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2-1 出版社: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作者:郭振球 編 頁數:336
前言
中醫(yī)診斷學是根據中醫(yī)學的理論體系,研究診察病情,判斷病種,辨別證候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一門學科。它是中醫(yī)學專業(yè)的基礎課,是中醫(yī)基礎理論與臨床各科之間的橋梁,是中醫(yī)學專業(yè)課程體系中的主干課程?! ∪珖叩戎嗅t(yī)院校成人教育教材《中醫(yī)診斷學》是由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委托全國中醫(yī)藥成人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研究會組織修訂和審定的,供全國高等中醫(yī)藥院校成人教育中醫(yī)藥學各專業(yè)(本科、??疲┦褂?。根據國家教育部、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關于中醫(yī)藥教育界改革和發(fā)展的若干意見》和全國高等中醫(yī)院校成人教育教材《中醫(yī)診斷學教學大綱(本科、??疲?,在全國高等中醫(yī)院校函授教材《中醫(yī)診斷學》(第1版,1984年)的基礎上進行修訂、補充而編寫的。 本書的主要內容包括診法、辨證、診病和病案四大部分,其中,診法和辨證是教學的重點。通過《中醫(yī)診斷學》的教學,要使學生掌握望、聞、問、切諸診法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及方法;掌握八綱辨證、病因辨證、氣血津液辨證、臟腑辨證的基本理論與知識;了解經絡辨證、六經辨證、衛(wèi)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和疾病診斷及病案的基本知識;初步訓練診法、辨證和病歷書寫的基本能力,為學習中藥、方劑及中醫(yī)臨床各科打下基礎?! 「鶕?000年6月“全國高等中醫(yī)藥院校成人教育教材主編會議”的精神,本教材采用“一書兩綱”的形式,即一本本科水平的《中醫(yī)診斷學》教材,與本科、??苾商捉虒W大綱配合使用。同時,遵照主編會議關于“理論夠用為度,便于自學,重在實用”的要求,本教材保持原函授教材的基本構架不變,緊扣教學大綱,重在充實完善。為了適應成人教育教學的需要,便于學生的自學閱讀及教師的輔導講授,本教材在編寫上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既保持了中醫(yī)診斷學理論體系的完整性,又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力求說理清楚,言簡意明,通俗易懂;適當配合圖表,互證其義,以鞏固、加深.學員對教材的印象和理解。在每章之前對該章教學的“目的要求”和“自學時數”作了一般性安排。正文之后均附有“自學指導”,對本章的重點難點作了必要的闡述;列出復習思考題,以供學生自習和作業(yè)之用。
內容概要
中醫(yī)診斷學是根據中醫(yī)學的理論體系,研究診察病情,判斷病種,辨別證候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一門學科。它是中醫(yī)學專業(yè)的基礎課,是中醫(yī)基礎理論與臨床各科之間的橋梁,是中醫(yī)學專業(yè)課程體系中的主干課程。
書籍目錄
緒論
一、中醫(yī)診斷學的學科性質和主要內容
二、中醫(yī)診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則
三、中醫(yī)診斷學的發(fā)展簡史
四、學習中醫(yī)診斷學的方法
第一篇 診法
第一章 問診
第一節(jié) 問診的內容
一、一般情況
二、主訴
三、現病史
四、既往史
五、個人生活史
六、家族史
第二節(jié) 問現在癥
一、問寒熱
二、問汗
三、問疼痛
四、問頭身胸腹
五、問耳目
六、問睡眠
七、問飲食口味
八、問二便
九、問經帶
十、問小兒
第二章 望診
第一節(jié) 全身望診
一、望神
二、望色
三、望形
四、望態(tài)
第二節(jié) 局部望診
一、望頭面
二、望五官
三、望軀體
四、望四肢
五、望二陰
六、望皮膚
第三節(jié) 望舌
一、望舌概述
二、望舌質
三、望舌苔
四、舌象的綜合分析
五、舌診的臨床意義
第四節(jié) 望排出物
一、望痰涕
二、望涎唾
三、望嘔吐物
四、望二便
第五節(jié) 望小兒指紋
一、小兒指紋診察方法
二、正常小兒指紋
三、病理小兒指紋
第三章 聞診
第一節(jié) 聽聲音
一、正常聲音
二、病變聲音
第二節(jié) 嗅氣味
一、病體氣味
二、病室氣味
第四章 切診
第一節(jié) 脈診
一、脈診的原理與方法
二、正常脈象
三、病理脈象
四、特殊脈診
五、脈診的臨床運用與意義
第二節(jié) 按診
一、按診的方法
二、按診的內容
第二篇 辨證
第五章 八綱辨證
第一節(jié) 八綱的基本證候
一、表里辨證
二、寒熱辨證
三、虛實辨證
四、陰陽辨證
第二節(jié) 八綱證候間的關系
