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站來客

出版時間:1988-5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艾薩克·阿西莫夫  譯者:杜 漸  

內(nèi)容概要

鋼穴

作者簡介

阿西莫夫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太空站來客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2條)

 
 

  •     文科腦和理科腦是分開的嗎?我們只知道理性腦和感性腦是分開處于左腦和右腦的(這只是大致劃分,左右腦是緊密相連的),那么文理之間呢?
      寫小說尤其是懸念小說,需要的首先是文科思維,即怎么建構一個故事、創(chuàng)造懸念吸引人。假設我們這些思維都不是天生的,都是從別人那里學來的,那作者的這部分思維可能就是從Holmes和其它一些劇作小說那里得來的。對于另一部分,靠的就是理科思維了。一個未來的宇宙未來的世界,人類怎么生活的,衣食住行有哪些細節(jié),要讓人信服,就得有很深厚的天地數(shù)理化生(天文地理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知識,否則你連未來人類吃什么都解決不了。
      理科知識作者當然駕輕就熟,但文科就要冥思苦想了。作者自己也說過,寫非小說類文章即科普一類的比寫小說輕松很多,我估計就是因為他擁有很強大的理科思維而文科有點困難。雖然他是Bible以及Shakespeare等文學作品的研究高手,同時也對歷史了如指掌,但文科對于他來說還是有點困難,就像不完全型左撇子用右手,雖然一樣可以用,但用左手簡直就不需要調(diào)動大腦。
      現(xiàn)在的懸疑如果仍然停留在兇手是誰的層面,就很低級了。新時代高大上的套路是你猜對兇手又怎樣,你不知道其中的手法和動機,我仍然可以讓你震驚一把,只要我把懸念編得夠好。
      全書共十八章,作者在第六章末尾就已經(jīng)透露了兇手(在哪里?請自己翻開書查閱),但仍然有懸念支撐讀者到最后,到了最后仍然可以玩點顛覆。把讀者牽著走的任務已經(jīng)完成,剩下的就是展現(xiàn)自己構造的科幻世界了。
      在一種未來里,人類已經(jīng)殖民了許多個外星球,但大部分人類還是在地球上。但是此時的地球已不是現(xiàn)在的地球,人類是分區(qū)生存在人造的地底。在這里生活的好處是不用管天氣和晝夜,可以延長人的工作時間。殖民到外星球的人已和地球人很少來往,因為經(jīng)過人工培植外星球的人類已經(jīng)比地球人高級很多,而且廣泛使用機器人幫忙,而地球人卻普遍反對機器人。地球人的出路如何呢?繼續(xù)殖民外星球?接受外星球人類的幫忙?還能改造地球?這些不僅僅是理科的事,而是需要文史哲的深入思考才能相通的。作者到底有沒有說,說了多少,請自己看書吧,肯定能讀到你沒想到過的東西。
      基地系列那是更遙遠的時代更遙遠的宇宙,連地球都找不到了,而機器人系列則是與我們更近更密切的宇宙,至少對我們現(xiàn)在生活的世界參考性指導性更高一些。
  •     如果此生崇敬過誰,我能說出五個人,列夫托爾斯泰,達芬奇,邁克爾杰克遜,艾薩克阿西莫夫,最后我可能會照照鏡子【笑?!?br />    列夫托爾斯泰在文學和思想方面的造詣達到了很高的境界,達芬奇有著當時時代沒有的奇想,邁克爾杰克遜是領悟藝術的天才亦是善良的人【這點很重要】,而艾薩克阿西莫夫,一位難以言喻的大師,我可以這樣評價他:“當年我看完大基地系列后,我認定此生唯愛阿西莫夫。后來看完他的自傳,我才明白,無論幾萬個輪回我都會愛他?!?br />    我在高二時借用圖書館讀完了他最經(jīng)典的銀河帝國系列,也即是機器人系列,帝國系列和基地系列的統(tǒng)稱【這樣說其實未免有泄底之嫌疑】整個假期我都處于了亢奮激動淚流不止的狀態(tài),不愧是史上最偉大的系列小說【1966年雨果獎特別設置的獎項,擊敗沙丘系列,魔戒系列等眾多杰作,要知道當時的基地系列還只有三本而已】【當然我有(極深的)個人英雄主義情結(jié)】
       艾薩克阿西莫夫位列科幻黃金時代三大家之一【其他二位 阿瑟克拉克,羅伯特海因萊因】長篇小說除了銀河帝國系列寫的并不多,但他廣博的寫作范圍足以讓人驚嘆【具體請參考他的自傳《人生舞臺》】而銀河帝國系列包含了五本機器人系列和一個特別的短篇,七本基地系列和三本帝國系列。阿西莫夫最與眾不同的是長達二萬五千年的壯闊銀河帝國史只以三本書帶過,而之前和之后的故事卻描寫的十分細致,也正因此,阿西莫夫引領了整個科幻小說界的發(fā)展。【這是后話了】
