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緣

作者:張愛玲  
Tag標簽:無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8條)

 
 

  •     《半生緣》買來很久了,也看了很久。不出所料,看完滿是唏噓。
      
      最感懷的有兩段,一段是世均和翠芝結婚當晚。
      兩人熄燈而坐,翠芝卻嗚咽起來,沖口而出,“世均,怎么辦,你也不喜歡我?,F(xiàn)在來不及了吧,你說是不是來不及了?”
      世均雖是安慰著,“不要這樣想,翠芝,你放心我不會待你不好?!毙睦飬s也是茫茫無主。
      到底還是把愛情和婚姻區(qū)別了開來,世均說的是不會虧待翠芝,卻不曾說,會愛你,護你,一生一世。
      情愛起初的幾年,幾年光景好像是往后的年年歲歲都無法相及的。他與曼楨認識不過兩三年,卻好像把一生對情愛的熱情都付給了她。留給翠芝的也只能是責任了。
      好像情愛的路上,永遠是越走越索然無味的,最美的永遠是最初相伴左右的那個人。
      
      第二段是十四年后,在舊書中掉出了曼楨當時寫給世均的信。
      信里說著平常話,說著看望叔惠父母的細節(jié),只是在信的最后曼楨寫道,“世均,我要你知道,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等著你的,不管是什么時候,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么個人。”
      滿篇美美的情話竟不是什么愛情見證,卻是錯失和遺憾的錚錚鐵證。
      此時,不僅是世均,想來所有讀者怕都是感慨萬千了。
      十四年過去了,信紙早已破舊泛黃,但信上的字句卻還清晰可見,說著家常,說著永遠的人兒此時又在哪里呢?
      
      最后了,世均和曼楨在叔惠家相遇,在茶館里袒露心聲。世均家里也只剩翠芝和叔惠說著,“你可害的我好苦。”
      緣盡了,兩對有情人終不成眷屬。
      初識的心動成了此刻說不盡的愁緒,任心中仍有沖脫而出的愛意,也只能掉著眼淚道一句,“我們回不去了。”
      
      一切又是誰造成的?
      是串通一氣的曼露,祝鴻才?是坐視不管的母親?是燒了曼楨來信的世均母親?是充滿世俗之見的社會?
      還是滿是疑心豫槿的世均?還是最后竟也嫁給祝鴻才的曼楨自己?
      一切悲劇的源頭永遠不是簡單的一個人,一件事。所有的人事就好像是一條條的線索,只有線索交織成點,才會引發(fā)悲劇和離別。
      能怪誰?滾滾紅塵,哪里有誰對誰錯之分?
      
      浮生人世,緣起緣盡。
      求有緣人常伴身旁,恩愛一世也真是難事呀。
      人生那么多個岔路,只但一個岔路走上了不同道路,此生便注定了越行越遠。
      緣分不易,且行且珍惜。
      
      
      
      
  •     比起半生緣還是更為喜歡十八春罷,說不清為什么,感覺卻可以將自己放進整個大時代去感知所發(fā)生的一切。
      
      曼楨和世鈞的相識其實是平凡的,但是在不知不覺間他們相互欣賞相互吸引,談了一場溫馨甜蜜的戀愛,那是即便分別幾日也要牽腸掛肚的情感。
      
      然而,現(xiàn)實是殘酷的。姐姐曼璐和祝鴻才一同策劃了個陷阱,將曼楨推入痛苦的深淵,生生斬斷了她和世鈞的牽連。
      初時,我怨恨曼璐,她竟因一時之氣在祝鴻才的唆使下使曼楨失去了自己的幸福。
      直到后來我同曼楨一起怨懟曼璐時,曼璐的言語也讓我震撼“哼,倒想不到,我們家里出了這么個烈女,啊?我那時候要是個烈女,我們一家子全餓死了!我做舞女做妓女,不也受人家欺負,我上哪兒去撒嬌去?我也是跟你一樣的人,一樣姐妹兩個,憑什么我就這樣賤,你就尊貴到這地步?”
      曼璐最初不亦是個對愛情充滿希冀的少女,她和慕瑾的戀情卻因為她為養(yǎng)家糊口犧牲自己而夭折,在舞女的道路上走得遠看得多,又發(fā)現(xiàn)初戀情人對自己的遺忘,也許,她早就忘記愛情是怎么個模樣。
      而顧太太不僅沒有主見,只怕在舊時的環(huán)境里不過追求生活,同樣不能了解愛情對于曼楨的意義,她覺得只要女兒嫁個能讓她好好生活的人便夠了。
      
      是時代造就了曼璐、顧太太,然后扼殺了曼楨的愛情。
      
      整本書看罷,我最感嘆的是曼璐而非曼楨,畢竟在曼楨最后收獲了自由安逸,甚至極有可能收獲新的愛情。
      而曼璐在家中遇難面臨抉擇時,她首先放棄了自己的幸福;隨后,她覺得自己不配得到慕瑾的愛情而草草嫁給鴻才;再后來,她以為慕瑾對自己不能忘懷卻發(fā)現(xiàn)其愛上了妹妹;她在和祝鴻才的婚姻中苦苦掙扎,在悲苦和激憤的情緒中慢慢失去了自己的堅持。
      她愛家人,愛曼楨,可是生活卻太過殘酷,讓一切變了樣。
      也許曼璐到曼楨也是一個時代的更迭,思想的變換和解放。
      曼楨和世鈞的遺憾看似有許多巧合,可偏偏也是一種必然。
      
      對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瞬間的事??墒菍τ谀贻p人,三年五載就可以是一生一世。這些歲月里的生老病死喜怒哀樂豈是寥寥幾語可以道破。
      很佩服張愛玲細致入微的描寫,感覺可以通過每個細節(jié)描述感知到書中人物的每一種感情。讓人唏噓不已。
      
  •      如果早幾年讀《半生緣》,我大概會為世鈞與曼楨的情深緣淺唏噓一番,對于“我們回不去了”的結局不忍卒讀。時光漸遠,年歲增長,如今的我,卻覺得,張愛玲安排的結局,最圓滿。
        喜歡世鈞與曼楨溫吞水式的愛情。不是快餐愛情里轟轟烈烈的激情燃燒,因為那樣的愛情只是荷爾蒙與欲望的產(chǎn)物,至死燃燒過后僅剩灰燼,隨風飄揚無處追憶。是什么呢,僅僅只是,“紊亂的心緒里夾雜著一絲喜悅,所以心里也說不上是一種什么滋味”,是潛滋暗長中的日益明朗,直到捅破那層薄薄的窗戶紙時,都只有踟躕不前的,“曼楨,我有話跟你說”。
        可是怎么樣呢,他什么也沒有說,“其實他等于已經(jīng)說了。她也已經(jīng)聽見了?!彼裕八樕贤耆庆o止的,但是他看得出來她是非常快樂?!薄八猩詠韽膩頉]覺得這樣心地清楚?!?br />     看慣了簡單直接甚至粗暴的告白,這樣淡到幾乎忽略不計的表達,卻柔軟了心底某些地方。彼此面對面,仰目心驚,瞬息間心花開遍。有人跟我說,最好的愛情,是不需要告白的,兩個人如果都有意,就自然會走到一起。我不置可否。想來也是,“他所愛的人也愛他,想必也是極普通的事情,但是對于身當其境的人,卻好像千載難逢的巧合?!北旧硪彩请y遇的奇跡,哪里需要一個形式去宣告奇跡的降臨?
        然后便是最甜蜜的時光,彼此鐘情,眼波流芳,眉間心上種下印記,強悍到無計相回避。所有人都希望故事沿著幸福的軌跡前行,不要任何偏差來破壞這完美的幸福,已然忘了這是小說。
        大大小小的機緣巧合,造就了不偏不倚的重重誤會,依附著那混亂繁雜的年代,任何人都逃脫不了。一對情深眷侶漸行漸遠。當然恨狠心的姐姐曼璐和近于禽獸的姐夫祝鴻才,不過能怎么呢,他們固然聯(lián)手生生改變了世鈞與曼楨的人生軌跡,如果沒有他們,就能保證兩人修成正果白頭偕老嗎?是誰曾說,相見不如懷念?是誰又曾說,天長地久,不如曾經(jīng)擁有?反觀叔惠和翠芝,未能擁有彼此的緣分,卻在各自心里給對方留下了最完美的影子,在后來那么漫長的歲月里,叔惠一直在追逐著另一個翠芝,迷迷蒙蒙的倩影在心頭暗藏,未曾離開。弗羅斯特說得再清楚不過:“林中有兩條路,你永遠只能走一條,懷念著另一條?!钡貌坏讲艜涯睿@道理。不言自明。
        曼楨命運多舛,終至對于人生已然絕望,在時隔十四年偶然在街頭認出世鈞的那一刻,還是心悸,還是倉皇,那一刻只是想著落荒而逃。
        人生本無定數(shù),回首已是天涯。
        我最不希望的是,遇見你,讓你目睹我最落魄的樣貌。因為你始終在心上,沒有離開。
        彼時的世鈞,有著一個世俗意義上的幸福家庭,賢惠的妻子,可愛的兒女,算不上富足卻也小康的生活。偶然在整理舊書時,掉落一封信,信上說,隨便看見什么,或是聽見別人說一句什么話,完全不相干的,我的腦子里會馬上轉幾個彎,立刻就想到你。信的結尾是,世鈞,我要你知道,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等著你的,不管是什么時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么個人。信是十四年前的曼楨寫給他的。
        世鈞想,難道她還在那里等我嗎?他當然不是天真,他明白“從前那種任性的年輕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而現(xiàn)在是穩(wěn)步進入中年,按照他們同一階層的人們所習慣的生活方式,循規(guī)蹈矩的踏上人生的旅程”,他是遺憾,是惆悵,是從前歲月未完成心愿里糾結的百轉千回,前半生曾有過那么一份自以為濃得化不開的緣分,誰能料到曾經(jīng)以為盡在掌握的一切,是如何地經(jīng)不起時間的挑撥與耍弄,眨眼的功夫,化成了光影里的纖芥微塵。
        最后還是相遇了,人前,曼楨也只是說了一聲,噢,世鈞,你也來了。離開人群探尋的目光,當她從他的肩上抬起淚水漣漣的臉,哽咽地說“我們回不去了”的時候,他就知道,日后的人生旅程里,不論有多少不舍,他們兩個就如同風中轉蓬,各自滾向蒼茫,不再有交集。始終是錯過了,錯過最美好的年華的他們,如今都是被貼上了不同標簽的中年人,肩負著割舍不下的責任,再也不是當初孑然一身愛恨自如的年輕人。猶記得電視劇版《半生緣》最后一幕,世鈞與曼楨各自牽著自己的孩子,站在馬路的兩端,遠遠對望,眼里,是無盡的不舍,和無奈。
        “那樣的戀愛大概一個人一輩子只能有一回吧,也許一輩子有一回也夠了。”世鈞曾經(jīng)這樣想過。
        也許他們都明白,飄萍離散才是常態(tài),人生哪有恒長的廝守?但他們曾經(jīng)那樣真摯地愛過,不幸只有半生緣,卻能夠延續(xù)一世情,就夠了。
        
  •     “世事無常,若相遇情深緣淺,憶往昔你儂我儂,再回首只嘆十八春后物是人非,悔當初不明不白,不堅不恒,烙得如今肝腸寸斷,思緒萬千。真叫那一個半生緣一生情啊” 這是剛看完那天晚上自己在微博上發(fā)的感想。但想著應該寫一篇文章,不管是以筆記,隨筆,還是散文的方式,總想找個地方用某種形式記載自己的讀后感.
      
