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一種習慣

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廣東科技出版社  作者:羅顯榮 主編  頁數:261  字數:198000  

內容概要

人類的行為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對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轉化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類的生產與生活習慣、行為方式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人類的疾病發(fā)生譜與死因也隨之發(fā)生了明顯變化。由于人類生活習慣、行為方式和心理等社會因素,導致的疾病越來越多。健康促進工作的重要意義已經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行為干預在生活方式病中的預防和治療作用;也已經為世界各國的大量研究所證實。本書以健康“四大基石”為理論依據,以“飲食、運動、心理平衡、能量平衡”促進健康為理念,為人們提供與生活方式相關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個性的保健管理服務。本書讓讀者了解到生活方式病的病因、疾病的危險性和疾病的治療方式;了解自己的行為在防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培養(yǎng)人們健康意識,最終實現健康自我管理、自我預防、自我發(fā)現、自我保護、自我處理、自我治療和對慢性病的自我管理措施,以維護自身健康;實現健康終身管理;達到源頭病因治療,實現知一行一果的良性循環(huán),提高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效果,降低醫(yī)療成本,改善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

書籍目錄

第1章 行為與健康第2章 科學養(yǎng)生第3章 合理營養(yǎng)第4章 適量睡眠第5章 適量運動第6章 心理平衡第7章 戒煙第8章 控酒第9章 心腦血管病的防治知識第10章 惡性腫瘤的預防