       此次我買了新版的銀河帝國,雖然翻譯有些許問題,但閱讀沒有任何影響,重看之余依然感動著。
       《鋼穴》是阿西莫夫的第一本機器人長篇小說,不屬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太空歌劇,亦不是浪漫的星球歷險,卻是在完備了短篇中提出的機器人學三大法則后,融入阿西莫夫畢生摯愛的推理元素,成就的科幻推理小說。其不是歷史上的第一篇科幻推理小說,但它是第一篇完善的有影響力的科幻推理佳作。書中地球人偵探貝萊和機器人偵探丹尼爾首次登場,共破宇宙城一科學家遭死光槍射殺疑案!長久以來,地球受控于外世界人。人類聚集在鋼鐵密封的各個城市中,城市郊外就有外世界人建立的太空城。太空城里發(fā)生了離奇的命案:一位外世界人被謀殺了,而外世界人認定是地球人干的。地球便衣刑警伊利亞·貝萊被迫承辦這件案子。貝萊覺得精神壓力大極了。他若不能順利破案,地球?qū)⒃獾酵馐澜缛说膱髲?。更麻煩的是,他必須接受一位名叫機·丹尼爾的機器人做搭檔。貝萊一向?qū)C器人深惡痛絕,他能與機器人合作嗎?
       單從推理小說的角度看,撇去舊版前言泄底的罪惡,沒讀過推理的科幻讀者大多都會被牽著鼻子走,而對于有基礎的推理讀者則兇手是誰算不上難事。誰殺的這點本來也就不是重點。阿西莫夫最愛的就是黃金時代的推理小說【推理黃金時代早于科幻黃金時代十年左右】本書的布局亦體現(xiàn)了黃金時代的范本作用,各處小細節(jié)埋下伏筆,高潮迭起,誤導深入,期間伊利亞貝萊兩次偽解答都進一步指向最終的真相,而丹尼爾奧利瓦的出現(xiàn)亦會讓讀者懷疑三大法則的準確性,最關鍵的線索甚至不停地搖晃在讀者的眼前,除了在最后作為有力的證據(jù)時略顯不公【說到底,奎因之后有什么必要讓讀者能有全部線索!】細心讀下去你會發(fā)現(xiàn)阿西莫夫布局的巧妙對于怎么做的這個問題,讀者只要想就能明白,但也正是布局引導的巧妙之處。最終解答一筆帶過的某行里我甚至看到了《來自新世界》的某個解答。
       而最后為什么要殺,動機的問題牽涉的就是整個系列的理念了,須知此時的阿西莫夫沒有任何想把三個系列聯(lián)系到一起的想法,但在字里行間,在動機的揭示上【兇手的動機和外世界人的想法】卻能感受到微妙的聯(lián)系。鋼穴作為阿西莫夫曾經(jīng)患有幽閉恐懼癥的結(jié)果應用在科幻小說中,成為了一個經(jīng)典的意象,鋼穴禁錮著地球人,為了生存,究竟能不能邁出那一步,本書的最后樂觀的預言著答案,而接下來更波瀾壯闊的史詩將會呈現(xiàn)。沒有宗教的外世界人制造出來的沒聽說過《圣經(jīng)》的機器人在全書最后說出的話,不僅僅表現(xiàn)出伊利亞貝萊最終和丹尼爾奧利瓦結(jié)成了深厚的友誼,亦在冥冥之中展現(xiàn)了它作為救世主而存在,而孤獨,而等待的一生。
       “貝萊突然綻露笑容,抓起機?丹尼爾的手肘,兩人手挽著手,走了出去?!?br />    一個時代就此開啟
  •      1952年,在這么早的一個年份,阿西莫夫就知道會有一個世界必然是這樣:"你們一生下來就開始學習接受權威.....。""根據(jù)在警局的職位,有資格生兩個,而且婚后的第一年就要以懷第一胎"許多年以后,我們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現(xiàn)實中,再過去多少年,又有多少幻想變成現(xiàn)實?
       阿西莫夫不愧為軟科幻開山祖師!他和儒勒凡爾納,總有些金庸和古龍的意味。
  •       顯然,這應該算是一部偵探小說。但是加入了機器人之后便變的更有意思。
        不過事實上大家肯定也都猜到了兇手就是局長了吧,其他人都不可能(小說電影往往是這樣),另一方面,作者又讓讀者經(jīng)歷兩次貝萊懷疑R.丹尼爾的過程,使得情節(jié)跌宕起伏。
        我不明白為什么第一次貝萊懷疑丹尼爾的時候不去先證實一下丹尼爾到底是不是機器人,這應該不難。貝萊隨時可以找機會問問丹尼爾的身體構造,里面是什么樣的,是否可以看一看,相信丹尼爾不會拒絕的吧?
        第三次揭露局長的時候,最后通過博士傳過來的影像查找地上的鏡片碎玻璃,這尼瑪也太假了!還尼瑪讓他找到了
  •      一個外星人被殺了。這就是故事的開始。
      