      從人物說起,無視世鈞,同情曼楨,理解曼璐,欣賞翠芝,最愛許叔惠。
      雖然世鈞是故事里的男主角,可總覺得他在書里的存在感很低。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讓我感覺可有可無,在他身上用的一字一句,一筆一墨都是為了承托曼楨。他的優(yōu)柔寡斷,她的堅決;他的粗心大意,她的細膩;他的輕言放棄,她的執(zhí)著。他不是不愛她,是愛得不夠徹底。他不是沒有努力去找她,是找了沒找到就聽信旁言而放棄了,他不是沒有等她,只是沒有堅持到底。他為她做了許多,可是真的沒有做到位,是她太知足了。他大學畢業(yè),選擇不繼承家里的事業(yè),在廠里工作,做自己喜歡的事,本該前途無量。況且他又有曼楨如此之好的戀人相伴,卻因為父親的病危和曼楨的失蹤,然后放棄了原本堅持的一切,人生從此也走回到了原本設定好的框架里;繼承家里的產(chǎn)業(yè),放棄了自己的愛情,最荒謬的是因為空虛和寂寞,和一個原本就不相愛,到最后也沒愛過的人結婚,害了自己也害了別人。就是他這種懦弱,任人擺布,毫無個性的性格,讓人無奈曼楨為什么愛上的偏偏是他。
      
      曼楨像是冬天里的那支梅花。它的色,艷麗而不妖,它的香,清幽而淡雅,它的姿,蒼古而清秀。曼楨就是這樣一個人。她并沒有絕色佳人的外貌,卻實谷不華。她的氣質(zhì)至言不飾,一姿一態(tài)雖不是名門望族出身,但言行舉止也有條有理。同情曼楨是因為她的命運如此坎坷和無助。姐姐出嫁后,家里一家5口人的開銷都指望在她一個弱女子肩上。她并沒有抱怨自己的處境,她唯一欣慰的是她身邊至少還有世鈞,可偏偏世鈞并不完全懂她。她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下生存著,和世鈞的愛情對于她來說奢侈的,因為他們的見面更多的是在她從下班到去另一個地方上班的間隙里。可偏偏是因為她的獨占枝頭,讓她的姐夫一直存有邪念。被自己最親的姐姐陷害,在被軟禁的那幾年里,她失去的并不是只有親人和愛人,還有自由和尊嚴。唯獨支撐她活下來的是一絲對于逃出這個牢籠的信念和對世鈞的一絲期待。命運總是捉弄人,或者說這才是命,曼楨的宿命。偏偏她最后嫁的是自己當初最看不上,傷自己最深的姐夫,可她付出那么大的犧牲,也全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沒有什么力量比母愛更強大的了。 最后也走上了曼璐的軌跡,為了這個家,茍且的過著活著,失去了對愛的追求和自由。她本不該擁有這樣的悲劇,可為了生存又能怎么辦呢。那一句“我們回不去了”實叫人感慨萬千,不得不嘆息。
      
      大多數(shù)人在同情曼璐的時候,都會憎恨為什么她會有這樣一個惡毒的姐姐,這其實是不公平的。如果不是曼璐,或許曼楨她們一家早已經(jīng)餓死了。想起一句話,偉大光榮的一輩子會因為一個污點而毀掉你的所有榮譽和成果。無論曼楨曾經(jīng)付出過多少,犧牲了多少,就因為她把曼璐害了,所以她就需要背著“罪人”的名字一輩子,可又有多少人為曼璐考慮過呢。她為了讓這個家能開火,讓弟弟妹妹能讀上書,她放棄了自己的愛情和尊嚴去做舞女,這個時候又有誰同情她呢,又有誰幫她呢。沒有,與其說是生存逼的,不如說是對于家人的責任逼的她不得不走這條不歸路。設計陷害自己的親妹妹,強迫和軟禁她固然是錯的,但是出發(fā)點是因為自己的私心,為了留住自己的老公,為了維持自己的家。比起曼楨,曼璐的人生更坎坷,只不過張愛玲沒有花太多的筆墨去描述她罷了。她內(nèi)心所承受的不比曼楨少。即使她是以讓反面角色,一個讓人討厭的姐姐,但是誰又有資格去說她對她錯呢。
      
      剛開始是不喜歡翠芝的,因為覺得這位大小姐有些做作,但是既然不是主角,沒有太多的橋段,自然也無所謂。真正開始對她刮目相看是從她退婚開始。在那個年代,那樣的家庭背景下,能有勇氣和決心做那樣的事情是相當有魄力的。正是這種魄力,讓人覺得原來她也是那么的有魅力。即使她和叔惠的曖昧總是斷斷續(xù)續(xù),不清不楚迷迷糊糊的,但她居然不委曲求全,敢于挑戰(zhàn)世俗和追求自己的生活,不管是不是為了叔惠而退的婚,至少她對和自己不愛的人的婚姻說了“不”,光憑這一點就足夠欣賞她了。即使后來還是和世鈞結了婚成為了親人,但是他們彼此之間或許從來沒有有過愛情,有的是像兄妹一般的依賴和陪伴,所以最后他們的關系也只是孩子的父母,而不像一對夫妻。翠芝和叔惠的再一次相逢,仿佛又將翠芝內(nèi)心已經(jīng)快熄滅十幾年的火苗燃起,她還是放不下,她還是想證明,雖然她自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她就是想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現(xiàn)在他面前,她對他的關心無微不至以至于自己都沒覺得異樣,她和他單獨吃飯時的暢談讓自己情不自禁的哭泣,是感動還是遺憾,是曖昧還是真愛,是過去還是未來,總之那段感情是讓人羨慕的,那一刻是幸福的,即使不是圓滿的。
      
      許叔惠,能言善辯,豁達幽默,英俊瀟灑,但也優(yōu)柔寡斷,口是心非,缺一絲勇氣,面對自己喜歡的人,礙于翠芝的門第背景而無果,最終離開遠赴大洋彼岸。在美國又偏偏找了一個富家女結婚,只不過征服了過后就又放手了,或許他只是想證明家庭背景不是問題,他有能力,也配的上翠芝??上б磺刑恚畮啄甑臅r光太長了,當她已是他最好朋友的妻子,他又該做什么呢,人生至此繁華已看透,真要做什么早該在他們結婚前就做了,何必忍到現(xiàn)在呢。只不過那么多年他還是放不下,也沒想過放下,他離開了,逃跑了,但最終發(fā)現(xiàn)還是要回來面對的,當再次見面時,他的內(nèi)心又蠢蠢欲動了。他那一句“我是說,我給你害的,仿佛這輩子只好吃這碗飯了,除非真是老得沒人要了。”多么委婉無奈的表白啊,有些人物注定是悲催的,但是他們卻不可憐,他們高傲瀟灑,盛氣凌人,卻也會因為一個過路人,一段瞬間情而糾結一輩子,仿佛是自己在和自己糾纏著,誰不知道該放下,該退一步海闊天空,不該為了一棵樹放棄一片森林,誰不知道這些道理呢,但是知道又能怎樣,人總是跟著內(nèi)心的想法走的,我們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叔惠也好,翠芝也好,還是世鈞和曼楨,他們都知道自己內(nèi)心真正愛的是誰,只不過他們都輸給了自己罷了。
      
      小說寫的本就不是那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愛情,而是滾滾紅塵世俗中的都可能經(jīng)歷的故事。曾經(jīng)是最好的,曾經(jīng)有過真愛,但終歸于平淡,只有在重逢的瞬間,才悔恨起錯過一生的最愛?!笆朗氯松n涼不在于過程,而在于回首的剎那?!卑肷腻e,一生的惑,感慨原來造物可以這樣弄人,漸漸讓自己相信原來可以進入那樣無孔不入的蒼涼中。半生緣,其實就是一生?;蛟S多年以后,無敵的歲月磨平了一切,但抹去不了痕跡。感情是通過感覺的積累,通常是因為某一個時間和地點;某種環(huán)境氣氛之下,因某一件細小瑣碎的事打動了我們,就像王家衛(wèi)的臺詞一樣,“一個事件+一個繞口的時間+一個無聊的事件”接著故事就開始了。這些看似刻意特定的東西往往都因“緣和運”而變得奇妙。人生太長,我們怕寂寞,人生太短,我們又怕來不及。千萬不要放棄,永遠不要,一旦放棄你就輸了,堅持不一定能擁有,但是堅持至少不會騙自己,認定的事,認定了的人就應該執(zhí)著的堅持,因為即使放下了,無論過了多久,再回首或是相遇,依舊會勾起心中的欲望和真情,那種傷痛比堅持了得不到還要揪心。半生緣一生情,我愿在竹下攸亭等你。
  •     最近KINDLE里的全是張愛玲的小說雜文,很多次讀完短篇,心里總是憋著那么一口氣,覺得很是消極,人生無趣,就連瞧幾眼討喜的紅色套子的knidle都是不愿意的,仿佛是個裝滿悲劇的黑匣子,其實,那不過是現(xiàn)實,某種意義上,我不愿意讀張愛玲,揭示了我不愿意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哪怕是人家寫在紙上的。
      
      這個系列讀的差不多了,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胡蘭成的《今生今世之民國女子》,且不說亦舒對他的評價是下作,僅僅看著胡蘭成的筆下的這段回憶,竟是撓的我癡心連連,不由得驚嘆世間居然有這般奇男子,知女人心。男女之間的隔閡,基于生理的差異,不可根本彌補,這也就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性別不同怎么能談戀愛。對于胡蘭成那樣的男人,原本扣著漢奸,多情的帽子,是極不招人歡喜,但是他的文字卻難讓人恨起來,人格魅力到如此地步,相當令人驚嘆。
      
