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4-1 出版社: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作者:劉里侯/韓承柱主編 頁數(shù):276 字數(shù):301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是編者長期教學與醫(yī)療實踐的結晶,既有各人醫(yī)學教學的經驗,又有醫(yī)療實踐的體會。編寫時收集了國內外的有關資料,查閱過局部解剖學、外科解剖學、層次解剖學、斷層解剖學、影像解剖學的各種圖譜,并經過仔細選擇和綜合加工,而且繪圖者是解剖學專家,能領會編者的設計思路,所以本書具有形象和真實結合的優(yōu)點。 本書的特點有: 1、注重科學性和實用性,嚴格使用解剖學姿勢制圖,使讀者容易理解。 2、凡是分部、分區(qū)及其境界,骨性和肌性標志,深層結構的體表投影都以準確的圖形顯示出來,使閱讀者印象深刻,便于牢記。 3、各結構的毗鄰關系,使用實物形象圖,適合于臨床應用。 4、血管、神經或其他各結構的關系,盡量做到按其順序規(guī)律由淺→深、由前→后、由上→下,由內側→外側、由左→右結合圖形排列,容易記憶。 5、本書自始至終緊密聯(lián)系實際、注重和突出應用的效果。圖解揭示的人體結構層次、人體器官的體表投影、器官的位置毗鄰,都體現(xiàn)剖、查、認、定4種方法。由于彩色繪圖更能顯示局部解剖學的所有特點,在本書的374幅插圖中套色約占80%。尤其是切除原位臟器顯示出立體空間的方法,結合病變的定位與范圍,這種設計更接近實物,為現(xiàn)代醫(yī)學的多種治療提供了形態(tài)依據(jù)。 6、本書在內容上力求深度和廣度相結合、專業(yè)性與共同性相結合。編寫時參考了各專業(yè)教學大綱,以供不同專業(yè)的教學使用。
書籍目錄
緒論 圖緒-1 四肢型 圖緒-2 軀干型第一章 關部 圖1-1 頭部的境界 圖1-2 頭部的體表及骨性標志(一) 圖1-3 頭部的體表及骨性標志(二) 圖1-4 頭部的標志線 圖1-5 腦膜中動脈和腦膜靜脈竇的投影 圖1-6 腦膜中動脈前支簡易定位法 圖1-7 大腦下緣及主要溝回的體表投影 圖1-8 面動脈和腮腺管的體表投影 圖1-9 顱頂?shù)膶哟?圖1-10 顱頂部的血管和神經 圖1-11 顳區(qū)的層次 圖1-12 顱頂骨的構造和骨折 圖1-13 板障靜脈 圖1-14 顱底內百的神經、動脈與部分硬腦膜竇 圖1-15 硬腦膜與硬腦膜竇 圖1-16 海綿竇 圖1-17 顱腔分區(qū) 圖1-18 顱內、外靜脈的交通 圖1-19 經面靜脈、翼靜脈叢的交通 圖1-20 面部淺層結構 圖1-21 面部皮紋及手術切口 圖1-22 三叉神經在面部淺層的分布區(qū) 圖1-23 面?zhèn)葏^(qū)境界和分區(qū) 圖1-24 腮腺和面?zhèn)葏^(qū)的水平面 圖1-25 腮腺及穿過的血管和神經 圖1-26 腮腺深面的結構 圖1-27 面?zhèn)壬顓^(qū)的境界 圖1-28 面測深區(qū)的血管和神經(淺部) 圖1-29 面?zhèn)壬顓^(qū)的血管和神經(深部) 圖1-30 上頜動脈的分支 圖1-31 面部的間隙(額狀面)第二章 頸部……第三章 胸部第四章 腹部第五章 盆部與會陰第六章 脊柱區(qū)第七章 上肢第八章 下肢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