       主角是一個蠻有冒險精神+推理精神+稍顯幼稚的大叔警探(五級)負責調(diào)查此案。大叔們往往是聰明的,他卻。。當然這也不能怪他,只怪局長給了他一個神級搭檔——一個機器人。這個機器人可不是一般的機器人!?。∵@個機器人是在阿西莫夫很多很多小說中出現(xiàn)的丹尼爾??!此時的丹尼爾還只是個規(guī)規(guī)矩矩的機器人,不知道讀心術,也沒有領悟第零法則。但是就尼瑪強大的不得了有木有!各種控制場面~各種目瞪口呆~
      
       在那個時空,人們完全脫離的自然環(huán)境,居住在被稱為“鋼穴”的地方。這個社會有明確的等級制度,人們還是按勞分配。五級的警探可以勉強有個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有自己的小公寓,有獨立的洗浴間,在傳送帶上有自己的座位。但是,還有很多人,可能因為沒有工作,也可能因為犯了一點錯誤——就像男主的父親——被剝奪了等級,只能從原本的公寓中拖家?guī)Э诘陌岬截毭窨?,男主的母親也因此一病而終。就是這樣一個看似繁榮昌盛的社會,其實危機重重,能源的缺乏日益加重,人口日益增多,空間越來越下。就再這樣一個背景下,人們反對使用機器人,多一個機器人工作就少一個人工作,失去工作的人生活將更加窘困。
      
       人們同時也病態(tài)的不能接受外界的世界。不敢在露天下行走,不能接受風吹的感覺,不敢吃新鮮的水果。似乎沒有鋼穴就無法生存??途拥厍虻耐庑侨税堰@一切看在眼里?;谀撤N原因,他們希望地球人能認清現(xiàn)況,向銀河移民。他們期望能找到一個人,幫助他們傳達這樣的思想。
      
       故事僅僅圍繞謀殺案展開,塑造了許多豐滿的形象,如局長,復古主義者,喜歡帶眼睛,喜歡窗戶,討厭機器人,城府極深。如男主的妻子,一直糾結(jié)于自己的名字,由于名字的含義是放蕩的女子而在心里竊喜,覺得自己似乎因此有了活力。還有遇事不慌的外星人。。。當真沉著。。。
      
