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脈象看健康/中醫(yī)入門系列

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廣東科技出版社  作者:林政宏,高麗 編著  頁數(shù):157  字數(shù):125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醫(yī)入門系列:從脈象看健康》采用數(shù)十幅插圖,通過圖文并茂、深入淺出的方式來告訴讀者如何運用脈診的原理,同時還補充了各種常見疾病的癥狀分析、治療方式與保健藥膳,相信讀者可以經(jīng)由《中醫(yī)入門系列:從脈象看健康》學會如何將脈診與癥狀分析相互結(jié)合,能夠及早防治自己的隱患,以保持最佳的健康狀態(tài)。

作者簡介

  林政宏,學歷:
  臺灣高雄醫(yī)學大學藥學碩士
  中國國際針灸師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醫(yī)學博士
  著作:
  《中醫(yī)入門一學就通》
  《黃帝內(nèi)經(jīng)一學就通》
  《脈診一學就通》
  《瀕湖脈學一學就通》
  《圖解針灸一學就通》
  《針灸甲乙經(jīng)一學就通》
  《一目了然學方劑》
  《中醫(yī)養(yǎng)生洞悉肥胖癥與高脂血癥》
  《99味常用中藥入門》
  《圖解中醫(yī)診斷入門》
  《傷寒論一學就通》
  《金匱要略一學就通》
  《續(xù)99味常用中藥入門》
  《溫病條辨一學就通》