      言歸正傳,談談《半生緣》吧,張愛玲究竟不是大家,但寫通俗小說也是一等一的人了。前部分很喜歡,后部分有種為拼劇情造成的僵硬感,節(jié)奏也過于急忙。
      
      在文中的很多悲劇性的事情上,有種時代造就的無力感,這也是張愛玲文章的悲中所在。曼璐的抉擇是最典型的例子,也可以算是得不償失的例子。短暫的困難熬一熬就過了,苦盡甘來,回憶也是甜蜜的。可是污點會伴隨終生,即便不被他人發(fā)現(xiàn),也是夜夜難眠,不是說人本生多么有良心,而是總會懼怕東窗事發(fā)的那一天。再者,對周邊人的造成的傷害也是難以估量。假若曼璐不去做舞女,顧家的確生活拮據(jù),但是沒有人會因為曼璐不去做舞女而埋怨她的,反倒是大家過上了好日子,開始因為曼璐的緣故而頻頻出茬。當然,倫理學史給我的教育也是相當?shù)挠幸?,道德標準極其復雜,墨守常規(guī)反倒絆住了腳,一些小伎倆若是清高地棄之如履,也倒難成大事。但是做舞女做妓女這種如此明顯的錯誤,就是大忌。
      
      對于生意人,我向來是印象不好,當然是指大部分,有群體特征的那部分。這個行業(yè),很難想象有道德操守高的人,圓滑而有淺薄。錢能壯膽,都是些見不得人的膽,挑戰(zhàn)禁忌,沖破道德底線的膽,沒有宗教的束縛和強大的自制力,生意人大都是俗人中的極品。經(jīng)管專業(yè)如此熱門,大家都急著去趟這渾水,出淤泥而不染,乃是真正的高人。笑起來像貓,不笑的時候像鼠,祝鴻才真是商人的典型。
      
      顧太太的形象不成功,太突出她的封建性,而忽略了母性。像她這樣如此迂腐惹人厭的角色,是非常失敗。感情傾向太明顯不好。
      
      文章中最喜歡的是世鈞和曼楨相戀時的心理描寫,如此微妙,難以言喻,張愛玲卻恰如其分地寫出來了。都說語言是有界限的,尤其是在戀人之間,作者從第三者的角度,倒是把這種氛圍寫出來了。大家都沒說什么,但是很甜蜜很美好。
      
      另,民國時期的文,似乎很多都是新中國成立了,解放了,改頭換面了,就皆大歡喜了。京華煙云是開始抗戰(zhàn)了,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傆X得因時局的改變而抱有幻想真不是件好事。人難道不是時時處于苦難之中,卻又時時苦中尋樂。
      
  •       曼幀曾給世鈞的書信中寫到,“世鈞,我要你知道,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等著你的,不管是在什么時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樣的一個人”。每一個相信愛情的人,心目中都有一個癡情的“曼幀”,可殘酷的現(xiàn)實竟然使我們成了“世鈞”。以往愛情的生死相許,若干年回憶起來只能是無奈的一句:我們是回不去了。歲月帶給我們的只是無盡的感傷與惆悵。
        曼幀與世鈞生而成長的年代,既可以說是他們的幸運,又可以說是不幸。當時中國正處于急劇變化的時代,舊的社會制度和封建禮制正呈現(xiàn)土崩瓦解之勢,而傳統(tǒng)的觀念在人們心中仍然占據(jù)主導地位。曼幀、世鈞和叔惠則屬于比較先進的知識分子,當然他們畢竟是處于中國社會制度的前沿地帶----上海。帶有新的思想觀念的他們決定靠自己養(yǎng)活自己,對于愛情也有自己的主張與堅持。因此,世鈞會遠離南京老家,遠離那個衣食無憂的傳統(tǒng)家族,靠自己的學歷經(jīng)營人生;曼幀靠著自己的努力打工養(yǎng)活自己,養(yǎng)活這個大家庭,即使在她生命中最絕望的時刻,她仍然相信愛情,相信世鈞會不計前嫌的愛她。
        《半生緣》整部小說人物眾多,涉及沈家、石家、許家與顧家四大家族,各個人物又相互牽連,形成巨大的關系網(wǎng)絡。顧家是屬于比較貧寒的家族,父親在世的時候,一大家子人靠父親養(yǎng)活;父親不在了,靠著姐姐曼璐做舞女,供養(yǎng)一大家子吃喝。后來嫁給祝鴻才做老婆,可惜婚姻不幸,祝鴻才一直單戀著曼璐的小妹曼幀,最終二人合計讓曼幀成了祝鴻才的老婆。沈家是一個比較保守的家族,沈家處于南京,可想而知,中國的改革并沒有真正的深入。沈家也是一個茍延殘喘的壓抑“王朝”。世鈞的母親和嫂子都算得上是守寡,因為父親始終是在小老婆家住宿,很少時間回家。也許正因為母親深受傳統(tǒng)婚姻觀念的迫害,因此格外支持自己兒子婚姻自主,這在當時的中國算得上是很開明的長輩。而嫂子嫁過來幾年就守了寡,白白的成為了傳統(tǒng)婚戀的犧牲品。
        當初,曼幀與世鈞戀愛的時候,曼幀開玩笑的說,“你這么軟弱,要是我被人搶走了,你也不會說的?!睕]想到當初的一句玩笑話,事后竟然成了事實。相比于好友叔惠在人世間的游刃有余,世鈞是木訥和不善交際的,甚至是極其極其內(nèi)向的,這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他們兩個的婚姻不會走向成功。曼幀身上難能可貴的是反抗精神,即使他被曼璐和祝鴻才強迫,她還依然愛著世鈞,即使產(chǎn)下孩子,她還是選擇逃脫,找回自己的愛情??墒逻^境遷,多年之后,她在和世鈞同坐在一張餐桌上,臉上刻滿的是自身命運的多舛與無力回天,只是可惜的我們回不去了。可是過去的真的回不去了,那還沒有過的人生呢?
        叔惠與翠芝的愛情悲劇也是令我們難以忘卻的。翠芝身上流動著兩種血液,一種是傳統(tǒng)禮教下的富足安寧,另一種是新社會下的新奇與變化。而她對于新社會的向往讓她與叔惠有了起初的接觸以及埋藏心中的喜愛。而叔惠身上的落落大方、游刃有余的人格魅力吸引了翠芝,滿足著她一顆不安躁動的心。而他們之間的愛情悲劇還是生于現(xiàn)實,而又死于現(xiàn)實?,F(xiàn)實的貧富差距讓這一對崇尚新社會、新思想的年輕人注定分道揚鑣。
        曼璐與祝鴻才的亦真亦假的愛情,曼璐與慕瑾,曼幀與慕瑾的情感瓜葛也同樣令人心碎。曼璐身受舊社會的毒害,在舊社會里,她只能靠犧牲自己的身體來換得一家老小的生計。然而她又成為了舊時代的維護者與殉道者,她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不惜犧牲妹妹的一生,可卻落得個病死的地步,或許是老天爺對她的懲罰吧。其實曼璐也是有愛情的,她對慕瑾的愛情,透過張愛玲的字里行間我們都可以感受得到這份沉甸甸的愛情,可是有了愛情不是有了一切,你真的是要吃飯的。
        曼幀、叔惠與世鈞為代表的知識分子是具有反抗與意識自覺的一代人,他們不想成為傳統(tǒng)婚姻的犧牲品,他們想要婚姻自由。可到最后,他們都沒有得到想要的婚姻,每一個人都成為了歲月流逝的見證者與替代品。
  •     >>日歷
       他(世鈞)仍舊一張張地掀著日歷,道:“現(xiàn)在印的日歷都比較儉省了,只有禮拜天是紅顏色的。我倒喜歡我們小時候的日歷,禮拜天是紅的,禮拜六是綠的。一撕撕到禮拜六,看見那碧綠的字,心里真高興?!甭鼧E笑道:“是這樣的,在學校里的時候,禮拜六比禮拜天還要高興。禮拜天雖然是紅色的,已經(jīng)有點夕陽無限好了。”
      
      這段文字,其內(nèi)容本身就有幾分深刻的含義,在兩人交談中表達希望對人心的鼓舞作用,使不少人產(chǎn)生共鳴。
      從世鈞曼楨的感情之路來看,算得上是兩人的第一次交談。世鈞去辦公室找叔惠,剛巧叔惠不在,只有曼楨一個人在。翻日歷純屬心里有些羞澀而找話題,不料卻觸發(fā)了兩人對校園生活的細微回憶,同時也發(fā)現(xiàn)兩人看法如此一致,心中不免有些小小的喜悅。
      從全文的構架來看,這個細節(jié)算得上是一個伏筆,不著痕跡而恰到好處。后文寫完晚飯后世鈞送曼楨去上班(曼楨在當家教)后坐立不安、想見曼楨的心情后,再次提到了日歷。文中寫道:“從前他跟她說過,在學校里讀書的時候,星期六這一天總是特別高興,因為期待著星期日的到來。他沒有知道他和她最快樂的一段光陰將在期望中度過,而他們的星期日永遠沒有天明。”非常巧妙的一筆,婉轉地道處命運對兩人的捉弄。這個細節(jié)若是張構架全文時就安排好的,讀者便不得不驚嘆其構思小說的才華;若是寫到后面對前文的照應,讀者亦會為女性作者的細膩而感嘆。
      
      >>曼璐的照片
      桌子上有一本照相簿子,他(祝鴻才)隨手拖過來翻著看。有一張四寸半身照,是一個圓圓臉的少女,梳著兩根短短的辮子。鴻才笑道:“這是你妹妹什么時候拍的?還留著辮子呢!”曼璐向照相簿上瞟了一眼,厭煩地說:“這哪是我妹妹?!兵櫜诺溃骸澳敲词钦l呢?”曼璐倒頓住了,停了一會兒,方才冷笑道:“你一點也不認識?我就不相信,我會變得這么厲害!”
      