一、證候相兼
二、證候錯雜
三、證候真假
四、證候轉化
第六章 病因辨證
第一節(jié) 六淫辨證
一、風淫證候
二、寒淫證候
三、濕淫證候
四、燥淫證候
五、火淫證候
六、暑淫證候
第二節(jié) 疫癘辨證
一、瘟疫證候
二、疫疹證候
三、瘟黃證候
第三節(jié) 情志辨證
一、喜傷證候
二、怒傷證候
三、思傷證候
四、悲傷證候
五、恐傷證候
第四節(jié) 飲食勞逸辨證
一、飲食所傷證候
二、勞逸所傷證候
第五節(jié) 外傷辨證
一、金刃所傷證候
二、蟲獸所傷證候
三、跌撲所傷證候
第七章 氣血津液辨證
第一節(jié) 氣血病辨證
一、氣病辨證
二、血病辨證
三、氣血同病辨證
第二節(jié) 津液病辨證
一、津虧證候
二、水停證候
三、痰飲證候
第八章 臟腑辨證
第一節(jié) 心與小腸病辨證
一、心血虛證
二、心陰虛證
三、心氣虛證
四、心陽虛證
五、心陽暴脫證
六、心火熾盛證
七、心脈痹阻證
八、痰蒙心神證
九、痰火擾神證
十、瘀阻腦絡證
十一、小腸實熱證
第二節(jié) 肺與大腸病辨證
一、肺氣虛證
二、肺陰虛證
三、風寒犯肺證
四、風熱犯肺證
五、燥邪犯肺證
六、肺熱壅盛證
七、痰熱壅肺證
八、痰飲停肺證
九、大腸濕熱證
十、大腸津虧證
第三節(jié) 脾與胃病辨證
一、脾氣虛證
二、脾陽虛證
三、脾虛氣陷證
四、脾不統血證
五、寒濕困脾證
六、濕熱蘊脾證
七、胃陰虛證
八、胃陽虛證
九、胃實寒證
……
第九章 經絡辯證
第十章 六經、衛(wèi)氣營血、三焦辯證
第三篇 診病
第四篇 病案
章節(jié)摘錄
《靈樞·本臟》說:“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則知所病矣?!闭f明臟腑與體表是內外相應的,所以觀察外部的表現,則可以測知內臟的變化,從而也就可以了解內臟所發(fā)生的疾病?!兜は姆ā分赋觯骸坝鋬日撸斠杂^乎外;診于外者,斯以知其內。蓋有諸內者形諸外?!闭纭鹅`樞·外揣》所說:“日與月焉,水與鏡焉,鼓與響焉。夫日月之明,不失其影;水鏡之察,不失其形;鼓響之應,不后其聲。動搖則應和,盡得其情。……昭昭之明不可蔽。其不可蔽,不失陰陽也。合而察之,切而驗之,見而得之,若清水明鏡之不失其形也。五音不彰,五色不明,五臟波蕩,若是則內外相襲,若鼓之應停,響之應聲,影之似形?!边@是以生動形象的比喻,說明醫(yī)生診斷疾病是通過表面的現象推測內部的變化。這一認識與近代控制論的“黑箱”理論有著相似之處?! ?.見微知著:微,指微細的、局部的現象;著,是明顯的、整體的變化。見微知著是指機體的某些局部,常包含著整體的生理、病理信息,通過微小的變化,可以測知整體的情況?! ∨R床實踐證明,某些局部的改變,確實有診斷全身疾病的意義。如《靈樞·五色》將人體面部分為明堂、闕、庭、藩、蔽等部,把首面、膝足、臟腑、膺背等整個人體皆分屬于其中,通過審察面部的情況,以測全身的病變。又如《難經·一難》強調診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臟六腑死生吉兇之法”,于是詳細審察寸口脈的“三部九候”,以推斷不同臟腑的疾病變化。其他如耳為宗脈之所聚,耳郭的不同部位能反映全身各部的變化;舌為心之苗,與其他臟腑也有密切聯系,故舌的變化可以反映臟腑氣血的盛衰及邪氣的性質;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故目可反映人體的神氣,目之“五輪”亦可審察五臟六腑的病變等。故有學者提出,人體的某些局部,可以看做是臟腑的“縮影”,中醫(yī)診斷原理中含有當代“生物全息”的思想。 3.以常衡變:常,指健康的、生理的狀態(tài);變,是異常的、病理的狀態(tài)。以常衡變是指在認識正常的基礎上,發(fā)現太過、不及的異常變化,從而認識疾病的性質及變動的程度?! 端貑枴び駲C真臟論》說:“五色脈變,揆度奇恒,道在于一。”要認識客觀事物,必須通過觀察比較,知常達變,這是物質世界運動變化的一般規(guī)律。健康與疾病,正常與異常,都是相對的。中醫(yī)診法中的望色、聞聲、問病、切脈等,均是從正常中發(fā)現異常,從對比中找出差別,并進而認識疾病的本質。這也就是所謂以我知彼,以觀太過不及之理的診斷原理。 ?。ǘ┲嗅t(yī)診斷的基本原則 中醫(yī)診斷是運用直觀診察和邏輯思維進行復雜的認識過程,除了應熟悉中醫(yī)學的基本理論與知識之外,臨床診斷時還須遵循以下三項基本原則: 1.整體察?。菏且笤谠\病過程中,從整體上觀察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機和臟腑的氣血陰陽變化,從而全面地認識疾病。由于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內在的臟腑與體表的形體官竅之間是密切相關的,整個人體又受到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人體一旦患了疾病,局部的病變可以影響全身,精神的刺激可以導致氣機甚至形體的變化,臟腑的病變可以造成氣血陰陽的失常和精神活動的改變等等,任何疾病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整體性的變化。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