書籍目錄

第1章 癥狀的自我診斷
1.從神色來判斷
2.從體態(tài)來判斷
3.從面色來判斷
4.從頭發(fā)的特征來判斷
5.從眼睛的特征來判斷
6.從嘴唇的特征來判斷
7.從牙齦的特征來判斷
8.從飲食習慣來判斷
9.從痰液的特征來判斷
10.從小便的特征來判斷
11.從大便的特征來判斷
12.從出汗的特征來判斷
13.從頭痛的特征來判斷
14.從耳鳴與眼睛的癥狀來判斷
15.從胸腹疼痛的癥狀來判斷
16.從腰疼痛的癥狀來判斷
17.從睡眠的特征來判斷
18.從舌苔的特征來判斷
19.從舌體的特征來判斷
第2章 脈象變化
1.氣血虛弱體質(zhì)的脈象變化
2.各種病理因素所引起的脈象
第3章 脈象說明
1.傷風感冒的脈象——浮脈
2.氣血不足的脈象——弱脈
3.氣虛的脈象——短脈
4.脾胃代謝失常的脈象——緩脈
5.貧血的脈象——細脈
6.氣弱血虛的脈象——虛脈
7.若有若無的脈象——微脈
8.體弱多病的脈象——濡脈
9.陰液耗損過多的脈象——芤脈
10.陰液耗損過多、調(diào)養(yǎng)不當?shù)拿}象——革脈
11.生死攸關(guān)的脈象①——散脈
12.生死攸關(guān)的脈象②一疾脈
13.臟氣衰微的脈象——代脈
14.中暑的脈象——洪脈
15.脾氣火暴的脈象——實脈
16.身體發(fā)熱的脈象——數(shù)脈
17.發(fā)熱過頭的脈象——促脈
18.寒氣逼人的脈象——緊脈
19.體質(zhì)虛寒的脈象——遲脈
20.冷若冰霜的脈象——牢脈
21.冷到氣結(jié)的脈象——結(jié)脈
22.體內(nèi)出了毛病的脈象——沉脈
23.幾乎找不到的脈象——伏脈
24.氣血紊亂的脈象——動脈
25.氣血運行不暢的脈象——澀脈
26.心情郁悶與肝病的脈象——弦脈
27.邪氣有余的脈象——長脈
28.吃飽撐著、體內(nèi)多痰的脈象——滑脈
第4章 診脈的方法
第5章 臨床病例說明
病例1.貧血
病例2.牙齦腫大或出血
病例3.口淡而無味
病例4.感覺口黏
病例5.額頭容易出汗
病例6.大便稀薄如水
病例7.大便干硬燥結(jié)
病例8.小便的次數(shù)頻繁
病例9.雙眼視物模糊
病例10.嘴唇出現(xiàn)紫黑色
病例11.不易入睡
病例12.脫發(fā)
病例13.失眠多夢
病例14.白天嗜睡
病例15.胃寒
病例16.雙眼流淚畏光
病例17.睡不安穩(wěn)
病例18.眼瞼浮腫
第6章 保健藥膳
1.預防感冒的藥飲
2.補益氣血的藥膳
3.健脾利濕的藥膳
4.滋陰補腎的藥膳
5.行氣通滯的藥飲
6.大補元氣的藥膳
7.養(yǎng)陰生津的藥飲
8.清熱瀉火的藥飲
9.補肝補血的藥膳
10.溫里祛寒的藥膳
11.祛風除濕的藥膳
12.消腫化瘀的藥膳
13.疏肝理氣的藥飲
14.健脾化痰的藥飲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細脈的常見病證--貧血 如果患者表現(xiàn)為面色淡白或萎黃,嘴唇與爪甲顏色淡白,或是經(jīng)常感到頭暈眼花,手足麻木,月經(jīng)量少,大多屬于血虛的癥狀表現(xiàn),而血虛的患者會出現(xiàn)細脈。如果治療不當,病情可發(fā)展加重而轉(zhuǎn)變?yōu)轭^暈、頭痛、心悸、失眠、月經(jīng)失調(diào)等疾病。 【治療處方】熟地15克,當歸10克,白芍5克,川芎3克,黃芪15克,龍眼肉15克,大棗15克,甘草5克。 兼有氣虛者:加人參10克、白術(shù)15克;手足麻木嚴重者:加雞血藤20克、桂枝3克;心悸嚴重者:加五味子10克、麥門冬10克。 貧血: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貧血有多種類型,如缺鐵性貧血、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等,每種類型的貧血都有其特定的病因。但是從中醫(yī)的觀點上看,貧血是屬于“虛損”的范疇。中醫(yī)認為,貧血的病因主要是由于長期的胃腸道疾患,長期失血,或是因為飲食失調(diào),疾病治療不當所引起。在臨床上,引起貧血的病因,最常見的是脾胃虛弱與脾腎陽虛兩種類型。 ①脾胃虛弱:由于飲食沒有節(jié)制而損傷脾胃的功能,或是由于情緒抑郁導致肝氣郁滯,或是由于思慮過度損傷脾胃功能等因素,都會影響脾胃對于食物的吸收,造成血液的生成不足,最終就會形成貧血的現(xiàn)象。 ②脾腎陽虛:此外,如果是因為先天稟賦不足導致腎臟陽氣虧虛,或是因為房室過度,勞倦過度等因素也會損傷腎臟,進一步也會影響脾胃的運化,最終也會形成貧血的現(xiàn)象。 脾胃為后天氣血生化之源,由于貧血的癥狀屬于虛證,因此在臨床上,凡是貧血患者所表現(xiàn)出來的脈象通常是以虛脈類的脈象為主。 脾胃虛弱通常會導致人體內(nèi)的氣虛或血虛,或是氣血俱虛三種情況: (1)氣虛的脈象包括有短脈、沉脈、濡脈、微脈。 (2)血虛的脈象包括有細脈、芤脈、革脈。 (3)氣血俱虛的脈象范圍更廣,包括短脈、沉脈、濡脈、微脈、細脈、芤脈、革脈。 因此,當我們在治療貧血患者時,首先必須從問診的步驟中得知患者所出現(xiàn)的癥狀,同時確定患者是否出現(xiàn)以上這些虛脈類的脈象,那么,就可以判斷患者是否屬于脈證相符的病證,之后才能放心使用補益氣血藥物來治療。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從脈象看健康/中醫(yī)入門系列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很好實用。
  •   買在家里好好看
  •   還沒怎么看,但里面有很多圖示,有助于理解。
  •   參考性不強,沒有針對入門者
  •   內(nèi)容換可以,感覺適合有點中醫(yī)基礎(chǔ)或是對醫(yī)生的診斷(脈象)感覺不清楚的人翻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