       故事的結(jié)局既出人意料又在人意料之中,出人意料是說沒想到作者在最后挖出真兇實現(xiàn)了移民計劃的啟動,為以后的基地系列作了鋪墊。而局長作為兇手又確實在情理之中。
      
       喜歡這個故事,喜歡機器人丹尼爾,喜歡阿西莫夫。喜歡他筑建的世界。可以說從這本小說開始,我才意識到,原來我最喜歡的是科幻小說。。。
  •     此書是53年末開始連載的,限于當年的科技水平,有些硬的東西沒必要深究.
      情節(jié),在50多年后來看,很老套,吸引我看下去的是不斷抖出來的科幻包袱.
      
      阿西莫夫跳過了太空移民(地球同步軌道),直接發(fā)展到外星(超光速移動),畢竟載人航天是61年才有的事.
      這樣,早期的太空開拓者,直奔宇宙中環(huán)境較好的行星而去,精英的后代不斷發(fā)展,和碌碌無為的地球人形成了巨大的差距.富了以后,不待見窮親戚.
      
      書中所說,地球的困局有3,1是被外世界的人束縛,禁止進入太空,2是資源枯竭,3是地球人喪失了開拓精神.
      外世界也是人啊,地球終究是被自己束縛住的
      
      文明要發(fā)展進步,首先得分工,通過分工提高生存率,大家都有飯吃了,閑人才能有精力去干別的.
      如果人口膨脹速度過快,科技水平無法承受,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吃不上飯,被迫去搞農(nóng)業(yè).已有的科技成果成了包袱,為了保障人們的生活水平,浪費了大量能源,人口不斷增長,農(nóng)業(yè)岌岌可危.
      
      工作不斷細分,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零件,喪失創(chuàng)造力,城市在穩(wěn)定中走向死亡.享受著科技帶來的便利,每天卻為了飽腹而奔波,悲劇啊.
      
      似乎這一切問題的根源是人口,現(xiàn)在來看,還不用擔憂.在資源枯竭前,人類會把地球玩死的.....
      51年的繁星若塵,貌似是地球的結(jié)局 - -
  •     讀完鋼穴,第一個感覺就是該故事是個教科書式的經(jīng)典,結(jié)構穩(wěn)重精確,敘事手法樸實好用。一般來說,作為情節(jié)為主的小說,出乎意料的轉(zhuǎn)折往往是其精髓。但是再出乎意料,也必須要合乎情理和適當鋪墊??苹眯≌f的一大優(yōu)勢就是通過天馬行空的未來科技,能方便的完成這個最重要的任務,由于讀者沒見過未來科技、外星種族,就很容易弄出驚喜;同時因為是科幻的背景,于是又在情理之中。不過在推理小說中,這一優(yōu)勢卻容易適得其反:如果推理的依據(jù)是現(xiàn)實中不存在或者沒人見過的東西,就讓人感覺不能信服。比如懸疑電影中常見的外星人解釋一切,或者精神分裂解釋一切的百搭套路。阿西莫夫的機器人系列,就高明在首先拿了一個三定律給你作為基礎知識,反復給你灌輸之,最后花樣翻新拿出來的犯罪手法和破案推理,本質(zhì)上都基于之前講過的三大定律,讓你覺得雖然是沒見過的事,但也確實合情合理啊。瞬間就佩服了。這個特色在機器人短篇中最能體現(xiàn),鋼穴中也實現(xiàn)得中規(guī)中矩。
      
      鋼穴的主要線索有兩條,一個講貝萊的辛勤工作,一個講貝萊的家庭生活,兩條都是清晰的明線,兩線從交錯走向重疊的傾向,自潔西一出場開始了,因為她蹦出來說丹尼爾是個機器人。次要的暗線也埋的很淺,講包括潔西和局長在內(nèi)的中古主義者的反機器人斗爭。通過雙線交錯推進情節(jié),雙線重疊走向高潮,最后拉起暗線解決沖突,完成了一場教科書式的推理劇。
      
