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國雜文年選

出版時間:2006-12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鄢烈山  頁數:404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2006中國雜文年選》精選了《人,究竟有沒有靈魂?》、《走出禮賓府》、《漫畫家廖冰兄預立的遺囑》、《一個摩的司機的自白》、《最后的最后是一片黑》、《關于北大特聘教授的低級對話》、《“水泥腦袋”如何成了藝術天才》等近百篇2006年度中國雜文佳作。

作者簡介

  鄢烈山,上世紀五十年代出生于江漢平原,現為南方報業(yè)傳媒集團高級編輯;出版有雜文集等著作18種,其中《一個人的經典》獲全國第三屆魯迅文學獎。

書籍目錄

鄢烈山 前言張雨生 “視察”杜甫草堂劉 陽 2005年,作為時評家的孟子楊學武 我看朱德當主角符號 “球形典型”的回歸黃團元 馬寅初何以在經濟界享有盛譽盛大林 徐靜蕾,這就是你的不是了孔曦 我們的憤怒如此蒼白饕餮 新史記滑稽列傳之憤青十年書王宏任 民國二十五年的香河縣縣志一瞥熊培云 天底下沒有卑賤的花朵大衛(wèi) 震撼未遂王暉 柳絲長玉驄難系佚名 故事新編之2005汪強 王熙鳳放高利貸了嗎?陳倉 圈子是個套陳大超 像勞拉那樣做女人趙健雄 用自己的方式與老天對話田東江 “×個”論魏劍美 我們還需要“愛人主義”教育蔣元明 解讀現代“地主理論”章明 不該還鄉(xiāng)時莫還鄉(xiāng)何滿子 再談周揚馮東書 一個宣傳了幾十年的錯誤口號徐迅雷 艾德雷的鞋底與小布什的鼻子劉洪波 專家說:國際形勢一派不好流沙河 回望流年陳四益 運動型思維資中筠 從“苦難美學”說開去洪巧俊 貪官嫁妻到美國周士君 新加坡經驗的誤讀宋志堅 隔壁那棟“省長樓”朱濤 歧視侮辱性話語的泛濫與道德的崩潰十年砍柴 濫竽充數有理廖保平 從朱元璋勸嫖到秦淮八艷阿敏 良心的空間黎明 民福國強之路肖復興 郭德綱和媒體相聲王怡 我們當中的蒙面人鄧偉志 雷鋒下江南魏得勝 世人豈能由你反黃一龍 咬文嚼字二則高低 “狗官”:對狗的侮辱吳思 爪牙的思想焦加 人格魅力金新 懇請全國人民向王旭明道歉!丁林 對米老鼠的理解錯位許紀霖 好萊塢的東方傳教士吳非 別再稱我們是春蠶,好么?