      這段對祝鴻才的動作描寫,除了說話時的笑,就是“隨手”“拖”相簿了。這個動作足見祝鴻才的輕?。ó斎灰惨驗槁词俏枧懧吹膭幼魇恰邦薄皡挓┑卣f”“頓住”“冷笑”。這些動作除了表現(xiàn)對祝鴻才的厭惡,更包括對自己不再年輕的這個事實的難以接受。
      從兩人對話來看,鴻才在曼璐的房間里翻看到的照片里單純的小女孩,第一就往曼楨身上想,可見鴻才一開始就很在意曼楨(后面還寫道“鴻才還在研究那張照片”);同時,鴻才此處把曼璐錯認成曼楨,就已經(jīng)在曼璐心里埋下了仇恨妹妹的種子,這對后文也是一個小小的伏筆。
      
      >>熱水瓶
      她亟于要打破這一個局面,便說:“你忘了把熱水瓶蓋上了?!笔棱x回過頭去一看,果然那熱水瓶像煙囪似的直冒熱氣,剛才倒過開水就忘了蓋上,今天也不知道怎么這樣心神恍惚,
      世鈞把一只香煙抽完了,有點口干,去到杯開水喝。他的手接觸到熱水瓶的蓋子,那金屬的蓋子卻是滾燙的。他倒嚇了一跳。開開來,原來里面一只軟木塞沒有塞上,所以熱氣不停地冒出來,把那蓋子熏得那么燙。里面的水可已經(jīng)涼了。他今天也不知道怎么那樣胡涂。
      
      兩段關于世鈞“犯傻”的文字,直寫世鈞“心神恍惚”“胡涂”,足見世鈞看到曼楨到自己的住處(他住在叔惠家里)來的喜悅,做起事來全都心不在焉的。兩人感情發(fā)展到這里,世鈞已經(jīng)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曼楨身上了。
      本來寫了第一個細節(jié),讀者對世鈞的心不在焉就已經(jīng)略知一二了。但張認為這還不夠,于是再加一段,表現(xiàn)感情之強烈。
      生活化的細節(jié),讀起來是最打動人心的。比起現(xiàn)今的網(wǎng)絡言情小說,刻意營造浪漫的環(huán)境(比如在普羅旺斯之類的地方),這才是真正的言情,含而不露而且給人很真實的感覺。
      
      >>賣豆干的老人
      天漸漸黑下來了。每到這黃昏時候,總有一個賣蘑菇豆腐干的,到這條弄堂里來叫賣。每天一定要來一趟的?,F(xiàn)在就又聽見那蒼老的呼聲:“豆……干!五香蘑菇豆……干!”世鈞笑道:“這人倒真風雨無阻?!薄?br />   他們在沉默中聽見那蒼老的呼聲漸漸遠去。這一天的光陰也跟著那呼聲一同消逝了。這賣豆腐干的簡直就是時間老人。
      
      這個細節(jié)本身有種很悠長的韻味。胡同里的叫賣聲本來就是一種民間文化的表現(xiàn),又是時間行走的象征。不過這個細節(jié)出現(xiàn)在文章的一個轉折點,后文馬上就開始著筆開始寫曼璐鴻才設計陷害曼楨前因后果了。“這一天的光陰也跟著那呼聲一同消逝了”,很有韻味地點出世鈞曼楨的快樂時光永遠地逝去了。極甜蜜的時光后接著蒼老的呼聲,然后命運的玩笑接種而至。像是暴風雨前的環(huán)境,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涌動。
      后文中。曼楨被曼璐監(jiān)禁,顧家搬走,世鈞回到曼楨原先的住所時,賣豆干的來人再次出現(xiàn)了——“沉著而蒼涼的呼聲,漸漸叫到這邊來了,叫得人心里發(fā)空?!眱纱翁峒耙粋€象征時間想走的意象,傳達出一種回環(huán)的韻味。這次老人的聲音出現(xiàn)在全文的矛盾尖銳處,那種悠長的叫賣聲便是對悲劇氣氛的恰到好處的渲染。
      
      >>曼璐與豫瑾告別
      曼璐抱著胳膊,兩肘撐在床欄桿上,她低著眼皮,撫摸著自己的手臂,幽幽地道:“其實你不該上這兒來的。難得到上海來一趟,應當高高興興的玩?!艺嫦M惆盐疫@人忘了?!?br />   曼璐一個人在房里,眼淚便像拋沙似的落了下來。這房間跟她前天來的時候并沒有什么兩樣,他用過的毛巾依舊晾在椅背上,不過桌上少了他的帽子。前天晚上她在燈下看到這一切,那種溫暖而親切的心情,現(xiàn)在想起來,卻已經(jīng)恍如隔世了。
      
      豫瑾早已放下了曼璐,轉而對曼楨有好感;而曼璐還以為豫瑾掛念著兩人以前的感情。這算是對曼璐的非常殘酷的嘲諷。嘴上說希望豫瑾忘掉自己,然而心里仍舊抱著他還記掛著她的希望,曼璐的悲劇性在細處體現(xiàn)無疑。后文接著寫曼璐看到曼楨對豫瑾非常周到的關照,便覺得自己的妹妹太有城府,對她這個姐姐恩將仇報。這可以算是后文曼璐設計陷害曼楨的導火線,使得親姐姐陷害妹妹這一情節(jié)不再突兀。
      
      >>照片上的醬油印
      還有一封是他(世鈞)寫給曼楨的,他一看見自己的字跡便震了一震。信封上除了郵戳之外還有一個圓圈形的醬油漬,想必看弄堂的曾經(jīng)把菜碗放在上面
      
      這也是文中一個非常巧妙的細節(jié)。一個醬油漬就把兩人之間的感情走向消亡傳達得淋漓盡致。這個情節(jié)非常合理也非常生活化,但在讀者看來卻是殘酷的。當事人把愛情看得無比崇高,而在外人看來,不過是些茶余飯后的閑談。再堅貞的愛情也經(jīng)不起生活的磨蝕,這或許便是張對愛情的理解?,F(xiàn)實是殘酷的,生活是殘酷的,命運是殘酷的。經(jīng)過醬油浸漬是信封,便是經(jīng)過現(xiàn)實生活打磨后的愛情,與之前的憧憬背道而馳。而面對這些無力改變的東西,唯有無奈,唯有嘆息。
      
      >>還有一些想說的
      
      顧曼楨這個角色,算是張筆下比較單純的角色了。她溫柔,細致,體貼,顧家;而張筆下的很多女主角,多是有城府甚至帶著些怪癖——比如《傾城之戀》里的白流蘇,《金鎖記》里的曹七巧,《留情》里的郭鳳……
      曼楨在《半生緣》里的表現(xiàn),實在算得上非常善良,但是這樣一個善良的角色,最終過得非常艱難,可謂身心俱疲,心靈上除了對兒子天然的母愛,對其他的都已經(jīng)麻木了。對陷害她的姐姐和祝鴻才,她自然有過憎恨;對母親——姐姐的幫兇,她也有過怨恨。然而經(jīng)歷了幾載風雨,她對她們再也沒有了感情。談不上原諒,而只是麻木。
      麻木是一個角色最悲劇的下場,那樣意味著失去了感知人情冷暖的能力。所謂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漠然,這樣一個善良的女性,最后失去了對生活的興趣,不能不說這也是作者的殘忍。把這種從細處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愛情用一種扭曲的方式毀滅,也只有張愛玲這樣洞悉世間炎涼的作家才能寫得出來了吧。
      
      曼璐也同樣是個悲劇角色,為了家庭犧牲,嫁了祝鴻才(不知怎樣形容他才好,也不能單純地就說他“壞”),還有一個跟她長得像卻遭遇好的太多的妹妹,偏偏她以前的訂婚對象又愛上了自己的妹妹。這一切都把曼璐推向了罪惡的深淵。她陷害曼楨,一是覺得自己的犧牲沒有換來家人的感激,反而遭到家人的看不起;二是嫉妒曼楨,覺得命運不公,都是一個媽生的,憑什么曼楨和她就是天上地下;三是希望得到鴻才的關注,使得自己的下半生不必在獨守空房的凄涼中度過。
      總之,她的確是悲劇的制造者,但不應該遭到責怪。畢竟每個人都有追求更好一點的生活的權利。從她身上,更多的應該被看到的是生活的殘酷,和對殘酷生活的抗爭,盡管抗爭的方式是扭曲的。
      
      讀到最后的時候,看到那句“我們都回不去了”,感到有些遺憾。這句話已經(jīng)反復出現(xiàn)在80后矯情的文字中,真正碰到出處時便覺得韻味全失,因此留了些遺憾。都回不去了,簡簡單單的幾個字,道出人生最大的無奈。What’s done is done,過去不能修改也不能抹殺,惟有選擇翻過那一頁,不管多么沉重,多么殘酷。
      
      最終,世鈞和翠之結婚,然而前文極力描寫了兩人之間的矛盾,彼此都看不慣對方,給人留下世鈞絕對不可能與翠之結婚的印象。這讓我想到了《圍城》,方鴻漸和孫柔嘉在前文中,作者也寫道了這兩人的結合是不可能的(從方鴻漸的角度說的)。而這兩對,都混混沌沌就結婚了,頗有些戲劇性。也許兩位作者都想借這戲劇性的婚姻表達人生的諷刺性吧。(《圍城》更多的偏向于婚姻的“糾結”(我詞窮了……),但以錢老的筆法,諷刺可謂無處不在)
  •      那一天,她掰給我半塊紅薯,然后我們便談起張愛玲的這本書.她向我講起
      曼楨乘坐電車與十八年未見的世鈞告別的一幕…
      
       直到后來,我也看到那一幕,我完全的被感動,為主人公也為自己.
      