      說起情節(jié)高潮,故事在約三分之一的時候突然拉起第一個高潮(貝萊胡亂的指控),在三分之二的地方慢慢推出第二個高潮(路帶追逐戲),最后用推理小說的解謎篇手法進入第三個高潮,太科學了!雖然精妙不足,但老辣沉穩(wěn),堪為科幻黃金時代的經(jīng)典范式。使用范式的一個額外好處是,從后面一本裸陽開始,作者就可以通過打破范式來營造新的驚喜。
      
      科幻故事的另一個優(yōu)勢是作家容易寫出讓人目瞪口呆的奇觀。和奇幻相比,科幻似乎更(讓geek覺得)貼近真實生活,越使人覺得“這是可能發(fā)生的”,就越容易將自身代入,產(chǎn)生由衷的震撼。而鋼穴里面卻根本沒有大篇奇觀細節(jié)的描寫,只簡約的描述了一下鋼鐵城市,幾乎所有的篇幅都留給了情節(jié)。我覺得這可以理解為一種取舍,阿西莫夫?qū)ν评碛芍缘臒釔?,導致他不愿犧牲作品的純粹性?;蛘哌@種風格也是對當時的市場需求的一種追求,好萊塢在七十年代以后,視覺奇觀才開始成為主要賣點;攝影作品也是在photoshop出現(xiàn)之后……這就把話題扯遠了。
      
      如同基地系列一樣,機器人系列也在嘗試探討更深刻的問題。這是這部小說超越了它的故事的地方,因為故事已經(jīng)成為作者跟讀者討論人類重要問題的手段。如果和攻殼機動隊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機器人系列同樣也在探討人和機器的界限問題及其衍生的倫理困境,但是他更多的在人類種族的高度去關注何去何從的進化問題——這在基地系列里更是發(fā)揮到了極致,以及通過反復糾纏三定律來討論機器人倫理;而攻殼更多的則是把注意力放在向內(nèi)的方向,通過靈與肉的分離,去拷問生命和靈魂的本質(zhì)。阿西莫夫那里機器進化成人,攻殼那里人異化成機器。兩個出發(fā)點類似但又截然不同的方向。
      
      一個很杯具的事情是本書前言里面有致命的劇透,直接講“最后發(fā)現(xiàn)原來兇手是……”,我看到那里要閉眼已經(jīng)來不及了,不過還好及時把下面一段跳了,因為下面一段連裸陽的兇手都說了!
  •     阿西莫夫的經(jīng)典科幻偵探小說!通過一件謀殺案串連起人們對兩個世界的想象 也暗示了科技時代推向極致后人類所面臨的溝通困難問題~~阿西莫夫不僅僅是在描繪一種幻想圖景,更是在闡釋自己的人生哲學。
      ~~~~~~
      我非常懷疑老阿是不是什么時候來過中國 或是閱讀過中國古籍經(jīng)典;因為他筆下的“地球”實在像孔子至老毛時代中國人心中的那個理想世界。大同世界、禮治社會……這些都在技術充分發(fā)展的條件下實現(xiàn)了:眾多人口被封閉在鋼穴中,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各種資源按照身份嚴格地予以配給,包括陽光、空氣和吃飯的時間;機器人勞動和人造食物使得生存不再是問題。地球人生活得安全自由,但喪失了沖出地球、回應問題的激情和創(chuàng)造力;在一種半機械的生存狀態(tài)中,人群暗涌著對機器人和自身非人狀態(tài)的不滿……
      ~~~~~
      還有另外一個外太空世界:這是早期從事太空殖民活動的地球人的后裔建立的天堂。他們信賴高科技技術,與機器人形成了親密無間的伙伴關系。這使得他們生活得更加休閑自然充滿能力;他們一般都很長壽,始終過著理性的生活?!抢硇缘膬A向使得他們挑選成員,甚至出生的嬰兒會因若干缺陷而遭受到斯巴達式的處遇;他們雖然能用以太武器輕松搞定地球人,但卻對地球上的細菌沒有任何免疫能力。理性讓他們變得更像是機器人,而完美只屬于上帝,也可能在機器人身上體現(xiàn),卻不屬于這些人類,即使他們是外太空人……
      ~~~~~~
      兩個世界 你會如何選擇呢
      如果你也困惑 那就看看阿西莫夫的書吧~~
  •     阿西莫夫“機器人系列”長篇的第一部,伊利亞·貝萊和機·丹尼爾·奧利瓦的首次合作。講述的是未來世界人類社會分裂成地球文明和外世界文明,雙方隔閡甚深、甚至水火不容,在這樣的背景下,一起外世界人被殺的案件使得地球刑警伊利亞·貝萊和外世界機器人丹尼爾·奧利瓦合作調(diào)查,克服了兩種文明之間的誤解和矛盾以及種種困難,最終揭開了問題的答案。
      