岳建國 同是福利困惑,我們與歐洲不是一回事朱大可 “施瑯”和“鄭成功”的歷史對決顧思齊 欲賞櫻花不自由傅國涌 《民國故事》二則刀爾登 陳園園的鼻子葉昌金 時評家看病朱鐵志 中國式冷漠染香 “浪漫一夜”與“網絡整風”金陵客 春夜偶讀失眠的貓 “路易十六之死”的財政緣由伍立楊 可憐的《李秀成供狀》薛涌 中印大學之比較余世存 面霸黃波 朱自清“餓死”的印象從何而來徐懷謙 君子身邊小人陪張鳴 有兵便是草頭王吳鉤 盜戶秩序侯志川 真的可惜了,孔慶東老弟!嚴瑤 余秋雨能否把自己放低點?馬加爵 最后的最后是一片黑唐德亮 “黑老大”幫政府“做群眾工作”潘多拉 從“言者無罪”到“言者有功”馬布衣 學者尚有一忌練洪洋 副職功能考馬立誠 《碟中諜3》“有損上海形象”?劉誠龍 唐太宗的光輝形象是怎么弄出來的陳長林 “花兒”為什么這樣衰?楊東平 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嗎?袁曉明 關聯航93號航班墜毀前的表決吳興人 知己為何變成路人?笑蜀 不均權,何以均富?2可器 中國最接近自由真諦的一句話!曾蔭權 走出禮賓府于堅 網絡大字報一言興邦長平 又見大堰河高立學 誰來幫公安局長“尋槍”孫振軍 彰顯高尚何必拿弱者陪襯秋風 哈佛校長與北大校長的任期“兒子” 不孝子留給患癌母親的信曾穎 記者為什么熱衷曝光三陪女唐昊 從“群眾”到“公民”之路狐貍娘 面對精神強奸,你會怎么辦徐冰 易中天真的不“學術”嗎?陳洪 一個摩的司機的自白梁文道 請讓唐山市民正當哭一場王力 使用假幣 亂棍打死?馮遠理 怎樣才能辦不好教育樂朋 葉利欽說“共產主義”周實 近思錄六則魏英杰 國學不是一個“圈”廖冰兄 漫畫家廖冰兄預立的遺囑黨國英 讓壞事不要更壞曹林 騙子眼中無國界遲國維 城管“八不準”慕毅飛 星星還是那顆星星梅桑榆 “兇險”驪山楊支柱 高鶯鶯案:重新鑒定又如何?鄢烈山 “寡人有疾”之新說張瑞 娶木子關的可行性報告阮直 品品易中天何三畏 關于北大特聘教授的低級對話王春瑜 “紗帽底下無窮漢”郭松民 讓公務員先滿意起來?楊耕身 一道“溫情脈脈”的面紗叫“和解”連岳 萬惡的“惡搞”論祖丁遠 商業(yè)巨子福特的理想追求馮雪梅 壟斷巨人正在越長越大王乾榮 攀比特權邵燕祥 希特勒的伎倆佚名 關于干部外出撞死母豬的規(guī)定狄馬 老子與林肯小假亂涂 沒有人性光輝和溫暖趙牧 一個中國人向華盛頓致敬的嚴重后果郭巍青 從阿憶“哭窮”說到高校薪酬童大煥 “水泥腦袋”如何成了藝術天才水皮 陳良宇算不算大炸彈?莊禮偉 編制中國民生痛苦指數如何?黃永厚 “先知者”和“一段木頭”朱達志 該給“冒越憲章”的唐僧一個什么處分侯國平 薩達姆讓我慚愧汪華斌 在中國當官的感覺真好!劉齊 “那什么”與加碼效應

