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shí)用中草藥彩色圖集(第2冊)

出版時間:1993-12  出版社:廣東科技出版社  作者:羅獻(xiàn)瑞  頁數(shù):506  字?jǐn)?shù):455000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圖集以實(shí)用為宗旨,故植物藥、動物藥和礦物藥兼收并蓄,并取圖文對照形式編排。全書共收載中草藥720余種,彩圖730余幅,分三冊出版。第一冊收錄207種,以華南地區(qū)常用中藥為主,其中相當(dāng)部分為該地區(qū)習(xí)慣用藥,故有一定的地區(qū)特色。第二冊收錄230種,全為植物藥,主要是我國南部、東部和中部療效較確切的民間草藥和部分中藥,故該冊對熱心研究民間草藥的人士特別有用。第三冊收錄280種,其中動物藥約80種,礦物藥約40種,并于植物藥中選收我國產(chǎn)名貴中藥近20種以及部分進(jìn)中藥材。這些內(nèi)容在通常所見普及性中草藥書藉中尚不多見,故可補(bǔ)其不足。

作者簡介

  石 仙 桃 
  別名 石橄欖
  來源 本品為蘭科植物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石仙桃(圖25)為多年生附生草本;根狀莖粗壯;假鱗莖卵形或梭形,肉質(zhì),大小不一,通常長2·5~6厘米,寬1~2·5厘米,頂生2葉。葉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10~18厘米,寬3~7厘米,頂端短尖,基部漸狹成柄,有較明顯的弧形脈3~5條。4~5月開花。花葶生于假鱗莖頂端,長12~38厘米,先葉發(fā)出,總狀花序具8~20朵疏離的花,花序軸稍曲折;苞片在花未開時二列套疊;花白色或帶黃色,芳香;萼片3,卵形;花瓣與萼片等長,線狀披針形,唇瓣凹陷或基部呈囊狀,3裂,長約8毫米;蕊柱長4~5毫米,頂端翅狀。
  附生于樹上或巖石上。分布我國東南部至南部。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拔取全株,洗凈,用熱水燙后,曬干。
  藥材性狀 本品根狀莖粗短,匍匐狀,覆有膜質(zhì)鱗片狀葉,每隔1~2厘米,生有一假鱗莖,其下有須根1~2條。假鱗莖干時縮成條狀或紡綞狀,有不規(guī)則的縱皺紋和縱溝紋,頂端有芽痕或葉痕,灰黃色或黃褐色,有時綠黃色;質(zhì)韌,斷面灰白色。葉片與假鱗莖常分離,卷曲或折迭,灰黃色。味淡,氣無或微。以假鱗莖肥厚、斷面白色、根狀莖和須根少者為佳。
  性味和功用 甘、淡。涼。清熱,化痰止咳,滋陰,潤肺生津。用于肺結(jié)核咯血,咳嗽,風(fēng)火牙痛,小便不利等。常用量8~20克;鮮品 適量。
  田 基 黃
  別名 地耳草。
  來源 本品為金絲桃科植物田基黃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 田基黃(圖26)為一年生草本;莖直立,纖細(xì),草質(zhì),高10~30厘米。葉對生,無柄,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7~10毫米,寬1.5~6毫米,頂端鈍,基部不明顯心形,抱莖,全緣,背面有稀疏的黑色小斑點(diǎn);基出葉脈5條。花夏季開放,黃色,直徑約6毫米,排成頂生聚傘花序;化梗長5~10毫米;萼片和花瓣均5片,近等長;雄蕊多數(shù),化絲絲狀,基部合乍;仡柱3枚,柱頭頭狀。蒴果橢網(wǎng)形,長約4毫米,成熟時室間開裂成3果瓣;種子無翅。
  多生于田邊、溝邊潮濕地上。分布于我國東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各省區(qū)。業(yè)洲東南部至澳人利亞均有。
  采收加工 春、夏二季開花時采收。拔取全草,除去雜質(zhì),曬干。
  藥材性狀 本品全長20~30厘米或偶有更長。根須狀,黃褐色。莖
  單一或基部分枝,近方柱形,黃綠色或暗棕色;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中空。葉對生,無柄;葉片常卷縮,展平卵形或卵圓形,長0·4~1厘米,基部抱莖,全緣,黃色或黃棕色,具腺點(diǎn),基出脈3~5條。聚傘花序頂生;花小,黃色;萼片、花瓣均為5片。無臭,味微苦。以色黃綠、帶花者為佳。
性味和功用 苦、辛,平。歸肝經(jīng)。清利濕熱,散瘀消腫。用于急、慢性肝炎,瘡癤癰腫,毒蛇咬傷。用量9~15克。
  白 花 丹
  別名 一見消。
  來源 本品為白花丹科植物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 Linn.的干燥嫩枝葉。