      作為一部實質(zhì)上的偵探推理小說,它的故事并不復雜,但是由于牽涉到了關于未來社會的描寫,使得這部小說不再是一部單純的偵探小說,而是一部對于人類文明發(fā)展方向的設計藍圖。兇殺案的發(fā)生和偵破只是一場表演,未來世界的人類社會結(jié)構是它廣闊的舞臺。演出是按部就班進行的,而設計一個精美絕倫、無懈可擊的舞臺布景才是重點所在。
      
      可以說,在這部系列長篇的首部曲中,阿西莫夫很好地構建了一個設想的但是非常合理的未來社會。也就是說,舞臺已經(jīng)搭好,演出還在繼續(xù)。
  •     
      
      說起來很多人對科幻奇幻是不屑一顧的,認為它就像武俠和言情一樣沒有任何價值。
      學校里的某間屋子里擱著這些書,并毛概鄧論三代表,明顯就是沒人看的書。不過也好,所謂曲低和寡,我這樣也滿高興的,反正我借的書都不用愁會被別人先借走。
      
      偵探加科幻的路數(shù)。發(fā)生了某外世界人被殺案件,于是局長叫某忠心下屬伊利亞去辦這個案子,并且還要求不喜歡機器人的伊利亞帶上一個機器人搭檔。案件一邊被偵破,作者一邊介紹未來的世界。八十億人口,源源不斷的酵母漿來輸送食物,整個城市仿佛鋼穴一般互相緊連,不敢稍有放松。人們依舊被自己的主觀局限在城市的深處,早就失卻了開拓進取的本質(zhì)。
      于是外世界人希望地球人能夠努力地向其他星際拓展生活空間,來創(chuàng)造出與兩個世界都不相同的新的世界,把人類帶向更好的未來??墒窃谶@緊要關頭,出現(xiàn)了殺人案件……
      
      比起偵探故事的不斷推進,我更喜歡作者在伊利亞與機器人丹尼爾之間講述的關于未來,人類去向的問題。畢竟所有的小說和文字,都指向人和世界本身。當時寫書的阿西莫夫根本不知道今天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然而卻非常正確地估計到了趨向,不得不說即使是21世紀的我們,也可以從中尋找到很多趣味。路帶的發(fā)明,機器人的發(fā)明與正確運用,碳與鐵比例的分配,外星移民計劃,太陽能的高效利用,核能的開發(fā),以及酵母作為人類食物主要來源的正確構想,統(tǒng)統(tǒng)把未來世界描摹得有聲有色。
      
      作者探討了很多在歷史前進中必然遇到的問題,穿插在對于未來的描述中,一點都不顯得枯燥無味,相反,能讓人們稍微停下閱讀,掩卷沉思一下也能給閱讀帶來莫大的魅力。
      
      伊利亞作為一個喜歡歷史的警察,也并沒有任何中古主義的傾向,他只是理性地對那個時代有興趣,并沒有像局長一樣熱愛過去的窗子和眼鏡。我當時看到這里的時候也想起了十九世紀曾經(jīng)大為流行的湖畔派之類的詩人。非要把新世界和舊世界割裂開,然后一廂情愿地認為舊有的秩序是最好的。
      的確,我們城市的很多問題也的確麻煩,比如人的機械化,把人都當成機器的確是不對的,可這就能否認效率是不好的東西嗎?馬克思同志說過,事物都有兩面性,割裂之后再單看另一方是錯誤地。
      