       我已經(jīng)無法客觀的表達我對這本書的喜愛,它就像我的某段記憶!
  •      看完這部小說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靜,張愛玲的筆觸總會那般輕柔的就把一個人物刻畫的細膩柔和,在她筆下沒有誰是完美的,但無疑都是有個性的,我喜歡有點時代氣息,堅強勇敢卻又不失女性溫柔氣息的曼偵;喜歡性格溫和,不緊不慢的世鈞;喜歡有點大小姐脾氣的翠芝;喜歡有點放浪不羈的叔惠······
       追尋作者的腳步,我們從小說一開始關注世鈞與蔓偵之間微妙的情感變化,曖昧階段的戀情總是最美好的,對你有一點點心動不敢開口說出,互相猜忌這對方是否也有這樣的心思,當戀情漸漸明朗的時候,會突然發(fā)現(xiàn),真好,我愛的人正好也愛著我。小說一開始這種歡快的筆調(diào),讓人也受到感染,真希望他們能就這樣美好下去,但似乎這只是暴風雨前的平靜,兩個人注定也只能擁有短暫的幸福時光,后來世鈞因為要照顧到家里人回到南京,曼璐過得不幸福為了留住鴻才的心,一步步將蔓偵推向了不可救贖的深淵,蔓偵拼命抵抗卻也無濟于事,黑夜白天,只能在那個小屋子里,生之艱難也不過如此。于眾多誤會之中,世鈞娶了翠芝,蔓偵懷孕了。看到這里我不禁有點討厭作者,她肆意的作弄筆下的角色,使小說的基調(diào)一下變得晦澀不明。
       蔓偵最后還是嫁給了鴻才不管是抵不住現(xiàn)實的壓力,還是出于母愛想給榮寶一個完整的家庭,又或者是對自己徹頭徹尾的放棄,她無疑是讓我失望了。從她嫁給鴻才那一刻起一切已經(jīng)變得無法挽回,她已經(jīng)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和世鈞注定也是有緣無分再無任何可能。
       我曾多次的猜想小說的結局,卻沒猜到是這樣一個結局。世鈞再次見到蔓偵是在多年后,那個時候所有的回憶全都回來了,他們一起去茶館找了個包間喝茶,蔓偵甚至還幻想他會吻她,這個以前熟悉的場景。吻是吻了,這其中有太多的心酸,太多的不舍,太多的不甘,在命運的擺弄下一切都已于事無補了,生活還在繼續(xù),蔓偵的一句我們回不去了才是最真切的表達。
       蔓偵,讓我可愛又可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世間總在上演悲劇,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也讓人唏噓感嘆,今天還在耳畔低語,明天卻被生活的浪潮推向遠方,我們能把握什么,我們什么也把握不了,唯有立足當下,過好每一天。
  •     1、世鈞島:“回去找找看吧?!边@時候其實已經(jīng)快到上班的時候了,大家都急于要回到廠里去,曼楨也就說“算了算了,為這么一只手套!”她說是這樣說著,卻多少有一點悵惋。曼楨這種地方是進入瑣碎而小氣,但是世鈞多年之后回想起來,她這種地方也還是很可懷念。曼楨有這么個脾氣,一樣東西一旦屬于她了,她總是越看越好,以為它是世界上最好的。。。。。他知道,因為他曾經(jīng)是屬于她的。
  •     曼楨與世鈞,兩個普通的年輕人,卻被命運如此捉弄。是被環(huán)境左右,還是自己的選擇,很難界定?;钪人懒巳菀祝松且粓鲂扌?,經(jīng)歷過甚多的磨難,才會成長成熟。他們的命運無法自己選擇,這樣的結局也在所難免,對理想愛情的追逐與向往,抵不過生活的折磨,所以世鈞選擇了與不喜歡的人成家,為了孩子的成長免受磨難,曼楨也如此選擇,他們的人生也就此錯過。我們都難逃時代的漩渦。
  •      有林心如演的電視劇。有一天恰好在電視上看到世均和曼楨重逢的場面,曼楨淚流滿面:“我們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
       大概在十幾歲的時候,就看過此書。當時讀張愛玲,覺得每一個故事怎么都那么悲。后來一晃十載,重讀此書又是一股凄涼的況味。此時我已知道,這才是真正的生活,不完滿,才是真正的生活。真正的生活是千瘡百孔的,是你要不斷妥協(xié),不斷被打敗的。
       如果你覺得不夠幸福,一定是因為,你還學不會將就。
       小時候以為所有相愛的人都應該跟小燕子和五阿哥一樣最后要在一起結婚生孩子。后來才知道,這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真正愛過的人,很難一起食遍人間煙火;最后或娶或嫁一個不是很愛但是還不錯的人,也就這樣過一生。最后我們所有人都要落入那平庸的生活中去,區(qū)別只在于有人瘋狂過而有人沒有。再過幾年,你再也不會愛上任何人,忘記動心是什么滋味,庸庸碌碌,永失瘋狂的資本----這是我們平凡人將要度過的一生。
       那天聽一叔叔說,彼時他們廈大那屆有一對同學,因為家長反對,分開各自結婚了。多年過去,他們又各自離婚,重新在一起了。聽后十分唏噓,原來這么離奇的故事其實就發(fā)生在我們的身邊。
       下一秒會發(fā)生的事情,你永遠也不知道。
       那天有人問,相親對象長得太丑嗎,為什么那么不喜歡他。
       答條件其實不錯。
       可是,對一個人動心,也許真的無關條件----
       也許只是時間未到,還不想妥協(xié)。
      
       有的人你一生看千萬遍也不會有任何感覺;有的人,只看了一眼,你卻覺得那會是一輩子。
      
      最近看朋友圈里閨蜜寫道:覺得我們可悲又可憐。
       是的,可悲又可憐。
      
      
      
      
  •      很欣賞曼幀這個思想獨立的女性角色,她年輕的時候為了家庭一天兼幾份職,深夜還要出去當家教。后來經(jīng)家庭背叛,憑著才生完孩子的身體逐漸恢復后,又開始為明天的生活所脅迫。心靈上的雙重打擊并未讓她退縮,相反的,為了自己的孩子她又振作起來,無論她選擇錯誤與否,都是無法評判的。
       與之相比,石翠芝則符合舊社會的名門小姐形象。印象深刻的便是她毫無幽默感,生活當中卻處處十分精致。優(yōu)越的出生帶給予了她養(yǎng)尊處優(yōu)的未來,雖然羨慕著能夠獨自生存的曼幀,卻又從未敢踏出那一步。
       而世均我卻是不大欣賞的,他的儒弱,他最初敢于不繼承家業(yè)到后來卻又害怕父親母親看不起曼幀的家庭而退縮,他面對自己的猜疑而放棄尋找曼幀的心。
       叔惠是個頗擅長人際交往的人,可謂是人見人愛型,但他對自己的家庭始終是自卑的,正由于自卑才錯過了翠芝,每一次翠芝給他機會他都在退縮,不敢擔當責任,卻說自己進入了翠芝的惡性循環(huán),他亦是儒弱的。
       曼璐,她為家庭付出了她的青春她的節(jié)操,一輩子都始終背負著罵名,唯一愛她理解她的妹妹她又親自背叛,直到臨死前還相信祝鴻才能夠給曼幀幸福(就像當初相信他能夠給自己幸福一樣的。
       故事并沒有結局,而曼幀定是能夠遇到更適合更疼愛自己的人的。
  •     謹以此書評獻給送此書給我的小威哥。
      
      一口氣讀完了張愛玲的《半生緣》,心里很沉重,有說不出的難過。
      里面有太多的錯過和身不由己。
      在那樣的一個社會里,似乎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些致命的缺陷,曼楨的固執(zhí),世鈞的懦弱,曼璐的自甘墮落,顧母的自私。
      正是這些缺陷造成了他們自己的不幸,也造就了別人的不幸。
      曼楨當初為何要那么固執(zhí),要強,非要一個人背負家庭的重擔,遲遲不肯與世鈞結婚,這才制造了“夜常夢多的機會”。
      世鈞又為何那么容易地向那個大家庭妥協(xié)?又為何對曼璐的事情心懷芥蒂,由此引發(fā)兩人的爭吵,世鈞那憤怒中的離去竟造成了兩人一別十幾年,這一離去改變了故事發(fā)展的方向。
      曼璐,一個本來純潔、善良的女孩子,為何這么不自愛?為何要淪落為舞女?一個家庭的重任不應該落在她身上,淪為舞女也不是唯一的解決的方法。正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旦走向了另一個社會,也許人就變得自私,只為自己考慮了吧。
      曼楨和世鈞的愛情,在這個骯臟的社會里顯得那么弱小,那么地不堪一擊。
      曼楨和世鈞,想過無數(shù)次重逢的情景,但是竟沒有想到會是這樣,是在叔惠的家里,時隔十八年之后,這對昔日的情侶,再次相見會是什么樣的心情呢?她們不由自主地擁抱,親吻,說明她們還是相愛的,但是曼楨那一句“世鈞,我們回不去了?!弊钭屓擞∠笊羁?,也最讓人心碎。
      我天真地想著,既然叔惠和翠芝是相互喜歡的,為什么不能讓叔惠和翠芝在一起,曼楨和世鈞在一起呢?
      哎!可是,張愛玲筆下的故事總是不能圓滿,總是一種殘缺。也許殘缺本身就是一種美。
      
