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詩精萃

出版時間:2006-8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張海鷗  頁數(shù):208  字數(shù):16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國是詩的國度,杰出的詩人如滿天繁星,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最熠熠生輝的兩顆巨星是李白和杜甫。他們的作品分別代表了唐代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最高成就。李白的詩歌主要創(chuàng)作于大唐帝國最為輝煌的年代,飽含青春熱情和蓬勃朝氣,富有強烈的個性色彩,豪放飄逸,是盛唐氣象的典型代表。而杜詩的主導風格在安史之亂前夕才開始形成,而成熟于其后數(shù)十年的苦難動蕩之中。經(jīng)過貧困、戰(zhàn)亂醞釀而成的憂國憂民思想,博大精深,含蓄深沉。這使他的詩歌具有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但無論是李白的“豪放飄逸 ”,還是杜甫的“沉郁頓挫”,都在我國詩歌發(fā)展史上獨樹一幟,對后人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國古典詩歌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遺產(chǎn)中最瑰麗璀璨的一部分,唐詩又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高峰。在唐代三百余年的歷史中,涌現(xiàn)了無數(shù)杰出的詩人,他們就像夜空中燦爛的群星,照亮了漫漫歷史長夜。而其中最熠熠生輝的兩顆巨星就是李白和杜甫。他們的作品分別代表了唐代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最高成就。 本書精選了李、杜詩各70余首,并且每首詩分題目、題解、作品、注釋等四部分。通過對這些詩歌的介紹,向讀者展現(xiàn)中國詩歌史上兩位最偉大詩人的詩歌風貌。

書籍目錄

前言李白詩選峨眉山月歌渡荊門送別秋下荊門長干行二首(其一)望廬山瀑布二首(其二)橫江詞六首(其一)贈孟浩然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春夜洛城聞笛客中作齊有倜儻生(《古風》其九)東魯門泛舟二首(其一)丁都護歌烏棲曲越中覽古金陵酒肆留別南陵別兒童入京蜀道難送友人入蜀子夜吳歌秋歌清平調(diào)詞三首(其一)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月下獨酌四首(其一)玉壺吟憶東山二首(其一)大車揚飛塵(《古風》其二十四)行路難三首(其一)上李邕金鄉(xiāng)送韋八之西京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沙丘城下寄杜甫夢游天姥吟留別寄東魯二稚子將進酒北風行闖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哭晁卿衡宣州謝胱樓餞別校書叔云古朗月行獨坐敬亭山聽蜀僧溶彈琴夜泊牛渚懷古清溪行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十五)宣城見杜鵑花贈汪倫西上蓮花山(《古風》其十七)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二)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早發(fā)白帝城與夏十二登岳陽樓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宿五松山下荀媼家哭宣城善釀紀叟日出入行關山月塞下曲六首(其一)玉階怨靜夜思送友人山中問答把酒問月登金陵鳳凰臺望天門山山中與幽人對酌勞勞亭越女詞五首(其三)春思杜甫詩選望岳房兵曹胡馬畫鷹贈李白春日憶李白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飲中八仙歌兵車行前出塞九首(其六)貧交行麗人行醉時歌后出塞五首(其二)月夜悲陳陶春望哀江頭羌村三首(其一)春宿左省曲江二首(其二)贈衛(wèi)八處士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佳人夢李白二首月夜憶舍弟天末懷李白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其七)堂成蜀相狂夫江村絕句漫興九首(其七)客至春夜喜雨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水檻遣心二首(其一)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不見贈花卿戲為六絕句(其一、二、五、六)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有感五首(其三)送路六侍御入朝別房太尉墓(閬州)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其四)登樓絕句二首(其一、二)絕句四首(其三)宿府旅夜書懷漫成一首八陣圖諸將五首(其二)秋興八首(其一)詠懷古跡五首(其三)解悶十二首(其七)閣夜又呈吳郎登高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登岳陽樓江漢江南逢李龜年主要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李白詩選  峨眉山月歌(1) ?。}解)  這首詩大約作于開元十三年(725)以前,是李白即將離開蜀地時寫的。詩人通過吟詠峨眉山月表達對蜀地的依戀,意境明朗而優(yōu)美。二十八字中,連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峽五個地名,渾然天成,不僅沒有堆砌之感,而且營造出一種輕快流暢的行進感?! 《朊忌皆掳胼喦铮?),影人平羌江水流(3)?! ∫拱l(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4)。 ?。ㄗ⑨專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是著名的佛教勝地,風景優(yōu)美?! 。?)半輪秋:半圓的秋月?! 。?)“影人”句:月影映人江水,又隨江水流去。影:指月影。平羌(qiang):即平羌江,又名青衣江,在峨眉山東北。源出四川蘆山縣,流至樂山縣人岷(min)江?! 。?)清溪:即清溪驛(yi),在四川犍為(qianWei)縣峨眉山附近。君:指峨眉山月,一說,是指住在峨眉山的友人。下渝(yu)州:到渝州去;渝州,今四川重慶市一帶。  渡荊門送別 ?。}解)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是開元十三年(725)李白出蜀后在荊門外寫的,描寫了荊門一帶曠野低平、江流壯闊的雄偉景象,表現(xiàn)了青年李白初出巴蜀時興致勃勃、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是寫景名句,真切地寫出了長期生活在蜀地的人初次出峽、面對廣闊無際的江漢平原時的新鮮感受。末兩句寫惜別之情,不說自己如何留戀故土,卻說面對故鄉(xiāng)水,為遠行人送行。這位遠行者可能是故鄉(xiāng)人,所以特別強調(diào)“故鄉(xiāng)水”;將別情寄托在“故鄉(xiāng)水”這一特殊意象中,是李白常用的以水喻情的表達方式,比如“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等。將別情寄托在自然物象中,伴君遠行,這也是李白詩中常見的詩意,如“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一作“風”)直到夜郎西”;“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等。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李杜詩精萃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深入淺出,娓娓道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