      而伊利亞跟那個中古分子說的人和機器人的差別也非常感人。是的,機器不用吃喝,動作精準,完成命令比人類更加優(yōu)秀??墒撬麄儧]有創(chuàng)造力,不懂什么是美,不知道正義除了需要遵守法律之外還應該是什么。不懂得任何抽象的含義,敘述任何抽象的名字。這就是人類和機器最大的不同。由于機器人三原則導致了他們必然不能傷害人類,不能不服從人類,甚至連自殺都不能自己作主。這就是人類賦予他們的枷鎖。但其實也不能如此判斷,畢竟人類不會刻意造出會暴動的東西吧。
      
      而正義也在文章中進行了探討。為了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可以犧牲小部分人的利益,這不但是機器的運算,更是人類的常識。淹沒在歷史中的偉人不知有多少,為了大的利益然后被歷史的黃沙所吞沒,甚至留下皚皚白骨和千古罵名。雖然我也認同這樣的正義,但還是為之前想不通的問題再次苦惱了一把:
      那么,生命的價值是以數(shù)量計的嗎?
      直到現(xiàn)在我也沒想通。
      
      說到機器人三原則,倒可以算是阿西莫夫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了。我記得初中時看《人形電腦天使心》(原來我也有過這樣純真的年代?。r,最后的日比谷小姐說,之所以把他們叫做電腦而不是機器人,就是不想讓她們受到機器人三原則的束縛。我這種喜歡自動鏈接其他書籍的變態(tài)者,或者從那時就注定了我會去閱讀這些冷僻在墻角的書了吧。
      
      作家必須要對人類有大愛才能忍受書寫時所帶來的種種痛苦。寫科普讀物和寫科幻讀物的阿西莫夫,據(jù)說是對寫作非常享受的,是著作超身的偉大作家。雖然我對科幻的了解少之又少,可還是從中得到了超過科幻本身的有趣東西。
      所以,請不要局限自己的眼光。畢竟呢,人吃五谷雜糧是健康生活的表現(xiàn),人讀五味圣賢,也不失為一種健康的閱讀。
      
  •     阿西莫夫玩慣了這種手法。
      
      一開始,和風細雨的。你甚至有想放棄的念頭——但千萬不要。我已經(jīng)在基地的“騾”部分吃過一次虧了。
      
      我吃驚于阿西莫夫怎么能容忍如此平淡的敘述(雖然語言很是幽默),總覺得他對于緊張氣氛渲染的不夠——地球人和外世界人的矛盾,還有地球人對于機器人的不滿。
      
      其實本來就是這樣,地球人不過是因為自卑才如此。
      
      秘密一個接一個的揭開,一個比一個驚人。
      
      情節(jié)一直到最最后才漸漸把自己的弦緊緊繃起來,讓我喘不過氣來。像暴風驟雨將人澆個濕透,一直要等到最后那個句號,我才突然看到太陽。然后整個人在原地小心翼翼地大口喘著氣,享受著陽光的照耀,回憶著剛才的悸動,一動不動。
      
      我總會在此時問自己一個問題:一切都過去了么?然后激動著,看書的封面,簡直想把書撕了!
      
      
  •   呵呵,的確是不錯的小說
  •   被劇透了真悲劇,同情LZ~ 呵呵
  •   劇透悲劇啊
  •   還好因為我看得是臺灣版,為了節(jié)省體力,跳過了前言。
  •   杯具的LZ 呵呵
  •   這前言太牛了。不過我從來都是先看正文,連序言之類的都跳過,這樣保證踩不到地雷,呵呵。
    不過話說回來,這本書里有很多遠比情節(jié)更有價值的東西,值得一讀再讀,樓主也不算太杯具。
  •   瓷器VS老美?
  •   “那么,生命的價值是以數(shù)量計的嗎?”
    ——對機器人來說,由這個疑問可以推導出第零法則。
  •   看了這篇書評,我認為一定要看
  •   看書的封面,簡直想把書撕了!
    +1
  •   一開始,和風細雨的。你甚至有想放棄的念頭
    +1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