  原植物 白花丹(圖27)為攀援狀亞灌木;莖綠色,有密的線紋,髓白色。葉紙質(zhì),互生.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3~8厘米或過之,頂端短尖或漸尖.基部闊楔形而下延,兩面無毛;葉柄短,基部抱莖。冬季開花。穗狀花序生于枝頂,總花梗長5~15毫米,花序軸長2~8厘米,具腺毛,苞片卵形;花萼長約11毫米。寬約2毫米,裂片5。外面被頭狀腺毛;花冠高腳碟狀,白色或淡藍(lán)色,筒部長約2厘米,檐部長約7毫米;雄蕊與冠筒近等長,花藥長約2毫米,藍(lán)色;子房長圓形,花柱細(xì)長,頂5裂。蒴果長圓形,長5~7毫米,成熟時上部5裂。
  生于村旁荒地或疏林下。分布我國東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區(qū)。東南亞各地均有。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割取帶葉嫩莖枝,切段,曬干。
  藥材性狀 本晶莖枝多已切成長3~5厘米的短段,圓柱形,有細(xì)線棱,灰綠色至灰黃質(zhì);質(zhì)堅(jiān)可折斷。斷面黃白色,纖維質(zhì),有白色的髓或中空。葉皺縮或切碎,灰綠色,完整的葉為卵形或卵狀橢圓形,紙質(zhì),光滑無毛,葉柄稍抱莖。氣微,味微苦澀。以葉多,色灰綠,莖枝幼嫩者為佳。
  性味和功用 辛、苦、澀,涼。有毒。功能祛風(fēng)止痛。清熱,消腫散瘀。用于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疼痛,目赤腫痛,血瘀經(jīng)痛,跌打損傷,腫痛,惡瘡,疥癬。常用量5~10克。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搗爛敷患處。
  白 眉 草
  別名 一枝香、白薇。
  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毛大丁草Gerbera piloseIIoides(Linn.)Cass.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 毛大丁草(圖28)為多年生草本,具短而粗的根狀莖。葉紙質(zhì),蓮座狀著生。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6~16厘米。寬2.5~5.5厘米,頂端圓,基部漸狹或鈍。全緣,上面被疏硬毛或無毛,下面密被蛛絲狀綿毛,有緣毛;倒脈6~8對,葉柄長1~7厘米,被綿毛。頭狀花序單生于花葶之頂,直徑2.5~4厘米;總苞盤狀,總苞片二層,線形或線狀披針形,背面被銹色絨毛,花夏季開,白色,外圍雌花2層,外層舌狀,內(nèi)層管狀二唇形,中央兩性花多數(shù),管狀,檐部擴(kuò)大。瘦果紡錘形,具6棱,被白毛,長4.5~6毫米,頂端具長喙。冠毛長約11毫米,基部聯(lián)合成環(huán)狀。
  生于林緣、草叢中或曠野荒地上。分布我國南部各省區(qū)。亞洲東南部、大洋洲及非洲均有。
  采收加工 春、夏季開花后,拔起全株,抖凈泥沙,曬干。
  ……

書籍目錄

一 全草類  一枝黃花  丁葵草  九層塔  九節(jié)茶  九里明  九頭獅子草  三白草  土茵陳  廣東土荊芥  馬鞭草  馬齒莧  大飛揚(yáng)草  大金牛草  大駁骨丹  小飛揚(yáng)草  山薄荷  火炭母  天香爐  鳳尾草  水娛蚣  六耳鈴  毛麝香  石上柏  石見穿  石仙桃  田基黃  白花丹  白眉草  半邊旗  半枝蓮  半邊蓮  甘茶蔓  仙鶴草  塘葛萊  羊蹄草  自扣草  血見愁  防風(fēng)草  紅水葵  紅絲線  過天網(wǎng)  聲色草  薺菜  澤蘭  佩蘭  狗肝菜……二 根和根狀莖類三 莖、枝和樹皮類四 葉類五 花類六 果實(shí)和種子七 樹脂和其它類八 藻類和菌類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實(shí)用中草藥彩色圖集(第2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jì)1條)

 
 

  •   質(zhì)量有保證,價格合理,最重要是方便快捷。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fèi)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jī)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