠,卻更有機會斬獲大把利潤。無法制服任何人的大海默默忍受著一切,只是偶爾掀起一場風(fēng)暴反抗那些企圖在它身上作威作福的蠻漢。
編輯推薦
《藍色地中海(套裝全2冊)》由廣東省出版社集團、花城出版社出版。在人類從原始人進化為現(xiàn)代人的整個歷史上,地中海始終是西方文明的中心,西方世界全部的宗教、哲學(xué)、科學(xué)與藝術(shù)都在這里萌芽、演變、分化乃至最終成型。歐洲人總能在此找到他們政治、智慧與藝術(shù)之圭臬。無論是作為一個生存環(huán)境,還是作為一個爭奪中心,地中海在所有海洋中,都是獨一無二的。大海的命運往往在波濤間與海岸邊上演。但單調(diào)的萬頃碧波是沒有多少歷史可言的,人類的種種奮斗都發(fā)生在海岸上,偶然才延伸至大洋深處。透過全人類的奮斗與創(chuàng)造,我們能聽見大海的咆哮。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