章節(jié)摘錄

  我看朱德當主角  楊學武  朱德總司令在電影《太行山上》第一次當上了主角,我看后既感到喜出望外,又“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谝酝灿欣弦惠吀锩页鰣龅挠耙暺?,朱老總總是“老人組合”中的老配角。他緊跟在老主角的身邊,一副笑臉相迎、憨態(tài)可掬的形象。在我的印象中,他的個人特寫好像就是那個“叉腰做報告”的鏡頭。作為紅軍、八路軍和解放軍的總司令,卻從來沒有機會表現“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的大將風度。我因為非常崇敬和愛戴朱老總,曾經暗自為他打抱不平:既然是堂堂三軍總司令,為何不能在與他有關的影視片中當主角?  大凡讀過一點中共歷史的人,都知道朱德在中共歷史上的卓越功勛和崇高地位,因此不需我在此為他“歌功頌德”。毛澤東曾有句名言:“朱毛,朱毛,沒有朱哪有毛?!比绻础捌ぶ淮?,毛將焉附”的道理,朱的地位即使不在毛之上,也應該與毛“平起平坐”。從三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前期,中共在黨內會議和召集的群眾大會上,一般都并列掛著兩幅畫像:毛主席、朱總司令;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時,廣場上和全國人民高呼的是兩個“萬歲”:“毛主席萬歲!”“朱總司令萬歲!”其實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心目中,“朱毛”都是中共歷史舞臺上的主要角色?! ≈斓聻楹伍L期以來“反主為客”呢?個中之因,也許眾所周知,但無人敢說破。于是有人便拿朱德的個人品德來說事,認為朱德的“配角意識”源自他的“偉大謙虛”。對朱德的謙虛,有人歸結為他的“農民本色”,有人歸結為他的“儒將風度”,還有人歸結為他的“贖罪情結”。史沫特萊在《偉大的道路》中寫道:“朱德的性格存在著一種奇特的矛盾:在他剛強的外表里,蘊藏著極度的謙恭。這種謙恭的作風并不僅僅出于他貧苦的農民家庭出身,出于他作為一個農民對有文化有學問的人的敬重,而且,也許還因為做了多年軍閥,不自覺地產生了以贖前愆之感?!薄 ≈斓率钱斨鹘沁€是當配角,似乎是他的個人意愿,其實并非他個人做得了主的。而且我認為,朱德是一個名垂千古的歷史名人,他的角色如何定位,似乎不是他的個人問題,而是關乎歷史的真相和公正。朱德是民眾和歷史公認的主角之一,究竟為何不能當主角呢?民眾有權知道內情,歷史應該說明真相?! ∮纱宋衣撓氲搅硪晃粦摦斨鹘嵌鴰缀螘r連配角都當不上的張聞天。他在遵義會議上被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可長期以來在中共的文件和報刊上,他的角色是不倫不類的“負總責”。直到1979年中央召開的張聞天追悼大會上,鄧小平在代表中央所作的悼詞中,才首次公布張聞天“在這次會議上被選為黨中央總書記”??珊髞碇醒朦h史有關部門找到一份經陳云確認的被稱為遵義會議的“傳達提綱”,其中又說張聞天是“負總責”。于是有人找到張聞天的夫人劉英,要她同意在張聞天的生平履歷上去掉“總書記”職務。劉英認為“這不是一個個人問題”,便據理力爭,經過艱難求證,終于弄清了張聞天當選總書記的由來。2000年中央電視臺拍攝的紀念張聞天百年誕辰的文獻記錄中,開頭的一句“關鍵詞”就是寫的“他是中國共產黨的一任總書記”??稍跓o可置疑的史實面前,黨史研究室的一位負責人竟然還在審查該片時,提出要在遵義會議這一段加上“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這樣一句話。劉英明確表示“不要”,“因為這是寫張聞天的片子,沒有必要加?!彼€大發(fā)感慨道:“這是真實的歷史?!保ㄒ?005年第10期《炎黃春秋》)  劉英為張聞天力爭“總書記”的角色,當然不是一個妻子為自己的丈夫“謀私”,而是出于公心為歷史負責。而且這樣的事情,不僅劉英要爭,我等之輩的民眾也要爭。因為歷史是屬于民眾的,不是屬于某一個人的?! ≈斓陆K于也在影片中當上主角了,他和張聞天一樣成了歷史的“幸運兒”。不過我從《太行山上》看出,朱德這個主角當得并不怎么“名正言順”。導演似乎擔心朱德的主角戲太重了,會出現“有人往哪兒擺”的問題。于是專門為“不出場的角色”安排了幾出“重頭戲”:一是讓朱德把“朱毛”的習慣叫法更正為“毛朱”;二是讓朱德當者羅榮桓的面“表忠心”:“我朱德這一輩子跟過三個領袖,蔡鍔、孫中山、毛澤東,跟著毛澤東是我最好的選擇。”這幾出戲雖然只是“小插曲”,可分量特重。