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作者:張延模 編 頁數(shù):442
內(nèi)容概要
本教材在總論部分主要介紹中藥學的基本理論,各論部分收載臨床常用或有代表性中藥456味(其中附藥48味),分22章介紹各藥的性能、功效和應用知識。附篇有3套模擬試題和參考答案,供學習時自我測試。索引部分以筆畫順序排列藥名,方便查閱。
書籍目錄
總論
第一章 中藥知識的初步積累和中藥學的發(fā)展
第一節(jié) 中藥知識的初步積累
第二節(jié) 中藥學的發(fā)展
第二章 中藥的產(chǎn)地和采集
第一節(jié) 中藥的產(chǎn)地
第二節(jié) 中藥的采集
第三章 中藥的炮制
第一節(jié) 炮制的目的
第二節(jié) 炮制方法
第四章 中藥的性能
第一節(jié) 四氣
第二節(jié) 五味
第三節(jié) 歸經(jīng)
第四節(jié) 升降浮沉
第五節(jié) 毒性
第五章 中藥的應用
第一節(jié) 中藥的配伍
第二節(jié) 用藥禁忌
第三節(jié) 中藥的劑量
第四節(jié) 中藥的用法
各論
第六章 解表藥
第一節(jié) 發(fā)散風寒藥
麻黃
桂枝
紫蘇
生姜(附藥:生姜皮)
香薷
……
附篇
中藥中文名索引
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三、正確對待中藥的毒性使用藥物防治疾病,必須以保證患者安全并且取得預期療效為原則。如果所用藥物對患者機體及功能造成了毒性傷害,則有違用藥目的。因用藥而致患者死亡,就更無療效可言,完全喪失了用藥的意義。目前用藥時往往出現(xiàn)以下兩種片面性。一是使用所謂無毒藥時,盲目加大用量,忽視安全,以致引起中毒反應。二是使用所謂有毒藥時,隨意將用量降低到有效劑量之下,以致無法獲得預期的療效。對待中藥毒性的正確態(tài)度應當是“有毒觀念,無毒用藥”。首先要重視毒性的普遍性,牢固樹立藥物使用不當會對機體造成損害的觀念;另一方面,又必須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性反應,力求確保用藥安全又取得最佳療效?!秲?nèi)經(jīng)》提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yǎng)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薄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又提出:“若毒藥治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為度?!敝两袢允侵档媒梃b的。如附子、砒石、升藥等毒性較明顯的藥物,往往具有較強或較特殊的醫(yī)療作用。古今醫(yī)家利用這些有毒藥治療惡瘡毒腫、疥癬、癌腫及某些疑難病、急重癥方面,積累了不少經(jīng)驗,獲得了肯定療效,目前有的還發(fā)現(xiàn)了重要的新用途,證明了有毒藥有其可利用的一面。對此,具有進一步研究和發(fā)掘的價值。歷代本草中有關毒藥的記載,大多是正確的。由于歷史條件和個人認識的局限性,其中也存在不實之處。如《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將丹砂(即朱砂)列在上品藥之首位,視其為“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之藥;而素稱有毒的白花蛇及雷丸,其安全性實際上遠遠大于若干“無毒”之品。還應當注意,文獻中對于藥物毒性的認識,一般是在口服情況下的急性中毒反應,而對中藥的慢性毒性卻知之甚少。我們應當在前人的經(jīng)驗基礎上,借助現(xiàn)代的臨床研究和毒理學研究,進一步深入認識中藥的毒性。
編輯推薦
《中藥學》由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委托修訂。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