  •      《半生緣》開篇一句“他和曼楨認識,已經(jīng)是多年前的事了”,追敘之中已定下了悲戚的調(diào)子,而最后一句“在一片笑聲中,翠芝卻感到一絲凄涼的勝利與滿足”更是道盡了命運滄桑。悲愴無奈最怕這輕描淡寫,越輕反而越重了。
       這是一個充滿著無奈的故事。愛恨雜糅、情網(wǎng)密結,幸福不存,惟剩凄涼。這無奈自有世俗輿論的煽風點火,推波助瀾;但更是因為生活其中的男男女女各自都為自己營造了一個隱秘世界。這個世界是微妙而難以描繪的,而張愛玲的神奇之處就在于能在文字之外細膩精準的展現(xiàn)出它的面貌。
       他們對愛的憧憬熱烈、洋溢、純摯,然而對愛的表達卻隱晦、猜測、顧慮。仿佛理想與現(xiàn)實的交匯與沖突。現(xiàn)實使其難以作出別的考量和選擇,曼楨考慮家庭生計不得已一拖再拖與世鈞的婚期,曼璐為了維系婚姻不得已設計陷害自己的妹妹,叔惠出于家庭差距和朋友之面不得已放棄與翠芝繼續(xù)的可能……他們的隱秘世界便是在這現(xiàn)實的日常生活中逐步構建起來,自然而然、不知不覺滑向悲劇結局。倘若他們能站在后來,時空高隔,但或許已然洞悉,卻仍然改變不了彼時彼刻的選擇。這悲劇是注定了的。
       張愛玲妙在不挑明這種不得已。反而在愛情之外各造一段無愛婚姻,將這隱秘世界埋得更深。于是,相隔者心靈相托;親密者形同陌路。掙脫不了,只剩凄涼。
       有這么一層其實足以讓人沉重喟嘆了。然而,張愛玲于此之中又更添一層——她捕捉到男人在情感關系里的軟弱,女性反而更為勇敢。像曼楨,在與世鈞相戀之初時就顯得比世鈞大方得多,而當她被祝鴻才強暴之后始終不顧一切的抗爭、絕不屈服,而她與祝鴻才離婚也是義無反顧,無所顧忌;而曼璐居然設計于自己的親妹妹,不得不說也需要極大的勇氣;當然,翠芝與一鵬訂婚后發(fā)現(xiàn)自己難以接受無愛婚姻時而毅然斷絕也需要相當?shù)挠職狻?br />    然而,勇氣所凝,爭取也好、抗爭也好,都是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只是,這個人的努力僅僅只能改變一時的處境,對于全局并產(chǎn)生不了波瀾。這是《半生緣》最沉痛的地方。它像是宿命,個人總是無力的;又像是對男性批評,單方面努力沒有結果;也許兩者都有,因此,對于女人而言,她們更為悲慘。
       不得不說《半生緣》的行文結構。這種開篇暗示了結果的結構,作者能自由出入人物的內(nèi)心,而讀者將始終保持好奇的窺視;作者可以閑適舒緩,隨意制造波瀾,讀者卻容易迫不及待,樂于與之沉?。唤Y果是閱讀速度快,回味良多。真正偉大的敘事絕不以故事情節(jié)勝出,而在于它的結構力量。結構若能恰如其分,故事中的人物將被縱深放大,更立體,更超脫——他們不再是他們自己,更是我們,是所有人。像一面鏡子。
  •     看小說的過程中,小說的有些情節(jié)讓我感到有些跳躍、不合情理,是因為我不了解人性才有這種感覺嘛?
      譬如,顧曼楨的姐姐曼璐為了家庭犧牲了自己,作了舞女,但又為什么到了后來竟為了自己的后半生而和鴻才密謀,讓鴻才強奸了自己的妹妹?難道僅僅是因為慕瑾忘卻了那段自己所珍視的記憶,卻又對自己的妹妹動了情?是因嫉妒而以致如此?
      話又說回來,慕瑾如果真的那么愛著曼璐,以至于三十幾歲還未成婚,又為何初次見到了長大后的曼楨后就即刻動了情?是因為曼楨長得像年輕的曼璐?而后,在看到曼璐那風塵的老態(tài)后,又迫不及待地和她劃清界限,告訴她那隱藏在心里的感情于他來說,已經(jīng)都是過眼煙云了。那么他愛著的又到底是什么?一個長得像年輕時候曼璐的人?他曾經(jīng)喜歡曼璐也是僅僅喜歡著她的外表,而不是她這個人?看來慕瑾也是外貌協(xié)會的吧。
      此外,令我不解的還有,顧曼楨竟然能挺著肚子,一個人呆在一間小屋里那么長時間而不發(fā)瘋?她在那間小屋的一整年時間里又是靠什么打發(fā)時間的?難道對沈世鈞的愛真能支撐著她度過那地獄般的生活?然后每天醒來就是期盼著世鈞能“踩著七色的云彩來救我”?
      而沈世鈞如果真的愛著顧曼楨,又怎么可能僅僅因為一次口角,就輕易地相信她姐姐的話,相信曼楨會因了一次口角就和他一刀兩斷,一晃眼就和張慕瑾結了婚?連家也搬走了?那個戒指就不會讓他起疑心嗎?原本已經(jīng)扔進了垃圾桶,曼楨又何必多此一舉撿起來再還給他?
      小說發(fā)展到后來,曼楨逃脫了,竟然能若無其事地繼續(xù)一個人工作、一個人生活,既然她還愛著世鈞,又為何不直接去南京找世鈞,難道是害怕他會因為看不起自己而再次離開她?到了后來,竟然又為了兒子選擇嫁給了祝鴻才。一個人竟然能如此堅強的同時又如此軟弱?難道愛情真的會讓人變得如此矛盾嗎?
      最后,兩個人的誤解,因為相聚時的談話而徹底解除了。相較之前一波三折而令人糾結的情節(jié),此處的敘述感覺又過于平鋪直敘了。
      除此之外,翠芝也是一個很矛盾的存在。從剛開始和叔惠認識,到后來喜歡上叔惠,這段時間里都不曾對他表露過心跡,何以到了后來和世鈞結了婚,又生兒育女了,竟然還能哭哭啼啼的向叔惠表白說自己還愛著他?即便時間不會讓一個人的感情退卻,即便是因為對得不到的東西的執(zhí)著,可時間終究可以讓一個人變得成熟、冷靜吧?翠芝在成為人妻人母之后,竟然還能不顧一切地向叔惠表白?即便叔惠仍然喜歡著自己又怎么樣?難道要兩人同時放棄自己的家庭,一起私奔嗎?
      關于翠芝,小說中有一段令我特別喜歡的情節(jié)。這段情節(jié)寫的是翠芝在向叔惠表白之后,在叔惠的勸說下,有了一些回心轉意,想要開始一點點地改變自己,開始真正地去了解世鈞、真正地愛世鈞。而此時,世鈞回來了,世鈞當著翠芝的面同叔惠說自己想考去東北的時候,不明內(nèi)里的叔惠說曼楨也打算要考。在叔惠走了以后,翠芝問世鈞是不是因為曼楨的緣故才想去東北的。世鈞否認了。此時的翠芝感覺到自己像是一個離家出走的孩子突然想回家了,卻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無家可歸了。然后,翠芝輕輕地抓著世鈞說道,“你別想離開我,我也要去東北”。我覺得這段文字寫得很妙。
  •     從書的名字,就能看出這對相愛男女的結果并不是很妙。 而圍繞了他們半生的,終究是有緣,而無份。
      
      愛一個人就是沒有辦法可以說清道明為什么的,為什么曼楨認識叔惠在先但是卻對世鈞有著別樣感覺,為什么翠芝和世鈞青梅竹馬認識多年卻對于叔惠欽慕有加。 然而一個故事的結尾并不是跟隨著愛慕的方向就能夠順水推舟,順利成章地達成的,其中的各種陰差陽錯,或者那個時代的生活環(huán)境和社會氛圍,便是生活的一種無奈,或者說也是阻力之一吧。
      
      在我看來,我終究是很不喜歡曼璐和祝鴻才的。曼璐的苦衷雖然是十分理解,可是這也改變不了曼楨“栽”在她手里的事實。不過還是顧太太更為可恨,就這么順了曼璐的意,半推半就地,把曼璐推向了懸崖。
      
      當曼楨以為曼璐病危,住在虹橋路那里的那間房間。“那個房間里有人?!?一句簡單的話。卻是無限的陰謀、卑鄙和可怕。這幾個字足矣。
      
      “那只戒指還在他口袋里。他要是帶回家去仔細看看,就可以看見戒指上裹的絨線上面有血跡。那絨線是咖啡色的,干了的血跡是紅褐色的,染在上面并看不出來,但是那血液膠粘在絨線上,絨線全僵硬了,細看是可以看出來的。他看見了一定會覺得很奇怪,因此起了疑心。但是那好像是偵探小說里的事,在實際生活里大概是不會發(fā)生的。世鈞一路走著,老覺得那戒指在他褲袋里,那顆紅寶石就像一個燃燒的香煙頭一樣,燙痛他的腿。他伸進手去,把那戒指掏出來,一看也沒看,就向道旁的野地里一扔。” 嗬,這的確是實話實說,作為旁觀者當然是覺得,一定有線索可以讓他們解開誤會破解謎團,可是在那種重重打擊下,哪來的福爾摩斯精神呢,也怎么可能有這種思考方向呢。
      