我等觀眾一看就明白,朱德這個主角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主角,而是一個“前臺上的主角”?! ≈斓聯慰偹玖顜资?,逝世至今也二十多年了,如今好不容易才得到一次在電影中當主角的機會,可這個主角似乎當得又有些勉強和窩囊。于是我想,如果他九泉之下有知,是感到可喜,還是感到可悲? ?。ㄔd《雜文月刊》2005年第12期上)  “球形典型”的回歸  符號  去平遙古城,返程順道看了大寨。40年前共和國的農業(yè)圣殿,經領袖號召、行政發(fā)動、媒體推介,一時成為舉國朝拜的去處。那時通往昔陽路上是川流不息,有如“文革”中的大串聯。有人開玩笑,光取經者們排泄的糞便,也夠為大寨增肥獻寶的了。而那里生產的,已不是糧食,而是成囤成倉的“經驗”!看當年大小媒體的報道,大寨經驗已遠不止于“戰(zhàn)天斗地”、“艱苦奮斗”,舉凡“政治掛帥”、“斗私批修”、“階級斗爭”、“割?本主?尾巴”、民兵武裝、文化教育、衛(wèi)生體育、婦女家庭方方面面,都是出有經驗的。用當時一位領導的話說,大寨是個“球形典型”。典型而呈“球形”,是借用了物理學的原理。球表面的任何一個點,都可以成為整個球的支點,讓球立住。大寨“球”的任何一點,都會變換出令人羨慕的經驗的。直到“文革”結束撥亂反正改革開放以后,這些經驗終于銷聲匿跡了。拔高了大寨又回歸到她應有的位置?! ∷氖嗄赀^后,大寨又如何呢?當年無緣親炙其光的筆者,仍然產生一種想撩開她今日面紗的沖動……直到來到這里親自觀看與聽介紹,我才驚訝地發(fā)現,原來那么赫赫有名的大寨,不過七百多戶人家;馳名中外的虎頭山,也不過五百來畝土地。當年竟然生產出那么豐富、完美、成熟、動人方方面面的經驗,真是每寸土、每根草,都成了經驗的結晶?!  暗湫汀币辉~,在前蘇聯文學中是頗為走俏的。所謂“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性格”不止于文學,實錄的新聞報道也是奉為圭臬的。于是為某種需要而進入“高大全”誤區(qū),其結果可以想見?!扒蛐蔚湫汀钡男欧钫邼M以為“樣板度”愈高,則影響力愈大。常常接二連三、連篇累牘,排炮式地催“球形典型”問世,讓人由起初的驚異,到傾慕,到最后的疑惑,到厭煩厭惡。  不必責備“筆桿子”們的一哄而上鋪天蓋地,受指派的使命與剛性任務的下達,是他們施展才干難得的機遇。當采訪資源近于枯竭時,他們只好“另辟蹊徑”尋求新的支點。于是有著許許多多支點的“球形典型”,就這樣“橫空出世”?! ∪欢敃r間與實踐的針將“球”戳消了氣,到頭來則只能證明那不過是一只輕飄飄的氣球。所謂“無所不包、無所不能”,其實是“摻水”、“拔高”的虛夸。不論在公眾、在民間、在私下,人們在內心深處是并不認同的。畢竟絕大多數人是天然的唯“物”唯“實”主義者?! ∽屓送葱牡氖恰扒蛐蔚湫汀睅韲乐氐摹把昙俺佤~”后遺癥。一次遭愚弄,久久存戒心,是難以治?的心理硬傷。既然曾經浪費了多次的“感動”,自然要產生持續(xù)的“抗藥性”逆反。每遇“典型”即無論真假好次,先要“條件反射”式地打上大問號,要進行戒備式的審視,冷峻的甄別。心存芥蒂地嘀咕道:真這樣么?  可以開出一個長長的單子,表明幾十年問我們確有一批真典型、好典型,至今仍高高矗立,深入人心;也毋庸諱言,一批假典型偽典型,也讓人們傷痛猶在記憶猶新,其中不少早淪為笑柄。令人擔憂的是時至今日,“球形典型”的嗜好與思維模式依然可見,有可能繼續(xù)為害社會?! ∪缃癞斘矣娘L立在虎頭山,以親歷者的身份俯瞰大寨,“河東河西”的滄桑感撲面而來。有意思的是,五百畝狼窩掌如今已不再生產糧食而改作了森林公園。盡管眼下不夠濃郁,但黃土地上這或濃或淡的綠意,使人對大寨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親近感?! 〈笳巳缃褚褜⑼诿旱戎伢w力活交給了外地的民工;自己則從事著服務旅游的第三產業(yè),出售包裝精致的小米、玉米,手工縫制的鞋底、手帕;在窯洞里開飯館,用特色的南瓜、玉米棒、自制的飲料,招待天南海北的客人。他們自己也告別了當年的那些“經驗”?! 〉湫鸵舱撸靶汀笔遣豢梢暂p易“經典”化的。是什么樣,就該是什么樣,任何生拉、硬貼,人為、強求,都是徒勞的。倒是那種不怎么“經典”、不那么成“型”的典型與經驗,倒比較容易接受公眾與時間的“安檢”的。  行走中,一輛帶“8”字號車牌的新奧迪驀地馳到了眼前,好熟悉的一張面孔走下車來,這不就是長白、長胖了的當年的鐵姑娘郭鳳蓮么!原來她是專程前來接受香港鳳凰臺的采訪的。不久又一陣風似的離開回她的昔陽去了。目送遠去的車影,我又有一種“球形典型”終結的回歸感?! 。ㄔd《四川文學》2005年第12期)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2006中國雜文年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