章節(jié)摘錄

  (二)健康信念  人的健康行為與其健康信念密切相關。健康信念是指一個人對自身健康的追求、認識、標準和目標等。是人們接受勸導,改變不良行為,采納促進健康行為的關鍵。健康信念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它需經過科學研究和重復驗證、臨床實踐進一步證實,而不是個體經驗或者風俗習慣。科學的健康信念有助于個體采取一系列的有利健康行為。如一個有家族性高血壓的人,定期檢測血壓、工作時勞逸結合和低鹽飲食有利于預防或延緩高血壓的產生。而具不良健康信念的人,往往表現出不利健康行為,比如一些民間俗話“不干不凈,吃了沒病”,“飯后一支煙,賽似活神仙”等?! 〗】敌拍畎▋蓚€內容:健康威脅的感知和健康行為能減少威脅的信念,前者受到至少3種因素的影響:整體的健康價值觀,對某種疾病易感性的一種特別信念,對此種疾病造成的后果的信念或看法。后者指個人是否相信一種健康行為(或措施)將會減輕其患某種疾病的威脅。健康信念的形成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恐懼。認識到具體威脅,其程度歸屬于個人對健康和疾病的主觀知覺,如對疾病的診斷,身體狀況的估計。認識到疾病的嚴重危害,包括疾病的臨床后果(死亡和痛苦)和社會后果(失業(yè)、影響家庭生活等)。人們往往對遙遠的、可能性不大的、絕少發(fā)生的危害不予關注。如年輕人不理會吸煙會導致肺癌,主要因為他們認為那是幾十年后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 。?)對行為效果的期望。認識到益處,只有認識到行為改變的明顯效益,人們才會去改變已經定型的行為,認識到行為改變的障礙,并有對應的克服辦法,才有可能導致行為改變。 ?。?)效能期望。自我效能,正確評價和判斷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夠成功執(zhí)行一個導致希望結果的行為?! 。ㄈ┳晕倚堋 】敌袨榈膶嵤┢鸬津寗幼饔玫氖莻€體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指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去實施某種行為。很多研究已經證實,自我效能與健康行為改變以及行為方式的長期維持有非常大的關系。現實生活中,我們??砂l(fā)現許多人知曉吸煙有害健康,但仍舊吸煙,這種知而不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改變不良的行為與生活方式,向有利于健康的行為轉變時,需要割舍個人的愛好。例如,高鹽飲食是與健康相違背的,而一些高血壓患者卻愛好腌制的食品,喜食高鹽的食物,讓他們嘗試低鹽的飲食,他們就會覺得飯菜不香,淡而無味?! 。?)改變不良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尤其是在改變一些成癮行為時,需付出艱苦的行動。對于一個超重或肥胖者,控制體重的最好方法是在適當控制飲食的基礎上加大運動量、進行體育鍛煉,這是極需要毅力和恒心的過程,需要每天持之以恒。很多減肥者不能減輕體重,主要是不能堅持。對于吸煙者,戒煙更是痛苦的事情,因為尼古丁有成癮作用?! 。?)擔心改變某些行為會危及他們的社會關系。在這一小群體中,尤其是青少年的群體中,群體中的成員會保持一致的行為,即使這些行為會危及他們的健康,如吸煙、體驗吸毒等,他們擔心如果自己的行為不與群體中他人保持一致,就會招致他人的排斥?! 。?)擔心行為改變的意義不大,尤其是長期有某些行為的老年人?! 。?)存在僥幸心理。即使知曉不良行為或生活方式對機體的危害,即使親眼目睹他人因不良生活方式而遭受的痛苦和打擊,有些人常抱有僥幸心理,認為雖然自己有這些有害健康的行為,但有較好的身體素質,或許能逃過這些危險行為帶來的危害?! 。ㄋ模┯欣慕】敌袨椤 ?.適度運動和鍛煉  適度運動和鍛煉是人們獲得健康的重要途徑,也是健康行為的重要方式之一。每天有規(guī)律的適度運動和鍛煉可以增強人體各個器官功能,例如:提高心臟每搏輸出量、降低靜態(tài)心率、提高最高耗氧量;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系統(tǒng)功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增進食欲;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促進肌肉、骨骼發(fā)育;減少負性情緒(焦慮、抑郁等),減輕心理壓力;減少肥胖。生命在于運動,運動是人類生命的基礎,運動延長壽命等。適度運動和鍛煉還能夠提高人們應對各種應激的能力。研究者發(fā)現鍛煉可以增加腦內內啡肽物質的分泌,有利于調整應激所導致的機體功能紊亂。運動和鍛煉還可以提高人的注意力,從而提高工作效率等?! ?.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能夠使得機體營養(yǎng)供需之間保持良好的對應關系,促進機體的生長發(fā)育,改善機體的健康狀況,促進個體的健康水平,預防缺鐵性貧血、肥胖、齲齒、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腫瘤疾病等。據統(tǒng)計推算,總體人群中僅35%的人有著合理膳食的習慣。  合理膳食包括進餐次數、時間和平衡膳食,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平衡膳食。平衡膳食指膳食符合個體生長發(fā)育和生理狀態(tài)等特點,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成分,且比例適當,熱量平衡,能夠滿足整個機體需要,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促進生長發(fā)育和健康。合理膳食簡單地說就是要做到:飲食多樣化,飲食適量,飲食結構合理,飲食隨人、時間和狀態(tài)等不同,飲食規(guī)律和烹調方法要合理等。我國有句古話“民以食為天”,人類健康、長壽還是疾病、短壽與個人的飲食習慣密切相關,古代醫(yī)學家李時珍說過:“善食者養(yǎng)身,不善者傷身”。  3.防止意外傷害和事故發(fā)生  意外傷害和事故是危害我們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F代社會意外傷害和事故發(fā)生率均呈增高趨勢。近年來,我國平均每天發(fā)生交通事故約2000多起,有200多人死于車禍。我國預計到2020年車禍將成為占據疾病負擔第4位的原因,避免意外傷害和事故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從有關公共安全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到校園學生和父母對孩子的安全教育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國機動車交通事故中,因駕駛員肇事而發(fā)生的事故占62%~73%,騎自行車者責任占11%~14%,行人過失占9%~12%。因此,加強跟蹤管理,強化安全意識,可避免意外事故的發(fā)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識是避免傷殘事故發(fā)生的關鍵。  4.自我保健  健康行為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自我保健。自我保健就是自己利用所掌握的衛(wèi)生知識和養(yǎng)生保健方法,自我預防、自我發(fā)現、自我保護、自我處理或協(xié)同醫(yī)生、自我治療和對慢性病的自我管理,用以維持自身健康。其內容是從我做起,身體力行,在不住院,不求醫(yī)生、護士情況下利用醫(yī)學知識,科學的方法,簡便易行的治療和健康手段,同危害人們身心健康的不良習慣、疾病、衰老進行斗爭,不斷地調整和恢復心理和機體的平衡,達到身心健康、預防疾病、推遲衰老,延年益壽的目的?! ∪藗儗】涤腥N不同的態(tài)度:一是懂得健康,并按有利于健康的規(guī)律去辦事,這類人非常懂得自我保健和養(yǎng)生之道。二是宿命論者,不相信健康有規(guī)律可循,認為活多長是由天注定,該怎么樣就怎么樣,不必顧忌,這類人抽煙、酗酒、不講衛(wèi)生保健。三是相信健康之道,但不懂得健康訣竅,這類人最多,因無知稀里糊涂地過早死掉。因此,對健康的態(tài)度不同,自我保健意識也完全不同。常見的自我保健方式有:預防接種、定期查體、健康咨詢、遵從醫(yī)囑、改變飲食結構、培養(yǎng)健康行為與習慣等。

編輯推薦

  多數人的身體健康其實是由生活方式決定的。不利健康的生活方式會導致“生活方式相關疾病”。不平衡的膳食、酗酒、吸煙、睡眠不規(guī)律、被動心理傷害、好逸惡勞和缺乏運動等,都屬于“生活方式相關疾病”?! ∪说男袨榱晳T可以分為5類,每類行為模式都會產生相關的健康狀況。改善自己的行為模式,是愛護健康的第一步!  其實,健康就是一種習慣!  本書讓讀者了解到生活方式病的病因、疾病的危險性和疾病的治療方式;了解自己的行為在防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健康是一種習慣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不錯的健康讀物,有助于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人活百歲不是夢
  •   健康是一種好習慣 介紹很詳細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