      不過我也是覺得,世鈞始終是不夠堅定的。碰到困難,雖然吃醋,但始終還是會想要讓位和退縮。怎能叫曼楨不喪氣。
      
      相隔十幾年,再見面很多東西都已經(jīng)改變了。當把當時的事情說清了以后,“他們很久很久沒有說話。這許多年來使他們覺得困惑與痛苦的那些事情,現(xiàn)在終于知道了內(nèi)中的真相,但是到了現(xiàn)在這時候,知道與不知道也沒有多大分別了?!贿^——對于他們,還是有很大的分別,至少她現(xiàn)在知道,他那時是一心一意愛著她的,他也知道她對他是一心一意的,就也感到一種凄涼的滿足?!?最后他們都去了東北,在那里遇到了張慕瑾,故事的最后以慕瑾與曼楨的可能性畫上了句號,世鈞祝福他們,真心祝福他們。其實是一個好的結束,卻還是掩蓋不住四處彌漫的凄涼感。
  •     注:原話摘自:http://www.duanmeiwen.com/duhougan/667.html
      《半生緣》就是這樣一部很有時代感的小說。去年我買了《張愛玲作品集》,一直都沒有完整的時間去讀完它,直到放了暑假才靜下心來讀完了。后來看了林心如和譚耀文主演的電視劇《半生緣》,故事很長,有三十多集,所以想要看全不大可能,只有最后一集我在電視上和網(wǎng)上又看了幾次,大結局是這部電視劇最出彩的地方,網(wǎng)上有評論說因為飾演了顧曼楨,從此觀眾們認可了林心如的演技。這一集的臺詞基本上就是原封不動的照搬張愛玲小說中的原話,的確很好。
  •     中國的古典話本小說大抵為了照顧觀眾的情緒,無論怎樣歷盡劫波,卻總要有一個大團圓的結局。王國維說中國的傳統(tǒng)戲曲小說,始于悲者終于歡,始于離者終于和,始于困者終于亨。因此中國的文學比之西方,少了很多崇高的悲劇性。即使如《竇娥冤》那種悲慘的遭遇,總覺得只算悲情而不是文學意義上的悲劇。
      《半生緣》里人物,則具備一種悲劇性,遇見愛情,卻不一定能留住愛情,其中的艱辛曲折,只有經(jīng)歷過才懂,這是引起憐憫與恐懼的悲劇性所在。
      《半生緣》里的人物,大抵都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可是算來卻又像是無奈而又最佳的選擇。有情人終成眷屬實在是小概率事件,這件事情上,身不由己。只能用得之吾幸,不得吾命聊作安慰。張愛玲對人間世事的觀察鞭辟入里,無論面上如何絢爛,底色仍然蒼涼。
      性格暗弱也罷,世事難料也罷,無論世鈞、翠芝,抑或曼璐曼楨,都是可憐可嘆之人。唯有叔惠清醒一時,婉拒翠芝的好感,可是影子卻揮子不去。
      張愛玲沒有波瀾壯闊,大開大合,卻也處處伏線千里,疏密相間。文字不溫不火,句子提煉的爐火純青,就像梳妝得體的良家,貌不驚人,風情只在不經(jīng)意間抖落。
  •      說起《半生緣》,不得不提到姐姐顧曼璐。她設計將親妹妹顧曼楨騙至祝鴻才家,然后軟禁十個月之久。目的明確,方法果斷。這顧曼璐原是舞女,由于青春不再,決定嫁人,嫁給祝鴻才。但祝鴻才并非對她一心一意,雖已有家室,仍喜歡在外尋花問柳。巧的是,曼璐在不經(jīng)意間得知祝鴻才竟對曼楨有意,于是生出了可怕而又荒唐的念頭,將曼楨騙至他們的宅子,設計讓祝鴻才強奸曼楨,將她留在祝家,企圖用此舉來籠絡祝鴻才的心。
       話說回來,曼璐也是個極具悲劇性的人物。首先,由于家庭所迫,身為長女的她,不得不早早外出謀生。然而由于沒有多少文化,又需要一份薪水較高的工作,無奈之下她選擇成為一名舞女。曾經(jīng)的初戀男友也由此與她分手。書中并未對此做出詳述,但我想象得出作為一個女孩子的心情。正值花季年華的她,拋棄清白和純真的愛戀而被迫挑起生活的重擔,是何等的酸楚。也許正是由于這一份極度的痛苦,對曼璐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傷害,把親妹妹騙來也是出于這份痛苦的殘忍報復。
       報復的源頭除了她心有不甘及自己的自卑感外,她還嫉妒妹妹的單純,爛漫。她會質(zhì)疑,為什么同一家庭的兩姐妹會有這么大的區(qū)別,難道就是因為是長女,不得不承擔養(yǎng)活全家的重任。不,她一定不會這么承認,她不服。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便是曼璐發(fā)現(xiàn)自己的初戀張豫瑾竟然也對曼楨有所青睞。曼楨那時已經(jīng)在與世鈞交往,曼璐是知道的,曼楨那時無比幸福,想必她也是知道的。但讓她無法接受的現(xiàn)實是,曾經(jīng)她以為不管她再怎么變,這個世界上總有張豫瑾在等著她,無論在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反正她知道總有這樣一個人。可是事與愿違,那個男人居然又看上了自己的妹妹,曼璐對愛情抱有的最后一點幻想破滅了??粗妹檬艿絻蓚€男人的呵護,她心中的憤怒和怨氣再也忍不住了,于是,唉,橫插一杠,生生葬送了兩個人的幸福。
       怎么說呢,就曼璐而言,她有向人道不出的苦。在舞廳受了氣,沒人訴說。整天呆在煙熏繚繞的環(huán)境里,心境也不會太好。如果說這一切她都默默忍了下來,最讓她心寒的是自己母親的態(tài)度。她這么委屈自己,完全是為了這個家,但她的母親卻恥于在人前提起她的職業(yè),有時甚至刻意與她保持著一定距離。面對此情此景,內(nèi)心再強大的人恐怕也要崩潰了吧。上述種種加在一起,造成了曼璐的悲劇,也間接導致了曼楨與世鈞的“半生緣”。
       曼楨和世鈞,一對癡男怨女。當愛在靠近時,兩顆心傳送著愛的訊息。濃濃的愛意彼時在他們周身滌蕩,連空氣都是甜的。兩人之間的一顰一笑,都裹挾著深深的愛意。世鈞有時會早早去曼楨家,曼楨還沒起床,他們就隔著屋子喊話,那一幕好溫馨。愛的甜蜜甚至讓他們忘卻了生活的瑣碎和乏味,可惜世事無常,快樂總是那么短暫。突然有天早上醒來,曼楨就像憑空消失了似的,哪兒也找不到。她的家,她姐姐家,全都無影無蹤。好像上天給他變的戲法,世鈞也許會想,難道是因為前一天與曼楨吵架,而她選擇用這種方式來懲罰他?不,曼楨心那么軟,那么愛他,怎么舍得他焦急,難過。難道曼楨不明白他苦苦求索而無所得的心痛嗎?可惜,生活不是童話,王子最終沒能尋到曾經(jīng)深愛的公主,只能抱憾終生。即便會有后來的相逢,我已不再是原來的那個我,你也不再是我的那個他。世鈞像丟了魂似的渾渾噩噩回到了南京,在嫂嫂的撮合下和翠芝結為夫妻。新婚之夜,翠芝突然拉住世鈞的衣服嗚咽起來,沖口而出地說:“世鈞,怎么辦,你也不喜歡我。我想過多少回了,要不是從前已經(jīng)鬧過一回,待會人家說,怎么老是退婚,成什么話?現(xiàn)在來不及了吧,你說是不是來不及了?”張愛玲評價說,他們兩個都很茫然,像兩個闖了禍的小孩。其實,翠芝是喜歡叔惠的,然而他們依舊是逃不過的命運的一對,最終還是沒有走到一起。后來,翠芝和世鈞有了兩個孩子,但世鈞怎么看都不大像個好父親的角色。對家里的事不上心,全由翠芝一人操持,跟兩個孩子也不咋親熱,仿佛沒了曼楨,他就再也活不過來了似的。不知是婚姻枷鎖的束縛還是心死之后無力回天,總之世鈞已沒了當年的熱情和待人時的暖意。
       故事的結局賺足了大批人的眼淚。結局處,作者安排曼楨和世鈞在小茶館里見了一面。是啊,在茶館開始,在茶館結束,一個小小的輪回。曼楨顫抖著叫了聲“世鈞”,兩人哽住都開不了口。半晌,只聽曼楨說:“世鈞,我們回不去了?!被夭蝗チ耍僖不夭蝗チ?。世鈞到現(xiàn)在才明白,今天老是那么迷惘,他是在和時間掙扎。從前最后一次見面,至少是突如其來的,沒有訣別。今天從這里走出去,卻是永別了,清清楚楚,就跟死了一樣。
       浮生若夢,嘆相遇太美。多少感情,伴隨初時的喜悅,到后來克服種種摩擦,最終成為招人羨慕的一對,是幸福的。但又有多少人,不是被命運生生拆散,就是等到會愛的時候,發(fā)現(xiàn)原來的那個他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后來,我回來了,而你卻不在。也許吧,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也許只會對他輕輕說一句:幸福就好。其實不管結局如何,相知相愛就是種幸福。你若問我愛你值不值得,其實你應該知道,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興許這世界上還有另一種美好的感情叫:你愛我,我愛你,然而我們卻沒有在一起。在那些偶爾失眠的日子里,遙望遠處閃亮的繁星,看著看著,也就釋然了。
  •      高中畢業(yè)讀這本書,最記得里面的一句話,母親把手放在口袋里摸著曼璐剛剛給的溫熱的鈔票,然后葬送了曼楨。后來學習寫問些評論,這種由個別場景勾起的訴說的欲望就覺得渺小的不值一提了,總是將所有的一切與國家民族等等宏大倫理聯(lián)系起來分析。好像很專業(yè),很高深。
       曾經(jīng)有朋友和我討論書的人物悲劇,我武斷地認為,那還是停留在閱讀的初級水平。
       現(xiàn)在研究生畢業(yè),重讀《半生緣》,涕淚漣漣。
       我不知道愛情是什么樣子的。但是我覺得談戀愛的時候,最佳狀態(tài)應該就是世均和曼楨這樣的一種狀態(tài)。溫柔的,互相欣賞的,即使是那么微不足道的兩個人。
       張愛玲的文字太好,不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的改編都沒有辦法和她的文字媲美,那些文字像從自己的心里一寸寸流過,隨之眼淚也奔涌。
       為什么哭泣,也不是為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多半是為了曼璐為了曼楨,為了這些為家庭犧牲的女性。
       曼楨說,一切都是虛無縹緲,不確定的,只有孩子是真實的。
       再也沒有一句比這句更凄涼了,千瘡百孔的背后,是撫摸著溫熱的鈔票的母親的手,是將紅寶石戒指轉交給曼璐的小保姆阿寶,是那件豫瑾喜歡的紫旗袍,是曼楨被燒毀的在沈家大院的求救信。
       曾經(jīng)也埋怨世均的弱懦,現(xiàn)在倒覺得世均唯一可貴的就是這點懦弱。如果每個人能多一絲世均的弱懦,曼楨不會這樣,曼璐不會那樣,一切都不應該那么蒼涼。
       感謝這本書讓我麻木的神經(jīng)有了一些蘇醒。以前很喜歡悲劇,覺得悲劇靠近真相。然而,現(xiàn)在到真的很希望張愛玲把筆寫下去,寫一個曼楨和豫瑾的故事。然而,我也知道,這應該會是十足的敗筆,純粹的畫蛇添足?;蛘撸鼧E,回不去了,就不要回了,外面有更廣闊的天地,關于世均連著那段不堪回首的絕望一起讓時間遺忘吧,前面有更廣闊的天空。
      
  •     半生緣
      半生緣,緣只半生。
      世均和曼楨認識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他們原來那么好那么好,書的前半部分,講的是世均和曼楨相識的過程以及他們之間純真的戀愛,張愛玲的筆觸是細膩的,那些瑣事一一敘述起來,不覺得瑣碎只覺得溫馨和可愛,相戀的日子總是開心的,那個時候他們那么好那么好,連自己也覺得不能再好了。許是太過在乎,所以才會疑心才更害怕失去,所以世均才會為了豫瑾而吃醋而生氣,以至于誤以為曼楨嫁給豫瑾之后,便徹底灰了心。也許,在他眼里,潛意識以為豫瑾是更適合曼楨的吧,所以才會那么不自信,又或者對曼楨還是缺乏完全的信任,以為她那么快就徹底的變了心。有時候也在想,如果他早些知道曼楨不是嫁給豫瑾,那么他會不顧一切的去尋找曼楨么?我想,還是不會的,他骨子里還是怯弱的人,或者也可以說是很現(xiàn)實的人,他害怕曼楨早已變心,相見只能尷尬,他是有些木訥的。他很容易的對家里妥協(xié)了,他雖然因為工作的原因跟父親決裂,但后來依舊回到家里去,在關于和曼楨的婚事上,父親對于曼楨家里是有偏見的,世均提出的做法是欠考慮的,他采取撇的一干二凈的做法,于曼楨而言是難以接受的。世均對于曼楨的遭遇是同情的,心疼的,但其實,連曼楨自己都意識到他骨子里還是有那么些傳統(tǒng)和偏見的。
      他們的緣分只有半生,即使曾經(jīng)那么那么好過,后來也只是往事不堪回首了。曼璐是可憐的,也是可恨的。她為了家庭犧牲了自己,和少年時期的愛人決裂,去做了舞女,后來淪落到妓女,后來嫁了個花天酒地的丈夫,即使他們轉了運有了錢,她依舊還是痛苦著。獨自支撐這么一大家,于一個少女來說,實屬不易。許是自己太過苦痛的經(jīng)歷,太過完全的犧牲,在太長時間的壓抑下,又受到不斷地刺激,于是她的心理有些扭曲了,不然她怎么能如此的去殘害自己的親妹妹呢?是她親手毀掉了她親妹妹一生的幸福,她又是如此的狠心。曼璐是如此的堅強,在遭遇迫害之后,不怨天不尤人,依舊頑強的活下去,在嫁給鴻才的時候她是糊涂了迷茫了,可是一旦清醒,她就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了。不敢想象,她一個人吃過多少苦,但在最后對世均的敘述中,她始終用著平靜的口吻,只是眼淚止不住的流下來。
      突然想起,張潔的一篇文章《愛,是不能忘記的》 ,文中的世均,翠芝,淑惠,曼楨,甚至豫瑾,都是在無可奈何或者心灰意冷的情況下,都是有些草率的結了婚。正如張潔在文中所說,為什么當初他們沒有等待著那個呼喚著自己的靈魂?如果我們都能夠互相等待,而不糊里糊涂地結婚,我們會免去多少這樣的悲???或許為了逃避現(xiàn)實,或許是屈從于世俗偏見,多少人把那不堪忍受的婚姻和愛情分離著的鐐銬套到自己的脖子上去,來日又會為這不能擺脫的鐐銬而受苦終身。即使我們等不到自己愛的人,也千萬不要草率結婚,別為了一時心灰意冷,別為了當時的逃避和屈從,至少等你確定你的確不會后悔時,至少你曾經(jīng)真誠地等待過,別像世均和翠芝,等到結婚時想起已來不及,就像兩個做錯事的孩子。
      多少戀人無果而終,多少往事永藏心中,那純真熾熱的愛戀也許一生僅有一次,也只屬于那個人,如果你在經(jīng)歷,好好珍惜吧。如果注定只有半生的緣分又怎能夠相守終身?
      
  •     書讀罷。心中彌漫著深深的悵惘。這個故事著實是一個悲劇的。然而有的時候會感覺到一種凄美。本就有很多事情,是我們終也無法得到的,也有很多事情,是我們索爾未得的。沒得到的東西,在心里面總是美的,經(jīng)過記憶的雕琢,那些喜歡的部分也就加上了鮮艷的顏色。曼楨和世鈞是悲劇的,本就相戀的一對最后卻落得了各分天涯,翠芝和叔惠也是悲劇的,身世的懸殊讓彼此都互相錯過,曼璐和豫瑾也同樣是相戀卻無從相守。但這些不完美大概也加強了記憶中的那一份依戀,最后,依戀也并不能踟躕不前,那些本不愛的事情,也漸漸的變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
      
      未必在我們得到之后,我們就可以獲得滿足。
      
      但那些久別重逢,破鏡重圓的故事,總是可以觸及我們心底里那些最柔軟的地方。讓我們滿懷期待,勇往直前。
  •      《十八春》里有一個情節(jié)是《半生緣》里沒有的:石翠芝一輩子看老公沈世鈞不順眼,基本上是翻著白眼過日子。當老公最好的哥們、自己從前曖昧過的柏拉圖戀人許叔惠回國時,石翠芝爆發(fā)了火熱的二度青春,一心想重圓舊夢,為自己溫吞水的中年生活撒一把火花。被許叔惠婉拒后,石翠芝帶著沒燃起來的死灰一回到家就得知老公剛遇見前女友、并想和她一起前往東北投入革命事業(yè)......石翠芝頓時覺得老公像金蘋果一樣不可或缺,并積極熱情地拖家?guī)Э诤屠瞎捌淝芭岩黄饹_向了東北共建紅太陽事業(yè)......石翠芝和沈世鈞的夫妻關系還更融洽了呢。
      
       小時候看《十八春》,這個情節(jié)一閃而過。滿心都在曼楨曼璐的悲慘世界里,誰關注一個“少奶奶的生活是沒有比吃蘋果吃出半條蟲子更驚悚的事了”的石翠芝?何況我更喜歡灰蒙蒙的《半生緣》,不喜歡留個紅太陽尾巴的《十八春》。
      
       小仲馬寫《茶花女》時,一直在強調(diào)這個故事看起來是那么不可思議、不真實,所以才要被寫下來。要是瑪格麗特的故事平凡又常見,那就沒必要被記載下來給眾人傳閱了。曼楨曼璐的故事都是像瑪格麗塔一樣悲壯,翠芝的故事就平凡的不得了:一個“小城里的大小姐”,家里還富裕,母親管得緊,沒見過什么世面,自己性格又倔強。找個差不多的老實人就嫁了得了,一輩子也沒有過激情、自我、沖動和悲慟。到了三四十歲,孩子都是半個小大人了,才覺得自己活了些什么?;橥鈶俑甙l(fā)頻率就在這個時候特別容易插播一段故事。若是當年錯過的曾兩心相悅的戀人再度出現(xiàn),那感情的激發(fā)更是熟門熟路。經(jīng)過時間的美化,當年多大一點的小破事都會帶著史詩般的蕩氣回腸。這故事對少年人來說太遙遠、娛樂性又不夠,對中年人來說它真實又狼狽地刺眼、太貼近自己的生活,難怪石翠芝的故事從來引不起關注。
      
       突然想起石翠芝在《十八春》里的這段,是因為我突然理解了她在失去了和許叔惠重圓舊夢的可能性后,馬上就迎來了新的危機:老公好像也要跑了...所以為了挽救自己搖搖欲墜的生活,她首次對老公迸發(fā)出了熱情與關注。家庭就是她生活的全部,愛情是蛋糕上的櫻桃。點綴已經(jīng)沒了,難道讓她連飯都沒得吃?若不是她的危機意識讓她抓住了老公,老公本來就想和她分開一陣子、又得知前女友的悲慘遭遇,假以時日沈世鈞這個倔到死的人是非和她分手不可。沈世鈞和曼楨雙雙到了東北,那是火熱的無產(chǎn)階級新世界,洗腦功能之強大,石翠芝這留在上海的舊資產(chǎn)階級非成為昨日黃花不可。但是石翠芝咬緊牙關,為了不讓已經(jīng)疲憊的中年生活更狼狽,還是虎口奪食,抓住了老公。這大概就是她的“吃了半個蘋果,發(fā)現(xiàn)了半條蟲子”的驚悚人生經(jīng)歷了。她也安穩(wěn)慣了,也沒什么勇氣把這個事當做一個甩開溫吞水又沒愛情的婚姻的契機,來尋找人生第二春。要是真和沈世鈞離婚了,和許叔惠到有可能了。這么多年來翠芝一直是叔惠的心結,這心結的力量未必打不敗叔惠對和世鈞友情的顧慮。
      
       之所以說這么多,是我最近意識到,過不了幾年,我也就要到了石翠芝這樣的年齡了。我媽媽那一輩的人,大都就是我現(xiàn)在這個年紀結婚的。我在外拼搏的日子不算久,但是已然感到疲憊。而且我很清晰地意識到我似乎也不會有什么驚天動地的遠大前程。所以我的中年,會不會也像石翠芝一樣無聊、像孫柔嘉一樣夫妻不和、像曼楨曼璐一樣在將錯就錯的婚姻里痛苦不堪、更有甚者像冷清秋一樣失婚又沒錢地在社會最底層苦苦掙扎?大概是像石翠芝的可能性最大。我認識的中年夫婦里,感情鶼鶼鰈鰈的很少,多數(shù)是彼此不太搭理,也沒什么共同語言。很多月薪不低的女人們,事業(yè)雖然還算平穩(wěn),但也沒什么事業(yè)心或拼搏精神,除了逛街買衣服、看看電視劇以外也沒什么愛好(電影要是能看兩部文藝片那都算有情趣的了),婚外戀也是沒那個賊膽,現(xiàn)代新女性也不至于死捆住孩子天天盯著他們的一舉一動??偟膩碚f就是沒什么自我,也沒什么生命力。日子太平穩(wěn)了,所以一點不愿動蕩,根本沒什么感情的老公要跑,第一反應還是要把他抓回來。就是石翠芝這樣。
      
       這是我最恐懼的。因為像曼楨那樣一時自暴自棄的將錯就錯的婚姻,我總還有信心從長遠來講,我不是一個糊涂的人,我會掙脫出來的。像曼璐那樣老公不尊重她、像孫柔嘉那樣夫妻不同心協(xié)力,我這人有點求全之毀,忍不了我就像冷清秋一樣跑了。像冷清秋一樣苦苦掙扎在最低生活保障的水平線上,其實也還好,因為冷清秋是個精神生活很豐富的知識分子,所以能分掉一些注意力。而且冷清秋這個人自尊心極強,不隨波逐流,不將就湊合,飯都吃不飽了,衣服都還洗的干干凈凈,君不見有些同學們一到期末考就懶得不洗衣服不洗澡了......冷清秋這樣的人,肩膀上的擔子再重,脊梁都是挺直的。誰還能保證一輩子順心呢?能這樣有尊嚴地面對苦難,也算沒有遺憾了??偟膩碚f,太過明顯的痛苦,我相信我總會奮力一搏的,但溫水煮青蛙的環(huán)境,人的惰性一上來,自己也沒意識到,那一輩子就這樣了。
      
       我也不知道這個困境該怎么破解。因為這個百無聊賴的困境,它乍看上去實在不太像一個困境。有飯吃有衣穿,孩子健康,老公不暴力也沒小三,就是夫妻之間沒有精神溝通、自己的生活沒有精神追求,根本也不至于就過不下去了。能為了“自我”和“生命力”而拋家棄子、追求新的人生理想與道路嗎?大家都有惰性,都覺得一動不如一靜,一個為了不大的事兒要跑,伴侶的第一反應基本是要來抓,因為感情淡薄如水,好像也說不上感情破裂了。就這么精神層面的原因,要是一個同意一個不同意,都不知道法院批不批準離婚。怎么聽怎么像是癡人說夢。
      
       這個世界上太多石翠芝們,估計只有我一個潛在的準石翠芝在發(fā)神經(jīng)。
  •       每次提起《半生緣》,腦海里便縈繞著林心如飾演的曼楨悲戚的聲音:“世鈞,我們回不去了?!碑敵鯋廴牍撬鑵s被殘忍拆分的一對戀人,多年以后恍如隔世地故地重逢,可惜都不再是當年的自己,他們再也回不去那個年齡,再也無法找回那丟失的愛人。
        最早知道《半生緣》,是林心如版的電視劇,單純的曼楨、溫厚的世鈞,感動于一瞬即永恒的愛情,為故事中遭遇了悲慘與不公的女性形象扼腕,為相愛卻最終錯過的愛情遺憾。那時候,我眼中的世鈞是懦弱的、無能的、令人憤恨的,他像被人捆住了手腳,想為愛情做很多事,卻總有些力不從心,他善良,卻守護不了心愛的女人;我眼中的曼楨是纖弱的、單純的、也令人著急的,她也因為家人的牽絆而無法沖破命運的樊籠,委屈卻也沒能求全,在猶豫和思量中葬送了一生幸福。多年以后重逢,她是單親母親,他已兒女雙全,身上都多出一種東西,那是責任,因為他們是同樣善良的,他們都拋不下那份責任,不忍心傷害無辜的人,所以才有了最后那一幕,世鈞抱著曼楨,曼楨在他的懷里哭著說:“世鈞,我們回不去了?!?br />    最近,重讀《半生緣》,沒有了當初對世鈞和曼楨的著急和埋怨,卻多出更多的理解和歆慕。曼楨般善良和美好的女子,在經(jīng)歷了那么多的不公和悲慘之后,還能夠笑對人生、始終保持著那一份善和美,也許帶有缺憾的美,也足夠震撼;世鈞般溫厚和負責的男人,雖然懦弱過,,但他也竭盡全力努力過,他的心中始終堅守著對家庭和親人的責任,始終溫厚如初地對待別人,始終把那份三兩年便是一輩子的愛情留存心間,也許有瑕疵的愛,也足夠欽佩。
  •   沒錯 ,是時間未到,還不想妥協(xié)
  •   在一個全封閉全封建的社會里面,愛情不是現(xiàn)代愛情的形態(tài)。你上面的一些列疑問就是張愛玲對那個時代的控訴,也是她想問的問題。后來她用了一句'我們回不去“回答了自己的問題。
  •   看小說的同時,要考慮到作者的生平。加上作者的經(jīng)歷再看,就好理解一點。張愛玲她的人生就很矛盾復雜,她自己自殺后家里什么也沒有,你問她為什么要自殺,她的感性也很難說清。這本書很多年前看的,細枝末節(jié)也記得不太清楚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